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母嬰護理方法

母嬰護理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母嬰護理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母嬰護理方法

母嬰護理方法范文第1篇

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生進入臨床工作的實踐階段,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效結合的重要階段。教學查房是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實踐工作能力的重要臨床教學手段。目標教學是根據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美國教育研究協會會長和國際教育評價會評價及課程專家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和“掌握學習策略”,按照規定的教學目標和形成性測試手段,通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技能,開發學生智力的一種教育教學過程。我院對2016年109名護生實施目標教學法進行護理教學查房,現介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選擇

2016年在我院實習的護理專業學生109名,均為女性,平均年齡(21.3±2)歲。本科生59名、大專生50名。

1.2 方法

1 .2 .1 制定教學查房的總體目標

以目標教學引導, 合理安排護理教學查房內容, 以便學生在有限的實習輪轉內通過教學查房這一平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通過查房這種護患共處的模式掌握護理查房的程序;能有效應用護理程序這一方式, 進一步鍛煉護生如何通過溝通技能發現問題, 如何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 為臨床輸送多元化人才打下基礎。

1 .2 .2 明確教學查房的內容要求

根據總體目標,確立查房內容和查房頻率。通過全面評估學生實際知識掌握情況, 審閱實綱等相關教學文件, 選擇全院各科中最具典型的、有教學意義的病例, 內容涉及各內、外、???, 以該疾病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及該領域護理新進展為主題。每月一次,每次一學時。該內容由教學管理組負責協調、制訂出全年教學查房計劃表, 該計劃表經過審核, 以會議、通報或計算機網絡形式向各科室傳達, 并根據計劃和教學總目標提前準備。

1 .2 .3 承辦教學查房科室的準備

根據教學查房的總體目標及計劃, 涉及科室均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例如明確科室承辦人主要為該科責任護士、總帶教、輪轉該科的實習護生。明確該次查房的內容須根據疾病要求選擇此病種2 ~ 3 個護理知識點作為理論主體, 內容不在于多而強調要精, 緊扣臨床。承辦科室須將本月查房的題目、簡要病歷、擬解決的護理問題、學生通過本次查房的學習目標等以書面形式上交護理部教學組。教學組審核影印下發給所有參加學生和護士, 便于參加人員事先進行復習。

1 .2 .4 圍繞教學目標應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查房

1 .2 .4 .1 應用情景教學法導向教學查房目標

在臨床護理教學查房中為使護生能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有機結合起來, 能更好地理解查房的過程, 設置模擬現場, 借用模擬(角色轉換)、VCR 病房拍攝、訪談、多媒體等進行展示。引導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興趣、明確學習任務。模擬現場有主持人、查房學生、模擬病人、現場觀眾等產生互動效應。

1 .2 .4 .2 應用護理程序護理患者

查房過程中, 主查者帶領學生查看病人, 學生以護理程序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各項評估, 收集患者的信息。并根據評估情況提出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 說明理由。查房老師通過自身觀察, 以及提問現場的學生, 指出查房學生在評估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所提護理問題的合理性。現場主查者給予正確的指導, 并且強調護患溝通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通過此環節主要為了能提高學生有效應用護理程序中評估和實施, 以及護患之間的溝通技能。

1 .2 .4 .3 應用PBL 教學法培養臨床思維能力

通過資料的收集, 了解患者的現狀, 現場進行對該患者疾病的分析, 應用PBL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的方式進行現場討論復習相關

的理論知識。PBL 是一種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 打破學科界限, 圍繞病人健康問題編制綜合課程, 以老師為引導, 學生為中心, 以小組討論為主的教學形式。因為事先提前告知參加人員查房的內容, 所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論方面都有做功課, 所以能帶著問題來查房。該環節現場所有學生各抒己見,發表對患者現存和潛在問題的看法, 以及相應的護理措施。經查房老師進行點評。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1 .2 .4 .4 應用科技設備進行先進護理展示

