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電子設計應用

電子設計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子設計應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子設計應用

電子設計應用范文第1篇

【關鍵詞】電子設計;EDA技術;應用

前 言:EDA又稱電子設計自動化,它是電子技術的發展潮流,是電子技術及仿真模擬工作的基礎技術,因此,在電子設計中,EDA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EDA技術概述

在電子設計技術中以可編程邏輯器件在數字系統中的應用為電子設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靈活性,可編程邏輯器件在軟件編程時重構器件的結構及工作方式,從而大大的提高了設計硬件的效率。PLD應用的結構原理、下載方式及集成規模等方面的具體的進步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現代電子技術的革命的發展,它使得傳統的數字系統設計方法、設計理念及設計過程等都發生了改變。隨著PLD技術的不斷完善及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EDA技術開始在電子設計領域中發光發熱。EDA技術在計算機上的EDA工具軟件平成設計文件時利用硬件描述語言來進行系統邏輯描述。EDA技術實現了設計者利用硬件描述語言及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等完成對系統硬件功能的設計工作,EDA技術可以自動的完成邏輯編譯、邏輯分割及布局布線等功能從而使電子線路系統功能全部實現。

2.EDA技術的現狀及發展

隨著半導體工藝技術的不斷發展,EDA技術也不斷地推動著電子設計技術的發展。IC設計產業在不斷高度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產品上市周期越來越短、成本越來越低等要求都迫使設計者在進行電子設計時選用更高效的EDA技術。設計者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全面的考慮問題,不僅要考慮硬件的物理特性對設計時序及功能可靠性等的影響,同時也要選用合適的設計術語及抽象形式等數據來描述設計。EDA技術不僅需要測試深驗證亞微米技術的物理效應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提供抽象設計的能力。EDA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計算機、電子系統設計及集成電路等,EDA技術的發展大致上可以分為計算機輔助階段、計算機輔助工程設計階段及電子設計自動化階段這三個階段。電子輔助階段主要是在計算機輔助的前提下進行的電路原理圖編輯,用PCB進行布線布局,從而使得設計師從傳統的繪圖工作中解放出來。計算機輔助工程設計階段主要是解決電路設計中的電路檢測等問題,CAE以邏輯模擬、故障仿真及定時分析等為核心,從而使得設計可以提前預知產品的相關性能及功能。電子設計自動化階段主要是通過高級描述語言、綜合技術及系統仿真等“自上而下”的完成設計前期的高層次設計。

3.EDA技術的要點分析

3.1硬件描述語言

硬件描述語言是一種進行電子系統硬件設計的計算機語言,它通過軟件編程來具體的描述電子系統中的電路結合、連接形式及邏輯功能等,硬件描述語言適應于設計大規模的電子系統。高速集成電路(VHDL)硬件描述語言于1985年美國國防部推出的目的是為了克服EDA產品不兼容問題,同時也可以進行多層次設計。IEEE以VHDL為硬件描述語言柄灘以覆蓋之前的硬件描述語言的各種功能。IEEE是一種全方位的硬件描述語言,包括系統行為級、邏輯門級及寄存器傳輸等多個設計層次,同時也支持數據流、結構及行為等三種形式進行混合描述整個項目。VHDL硬件描述語言不僅移植性好,同時它的設計也方便了工藝間的轉換,而且VHDL使得設計人員的主要工作是進行實現與調試系統功能。

3.2ASIC設計

在集成電路的設計中加入ASIC芯片可以解決電子系統集成電路存在的功耗的、可靠性差及體積大等主要問題。隨著現代電子產品市場的門檻不斷提高,ASIC芯片分為全定制或半定制ASIC及可編程,因此在設計ASIC芯片時應該盡可能的是芯片獲得最優的性能,從而達到高利用率、高速度及低耗能的目標。

