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職工教育培訓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職工消防安全知識:
1、火災基礎知識:
“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通俗的說,著火失去控制而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等災難性事件,被稱為火災。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最經常、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
火災發生的原因包括:雷擊起火、自燃起火、使用明火不慎以及使用燃氣或電器不當等。而發生火災和燃燒,必須有可燃物、助燃物(不必須是氧氣)、點火源這三要素并存才能生火。三者缺任何一者就不能生火。
1)什么是可燃物
一般說來,凡是能在空氣、氧氣或其他氧化劑中發生燃燒反應的物質都稱為可燃物,否則稱不燃物。可燃物既能夠是單質,如碳、硫、磷、氫、鈉、鐵等,也能夠是化合物或混合物,如乙醇、甲烷、木材、煤炭、棉花、紙、汽油等。
2)什么是助燃物
凡是能和可燃物發生反應并引起燃燒的物質,稱為助燃物。助燃物的種類很多。氧氣是一種最常見的助燃物,它存在于空氣中,故一般可燃物質在空氣中均能燃燒。
3)什么是點火源
點火源是指具有必須能量,能夠引起可燃物質燃燒的能源。有時也稱著火源或火源。點火源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如下幾種:
1、明火有生產用火,如用于氣焊的乙炔火焰,電焊火花、加熱爐,鍋爐中油、煤的燃燒火焰等;
2、有非生產性火如煙頭火、油燈火、爐灶火等;
3、電火花如電器設備運行中產生的火花,短路火花、靜電放電火花等;
4、沖擊與摩擦火花如砂輪、鐵器摩擦產生的火花等;
5、聚集的日光;
6、已經燃燒的物質,可能成為它附近可燃物的點火源。
總之,一切防火與滅火措施的基本原理就是防止燃燒三要素同
時存在、互相結合、互相作用。
2、防火基礎知識
失去控制的燃燒和爆炸會引起火災與爆炸事故,威脅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所以,要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進取預防火災與爆炸事故的發生。
1)職工基本防火常識
企業的每個崗位上的員工都應按照下頭要求,做好防火工作:
1、自覺遵守消防法規、消防安全規章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
2、明白本單位、本工種、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措施、事故應急措施。
3、理解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消防技能,如有關消防設施的性能。
4、發現火災事故隱患應及時向上級領導報告,及時消除火災隱患,進取糾正和制止違反消防法規的行為。
5、掌握自防自救的基本技能,會報火警、會正確使用滅火器材、會撲救初起火災。
6、明確自我在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中的義務和職責,進取參加消防演練。
7、不得損壞或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器材,不得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間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8、禁止攜帶火種進入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場所,禁止非法攜帶易燃易爆危險物品進入公共場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消防法》第5條規定,任何單位、個人都有維護消防安全、保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報告火警的義務。任何單位、成年公民都有參加組織的滅火工作的義務。
2)常見的火災隱患
可能造成火災危險的不安全因素叫做火災隱患。一般來說,屬于下列情景之一的,都能夠認為是火災隱患:
1、建筑布局不合理的,發生火災后易蔓延或影響其他建筑物安全的,比如,很多的車間、倉庫連成一片,無防火間距和防火分隔;
2、建筑物的結構和耐火等級與其使用性質不相符的,不貼合防火規范要求的;
3、建筑物的通風采暖系統、電氣設備、內部裝飾裝修不貼合要求的;
4、火源、熱源、電源距可燃物較近的;
5、禁火區內有火源的,例如在油庫區內吸煙、動火;
6、易燃、易爆危險性較大的場所的電氣設置不貼合防火防爆要求的;
7、易燃、易爆場所沒有按規定設置避雷設施的,或避雷設備失效的;
8、應設置消除靜電裝置而未安裝的,或靜電裝置不貼合要求及失效的;
9、電焊工、電工、油漆工等從事具有火災危險性的操作工種人員不具備消防常識,未經安全教育培訓上崗的;
10、生產、經營、儲存易燃易爆物品人員未經消防培訓,不具備安全常識上崗的;
11、消防水源不足的;
12、未按要求配備滅火器材或消防器材缺乏及損壞的;
13、損壞或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器材、設施的;
14、占用防火間距,如在防火間距內堆放可燃物品;
15、工作車間、倉庫內設置員工宿舍的;
16、易燃物品生產、儲存、運輸、包裝不貼合規定的,性質相抵觸的物品混存的;
17、室內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淋系統、自動報警系統等固定消防設施不貼合要求的;
18、缺少防火制度和相應措施,工作人員不懂防火和滅火知識的;
19、電氣設備的類型與使用場所不相適應,電氣設備接觸不良、缺乏安全裝置的。
20、安全疏散出口少,消防通道不貼合規定或堵塞消防通道的,無疏散指示標志,無事故照明的或失火后影響人員疏散和消防車輛通行、影響水源使用的。
3、火災報警
報警早、損失小。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場所,一旦發現起火,都要立即報警。報警時,應根據火勢情景,選擇恰當的方式。首先要向附近人員發出火警信號,同時應以最快捷的方式報告消防隊,然后再通知單位領導和有關部門,這是報警的基本程序。
1)向附近人員報警
1、在辦公樓、工廠車間、倉庫、居民區、影劇院、歌舞廳、賓館、飯店、商場等場所,都能夠采用大聲呼喊、敲鑼、廣播或按火災警鈴等方法報警。
2、報警時,最好多種方法并用,凡是能引起人們注意的、發出聲響的東西都能夠做為報警的器具,促使人們了解緊急情景,迅速采取必要的行動。
2)向消防隊報警
一旦發現火災,除向附近人員發出警報外,應盡一切可能打電話向消防隊報告火警。我國的火警專線電話號碼為:119。“119”火警電話撥通后,千萬不要驚慌,應講清楚如下資料:
1、起火地點的詳細地址和單位名稱,如所在的區、縣、街道門牌號或鄉鎮、村莊和起火單位名稱。
例如,火災發生地在:某某縣,某某鎮,某某街、路(村)某某號、某化工公司某車間。
2、起火的部位,著火的物質,火勢的大小,是否有人員被困等情景。
例如,某針織廠成品倉庫發生火災,很多棉制內衣著火,火勢已蔓延到整個倉庫,有兩名倉庫管理員被困當中。
3、報警人姓名及電話號碼,以便聯系。要注意聽消防隊值班人員的詢問,要正確、簡潔地予以回答,待值班人員說明消防隊車已去火場時,才能掛斷電話。報警后,盡可能到單位門口或路口迎候消防車,并帶領消防車趕赴火場。
消防隊救火不收取任何費用。
3)報警注意事項
1、一旦發現起火,要冷靜地觀察,了解火勢情景,選擇恰當方式報警,不要驚慌失措、貽誤時間。