查房后期通過VCR 、PPT 等多種播放系統, 展示該疾病國內外最新的護理進展, 介紹先進的護理理念。使護生了解不斷發展的醫療護理事業, 拓展視野。

1 .2 .4 .5 實施形成性評價法考評教學查房效果

評價學生掌握教學目標程度, 其目的在于通過評價統計分析掌握學習質量數據, 改進教與學的方法?,F場評價:利用查房結束后10 ~ 15 min 現場就查房的主要內容抽問, 成績不記分;學生個案成績:教學管理組成員定期下臨床評價學生經護理查房后在應用護理程序、護患溝通、臨床思維等方面的實際成績, 列為護生的個案成績入檔;階段性評價:每一階段(三輪實習結束)以命題考試形式, 現場打分, 成績列入學生檔案, 試題必須與教學查房內容相對應。

2.結果

109名實習護生進行教學查房的滿意度調查,學生一致認為,應用目標教學法的查房有收獲,對于查房形式的滿意率為97%,課堂效果的滿意率為95%。通過對2015屆及2016屆護生的臨床個案護理考核成績評價教學查房效果,應用目標教學

3.討論

3.1 教學查房是培養護生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為能使學生更好地將課堂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臨床教育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臨床也在不斷地改進各類教學方法,而護理教學查房是檢查、鞏固和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臨床護理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之一,也是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和工作質量的有效方法。通過我院本年度采用目標教學法引導護理教學查房的應用起到了多重效果。

3.2 目標教學法是提高教學查房質量的必要方法它結合PBL模式,在學生具體學習之前,先給出相關的情境,這種情境的表現又是通過各類模擬、角色轉化等方式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是學生今后在現實工作中要遇到的同樣的或類似情境。圍繞情境由學生根據現有知識基礎提出具體的學習問題[1],教學形式多樣化。這樣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3.3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教學相長因為查房形式的多樣性;查房最后的測試評價等,督促學生主動學習,大大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作為綜合性的教學醫院,教學相長這樣的雙贏效果,是目前臨床教育探討的話題;而通過這樣的教學查房,提高了科室護士的業務和理論知識水平,真正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母嬰護理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母嬰床旁護理;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5-135-02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f maternal bedside care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WEN Aidi CHEN Yingyin ZENG Fengmei CHEN Changl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Shenzhen Bao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xact effects of maternal bedside care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Methods 40 pairs of puerpera and newborn infants were treated with maternal bedside care as experimental group frome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2.Correspondingly,40 pairs of puerpera and newborn infa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s control.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ip nursing, umbilical nursing and touching nur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esid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average increment with regards to weight, height and head measurement(P

[Key words] Maternal bedside care;Clinical effects

由于計劃生育的實施,產科產婦大多數為初產婦,普遍缺乏照顧新生兒的知識和技能,加之無法正確面對生理和心理的角色轉變,因此容易造成心理問題。母嬰床旁護理是產科隨著服務理念轉變而改進的新型護理模式,通過專業護理人員在母親床旁進行新生兒護理操作,并同時向父母傳授育嬰知識和技能,使其能夠盡快接納和照顧好新生兒[1]。關于母嬰床旁護理的療效之前已有相關報道[2-4],但大多數報道僅集中于母親技能的掌握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嬰兒體質變化的影響未見報道。為探討母嬰床旁護理在產科中的應用及切實療效,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對40對母嬰進行了母嬰床旁護理,并于同期的40對傳統常規護理母嬰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符合條件的40對母嬰為試驗組,進行母嬰床旁護理,選擇同期符合條件的40對母嬰為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試驗組產婦文化水平:高中10例,本科21例,高于本科9例;平均年齡(28.52±6.76)歲,平均孕周(39.53±1.22)周,分娩方式:剖宮產27例,順產13例,住院時間(6.7±1.5)d;對照組產婦文化水平:高中9例,本科23例,高于本科8例,平均年齡(29.14±6.04)歲,平均孕周(38.73±2.53)周,分娩方式:剖宮產30例,順產10例,住院時間(6.5±2.0)d。試驗組嬰兒出生體重(2.75±0.16)kg,身長(42.17±1.27)cm,頭圍(29.60±1.35)cm;對照組嬰兒出生體重(2.78±0.12)kg,身長(43.13±1.24)cm,頭圍(29.39±0.99)cm。兩組產婦和嬰兒的各項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基線一致。

