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物聯網技術解決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TN92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5)12-0000-00
1 前言
無線傳感網絡技術是物聯網絡匯聚信息層的一項核心技術,也是物聯網各個層面技術的集合,在物聯網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是物聯網絡技術未來發展的方向。當前,3G無線通信和國際互聯網等多種多媒體通信組合構成的新型網絡架構,已經成為當代移動通信系統和無線傳感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電信是我國三大電信運營企業之一,具備廣闊的3G無線通信網絡覆蓋優勢,該企業把傳統電信的3G無線通信和新型的傳感器網絡進行有效的結合,有效推動了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為物聯網各個層面技術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 當前中國電信技術發展的特點
2.1 覆蓋的范圍較廣
(1)就目前的中國電信無線傳感網絡而言,該網絡運用的無線通信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有效的避免了再鋪設更多、更復雜的網絡線路,并且能夠以分布式的方式對網絡系統收集到的海量信息進行科學的處理,大幅度提升了網絡監測工作的準確性,滿足了無線傳感網絡對單個節點傳感器的高精度要求。(2)在分布式傳感網絡中,由于傳感器數量相對較多,而且布設的功能各不相同,因此,能夠為中國電信的實際應用提供更多、更完善的傳感接入技術。(3)無線網絡中具備大量的冗余節點能夠有提升系統的容錯性,并不斷擴大網絡監測的區域,讓網絡覆蓋的范圍更加廣闊。
2.2 自組網絡具備超強的靈活性
中國3G無線傳輸節點技術具備較強的自組織能力,可以通過網絡協議和拓撲控制機制構建出可以對網絡數據進行實時監測的無線網絡系統,并且這種傳感器網絡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網絡系統拓撲結構可以依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和環境發生的變化而自動進行調節,具備較強的靈活性。
2.3 可用性較好
在傳統的網絡項目鋪設中,對于部分人類無法到的達區域或者的環境較為惡劣的區域,通常都會因為需要的傳感器數量太多和環境因素限制,致使網絡維護和鋪設工作具備超高的難度,而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因其不易受到環境和傳感器數量的限制,不僅可以降低中國電信企業在這部分區域建設的復雜性,降低網絡鋪設的難度,還能減少網絡項目的維護成本[1]。
3 中國電信無線物聯網絡技術的應用實例
電信無線物聯網絡技術在電梯管理中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應急調度系統功能
(1)在電梯管理系統中,系統運用3G、音頻視頻及物聯網等多項技術讓管控中心可以對電梯實際運行過程中的各種數據進監控和采集,并在電梯運行出現問題時針對該問題進行應急處理。(2)系統還可以對收集到的各種電梯信息進行準確的分析和評估,并依據數據評估和分析的結設計出合理的應對方案,讓電梯管理系統實現了有效、長期的遠程信息管理功能。(3)電梯出現緊急事故時,應急處置中心可以依據管理系統中的電子地圖,第一時間找到發生問題的電梯位置,并進行定位和跟蹤,通過系統對電梯的應急資源進行合理的調控,確保電梯問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解決。
3.2 實時監控系統功能
在電梯管理中,對電梯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的監控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電梯管理系統,可以通過無線傳感器實時采集電梯運行過程中的各類信息,達到對電梯進行實時監控的目的,提高電梯管理的效率,確保電梯故障可以得到及時的處理,并為故障處理方案提供有效的安全評估數據。在電梯管理系采集的電梯信息數據中主要包括:(1)電梯的基本信息,如出廠信息、檢驗信息及相關的技術參數等;(2)電梯的實時信息,如電梯的實際運行狀態、樓層以及方向等;(3)電梯的故障信息,如電梯發生故障時的圖像和聲音等信息。并且在電梯故障處理結束之后,電梯管理系統會自動在平臺中生成相關的報警記錄,對電梯的故障原因、故障排除的時間以及故障檢修完成后電梯的運行狀態進行詳細的記錄。
3.3 視頻監控系統功能
電梯管理系統中的監控平臺可以將電梯出現故障時轎廂內部的視頻圖像傳輸到應急處理中心,并將廂內的體情況在電視墻上直觀的顯示出來,便于調度值班人員與救援人員充分了解電梯內部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科學、合理的調度措施與救援方案。
3.4 決策分析系統功能