4.EDA技術在電子設計流程

EDA技術是系統級的設計方法,是一種層次相對較高的電子設計方式,EDA技術以概念為驅動從而使電子設計工作者在設計時無需利用門級原理圖,電子設計工作者在確定設計目標之后就可以用EDA技術來表述電路,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電路細節的約束及限制,同時也可以使設計者的設計更具創造性。EDA系統在電子設計人員將概念構思及高層次的描述輸入計算機之后在系統規則下完成對電子產品的設計。EDA技術的電子設計工作流程大致包括系統劃分、代碼級功能仿真、VHDL代碼或圖形的輸入、送配前時序仿真及ASIC實現部分。首先,電子設計借助文本或者圖形編輯器呈現出設計描述,也就是實現設計表述。其次,電子設計借助編譯器對設計進行錯排編譯,即輸入HDL程序。然后,設計人員需要溝通軟件和硬件設計,以便實施功能仿真,即綜合。最后,在確認仿真設計無誤時,通過FPGA或CPLD完成邏輯映射操作,即編程下載,系統級設計完成。

5.EDA技術的應用

EDA技術在電子工程設計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作用體現在不同的方面。首先,電子自動化技術可以驗證電路設計方案的正確性,在進行電子設計時,待設計方案確定之后,會利用結構模擬或者系統仿真等方式來驗證設計方案的正確性,在驗證過程中系統中的各個環節的傳遞函數確定之后設計方案便可以實現。這種系統仿真技術推廣到非電子專業的系統設計也會得到充分的發展。EDA技術在系統進行仿真之后的電路結構進行模擬分析,從而使得電路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及正確性得到充分的保障。其次,電子自動化字數也可以對電路特性進行優化設計。電路的穩定性能受到元器件容差及工作環境溫度等的影響。在傳統設計過程中難以對電路的整體進行優化設計,也無法全面的分析電路穩定性的影響因素。EDA技術中的溫度分析及統計分析等功能的應用則可以全面的分析電路特性影響因素,從而對電路特性進行整體的優化設計。最后,電子自動化技術也可以實現電路特性的全功能模擬測試。

6.以EDA技術為基礎電子設計的注意事項

在利用EDA技術進行電子設計時,首先應充分的考慮電子電路延時的不確定性,以及在系統進行自動編譯時會被冗余的電路簡化,因此,在應用EDA技術時,應注意采用的反向器個數避為偶數,同時以并聯的方式將反向器連接成延時電路。其次,在設計過程中輸入的引腳不能處于置空狀態,要保證有信號源來驅動引腳,及保持部分不用的引腳保持接地,同時,器件的電源應始終與地線引腳保持相連,彼此之間可以進行濾波及去耦。最后,在設計中藥避免器件過于發熱。

結束語:

我國經濟的進步帶動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從而也使得了電子產品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現階段的電子設計中,EDA技術是電子設計過程中的核心技術,是電子產品研制開發的源動力。隨著EDA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EDA技術將引發電子產業界及電子設計領域的技術革命變革,EDA技術的不斷完善使得電子設計的水平在不斷的提升。為了使電子系統朝著集成化及規模化等方向的發展,電子設計工程師應該充分的掌握EDA技術,以便開發出更多的高性能電子產品。

參考文獻

[1]潘松.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及其應用(一)[J].電子與自動化,2000,01:51-54.

[2]魏娜,王慧瑩.EDA技術在電子設計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14,03:267.

[3]朱金明,黃理瑞.淺析電子設計中EDA技術的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07:106.

