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常見的投資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剛開始的時候,西蒙斯的投資方法和許多人類似:通過對宏觀基本面的分析來判斷外匯和商品的價格走勢,然后進行相應的買賣。但是投資開始還沒過兩年,西蒙斯就決定完全離開校園,全職進行投資活動。1978年,他離開石溪大學,成了專業投資人。他成立了一個叫林姆若伊的基金,專門從事各種投資,其中主要是外匯交易,但是也包括投資各種小公司的現在統稱創投基金的投資活動。10年間,林姆若伊基金的投資回報是25倍,相當于每年增長38%左右,這和后來西蒙斯管理的大獎章基金的回報差不多。那時候西蒙斯還是花很多時間來關注宏觀經濟事件,比如美聯儲什么時候加息啦、加息之后美國債券的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都分別會有什么變化啦之類的東西。他當年的投資方法是判斷型的,直到10年以后的1988年,大獎章基金鳴鑼開張,西蒙斯的投資方法才完全轉型,從判斷型轉到量化型。
這里我們要岔開話題,說說投資方法都有哪些類型。其實分起來也很容易,按照投資決策的方式,可以分成判斷型和量化型兩類。判斷型投資者根據各種信息以及個人過去的經驗來確定買賣什么、買賣多少、什么價位執行、交易如何退場(止損、止盈)等,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正是西蒙斯在紐約的鄰居索羅斯。股神巴菲特也應該算是判斷型的投資者。
投資行業一般把量化型的投資稱做“黑箱”。簡單來說,量化投資者不依靠大腦的判斷,而是靠數學公式來投資。比如:量化投資者把最新的市場及其他相關信息輸入到他的秘密公式里,公式得出的結果說買中石化,量化投資者就出去買中石化。過了一段時間,一天或者個把月,也可能是幾秒之后,量化投資者又把最新的信息輸入他的秘密公式,公式的結果說賣中石化,量化投資者就賣了。量化投資者和判斷型投資者的最主要的區別在于,不用判斷,而是完全依照公式。公式的好處是它的一致性:同樣的信息輸入同樣的公式,得出的結果是一樣的,跟輸入的人是誰沒有關系。西蒙斯正是量化型投資者的代表。量化型的投資方法還很年輕,它的發展壯大也不過是最近30年的事情。
投資方法還可以根據投資決策所憑借的信息類別來分,分成基本面型和技術型兩類。基本面型的投資方法按照宏觀經濟或者公司盈利的各類指標來進行投資決策,而技術型的投資方法則一般是按照過去的價格走勢來判斷的。也有許多投資方法既不靠基本面,也不靠過去的價格走勢,為了定義的嚴謹,我們把任何使用非宏觀經濟指標和公司營運指標來分析投資的方法都歸入技術型投資之中。
據2007年的統計,全球70%的錢都是憑借基本面型的投資方法來操作的,30年之前,這個比率應該超過90%。技術型、量化型的投資雖說可以溯源到20世紀初,但是它們的發展和壯大是近30多年的事情,尤其是使用數學工具和電腦的量化投資方法。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很多投資行業受到影響,但是量化投資(包括指數投資)仍然是基金管理里面增長最快的一個部類。
綜合上面兩組分類方法,投資方法可以細分為基本面判斷法、基本面量化法、技術判斷法和技術量化法。索羅斯和巴菲特都應該屬于基本面判斷法,從目前了解的信息來判斷西蒙斯屬于技術量化法。技術判斷法的追隨者很多,它有另外一個名字:技術分析法,或者圖線法。人們對技術分析這個行當的態度其實也類似于對金庸小說的態度:有人說好得不得了,有人則不屑一顧,認為這和占星術沒什么不同。其實這類投資方法和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有很多相似之處,西蒙斯的林姆若伊基金在1978~1988年之間的投資方法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歸于技術判斷方法,后來的大獎章基金也可以說繼續走技術型投資的道路。
關鍵詞:項目經濟評價;風險分析;項目管理
我國是一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國家,社會的各個行業都在飛速的發展,尤其是在加入了WTO以后,項目投資數量開始日漸增加,項目投資金額也在不斷提高,由此也引入了越來越多的項目融資方式。不管是項目的融資方或是投資方,都將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對于風險的管理和分析中,所以,在項目投資的準備階段,進行可行性分析時,都會進行一定的風險分析,從而指導投資方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積極地采取風險規避措施。
一、項目中常見的風險類型
項目風險是指在項目準備和實施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會對項目的可行性和經濟效益產生影響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項目經濟評價中的風險,通常從投資方能否直接對風險進行控制的方面分為兩個類型:
第一,項目經濟評價的環境風險。由于市場經濟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而導致項目常常會超出投資企業的控制,并給項目帶來各種風險甚至經濟損失,所以,這種由于市場環境變化超出投資方控制范圍所造成的對項目的影響和損失就叫做環境風險。環境風險對于投資者來說常常做不到準確地預測,這種預測的不確定性主要源于市場環境的復雜性和變動性。在項目經濟評價中常見的環境風險主要包括部分市場風險、政治風險以及金融風險。
