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孕婦口腔保健知識

孕婦口腔保健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孕婦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孕婦口腔保健知識

孕婦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第1篇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所選對象為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到我院實施產前檢查的60例流動人口孕婦,年齡在20-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6±3.4歲,文化程度:10例小學及以下,20例初中,30例高中及以上。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施予綜合性社區管理,如下:

1)到院產檢之前,實施問卷調查,構建健康檔案,經調查,初步評價孕婦。而后在孕周35周以后,對孕婦關于孕產方面的保健知識、行為以及態度等實施調查。

2)常規實施保健檢查,開展相應的專題講座,充分利用多媒體,可借助于角色扮演、參與或者互動等方式實施健康教育,教育內容主要有新生兒護理、孕期保健、產褥期保健、孕期營養、孕期口腔保健、孕期營養、分娩知識、孕產期心理衛生、胎教等。經調查研究以后,對于行為以及認知上存在問題的孕婦實施針對性教育,比如個體督導、營養干預、心理干預以及運動干預等。通過健康教育,指導孕婦在家自我監護方式,要求其于家中應加強監測,如胎動、飲食、體重以及運動等,若孕婦合并孕高征,則應指導其進行自我血壓的監測。

3)定期進行隨訪,囑咐孕婦應定期到院實施產前檢查,若孕婦不方便到院產檢,可采取電話咨詢,若有必要可實施家訪。加強孕婦心理疏導和干預,根據本院情況設心理咨詢熱線,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孕婦實施心理疏導,且定期開展家庭會談,對孕婦家屬實施心理宣教,獲得家庭支持,緩解和消除孕婦可能產生的負性心理。此外,基于孕婦基本情況的分析,設相應的高危妊娠咨詢門診或者優生優育門診,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做好產后回訪工作。

1.3評價指標

對比分析管理前后孕婦保健知識知曉情況、主動參與健康活動情況以及孕期自我監護情況,以此評價社區綜合性管理措施的實施效果。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構建數據庫,將本次研究數據錄入至該數據庫,通過核對以后實施統計分析用卡方比較檢驗各率,以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管理前后孕婦保健知識知曉、主動參與健康活動以及孕期自我監護情況對比,管理后孕婦保健知識知曉率、主動參與健康活動率以及孕期自我監護率明顯比管理前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孕婦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第2篇

今年9月20日,是第21個全國愛牙日。主題是“維護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為此,本刊特邀山西齒科醫院院長原雙斌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識,讓我們共同關注牙齒健康,了解牙病的防治知識,掌握更多的保健常識和護理技巧,提高我們的口腔健康水平。

刷牙的作用有哪些?

刷牙是每個人日常的自我口腔保健措施,是機械性祛除菌斑和牙垢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刷牙還能起到按摩牙齦、增進牙齦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齦上皮角化的作用,從而提高牙齦對有害刺激因子的抵抗力,增強牙周組織的防御能力,維護牙齦健康。很多研究提示,每天堅持用正確方法刷牙,可減少牙齦炎的發生。國內有實驗表明,兒童在停止刷牙后7天即發生了牙齦炎,說明刷牙是預防牙周病的有效口腔衛生措施之一。

刷牙雖然是維護口腔衛生的有效方法,但平均只能清除菌斑的50%左右,特別是難以消除鄰面菌斑。因此,除了刷牙外,還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牙間清潔器,如定期去專業口腔醫院洗牙,用牙線、牙簽等幫助去除牙間隙的菌斑及牙垢。

如何使用牙簽和牙線?

即使你認真刷牙,也總有30%~40%的牙面刷不到,包括相鄰牙間隙的牙面,或排列不齊之牙齒的重疊面。如使用牙線和牙簽,就可以彌補刷牙的不足。

牙簽適用于上了年紀的人,像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多,牙周手術后牙間隙增大,后牙根分叉暴露等,都可用牙簽剔出嵌塞的食物。但年輕健康的人最好不要使用牙簽,以防止牙間隙變大,也就是人們常說“牙越刷越稀”。