電子設計應用范文第2篇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是教育部舉辦的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目的在于推動高校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培養大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科學創新精神。廣西大學參加電子設計競賽的學院有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電氣學院和物理學院。由于這三個學院學科體系、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向均有差異,沒能形成統一的培訓計劃,因此各學院獨立負責本院參賽學生的培訓工作。這樣各學院參與競賽培訓的師資力量、實驗設備和訓練場地沒能充分利用,學生不能得到高效教學資源,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此可見,探索MOOC平臺下,挖掘、利用優質教學資源為電子設計競賽服務,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MOOC可以實現優秀教師資源的共享廣西大學實踐教學一直存在優秀實驗教師缺乏,教師精力投入不足的問題。這直接限制了電子32設計競賽培訓工作的開展。MOOC可以利用最優秀的教師資源,對競賽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局部拆分,然后將教學課件、電子黑板、軟件仿真等教學手段進行融合,將知識和能力培養蘊含在一個個十多分鐘的教學視頻中。學生在宿舍就可以接受電子競賽的實踐培訓,學生可以根據需要反復觀看教學視頻來掌握相關知識點。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得廣大學生獲得優質教學資源;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從單調的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的答疑與學習引導上。

(二)MOOC可以促進虛擬實驗技術的發展國家教育部在2012年發出了《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已經成為各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各高校可根據學校學科專業優勢,積極與企業合作,整合學校信息化實驗教學資源,推動實驗教學改革。近年來MOOC與虛擬仿真實驗技術結合的課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MOOC利用虛擬仿真實驗可以更好地展示知識點的內在物理意義,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變得更生動和易于理解。例如在智能小車的設計中,可以采用澳大利亞西澳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院開發的EyeSim虛擬仿真平臺。學生可以根據實驗項目要求在該平臺自行搭建實驗環境,選擇相應庫函數,設計相關程序。學生可以在近乎真實的環境中測試程序算法的有效性。具體如圖1所示:在MOOC中非常適合采用這種仿真實驗的方式對特定知識點進行講解,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

(三)MOOC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MOOC適合現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精短的授課視頻讓學生剛好掌握知識而又不對學習產生厭倦。強大的社交網絡形成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平臺,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

二、探索MOOC在電子競賽中的應用

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來源于基礎實踐教學,又高于基礎實踐教學,通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緊密結合,電子競賽成為全面檢驗學生理論基礎和實踐創新能力的試金石。MOOC平臺除了提供課件和授課視頻外,還能通過互聯網實現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學生相互討論,教師答疑等交互環節。這為電子競賽的開展與培訓提高了便利的條件。首先,廣西大學計算機學院作為學校電子競賽的項目實施單位,聯合了其他兩個學院的競賽指導教師,形成競賽MOOC團隊。團隊中分工合作,規劃授課視頻的內容、制作課件,視頻后期編輯與美工均有專人負責。將各學院中的電子協會、創新協會等優秀學生納入論壇的討論區,和教師一起形成答疑團隊。然后就要爭取學校政策上的支持。計算機學院設立三門實訓課程來完成電子競賽的培訓工作,實訓1對學生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并引導學的第二課堂活動;實訓2對單元電路和編程方法進行鞏固;實訓3進行項目訓練。這三門實訓課程可以納入MOOC平臺,學生采用MOOC方式獲取學分。力爭做到三學院相互承認學分,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最后,根據師生反饋的信息對相關教學資源進行改進與維護,使得教學資源更為完善。

三、結語

電子設計應用范文第3篇

競賽的特點在于努力與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密切結合,與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緊密結合。全國電子設計競賽要求選手們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還要積極創新。競賽題目要求既涉及理論設計、實際操作,又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進行理論計算和實際涉及制作的能力。因此電子設計競賽對促進教育思想的轉變和電子類專業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改革,特別是對完善與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工程能力起到了獨特的推動作用。我校近幾年在該項賽事成績非常突出,連續第五年榮獲“優秀組織學校”的榮譽。在2013年的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校學生在競賽中表現出色,獲得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北京賽區一等獎5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10項,在參賽的31所北京高校中,我校獲獎總數名列第二。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和我們學校重視實踐環節,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目標是分不開的。

2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所采取的措施

我校作為一所非“211”高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優異的的成績,和以下幾個方面是分不開的。

