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論文

家庭教育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家庭教育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家庭教育論文

家庭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良好家風;培養方法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學前兒童成長的基石。家風是融在血脈中的驕傲,是先人從一代又一代的生活中總結出的家族風氣。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講究“家風家訓”的禮儀之邦,放眼當今社會,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關系到家庭和睦,關系到社會和諧,關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長。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良好家風和家庭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家風的形成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它需要家庭中的各個成員共同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風。良好家風對家庭中學前兒童的影響也是十分深刻而深遠的,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的品性與做事態度。

一現狀分析

世界上不存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世界上也不存在相同的家風,每個家庭的家風經過歷代祖先的傳承與創造,都帶有鮮明的家族特色。在我國,一些書香門第、知識分子家庭中家風的打造與傳承往往是一脈相承的,它歷久彌新逐漸內化為家庭當中每位成員的價值追求,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應落實家風對個人的要求,即使對心智發展不成熟的學前兒童也有著良好的引導作用。當然在一些家庭,尤其是不太開明的家庭中,則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家風,對學前兒童的教育與成長也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必須要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家風在家庭教育中對兒童產生的不可估量的作用,積極探討更好的良好家風的培養方法,從每位家庭成員切實做起,爭做學前兒童的榜樣引領者,用良好的家風培育學前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中良好家風的培養方法

1.家庭中良好的教誨。對于學前兒童的教育,家庭中良好的教誨是至關重要的。父親的教誨如同人生中的智慧錦囊,而母親的教誨就如同人生賽場上的助推劑,帶給孩子無限的鼓勵與關懷。學前兒童的心智水平還比較低,對于父母的一些教誨很可能不會吸收消化,但教育是無痕的,也是潛移默化的,從小就給兒童正向的積極的語言教誨,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慢慢地在生活中,當兒童再遇到相類似的事情時,他們就會做出正確的判斷。一要重視對學前兒童思想品德的教育,羊跪乳,鴉反哺。烏鴉雖然外表丑陋,但在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界中的“楷模”。當烏鴉年老不能覓食的時候,它們的子女就四處尋找食物,銜回來食物喂給老烏鴉吃,從不嫌棄老烏鴉,直到老烏鴉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兒女要永遠記住父母的養育之恩,孩子從小要學會感恩,將來就會是個孝順的人。二要教導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不能做虧心事,害人就是害自己,幫人就是幫自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三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2.注重榜樣引領。“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學前兒童的教育更應注重這一點,時刻以自己為孩子的榜樣。小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比如,有的家長吸煙不分場合,在小孩子面前肆無忌憚地吞云吐霧,時間久了孩子也會拿起一支煙模仿家長吸煙的樣子;有的家長在陪伴孩子時總會選擇手拿一本兒童讀物,孩子也會拿起一本兒童讀物,雖然不認識字,但是在長久與書陪伴的環境中,孩子慢慢會養成手拿書本閱讀的習慣。筆者曾讀過《大河奔流的精神》,作者俞敏洪在書中也曾提到自己與孩子讀書相類似的情況。3.營造自由、平等、民主的和諧家庭氛圍。孔子說過,“禮之用,和為貴。”這里的“禮”就是講究禮節,“和”就是和諧共融。中國是禮儀之邦,但往往中國人對待他人十分地講究禮節,而對待自己的家人則少了一些“禮”。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間也應做到以禮相待,有助于打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和諧的家庭文化氛圍,能夠給學前兒童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生長環境。自由、平等、民主是營造和諧家庭氛圍必不可少的組成成分。民主的家庭,不僅是家庭成員成人之間的,還應該是家庭的所有成員間的,就連對待學前兒童也是如此。作為家長既是孩子的引領者、保護者,也應成為能夠蹲下來和他們平等交流對話的朋友。如果一個家庭中充滿著自由、平等、民主的和諧家庭氛圍,那么這個家庭也會具有良好的家風。4.打造“放手”的家庭教育。孩子是父母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但并不代表父母就可以全權包辦孩子的一切,對于學前兒童來說也是如此。首先,作為家長要把孩子看作是獨立的個體,要學會用尊重的視角、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一切。其次,敢于打造“放手式”的家庭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成長天性,引領學前兒童更加健康陽光成長。現代社會中很多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都很低下,究其源頭往往是家長過于溺愛孩子,從學前兒童起就為其操辦,這就大大弱化了學前兒童的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學前兒童一生的成長與發展。對于當今中國社會來說,打造“放手式”家庭教育也是創新家風的一種形式,對家庭中的學前兒童也會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5.制定切實可行的家訓家規。“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中國自古就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內心當中。每個家庭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家風、家訓、家規對一代又一代人的影響是非常深遠而久遠的。美國康涅狄格州有個叫嘉納塞•愛德華的人,由于他所建立的講究道德注重修養的家風,使得他的家族在長達200年的時間里,八代人中沒有一個被判刑的。而同一時期,在紐約州的馬克思•朱安家族,由于家風敗壞,一百年時間里的八代人中,竟有300多人成了乞丐、400多人酗酒死亡等。可見家風和家規具有一定的承傳性,它有時甚至要影響幾代人。所以,要想對學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不可不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筆者的爺爺為了更好地管理這一家人,為我們制定了嚴格的家規:不準吸煙,不準酗酒,不準賭博,不準奢侈浪費,不好吃懶做,不準占別人便宜,不準說謊話,不損人利己,不驕傲自滿,不做缺德事。他把“吃苦耐勞,勤儉節約”作為我們家的家風,把“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作為家訓,要求我們全家人自覺遵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位家庭成員都嚴格遵守家規家訓,才能夠形成良好的家風。同樣,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都學前兒童也是適用的,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風,對每個人包括學前兒童才能帶來正能量的影響。