牙線對我國的多數人來講還很陌生,而在不少國家早已被廣泛應用了。牙線能起到清潔牙面,剔出嵌塞食物的作用,多用尼龍線、絲線、滌綸線或上蠟的棉線制成。

使用牙線最好每日一次,特別是晚飯后,用時將牙線結成環形,或將線兩端繞在兩中指上,兩指間剩余3~5寸,用兩拇指將線壓入牙間隙,沿一側牙面輕輕抽動,再換另一側。反復四五次,直到牙面清潔或清除嵌塞物為止。牙線對牙齦損傷小,較安全,但使用時用力要輕柔,可以壓入齦溝底清潔齦溝區,但不能壓入溝底以下的組織,以防出現牙齦出血、疼痛等癥狀。

嬰幼兒牙齒保健

1.在乳牙未萌出前就要開始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在哺乳后和每天晚上,由母親用手指纏上消毒紗布,輕輕擦洗孩子的牙齦。

2. 乳牙萌出后,可繼續用這種方法對乳牙從唇面(牙齒的外側)到舌面(牙齒的內側)輕輕擦洗,對牙齦輕輕按摩。

3.每次進食后都要給孩子喂少量溫開水,以起到沖洗、清潔口腔的作用。

女性牙齒保健

經期:在月經期不要拔牙,這個時期女性的血液凝固性會降低,此時拔牙可能發生大出血。

另外,月經期間女性的痛感覺神經比較敏感,全身抵抗力相對較差,所以在經期治療牙病常感到疼痛,而且容易發生感染。

避孕期:服用避孕藥期間不能拔除阻生牙。阻生牙是指由于各種原因使其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而且以后也不可能正常萌出的牙齒。

由于阻生牙較難拔除,且避孕藥會使口腔局部的抗感染能力下降,此時拔阻生牙,50%以上的人會發生傷口感染。

懷孕期:懷孕后頭3個月不能拔牙。懷孕初期拔牙易引起流產;懷孕晚期拔牙易發生早產,孕婦可在懷孕的4~6個月治療各種牙病。

更年期:處于更年期的女性,身體衰老速度加快,骨質變得疏松,其中牙槽骨最先疏松萎縮,牙齒逐漸松動脫落。

如果注意保持口腔衛生,每天按摩牙齦,可預防和延緩牙槽骨萎縮,使牙齒脫落時間向后推遲10~20年。

中老年口腔保健

孕婦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孕婦;產前;保鍵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隨著全民素質的提高,優生優育,希望生育健康聰明的孩子,圍產期系統保健非常重要,筆者從以下幾方面淺談保健問題。

1 孕前保健必要性

近年來,在我院就診婦女中,不良孕產史者超過15%,月經異常的超過20%,優生相關疾病家族史者占2.0%,內外科慢性疾病史者占9.4%。這說明孕前檢查不同于一般健康檢查,部分婦女“有因而來”。半年來,檢測到的患病率為42.1%。原因推斷如下:①某些農區孕前醫學檢查的輔助檢查項目基本統一指定;②只對女性進行統計;③某些受檢者包含社區人群,其中30-34歲組患病率最高。有18.7%的婦女被建議暫緩生育,另有5.9%被建議轉診。孕前保健門診的開設不僅減少了不良因素對生育的影響,而且及早發現了影響懷孕的因素。從就診婦女被檢出的疾病來看,需要孕前保健門診的醫生掌握優生學、婦科學以及內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以便科學地給予結論。

2 孕早期保健(懷孕12周內)

孕早期是胎兒期細胞分化和組織器官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胚胎對致畸因子最為敏感的時期,直到懷孕4個月以后,胎兒發生畸形相對小些。

2.1 注意藥物對胎兒的危害,許多藥物可進入胎兒血液循環,胎齡越小,藥物的危害越大。激素.阿司匹林也可致畸,四環素可使乳牙發黃,質脆,抑制骨骼生長或造成短肢畸形: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影響胎兒聽神經,導致先天耳聾及腎功能損害:磺胺類藥物可使新生兒黃疸加深,發生核黃疸,因此孕婦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可用可不用的藥就不要用。

