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光合作用的起源

光合作用的起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光合作用的起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光合作用的起源

光合作用的起源范文第1篇

競賽命題的主要依據

1.國際生物學競賽(IBO)的理論綱要(《生物學通報》,1994.10)。

2.《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生物學》(高信曾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和《中學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輔導》(吳相鈺、劉恩山等編譯,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學大綱》供試驗用(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編訂,人民教育出版)。

范圍和要求

理論部分

第一部分

植物解剖、生理(重點是種子植物)和分類(20%)

一、種子植物形態解剖

(一)植物組織1.植物組織的概念和類型2.分生組織3.成熟組織4.組織系統5.維管組織和維管束

(二)種子和幼苗1.種子的結構和類型2.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形成

(三)種子植物的營養器官1.根的結構(內皮層)2.莖的結構(維管束)3.葉的結構與氣孔功能4.根、莖、葉的變態

(四)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1.花的結構2.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二、植物生理

(一)植物的水分代謝1.植物吸水的部位及方式2.植物細胞滲透吸水原理(水勢)3.植物體內水分的散失4.外界條件對蒸騰作用的影響5.蒸騰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二)植物的礦質代謝1.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2.根吸收礦質元素的過程3.植物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特點4.植物體內無機養料的同化5.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和利用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義2.光合作用的場所和光合色素3.光合作用的全過程(光系統Ⅰ和光系統Ⅱ)4.C[,3]和C[,4]植物的比較(光呼吸)5.綠色植物與光合細菌的光合作用的比較6.外界條件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飽和點、補償點)7.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四)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五)抗逆生理(抗旱、抗寒等)

(六)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類型和過程2.植物體各部分的呼吸強度比較3.外界條件對呼吸作用的影響4.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5.呼吸作用的原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6.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關系

(七)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1.生長素類2.赤霉素類3.細胞分裂素類4.脫落酸5.乙烯

(八)植物開花的機理及其應用1.植物的花前成熟2.低溫和花誘導3.光周期和花誘導4.春化和光周期理論在生產中的應用5.其他條件對植物開花的影響

(九)植物的生長、發育和生殖1.頂端分生組織和形成層2.無性生殖、有性生殖3.雙受精作用、胚的發育和胚乳的發育4.種子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的世代交替(生活史)

三、植物系統分類(了解到科、目、綱、亞門和門)

(一)藻類植物1.藍藻門2.綠藻門3.紅藻門4.褐藻門

(二)菌類植物1.細菌門2.粘菌門3.真菌門

(三)地衣植物

(四)苔蘚植物1.概述2.苔綱3.蘚綱

(五)蕨類植物1.概述2.石松亞門3.木賊亞門4.真蕨亞門5.蕨類植物的起源與演化6.蕨類植物的經濟價值

(六)種子植物——裸子植物1.概述2.裸子植物分類3.蘇鐵綱4.銀杏綱5.松柏綱6.裸子植物的起源與演化

(七)種子植物——被子植物1.概述2.雙子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的10個重點科(十字花科、豆料、菊科、薔薇科、錦葵科、茄科、葫蘆科、蕓香科、禾本科、百合科等的特征及花程式、花圖式)3.被子植物的起源與系統發育

第二部分

動物分類、形態、解剖和生理(20%

)

一、動物分類、形態與解剖(重點是無脊椎動物)

(一)原生動物門1.主要特征2.草履蟲3.分類(鞭毛綱、肉足綱、孢子綱、纖毛綱)

(二)多孔動物門1.主要特征2.海綿

(三)腔腸動物門1.主要特征2.水螅3.分類(水螅綱、缽水母綱、珊瑚綱)

(四)扁形動物門1.主要特征2.分類(渦蟲綱、吸蟲綱、絳蟲綱)

(五)線形動物門1.主要特征2.分類(線蟲綱、輪蟲綱)

(六)環節動物門1.主要特征2.環毛蚓3.分類(多毛綱、寡毛綱、蛭綱)

(七)軟體動物門1.主要特征2.無齒蚌3.分類(雙神經綱、腹足綱、瓣鰓綱、頭足綱)

光合作用的起源范文第2篇

關鍵詞:載體;解旋酶;3-磷酸甘油醛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比較有疑問和有爭論性的問題,本文就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進行探析。