2.1制定政策,促進競賽

近年來,我校先后制定了《本科生素質拓展學分實施辦法》《本科生學科競賽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對在競賽活動中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和指導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學生參加競賽獲獎可以獲得素質拓展學分,該學分是本科生獲得畢業資格的必要條件。同時所得學分可以替代公共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或集中實踐環節部分的學分。教師指導學生獲獎后也可以得到表彰和獎勵,并且將其作為教師聘任、職稱晉升等方面的考核指標。這些政策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了教師指導學生的熱情,推動了我校大學生各類競賽活動的蓬勃發展。因此我們學校在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是水到渠成的。

2.2積極開放實驗室,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待在實驗室,教務處制定實施了《教學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該辦法的實施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實驗室的設備、場地等資源的利用率,規范有序地做好教學實驗室開放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學生通過參加實驗室開放項目可以獲得素質拓展學分,通過學分的激勵,促使更多的學生走進實驗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寬廣的平臺。開放實驗室使電子設計競賽與學生科研訓練融為一體,使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也為參加電子設計競賽提前做好準備。

2.3積極組織素質拓展活動,造就實踐創新沃土

學校制定了《本科生素質拓展學分實施辦法》(主要途徑:學科競賽、學術論文、專利或軟件著作權、各類認證資格考試、實驗室開放項目、科研訓練等),并在教學計劃中列出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都要完成4個學分。素質拓展學分是必修學分,學生未能完成,不能畢業。在“辦法”中將大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列為學生獲得素質拓展學分的重要途徑。每年學校都要組織學生競賽,如2013年我們就組織學生參加了80項競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獲獎人數。由于學校積極組織課外創新實踐活動,營造了大學生創新實踐氛圍,每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學生都能夠積極參加。

2.4修訂本科生培養方案,突出實踐教學環節

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設計能力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模式核心是要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設計能力和工程素養。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立與課程體系相配套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不斷修改教學大綱,修訂本科生培養方案,改進實踐教學體系,將課堂教學與實踐課程合理搭配,將綜合實踐課程、實踐能力培養和素質拓展相結合,按層次、分階段實施實踐教學改革。目前,在工科專業中,實踐教學的比例已占到1/3。我們還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實踐教學理念,確立了以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實踐教學觀念。

3結語

電子設計應用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電子設計大賽;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教師輔導

高校的主要教育任務在于為社會培養、提供具備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專業、應用型人才,為社會經濟、技術以及文化的發展帶來相應的人才資源與作用。近年來國家為培養具備相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組織、創辦了多項工作活動。這其中全國的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就是專門面向高校學生所舉辦的科技活動,為促進高等院校電子信息相應課程的改革發展,并推動大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團隊精神的提升鍛煉。有助于高校進一步教育培養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實現社會的高效發展建設。

一發揮教師的輔導作用,做好學生參賽的準備工作

要提升高校學生參與電子設計大賽熱情與力度,不僅需對其做教育引導,還應積極調動教師的力量,發揮出各個教師的專業特長與表率、輔導作用,將電子設計的參賽題目劃分為多項專題,由不同專業的教師做專題教育與輔導。通過開設專題輔導課程等方式,令學生能接受系統的電子設計賽前輔導與各專題的講解教育。以便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的力量,在提升學生參賽水平的同時,促進其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發展進步。賽前的輔導、指引工作是高校學生參與電子設計大賽極為關鍵的階段。絕大部分參與競賽的大學生只有兩到三年的高校學習經驗,對于電子設計大賽的相應題目進行理解與探究,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一方面是因為電子設計大賽的題目本身就是對專業知識的系統總結與囊括,相應會檢驗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與成果。另一方面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運作也是存在差異的,許多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為牢固熟練,但對于電子設計大賽的實踐題目就會顯得無所適從,不知從何下手。對此就需要高校教師在賽前為學生做系統、具體的專業輔導工作,經由各專題環節的講解教育,幫助學生有效理清題目的考查思路與范圍,明確自身工作重點,在教師的指引下正確進行相關實驗操作與研究,以盡可能降低學生出現思維誤區與“走彎路”等情況的概率。并且也能在賽前輔導進程中,相應培養強化高校學生的實踐創造能力,能基于自身所學知識,在題目的要求與引導之下,懂得從哪方面入手,怎樣操作實踐。以此發展學生將自身思維、學習內容轉化為學習成果的能力。此外高校也應高度重視電子設計大賽的賽前輔導工作,制定每一年度的賽前輔導、培訓規劃與具體工作安排,確保大學生能在參與競賽之前得到各專業教師具體、系統的知識輔導與實踐教育。以此在保證高校學生參賽成績的同時,高效推動發展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發展。