1.2 納入標準

(1)既往體健;(2)初產婦;(3)產前檢查無異常;(4)同意參加本次試驗。

1.3 方法

試驗組護理方法:(1)健康宣教。向母親宣講母乳喂養的必要性和保持充足母乳的飲食,強調早吮吸、早接觸和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導其哺乳的正確姿勢和方法。(2)與產婦及家屬共同參與嬰兒沐浴,沐浴前提醒母親將室溫調節至26~28℃。向產婦及其家屬講解判斷嬰兒精神狀態、皮膚情況和四肢活動的方法,以確定嬰兒是否適宜沐浴。與產婦共同準備沐浴用具,后將洗澡水調節至37~39℃。護士示范沐浴方法,向產婦和家屬講解沐浴注意事項,如應避免水流入嬰兒的嘴巴和耳朵、如何在沐浴過程中扶穩嬰兒身體等,并需注意在沐浴過程中與嬰兒進行語言和眼神交流。沐浴完畢后,向產婦教授給嬰兒穿衣服 的方法、臍帶消毒方法及皮膚護理方法。(3)向產婦及家屬說明臀部護理的重要性,強調嬰兒排泄后需及時更換尿褲。選擇透氣、柔軟和吸水性

表1 兩組產婦對嬰兒護理技巧的合格程度比較

組別 n 沐浴 臀部護理 臍部護理 撫觸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試驗組 40 39 1 39 1 39 1 38 2

對照組 40 38 2 34 6 35 5 31 9

x2 3.10 15.57 20.25 17.96

P >0.05

好的尿褲,手把手指導其給嬰兒換尿褲,避免包扎過緊或過松。對于腹股溝等易出汗的部位可使用爽身粉,保持嬰兒臀部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排泄物對皮膚的刺激。(4)與產婦一起進行臍部乙醇消毒及護理,指導其正確操作方法,并注意觀察嬰兒反應。向其講解臍部護理觀察指標,如臍窩有無潮濕滲血、臍部有無紅腫感染跡象等。如有異常,及時就醫。(5)撫觸前應先評估嬰兒狀態,如是否困倦、煩躁。向產婦講解撫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撫觸的速度和力度要適宜、可使用嬰兒潤膚油以減少皮膚摩擦等。如在撫觸過程中,嬰兒出現抵觸或哭鬧,需停止撫觸,進行安慰。

對照組護理方法:采用傳統常規護理,健康宣教采用集中講解方法,即由責任護士將住院產婦集中到示教室的大房間中,集體授課,并結合PPT及錄像進行說明,宣講內容同試驗組一致。沐浴、臀部護理、臍部護理及撫觸均由護士將嬰兒單獨抱進專設房間進行操作。

1.4 評價指標

(1)產婦新生兒護理技巧考核指標參照孫娟等[5]報道的方法,分為沐浴、臀部護理、臍部護理及撫觸四大部分,出院前讓產婦進行護理操作,由1名指定的??谱o士進行評分,每部分滿分100分,≥60分即為合格,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對嬰兒護理技巧的合格程度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產婦在臀部護理、臍部護理及撫觸方面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嬰兒變化量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嬰兒在體重、身長及頭圍的平均增加量方面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傳統的護理方法是將產婦及嬰兒分開護理,是為了減輕產婦的負擔及為嬰兒提供更為專業的護理服務。但是,現代的產婦多為初產婦,對照顧嬰兒并無經驗,若無專業指導及說明,容易產生煩躁心理及進入誤區[6]。母嬰床旁護理作為

表2 兩組嬰兒變化量比較()