2.2 孕婦還要注意其他因素對胎兒的影響,孕婦受到細菌,病毒感染,特別是風疹病毒感染,造成胎兒畸形,流產或者死胎。輻射對胎兒有影響,接觸X射線,容易發生流產和小頭畸形,腦積水。接觸有關化學物質可導致胎兒畸形,煙酒可使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甚至患胎兒酒精綜合征。

2.3 孕早期要做血型,乙肝六項,HIV,RPR等相關抗體篩查,RH血型(-)者要根據條件決定生產方式及醫院,HIV確診實驗(+)該病毒可垂直傳播給胎兒,要做好是否繼續妊娠選擇的準備,乙肝六項檢查決定新生兒24小時內是否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3 孕中期保健(懷孕13~27周)

在孕早期保健的基礎上,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3.1 孕期飲食營養 孕早期有些孕婦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和全身不適,這是一種正常的妊娠反應。嘔吐后仍要堅持進食,少食多餐,吃一些清淡有營養的的食物。

孕中期更應注意營養,不偏食,增加足夠的蛋白質(如:蛋,魚,蝦,瘦肉),維生素及礦物質,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適當補鐵,鈣(如:牛奶,豆漿,酸奶等)如果營養攝入缺乏,輕者造成胎兒發育遲緩,嚴重者可造成流產,早產,死胎或胎兒畸形。

3.2 孕期胎教 即音樂胎教,語言胎教,撫摸胎教,大自然胎教。 ①進入孕中期孕婦要聽輕音樂,古典音樂,勿聽躁狂音樂。②孕期與胎兒說話,給胎兒朗誦詩歌。③輕輕撫摸胎兒,不要拍打腹部。④沐浴大自然的清新空氣和溫暖陽光。這些均有利于胎兒智力發育,促進胎兒健康成長。胎教每天做1~2次,每次10~15min。

3.3 孕期注意胎動 胎動是胎兒存活的生命體征,也是胎兒安危的重要標志,從孕30周開始,每天早中晚在同一時間數一小時胎動,每小時胎動次數3~5次為正常,若每小時胎動次數≤3次,或胎動數比平時減少,將每天早中晚三次數的胎動數相加乘4,得出12小時胎動數≥30次為正常,10~20次之間要注意,10次以下應速去醫院。

3.4 產前檢查 常規檢查無異常者,孕28周前每4周檢查一次,孕28~36周每2周檢查1次,孕36周后每周檢查1次,高危孕婦應酌情增加檢查次數。如果孕婦有什么不適,應即時隨診。

4 孕晚期保健 (懷孕28周以后)

在以上保健的基礎上;①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低鹽飲食,飲食不宜太油膩。②防早產,不要做重體力工作,禁,防跌倒,宜休息。③孕婦應左側臥位,如果胎位不正而且無臍帶繞頸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胸膝臥位來調整胎位.④告知孕婦分娩先兆,產前強化自然分娩觀念,讓孕婦了解“分娩是自然的,正常的過程”以減輕對分娩的恐懼心理,使其能順利生產。

5 規范服務,提高孕前保健的質量

5.1 建立系統的診治規范:國內到目前為止,尚無專門的權威系統的診治規范,孕前保健門診醫生大多靠經驗來實施診治。另外,孕前保健服務與各學科都有交叉。結合各科力量,建立系統的診治規范勢在必行。

5.2 加強健康教育:即以就診婦女及其配偶孕前保健中的不足為主要內容,通過發放健康手冊、播放錄像等形式,來增進他們的保健知識和行為。

做好孕前指導 遠離有害的化學物質(苯、汞、鉛)及物理因素(噪音、高溫、射線等),做好孕前防疫計劃,如預防感冒及風疹病毒感染,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孕前3個月可注射風疹疫苗。遠離動物,預防弓形體感染。做好口腔保健及時治療口腔疾病。不染發、不吸煙、不酗酒等。保持樂觀情緒均衡飲食,加強體育鍛煉,選擇妊娠時機,接受孕前保健培訓。

參考文獻

孕婦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第4篇

1對象及方法

1.1對象0~6歲兒童300名,其中進行口腔干預保健的有167名,未進行口腔干預保健的有133名。

1.2方法正確指導兒童家長在小兒出牙后如何做好小兒的系統口腔保健,并向家長宣傳兒童口腔保健知識。

2結果(表1)

