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學的意義

家庭教育學的意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家庭教育學的意義

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學生家庭教育;內容;城鄉差異;調查分析;卡方檢驗

我國著名家庭教育學者駱風認為“國內最早從事家庭教育活動在3 600年前的夏末商初,國外可追溯到5 000年前的古埃及”①。在隨后的歷史長河中,家庭教育始終發揮重要作用。可見家庭教育歷時已久,但目前學術界對其基本內涵仍無統一說法,代表性觀點主要有三種,一種認為“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即家里的長者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和影響”②;《教育大辭典》給出的解釋為“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教育,通常指父母對兒女輩進行的教育”③;還有一種認為“家庭教育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的概念,它是指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家庭構成人員之間的終生持續不斷的教育和影響”④。可見家庭教育的概念從教育主客體之間的關系看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前者指父母對子女單方向的教育,后者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本文使用教育大辭典上的折中定義,認為大學生家庭教育是家長和大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但主要是父母對大學生的教育。國內學者目前關于家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嬰幼兒和中小學生階段。也有學者以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為對照,認為大學生家庭教育具有目的更多樣、內容更復雜、途徑跨時空、方法重互動等特征⑤。本文在調查基礎上對城市大學生和農村大學生①的家庭教育內容②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有利于高校學生管理和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促進大學生更好成長。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選取南昌大學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南昌大學為省部共建的地方綜合性大學,覆蓋11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招生,在全國大學的綜合排名在65位左右。發放問卷時間是2008年10月和11月。考慮到新生入校時間短,他們和家人交流的內容還未形成穩定特征,所以未從新生中取樣。兩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86份,回收率95.3%,其中有效問卷262份,有效率91.6%。

采用分層抽樣③的調查方法,將樣本劃分了性別、年級、專業類別幾個層次。調查工具為課題組自編《大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問卷》。文中主要用到問卷人口學資料中的一道客觀題:“您的生源地為:①直轄市、省會城市、地方城市、縣城;②鄉鎮、農村”。家庭教育內容部分是采用五級計分法④的13道客觀題,包括學習、生活、就業等內容。

二、研究過程

(一)樣本分布

城鄉大學生分別為156人和106人,各占59.5%和40.5%,比例約為6∶4。由于存在抽樣誤差,只從樣本數據還不能斷定城鄉大學生比例是6∶4,還需對樣本數據進行二項分布檢驗,“就是根據收集到的樣本數據,推斷總體分布是否服從某個指定的二項分布”⑥。此處就是檢驗樣本所在總體是否為符合城鄉大學生比例為6∶4的二項分布。零假設:樣本所在總體的城鄉大學生比例為6∶4,備擇假設:樣本所在總體的城鄉大學生比例不是6∶4。檢測值為農村大學生在總樣本中所占比例的假設值0.4。結果如表1所示,顯著性值為0.465,大于0.05的顯著水平,所以只能接受假設,認為樣本所在總體的城鄉大學生比例為6∶4。

2.家庭教育內容得分

從表2可以看出城鄉大學生均值最高的前三個項目均為生活瑣事、健康安全和就業擇業,得分低的三個項目均為“性教育”“理財能力”和“專業知識”,在圖1中,從得分均值看,城市大學生在每個項目上都高于農村大學生,說明總體上城市大學生和家人交流比農村大學生要多。從標準差看,城市大學生分值高的前兩個項目為“社會責任”和“專業知識”,農村大學生的項目為“生活意義”和“健康安全”,即這幾個變量的數據比較分散,距離平均值比較遠,說明城鄉大學生在這兩個方面和家人交流程度的差異比較大。城鄉大學生的標準差最低得分項目均為“性教育”,即該變量上的數據很集中,距離平均值比較近,結合該變量的均值發現,城鄉大學生在“性教育”方面和家人的交流都非常少。