應急調度系統和實時監控系統可以對電梯設備的故障情況和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的監控、記錄、傳輸以及存儲,是應急調度救援制定救援方案的重要數據支撐,也是系統進行評估決策分析的數據基礎,直接關系著電梯使用的安全性。通過決策分析系統對每次應急處理記錄與實時監控的圖像進行保存,平臺值班人員與救援人員在日后遇到類似的緊急情況時,就可以依據以往的應急處理案例制定出有效的處理方案,可以大幅度提高應急處理的效率。電梯管理系統中的決策分析系統依據系統中保存的電梯信息,對各個電梯的運行情況、品牌電梯的運行質量、救援人員的救援效率以及電梯維護保養單位的保養質量進行詳細的量化分析,并以圖形的方式呈現在系統界面,便于中心人和領導查詢與決策[2]。
4 結語
總之,無線物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網絡的思維和概念,創造出了更多的新型產業鏈條與商業模式,當前中國電信已經在新的市場機遇中加快了轉型的腳步,逐步將3G無線信息通信和互聯網相結合的新型應用產品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為現代產業鏈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已經在各個領域的生產、運行管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中國行業信息化最佳解決方案獎
海頓新科致力于高危行業物聯網應用,推出“現場作業許可管理系統”等產品,實現高危環境下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和即時控制管理 。
海頓新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頓新科)自2000年成立以來,一直以構建更加健康、安全、環保的企業生產環境為己任,面向石油、化工、煤炭、電力、交通等企業,提供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設備綜合管理以及健康、安全、環境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產品、解決方案和專業服務,是中國HSE(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信息化產業的領軍企業。海頓設備資產管理系統(EAM),占有中國EAM管理軟件10.26%的市場份額,并成為SAP國內EAM領域唯一的解決方案伙伴。
作為國內較早從事物聯網技術應用研究并率先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高危行業HSE管理體系信息化的企業,海頓新科已承攬了多家國內頂級企業的物聯網項目,同時在高危行業物聯網領域取得了技術領先優勢。
海頓新科堅持品牌建設,服務的上百家用戶涵蓋了石油、化工、煤炭、電力、交通、工程等資產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大中型企業,積累了高危行業的大量客戶和行業知識資源,為物聯網產品開發提供了基礎。海頓新科擁有物聯網開發所需的強大研發團隊。在質量體系建設方面,海頓新科獲得了CMM(能力成熟度模型)3級資質。
海頓新科創新地將物聯網技術與傳統的生產安全管理技術相結合,應用到石油、化工、煤炭、電力、交通等行業中,并通過物聯網系統的感知、互聯互通及智能化,把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的觸角延伸到了“人的不安全行為、機的不正常運行、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不合規流程”等實時管控層面。
通過此次長期合作,恩智浦將為寶礦集團提供全球最新的安全互聯物聯網技術支撐。新建的商業社區將于2017年完工,作為上海地標性城市綜合體,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借助此次合作,雙方也將在各自領域獲得快速發展的新機會。
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Guido Dierick此次受荷蘭政府邀請,全程參與馬克?呂特首相訪華。他表示:“作為歐洲領先的半導體公司,恩智浦在全球‘智慧生活,安全連結’解決方案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為該領域的領先者。我們非常高興能夠結合恩智浦最新技術創新和知識,與優秀的中國伙伴合作,協力建造大型智能商業社區?!?/p>
針對此次三方合作,恩智浦半導體中國區CEO兼全球市場銷售資深副總裁鄭力表示:“恩智浦耕耘中國市場已近三十年,獲得了深厚的技術和經驗積累,此次與中國商業地產的戰略合作是一次新的突破。通過部署安全互聯的智能城市解決方案,我們基本實現了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進程,這將成為全球物聯網領域的標桿案例之一,推動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p>