組別 n 體重增加量

(g) 身長增加量

(cm) 頭圍增加量

(cm)

試驗組 40 24.86±1.93 1.24±0.09 0.96±0.11

對照組 40 20.55±4.20 1.00±0.17 0.73±0.09

t 10.45 2.20 4.63

P 0.000 0.032 0.013

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更強調人文關懷,將母嬰雙方同時納入護理的范圍,對產婦及家屬提供專業的護理及知識培訓,有利于出院后科學育嬰。既可激發母親的母性和興趣,又可增強母嬰間的交流,有利于嬰兒的生長發育。

之前的文獻報道多關注于產婦的護理技能及對服務滿意度的調查[2-4],而對嬰兒的影響并無相應報道。本試驗從臨床工作出發,同時評價產婦的護理技能和嬰兒相應指標的變化,結果顯示,試驗組產婦的護理技能合格率高于對照組,而試驗組嬰兒的體重、身長及頭圍變化均優于對照組。這說明通過母嬰床旁護理,產婦對嬰兒的照顧更加全面、科學和合理,而嬰兒的發育也更為良好。梅娟娟[7]通過HAMD評分評價了母嬰床旁護理對產婦焦慮的影響,結果顯示,母嬰床旁護理比傳統護理更能緩解產婦的焦慮。這可能是因為通過培訓產婦照顧嬰兒的信心增強,加之母嬰之間的交流多,焦慮程度就下降了,這也從側面解釋了母嬰床旁護理對產婦護理技能的提升更為有效的原因。

綜上所述,母嬰床旁護理可以提高產婦照顧嬰兒的能力和技能,增加母嬰間的交流,也可以促進嬰兒的生長發育,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高金蘭,尤麗.床旁護理模式在初產婦母親角色適應中的應用[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61-63.

[2] 王紅.產科護理中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3,34(8):1573.

[3] 袁秀珍,陳向韻,王淑燕,等.對剖宮產初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0,25(6):32-33.

[4] 吳穗瓊.母嬰床邊護理模式在產科的應用及其效果[J].當代醫學,2011,17(26):117-118.

[5] 孫娟,曹松梅.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的應用及其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0,47(12):1097-1098.

[6] 林波.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病房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21(4):59-60.

母嬰護理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母嬰床旁護理;應用效果;分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764-01

隨著現代產婦剖宮產率的增高以及一些早產兒、高危新生兒的增多,迫切需要臨床護理工作改變服務模式,以更好地給產婦及新生兒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現代生活質量的提高、孕產婦對護理要求的升級也促使醫院通過改革護理模式不斷完善母嬰護理。我部近幾年來為了適應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除不斷提高護理專業水平外,還對對部分患者實施母嬰床旁護理,取得了很好的臨床實踐效果,下面就此措施的應用及體會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部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92例產婦及嬰兒,其中觀察組(母嬰床旁護理組)46例,孕婦年齡24至36歲,平均30歲,剖宮產孕婦31例。新生兒中男嬰24例,女嬰22例,胎齡37周至42周,體重3.1至4kg,Apgar評分4分8例,5分14例;對照組(常規護理組)46例,孕婦年齡22至36歲,平均29歲,剖宮產孕婦27例。新生兒中男嬰27例,女嬰19例,胎齡38周至43周,體重2.8至3.9kg,Apgar評分4分9例,5分13例;兩組在孕婦年齡、新生兒性別、胎齡、體重、生后阿氏評分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母嬰床旁護理概述 母嬰床旁護理是指建立以家庭為中心,突出產婦及其家庭成員的知情同意、選擇、參與及個性化高質量護理的產科新型服務模式。其秉承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理念(FCMC模式),將母嬰護理場所移至母嬰床旁。由一定護理經驗的護士實施面對面的床旁新生兒沐浴、新生兒換尿布、臍部護理、臀部護理、嬰兒喂養指導、出院指導、母嬰健康宣教等個性化護理支持與服務[1]。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進行傳統常規孕婦新生兒護理,主要包括加強基礎護理,密切觀察孕婦情況,防止母嬰感染,注意保暖,進行針對性的發育支持護理(具體略)。