2、向附近人群報警時,要盡量使周圍人群明白什么地點和什么東西著火,是通知人們前來滅火,還是讓他們緊急疏散。異常是在人員密集的影劇院、歌舞廳、賓館、飯店、商場等場所,如果火勢在初起階段,短時間內還不能造成較大危害時,應注意通報火警方法和范圍,避免人們因情景不明而引起驚慌混亂,爭相逃生,局勢失去控制,造成很多人員傷亡。
3、發生火災后要及時報警,不要因某些因素,晚報、不報,延誤了滅火最佳時機,導致小火釀成重災。
4、火災撲救
1)火災分類
根據物質及其燃燒特性,火災劃分為如下幾類:
A類火災:指固體物質的火災。如木材、棉、毛、麻、紙張等引起的火災。
B類火災:指液體火災和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汽油、煤油、柴油、動植物油脂、甲醇、乙醇、甲醛、乙醛等的火災。
C類火災:指可燃氣體火災。如煤氣、天然氣、甲烷、丙烷、乙炔、乙烯、氫氣等火災。
D類火災:指金屬火災。如鉀、鈉、鋁、鎂及鎂鋁合金等火災。目前國內還沒有撲救D類火災的定型滅火器。
電氣火災:指電子計算機、通訊機、變壓器、配電盤等電子電器設備和電線、電纜等燃燒時仍帶電的火災。如果電氣設備在滅火前或起火后已切斷電源,則不看作是電氣火災。
2)滅火的基本方法
1、隔離法。將正在燃燒的物質和未燃燒物質隔離,中斷可燃物質的供給,使火勢不能蔓延,限制燃燒范圍。主要方法有:
(1)把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
(2)關掉可燃氣體、液體管道的閥門,以減少和阻止可燃物質進入燃燒區;
(3)設法阻攔流散的易燃、可燃液體;
(4)拆除與火源相毗連的易燃建筑物,構成防止火勢蔓延的空間地帶。
(5)其他。
2、窒息法。減少燃燒區的氧氣量,也就是隔絕空氣,使可燃物無法獲得氧化劑助燃而停止燃燒。主要方法有:
(1)用沙土、水泥、濕麻袋、濕棉被等不燃或難燃物質覆蓋燃燒物;
(2)噴灑霧狀水、干粉、泡沫等滅火劑覆蓋燃燒物;
(3)用水蒸氣或氮氣、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灌注發生火災的容器、設備;
(4)密閉起火建筑、設備和孔洞;
(5)把不燃的氣體或不燃液體(如二氧化碳、氮氣、四氯化碳等)噴灑到燃燒物區域內或燃燒物上。
(6)其他。
3、冷卻法。降低燃燒物的溫度,使溫度降到燃點以下停止燃燒。如用水、二氧化碳、泡沫直接噴射到燃燒物;向火源附近的未燃燒物質上淋水或噴射滅火劑,防止構成新的著火點。
4、抑制法。使滅火劑參與到燃燒反應過程中去,中斷燃燒的連鎖化學反應。常用的抑制滅火措施就是往燃燒物上噴射1211滅火劑。
5、其他。除采用隔離法、窒息法、冷卻法、抑制法等方法外,還有下列方法:
(1)斷電。若發生電氣火災或火災威脅到電氣設備時,首先要切斷電源,在使用水、泡沫滅火劑滅火前,必須切斷電源。
(2)阻止火勢蔓延。對密閉條件較好的且面積較小的室內火災,在沒有做好滅火準備前,能夠先關掉門窗,阻止新鮮空氣進入;關掉與著火房門相毗連的房間的門,再關上相鄰房門,在可能的條件下,還應向門上澆水。
在滅火時,必須要對著火物質進行簡單確定,選取適宜的滅火方式和滅火設施,比如,對撲救油類物質著火,因為油比水輕,能夠漂在水面上,所以用水是無法起到滅火作用的,應當使用砂土、泡沫或干粉滅火器滅火。
3)常用消防設施的使用
1、滅火器
滅火器是一種常用的滅火器材,具有輕便靈活、滅火速度快等特點,主要用于撲救各種物質的初起火災。由于初起火災范圍小、火勢弱,是火災撲救的最有利時機,所以,如果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滅火器,撲救及時,可將火災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可能的人員傷亡。
目前,常用的滅火器有酸堿滅火器、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1211滅火器、干粉滅火器等。
常見滅火器的使用方法:(1)(用之前先倒置一下,以免干粉結塊噴不出),然后拔掉手柄處的保險銷(一般拉斷鉛封,就可抽出保險銷);(2)在距離起火點約5米處,放下滅火器;(3)一手抓好手柄,另一只手握噴管前端對準火源根部,按下壓柄,滅火劑即可順噴管口噴出。(口訣:一拔(保險銷);二握(噴管);三壓(壓柄))。
2、消防栓
消防栓是一種固定消防工具。主要作用是控制可燃物、隔絕助燃物、消除著火源。消防系統包括,室外消火栓系統,室內消火栓系統,滅火器系統,有的還會有自動噴淋系統,水炮系統,氣體滅火系統,火探系統,水霧系統等。
消防栓的正確使用方法:(1)2人配合,迅速打開消火栓門;(2)一人接好槍頭和水帶,立即手持槍頭奔向起火點;(3)另一人應迅速接好水帶和閥門口;(4)逆時針打開消防閥門水噴出即可;(5)持槍頭向火源根部噴射。
3、應急照明和應急指示標志
在火災發生時,一旦電力照明中斷,應急照明和應急指示標志能夠在必須時間內堅持照明和指示作用,對應急逃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疏散時,由于煙霧會影響人們對逃生通道和逃生出口方向的確定,此時能夠依靠應急照明燈和應急指示標志亮光的指示方向疏散逃生,逃生時,人們本能反應是彎腰或匍匐前進,因而應急照明和應急指示標志提倡低位安裝,即在靠近地面或在地面高度上供給疏散應急照明。
5、火場逃生:
火場逃生的基本原則
1、首先應堅持冷靜的頭腦和穩定的心態,才能有利于逃生和自救。
2、時間就是生命,火災襲來要迅速撤離危險區,不要貪戀財物。
3、加強個人防護,防止或減少煙氣的侵害。用水將毛巾等浸濕,扎住口鼻,防止吸人高溫煙氣。用水浸濕地毯等,包裹好身體,就地滾出火焰區逃生。
4、穿過煙火區時,要爬行或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千萬不要站立行走。
5、發生火災后,千萬不要乘坐電梯逃生。
6、身上著火千萬不能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的衣物壓滅火焰。
7、發生火災時不能隨便開啟門窗,防止新鮮空氣很多涌人,火勢迅速發展。
關鍵詞:職工教育培訓;改進;創新;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ocial economy, enterprises in the necessary resources: the talent,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alents to gradually key and decisive, an enterprise can succeed gathered the high quality, the new talents has become enterprise whether can capture market, whether can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end of the driving force.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whether can work well to each position to the worker worker training and the training mode of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will be to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Bu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n some of the enterprise to the worker training work, training mode is relatively single, and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s to the worker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only stay in form, cannot mobilize up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and workers of the enterprise, the worker education training effect also unsatisfactory, so, how to aim at the current education worker training way to design and innovation, how to build out a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suitable for the need of the enterprise worker education training innovation system, is put in our education worker training personnel to face a very important topic.