3.卡方檢驗

“曼-惠特尼U(Mann-Whitney U)檢驗方法用于對兩個獨立總體的分布進行比較判斷,零假設是兩組獨立樣本來自的兩總體分布無顯著差異”[⑦。表3卡方檢驗結果顯示,以“生源地”為分組變量將原樣本分為城鄉兩個獨立樣本,樣本所在的兩個總體為城市大學生和農村大學生,這樣可以采用曼-惠特尼U檢驗方法對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內容進行卡方檢驗,從第五列顯著性值中可以看到大學生家庭教育內容中,有關“生活瑣事、專業知識、思想心理、健康安全、人際關系、性格個性、就業擇業、風險意識、理財能力、生活意義”方面都存在城鄉之間的顯著差異,其中“健康安全”是0.05的顯著水平,其他為0.01的極其顯著水平。而在“性教育、吃苦精神、社會責任”幾個方面的p值分別為0.73、0.09和0.80,均大于0.05,說明在這幾個方面城鄉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說明:顯著性值為0.01p0.05視為顯著,p0.01視為極其顯著。

三、結論與分析

(一)大學生家庭教育內容有偏差

調查中“生活瑣事”項目上選擇“比較多”和“非常多”的達175人,占總人數的66.8%,健康安全項目上選擇“比較多”和“非常多”的有147人,占總人數的56.1%;而“性教育”選擇“比較少”和“非常少”的為134人,占總人數的51.1%,“專業知識”選擇“比較少”和“非常少”的有167人,達到總人數的63.7%。所以大學生家庭教育內容有偏差,過多注重生活瑣事、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方面,而忽略了性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及理財等方面的交流,這是不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

產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很多大學生雖然遠離家庭單獨生活,但他們對家長的依賴性還很大,獨立生活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強,生活中遇到問題,仍傾向于和家人溝通;第二,很多家長認為到了大學階段孩子的專業發展就交給了學校,所以在專業方面過問的少;第三,有的家長因為自身文化水平的關系,特別是農村的大部分家長,無法和孩子在專業領域進行溝通;第四,性教育的得分明顯低于其他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文化層面的原因。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性的問題一貫不喜歡被公開討論和交流,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長大自會明白,加上受開放社會思潮影響,家長和孩子在性觀念、方面的認識存在很大分歧,交流自然就少。

(二)大學生家庭教育內容的城鄉差異明顯

城市大學生在和家人交流的程度上明顯高于農村大學生,調查顯示家庭教育13個方面的內容,城市大學生得分的均值全部高于農村大學生。另外從卡方檢驗結果中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內容除了“健康安全”“性教育”“吃苦精神”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外,其他方面都存在城鄉之間的顯著差異。

城市大學生得分高的原因有:第一,城市家庭中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⑤居多,家長的精力更容易集中到孩子身上,另外,獨生子女對家長的依賴性更強,和家人的溝通比較多;第二,城市大學生家庭經濟基礎一般要好于農村大學生,因為溝通自然要花費一定的費用,這對農村學生來說可能是要考慮的因素;第三,城鄉家庭文化水平上的差異。“專業知識”“風險挑戰”“理財能力”等內容的溝通,都需要家長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而農村的家長大多不具有這方面的條件,所以在以上內容上的溝通自然城鄉之間存在明顯差異。而在“健康安全”“吃苦精神”“社會責任”和“性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受文化水平的直接影響較小,所以城鄉之間差異不顯著。

注釋:

①按照大學生的生源地將來自直轄市、省會城市、地方城市和縣城的稱為城市大學生,來自鄉鎮和農村的稱為農村大學生.

②本文使用教育內容廣義上的含義,相對于學校教育中主要以課程形式表現出來的教育內容,可以作為廣義課程來理解。因此將大學生和家人交流的內容作為大學生家庭教育內容來使用.

③先把要研究的總體按某些性質分類,然后在各類中再隨機抽取樣本。吳喜之編著.統計學:從數據到結論.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15.

④每道題目的選擇項均為“非常多、比較多、不多不少、比較少和非常少”,分別計分為5、4、3、2、1.

⑤核心家庭是家庭結構中的一種,主要指由親生父母和其子女共同組成的家庭。參見奚從清,沈賡方主編,《社會學原理》(第五版),154.

參考文獻:

[1]駱風.家庭教育古今談[J].百科知識,1995(2):42-43.

[2]趙忠心.家庭教育學[M].哈爾濱: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1988:5.

[3]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67.

[4]楊寶忠.大教育視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86.

[5]羅良針,姜超.大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與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2):23―24.