1.3.2 觀察組 進行以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為重點的全方位護理,具體為:

1.3.2.1 宣傳教育 告知孕婦及分娩后的生理心理反應,介紹院內環境布局,對新生兒可能的并發癥情況進行闡述,取得孕婦配合和信任。并且采取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來降低產婦產后的各種不良情緒,多鼓勵產婦與嬰兒進行接觸,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進行日常護理。

1.3.2.2 床旁護理 采取言傳身教的方法指導產婦對新生兒進行日常護理,包括洗澡、撫觸、換尿布,同時還對孕婦的家屬進行指導。期間對產婦講解嬰兒護理要點及注意事項,爾后對嬰兒做撫觸按摩并對孕婦進行指導,一般先為產婦進行2遍示范,之后指導產婦進行撫觸護理,護理人員則在一旁對產婦存在不足的地方予以糾正。

1.3.2.3 查房措施 查房由護士長帶領,要求夜班護士、護理責任組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參加。查房在孕婦床旁進行,凡涉及患者隱私及保護性醫療問題時不在患者床邊討論,了解母嬰床旁護理落實情況,詢問孕婦對護理及其他方面的要求。

1.3.2.4 其他措施 孕婦產后心情復雜,對于一些有產后抑郁癥傾向的孕婦加強孕產期健康保健,關注產褥早期產婦身心變化,適時實施產后輔導,及時處理先兆癥狀。通常情況下,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時要多和產婦進行溝通,去分析產婦心理變化情況,同時以溫柔平和的語氣指導產婦如何進行心態的調整。

1.4 療效評定 6周后對所有孕婦及新生兒進行跟蹤隨訪并結合住院資料進行統計,觀察護理效果。孕婦進行HAMD評定,新生兒進行體重增長、神經運動評價。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χ±s表示,且進行t,以P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母嬰護理的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傳統的母嬰護理模式是母嬰分開護理,大部分嬰兒護理活動都不在母親床旁,從人性化及情感精神角度來看,不能滿足產婦需求,也易加重產婦心理變化。而母嬰床旁護理實現了住院期間母嬰全程不分離,護理人員在為嬰兒進行專業護理的同時,將育兒常識、育兒技巧傳輸給產婦及家屬,既增進了母嬰間的交流,也為產婦喂養好新生兒樹立了信心[2],減少了產后抑郁癥的發生。同時筆者認為,開展有效的母嬰床旁護理不僅僅只是臨床護理的一種模式,它還是一種對嬰兒進行的早期教育,與社會一些孕嬰教育相比,我部的床旁護理也具有顯著的教育性,我部通過對進行床旁護理的母嬰進行隨訪調查發現,嬰兒早期智力發育情況要顯著優于未采取該項護理的嬰兒,而且母嬰的親密關系也更好。因此這對于對提高整體護理質量,貫徹優質護理,改善護患關系等有著實踐指導作用。

母嬰床旁護理并不是簡單的在床邊進行護理,它實質是人性化護理的延伸,也是一種綜合性的全方位護理,包括新生兒沐浴、游泳、撫觸、預防接種、疾病篩查、聽力篩查等,均由護理人員在產婦床旁進行,目的是對孕婦產后情況的及時監測,同時也是為了促進產后母嬰親情交流,支持母乳喂養,減少產后抑郁的不安和焦慮。筆者通過與產婦進行溝通交流,獲知所有產婦均對床旁護理給予一致認可,她們認為這種護理模式可以讓自己獲得更為直觀的護理經驗,對出院后進行嬰兒護理起到有效幫助。

此外,產婦在住院期間享受到專人、全程、個性化優質服務,在出院前還能得到相關知識的培訓與指導,一方面提高了自身嬰兒護理經驗,另一方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護理技能,提升護理質量起到推動作用。