總之,良好家風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以及對每位家庭成員的良好約束力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逐漸形成的,當然良好的家風也離不開每位家庭成員的積極踐行與傳承。學前兒童是家庭的傳遞紐帶,更是祖國的新生力量,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在家庭教育中良好家風對學前兒童至關重要的影響,并身體力行地引領家庭新風尚,促進家庭良好家風的形成,進而對學前兒童形成“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教育。*作者單位:馬東平,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作者:馬東平 單位: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李妹.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學前兒童教育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劉奇葆.良好家風是孩子成長的基石[J].學前教育,2015(1)

[3]王麗萍.山西省太原市城區“獨一代”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4]李茹.家庭教育方式、家園合作共育對幼兒自信心、獨立性的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5]宋梅華,徐曉坤,李愛香.初探幼兒園實施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6(14)

家庭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一)對孩子的愛要有度,嚴要合理

作為家長應建立一種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對于孩子的合理要求要給于支持;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杜絕。如:孩子無故找借口比上學,作為家長要明確的告訴孩子,你上學和媽媽上班一樣是必須要做的事,是你的任務,怎么能無緣無故不上學呢?讓孩子從小就有責任感。另外遇到事情要多聽聽孩子的意見,要善于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要善于多用表揚的語言贊揚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要對孩子說:“來,我們一起想想,看看怎么辦。”同孩子一起克服困難,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二)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評價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切不可因為某一方面示弱,就認為孩子樣樣不行,動不動就對孩子訓斥:“你的腦袋怎樣長得死腦筋啊,你看你笨的。你家你們班李想,年年考第一。你呢?真讓心。”我們的家長應該學一學,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教育理念。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給孩子的目標定得低一點,讓孩子踮起腳尖就能摘得到桃子。不要把目標定得過高,即使孩子在蹦也無法摘到的那種。我總是對女兒說:“孩子,只要你努力了,你高興,媽就高興。”并不在乎孩子能考第幾名,我們都知道山外有山,樓外有樓的道理。別讓自己的孩子鞭長莫及及。要學會賞識孩子。你的字寫的越來越棒了。你的歌唱得真好聽。“我相信,你會做得更好。你會變得越來越優秀。”沒關系,再試一試,你會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的。媽媽相信你。“