第二,項目經濟評價的核心風險。項目生產管理不當或是項目建設過程出現問題都會導致項目核心風險的產生。在任何項目生產經營和建設過程中,項目核心風險對于投資者來說都是必須承擔而無法完全避免的。另一方面,由于項目核心風險具有不可避免性,因而投資者有必要在項目經營管理和建設中對其實施一定的控制和管理措施,避免核心風險為項目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導致項目失敗。項目經濟評價核心風險主要包括部分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生產風險和完工風險等。
二、項目經濟評價的風險分析
項目在進行經濟評價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分析對象是項目的核心風險。對于項目核心風險的分析和管理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市場經濟的不確定向對于項目經濟評價所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項目經濟評價中,各種不確定因素發生概率的大小。經過分析項目的不確定性,投資方能夠對項目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預估,分析項目產生經濟效益的可能性和可靠性。項目經濟評價中的風險分析主要包括三種主要的分析方式。
1、項目的平衡盈虧分析
平衡盈虧分析又叫平衡損益分析,指通過分析項目的支出與收入間的平衡關系,來確定項目的實際風險承受能力,這種分析方式是一種較為靜態的分析方法。該分析方式是通過測定某項目產量上的平衡盈虧點,來預測和分析項目產量對整個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
平衡盈虧分析的分析前提是假設產量與銷售收入和總成本之間呈線性相關關系,但在實際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項目原料價格與市場環境等各方面都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而實際上并不能同時滿足各種線性相關關系,所以,平衡盈虧分析在實際的應用中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2、項目敏感性分析
項目敏感性分析是現階段我國常用的項目可行性分析方法,指通過對項目各項影響因素的預測和分析,來確定各個影響因素的變動對項目經濟評價指標所產生的影響,并找出其中的敏感性因素及其影響程度。項目實施中的不確定性影響因素主要是指項目建設工期、固定資產投資、原料價格、產品價格和總體產量等,其中每一影響因素又包含若干個子因素,因而分析程序十分復雜。所以,在應用項目敏感性分析時,投資方需仔細分析體系項目特點、市場普遍關注的影響因素。
敏感性分析分為多因素與單因素分析兩種,在項目經濟評價過程中常用的是單因素分析。一般情況下,很多因素之間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因而某一因素的變化通常也會引起其他因素隨之產生一系列的變動,這就導致在項目經濟評價中使用單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方式表現出較大的局限性,分析效果和作用有限,因此,在項目經濟評價的風險性分析中,通常使用單因素敏感性與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式,以提高風險分析的有效性與可靠性。
3、概率分析
使用敏感性的分析方式有助于確定項目的主要不確定性因素,確定該因素對項目評價指標的敏感性,但這種分析方式并不能預測這一因素發生和變化可能性,及在預計的可能性之下,該因素對評價指標影響程度的大小。所以,要評定項目實際的實施情況與預期指標之間的偏差程度及偏差發生的概率大小,評定項目的風險承受能力,需要對建設工期、投資成本、產品價格和產品銷量等風險因素及其發生概率進行研究和分析,這種分析方式就叫做概率分析?,F階段我國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蒙特卡洛模擬法、概率樹法和期望值法等。在我國現有條件下,概率分析方法在項目經濟評價中的風險分析應用還不十分普遍。
三、總結
由于市場經濟環境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以估計和預測的方式來評價項目經濟風險通常表現出較大的不確定性,也會對項目的投資造成較大的潛在風險。所以,在項目實施之前需要進行相應的風險分析,強調項目的不確定性,當項目發生風險時,需要及時查清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并及時加以處理,分析出風險會給項目的經濟效益帶來的各種影響。還要正確估計項目的風險承受能力,從而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及決策的可靠性和正確性。
參考文獻:
[1]薛飛.投資項目經濟評價中的風險分析[J].大眾商務.2009(8):278
[2]陳進.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的風險分析[J].華東建筑大學學報.2011(1):43
[3]周燕.基于風險分析的公路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關鍵詞: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權益法
一、問題的提出
2014年我國財政部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投資方對被投資方達到控制的情形下,其投資宜采用成本法進行核算;而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沒有達到控制僅為共同控制及重大影響時,多數為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時候對被投資方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此外該準則還規定了,控制方由于增資等可以對非同一控制下的單位實施控制時,也就是控股比例一般由50%以下50%以上時,在控制方編制個別報表確認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時,應當以原先的賬面價值加上新增投資部分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賬面價值。同時達到控制前持有的所確定的其他綜合收益和其他權益變動,應該在處置時轉入投資收益中。
通過上述資料的梳理研究,可以得出新修訂的相關準則包括了會計準則解釋條例中關于追加投資導致權益法改成成本法核算,原則核心內容沒有改變,知識表述發生小許的微調。可以明顯看出的是成本法核算范圍縮小了,只存在追加投資,持股比例上升的一種情況,但另外不很完整的是新修訂的長期股權投資只規定了追加投資對非同一控制情形下的核算方法的轉變,忽略了同一控制的情況下長投后續核算方法的轉變,在長投的初始成本確認上這兩種控制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會計界部分實務人士以及理論研究學者在新修訂的會計準則以后,針對追加投資權益法轉成本法會計處理還存在不同的看法和建議。
二、涉及多次交易情形下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轉成本法的相關會計處理
(一)投資單位追加投資所形成的企業合并的類型
首先是同一控制情形下涉及多次交易最終形成的企業合并??刂茊挝辉谧芳油顿Y前對被控制單位有重大影響或者與其共同控制其他企業,也就是投資方和被投資方兩者在達到控制關系之前受同一方控制,兩者之間的關系大多是合營關系,最典型的是同一母公司下屬的子公司之間的增資控制情形。這種情況下投資企業最初的投資增資目的并非進行控制對方,一般情形而是投資方自身不斷壯大需要大量資金資源而致,進而想取得目標方的實質性控制權利,決定其經營戰略和方向,以便達到雙方的協調一致,進而最大限度的獲取被投資方的權益,通常投資企業受自身財力的局限,多次分次完成。如果是高新技術產業,極其有可能以專利權等無形資產作為對價作為追加投資擴大股份比例的資本。總而言之,前提是投資與被投資雙方受同一方的的控制,這是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最終形成控制的機理。
其次是較為常見的非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形成的企業合并。投資方在追加投資前的基本情況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相同,唯一區分較大的投資方和被投資方兩者之間在達到控制關系之前不存在任何關聯關系。投資方控制的初衷絕大多數是為了單純獲取權益,并且與企業進行一體化戰略,進一步縮減成本開支,擴大市場銷售的目的極為相似,在這種毫無關系的兩者之間的合并定義為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鑒于投資方財力的有限性,在合并過程中可能涉及多次投資,分批增股的情形,也就形成了多次交易的情形。
由上面的解釋,追加投資并且多次交易形成的企業合并有兩種不一樣的情形,并且初始確認成本的會計處理也完全不一樣,應分別對比梳理,以此明晰其各種情形的機理。
(二)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和核算權益法轉為成本法的會計處理的詳細解析
相關企業由于各種原因追加投資導致長投的后續計算由權益法轉變成成本法,當前學術理論實務界主要存在兩種處理方法,下文將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梳理和比對。
首先是核算方法的轉變需要追溯調整的,追加投資日應沖減自權益法形成日至轉換日之間確認入賬被投資單位凈資產變動份額,同時將原長投權益法確認的賬面價值調成原投資公允價值作為初投賬面價值,所以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兩種情況下的會計調整分錄一致。