此次戰略合作將在上海閘北區蘇州河北岸,建成方圓一公里的智慧商業社區。通過NFC通訊、智能家居、社區照明、能源控制、安全監控等最新技術,應用于社區內的每幢辦公樓、酒店、公寓、商場、高檔住宅等物業平臺。將解決方案融入各類場景之后,合作三方共同實現“智慧生活、安全連結”物聯網體驗。
摘要:物聯網技術是智能家居的核心技術支撐,智能家居是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庭中的應用體現。當前網絡和智能技術高速發展融合的背景下,智能家居作為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無論是IT終端制造廠商、互聯網運營商、服務商和傳統家電制造商均把它視為新的增長爆發點。本文通過對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應用來說明物聯網的運用對智能家居系統技術進步、功能擴展、服務、達到滿足人們對安全、舒適、方便和綠色環保的需求的作用。
關鍵詞 :物聯網技術;智能家居;應用
一、物聯網概述
物聯網的英文描述為“The Internet ofthings”,即“物——物相連的互聯網”[1][2]。物聯網的基礎核心仍舊是互聯網,它在傳統互聯網人與物互通的基礎上,實現物與物互通,是互聯網發展的應用和業務層面的拓展。其主要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傳遞和智能處理。全面感知是指利用RFID、二維碼、傳感器等隨時隨地獲取和采集物體信息;可靠傳遞是指通過無線網絡和互聯網的融合將物體信息準確傳遞;智能處理是指利用云計算、數據挖掘及智能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對海量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完成對物體的智能化控制。
物聯網的概念在1999 年被提出,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等構造出的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2005 年11 月17 日國際電信聯盟《ITU 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重新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3],并對其進行了擴展,不僅局限于RFID技術。2009年1月28日,IBM 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隨后,美國將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一個重點。此外,歐洲、韓國、日本等國家也把物聯網產業作為振興國家經濟的一個核心產業[4]。2009年8月,溫總理提出了“感知中國”的概念,自此物聯網被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在中國受到了極大的關注[5]。
物聯網是在網絡技術、傳感技術及通信技術日趨成熟的條件下出現的,它是一種體現物與物之間新型關系,將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二維碼、無線數據通信等智能感知技術與互聯網連接起來,的具有智能化識別、控制與管理功能的網絡系統,其中可能涉及多種信息傳感設備,比如射頻識別裝置、二維碼掃描裝置、紅外感應裝置、各種傳感器等。
物聯網從產生之初到現在,已經被應用到眾多領域,如智能交通、智能消防、工業檢測、老人護理、食品溯源和情報搜集等。毫無疑問,物聯網也將對智能家居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電必將為人們提供未來生活方式的全新解決方案。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家用電器中,可以使家電具有智能感知及信息網絡功能,能使家庭中的家電設備之間信息交互、家電設備與產品和用戶之間也可以進行信息交互,方便人們的日常家居生活,使生活方式更加合理,生活模式更舒適、健康、環保。
關于物聯網的概念,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綜合來看,物聯網是一種實現物-物相連的智能網絡,它主要依賴于智能感知技術、無線通信技術、遙感技術、智能數據處理技術[5]等,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物聯網從產生之初到現在已經被應用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如物流、交通、產品安全監測、路燈管理、智能電力[6]、醫療[7]等。智能家電與智能家庭的發展,用戶新增的需求,使廣大廠商和研究人員發現,智能家居也是物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8]IT終端制造廠商、互聯網運營商、服務商和傳統家電制造商正在進行此方面的研究,也逐漸推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產品。物聯網技術使得家電在智能化控制的基礎上,實現了商品與設備的關聯及設備之間的關聯,展現出了一種更加智能化的便捷、健康、環保的家居場景。