3討論

有關幼兒齲病的發生與影響因素的關系,國內外報道較多,呂昌惠等[1]報道影響學齡前兒童乳牙患齲的主要因素有兒童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兒童出生時的狀況及家長對口腔保健的態度,與本次調查的結果相一致。

3.1口腔清潔維護要特別注意口腔衛生,科學地刷牙可以清除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兒童應養成少吃甜食和零食,尤其睡前不吃東西的好習慣。家長隨時對嬰幼兒口腔衛生及牙齒發育生長情況進行監護,尤其是父母親有齲齒者更應該加強防護,避免唾液交叉傳染,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3.2注意合理飲食兒童可以多吃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鈣、磷等物質的食物,以增強抵御齲齒的能力。

3.3合理使用氟化物氟可以增強牙齒和骨骼的結構,還具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可以起到防齲的作用[2]。使用含氟牙膏是比較經濟實惠的方法。在一些低氟地區,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①在飲水中加氟。這是群體預防齲齒病的較好辦法。②盡可能地攝取含氟食物。例如,包心菜的含氟量較高。飲茶也是增加氟素來源的良好途徑。③使用氟化泡沫。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局部防齲劑,優點是口味好,以最小的氟含量達到最大的氟吸收,使用起來也比較衛生,容易操作。④局部涂氟。這種方法適應于剛萌出的牙齒,常用的為0.5%~20%氟化鈉水溶液,或75%的氟化鈉甘油糊劑及氟凝膠、氟離子透入等,但這種方法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應用。

3.4窩溝封閉劑的應用雙尖牙和磨牙的咀嚼面有許多微細的窩溝,窩溝內部有微生物和食物殘屑。由于窩溝太細,牙刷不能達到窩溝底部,因此窩溝易發生齲齒。窩溝封閉是一種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可以防止微生物和食物殘屑在窩溝內堆積,從而可以預防窩溝齲的發生。一些醫療單位采取窩溝封閉防齲方法取得滿意的效果[3]。

3.5免疫制劑的應用經過多年來的研發及探索,以及對口腔免疫系統的進一步認識,具有高效免疫活性的抗致齲菌雞卵黃免疫球蛋白和防齲疫苗將逐漸走向臨床。免疫制劑的應用大大加強了抑制口腔致病菌,增強機體防齲的能力。

3.6加強母親的孕期保健齲齒的發生其實從牙齒的生長發育之初就開始了。因此,母親在懷孕期間的健康狀況、營養水平以及用藥情況等都會直接影響胎兒的牙齒發育。孕婦應注意適當補充營養,如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等。尤其在妊娠中、后期,應加服一些鈣制劑,多吃一些維生素含量較多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臟、乳制品、胡蘿卜、番茄、新鮮蔬菜和水果等。此外,母親在孕期應避免服用強力霉素等藥物,以免胎兒牙齒發黃、變脆。

兒童齲齒要用綜合措施防治,定期復診,早發現早治療。好的牙齒才能更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呂昌惠,王海欣.唐山市區學齡前兒童乳牙患齲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7):571.

[2]馬宏.氟化物對口腔微生物的生物學作用[J].北口腔醫學,1998,6(3):17.

孕婦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第5篇

產褥期指從胎盤娩出至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所需的一段時間,一般規定為六周[1]。產褥期婦女和新生兒屬高危人群,此期母嬰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方面均處于不穩定時期[2],是產婦身體健康和新生兒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母親的心理狀態、對產褥期知識的掌握和了解程度等直接影響母嬰健康。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優生優育知識的大力宣傳及產婦文化水平的提高,產婦對孕產期的保健知識也略知一些,很多陳舊的思想觀念及陋習有所改善,但是在產婦出院后的母嬰保健延伸服務中仍發現許多認識及行為上的誤區,下面就本人在產褥期母嬰保健延伸服務中發現的問題及對策介紹如下。