二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實施學生素質能力發展方案

(一)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發展方案

電子設計大賽相比其他的大學生專業競賽活動,在注重考查學生知識基礎的同時也更為強調其創新意識的運用。創新本身是高校學生教育培養的能力之一,而電子設計大賽的每一道題目都含有基本題與發揮題兩部分,以此即完成對高校學生基礎專業知識的檢驗工作過,又能相應考查評估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在參與電子設計大賽的培訓以及實踐訓練過程中,也能相應鍛煉自身的創新思維。電子設計大賽題目不是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本身具備多種實現手段,以此指引學生從題目不同角度、方向與思路上尋求更為全面與多樣的實現方法,進而帶動高校學生思維的開拓延伸,并進而培養其主動進行創新探究的思維習慣,在促進學生創新能力與意識發展的同時,為其今后步入社會工作打下堅實的能力基礎。對此高校在電子設計大賽的賽前輔導以及平時訓練進程中,也應重視相應的創新意識培養目標,注意在訓練試題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思維自由與實施空間。令其脫離固有思維模式的限制,充分展現、發揮出學生自身的思維創造力與想象力,以此提出、實踐不同角度與層次的題目實現手段,帶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進步發展。

(二)對學生實踐能力水平的培養鍛煉方案

理論與實踐是相互存在差異又互為結合的關系,高校學生的理論知識所學,并需經由相應的實踐操作才能轉化為學習成果,其實踐能力也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而電子設計大賽作為注重實踐運用的大學生競賽活動,就是專門考查學生將題目理論轉化為實際實驗、設計成果的能力水平。整個競賽活動從賽前訓練到最終參賽,都需要學生全程進行動手實踐,以此驗證、檢查自身實驗設計的進度、成果以及測試情況,可以說電子設計大賽中學生就是在進行一場沒有停歇的“實踐競賽”。在整個參與動手進程中,學生需要基于大賽題目的要求,將自身要實現什么以及怎樣實現作為研究操作的核心目標。以此進行實物的設計制作,并在整個操作進程中相應逐步鍛煉學生的自主實踐水平,其也會在不斷的研究、操作中逐漸掌握到發現問題本質,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技巧能力。學生將從一開始參加競賽時滿腹經綸,但是理論與實踐卻相脫離窘境,到最后發展為參賽階段高效進行動手操作的狀態,以此推動高校學生實踐運用水平的不斷發展提高。學生也能在自主動手實踐中培養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與對實踐工作的參與熱情,在優化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效的同時,也能相應為其今后參與社會崗位的實踐運用工作奠定堅實的經驗基礎。