綜上,母嬰床旁護理工作模式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有利于保障母嬰安全,促進母嬰健康,增進母嬰感情,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母嬰護理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母嬰床旁護理;產科護理;應用

近年來我國的醫學水平不斷的提升,對醫院護理工作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嬰床旁護理模式主要是將新生兒的護理工作在產婦的床旁完成,能讓產婦更好的開展監督工作,并且也能讓產婦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新生兒護理技能,提升對于護理服務的整體滿意度。此外,通過母嬰床旁護理模式能有效的保證產婦及新生兒的安全,體現醫院的人性化護理服務。本次研究選擇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所收治的共120例婦產科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所收治的共120例婦產科產婦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采取隨機分配模式,將產婦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共有產婦60例。產婦年齡為20~40歲之間,本次選擇的產婦均為單胎初產,沒有精神疾病或殘疾。同時兩組產婦在年齡、家庭環境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也并無顯著差異,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產婦則采取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產婦所掌握的新生兒護理情況,調查其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的主要護理措施為:(1)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和學習,增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術,提升綜合素質,不斷的豐富自我掌握的分娩專業知識和新生兒護理知識。在母嬰床旁護理的過程中,要根據產婦以及家屬的實際需求和建議來開展工作,為產婦盡量的提供個性化的服務。(2)實施母嬰床旁護理過程中要對產婦及其家屬講述母乳喂養的好處、嬰兒洗澡的方法和常見的一些嬰兒生理變化等等,做好知識的普及工作。(3)在涉及到洗澡和換尿布等實踐操作性比較強的知識時,需要通過演示的方式來進行講解,并要求產婦共同參與其中進行操作練習,護士則負責監督和指導,從而幫助其更好的掌握新生兒的護理技巧。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在新生兒護理技巧方面的掌握程度進行對比分析,主要使用醫院自制的母嬰保健知識及技能掌握表進行調查。同時在產婦出院前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的調查。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統計均采用SPSS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χ珋±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新生兒護理各項技能掌握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產婦新生兒護理技能掌握情況,對照組情況如下:母乳喂養87.5±7.9,沐浴81.2±8.5,撫觸78.5±8.8,臀部護理85.2±9.1。觀察組情況如下:母乳喂養85.3±6.5,沐浴75.6±8.3,撫觸70.6±6.5,臀部護理77.6±7.8,P<0.05。對比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對照組非常滿意35例,滿意15例,不滿意10例,滿意度83.3%。觀察組非常滿意45例,滿意12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96.6%,P<0.05。

3討論

母嬰床旁護理是當前一種比較優質的產后服務措施,既能滿足產婦的心理需求,同時也能讓產婦更多的參與到新生兒的護理當中,促使母子之間的感情得到升華,可以說在產科當中應用母嬰床旁護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新生兒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通過床旁護理能讓家屬、產婦以及醫護人員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密切,并且也能有效的提升產婦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態度,對于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本次的研究當中,我院共120例婦產科產婦分為2組對比觀察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新生兒護理各項技能掌握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96.6%)的護理滿意度方面也要明顯的高于對照組(8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的說明了采取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積極效果。

綜上可知,在產科的護理當中采取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對于提升產婦的新生兒護理技能能產生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有效提升護理服務滿意度,十分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尹緒玲.產科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7,(12).

[2]邵海珍.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06).

母嬰護理方法范文第5篇

仙居婦幼保健院 浙江省臺州市 317300

【摘 要】目的:系統分析母嬰分離產婦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筆者單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間收治的母嬰分離產婦98 例,按其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49 例,行常規護理,觀察組:49 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產婦在母嬰分離期間的抑郁情況、泌乳增加情況、育嬰護理技能掌握情況及護理滿意度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母嬰分離產婦進行有效的人性化護理后,不僅能夠促進產婦乳汁分泌,加快身體恢復速度,還可消除產婦不良心理,防止產后抑郁的發生。