另一種也是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權益法轉成本法無需追溯調整,但是增資之后初始投資成本的核算要嚴格按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兩種情形來分別核算。
首先在同一控制下情形下,增資后長投的賬面價值為:合并日被投資方所有者賬面價值與增資后所持有的新的控制比例相乘的份額,對原投資日按照原持股份額確定的長期股權投資權益變動結轉成本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相關科目,無需進行會計處理,合并日成本法下初始投資成本與轉換為權益法確定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來沖減或者調整資本公積。
在非同一控制下情形下,追加投資也就是購買日長期股權投資為:購買日對價的公允價值和先前權益法下確認的賬面價值的合,其權益法下確認的相關權益收益統一結轉到投資收益科目。
通過比照上述兩種方法,明顯的不同是也就是分歧點:是否對原先的長投的賬面價值進行追溯調整,此外由于長投后續計量核算方法的轉變屬于會計估計變更。為此長投后續核算方法轉變時,無需對權益核算法下確定的損益予以調整,以其原先長投的賬面價值作為成本法后初始投資組成部分,體現實質性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三、關于長期股權投資后續核算方法轉變的相關會計調整典型案例
2×16 年4月1日,某股份公司以6000萬元的銀行存款獲取S公司30%的股權份額,可以對是S公司有較大影響,所以采用權益法進行后續核算,取得權益日S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1 000萬元(假定當日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不存在差異)。由于該項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為6000萬元,小于投資時應享有的S公司可辨認凈資產份額為21000*0.3=6300萬元,所以通過計算得出長投應該確認300萬元的營業外收入,計入當期損益。
2×16年度,S公司實現凈利潤1000萬元,股利分配暫無,該股份公司按享有的份額確認三百萬元的收益并且已經入賬,并且相應的增加了長投賬面價值;除實現的凈利潤后,S公司在2×16還確認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利得500萬元,該股份公司確認了150萬元的其他綜合收益并且已經入賬,也調增了150萬元的賬面價值。
2×17年2月10日,該股份公司又以4 800萬元的現金取得S公司30%的股份。至此,至此該股份公司對S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到60%,持股比例超過50%,達到控制。核算方法由權益法轉為成本法。
假如有兩種情況(1)假設該合并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日,S公司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25000萬元。(2)如果是非同一控制,則是多次交易形成的企業合并,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同一控制下追加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25000*60%=15000萬元,會計分錄為: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150000;貸:長期股權投資6000,營業外收入300,長期股權投資――其他綜合收益150,銀行存款4800,資本公積3750。
非同一控制下購買日追加的4800萬元的市場公允價值作為長投的賬面價值組成部分,其購買日長投賬面價值為:4800+9000+150=13950,相應的會計分錄為: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13950 ;貸:長期股權投資6000,營業外收入300,長期股權投資――其他綜合收益150,銀行存款4800。
四、總結
長投后續核算方法的轉換在會計實務具有一定難度,本文對其長投的權益法轉成本法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和分析。因此為適應長期股權投資準則的變化,同時著重注意市場情形的不斷變化,利用信息化條件不斷地加大市場信息的搜集,塑造合理有效的長期股權投資評價機制,注重核算方法轉變的時機選擇,在此要求之下企業必須加強學習,確定合理的方法,關注企業的實際情況,以此不斷提高企業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俸芳.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轉成本法會計處理研究[J].財會月刊,2014(6):42-44.
[2]王穎.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會計處理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6 (9):41.
