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子工藝實訓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發展,社會對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工程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也就越來越大,因此探索“電子設計綜合實訓”的實踐教學,培養具有復合型、應用型和創新意識人才,在電子信息工程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中尤為重要。電子設計綜合實訓是以工藝性和實踐性為主的實踐教學環節,是高等學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內容。它是指電子信息專業的學生在完成主要專業基礎和專業方向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后,綜合運用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基于“工程系統”的設計要求,進行綜合性系統化的訓練。[1]其目的是要求掌握本專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工程綜合素質,以最大限度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二、電子設計綜合實訓的現狀
教育部信息與電子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的四種技能要求是:(1)電子電路的安裝、調試與應用以及電子測量技術的應用與電路測試的能力;(2)綜合運用電路知識進行電路設計與實驗的能力;(3)利用系統環境CAD分析與設計的能力;(4)利用虛擬儀器的能力,[2]基于以上的四種要求,目前大部分學校電子信息工程在學生技能的培養過程中,重點放大第一項上,也就是是讓學生了解電子元器件的常識,熟悉儀器儀表的使用,通過手工焊接練習,學會組裝一個“簡單的電子系統”,如萬用表、穩壓電源、超外差收音機等。這種傳統的訓練模式內容單一,手段落后,主要是以工藝性和實踐性為主,極大的限制了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3]。
三、電子設計綜合訓練改革與實踐
隨著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設計綜合實訓”的內容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基于教育部四種技能培養目標的要求,在充分調研和總結以往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電子設計綜合訓練的內容進行了改革,初步構建了“一條主線,四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即在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這一主線的基礎上,將實踐教學活動分為基礎、專業、綜合、創新四個層次。并且完善了“電子設計綜合實訓”培養計劃,擬定了相應的教學大綱,對于培養目標和綜合實訓的教學重點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面向社會和生產實際,其具體架構如圖1所示。
針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在原有硬件條件基礎上,對實踐教學必修內容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在實訓內容上設立了三個必修模塊,即印刷線路板設計、計算機仿真技術和電子工藝裝配等內容,在教學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將內容分為“必選模塊”與“自選模塊”,對于“必選模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來選擇實訓內容。在必選模塊的基礎上增加自選模塊,目的是滿足參加“電子競賽”和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這一部分學生可以自行確定電子設計實訓方案,在設計中充分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完成對“電子小系統”的設計。這種把“必選”與“自選”內容結合起來,引入模塊化和層次化的教學理念,可以達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因材施教的教學目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提高[4]。
四、構建電子設計綜合實訓評價體系
構建電子設計綜合實訓評價體系是對學生整個實訓效果的檢驗,是整個實訓過程的重要環節,目的是對學生的實訓技能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評價,其主要考核內容是:開題報告(前言、序言)5%、方案設計5%、電路圖設計5%、軟件設計10%、電路仿真過程10%、印刷板設計10%、印刷板制作10%、元器件檢測5%、裝配工藝5%、通電前檢測5%、通電靜態調測5%、通電動態調試5%、整機調測5%、故障分析維修5%、綜合實驗報告10%。同時在電子設計綜合實訓過程中,教師要以極大的工作熱情加強各環節的指導工作[11]。
五、結束語
關鍵詞:教學改革;電子工藝與CAD;實踐教學;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1-0100-02
一、引言
目前技術類本科的電子工藝與CAD教學內容,分為CAD設計部分和裝調工藝部分,以手工裝配小型電子產品為主,訓練學生裝配、焊接、調試能力,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電路芯片等元器件識別及萬用表進行測試與識別,裝調工藝部分培養學生對產品工藝相關知識,是電子產品功能上的完善和外觀美化。通過多年的實訓總結,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電子裝調與CAD實訓課程教學中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
1.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學生對實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態度不夠積極,學習興趣有所下降,主動性變差,甚至還有代做的現象發生,這都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教學設備落后等問題。