二、智能家居系統概述
目前,智能家居系統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或者概念,百度百科的解釋是:“智能家居(英文:smart home, 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能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p>
2012年4月5日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智能化委員會《智能家居系統產品分類指導手冊》把智能家居系統產品共分為二十個分類包含了:控制主機(集中控制器)、智能照明系統、電器控制系統、家庭背景音樂、家庭影院系統、對講系統、視頻監控、防盜報警、電鎖門禁、智能遮陽(電動窗簾)、暖通空調系統、太陽能與節能設備、自動抄表、智能家居軟件、家居布線系統、家庭網絡、廚衛電視系統、運動與健康監測、花草自動澆灌、寵物照看與動物管制。
由此可知,智能家居是一個系統的概念,融合了網絡信息技術(有線、無線)、智能家電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技術,將家庭平臺上與信息相關的信息設備、智能家電和家庭安保裝置,通過綜合布線技術連接到一個家庭智能化系統上進行集中的或異地的監視、控制和家庭事務性管理,并保持這些家庭設施與住宅環境的和諧與協調。這些功能都是通過智能家居系統中的家庭網絡控制來實現的,通過家庭總線系統提供各種服務功能、并和住宅以外的外部世界相通連。智能家居系統通過網絡化的綜合管理家中設備,來創造一個優質、高效、舒適、安全、便利、節能、健康、環保的居住生活環境空間。[9]
筆者認為智能家居強調的是整體的環境,包括健康環境、人機互動的環境、安全的環境、經濟的環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整體環境的創造。
健康的環境包含舒適的溫度、優質的空氣、適宜的水溫等;人機互動的環境主要指智能化的體驗、便捷的人機互動的界面和高集成度的人工智能應用;安全的環境包括家庭安防監控和網絡環境自身的安全;經濟的環境主要體現在系統本身的經濟合理(如系統價格)及家庭應用的經濟合理(如節水、節電、擴展方便)。
三、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主要包含三個層面,即感知層面、網絡層面和應用層面。物聯網常見的感知技術包括RFID 技術、二維碼技術、傳感器技術、攝像頭、gps 等;進行網絡傳輸的技術主要包括3G、Wi-Fi、藍牙、接入網等;計算技術主要是指進行海量數據處理的技術包括數據挖掘和數據推送。網絡層面包含電信運營(移動、有線、衛星通信網絡等)、物聯網運營(信息中心、管理中心等)、平臺、軟件、系統設備、系統集成及終端設備。應用層面包含環境監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家居、遠程醫療、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工業監控、綠色農業、資源管理等。
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的應用包含了家居環境控制、家庭安防、智能家電等多個領域,一個完全的智能家居系統按照前文所述包含了20個子系統。在物聯網技術支撐下,用戶可以將家用電器之間組成一個物物相連的網絡,然后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對家庭中的設備、產品進行監控;在家電或者產品發生故障時能夠通過網絡自動進行短信、電話等智能報警;家用電器能夠智能地記錄用戶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利用數據挖掘、情境感知等技術為用戶進行合理的信息推送,實現人與家電、環境、產品的自然交互。
物聯網技術貫穿智能家居從終端設備的研發、系統集成及運行到用戶使用的全過程。從技術角度來看,物聯網智能家居技術的核心技術是通訊或控制協議,涉及硬件接口和軟件協議兩部分,可以簡單的劃分為無線與有線技術。
有線技術包含了RS485、IEEE802.3(Ethernet)、EIB/KNX、LonWorks、X- 10、PLC-BUS、CresNet,AXLink 等。其中X-10,PLC-BUS 是專門針對智能家居行業制定的通訊技術。X-10電力線載波技術在上世紀70年代產生,在我國2000年前后引入并開始推廣,該技術可以在電力線上通訊,免于智能家居系統部署的時候另外布線。該技術對電網運行環境依賴性較高,由于設備成本、技術穩定性及信息安全等問題市場局面一直難于打開。PLC-BUS 提高了一定的通訊穩定性,但是難以保證持續穩定的質量,對電網環境的依賴性仍舊很強,使用成本和信息安全的問題無法根本性解決。盡管電力線載波技術已經有40多年的技術積淀,但是由于成本和技術瓶頸,智能家居產品在有線技術開發方面不斷地進行新的嘗試,各種技術的優缺點暫時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也許這也是今天多種有線技術并存的原因。