Key words: staff education training; Improvement; Innovation;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職工教育培訓概述
職工教育培訓在定義指的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依托,以職工所需要的專業知識為主要內容,幫助職工在進行自己工作的時候,可以不斷的以培訓成果來進行開發創新,促進職工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地接受新知識,以適應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激烈的競爭,提高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競爭力。
1、職工教育培訓的含義
職工教育培訓指的是相關的企業通過一系列方式促使職工在短時間內具備和完成現有的或者將來的工作中極有可能所需知識和技能,并在培訓的過程中改變職工們的工作態度,進而提高職工在現有的或將來的職位上面的工作業績,最終達到企業形成一種計劃性、連續性的整體績效方面的提升。
2、職工教育培訓的作用及問題
首先,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可以提高職工的職業能力。職工教育培訓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斷的提高職工在工作中的職業能力,進而更好地適應現在的工作狀態,幫助職工在工作中取得良好工作績效。
其次,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可以改善單位的工作質量。單位工作質量一般包括:生產過程的質量、產品自身的質量、對客戶的服務質量等三個方面,職工教育培訓可以幫助職工在素質以及職業能力方面的提高,進而改進職工的工作態度,提高職工在工作中的勞動技能水平。
除此之外,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可以增進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的競爭能力。通過職工教育培訓工作,職工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到新的知識和技術,利用新技術與自身工作相結合,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利潤,提高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的競爭優勢。
但是,當前,我國的一些企業在對職工進行培訓工作的時候,培訓方式較為單一,而且對職工教育培訓方式的改進與創新僅僅停留在形式上,根本無法調動起企業職工的積極性,職工教育培訓的效果也不盡人意,因此,如何針對當前職工教育培訓的方式進行重新設計和創新,如何建立出一套更為科學的、更適合企業發展需求的職工教育培訓創新體系,是擺在我們職工教育培訓人員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二、當前職工教育培訓方式的改進與創新
1、進一步樹立職工教育培訓的新觀念
市場經濟體制下,現代化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工作強調把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當作是一項生產性的資本投入,很多單位的領導都希望職工能夠通過教育培訓工作能夠立刻帶來立竿見影的效益,希望職工在參加完教育培訓以后就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迅速、充分的運用到自身的工作之中,迅速的幫助單位解決問題,為單位帶來更多效益。但是科技知識以及相關技能的形成在教育培訓工作中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育培訓的結果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立刻見效。因此,在進行教育培訓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職工教育培訓的作用,職工教育培訓工作是一項具有綜合性的工作,職工教育培訓工作是所有的職工共同的事情,必須讓每一名職工深刻認識到教育培訓工作對于他們個人進步以及公司的發展有著師范重要的意義。通過進行職工教育培訓工作,進一步樹立職工的教育培訓新概念,最終可以實現單位在人力資本方面的收益極大化。
2、重視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的前期調研分析
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不是萬能的,在對職工進行教育培訓工作的時候,需要充分利用企業改革等多方面手段來配合完成。但是在進行教育培訓工作的時候,必須要進一步重視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的前期調研分析工作,確保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準確性。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的需求分析對于整個企業的培訓管理工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的前期調研分析不僅決定著職工教育培訓工作能否達到正確的目標,而且還影響著能否設計、提供出對職工工作更為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對職工的教育培訓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進行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的調研分析的時候,需要詳細的績效調研差距。績效差距是職工教育培訓時候需求分析的關鍵性切入點,確定職工工作績效差距可以從兩個關鍵性途徑入手,一是直接向上級主管領導入手,來獲取職工的相關信息,因為直線的上街管理者通常會對下屬職工的情況非常熟悉,也最能夠了解下屬職工在工作績效方面的問題以及原因。二是可以通過與職工之間的對話溝通,直接從職工那里獲取相關的績效信息,因為職工對自己的本職工作中的問題通常會有切身的體會,通過和他們進行溝通對話,可以了解職工的情況,進而確定該職工在本職工作中缺少什么,應該進行哪方面的具體培訓工作,確保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在績效差距問題等方面的培訓成果。