(三)重視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

家庭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我們總是忽略了,幫助他們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作為當父母的,請反思一下:你了解孩子拿錢的動機嗎?你明白孩子是對錢的心理需要才促成了孩子拿錢的行為嗎?人的行為表現受動機支配,特別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不夠強時,就有可能采取一些不正當的行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偷拿家里的錢則是孩子選擇的自認為最具合理性的可以達到目的的方式。解決孩子拿錢問題,首先應冷靜弄清孩子拿錢的心理過程,一般說來,孩子在其中會經歷三個心理過程,既“欲—懼—智”三過程。先說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需要,如果沒有欲望,拿錢也就沒有意義了,孩子拿錢并非對錢本身感興趣,而是他的某種欲望啟動了,孩子的這種欲望正是我們必須把握的,上邊說的我班那離家出走的孩子,拿錢也許只為了買些零食。清楚孩子拿錢的目的,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再是懼,孩子懼怕什么?

當孩子根據對父母的認識與理解,認為自己的欲望需要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與接受時,孩子一定懼怕這種需要被父母知道,更別奢望父母能給錢讓自己滿足了。不敢讓父母知道,又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于是偷便成了孩子認為最可以采取的得到錢的方式了。最后是智,孩子的需要必須由錢來滿足,而除了偷再無他法時。孩子便開始設想該怎么偷才能不讓父母發現了。如果一次成功,嘗到甜頭的他們就有可能繼續這種行為,所謂“正強化”其作用是促使行為繼續下去,孩子的心理需要最終衍變成對錢的欲求。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教育方法不當,孩子不僅不會改掉缺點,還可能由此形成對父母的仇恨,這就是所謂的屢教不改的原因之一。

所以,當父母抱怨孩子屢教不改時,請扣心自問,自己的“教”正確嗎?我想說,父母對錢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孩子。孩子對金錢的態度一般來自家庭父母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價值觀念的變遷,金錢在人們的生活中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大人在日常生活中無意間表現出的對金錢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孩子。父母對金錢是任意揮發呢還是分分計較亦或張弛有度?為人父母,一舉一動都將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對金錢正確的認識,形成積極的價值觀。我還想說,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合理,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關系到孩子拿錢的行為是得到強化呢還是得到控制改正或者泛化,錯誤的教育觀念得到轉變還是惡化,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還是得到合理的延緩或者受到壓抑等等。作為父母對孩子偷拿錢的行為,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細心溝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有針對性的冷靜處理,教育的目的不但要扭轉孩子不正確的拿錢心態,更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人格成長環境,從而也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最后還要再說,父母所采取的方式,將影響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不是口號問題,家庭教育應引起整個社會的普遍重視。國家制定頒布的相關法律文件應落實到位,實施到位,比如要求學校開展家庭教育相關講座,根據具體情況開辦家長學校等,意在提高家長素質,提高教育質量,從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孩子的道德情操,思想修養等。其實,我們班級那因偷拿家中錢財而離家出走的孩子,在當今的社會已不是個案,在人民生活水平已得到實在提高的今天,這個問題更不容忽視,而我也將盡我所能,呼吁社會關注孩子,關注農村父母的教育需要!最后我將告訴我身邊的父母,面對孩子的錯誤,如果你沒有把握改正,請用愛孩子的心寬容他的錯誤,請耐心的放下你手中的棍子走進他的心里!孩子是你的愛,請用正確的方法愛他,請用正確的方式教育他,在關注學習成績的同時,不可忽視思想品德教育。家庭教育無小事,孩子的任何言行,都應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用真愛的心感化之,用平等交流的方式教育之,用國家的法律法規警覺之,這樣方可防患于未然,方可教育好孩子且于孩子的成長有利。