股票是高風險投資工具。我見過無數人炒股票輸得很慘,都是因為嘗了點甜頭,以前賺了一點股票的錢,就想在市場高峰時,全身投入――投資判斷完全被暴利所蒙蔽,根本見不到風險,而往往懸崖就在前面。全線買股票,是拼命的做法,可以結果只有兩種:暴賺或者暴虧。
假如你是20歲或30歲的話,能從頭再開始,我可以理解“全線買股票”的拼命做法。
假如你是40歲或50歲,已經不想輸的話,我建議你跟隨其他富翁的穩健做法:投資目標回報:定在中庸之道便足夠。
如果你是500萬元的投資大戶,你已經不用去承受像股票那樣上下波動50%的高風險,只需要買些國債,或者基金,便能達到每年10%~20%的投資回報。
對于500萬元本金來說,年回報達到15%,便是75萬元的利潤。你只需買一只好的債券基金,便已經有這個回報,債券風險很低,年年都能賺,何需再冒股票風險呢?
假如每年能賺20% ,便已經是100 萬元的利潤。要達到年回報20% ,專業的投資者會給你設計一個綜合的理財組合:一半買國債基金,四分之一買股票基金,只有四分之一是買股票。這個理財組合里面,有低風險的國債基金,有中風險的股票基金,也有少部分高風險的股票,攻守兼備。
純買股票是高風險投資行為,要求年回報50%以上,期望太高。由于要冒高風險,也會導致虧本賠錢收場。因此,純買股票的投資行為,往往只適合一些年輕人,或沒什么錢的人,以小博大。
我認識的富翁客戶,有千萬元以上的客戶,從不沾手股票,只買國債,一年只有10% 的回報,年利潤為100萬元――年年賺,活得挺滋潤的。何需買股票,冒高風險呢。
正確理財規則之一:先不要虧本
看起來這一條超簡單,但是要吃透這句話,是有深度的。舉個例子:
甲是超保守,有10 萬元存款,全放在銀行,只買些國債,年回報10% 。兩年后,變成12 萬元。
乙是超冒風險,也有10萬元存款,全買股票,2006年賺了60% ,2007年虧了35% 。兩年后,還是10 萬元,沒賺沒虧,白干兩年。
丙也是超冒風險,也有10元存款,但2006年沒參與股市,只在2007年3 月份才跟風進入股市。他買了一些藍籌股,虧了30% ,10 萬元變成7萬元。7萬元事后要追回到10萬元,需要投資回報增長50%
。以美國首富的本領,平均收益率也只是25% 的年回報,即是說:丙要再花兩年時間,才能回本;要再花兩年時間,才可能追上甲。
丁君,也是10萬元本金。他不幸買了垃圾股,10萬元本金虧掉8萬元,只剩2萬元。那么,從2萬元要增長500%,才能漲回到10萬元。要增長500%,以年回報30%來計算,要用15年的時間。即是說,丁君
相比甲君,落后足足15年的時間。
看上去第一理財規則:“先不要虧本”好像簡單,實際上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很多富翁都會采取避開所有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工具,便是守住這條規則。投資者應該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冒進,每年穩定增長,細水長流,這樣遠比暴發戶高明。
正確理財規則之二:年年賺
美國首富有個理財規則:年年賺,每年投資回報都要超過10% 。以他的操作經驗,他平均每年回報25%,3年翻番。沒有一年虧,維持了70 年。
用我們普通人做例子,現在35 歲,有25 萬元人民幣存款的人,為數不少。按照以上的穩定操作,年回報25% 的話,3年翻番,請看看以下的成績。
20 年后,20 萬元可以變成1000 萬元;25 年后,就變成了5000 萬元。所以,千萬不要小瞧你的20 萬元存款,如果經營得宜,20 年后,你也可以變為千萬富翁。
當然,首先你要掌握到年回報10% 以上的技巧。2006~2007 年,股市上升的時候,外行也能賺。但在2003~2004 年,無數人給股市套牢的時候,你能有本領賺到10% 以上嗎?以我所見,除非你有高人指點,否則以你自己的能力,一般是做不到的。
開始:35 歲,有20 萬元,保持年增長25%
6年后:41歲,變成80 萬元,
12年后:47 歲,變成320 萬元;
18年后:53 歲,變成1280 萬元;
24年后:59歲,變成5000萬元
■常見錯誤投資方法Common wrong investment method
常見錯誤投資方法之一:亂槍打鳥
20 萬元,購買了20 只股票或基金,每只1萬元――很多投資者由于不知道買什么為好,道聽途說,于是每樣買一點。一年后的結果往往是:10 只賺錢,10 只虧本,成績平平,甚至只是拉平,半點兒都賺不了。
要點:投資講究準確度,賺錢的股票或基金,一只便足夠。一只賺的股票或基金,可以不斷加碼,不用再去選別的了。
記住:1只賺的股票勝過10只虧本的。
正確方法:選中一只賺的,可以不斷加碼。
要記著,選一只新的股票或基金,有一半機會出錯,多選多錯。
常見錯誤投資方法之二:相信高回報計劃
“高回報計劃”有很多種方式出現:炒外匯、炒黃金甚至種樹計劃等等。它們都有一個明顯特征,就是標榜:“低風險,高回報”。
由于起了“貪婪之心”,大部分很難抵擋住它們的誘惑。但是,這個世界上哪有高回報而低風險的投資――高回報只表示高風險,你很可能會全賠。
記?。焊唢L險,即是你會全賠的意思,不碰為妙。
常見錯誤投資方法之三:長線能賺
在我20 年的理財顧問的生涯里,客戶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我買的那只優先股票,能否長線持有?