其次,在進行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的前期調研工作時,要努力尋找差距原因。在前期調研分析中獲取職工必要的績效差距等信息之后,需要通過深入的思考、反復的斟酌,對可能產生職工績效差距的客觀原因做出相應判斷,進而決定采用那種職工教育培訓方案。只有確定了職工績效差距的原因后,才能夠根據職工的知識水平以及工作技能等情況來制定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完善職工的技能水平,提高工作績效。
3、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職工教育培訓的內容
一般來說,職工教育培訓的工作內容包括:職工崗位的技能培訓、相關管理人員的系統培訓、經營者的經營培訓等多個方面,現代化的企業如果想要更好的適應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就需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不斷豐富和完善職工教育培訓的內容,不斷滿足企業以及職工在知識技能等方面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第一,職工職業生涯培訓。以往職工教育培訓的內容大多數是和知識、技術等方面相關聯的系統培訓,現在的職工教育培訓,不僅要滲透到工作中的各個方面,同時還要為職工的個人職業生涯所著想,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
第二、團隊培訓。團隊培訓的方式和效果是當前現代化人力資源管理范圍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單位重視團隊培訓在職工工作中的效用,并且許多單位已經開始實施讓職工進行團隊工作的組織方式。除此之外,職工進行團隊培訓還可以培養職工之間的團結精神,促進各成員之間的合作并提高了職工的士氣,同時將管理層從煩瑣的日常管理工作解放出來,集中精力進行戰略性的管理,實現快速決策,提高工作績效。
結束語: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喜歡通過職工教育培訓來實現職工提升工作績效的目的。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現代企業培訓正在步入以網絡技術為主要教育手段新時期,網絡培訓具有傳統其他培訓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極大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幫助職工在進行教育培訓之后通過創新來提升單位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趙曼主編,陳全明副主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2年5月.
[2] 王蘊主編,孫靜副主編.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北京:測繪出版社,2003年6月.
[3][美]雷蒙德A.諾伊(RaymondA.Noe),雇員培訓與開發(第一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8-32.
“媒體自身的變革日益加快,決定媒體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變化也很大,尤其是當今新媒體、泛媒體時代,技術、形態、內容、產品、營銷方式變幻莫測,有些技術甚至一年一個樣。”[1]在這樣的環境下,廣電媒體人才在使用過程中,如果不及時更新知識和技能,容易導致知識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受到損耗,人才貶值。廣播電視從業人員所從事的不是簡單重復性的工作,大多數是靠自己的知識進行精神產品的創作。為了降低廣電人才的無形損耗,始終保持廣電媒體知識生產和傳播的領先地位,就要不斷更新知識,推陳出新,及時“充電”,讓人才知識“保鮮”,不斷培養干部職工的學習創新能力。
一、培養干部職工的學習創新能力,就要強化對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
近幾年來,十堰廣播電視臺人才總量雖在不斷擴大,但是,廣電事業發展和改革對人才供求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突出表現在: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匱乏,人才隊伍整體結構不夠合理,各類人才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人才培訓開發有待重視和加強。從學歷來看,各類崗位專業人才學歷不高,本科以上學歷占40%,專科學歷占40%,中專及以下學歷占20%,多數為半路出家,科班出身不是很多;從年齡結構來看,30歲以下占兩成,31―40歲占四成半,41―50歲占兩成,51歲以上占一成多一點,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相對豐富的年齡段為41―50歲和51歲以上,而51歲以上則即將面臨退休,人才斷層、青黃不接的現象較為突出;從實際工作能力來看,有的經驗不足,缺少輔導與訓練,能力提高不快,有的能力較差,業績平平,滿足于現狀,有的忽視學習,忙于應付,能力止步不前,有的創新能力不強,推動改革阻力重重
培育人才、培養人才、訓練人才,是廣電媒體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人才培訓開發的重要任務。“能把事做好的人,往往不是從市場上能夠直接找到的,而且即使找到了目前合適的人才,也還要不斷地適應單位發展的需要。”[2]通過強化廣電媒體職工培訓,一方面是改善職工素質,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夠造就核心員工,提高工作能力,取得文化認同,締結心理契約,強化組織的凝聚力,提高團隊整體戰斗力。
二、培養干部職工的學習創新能力,就要搭建起職工教育培訓體系
廣電媒體職工培訓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要打好基礎,常抓不懈,逐年積累,一年一個臺階,不斷提升職工素質。抓好廣電媒體職工教育培訓工作,需要搭建起職工教育培訓的組織體系、課程體系、師資體系和管理體系。
操亞軍:強化人才知識“保鮮” 提升職工創新能力――以十堰廣電媒體為例淺談人才培訓工作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年第3期 第26卷第3期1.組織體系
從臺里層面,成立職工教育培訓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與其對應的是各專業委員會、各單位及各部門等不同層級的組織,形成全臺培訓組織和人員架構。具體到培訓工作實際,各專業委員會需要明確專人負責培訓工作,抓好所屬部門職工培訓計劃的落實、培訓考核、師資落實、經費落實、建檔考勤等工作,各單位、各部門也要落實一名培訓專員,具體負責本部門職工培訓工作的實施、聯絡等。同時,探索成立專業教研組,如電視新聞教研組、電視專題教研組、攝像攝影教研組、包裝制作教研組、播音主持教研組、廣告經營教研組、廣播工程教研組、電視工程教研組、文化產業教研組等,專業教研組的任務是組織、引導廣播電視各個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展業務交流、專業論壇、培訓講座等活動,對專業問題進行課題調研,提出意見和建議,編寫專業培訓教材等。