一、葡萄糖不能進入線粒體被分解是否是因為沒有相應的載體

高中生物在講到需氧呼吸三個過程時,講到糖酵解在細胞溶膠中,葡萄糖被初步分解成丙酮酸后,丙酮酸再進入線粒體中進行檸檬酸循環,而葡萄糖是不能進入線粒體被分解的,那么為什么葡萄糖不能直接進入線粒體中參與反應呢?很多人的答案是因為線粒體膜缺少運輸葡萄糖的載體;還有一些人認為是因為線粒體內缺乏分解葡萄糖的酶,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實最初線粒體本來就有運輸葡萄糖的載體,這可以從線粒體的起源來講,線粒體的起源有兩種學說,一是內源共生學說,另外一種是非共性起源學說。據內源共生學說介紹線粒體這種細胞器實際上是由革蘭氏陰性菌進化而來,線粒體之所以有兩層膜,而且內膜和外膜成分不一樣,是因為真核細胞通過內吞作用吞入革蘭氏陰性菌,外膜是真核細胞膜,內膜是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膜。而真核細胞和革蘭氏陰性菌都可以在細胞溶膠中分解葡萄糖,也就是說葡萄糖是可以通過真核細胞膜和革蘭氏陰性菌進入到細胞溶膠里參與細胞呼吸,葡萄糖進入其中的方法是主動轉運,那當然其膜上就有葡萄糖的載體,而線粒體的兩層膜來源于真核細胞的細胞膜和革蘭氏細菌的細胞膜,所以說線粒體起初有葡萄糖載體是合理的。再者線粒體從非共性起源學說來講是因為比典型的原核細胞大的好氧細菌的內膜內陷擴張而形成的,那好氧細菌有葡萄糖的載體,線粒體上也有葡萄糖的載體,所以從這點來講也是有葡萄糖載體的。其實真實的原因是細胞在進化的過程中,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線粒體中缺乏了相應的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這樣葡萄糖起初進入線粒體的數量開始減少,經過長期的進化,細胞膜上的運輸葡萄糖的載體慢慢退化,到最后葡萄糖就無法進入到線粒體中了。

所以總的說來,是因為線粒體中的相關的基因突變后導致相應的酶不能合成,從而導致葡萄糖不能在線粒體中被催化分解,最后載體就即退化,最終的結果是葡萄糖不能進入線粒體中被分解。

二、基因表達在轉錄過程中是否需要解旋酶

在基因表達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轉錄時DNA雙鏈要解開,而DNA復制時雙鏈解開時在常溫下需要解旋酶,那轉錄時到底要不要解旋酶呢?在教學過程中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需要解旋酶;另一種觀點認為轉錄時需要解旋但不需要專門的解旋酶,RNA聚合酶本身有誘導DNA解旋的能力。那么轉錄是否需要解旋酶呢?

對于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在轉錄過程中需要RNA聚合酶,當聚合酶遇到啟動子的特異序列,它就會牢固結合于DNA上,隨即打開其前方的雙螺旋。目前研究比較透徹的是大腸桿菌的RNA聚合酶,它由2個α亞基、一個β亞基和一個β,亞基組成的核心酶,加上一個σ亞基后成為聚合酶全酶,DNA上存在著轉錄的起始信號,稱為啟動子。RNA聚合酶全酶上的σ因子能識別啟動子,并識別有義鏈,從而使全酶定位于啟動子部位。全酶在啟動子附近將DNA局部解鏈,約解開17個堿基對。第一個核苷三磷酸結合到全酶上,形成“啟動子-全酶-核苷三磷酸”三元起始復合物。第二個核苷酸參入,連接到第一個核苷酸上,形成第一個磷酸二酯鍵,σ因子從全酶上掉下,又去結合其他的核心酶。

當σ因子從核心酶上脫落后,核心酶與DNA鏈結合變得疏松,可以在模板鏈上滑動,方向為DNA模板鏈的3,-5。同時,將核苷酸逐個加到RNA鏈的3,-OH端,使RNA鏈以5,向3,方向延伸,在RNA鏈延伸的同進,RNA聚合酶繼續解開它前方的DNA雙螺旋,暴露出新的模板鏈,而后被解開的兩條DNA單鏈又重新形成雙螺旋,DNA上的解螺旋區保持約17個堿基對的長度。