1 存在的問題

1.1 坐月子 產褥期行為的一些觀點主要來自長輩,傳統上把產后1個月稱為月子,產后的婦女應坐月子,即在這1個月里除哺乳孩子外不做任何事情,有的人甚至大小便都在臥室內,運動量極少,導致子宮恢復不良、便秘等,影響產后恢復及身體健康。

1.2 飲食營養失衡 月子里,部分產婦從產后第1 d開始就進食大量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等,以紅糖水代替白開水,不進食或很少進食生、冷蔬菜、水果等,造成營養失衡、貧血等疾病。也有部分產婦擔心肥胖,進食蔬菜、水果多,主食吃得很少,導致體內營養物質缺乏,影響乳汁分泌。

1.3 衛生行為 月子里不洗澡、不洗頭、不洗外陰、不刷牙,更有甚者連手、臉和腳都很少洗。臥室內不開門、開窗通風換氣。避光,室內空氣不流通,夏季不用空調或風扇,產婦及新生兒痱子長滿身。室內采光不足,光線昏暗,導致新生兒黃疸消退遲滯。

1.4 衣著 產婦即使在室內也捂蓋嚴實,戴帽子、穿厚衣服,夏季也不暴露皮膚,防止傷風。

1.5 傳統哺乳習慣 孩子出生3 d內喂白糖水、白水或奶粉,有的甚至使用奶瓶和橡膠奶嘴,孩子長時間睡眠時,不喚醒孩子哺乳。新生兒喂養不當,時常有低血糖現象發生,甚至危及生命。部分產婦由于哺乳姿勢不正確或者扁平等原因,不能成功進行母乳喂養,導致乳汁分泌減少,新生兒脫水、哭鬧,皸裂等。

1.6 傳統的護理新生兒習慣 過度保暖、保持平臥"睡平頭",用乳汁擦拭新生兒面部、眼睛等,長期包扎新生兒臍部,不給新生兒洗澡。

1.7 產后性保健知識缺乏 產后訪視中發現很多女性在分娩后不足6周就已恢復性生活,而科學表明,子宮內膜的創面要在產后6~8周才能完全愈合恢復正常,而剖宮產的傷口要70 d才能愈合。

1.8 產婦情緒異常 部分產婦出現憂郁情緒或者抑郁癥,產后憂郁表現為哭泣、憂愁、不安、焦慮、失眠、易激惹等抑郁情緒,多見于產后2~7 d,癥狀較輕。產后抑郁癥則癥狀較重,多在產后2周出現,表現為易激惹、 恐怖、 沮喪 、焦慮及對孩子和自己的健康狀況過分擔憂、 產生自殺的想法等。

2 對策

2.1 心理護理 對產婦進行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使她們正確面對懷孕、分娩給他們帶來的變化,避免產褥期憂郁情緒或抑郁癥的發生。有研究認為婦女分娩方式、對分娩疼痛感到恐懼、產時有并發癥是產褥期抑郁癥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3]。所以,產婦住院期間一定要做好適時、適當的心理及身體護理,使她們安心、放心, 對產科工作者產生信賴感,消除恐懼不安心理,和醫護人員配合好,順利分娩,保持心情愉快防止抑郁癥的發生。產褥期延伸服務時要耐心細致地講解產褥期母嬰的生理特點及注意事項,指導并幫助成功母乳喂養,教會護理嬰兒的一般知識及技能,幫助她們適應母親角色,指導家屬為產婦營造舒適、安靜的環境,夫妻及家人之間和睦相處,使產婦在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支持,走出壓抑、焦慮的思想狀態。

2.2 日常活動 產婦分娩后很疲憊,所以產后24 h內應臥床休息,24 h以后就可適當下床活動,早期可少量活動,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可配合產褥期保健操,促進惡露排出,有利于子宮復原,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欲,防止便秘及盆腔、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使身體盡快康復。

2.3 平衡膳食 產后第1天,因分娩時的疲勞,消化功能降低,應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后應以富有營養保證足夠熱量為原則,不應偏食[4],多吃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半流質食物,每天可增加1~2餐,要吃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亦應保證蔬菜和水果的足量攝入,以防便秘,禁食刺激性太強的食物,如濃茶、咖啡、辣椒等。