2.課程體系
根據廣電媒體事業發展和改革的目標,制訂出單位年度職工教育培訓計劃;各專業委員會、各單位、各部門根據年度職工教育培訓計劃,制訂職工培訓實施方案,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對象、師資力量、培訓經費等。要結合欄目創新、包裝制作、技術保障、產業發展、市場競爭等工作實際,堅持學以致用、學用相長,開發富有廣電發展時代特征、十堰廣電事業實踐特色的課程和教材,比如新辦欄目的學習標桿、采編工作流程規范、超媒體編輯流程、專業教研組課程體系、新員工入職培訓、職工職業生涯規劃、中層干部能力提升等,著重解決實際問題,實行教學良性互動,不斷增強廣電職工專業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師資體系
職工培訓的師資力量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內部講師,二是外請老師,三是行動學習,四是網絡分享。就廣電媒體而言,職工培訓的師資力量以內部為主、外請為輔,適當組織外出學習、外送培訓。尤其要重視內部講師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建立一支以領導干部為示范、部門主任為主力、業務領軍人才為骨干、新員工輔導員及專業教研組成員為支撐的內部講師團隊,形成職工培訓師資體系,這樣,職工培訓工作就有抓手、有人抓。
4.管理體系
加強培訓計劃統籌,提高職工培訓的科學化水平。各專業委員會、各單位、各部門制訂的培訓計劃及各類人員培訓實施方案,統一匯總到單位人力資源部,人力資源部每兩月督辦一次,及時總結,形成常態的檢查機制,并將培訓經費與培訓方案結合起來。每一項(次)培訓活動實施的全過程,要有培訓需求調查、培訓計劃、訓前準備、現場管理、師資服務、學員激勵、成果整理、效果評估等,形成一套規范完整的培訓管理流程。
三、培養干部職工的學習創新能力,就要完善優化職工教育培訓操作流程
廣電職工教育培訓是一種基于反思的體驗,是在探索和解決工作、生活難題的同時獲得新的知識,掌握相關技能,轉變思想觀念的過程。所以,廣電媒體職工教育培訓要以成人學習的特點為出發點,按照職工教育培訓的操作流程來實施,不斷增強教與學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廣電媒體職工教育培訓操作流程有六個步驟,即培訓需求分析、培訓計劃制訂、培訓方案設計、培訓組織實施、培訓效果評估、成果開發應用。
1.培訓需求分析
職工培訓不是為了讓他知道得更多,而是為了改變他的行為,是“需要什么學什么”,這個“需要”不僅僅是個人的需要,還有崗位和組織的需要。組織需要就是根據媒體發展目標與戰略而組織培訓課程,比如,單位成立超媒體編輯中心,那么,超媒體編輯流程課程就應列入培訓計劃;又比如,單位對播音、記者、制作、攝像等崗位實行資格準入制度,那么,相應崗位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課程就應列入培訓計劃;再比如,單位發展的媒體資源管理、新聞信息集中處理等新業務,那么,媒體資源管理、新聞信息集中處理課程就應列入培訓計劃,等等。總之,要圍繞廣電媒體發展和改革的重點,提煉、開發相應的課程,確定重點培訓對象。崗位需要就是根據崗位職能、崗位專業技能及標準、崗位勝任要求,提煉、開發相應的課程,組織重點培訓對象進行相應培訓,比如,《武當養生堂》欄目崗位,就應針對欄目的定位、欄目學習標桿、選題的流程、養生理論與理念、養生科學知識、傳統養生與現代養生的內涵、養生的方式方法等需求,開發相應的課程,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個人需要就是根據職工個人與崗位要求的差異、個人未來發展的要求、個人的職業發展通道等,確定培訓需求,提煉相應的課程。
2.培訓計劃制訂
在科學分析培訓需求的基礎上,制訂好全年和專項的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實施方式、培訓對象、師資力量、參訓人數、培訓地點,經費預算等,統籌全臺培訓計劃,做到培訓與工作有機結合,互不沖突。
3.培訓方案設計
培訓計劃確定以后,要組織一項一項的實施,如何實施,就需要設計培訓方案。設計培訓方案的內容包括確定培訓目標、構建學習模塊、設計教與學的現場程序、挑選培訓老師、確定培訓方法(講座、內部交流、頭腦風暴、行動學習、外出考察、組合方式等)、培訓成果應用等。
4.培訓組織實施
設計培訓方案經領導同意后就可以組織實施,實施的過程包括下達培訓通知、培訓方法選擇、培訓準備、現場服務、考勤督導等環節,培訓實施者要細化每個環節的工作內容,確保培訓順利實施及培訓效果。
5.培訓效果評估
單項培訓結束后,應及時總結,評估效果,比如,參訓者對培訓項目的反應怎樣?他們喜歡這個培訓項目嗎?他們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有何改變?參訓者學會了哪些原理、事實和技能?他們將所學的東西用于他們的工作中了嗎?培訓項目對他們的工作表現帶來了什么變化?等等,做好了培訓效果評估工作,有利于下一次培訓的順利開展,增強職工學習的信心。
6.成果開發應用
培訓的目的是要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作績效,增加人生經驗,促進自我學習和職工個人成長。每一項培訓結束后,要將培訓成果轉化到部門、崗位、欄目及個人,從而更好地推進目標任務完成,促進績效改善。
有位知名媒體人曾這樣說:沒有目標的人生是流浪,有目標的人生叫航行;今天的生活是三五年前的選擇,三五年后的生活來之今天的決定;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相信廣電媒體同仁都能重視學習與培訓,充分體會到投身學習和培訓所帶來的收獲與快樂,愿每一位廣電職工都能夠掌握學習與培訓的操作規范與運作流程,把工作看成是學習的過程,把學習看成是自己的日常工作,更加自覺地搞好自我學習與組織培訓。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會職校;中小企業;職工教育培訓;體系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23(C)-0109-03
2010年初,深圳市人大公布了一份“關于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該報告顯示,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短缺、融資困難、人才匱乏等問題。專家們紛紛結合深圳市中小企業的現狀建言獻策。市人大常委、市科協主席周路明首先指出,要解決中小企業發展問題,最重要的是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曲建主任也指出,目前很多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往往需要自建技術服務平臺,這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負擔過重。因此,他建議,報告應有這方面的解決方案,如把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法定化,為中小企業平攤成本,促進其快速發展。
中小企業對社會和經濟的貢獻大,充滿活力,助其發展壯大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如專家所言,如果社會和政府給中小企業多一點支持和幫助,則容易發展成為大企業,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貢獻更大。工會職校在支持和幫助中小企業發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為它們提供優質的公共教育培訓服務,搭建公共教育培訓平臺,創新職工教育培訓體系方面進行思考和探索,通過教育實踐,穩定職工農民工隊伍,造就中小企業急需的知識型、技能型、綜合型人才隊伍,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一、工會職校參與中小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的必要性