在真核細胞中有三類聚合酶,分別是RNA聚合酶Ⅰ、RNA聚合酶Ⅱ和RNA聚合酶Ⅲ,其中RNA聚合酶Ⅱ在核內轉錄生成hmRNA,經剪接加工后生成mRNA被運送到細胞質中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模板。真核生物中的RNA聚合酶通常不能單獨發揮轉錄作用,真核生物轉錄起始過程中至少還需要TBP、TFⅡ-A、TFⅡ-B,TFⅡ-D、TFⅡ-E、TFⅡ-F、FⅡ-H 七種轉助因子的參與,這些蛋白質輔助因子統稱為轉錄因子。

TBP是唯一能識別TATA盒并與其結合的轉錄因子,是三種RNA聚合酶轉錄時都需要的。轉錄時先是TFⅡ-D與TATA盒結合,繼而TFⅡ-B以其C端與TBP-DNA復合體結合,其N端則能與RNA聚合酶Ⅱ親和結合,接著由兩個亞基組成的TFⅡ-F加入裝配,TFⅡ-F能與RNA聚合酶形成復合體,還具有依賴于ATP供給能量的DNA解旋酶活性,能解開前方的DNA雙螺旋,在轉錄鏈延伸中起作用。這樣啟動子序列就與TFⅡ-D、B、F及RNA聚合酶Ⅱ結合形成一個具有轉錄功能基礎的轉錄前起始復合物,能轉錄mRNA。TFⅡ-H是多亞基蛋白復合體,也具有依賴于ATP供給能量的DNA解旋酶活性,在啟動子區解開DNA雙鏈;TFⅡ-E是兩個亞基組成的四聚體,不直接與DNA結合而可能是與TFⅡ-B聯系,能提高ATP酶和解鏈酶活性;TFⅡ-E和TFⅡ-H的加入就形成完整的轉錄復合體,能轉錄延伸生成長鏈RNA。

綜上所述,在轉錄過程中,原核生物通過RNA聚合酶特定亞基使DNA雙鏈解開,RNA聚合酶自身具有解旋的功能;真核生物轉錄時某些轉錄因子協助RNA聚合酶形成復合物解開DNA的雙鏈,起到解旋酶的作用。所以說轉錄時不需要解旋酶。

三、碳反應的直接產物是否是葡萄糖

研究光合作用時卡爾文等人應用14CO2示蹤等方法,經過10年的時間,研究了光合作用的碳反應過程,獲得了1961年諾貝爾獎,因此碳反應過程又稱為卡爾文循環。一般概括三個階段:羧化、還原和二磷酸核酮糖(C5)的再生。

1.羧化階段:1,5-二磷酸核酮糖+CO2 3-磷酸甘油酸。此過程稱為二氧化碳的固定,意義在于把原本并不活潑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隨后能被還原。

2.還原階段: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這一階段消耗光反應中生成的ATP,利用NADPH還原,形成3-磷酸甘油醛(PGAL)。這樣光能就轉變為穩定的化學能儲存在其中。所以光合作用的直接產物是3-磷酸甘油醛而不是葡萄糖,PGAL在葉綠體中不能積累,需要一系列轉化形成淀粉暫時儲藏在葉綠體或者輸送出去,而在近葉綠體的細胞溶膠中轉化為蔗糖,所以一般以淀粉和蔗糖作為光合作用的產物。

3.再生階段: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5-磷酸核酮糖1,5-二磷酸核酮糖(RuBP)。葉綠體中,RuBP含量極少,葉綠體有一套酶系統能夠使RuBP再生,從而使二氧化碳的固定和還原能夠繼續進行下去。

卡爾文循環周而復始,每運轉六次有6分子二氧化碳被6分子的RuBP所固定,進一步被還原形成12個PGAL,其中2分子用于形成六碳糖,其他又生成六分子的RuBP。

參考文獻:

光合作用的起源范文第3篇

A. 原核細胞中的RNA可作為遺傳物質直接為合成蛋白質提供模板

B. 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自由通過核孔

C. 變形蟲對食物的攝取與體內線粒體有關

D. 水浴加熱煮沸時,DNA中氫鍵和蛋白質中的肽鍵都會斷裂,導致分子的空間結構改變

2. 如下圖裝置,在適宜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瓶中O2產生速率的變化曲線最可能是( )

3. 下列關于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敘述正確的是( )

①產生等量的ATP時,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摩爾數之比約為1∶19

②人體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時,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產生的CO2摩爾數之比為3∶1

③催化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線粒體中,催化無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細胞質基質中