(三)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創建方案

人類社會自古以來就是合作發展的社會,人在社會中進行工作都離不開與集體和團隊成員的協作活動。團隊精神也是當今社會與企業對人才的重要能力要求之一,也是高校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點。電子設計大賽的參賽設置,是以三人為一組組隊參賽,進行小組間的對抗競賽,同時其大賽還規定了時間限制,這就要求同一小組內的學生必須具備團隊合作精神與能力,進行電子設計的合作分工,并能默契配合。否則不但難以與其他小組做競爭,本小組的設計任務也較難完成。因此電子設計大賽的競賽重點,就在于小組團隊的合作效率高低,具備競爭力的小組團隊一定是團隊精神優異,并且善于配合分工的隊伍,以此才能有效克服電子設計中的各類問題困難以及時間限制。可以說電子設計大賽的成績,取決于小組團隊中三個人之間的團隊協作與分工情況,小組的設計成果也是三人集體合作的體現。因此高校在進行學生教育與賽前訓練進程中,就應針對性注重對學生團隊精神、協作能力的培養發展,在保證學生個性發揮的同時,令組內成員之間做充分的溝通交流,并彼此建立互信關系。以此強化組內學生間的合作意識與協作水平,在電子設計大賽的參賽進程中,推動高校學生自身團隊協作水平的發展提高。

(四)對學生求真務實作風的培養引導

在電子設計大賽的參與、訓練進程中,高校學生也能在不斷的探究、學習與實踐中,了解到務實作風的重要性。如果學生缺乏務實精神,凡事眼高手低、不踏實努力,所設計的作品不但難以符合大賽題目要求,更難以解決實踐運用中的各類突發問題與困境。由于電子設計大賽的題目囊括了多方面的專業學識與技能,具備較強的實踐性與專業性。學生對此進行學習、參賽,若缺乏相應嚴謹務實的作風精神,不能扎實一步一個腳印的打下知識基礎,就無法設計出合格的產品成果,同時電子設計大賽僅有四天的競爭期限,也必須要求學生放棄投機取巧的僥幸心理,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與能力,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設計出高質量的成果。因此也需要高校教師在平時的教育與訓練工作中,強化對學生求真務實作風的培養力度,令其及時認知到,只有平時的努力積累與嚴謹學習,所打下的能力基礎才能幫助學生取得好的競賽成績。任何投機、浮躁的心理與想法都不能幫助學生提高競賽成績,反而會對其設計水平與應用型能力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結語

讓高校學生參與電子設計大賽這類競賽活動,能在高效培養其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同時,極大促進學生團隊精神、綜合素質的成長發展。各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也應結合電子設計大賽做專門的培養方案設計,以促進參賽學生在學習、培訓進程中,獲得各方面能力素質的高效發展培養。以此帶動整個院校學風的轉變優化,推動高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莎,湯崢,李琳娜.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討式課程教學研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11):80-81.

[2]單繼芳.全國電子大賽的應用人才培養初探[J].大家,2012(07):154.

[3]王亞飛,楊曙輝,李學華.以電子設計競賽為契機培養應用型人才[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9(01):128-130.

電子設計應用范文第5篇

提出了電工電子技術實踐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即把實驗、實習、課程設計融為一體,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避免實驗室、硬件設備的重復設置造成資源浪費,提出自制實驗設備.教學實踐表明,該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電工電子技術各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技能,同時驗證了自主研發的實驗裝置完全可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

關鍵詞:

自制實驗設備;電工電子技術;實踐教學

電工電子技術是電類及部分非電專業的必修課程[1-2],該課程實踐性及實用性強,其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內實驗(有的專業獨立設課)、實習及課外的開放、創新實驗,課程結束常有1~2周的課程設計,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參加各類電子大賽培訓等.這些課程既相對獨立,又密不可分.如何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決定了課程教學的成功與否.為了培養學生運用電子技術理論知識分析設計電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中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課教師同時承擔授課班級的實驗、實習和課程設計等實踐課程,教師對授課班級的情況熟悉,可以做到更好地因材施教.在此基礎上,研制了電工電子技術綜合實驗臺.該實驗臺可以完成電工電子技術的課程內基礎實驗、課外開放實驗、創新實驗、電子實習以及課程設計等教學任務,滿足了各實踐教學環節的需求.各理論、實踐教學環節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形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

1構建一體化教學模式

1.1深化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改革,對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至關重要.作為地方工科學院,本著從人才培養體系整體出發,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分層次、多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把本課程新技術和器件及時引入實踐教學中,使學生在學校就能接觸到電子技術的最新知識,學生的實踐課內容與教師的科研、工程項目及企業技術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更新傳統的實踐教學內容和技術方法,從多方面、多渠道加強基礎實驗、開放實驗、創新實驗、課程設計和電子實習等實踐課程,以各類競賽及學校推出的多種學生科技項目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建立新型的適應學生能力培養,鼓勵探索和創新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及考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能力的提高[4-5].