(一)從工會職校的職責要求來看,必須服務于中小企業的職工教育
工會是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企業有依法成立工會的義務。工會在企業中按照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原則,支持企業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權力,組織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和監督,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發展。工會具有幫助職工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職能。
工會職校是省市各級工會主辦的教育單位,工會主要依托工會職校履行工會教育職能。工會職校大都納入政府編制,屬于公辦學校的范疇,由工會的性質所決定工會職校是為工會組織、干部、會員和職工群眾提供教育服務的公益性機構,主要從事職業教育和職工教育。工會職校辦學特點是舉辦的教育活動與工會教育職能、經濟發展、職工的學習權發展權結合緊密
(二)從工會職校的辦學特色上有承擔中小企業職工教育服務的優勢
第一,工會職校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來提高廣大職工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科學文化技術水平,是“面向職工”,“面向企業”的綜合性辦學力量。一方面以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為主,通過這些教育來提高職工群眾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強勞動者權益方面的教育、提高職工的民主與法制觀念,提高職工自我保護的能力。在新時期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將會對職工群眾的文化素質、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工會職校順應新形勢,圍繞提高職工綜合素質這個中心,逐步把辦學的重點轉向職業素質、職業技能、專門科學技術和高等學歷教育上來。
第二,工會職校的教育主題上具有獨特性,彌補了傳統正規職業學校覆蓋不到的教育群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工會職校適應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新形勢、農民工成為職工隊伍的主要組成部分的新特點,充分發揮工會職校的優勢,擴大教育培訓規模,提高教育培訓質量。辦好農民工業余學校,開展勞動技能、文化知識、思想道德、權益維護等方面的教育培訓,把職業技能培訓與職業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既教做事也教做人,全面提高農民工的整體素質,使其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聯合普通高校辦學、開拓企業教學點,穩定高等學歷教育,不斷提升企業職工的學歷層次;農民工成為產業工人的主力軍,這新特點要求工會職校加強對農民工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增強他們的城市觀念和大局意識,促使農民工早日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
(三)工會職校參與中小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的必要性
工會職校優勢可以彌補中小企業在教育培訓方面的缺陷。中小企業大都處于生存、發展時期,在職工教育方面有其本身無法克服的困難和問題,工會職校應發揮專業、公益、公共和組織網絡的優勢,來提升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水平。工會職校參與中小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當中來,伴隨企業一起成長,企業對工會職校有更深地認識和體會,更加信賴和依靠工會職校,不斷深化合作辦學的層次和內容,為工會職校的職業教育學生提供實習基地和就業機會,促進工會職校的職業教育的發展壯大。
二、中小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現狀分析
(一)中小企業對職工教育培訓缺乏足夠的認識
部分企業認為教育培訓是靈丹妙藥,希望通過教育培訓能夠立竿見影,迅速起到效果,但欲速則不達,教育培訓效果不理想,進而減少對教育培訓的投入,教育培訓投入的減少將進一步降低培訓的效果,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還有些企業則認為教育培訓可有可無,對教育培訓重視不夠,職工也認為教育培訓只不過是一項福利,參與教育培訓也不積極,教育培訓很容易變成走過場,教育培訓收益根本無從談起。
(二)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訓體系
職工教育培訓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從需求分析、計劃制定到組織實施、效果評估再到成果轉化,需要進行系統的梳理。很多企業缺乏完善的培訓體系,據一份權威機構對中國企業的培訓調查報告顯示,92%的企業沒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僅42%的企業有自己的培訓部門。中小企業的培訓往往是隨意而為,想起什么課程或者培訓機構推銷什么課程,就開展什么培訓,不管此類培訓是不是企業當下需要的,培訓后有沒有效果評估,不清楚培訓到底有沒有效果,改善更是無處下手,這種情況下的培訓顯然是盲目的,很多培訓都是流于形式,為培訓而培訓,效果自然無法保證。
(三)中小企業的管理體系薄弱
中小企業管理體系的薄弱也將導致職工教育培訓的效果大打折扣。很多企業的教育培訓規章制度很不完善,甚至沒有專門的職工教育培訓相關的規定文件。從職工的角度出發,企業是否建立職工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的機制,是否從勝任力模型和崗位任職體系出發建設針對性的課程體系,是否明確職工晉升標準和績效考核制度,這些都是職工是否積極參加培訓并轉化為業績成果的核心。如果沒有這些管理制度和機制,職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將成為制約培訓效果提升的障礙。
(四)中小企業缺乏專業的培訓管理者
目前,中小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工作主要由人力資源部或培訓部承擔,大部分配置一至兩名專職人員,但還有很多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由行政部門兼擔,也沒有專職的人員承擔工作任務。中小企業中更缺乏的是專業的教育培訓管理者去執行企業培訓體系建設、規劃并實施企業培訓的重任,這也造成了企業教育培訓管理滯后,培訓效果不佳的問題。
(五)中小企業教育培訓經費投入不足