市場上亦有很多參考資料:一些書籍偏向于理論,都贊成“長線投資”;另外一些書籍,較重圖表分析,都比較教導人去操作短線投資。
長線?短線?誰對?誰錯?
從邏輯面來分析:
(a) 假如股票市場是10 年大牛市,那么長線能賺錢是對的。如圖:
(b) 假如市場是大熊市,比如,日本從1991 年39400 點衰退13 年,跌到最低時2004 年的8000 點。長線便輸到一塌糊涂。再例如,美國納斯達克從2000 年的5000 點,跌到2003 年的1000 點。現在2007 年,退在2500 點左右。長線同樣是一塌糊涂。如圖:
(c) 假如市場是長期的徘徊市,那么,你長線多年也是一無所獲。如圖(上圖):
記住:長線能賺,是靠“超人”能力或“超好的運氣”
人們常有“事后孔明”的說法,20 年前購入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股份,20 年后便已經變為富翁。但是20 年前,李嘉誠還只是香港眾多商人其中的一位,你從何得知他會脫穎而出,成為貴人呢?你能在20 年前便選中他的話,要么是你有獨到的眼光,要么就是你亂打亂撞,碰到“超好運氣”。
應該說,買賀歲金條有投資作用。隨著金價上漲,各種金條價格也會走高,而賀歲金條由于有著特定收藏意義,還有升值的可能。但是由于它定價比原料金價格要高很多,而回購時的價差比較大,而且變現不方便,并不是一個做投資的好品種。
除了賀歲金條之外,現在市場上還有多種金條,如高塞爾金條、中金金條、招金金條、西漢志金條、世紀金條等多種牌子。而其中不少是用來進行投資的,因為其買賣差價比較低,而且往往可以進行保證金交易,因此很受投資者的歡迎。不過最近一些媒體上報道了有關的負面消息,使投資者產生了疑問。買賣金條的這些公司大都采取做市商模式,即隨時報出買價和賣價,投資者自行判斷該買入還是賣出,當然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所以一些人在投資中遭受損失也是很正常的。但一些投資者抱怨說因為公司不正常操作,致使他們遭受損失,現在還無法證實。不過為保險起見,投資者在投資這種方式時應當注意防范風險,例如事前對公司多加了解,在交易時要留足夠的保證金,以免被迫平倉等。下面我們介紹幾種穩定可靠的投資方式。
投資首選:各家銀行的紙黃金
因為它門檻低、交易方便、風險小。和金條相比,紙黃金回購時不需要交任何手續費,只要金價上漲幅度夠大,就可以隨時賣掉獲利。
以中國銀行的“黃金寶”為例,投資者只要在中國銀行開立活期一本通賬戶或與之相關的借記卡,在賬戶內存入足夠的完成交易所需的人民幣或美元,即可在營業時間到中國銀行網點柜臺、或者一天24小時都可通過電話銀行、網上銀行交易來辦理“黃金寶”業務。
中國銀行提供黃金買賣雙向報價,目前人民幣金每克買賣差價為1.0元,美元金每盎司買賣差價為3美元(交易量大時點差相應減?。梢援斎掌絺}。投資者通過存折賬戶投資黃金無需交付手續費??蛻艨梢酝ㄟ^該賬戶進行黃金買賣,但是不能提取實金。
紙黃金買賣方便,盈利模式簡單,風險小,適于普通投資者。在目前價位上買入即使被套住,耐心拿住就是了,不用擔心。當然如果能夠選擇低位買進就更好。
風險和收益均大的投資方式:上海黃金交易所現貨延期交收Au(T+D)交易