3.考核方式單一。考核方式采取單一的筆試和實習報告,抄襲現象嚴重,而且也無法區分學生的能力,也體現不出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為此我們改變培訓模式,改善實習設施,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教材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和與實踐,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教學方法設置
(一)提出項目
項目的提出要以電子工藝裝調與CAD教學大綱為依據,既要與大綱緊密結合,又要有一定的實際生活空間,讓學生既能掌握本門的知識要點,又能在該項目上進行自主創新,項目的難易程度需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調整確定。因此我們在每一個項目中都設置了一級、二級要求。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在課堂規定時間內,完成不同要求,逐級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分析項目
分析任務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采用討論、問答等方式把總任務分解成一些“階段任務”,逐步細化。從而培養學生細化項目的方法,并明確目標,樹立信心。
(三)自主學習
細化項目之后,學生需要到圖書館或網絡上查找相關技術資料,并分類學習,相互交流。最后討論形成解決“分項目”的方法。并可申請到開放的實驗室進行訓練,完成相關“分項目”。
(四)完成項目
完成項目是一個由完成“分項目”到“總項目”的過程,該過程是一個由技術理論到實踐驗證階段,許多學生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指導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時間,還需要利用答疑與實驗室開放時間,對學生進行細化指導,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解決在理論與實踐中遇到的困難,督促學生及時消化任務內容并按時完成項目。
(五)過程評價
任務完成后的總結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我們在該課程別提出課程評價機制。每個小項目完成后,都需要讓學生到課堂上來表達、分享自己在該項目中如何學習,并學會了什么。通過總結,使學生自己和其他同學找到自己理論和操作上的不足。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完成的項目情況做出檢測和評價,提出該項目的創新處與改進意見,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得到肯定并得以提高。
三、教學內容設置
1.基礎型主要有:“安全用電常識”、“電子元件識別與測量”、“常用儀器儀表的使用”、“手工焊接工具的使用”以及“拆焊與焊接訓練”等5個項目。重點讓學生掌握電子儀器的使用,并結合具體電路進行測試,或設計簡單電路并焊接驗證,為后續的項目打下基礎。
2.提高型主要有:“Altium Designer 6的使用”、“放大電路的設計”、“聲光控電路設計”、“基于單片機的數據采集系統的設計”等8個項目。采用總項目到分項目的方式,進行模塊設計,要求學生運用Altium Designer 6獨立完成電路仿真,PCB板的設計等環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設計的積極性。
3.技能操作類包括“聲光控電路的組裝與調試”、“9018-2收音機的組裝與調試”、“SMT表面貼裝技術及工藝”、“基本機械加工”、“印制電路板的制作”等5個項目。讓學生動手實踐,通過幾個項目的實際操作,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大大增強。
4.創新型側重綜合設計性,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擬題目,充分發揮其能力和想象力。譬如電子競賽類題目、電子畢業設計題目、“LED音樂屏的設計”、“光立方的設計”等。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強化綜合設計及產品研發能力,全面鍛煉學生,提高學生技能。
以上教學內容全部采用項目式教學,并且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單項目驗證,充分讓每個同學自己動手實踐,提高訓練的普及性。
四、評價機制
實訓項目設置的合理性很重要,但是如何真正了解學生對實訓項目掌握的程度呢?我們采取的方法是建立多元評價機制。該機制是激勵學生認真學習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教師衡量教學方法是否合適的重要依據。根據學生的出勤率、學習態度、相關理論知識、動手實踐能力、項目總結表述能力、項目創新能力等,設置以下電子工藝與CAD課程成績評定辦法。
1.通過固定座位,既可以起到出勤監督作用,而且把相應的儀器儀表責任具體到個人身上,學生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把該設備當成自己的設備來使用,并通過上課提問或項目驗收進行提問溝通,了解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機械萬用表的測量、電阻的使用、三極管ebc的判定及電容串并聯電路設計等。該部分占課程總成績的15%。
2.在平時的教學或項目實訓或項目驗收中,觀察學生對該門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項目實訓過程中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該部分占課程總成績的15%。
3.項目驗收重點是檢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如:儀器儀表的使用是否按照規范使用,并完成了項目。電子DIY(貼片型)的制作組裝與焊接是否美觀?焊接工藝是否達到標準?性能指標是否滿足要求?Altium Designer 6的電路DIY設計是否有創新部分?該部分占課程總成績的65%