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第2篇

開創公私合作的學前教育模式

記者:親子教育計劃在推動學前教育這方面是怎么做的,這一計劃希望實現哪些目標?

Ayla Goksel:親子教育計劃是一項可在家中開展的低成本培訓計劃,培訓時間為25周,面向5至6歲的兒童及其母親,旨在讓那些不能獲得學前教育的兒童受益。參與項目的家長需要在家中使用項目專用教材,幫助孩子提高認知和社交能力。在計劃開展過程中,專門的培訓人員將與家長舉行討論會議。另外,培訓人員還會進行家訪,了解親子互動情況以及每周課程的實施情況。這個計劃的目標是幫助孩子做好上學前的各種準備,在促進孩子成長的同時,也幫助母親獲取相關技能并樹立恰當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態度。

記者:聽說WISE大獎是以獎勵教育創新著稱的,而且從幾百份申請中僅評出6個獲勝者。親子教育計劃是怎樣體現創新的?

Ayla Goksel:WISE大獎不僅要求創新,而且要求這種創新切合實際需要,對教育影響深遠。概括來說,土耳其親子教育計劃在兩個方面有所創新:一方面打破了學前教育必須采用正規的集中機構模式的狹隘定義;同時也增強了社會對早期兒童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增加了公共早期教育服務的需求。自1993年以來,該計劃與土耳其教育部建立了合作關系,這種合作關系到今天已經制度化,正規集中式的學前教育和家庭早期教育這兩種模式已得到土耳其政府的重視并作為國家的優先政策,廣泛影響到數百萬兒童的生活。

母親角色扮演體會孩子學習需求

記者:參與親子教育計劃的家長和孩子都需要做些什么?

Ayla Goksel:母親應每周參加MOCEP課程,課后在家中開展親子訓練。每周的課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培訓人員的引導下進行“母親支持計劃”分組討論,每周一個話題。這部分內容豐富,通過提問、做示范和母親參與體驗等形式進行,持續時間為75分鐘到90分鐘。第二部分,培訓人員引導參與者針對生殖健康和計劃生育進行討論,主要涉及女性生殖健康和避孕方面的知識,歷時15分鐘。最后一個部分是“認知教育計劃”,母親被分成不同小組,每組4至5人,圍坐在圓桌前,每組選出一名助理員。該部分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即一名母親扮演媽媽,另一名母親扮演孩子,共同完成一項課程布置的任務,并且填寫表格。這部分內容持續大約一個小時。隨后母親回到家里再與孩子按照表格,重新完成這個課程任務。此外,培訓人員在25周的培訓周期內還將定期進行家訪,為母親提供咨詢幫助。

親子教育計劃的課程通常在孩子入學的前一年開始,主要是根據這個年齡段兒童的認知發展特征制定相關練習內容,例如,給孩子念故事書、幫助孩子辨別形狀顏色等物體特征、開發語言能力,等等。此外,母親和孩子通過互動,每天親密接觸,也能夠增進母子感情。這樣,母親作為第一任老師,使孩子通過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因素加強對周圍事物的認知。同時,母親也能夠以“教育者”的身份,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親子教育計劃已覆蓋90%貧困社區

記者:親子教育計劃取得的效果如何?給項目家庭帶來了怎樣的幫助?

Ayla Goksel:本著為所有人提供“公平起跑線”的原則,親子教育計劃將服務對象設定為低收入家庭的母親以及可能無法接受高質量早期教育的存在邊緣化風險的孩子。該計劃已被證實是一種有效的介入方式,對在經濟上處于弱勢地位的社會群體能夠產生多方面的積極成效。與未參與計劃的兒童相比,參與計劃的兒童在完成義務教育后繼續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更大,并且在步入青少年階段的過程中在認知和社交方面的發展更為順利。目前,這個計劃在超過90% 的貧困社區均有覆蓋。

我在此引用一些這幾年參與過親子教育計劃的母親所說的話。這些直接來自母親的聲音反映了其子女在認知和社會情感發展方面的進步:

“我給他講故事,然后問問題,他能夠理解我給他講的內容,但在此之前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