1.2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在校大學生存在人生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等現象.對此,從學生入學開始給各班級配備了班主任輔導員.由于專任學生輔導員編制少,通常是一個輔導員負責十幾個班級的日常工作,所以學生有問題不能及時和輔導員溝通,有了班主任后學生的思想動態能在第一時間反饋給班主任,當然大學班主任不同于中學,他們研究如何幫助學生樹立人生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步入大學前的被動學習模式轉變到大學生活中的自主創新學習模式.班主任由專業教師兼任,他們都有自己的實驗室,學生自發加入到教師的實驗室中,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1.3建立實踐教學質量保障機制

為保障實踐教學質量,除常規制度外,還出臺各種競賽章程及科技項目鼓勵政策等,鼓勵學生參加科研和創新創業活動,鼓勵教師積極投入到學生的能力培養中.教師參與學生實踐項目指導的,在評職、評聘和評優中給予政策傾斜,同時在工作量上也給予適當補貼,激發了教師的指導積極性.學校專門設置了創業實踐基金,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從激勵機制和經費保障方面促進創新創業教育.

2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以國家級、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依托,建設創新實踐基地,教師自發投入到指導學生中,從而極大地增強了學生自主實驗、自主創新的興趣,為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保障,具體措施有:

2.1開設與實踐相關的選修和必修課

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主要通過開設創新創業類必修課和選修課,舉辦創新創業類講座,專業教育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等途徑,給學生傳授創新創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組建學生科技與創業社團,并鼓勵其開展虛擬創業活動.定期舉辦或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開展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活動,舉辦各類技能培訓,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現在的本科教育是大眾化教育,學校的大量擴招,使教師很難兼顧到所有學生.因此,通過組建電子協會等形式,培訓少數對實踐能力感興趣并具有一定自學能力的學生,實驗室由高年級學生定期組織培訓和討論并向這部分學生開放,培養精英學苗.進入實驗室的學生在實驗、課程設計和電子實習等教學過程中又會帶動其他學生,輔助教師進行指導,將積累的實踐知識傳授給其他學生.教師指導各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組隊申請并完成校級、省級開放實驗、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及參加各類競賽等.能力強的學生直接吸收進入教師的研究室,融入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撰寫論文,申請專利,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科研及創新能力.通過這種反應堆式的互幫互助,將知識傳授給每個學生.

2.2教學環節緊密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基礎實驗、課程設計和電工電子實習,課外有學生自發申請參加的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開放實驗和各種電子設計類競賽.該課程實踐性實用性強,因此在理論教學中結合實驗,在實驗教學中完成對理論的應用.為更好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師同時承擔理論課授課班級的所有實踐課程,做到知己知彼,效果更好.教師把課程設計及電子實習的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布置的任務查閱資料,了解有關后續實踐課程.學生在學習中目的明確,更加清楚學到的實驗電路用到哪里,如何設計各模塊電路,同時把設計好的單元模塊電路利用手中的電腦或教師提供的EDA實驗室進行仿真,驗證設計電路的技術指標及可行性.理論教學與和基礎實驗為課程設計做前導,課程設計為電子實習做鋪墊,電子實習又為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及電子競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一系列教學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鞏固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這樣環環相扣,使各教學環節自成體系,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6].