4.項目分析報告,既考查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又考查學生對信息分析處理的能力,以及項目總結能力。該部分占課程總成績的5%
以上評定辦法將學生項目實踐完成情況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相結合,教師在課堂上驗收項目,標準統一,各項目評價分數公開,就會使學生感到公平合理,既肯定成績,又認識不足,作為今后學習的啟迪。同時,教師在單個評價學生時,可以獲取每個學生多方面信息反饋,把握好大局,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五、實訓平臺建設
1.建設高水平的電子工業實習室304,改善實驗條件。
已經購置了35臺20Mzh示波器;模擬示波器35臺,數據示波器5臺。其中包含1臺50Mhz的示波器。數字萬用表和機械萬用表,直流電源,拆焊平臺各50套。電腦機房1間,各類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及三級管等常用元器件分立元件和貼片元件較多。滿足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電子工藝訓練。
2.以科研促教學。
從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結合其他實驗室和平臺,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和內容,使教學內容保持先進性、常態化。盡可能多方位地提供新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效果。如少量電路板的網絡工廠加工流程與技術和雕刻機制作電路板流程與技術。
3.開放實驗室資源,電子工藝與CAD實驗室面向全院學生開放,學生組長和教師共同管理。到達資源共享,使設備充分發揮作用,減少重復建設。
主要方式為:(1)成立項目小組,學生到實訓室有固定座位后,與旁邊同學組成小組,可以訓練環境的適應性,該小組除了上課時間完成規定的項目外,課余時間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項目。(2)除課程設置的項目外,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電子DIY供學生選做或鼓勵學生自擬項目,但都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也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或校級訓練項目,并為其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3)開放實驗室和相應的儀器設備,學生可以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相關芯片資料,并到就近的電子元器件市場或網絡上采購,設計印刷線路板,需要到開放實驗室制板也可以到外面去制作雙面板、焊接、安裝及調試。
六、教材建設
教學中目前使用的參考教材是李敬偉、段維蓮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電子工藝訓練教程》。由于課程內容較為陳舊,已不能和現代電子裝調工藝匹配。因此總結這幾年的教學經驗、項目實訓經驗,并參照其他兄弟院校在電子工藝與CAD的教學成果,提升對該課程的理解與知識點的選取和把握,目前物電學院電子教研室已組織電子工藝與CAD課程教研組自編一部切合我院教學實踐的教材。目前作為實驗指導書在試用中。
七、結束語
電子工藝與CAD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是通過對產品的設計、制板、焊接和測試等來了解現代工業產品的生產全過程,鍛煉學生主動設計、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創新意識,通過對課程進行較全面的教學設計與改革,優化教學內容,使其和先進技術和后續課程緊密聯系起來,為進一步的學習拓寬知識面,打好基礎。本文為今后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期望電子工藝與CAD逐步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芬杏娟.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初探[J].對外貿易,2012,(4).
[2]沈麗瓊.電子工藝實訓課教學6S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1,(02).
關鍵詞:實踐教學 差異 實驗實訓一體化
在職業教育中,實驗和實訓是實踐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高技能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但是在目前許多的職業學校,有些教師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實驗與實訓教學的差異,在應用中存在著相互替代的現象。理清實驗和實訓的關系,合理地組織和應用實驗與實訓于實踐教學中,不斷推進實驗和實訓一體化教學,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發展后勁的技能型人才至關重要。
一、實驗與實訓的差異
實驗是為了驗證某種科學原理或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確性,是一種驗證性的活動。而實訓則是為了掌握完成某項工作所需技能而進行的模擬性訓練。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區分:首先從目的上看,實驗的目的是尋找或者驗證某種規律,從而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本質是從實踐到理論;實訓的目的是通過運用理論知識來掌握某種操作技能,本質是從理論到實踐。其次從實現的步驟來看,實驗一般分為實驗前準備、實驗操作和實驗記錄、討論總結、書寫實驗報告四步;實訓一般分為實訓課題講解、安排訓練及過程指導、產品或作品檢測和評分三個步驟。再次組織方式不同,一般來說實驗通常采用小組形式,而實訓一般要求獨立完成。最后從關注的重點和結果看,實驗重視的是步驟的科學與合理、數據的正確、分析過程的科學、結論和理論的吻合,最終結果是實驗報告;實訓注重勞動安全防護、操作的規范性,最終形成的是產品。
從以上的區別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實驗和實訓都屬于實踐教學,但是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不能混同,不能互相替代。