關鍵詞 母嬰分離;產婦;泌乳情況;護理干預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在分娩后應與產婦同室并進行母乳喂養,但是也有一部分嬰兒在出生后,因各種疾病或其他因素不得不和母親分離,轉入新生兒監護室。很多產婦對于這種突發狀況不能理解,進而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這對產婦產褥期的身體恢復和心理健康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1]。因此,對母嬰分離的產婦進行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幫助產婦順利度過這段特殊時期。筆者就我單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診治的98 例產后母嬰分離產婦的護理工作進行分析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我單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間收治的母嬰分離產婦98 例,年齡21~36 歲之間,平均年齡(28±2.3)歲;所選產婦均為剖宮產,其中初產婦79 例,經產婦19 例。按其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49;觀察組49 例。組間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護理方式

對照組49 例母嬰分離產婦,均行常規護理。觀察組49 例母嬰分離產婦,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①健康宣教:由于母嬰分離產婦對于產后母嬰分離原因、保健及新生兒護理方面的知識相對匱乏,并且產婦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這就需要護理人員根據產婦不同的情況做好心理評估,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包括對嬰兒疾病的判斷,正確的哺乳方法、新生兒沐浴方式以及對嬰兒的看護等。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應積極主動對產婦進行自我護理保健及產褥期如何護理等進行知識宣教,并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優點及重要性[。

②心理護理:大多數產婦由于產后母嬰分離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擔憂、焦慮甚至抑郁等負面情緒,不僅嚴重影響產婦的身體恢復和正常休息,更為重要的是會對產婦產后的泌乳情況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在對母嬰分離的產婦進行臨床護理工作時應特別加強產婦心理方面的護理;細心觀察產婦的心理狀態,發現情緒異常的產婦要及時與其進行有效溝通,根據產婦的心理狀態及心理訴求給予相應的疏導、安慰和鼓勵,對于有特別需求的產婦盡力提供方便并幫助其解決問題。及時向產婦告知新生兒健康情況或治療效果等;并安排產婦對其進行探視,以此減輕或緩解產婦緊張、擔憂和焦慮情緒[2]。③乳房護理:母嬰分離產婦由于產后乳房不能得到嬰兒及時的吸吮,極易產生乳房腫脹及泌乳時間的后延。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母嬰分離產婦實施乳房護理干預,指導產婦及其家屬在產后1d 開始進行乳房護理,2 次/d 采取按摩、熱敷等辦法擠壓乳汁,20min/ 次;將擠出的乳汁裝入消毒容器內,用專用冰箱存放,適時送入新生兒監護室[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在母嬰分離期間的抑郁情況、泌乳增加情況(以24h 內為觀察指標)、育嬰護理技能掌握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

采用spss19.0 統計軟件對文中相關數據予以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 t 檢驗;P<0.05 時,其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產婦在母嬰分離期間的抑郁情況、泌乳增加情況、育嬰護理技能掌握情況及護理滿意度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兩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3 討論

本文通過對母嬰分離產婦98 例的護理情況及效果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在母嬰分離期間的抑郁情況、泌乳增加情況、育嬰護理技能掌握情況及護理滿意度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兩組間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綜合性護理干預不僅可以幫助產婦順利度過母嬰分離的非常時期,還可提高產婦母乳分泌率,并幫助其盡快適應母親角色。除此之外。還可對良好的護患關系起到促進作用。大大提高產婦及其家屬對醫院整體滿意度。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德市| 吉木萨尔县| 汉源县| 浦江县| 孟津县| 溆浦县| 宕昌县| 海阳市| 娱乐| 镇坪县| 明光市| 思南县| 兴国县| 涟水县| 乌海市| 岗巴县| 广灵县| 江西省| 普宁市| 巴楚县| 周口市| 那坡县| 积石山| 溧阳市| 漳平市| 绵阳市| 弥渡县| 治多县| 陵川县| 裕民县| 天门市| 桦南县| 长治县| 西宁市| 宁远县| 永善县| 宝丰县| 香格里拉县| 巴中市| 定南县|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