作者:金枝 單位:貴州省興義市烏沙中學

家庭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一)優越的物質條件

作為時代的獨特產物,“獨二代”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傾注了兩代人無盡的關心和疼愛,不僅父母為其提供長期充足的物質保障,祖輩們也傾盡全力。除“4+2+1”獨特的家庭結構這一原因外,社會對嬰幼兒及學前教育問題也投入了大量熱情和精力。舍得為孩子花錢是“獨二代”成長的鮮明標簽,在為孩子購置衣服、早教玩具等生活教育物品時,甚至出現“只選貴的,不選對的”等扭曲的消費價值觀念。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父母對孩子的消費觀出現一定程度的投資化傾向,即消費更具品質,追求持續性和計劃性,其終極目標是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二)個性特點

隨著“80后”子女逐漸成為新時代家長,擁有較高學歷的“獨二代”家長對于孩子們的需求給予了充分尊重和認同。例如,當孩子在游戲中進行各種嘗試和探索活動時,無論成功與否,家長都會給予莫大的鼓勵,同時不吝贊美之詞,如“寶寶真聰明”,“寶貝你真棒”,“你真是個好孩子”。家長們有時甚至難以拒絕孩子們不合理的要求,認為這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寬松、民主的環境。這種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和勇氣,但是對孩子們驕傲、敏感、自私的個性特點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輿論普遍認為:與“獨一代”相比,其身上的冷漠、脆弱、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等諸多負面問題延續到下一代身上,甚至更為嚴重。然而,任何事都有兩面性,我們應該積極地看到,“獨二代”身上獨有的特性,例如,早教提前,甚至于孕期就著手胎教,這些行為使得寶寶們更聰明、更靈活,對科技產品的適應能力更強。將“獨二代”形容為“互聯網一代”并不過分,種種資料和調查結果表明:“獨二代”通過網絡消遣時間和同學老師互動的時間遠非同期“獨一代”兒時可比。

(三)隔代撫養

人類繁衍生息離不開教育,當一個孩子還處在胎兒期時,就已經能感受到母親和外界環境的種種影響。“獨一代”有其教育問題及困惑,同樣,“獨二代”在教育問題上也有其特有的困境,主要表現在:隔代撫養現象普遍,“獨一代”缺少時間進行親子教育。隔代撫養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4+2+1”的家庭結構中,子孫輩數量較以前驟減,老一輩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到照顧孩子的活動中,紛紛將照顧這唯一的寶貝視為己方義不容辭的責任。不少家庭甚至出現“獨一代”各自父母因爭要孩子的照顧權而爭吵打斗的局面,孩子已然是他們心中的精神寄托,更是希望和未來。其次,“獨一代”大都有各自事業和工作,初為人父人母的喜悅并不能改變工作占用大量親子活動時間的事實,更有甚者,很多“獨二代”父母因為過重的工作負擔產生的無形壓力而忽視或無奈壓縮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

(四)培訓班的參與

近年來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仍延續著以往的熱度,他們在開發孩子智商潛能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導致的后果就是暑期各種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每次假期開始,父母就忙于各種培訓班,如英文、美工、舞蹈、奧數等的報名,以及孩子們疲憊不堪地奔波于各種培訓班。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屈居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大多數父母持有的觀點之下。另外,我們更應該看到,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的人格。參加各種補習班對于健康人格的培養收效甚微,人格培養應注重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及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3~6歲“獨二代”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適度寵愛,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隨著隔代撫養成為社會普遍現象,祖輩們在教育孩子正常起居的同時,相比年輕父母,更注重傳統美德的培養,對孩子們更寬容,更具包容心,這使得祖孫關系更加親密。但是老人對孩子們沒有底線的溺愛更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作為老輩們的精神寄托,孩子們的愿望哪怕是不合理甚至錯誤的,都會被輕易地滿足。因此,孩子們易養成任性、貪婪、自以為是的性格特點。基于此,我們呼吁正確對待孩子的需要,積極合理的要求應給予鼓勵和肯定;超出原則、不合理的要求,無論孩子們怎樣撒嬌、任性、央求都應堅決否定并制止。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對事情有比較全面的認知,有助于幼兒理解社會和生活的規則,更好地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和抗挫折能力。