無線技術包含了RFID 智能識別技術、藍牙(Bluetooth)、WiFi、Zigbee、ZWave、Enocean等。RFID是一種通過無線電波進行數據傳輸的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計技術,它通過無線電信號進行數據讀寫并識別特定目標,具有無接觸、識別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抗干擾、識別多個物體等優點。RFID 是20 世紀90 年代興起的,發展至今被認為是自動識別領域中應用最廣泛的、識別效果最好、最重要的一項技術。[8] WiFi作為低成本、最易與互聯網連接的智能家居技術解決方案被廣為應用。ZigBee ZigBee 技術的特點包括:低功耗、成本低、低速率、時延短、高容量、工作可靠、高安全等。ZigBee的設計可用于支持特定應用軟件的開發和部署。應用規范和ZigBee 的堆棧相連,讓制造商更快、更容易地推出特別針對某些應用的無線產品??捎玫膽靡幏栋彝プ詣踊?、智能能源、通信、醫療、遠程控制(RF4CE,或稱消費電子射頻)、建筑自動化和零售服務。Z-Wave主要針對家庭和小型商用建筑的監控和控制,廣泛適用于照明控制、安全和氣候控制。其它應用包括煙霧探測器、門鎖、安全傳感器、家電和遠程控制。[10]
物聯網智能家居系統從技術和應用的角度來說穩定性、可拓展性(靈活性)、安全性及經濟性都是重要衡量指標。目前為止,無論是有線技術還是無線技術都沒有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技術標準。有線技術基于專用通訊線纜,某種程度上來說其穩定性較好,但是可拓展性較差(系統擴展、改良需要重新布線)、成本高也是其難以跨越的門檻。與之相比無線技術的高速發展在可拓展性(靈活性)及經濟性方面都具有優勢。穩定性和安全性方面兩者各有千秋,都在不斷發展完善。
四、國內智能家居的現狀和問題
智能家居在中國經歷了近6 年的起步階段,發展速度緩慢,主要是因為沒有投入大量的資金,開發技術短期內也不成熟。[9]目前整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主要的成果還是反映在智能化的攝像頭、電視、電冰箱、傳感器、手機、空調、醫療設備、穿戴設備等一系列終端產品,及一些分散的智能家庭控制子系統的研究上,比如,三表抄送系統、門禁系統、可視對講系統、燈光控制系統、窗簾控制系統等。以“智能家居”系統作為產品目前仍沒有在市場上大規模出現,基本停留在概念階段。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不斷融入智能家居,其內容發展越來越豐富,想象空間越來越大。但由于早期開發技術的不成熟,智能家居發展至今仍沒有普及,在技術、需求、經濟適用性等方面仍有諸多的問題有待解決。
1.技術層面
如上文所述,由于穩定性、經濟性、安全性、可拓展性等原因,當前無論有線技術還是無線技術都沒有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技術標準,處于百家爭鳴的階段。由于沒有開放的協議、統一的接口和數據庫,使得技術協調和系統整合比較困難。各設備之間、子系統之間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和互操作,使得各個子系統之間形成“信息孤島”,且兼容性和可拓展性較差,難以實現真正智能化,也給系統集成商、服務運營商和客戶使用帶來困擾。
筆者認為,當前網絡和智能技術高速發展融合背景下,智能家居作為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互聯網相關企業無論IT終端制造廠商、互聯網運營商,還是服務商和傳統家電制造商均把它視為新的增長爆發點。在巨大的市場利益驅動下,各種技術創新、改良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但相關標準的建立、接口的統一,需要一個適應淘汰的過程。它無法由哪個組織或部門單獨完成,需要在市場競合過程中由相關企業、科研院所、相關協會等組織在用戶的認可下共同努力實現。
2.需求和經濟適用層面
目前,智能家居產品在滿足用戶需求和經濟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品較為單一(受技術等原因限制)且價格高昂。筆者認為任何產品成功最核心的原因,是建立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之上。對于智能家居而言,客戶的需求具有多樣性、時效性、經濟合理性等特點。如前文所述,智能家居強調的是整體的環境,包括健康環境、人機互動的環境、安全的環境、經濟的環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整體環境的創造。要滿足上述需求,智能家居產品在技術滿足的前提下,要能夠做到解決方案多樣化、系統擴展便利化、用戶體驗簡單化、產品成本最低化。解決方案多樣化與系統擴展便利化是指,系統方案靈活多樣,既可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也可以分部、分步提供。從客戶角度來說,最好能夠與不同品牌的系統解決方案兼容。客戶經過初步體驗后能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同時在增加新系統或改良現有系統時不會給客戶造成過多不便。用戶體驗簡單化是指產品的控制界面或人機交互界面應想用戶所想,盡可能的“傻瓜”與智能,盡最大可能的從用戶角度出發。產品成本最低化是指在保證質量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生產、開發成本,在合理的利潤空間下投放市場。否則完美但溢價過高的產品是很難得到用戶認同的。