2.3鼓勵學生參加電子競賽、申報創新創業訓練項目

學校、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各級電子類競賽項目,參賽學生在省級、國家級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飛思卡爾智能車競賽以及互聯網+大賽中取得好成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申請進入實驗室、電子協會學習,學生自己知道該學什么,如何學會,如何把學到的知識應用的實踐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極大提高[7].在課程設計和電子實習中引入電子競賽題目,將課程設計和電子實習作為一個整體環節,允許學生自由組隊采用項目申報的形式完成某個競賽題目作為課程設計和實習成績.經過實驗室培訓的優秀學生在班級里起到了很好的輻射作用,激發廣大學生對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3電工電子技術綜合實驗臺的研制

電工電子技術實踐教學的改革及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建立與實施需要有一個功能先進的實驗平臺做支撐,因此研制了電工電子技術綜合實驗平臺,目前實驗臺基本完成,在調試運行階段.經驗證本實驗臺性能、功能完全滿足電工電子技術相關實踐課程的要求,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實驗裝置,有推廣價值.

3.1綜合實驗臺的整體結構設計

綜合實驗臺整體采用對稱式正反背靠背四工位結構設計.實驗臺把實驗、實習和課程設計所需的常規儀器設備、儀表和電腦等統一盤裝到封閉實驗臺內,外部只露出操作面板.實驗電路采取標準模塊化設計,每個模塊的外形尺寸采取統一封裝,多個模塊可以組合到實驗底板上,實驗底板采取翻板式結構.模塊內只給出實驗必須的器件,所有需要搭接的電路均由學生連線完成.學生根據實驗的復雜程度自行組合模塊,此種結構既可以保證基礎實驗的開出,又可以完成復雜性、綜合性強的開放實驗與課程設計.

3.2綜合實驗臺的功能及特點

綜合實驗臺的電路模塊分為模擬電路模塊、數字電路模塊、電路基礎模塊和EDA模塊,可以同時開出多門課程.綜合實驗臺既可以完成硬件實驗,又可以完成仿真實驗;既可以承擔基礎實驗,又可以完成課程設計、創新實驗及開放實驗.實驗臺采取的翻板式結構,實驗時放下翻板,實驗結束合上翻板,在寬敞的臺面上可以完成電子實習等焊接安裝的任務.因此,本實驗臺的綜合性強,所有實驗室配備此種實驗臺可以同時開出多門實踐課程.避免了不同學科的實驗使用的實驗設備種類繁多,導致實驗室的重復建設,有效的節省了實驗空間,提高了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實驗臺上配備有計算機,既可以完成仿真實驗,還可以實現實驗室的網絡化管理.學生可以提前在網上預約實驗,實驗前熟知實驗內容,做好預習報告,實驗中記錄數據波形結果,進行實驗分析總結.實驗教學中指導教師可以實時監控學生上課情況,觀察學生實驗表現并給出過程性學習成績.本實驗臺的設計注重綜合性、先進性、開放性、實用性和便利性.通過科學地設置實驗項目及實踐環節,課程達到了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實驗技能以及綜合分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

作者:倪奇 張凱利 胡高杰 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測控技術與通信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孫秋野.電工類實驗教學平臺的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3,16(2):26-28

[2]何召蘭,張凱利,邸斌,等.電子技術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1):159-160

[3]周素茵,曾松偉,章云,等.電工電子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4,36(1):103-104

[4]李林.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實驗平臺的研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33(3):76-77

[5]侯素芳,任艷頻.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內容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1):108-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江县| 内江市| 阿拉善左旗| 秭归县| 临海市| 莒南县| 富阳市| 遂宁市| 葵青区| 贵港市| 平山县| 柳州市| 宜宾县| 龙游县| 祁阳县| 青龙| 平阳县| 新泰市| 织金县| 疏附县| 沈阳市| 乌拉特前旗| 沛县| 祁东县| 大荔县| 泾川县| 新疆| 临沂市| 吴堡县| 兰坪| 临城县| 丽江市| 若尔盖县| 安康市| 南投县| 威宁| 黔西| 察哈| 开平市| 龙门县|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