(二)切忌重智輕德,致力于孩子們身心全面發展

“自己吃點苦沒關系,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生存環境”,這可能是多數“獨一代”父母教育孩子時的心聲。父母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殷切希望孩子以后能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擁有更加廣闊的未來,因此在智力開發和早期教育方面,“獨一代”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甚至嚴重超出經濟的承受能力。孩子們在智力、才藝方面的開發時間與其父母同期相比,已大大提前。這無疑令人擔憂,首先這違背了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的一般規律,致力于孩子們智力潛能的開發,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要以不束縛孩子的天性為前提。何為孩子的天性?筆者以為0至6歲的嬰幼兒的天性就是玩,要玩出活力,玩出精彩,玩出創造性。而如今,孩子們參加各種補習班,在滿足了父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指導思想外,對孩子們的創造性過早地進行規劃和條條框框地束縛,有時只會適得其反。其次,各種補習班不僅占用了孩子們娛樂玩耍的時間,而且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產生消極影響,例如,有時甚至導致孩子們產生厭學情緒,學校放假了,其實比沒有放假還要忙,身心厭煩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會促生孩子們的逆反心理。最后,家長們對待孩子們的早教態度普遍存在重智力開發的傾向,忽略品德方面的培養。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孩子們現如今仿佛一張無歷史痕跡、透明潔白的“紙”。可任由家長甚至教師們在上面涂涂畫畫,是畫出五彩斑斕的精彩圖案,還是畫出單色的圖樣,只在家長們的一念之間。“三歲看下,七歲看老”這句話既講述了早教的重要性,更包含了對品德方面培養的重視程度。因此,對孩子們的早教應遵循一定原則,切忌重智輕德,應積極促進孩子們的德智全面發展。

(三)通過多種途徑積極開展親子活動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理應在言行舉止、待人處事、行為準則等方面為孩子做出積極的表率,通過自身品德修養、文化修養潛移默化地感染孩子。雖然“獨一代”因工作等種種原因,缺少與孩子們親子互動的時間,但這并不代表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變小了。必須承認的是:血濃于水,在孩子們心底深處,最親近的還是自己的父母,骨子里流淌的親情是任何人都沒法改變的。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強化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互動。首先,讓孩子們意識到父母即使不在身邊,也時時刻刻關注著自己。例如,通過電話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等,告訴幼兒爸爸媽媽在做什么,通過這種方式讓幼兒感受到周圍家人給予的關愛。讓他們心理上感動滿足,從而有強大的歸屬感和依賴感;其次,對孩子們提出的要求要帶著審視眼光,不合理的要求不能生硬地拒絕,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告訴孩子不答應的原因。讓孩子們意識到父母的疼愛也是有原則的,撒嬌并不能換來自己想要的一切。再次,多和孩子一起參加親子活動,“獨二代”現在仍處于兒童成長期,愛玩是他們的天性,盡可能多地抽出時間陪他們親近社會,回歸大自然,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家庭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一)我校中師生家庭教育調查與研究