④高等生物進行有氧呼吸,低等生物進行無氧呼吸

A. ①② B. ①

C. ② D. ②③

4. 在某一天中,不同時刻的光合作用強度如圖中各點,其中E點與D點相比,[H]、ATP、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含量變化分別為( )

A. 升、降、降、升

B. 降、降、升、降

C. 降、降、升、升

D. 升、升、降、升

5. 有氧呼吸過程中釋放的CO2中的氧( )

A. 全部來自于O2

B. 全部來自于H2O

C. 全部來自于C6H12O6

D. 部分來自于C6H12O6

6.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將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然后把此葉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經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成功地觀察到了實驗現象,上述實驗不能說明( )

A. 光合作用必須有光

B. 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淀粉

C. 綠色植物離體的葉片能進行光合作用

D.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

7. 將某植物置于密閉的環境中,在不同條件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若該植物處于白天均溫30℃,晚上均溫15℃,有效日照15 h環境下,預計該植物在1 d中積累的葡萄糖為( )

A. 765mg B. 1485mg

C. 315mg D. 540mg

8. 小麥葉肉細胞通過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組成葡萄糖的碳、氫、氧三種元素分別來自( )

A. CO2、CO2和H2O B. CO2、H2O和CO2

C. CO2、H2O和H2O D. C5、H2O和CO2

9. 下列關于科學家及其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論成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 德國科學家施來登和施旺是細胞的發現者和命名者

B. 桑格和尼克森借助電子顯微鏡,提出了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

C. 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都來自于二氧化碳

D. 薩姆納從刀豆中提取出脲酶,并證明其是蛋白質

10. 下列無機鹽的含量、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無機鹽在細胞內含量很少,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具有維持滲透壓、酸堿度及細胞正常生命活動的功能

B. 人體內Na+主要存在于細胞內液,K+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液,血液中Ga2+缺乏時導致肌肉抽搐

C. 某些無機鹽是細胞內一些大分子物質的組成成分,如Fe參與血紅蛋白的構成,Mg參與葉綠素的形成

D. 氮是植物體內的重要元素之一,酶、核酸、ATP中都含有氮元素

11. 下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幾種細胞或組織圖像,圖中能表示生命系統個體層次的是( )

12. 根據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功能進行分類,正確的組合是( )

A. 胰島素、葉綠素、纖維素

B. 氨基酸、丙酮酸、吲哚乙酸

C. 激素、遞質、抗體

D. 淀粉、麥芽糖、淀粉酶

13. 若使某細胞僅具有自由擴散的運輸方式,則處理該細胞的物質最可能是( )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生長素

14. 下列有關酶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酶比無機催化劑更能顯著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B. 淀粉酶被水解的最終產物是氨基酸

C. 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僅存在于葉綠體基質中

D. 細胞核中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15. 美國和以色列的三位科學家因在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中做出巨大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獎。如下圖。分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中都有核糖體分布

B. 核糖體是動物細胞中唯一的無膜結構的細胞器

C. 發菜的核糖體一部分游離于細胞質基質中,一部分附著在內質網上

D. 核糖體是由蛋白質和rRNA組成的

16. 下列物質中都含有肽鍵的一組是( )

A. 酶、雄性激素、抗體

B. 胰島素、抗體、生長激素

C. 雄性激素、載體、酶

D. 維生素、甲狀腺激素、雌性激素

17. 對組成細胞的有機物描述正確的是( )

A. 動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細胞中的纖維素都屬于多糖

B. 細胞膜上的脂質主要包括磷脂、膽固醇等

C. 動植物遺傳信息貯存在DNA中,而細菌、HIV、SARS等病毒遺傳信息貯存在RNA中

D. 質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質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18. 下列實驗中必須使用活細胞做實驗材料的是( )

A.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

B. 制備細胞膜

C. 生物組織中蛋白質的鑒定

D. 觀察線粒體

19. 下圖為物質進出細胞的兩種方式,對該圖的正確理解是( )

A. Ⅰ和Ⅱ分別表示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

B. Ⅰ和Ⅱ分別表示胞吞和胞吐

C. 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進入細胞的

D. 水、二氧化碳、氧氣是以Ⅰ方式進入細胞的

20. 下列各項組成細胞有機物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細胞質中的核酸均為核糖核酸