2.4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產褥期婦女新陳代謝有所改變,皮膚汗腺分泌旺盛,以出汗的方式把組織間儲留的水份大量排出,因此出汗較多,所以保持個人衛生尤其重要,應勤換內衣及床單,可以溫水擦浴或淋浴,注意不受涼即可,保持外陰清潔,經常更換衛生護墊,每天用溫開水清洗外陰,保持外陰干燥,有剖宮產刀口者,洗澡時不要把腹部刀口敷料弄濕。應保持良好的刷牙、漱口習慣,保持口腔衛生,防止牙齦紅腫、出血及牙齒松動。飯前、便后及哺乳前要洗手,哺乳前用溫濕毛巾擦試。要定時開窗、開門通風換氣,但室內要避免對流風,以防產婦及新生兒受涼,夏季不要穿著太多,要及時采取納涼措施,空調、風扇不要對著產婦及新生兒吹,夏季尤其應該多洗澡,防止中暑或長痱子。

2.5 寬松、舒適著裝 不要過分保暖,應穿著比較寬松、舒適的純棉內衣,被子應隨季節變化而增減,不要過分捂蓋,以防止出汗過多而虛脫或生痱子。

2.6 倡導、指導母乳喂養 向產婦及家人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取得家人的支持和幫助,增強產婦對母乳喂養成功的自信心,使產婦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許多產婦在泌乳時會出現情緒低落,要對產婦進行開導,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有針對性的指導正確的哺乳姿勢,幫助哺乳困難者成功哺乳,指導按需哺乳,新生兒睡眠超過3 h者,尤其在夜間,一定要催醒哺乳。不要用奶瓶給新生兒喂食,防止新生兒產生錯覺,拒食母乳。

2.7 指導科學護理新生兒 母嬰同室病房要保持空氣清新流通,每天通風1~2次,每次30 min以上,室溫宜保持22℃~24℃,濕度以55%~66%為宜,新生兒不要過分捂蓋,以四肢溫和為度,體溫保持在36℃~37℃,新生兒哺乳后應以頭高腳低位抱入懷中,輕拍其后背,使胃內多余的氣體排出,防止溢奶,哺乳后30 min內宜側臥位,頭偏向右側,防止溢奶嗆入氣管。隨著新生兒日齡的增加,四肢漸漸伸展開,應及時取消包被,穿上柔軟寬松的衣褲,增加新生兒活動量。新生兒的臍部在產后第3天沐浴后就可不再包扎,只需經常用碘伏和95%的乙醇棉簽擦拭臍輪及臍帶殘端,保持干燥、清潔至脫落。不可用母乳擦拭新生兒眼睛,防止感染,如果有炎性分泌物,可用氯霉素滴眼液滴眼,3次/d,如果臀紅或潰爛,可用燈炮烘烤,注意不要燙傷。

2.8 開展健康教育,提高群體保健能力 促進和提高母嬰的健康水平,除了醫務人員的努力外,關鍵在于提高我們的服務對象的自我保健能力[4],而且付之實施,做到符合科學的知情、理解,如我們設立的孕婦學校,吸納丈夫、長輩參加。產褥期母嬰保健延伸服務、宣傳欄、宣傳手冊、電話咨詢服務等,使婦女在產褥期得到多渠道的幫助和支持,提高孕婦及家人的自我保健意識、普及保健知識,更好地做好產褥期保健,促進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01.

2 張纓 .醫院開展產褥期母嬰保健延伸服務的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6,41(6):498-501.

3 何萍.產褥期抑郁癥的發生率及產科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6):22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文县| 嘉义县| 岳普湖县| 绍兴县| 光泽县| 阳新县| 绥芬河市| 晋州市| 虞城县| 洞口县| 五家渠市| 天全县| 皋兰县| 万全县| 鄂伦春自治旗| 城口县| 开远市| 汨罗市| 宾阳县| 大石桥市| 株洲市| 延寿县| 锦州市| 淮滨县| 澄迈县| 留坝县| 清徐县| 抚顺市| 木里| 旌德县| 高平市| 栾川县| 泸西县| 开鲁县| 金平| 安徽省| 金溪县| 沁阳市| 萨迦县| 绵竹市|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