“教會他如何在公共場合守規矩――舉例來說,如果他無意中碰到朋友就會道歉。每次我給他東西他都會說:‘謝謝媽媽。’”

“以前,在我有工作要做的時候,有客人要來的時候和我在廚房里忙的時候,如果孩子想跟我說話,我會讓他安靜,說我這會兒沒有時間管他。現在,我認識到這樣做不對,并且改變了做法。如果我有工作要做,我會說:‘我等會兒聽你說’,然后我一有空,就會去找他,聽他講。孩子放學回來后,我會關注他,并熱情歡迎他回家。每當他想跟我說什么的時候,我都會認真聽他說。”

“我變得更加能體諒別人,更有耐心。在參加計劃之前,我不讓孩子使用剪刀或者畫油彩畫,我認為他會把事情弄糟。不過現在我讓他做了,因為我認識到這些動作可以幫助兒童鍛煉手部肌肉,對動手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啟示:學前教育不局限于集中辦學

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第3篇

【關鍵詞】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157-02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不僅直接關系到每個孩子、每個家庭、每個學校,而且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安全與和諧,更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復興。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重視家庭教育,已成為眾多人的共識。但大多家長對孩子的智力和特長投入較多,而對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知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知識和能力恰恰發端于思想品德的母體。人而無德,行之不遠。如何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擺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

一 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

家庭是構成社會最基層的單位,也是人的第一個自然教育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將自身已經內化的社會價值、行為規范、道德意識直接或間接地傳遞給子女,子女從父母的潛移默化中了解生活,認識社會,形成態度。

家庭教育是以情感為基礎的教育,并與家庭生活緊密聯系,經常體現為家庭倫理的人生樂趣,教育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隨時進行、隨機變化,具有示范、模仿的特點。

1.倡導社會共同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養成子女良好品德

古人說:“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一個人小時候接受的教育和影響所形成的習慣,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終生都會起作用。因此,家長應一開始就用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教育子女,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培養他們自尊自重、自立自強、謙讓、合作、助人等基本道德品質,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家庭教育方式與子女的社會性發展有密切關系,相應地會影響子女品德的培養。專制家庭培養出的孩子,往往消極、退縮并有逆反心理,自私刻薄;溺愛家庭的孩子則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征,任性、攻擊性強、缺乏責任心;而民主家庭的孩子表現出尊重他人、善于合作、有獨立性等優良品質。因此,在家庭關系和諧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更能夠適應社會要求,并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

3.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好子女的表率

父母的道德行為是無聲的語言,產生的效果更直接、更明顯。父母若具有美好純正的道德行為,就會給孩子以積極有益的影響;反之,則會產生消極、有害的效果。

二 學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導

學校環境是道德教育活動的直接依托。對于家庭而言,學校教育是一個宏觀環境。學校教育是由專業人員承擔,進行目的明確、組織嚴密、系統完善、計劃性強的,以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整個道德教育系統中居于主導地位。

學校教育要堅持以德為首的原則,應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不僅要加強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更應注重道德素質的培養,改革道德教育形式和方法,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地位,建立健全突出道德教育的評價體系。優化學校道德教育環境,端正學風、教風,建立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管理為人,管理為德,橫向統一,縱向一致,讓校園擁有清新、高雅、厚重的育人氣息。

三 家庭與學校道德教育一體化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受教育的不同階段和不同模式,這兩者應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道德教育立足于學校,又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形成“合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將大有裨益。

1.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共同作用,保證道德教育在時空上的連續性

道德教育時空的連續性表現在個體的教育過程不限于專門的區域和時間,因此,家庭與學校作為道德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割裂開來,而是相互融合、貫通。學生雖然在學校接受各種教育,但他們仍然需要來自家庭的關懷,在道德上進行示范和引導。如果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哪一方面有空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就無法有機銜接,造成青少年在一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內放任自流,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就會滲入,使整體道德教育失去意義。

2.利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優勢,實現道德教育在威信上的統一

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雙重關系,即教育上的教育與被教育、經濟上的撫養與被撫養的關系。而血緣和感情是這種雙重關系的基礎。父母的慈愛和溫柔,對子女的經常關懷,對子女性格和內心世界的洞悉,在子女心靈扎根,自然父母就會成為他們信賴和尊敬的人。因此,父母的教導應具有一定導向性和權威性。同樣,在學校,教師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師,不僅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而且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政治態度、思想作風、道德品質、治學精神、行為習慣,都對學生有很深的影響。常言道:“親其師,所以信其道。”教師只有樹立起威信,把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從教師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學道德準則的可信性,從而愿意積極行動,促成學生的言行統一。