B. 淀粉和纖維素的單體都是葡萄糖

C. 多肽鏈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D. 蛋白質的氧化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1. 對法囊藻的細胞液中各種離子濃度的分析表明,細胞液中的各成分含量與海水的各成分含量很不相同,下圖中陰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離子濃度。請回答下面的問題:

22. 分析下列事實,回答有關問題。

(1)事實一:在正常人的血漿中,NaHCO3的含量約為H2CO3的20倍。當血漿中的NaHCO3含量減少時,則形成酸中毒。當H2CO3少時,則堿中毒。這個事實說明無機鹽有什么作用? 。

(2)事實二:在初生蝌蚪或幼小植物體內,當自由水的比例減少時,機體代謝強度降低;當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時,機體代謝強度增加。你對此的解釋是 。

(3)事實三:已知Mn2+是許多酶的活化劑,如Mn2+能使硝酸還原酶激活,缺乏植物就無法利用硝酸鹽;哺乳動物的血液中必須含有一定的鈣離子,如果鈣離子含量過低,會出現抽搐癥狀。這說明什么? 。

(4)事實四:人體某些組織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態不同。如心肌含水量約為79%,而呈堅韌的形態;血液含水量約為82%,卻川流不息。你對此的解釋是 。

(5)事實五:幼兒常曬太陽,可以使皮膚表皮細胞內的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這說明維生素D具有 的功能。

23. 細胞內的各種生物膜在結構上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的聯系。結合下面關于溶酶體一類含多種水解酶、具有單層膜的囊狀細胞器)發生過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b與e演變成f,直至成為g,體現了膜的 ,膜的組成成分最接近的是 。

(2)b是剛形成的溶酶體,它起源于細胞器a;e是由膜包裹著衰老細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來源于細胞器c。由圖示可判斷:a是 ,c是 ,d是 。

(3)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如可以模擬生物膜的 功能對海水進行淡化處理。

24. 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請利用下列提供的實驗材料與用具設計實驗證明:葉片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有氣體的產生。

實驗材料與用具:煙草幼苗、打孔器、試管兩支、冷開水、NaHCO3稀溶液(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40W臺燈(實驗過程中PH和溫度等條件適宜,空氣中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忽略不計)。請補充完善以下實驗方案:

(一)實驗步驟及預測的實驗結果:

(1)取等量的煙草小圓片,分別放入盛有等量 的兩支試管中。此時,葉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兩支試管內液體中和葉肉細胞間隙中的氣體后,敞開試管口,可觀察到葉片均下沉到試管底部。

25. 景天科植物A有一個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間氣孔開放,吸收的CO2生成蘋果酸儲存在液泡中(如圖一所示);白天氣孔關閉,液泡中的蘋果酸經脫羧作用釋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圖二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過程如圖三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葉片細胞葉綠體中的類囊體薄膜上分布著吸收光能的色素,植物的 中的細胞也含有光合作用色素。

(2)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卻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 ;

(3)白天植物A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來源有 。

光合作用的起源范文第4篇

一、巧用謎語,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淺出的講解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想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講《魚鋼》中的魚時,首先讓同學們猜一則謎語:“有頭沒有頸,有翅不能飛,身上冷冰冰,遇水千里行。”一下子就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了,然后再依次講解魚的外部形態和生理特點。同樣道理,在講《軟體動物門》的河蚌一節時,也先用了這樣一則謎語:“身穿鎧甲體如綿,住在江河石頭旁,不聲不響不愛動,肚里還把珍寶藏”。這些謎語雖然淺顯易猜,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類比聯想,比喻引趣

比喻是生物教學中一種得心應手的技藝,運用學生熟知的事物去說明那些抽象、深奧的事物,激發學生聯想、啟發其深思、運用比喻的方法能使學生迅速理解知識,學以致用,如在學習人體血液循環一節時,我把大血管比喻為人體王國的大河,小血管是交流,心臟是大海,紅細胞是運輸氧氣的船只、白細胞是保衛人體的小衛士,血小板是抗洪搶險隊。又如在學習“光合作用”一節時,其概念學生感到抽象,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可把綠葉比喻成制造有機物的“綠色工廠”,“廠房”是葉綠體,動力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淀粉和氧氣。這樣學生迅速理解,記憶深刻。