上海黃金交易所現貨延期交收Au(T+D)交易是一種以分期付款方式進行交易,交易者可以選擇合約交易日當天交割,也可以延期至下一個交易日進行交割,同時引入延期補償費機制來平抑供求矛盾的一種現貨交易模式。由于它可以采用保證金方式進行交易,受到投資者的歡迎(保證金10%),目前已經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里交投最活躍的一個交易品種。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提供該項業務的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來參與該品種交易。
Au(T+D)交易的是1千克和3千克的金錠。交易單位為手,一手等于1千克。手續費上海金交所收萬分之六,通常會員收萬分之四,合計萬分之十。進行交易時,和買賣期貨一樣,投資者可以選擇買入及賣出和買入平倉及賣出平倉。
這種交易方式的特點是風險與收益均大,但交易方法較復雜,需要較多的專業知識。
對沖風險的投資方式:黃金期權
期權是購買期權的一方在付給賣出期權的一方一定數量的期權費之后,在未來約定的時間內,具有按照約定的價位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黃金或者黃金期貨的權利而非義務。如果價格走勢對期權購買者有利,他會行權獲利。如果價格走勢對其不利,則放棄權利,損失只有當初購買期權的費用。
黃金期權常被投資者用來對沖風險,例如在現貨市場上做多的同時,在期權市場上賣出看漲期權。這樣如果金價上漲可以在現貨市場上獲利,而在期權市場上僅僅損失期權費。而如果金價下跌,則可以從期權市場上獲利,以彌補現貨市場上的損失。
穩妥的投資方式:黃金理財
目前有部分銀行開辦了黃金理財賬戶,辦法各不相同,大體上都提供本金保障的承諾,這樣即使產品到期拿不到利息,本金仍然能夠保住。這種投資方式適于那些想參與黃金投資,但自身又沒有能力控制風險的投資者,當然收益也要低得多。
目前市場上各類黃金理財產品結構多樣,風險程度各異。我們常見的產品結構有三種,第一種是對稱區間型,就是銀行預先設定一個黃金價格的波動區間,例如(觀察日價格+/―60美元);另一種是非對稱區間型,可以讓投資者選擇是看漲黃金還是看跌黃金。如果看漲黃金,投資者就購買區間為(觀察日價格+X美元)的結構;如果看跌黃金,投資者就購買區間為(觀察日價格―X美元)的結構;還有一種是觸發型,只要在理財期內黃金價格觸碰或者超過預先設定的一個價位或者漲幅,就可以獲得最高預期收益率。
以花旗銀行推出的黃金掛鉤理財產品――美元6個月結構性投資賬戶為例,該產品投資幣種為美元,起點金額為25000美元,投資期限為6個月,投資收益與國際金價掛鉤,保證本金。
該產品投資年收益率為5.5%×n/360。其中n為黃金價格觀測值落入預設區間的實際天數。即:觀察期內,若當天的黃金價格觀測值落入預設區間,則投資者當天可獲得5.5%的年收益率;若當天的黃金價格觀測值落在預設區間外,那么投資者當天的收益為0。該產品銀行和投資者都無權提前終止,產品到期日一次性還本付息。
該產品的投資收益取決于黃金價格觀測值的未來走勢,該產品預設的黃金價格波動幅度為出示價格的上下各15%,共計30%的波幅。例如簽約日黃金價格為600美元/盎司,則金價預設區間為510-690美元。
如果未來金價波動大,金價超出預設區間的時間多則收益低,而如果未來金價波動小,金價超出預設區間的時間少則收益高,而最高為年利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