參考文獻

[1]林桂芳.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J].教育論壇,2007(4)

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第4篇

【關鍵詞】單親家庭 單親子女 思想教育

家庭的破碎往往使無辜孩子成為直接受害者,使他們的心靈受到沖擊和傷害。此時,作為教育孩子的老師,怎樣幫助孩子從陰影中走出來,是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一、單親家庭學生的一些常見的心理特點

我校學生的父母大部分是日、韓、臺灣等地區在華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另有一些父母是本地的一些富裕的商人和企業經營者。然而,對于部分家庭來說,優裕物質條件卻并未能給孩子維持一個完整的家庭和關愛。作為多年的班主任,在每學期每個班級,我都會接觸到一些單親學生。相比其他同齡孩子,雖然一些單親學生表現的更加懂事,早熟,堅強。但是,家庭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調查,筆者發現單親學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如下:

1.自卑多疑,不愿與他人交流。孩子們需要來自于父母親的完整的關愛。一旦處在一個單親家庭里,孩子就少了一些安全感,多了一些遺棄感。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也會拒絕或曲解同伴的友情,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表現出自閉傾向。

2.自由散漫,缺乏自制力。有一些單親的家長用物質上的滿足、無止境的遷就來彌補孩子心靈的創傷,對孩子沒有提出較高的要求和管束,過分溺愛,從而造成的孩子自由散漫的壞習慣,管不住自己,常常逃學、逃家,違反校規校紀。也有些孩子,在父母離異后,由祖輩撫養。

3.抑郁冷漠,難以融入班集體。有的孩子因生活動蕩、缺乏父愛或母愛而失落和痛苦,常常悶悶不樂,情緒低沉。特別是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這些孩子內心就更加難受。在學校里,怕遭到同伴異樣的眼神和嘲弄,他們不敢談論自己的父母。長此以往,缺乏交往的孩子自我封閉,我行我素,對周圍的人或事漠不關心,甚至產生冷漠、反感、敵對的心理。

4.逆反狂妄,以自我為中心。單親學生有時容易成為其他學生奚落和欺負的對象,然而他們也渴望被人尊嚴和欣賞,于是,有些單親學生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著干”,以顯耀自身。

二、針對單親學生的教育方式

1.與家長進行更多的溝通。在學期剛開始,老師應該對班級的學生家庭進行整體的了解,對單親學生進行一些家訪。通過家訪來了解一些家庭因素對學生思想、行為和學習的影響。要細心地觀察、仔細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以便于和家長一起努力,爭取在教育孩子辦法的方面達成共識,以便達到對癥下藥、有效教育的目的。

2.建立起更好的互動關系。

(1)要以合適的方式方法開啟單親學生的心門。單親家庭的孩子大多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在他們有心事時,通常不愿讓周圍的人知道。此時,我們不宜直接刨根問底,而應若無其事地在學習、生活的點滴小事中去關心、幫助他們,使他們經常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感受到生活中原本缺少的親情。再利用合適的課間時間和他們多談心,在日常活動中拉近距離,讓學生漸漸的視老師為知己,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

(2) 要通過自己的耐心培養學生的決心。因其特殊的經歷,部分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帶有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學習成績也不太理想,教育起來難度較大,反復性也較強,很難在短期內有明顯的變化和進步。所以,教師在對單親家庭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循序漸進地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取得進步。

3.創立良好的班級氛圍。小小的班集體就像一個小小的社會,良好的氛圍有助于單親學生融入到班集體生活中去。

(1)教師要重視班級班風的建設。班風是經過長期、細致的教育,在班級內逐步形成的一種行為風氣。要在班級里形成親切、和睦和互助的班風,形成文明禮貌的氛圍。堅決嚴肅處理歧視、嘲笑或戲弄單親學生的行為。