中師生家庭教育是指中師生家庭中各影響因素對中師生的教育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本課題中,課題組成員主要從家庭成員離散情況、父母親文化程度、教養方式、上網教育、青春期教育這些影響因素展開調查,由于家庭中的教育因素多種多樣,難以詳盡,本課題還研究了一個關于家庭教育的綜合性指標——家庭功能,以體現我校學生的家庭教育綜合情況。1.我校中師生家庭教育人口統計學資料調查結果(1)家庭成員離散情況調查一般情況下,父母親與子女之間親情互動需要適當的距離,若子女與父母親距離適當,有利于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問題協商,若距離太遠,情感溝通、解決問題等家庭功能就不能較好的實施,所以,父母親與子女的距離是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之一。我校中師生這一家庭因素調查結果為:父母雙方都在家的占總人數的54%,父母雙方中一方在家,另一方出去打工的家庭占20%,雙方都出去打工的家庭占26%。(2)父母親文化程度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文化水平體現個體的認知意識,認知影響個體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父母親的文化程度決定了父母親的教育意識、教育行為。我校中師生在這方面的調查結果如(圖1)(3)父母親教養方式國內將教養方式分為四種類型:專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溺愛型,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個體的影響不同。我校中師生父母親教養方式統計如下(見表一):(4)上網教育隨著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使用網絡,網絡利用得好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網絡利用不好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上網內容和上網時間是影響個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我校中師生的家長是否關注他們孩子的上網情況?調查如下:關注孩子上網的家庭占家庭總數的46%,不關注孩子上網的家庭占家庭總數的54%。(5)青春期教育我校中師生處于十五、十六歲至二十歲左右這一年齡階段,身心發展迅速是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征,加強該時期的教育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責任。我校關注青春期教育和不關注青春期教育的家庭調查情況如下:關注的家庭占53%,不關注的家庭占47%。2.我校中師生家庭功能調查與研究結果家庭功能是指家庭成員在完成家庭任務各個環節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家庭的基本功能表現在為家庭成員生理、心理、社會性等方面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環境條件,同時家庭作為一個系統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務來實現這些基本功能,如滿足個體的物質需要、心理需要、社會性需要,促進家庭成員的發展,家庭功能是衡量家庭系統運行狀況的重要標志。課題組人員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對被試施測,然后用SPSS13.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根據表1的結果來看,本樣本在各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分別是2.5955、2.5025、2.5741、2.5524、2.6429、2.5699、2.5868。從該量表的評分標準來看,1分代表健康,4分代表不健康。由此可見,中師生的家庭功能健康狀況處于中等略微偏下水平,其中,溝通這一維度得分2.5025,處于中等水平,比其他維度健康。調查說明中師生普遍存在家庭功能的健康不良現狀。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功能健康狀況極其不良的中師生值得相關老師密切關注。

(二)中師生自測健康調查與研究

中師生健康成長是指中師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生理、心理、社會交往等方面符合年齡特征并且積極發展。該課題運用自測健康量表對被試施測,旨在了解我校中師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健康表現。根據表2的結果來看,本樣本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各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分別是7.9983、6.3285、6.6681。從該量表的評分標準來看,0分代表不健康,10分代表健康。由此可見,中師生的自測健康狀況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生理健康這一維度得分7.9983,處于健康水平,并且標準差不大,說明個體差異性不大,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維度雖得分不如生理健康得分,但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這兩個維度的標準差較大,提示,中師生個體差異明顯,對于心理健康、社會健康得分較低的學生,值得相關人員關注。

(三)中師生家庭功能與自測健康相關分析

家庭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家庭成員信息溝通的情況、角色完成情況、情感融洽情況、行為控制情況這六個方面體現了一個家庭的家庭功能健康情況。這些方面與個體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的相關情況,是本課題關注的另一個重點,運用SPSS13.0統計如下:根據表3的結果來看,本樣本家庭功能中的溝通、角色、情感反應、情感介入、行為控制等因素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等均有較顯著相關,說明這些因素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的影響較大。調查研究表明,我校中師生家庭功能水平略微中等偏下,自測健康中,身體健康水平較好,心理健康、社會健康水平略微中等偏上,相關性研究表明:家庭功能中的溝通、角色、情感反應、行為控制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均有較顯著相關。至于為什么家庭功能水平略微中等偏下而自測健康水平略微中等偏上,可能學校教育在其中起了積極作用。

二、我校中師生家庭教育情況分析及給出的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赞皇县| 卓尼县| 普兰店市| 香河县| 通河县| 宜昌市| 横峰县| 讷河市| 德令哈市| 铁岭县| 堆龙德庆县| 青阳县| 尚义县| 临洮县| 郎溪县| 荥经县| 包头市| 山阳县| 太和县| 三亚市| 静宁县| 常熟市| 南溪县| 广宗县| 德安县| 灵川县| 南投市| 抚松县| 象州县| 绥宁县| 阿图什市| 沁阳市| 罗江县| 大埔区| 忻州市| 苏州市| 讷河市| 高平市| 南京市|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