二、實驗與實訓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職業教育中實踐教學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的職業學校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普遍達到1∶1,有些學校的部分專業甚至達到3∶7,可以說對實踐教學非常重視。但是許多學校對于實驗和實訓的區分并不明確,存在著用實訓代替實驗,用實驗代替實訓的情況。
案例1(電氣專業):實驗替代實訓
可編程控制器及其應用是電氣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這門課程和電力拖動控制線路一樣都需要學生掌握具體線路的安裝與調試,并且能夠最終制作出控制線路板。但是有的學校因為實訓條件的限制或部分教師實操能力的欠缺,并未開展實訓教學,只是根據教學儀器設備提供的實驗指導書,讓學生在實驗臺上插接連線,編寫和導入程序。由于缺少了實訓環節,學生并未掌握使用PLC解決工業自動化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沒有達到教學要求。
案例2(電氣專業):實訓替代實驗
電子技術基礎是電氣專業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需既需要掌握電子裝接工藝,又需要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掌握電子裝接的工藝需要通過實訓實現,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則需要通過理論教學加相關實驗來解決。但是有的學校在這一門課程的教學中僅僅采用理論加實訓的方式,跳過了實驗的步驟。因此學生普遍認為電子技術難學,聽不懂。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實驗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和驗證,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我們要通過設計合理的實驗來解決;實訓是對生產工藝和過程的模擬、重現,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實際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和相應的操作技能,我們應當采取實訓的方式。兩者不能混同,不能互相替代。
三、實驗與實訓一體化教學的實踐模式
職業教育中的專業課程從實踐角度可分為三類,分別是實驗型、實訓型、實驗實訓結合型。
以電氣專業為例:電工基礎是實驗型課程,該課程只需用實驗進行原理的驗證;鉗工技能訓練是實訓型課程,本課程沒有實驗,只有相關技能的實訓。但是更多的課程屬于實驗實訓結合型課程,實驗與實訓雖有差異性,但是兩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只有推進實驗與實訓一體化教學,才能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實驗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1.實驗與實訓一體化教學的實踐模式
主要有以下兩種。
(1)在實驗基礎上完成實訓項目。這種實踐教學模式是教師先講理論,之后組織分組實驗,驗證理論知識的正確性,最后進行實訓完成相關技能的訓練(如圖1所示)。
圖1 在實驗基礎上完成實訓項目示意圖
(2)在實訓項目中深化實驗內容。這種實踐教學模式是教師提出任務,學生分組討論提出實現方案,通過實驗驗證方案,之后修正方案,再實驗,直到做出正確的方案,之后教師進行指導和評價,最后通過實訓制作產品(如圖2所示)。
圖2 在實訓項目中深化實驗內容示意圖
2.實驗與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點
實驗與實訓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的優點主要有以下三點:
(1)激發學習熱情,提高理論水平。一般驗證性實驗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理解理論知識,但是還是“紙上談兵”,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實訓更接近于“實戰”,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將兩者結合運用于實踐教學中,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提高理論水平。
(2)節約教學費用,提高教學效果。實訓教學普遍需要消耗材料和使用設備,價格較高;而實驗材料和設備大多可以重復使用,且價格較低。如果在實驗的基礎上完成實訓項目,則可以節約大量實訓費用,并且可以達到比單純實驗或實訓更好的教學效果。
(3)節約課時,提高學習效率。實訓教學由于必須遵守勞動安全防護和正規的工藝要求,同時以模擬生產為目的,復雜度較高,所需要的時間和實驗比較會長一些。因此,推進實驗與實訓一體化教學,可以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實現學習效率最大化。
四、小結
實驗是由“行”到“知”,實訓是由“知”到“行”,只有合理地安排實驗和實訓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實驗與實訓一體化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系統學習,以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操作技術技能與技巧,從而培養出既能完成一般生產勞動,又能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的優秀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袁耀武,程淑梅.論實驗與實驗相結合的普通微生物實驗教學[J].微生物學通報,2006(33).
[2]施國榮.論高職院校實驗實訓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現代商貿工業,2008(7).
[3]羅軍.論中職數控專業“實驗、實訓、實習”教學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8(17).