我國目前企業投入的職工教育經費是按照工資總額1.5%計提,但在實際操作中,受到企業的效益水平、管理者思想意識、資金周轉緊張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只有少數企業足額提取,大部分企業并未按國家規定足額提取教育經費或提取的教育經費沒有用在職工教育培訓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足夠的培訓預算投入,要想確保企業教育培訓的有效實施,是不可能的。
三、工會職校在創新中小企業職工教育體系的探索
工會職校在創新中小企業職工教育培訓體系過程中,制定專業的職工教育培訓規章制度是基礎,豐富教學內容和層次,集合眾多教學資源供中小企業選擇是主體,核心是打造職工教育培訓公共平臺,所有的教育教學服務都通過此平臺實現。
(一)制定職工教育培訓制度模板,搭建教育培訓體系結構
工會職校利用工會的組織優勢,了解主要行業的現狀和特點,分行業制定職工教育培訓管理文件的模板。工會職校組織教育專家從專業上指導,最后確定正式版本的規章制度,從而中小企業解決規章制度欠缺和不完善的問題。中小企業在完善職工教育培訓的規章制度后,還要相應地建立約束機制,實行“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任職,不培訓不提拔”,切實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登記制度”,“持證上崗制度”,調動廣大職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職工教育培訓納入領導責任目標,作為政績進行考核。建立激勵機制,激勵不同層次的人才向高級努力,引導更多的人學有所成。
(二)明確職工教育內容和層次,打造職工教育培訓課程體系
職工教育培訓工作要堅持做到把握時代脈搏,不斷創新教育培訓內容,建立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與時俱進的培訓體系,做到實際、實用、實效,切實提高職工綜合素質。逐步構建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相結合、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并舉、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溝通和銜接,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訓機構一體化網絡,形成社會化、多樣化的終身教育體系,才能夠達到提高職工素質的真正目的。
職工教育培訓要分層進行。將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分為五大層次:一是新進員工教育培訓。二是基層職工的教育培訓。三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教育培訓。四是中層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五是高層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同時還要注重企業文化和道德教育,培養團隊意識。通過劃分層次才能更準確的確定培訓內容。
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對象設置不一樣的課程,并編定的課程體系。如基層職工的課程體系分成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等內容,第二部分是職業意識、職業能力和崗位技能等內容,第三部分則是心理健康、個人管理、學歷提升等內容組成。
(三)豐富教學方式和集合社會教學資源
工會職校在區分教學層次和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中小企業職工的實際問題,如工學矛盾、理論聯系實際等,在教學方式和手段上努力做到集中授課與自我學習相結合,理論學習和實操訓練相結合,知識傳授和情感體驗相結合,崗位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自費學習與單位資助相結合,還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技術和手段進行學習
僅僅依靠工會職校是無法服務好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工會職校應作為職工教育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構建職工教育培訓的公共平臺,整合其他教育培訓機構的資源,讓其認同平臺的理念,開發出受中小企業和職工群眾歡迎的教學課程和培訓項目。
(四)通過參加各類競賽活動,提高職工綜合素質
工會職校在開展教育培訓項目的同時,應該很好地利用工會或政府部門組織的競賽活動。積極向中小企業宣傳推薦社會各界舉辦的各類教育、技能、勞動競爭活動,指導企業和職工群眾參與,達到“以賽促培、促學”的效果。這類活動有由工會組織“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以“工人先鋒號”創建的勞動競賽活動、“安康杯”勞動安全競賽活動和“職工技術運動會”等以及勞動部門舉辦的教育競賽活動有“農民工技能大比武”等。中小企業參與這些活動對加快培養企業急需的知識型、技術型、復合型人才,形成梯次合理、素質優質、新老銜接、能夠適應科技發展和技術進步要求的技能人才隊伍有很大的幫助。深入開展具有行業特點和性別特點的勞動技能競賽活動,引導職工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參與新實踐,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貢獻聰明才智。
(五)搭建職工教育培訓的公共平臺
工會職校充分利用工會組織網絡、教育培訓體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搭建中小企業公共教育培訓平臺,其運作模式是“工會組織,工會職校主導協調,中小企業參與,職工群眾受益”。平臺建設費用由工會組織或政府部門撥付,日常維護經費由工會職校辦學經費支出。中小企業加入公共平臺不需任何費用,解決了中小企業經費少的后顧之憂。社會其他培訓機構經工會職校審核后,也不需任何費用加入公共平臺,但向平臺內的企業提供教育培訓服務時,給予他們最優惠的價格。
工會職校主導公共教育培訓平臺的建設,設定企業教育培訓制度、教育層次和內容、教育方式和手段,同時整合社會其他培訓機構的資源,向中小企業提供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的管理咨詢、免費的普及性課程和成本價的技能課程。社會培訓機構協助建設公共平臺,開發適合企業的教育培訓項目和課程,滿足中小企業職工教育培訓需要和企業發展的需要。中小企業成為公共平臺的一員,只需承認公共平臺協議,整合完善本企業的教育培訓制度,建立職工教育培訓體系,接受工會職校的專業建議和指導,享受免費的普及性課程,成本價的技能課程和其他課程優惠的服務。
工會職校在創新中小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體系上的探索,是充分認識到工會職校的專業、公益、公共和組織網絡的優勢彌補中小企業在教育培訓上的不足,助企業發展既是履行工會教育職能,又是職校本身發展的需要,通過構建公共教育培訓平臺,創新教育培訓體系,努力成為中小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有力的支持者。
作者單位:深圳市職工繼續教育學院
作者簡介:李大棟(1979― ),男,梅州五華縣人,本科,主要從事職工教育、職業指導;王成遼(1964― ),男,湖北人,碩士,主要從事工會干部培訓、職工教育。
參考文獻:
[1]靖建瑞.對深圳工會辦學問題的再思考.深圳:職工繼續教育學院學刊第一卷第二期.