三、巧用口訣,化難為易

學習“光合作用”一節時其過程復雜,抽象,產物繁多,而又是教材上重點,學生在作業中總是難以準確解答,針對這一情況,特編口訣一則。“光合作用兩階段,光反應和暗反應。吸收光能葉綠素,分解水成氫和氧;同時合成高能物,光能轉為化學能。暗反應需多種酶,二氧化碳先固定,被氫還原糖儲能,同有五碳物生成。”這個口訣簡要概括了光合作用的全過程,其中原料、條件、場所、中間產物及最終產物一目了然,學生在解答這節試題時,大都能得心應手。

四、巧用順口溜,學生喜聽樂記

為了讓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就對所學內容爛熟于心,充分發揮課堂效益,還采用了使用順口溜的方法。比如在講《循環系統》中心臟的形狀,結構、功能和體循環、肺循環的途徑及作用時,根據以往學生難記且易混淆的實際情況,本著點撥揭示,歸納總結的教學思路,我編了這樣的順口溜:“家有桃形一幢樓,上房下室各兩間,房室有瓣定向開,室血射入動脈里。”“體肺循環兩條線,血管輸送不停閑,右室血液射肺內,氣體交換血色變,沿著靜脈往回轉,動脈血歸左房間,左室血流各器官,交換物質成分變,血沿靜脈往回返,靜脈血歸右房間。”由于順口溜押韻上口,學生記憶情緒較高。

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理,挖掘教材內涵是備好課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抓住基本概念中的重點字詞進行拓展。

例“酶”概念中的重點字詞是“催化”和“蛋白質”。可拓展為:(1)酶與化學中講的“催化劑”一樣,降低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使反應速度加快,縮短反應完成的時間。反應完成時,酶本身的化學性質并不發生變化。(2)酶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合成酶的場所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上,合成酶要受DNA上的基因控制,酶在高溫下易失去活性。

2 揭開知識點外的面紗,挖掘隱含知識。

例如人的“呼吸的全過程圖解”中,隱含的知識有:①“肺的通氣”和“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都需要消耗ATP;②“擴散作用”的動力是氣體的分壓差;③兩處氣體交換后的血液變化;④人體內O2和CO2分壓的最高處分別是肺泡和組織細胞內線粒體。

3 把教材內容與生產、生活實際及現代科學技術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例如,講“無性生殖”時聯系“克隆羊”技術;講“基因”時聯系“人類基因紐計劃”;講“礦質代謝”時聯系“植物無土栽培技術”;講“性別決定”時聯系人類的生育,批判生男生女是上帝安排的封建迷信思想。

4 尋覓規律,突破解題難點。

如:根據氨基酸之間的縮合過程,可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多肽化合物中肽鍵個數:縮合失去水分子個數:氨基酸總個數肽鏈條數;氨基酸在縮合過程中失去的氨基(或羧基)的個數;肽鍵的個數。再如,根據DNA復制的過程,可引導學生總結出DNA復制中所需某種原料(脫氧核苷酸)的計算公式:X=(2n-1)X。其中n是連續復制的次數,X和X。是同名核苷酸或堿基,X。是親代DNA的某種脫氧核苷酸的量。X是DNA復制中需要對應的某種脫氧核苷酸的量。

五、挖掘生物教材中的素質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光合作用的起源范文第5篇

關鍵詞:物理技術;農業新科技;應用

中圖分類號:S121 文獻標識碼:A

1 物理技術在農業新科技中的應用

1.1 磁場效應在農業新科技中的應用

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磁場的環境中生長,在生物體內,存在著磁性物質,如金屬礦物質。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其體內都存在著磁性物質,如外界磁場發生變化時,生物體內的磁物質會出現磁化現象,從而出現磁性勢能與極性變化。在磁場影響下所產生的變化,會直接或間接的對生物造成影響,并形成磁生物效應。通過實踐研究發現,磁場效應對生物的影響存在著多個方面,如增強植物礦質代謝,對植物酶系統造成較大影響,提高植物ATP能量等。一般情況下,對植物施工磁場效應,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推動其生長代謝,提高葉綠素,植物綜合生物效率獲得較大提升,最終提高作業產量及質量。