焊接認識實習報告格式一
一、 實習目的
1、數字萬用表是一種能夠測試電壓,電流,電阻,二極管,三極管,頻 率等的電子儀表。
2、數字萬用表的組裝是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識別元器件的 能力。
3、了解數字萬用表的工作原理,掌握萬用表的焊接,組裝與調試。
二、實訓內容
萬用表焊接
1、 所用工具:元器件、萬用表散裝套件、組裝工具、電烙鐵。
2、元件檢查:
線路板、二極管、電位器、金屬化電容、電解電容、電容、日字架、電源線、電池彈片、晶體管插座、保險絲架、 導電膠、保險絲、液晶顯示器片、康銅絲、自攻螺絲、外殼、 鋼珠、齒輪彈簧、接觸片V 、功能版、測試表筆、說明書、 9v 疊層電池、功能旋鈕。
3、焊接采用焊接技術按照圖紙進行
將各個元件焊接到焊板相應的位置,并時刻按照焊接的要求來 并時刻按照焊接的要求來進行各部分的操作。焊接完成后檢查各個焊要求焊點符合標準、不虛焊、假焊、搭焊更不能錯焊和漏焊。 要求同類元件高度一致,接線準確。
三、實訓過程
(1)安裝電阻、電容、二極管等。 電阻、 二極管等安裝時,(臥式安裝立式安裝)
(2)安裝電位器、三極管插座。
(3)安裝保險座。
(4)安裝電池線。
(5)萬用表檢測
實訓總結
這次實訓顯然沒有成功,萬用表組裝完成后接觸不良。但是我也在這次失敗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這次的電子實訓過程中,可以說是充滿了挑戰也因此有了驚喜, 在充滿了困惑的同時也多了些許的了解。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過程確實值得回味的,每一個細節我們都親歷親為 ,也因此印象深刻。在學習和實踐中我們或多或少的掌握了一些知識,有了一些體會和感觸。
在一開始,看著簡單的電烙鐵心里很是期待。當拿在自己手里的時候就迫不及待了,完全沒有聽老師講解要領,以至于在下面的操作中出現了不能將器件很好的焊在電路板上。
焊接認識實習報告格式二
實驗名稱:
實 驗 者:
班 級:
學 號:
實驗時間:20xx年12月1號-7號
指導老師:楊老師
一、 實習內容:
(1) 學習識別簡單的電子元件與電子線路;
(2) 學習并掌握收音機的工作原理;
(3) 按照圖紙焊接元件,組裝一臺收音機,并掌握其調試方法。
二、實習器材介紹:
(1) 電烙鐵: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熱式電烙鐵,功率為30 w,烙鐵頭是銅制。
(2) 螺絲刀、鑷子等必備工具。
(3)松香和錫,由于錫它的熔點低,焊接時,焊錫能迅速散步在金屬表面焊接牢固,焊點光亮美觀。
(4) 兩節5號電池。
三、實習目的:
電子技術實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同金工實習的意義是一樣的,金工實習要求我們都日常的機械車床,勞動工具能夠熟練使用,能夠自己動手做出一個像樣的東西來。而電子技術實習就要我們對電子元器件識別,相應工具的操作,相關儀器的使用,電子設備制作、裝調的全過程,掌握查找及排除電子電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有個更加詳實的體驗,不能在面對這樣的東西時還像以前那樣一籌莫展。有助于我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幫助我們學習專業知識。使我們對電子元件及收音機的裝機與調試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打好日后深入學習電子技術基礎。同時實習使我獲得了收音機的實際生產知識和裝配技能,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獨立工作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同學之間的團隊合作、共同探討、共同前進的精神。
具體目的如下:
1.熟悉手工焊錫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維護與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電烙鐵的焊接技術,能夠獨立的完成簡單電子產品的安裝與焊接。熟悉電子產品的安裝工藝的生產流程。
3.熟悉印制電路板設計的步驟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電板的工藝流程,能夠根據電路原理圖,元器件實物設計并制作印制電路板。
4.熟悉常用電子器件的類別、型號、規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圍,能查閱有關的電子器件圖書。
5.能夠正確識別和選用常用的電子器件,并且能夠熟練使用普通萬用表和數字萬用表。
6.了解電子產品的焊接、調試與維修方法。
四、原理簡述:
ZX-921型收音機是由8個三極管和2個二極管組成的,其中BG1為變頻三極管,BG2、BG3為中頻放大三極管,BG4為檢波三極管,BG5、BG6組成阻容耦合式前置低頻放大器,BG7、BG8組成變壓器耦合推挽低頻功率放大器。該機的主要技術指標為:
頻率范圍:中波530~1605kHz
中頻:465kHz
靈敏度:小于lmV/m
選擇性:大于16dB
(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
摘 要:本文結合我院實際重點闡述了電子產品實訓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模塊、和教學手段,探索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實訓模塊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5)19-0217-01
收稿日期:2015-06-10
基金項目: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項目
作者簡介:林海峰(1979-),漢,寧夏銀川人,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為電子學與通信;吳虹(1964-),漢,浙江寧波 人,本科,實驗師,研究方向為電子學與通信。
電子技術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與實踐隨著技術和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可以獲得電子產品制作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實用型的人才。