[2]首都職工素質教育課題組.對首都職工素質教育工程發展方向的思考.北京,2007.03.15.
[3]袁恩楨.中小企業的現狀與困境絕不可等閑視之.中國經濟網(省略),2008年08月12日.
職工教育是水利行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其基本含義是:以水利行業戰略發展目標為廣大員工的共同奮斗方向,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進水利行業現代化為目的,通過建立多層次、開放式的終身教育網絡體系,更新人的學習觀念和學習行為,加速知識更新,培養造就大批各級各類人才,使水行業在未來發展中具有不竭的創造力和競爭力,根據水利行業的新形勢和新特點,積極引導全體員工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去。逐步形成以需求為導向,單位負責與個人履行義務相結合,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充分發揮的繼續教育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并落實繼續教育的配套政策與規章制度;實行科學化、制度化管理;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和經費投入,加強培訓機構、師資和教材等繼續教育基礎建設;使專業技術人員得到與科技進步、崗位要求和個人發展相適應的培養與訓練,為促進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搞好水利職工教育的對策措施
1.完善機制,改進內容,創新方法,全面加強繼續教育基礎建設。建立完善有關管理制度。完善職工教育培訓登記制度,對水利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全面實施教育培訓登記制度,通過培訓證書和學習檔案,連續記載專業技術人員接受教育的基本情況。實行教育評估制度,對職工教育總體工作、責任目標、活動內容、個人學習效果等實施綜合評估;對職工教育培訓班實施培訓質量評估,考核培訓課程和培訓組織實施的質量和效果。實施職工教育統計制度,把職工教育納入人才工作統計體系之中,對職工教育人數、時間、內容、經費等進行統計。建立完善繼續教育激勵約束機制,將職務評聘與教育效果相結合,把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作為聘任專業技術職務或申報評定技術資格的重要條件。科學設置培訓內容。職工教育的內容要注意挖掘深度、拓寬廣度,以專業科目培訓為主導,公需科目培訓為補充。科目培訓要立足水利科技發展前沿,體現發展趨勢,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各地水利部門要結合本地區水利工作特點擬定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科目。公需科目培訓要立足拓展知識、開闊眼界、啟發創新思維。
2.學習培訓的目標和側重點要從實際出發,以業為主,因時制宜,因人而異。從實際出發是開展創建學習型行業活動的一個基本起點。素質的完善、人才的培養、行業兩個文明的提升,都必須緊密結合水利事業發展的實際,緊緊圍繞建養征管發展這個主題,確定學習培訓的側重點和目標,由淺入深,由專及廣,循序漸進,逐步拓寬學習范圍,以培養專門人才為主,適當培養復合型人才。在當今科學技術高度發展,不斷更新,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尤其需要這種明智的選擇,否則無異于浪費時間,誤人子弟。從實際出發創建學習型行業需要因時制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水利行業自身成長的不同階段、兩個文明建設發展的不同層次,都會對員工素質、人才培養、專業技術需求提出不同的要求。創建學習型行業作為一項長期性的活動,就必須立足于以上實際,密切結合這個實際,并牢牢服務于這個實際。從實際出發創建學習型行業,還要因人制宜,單位內部干部職工由于工作崗位不同,由于原有文化素養、專業知識和工作經歷不同,在進行學習培訓中,除了基礎性知識技能外,就不能簡單化的一刀切,必須有針對性的做到因人施教,因崗施學。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職工間崗位差別、知識差異造成的統一施教和整體素質提高的困難。
3.加強領導,營造氛圍。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水利部門要高度重視職工教育工作,要把職工教育納入人才工作的總體布局進行統籌考慮,加強組織領導,按照任務明確、人員到位、經費落實的要求,進一步健全職工教育工作機構,充實工作力量。企事業單位要根據職工教育任務需求配備相應工作人員,具體負責計劃制定、組織實施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保證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
4.在保障機制上要增加職工教育培訓的投入。過去一個扭曲的思維定勢,一直左右著人們的行為,那就是發展就是經濟發展,發展就是經濟增長。水利行業的干部職工在這種思維定勢的束縛下,長期以來,重建設輕管理,重工程輕教育。認為職工教育是“軟任務”、“搞辦學不易出政績”,職工教育擺不上應有的位置,教育投入不夠,辦學經費緊張,教學基礎設施差,教師隊伍不穩定。
三、強化評估保質量
培訓是基礎,鑒定考評是手段,促進更多的水利行業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長是目的。有了培訓,就要檢驗效果。為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保證培訓效果, 應根據《水利部教育培訓質量評估暫行辦法》,結合自身實際制定適合行業、職工發展的評估實施辦法,將培訓質量評估分為即時評估和后評估兩大部分。評估辦法不僅要包括培訓方案、培訓實施、培訓保障、培訓效果、培訓課程等“硬”指標,也要包括學員思路是否拓展、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是否提高、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是否增強、工作效率是否提高、工作業績是否顯著等“軟”指標,判斷學員所學知識、技能對實際工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