1.2 電場效應在農業新科技中的應用

在地球空間環境中不僅僅含有磁場,還包含著電場。電場存在著不穩定性,受天氣變化影響較大。電場對植物生長的狀態存在著很大影響,在農作物產量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其對電場產生了適應性。如選擇植物,并應用電場屏蔽技術后發現植物的光合速率明顯降低,其生長狀態遠遠不如雷區植物好,究其原因,電場對植物的生長存在著較大影響。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電場存在著能量效應,并對植物物質交換的速率存在著較大影響。在電場效應下,植物蛋白構象出現變化,能夠提高酶活性,并激活鈣素,提高氣孔開度,促進植物碳同化。在電場作用下的水分解,可以提高水的電解過程,從而促進植物光合作用。此外,在農業應用中,電場還存在著殺菌效應,可以有效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各種病蟲害的防治。應用電場效應,可以在大棚蔬菜種植中,于植物蔬菜等上方,架設電場網,形成電場效應。在病蟲害防治中,應用電功能水,可以有效殺滅各種細菌及病毒。電功能水在病蟲害防治領域屬于當前國際上先進技術,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1.3 納米能量效應在農業新科技中的應用

納米屬于一種物質尺度衡量單位,1g納米材料所具備的表面積相當于一個普通足球場面積。在物質達到納米級尺寸之后,其表面積十分大,且存在著較多的不穩定電子。納米能量效應的存在,為物質反應發揮著很大催化作用。納米材料所具備的活性,讓納米材料能夠與其他物質進行較大能量的反應。納米技術的應用較多,如進行鹽堿地改良等。

1.4 聲波效應在農業新科技中的應用

按照波粒兩象性原理,聲波存在著粒子與能量屬性,聲波可以如磁場或電場一樣發揮作用,提高植物代謝及活性。聲波作用的研究較早,如美國科學家為正在生長中的西紅柿播放音樂,最終獲得超大番茄。通過實踐,提出聲波應用的聲波諧共振理論。利用儀器,可以獲得植物自發聲的存在,這種自發聲具備特殊的聲波,應用聲波共振技術,模擬出與植物自發生場共振,可以提高生物光合效率,提高植物產量。聲波效應理論的研究發展較晚,但未來應用的空間較大。

1.5 等離子處理技術在農業新科技中的應用

等離子體屬于物質存在狀態的一個種類,是物理學獨立分支。物質狀態主要分為固體、液體、氣體,隨著研究的深入,提出等離子狀態。將等離子處理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其起源來自于航天應用領域。在航天領域,通過衛星搭載種子并返回地面進行種植,發現其生長活力較強,并存在著一些變異現象。這種變化,主要是因太空中存在著較強的等離子。種子在磁場、射線及等離子體的綜合作用下,打開了植物中存在的潛在基因,從而提高植物產量,提高作物產量。當前,航天育種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但太空作物生產成本較高,在普及上存在著較大困難,為此,需要研究出地面空間站模擬技術,將等離子體等應用于農業領域。

2 物理技術在農業新科技應用中的前景

物理技術,如磁場效應、電場效應、納米能量效應、聲波效應、等離子處理技術等,在作物中發揮著不同效用。通過物理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作業光合作用的速度,從而推動作物生長,抑制病蟲害,減少化學產品的應用,從而在提高作物產量及質量的同時,提高作物生長的生態性,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前,物理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仍存在著研究速度較為緩慢,缺乏實際應用的研究,為此,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推動物理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

3 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的安全性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選擇農產品時,更加傾向于選擇無公害及綠色產品。物理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可以推動傳統化學農業逐漸向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在提高農作物生產產量及質量的同時,減少化肥及農藥等的應用,實現農業生態化。當前,磁場效應、電場效應、納米能量效應、聲波效應、等離子處理技術等物理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研究發展十分迅速,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相信隨著物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會引起農業技術的變革,實現農業生產的巨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楊兆民,孔彥.物理技術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應用的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8):356-358.

[2] 葉劍.淺淡物理技術在農業新科技中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22):146-147.

相關期刊更多

大豆科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黑龍江農業科學院

中國中藥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云南省教育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 白水县| 吴江市| 桐城市| 自贡市| 南木林县| 正定县| 拜城县| 安龙县| 许昌县| 扎赉特旗| 陆河县| 岐山县| 巩留县| 武义县| 宜昌市| 阿坝| 开鲁县| 肥西县| 衡阳市| 黔江区| 隆子县| 锡林浩特市| 克什克腾旗| 元氏县| 叶城县| 田阳县| 简阳市| 东兴市| 张家界市| 常宁市| 余江县| 金门县| 兰西县| 文水县| 西青区| 吐鲁番市| 乐都县| 兴仁县| 惠东县|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