一、電子產品實訓課程的培養目標
目前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一大批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施工、制造等技術應用工作的專門人才,為此我們將電子產品實訓培養目標定在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這兩個方面。
1.電子產品實訓課程職業素質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遵從守紀、操作規范的職業作風。
(2)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求實創新的職業意識。
為此我校在實訓過程中嘗試采用了將企業工程師請入課堂結合實際產品進行實踐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了解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遵守企業規范。培養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熟練掌握專業技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2.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課程技術基礎能力培養
主要以技能訓練為重點,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接觸實際產品,了解電子產品的生產全過程,并初步進行設計、焊接、裝配、調試這一過程的鍛煉,培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意識,具備電子產品安裝調試的初步能力。
二、實訓教學管理
為能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本實訓采用了企業工程師與校內指導教師共同管理完成教學的方式。并以實際的電子產品為載體,讓學生了解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的質量標準和規范,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
根據學生的智能及動手能力,把學生分開施教,在訓練中允許他們以各自適宜的速度與進程推進他們的學習,并激勵學生由低層向更高一層邁進。同時在實訓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與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求學生在每一模塊制作過程中有原始數據記錄、測試結果記錄;訓練學生編寫工藝文件、完成項目報告。
三、實訓教學課程內容
我校電子產品實訓課程主要設置了下面四個模塊:
(1)聲控報警器的安裝與調試
本項目主要訓練提高學生焊接及元器件識別能力。提高學生閱讀電路原理圖的能力;使其具備無線電裝接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識,培養學生組裝、調試電子整機的實際動手能力。
(2)函數信號發生器的設計與制作
函數信號發生器的設計與制作的主要部分是正弦信號產生電路、限幅電路和三角波產生電路。能夠正確識別、檢測和選用電阻、電容、二極管、集成電路等元器件。能夠使用ALTIUM軟件進行PCB設計。能夠根據電路圖,在萬能板上搭接電路,按照電路圖焊接電路。能夠使用PROTEUS軟件進行電路仿真。熟練使用萬用表和示波器進行電路參數的測試。能夠對制作完成的電路進行調試以達到技術指標的要求。按照工藝要求進行電子整機組裝。
(3)嵌入式視頻智能小車的組裝與調試
嵌入式智能視頻機器人主要由CPU核心控制電路、電機驅動電路、傳感器采集電路和循跡電路組成。本項目以實際生產為案例,通過學生親自參與整個產品的生產、組裝與調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項目綜合程度高主要涉及傳感器技術、電子技術、TCP/IP通信技術等,并通過實踐讓學生了解這些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四、學生實訓考核評定
學生實訓課程的考核是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定結果,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素質、操作情況、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參與實踐教學的主動性、創造性、正確性、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避免出現只重視測試結果,不重視實訓過程,不動腦筋,抄襲別人的測試數據現象。教師要按照學生完成實訓的熟練操作能力、質量,專業知識以及實訓過程三個部分進行教師評分。熟練操作能力是考核學生能否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操作考核內容,由實訓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的準確性和熟練程度評定成績。實訓過程考核就是對學生在每個項目的實訓過程中,包括實訓紀律態度、實訓安全及文明、工作速度、項目完成結果給予記錄和評分。其目的是要讓學生對每次的實訓項目認真對待,這對主動性差的學生來說,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實訓課的總成績將由教師根據每個項目評分按比例綜合后按百分制給出總分。
綜合上述考核環節,我們可以比較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而且通過其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自主學習及研討環節,較好地引導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起到了綜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星,何文學.在開放式的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3).
[2] 余金棟;黃河.電子產品設計制作課程基于工作過程的開發與實踐.教育教學論壇;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