(2)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尊重和認同。教師要鼓勵他們參加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積極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在課堂上多提問他們,重視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感到同學、老師都很重視他們,同時引導他們多為集體做好事,使同學們接受他們,樂意親近他們,幫助他們在班集體中樹立起良好形象,讓單親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來自于老師、同學的關愛和認同。

4.管理單親家庭的學生依然要寬嚴相濟。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一些屢次觸犯校紀校規的行為,在耐心教導和關愛的同時,予以適當的處分,并鼓勵其積極改正錯誤,予以關懷,予以期望。把耐心的思想教育與嚴肅的紀律處分相結合會取得更滿意的效果。

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第5篇

1.調查結果與分析

1.1家長對小學生禮儀教育態度調查

家長對小學生禮儀教育的態度直接影響小學生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家長的態度通過對小學生書籍的關注、對小學生節目的關注、對不良行為的反思等方面體現出來。本研究對家長的態度進行了調查。由調查問卷的數據可知,家長在小學生書籍方面的關注度較高,非常重視的占一半以上,而對小學生節目方面的關注度較低。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家長本身的成長環境,所受自身家庭教育的熏陶。第二,家長所接觸的人際交往。和不同的人交往就會有不同的交往方式。第三,家長學習意識淡薄。沒有認真地去關注小學生禮儀教育方面的節目或書籍,不會主動地去尋找教育的方式,而是一味地被動接受。

1.2家長學歷對小學生禮儀教育影響情況調查

每個家長所受教育程度不同,自身的修養也會有很大差距,所以對孩子教育的看法也會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對小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視情況不盡相同。本研究針對家長學歷對小學生家庭禮儀教育的影響情況進行了調查。(見表2)表2家長學歷對小學生家庭禮儀教育影響情況調查N=94由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可知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家長對小學生禮儀教育非常重視的占50%以上。高中及高中學歷以下的家長對小學生禮儀教育非常重視的占25%以下。由此可見,家長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對小學生家庭禮儀教育越重視。第一,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就會把自己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品質。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與他人交往的文明禮儀會對孩子產生耳濡目染的影響。第二,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長更重視對教育的投資。小學生的禮儀教育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長會運用一些教育原理減少不良行為發生的概率,增進良好行為發生的概率。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長當小學生出現不禮貌行為時,也許只是指責甚至漫罵,這是教育小學生中最不可取的方法,其結果不僅不能糾正不良行為,反而導致小學生對家長的反感。

1.3家長角色對小學生家庭禮儀教育影響情況調查

家長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小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這種影響程度到底有多大,本研究進行了調查。(見表3)表3家長角色對小學生家庭禮儀教育影響情況調查N=94由統計結果可知在小學生家庭禮儀教育方面,母親的重視程度明顯高于父親。比較重視的比例相差不大,但不重視的比例相差較大。說明母親在小學生禮儀教育方面的教育意識強于父親。

2.針對調查存在的問題的建議

2.1家長應提高自我修養,提高小學生禮儀教育水平

家長的個人修養是影響孩子成長的精神因素,父母掌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關系到孩子各方面的發展程度。由統計數據的結果來看,家長學歷越高,對孩子禮儀教育越重視。

2.2家長應鼓勵孩子交往,做到知行合一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小學生禮儀教育的本質是小學生與人交往,社會化的過程。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不成熟的原因,小學生的自覺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質都比較差,常出現言行不一,行為反復的現象。小學生禮儀教育不僅需要家長抽出固定的時間進行教育,更需要在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滲透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禮儀教育,也為禮儀教育提供了教育機會和教育場所。

2.3家園同步,共同加強小學生禮儀教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西青区| 辉南县| 娱乐| 乌鲁木齐市| 什邡市| 建阳市| 上杭县| 阜城县| 饶河县| 弥渡县| 翼城县| 上饶市| 子洲县| 海丰县| 莱西市| 牟定县| 寿阳县| 延津县| 绥江县| 沙湾县| 农安县| 蓬莱市| 广德县| 梁山县| 桑植县| 遵义市| 绥德县| 兴仁县| 电白县| 福清市| 吴桥县| 定远县| 莱西市| 瓦房店市| 湖州市| 高邮市| 金寨县| 武安市| 峨山| 开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