五、結論
本文通過對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居領域應用的簡要分析認為,智能家居強調的是整體的環境,包括健康環境、人機互動的環境、安全的環境、經濟的環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整體環境的創造。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家居需要從技術層面、滿足用戶需求和經濟適用改善提高著手。技術層面的提高目前主要需要完成標準的建立和接口的統一,在市場競合的過程中由相關企業、科研院所、相關協會等組織在用戶的認可下共同努力實現。需求和經濟適用層面,需要企業在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基礎上不斷努力提高。使物聯網的運用在智能家居系統技術進步、功能擴展、服務方面,最終達到滿足人們對安全、舒適、方便和綠色環保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ATZORI L, IERA A, MORABITO 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 survey[J]. Computer Net?works,Elsevier B.V., 2010, 54(15): 2787-2805.
[2] MIORANDI D, SICARI S, DE PELLEGRINIF,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Vision, applicationsand research challenges[J]. Ad Hoc Networks,Elsevier B.V., 2012, 10(7): 1497-1516.
[3]陳海明, 崔莉, 謝開斌. 物聯網體系結構與實現方法的比較研究[J]. 計算機學報, 2013,36(1): 168-198.
[4] 錢志鴻, 王義君. 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研究[J].電子學報, 2012, 16(5): 1023-1029.
[5] 韓衛國, 雷英敏. 關于物聯網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J]. 信息與電腦, 2011, 6: 98-99.
[6] XIAO-DAN Z, SHU-JIE Y U E, WEI-MINW. The review of RFlD applications in globalpostal[C]//2006, 13(4).
[7] LIN J, SEDIGH S, MILLER A. A GeneralFramework for 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De?pendability in Cyber-Physical Systems: A Pro?posal for Doctoral Research[C]//2009 33rd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Ieee, 2009: 668-671.
[8]祁文娟.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家電管理模型設計與驗證.
[9]郭之成.淺談云計算技術在物聯網智能家居系統中的應用.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都已經充斥每個人的生活。無處不在的網絡、連接、計算、數據匯聚為“云管端”這一新信息架構,而移動互聯網作為管道中的關鍵一環,愈發顯出其重要性。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歷史,已經從2G語音通信時代進入到4G暢享高速網絡時代。目前,pre-5G的商用和5G的研究已經開始,其中,4G LTE技術帶來的變革尤其具有革命性意義,OFDM調制技術的引入、高效的傳輸編碼技術、更加簡化的網絡架構,產生了帶寬、靈活度、傳輸效率等性能的巨大提升,造就了人們對無線通信的更多依賴。而5G技術一方面沿著4G LTE的方向繼續演進,不斷地通過引入新的調制、天線、組網技術來提升頻譜利用率和單位面積內的數據吞吐量;另一方面更把目標投入了高頻段新的廣闊頻譜和應用場景匯總,基本上是要囊括一切無線接入應用場景,這必將催生一大批新的移動應用和生產生活模式。
采用LTE技術的無線覆蓋方案是未來趨勢
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同時,傳統無線局域網的發展勢頭同樣迅猛。相比傳統有線接入網絡,無線局域網具有無需布線安裝便捷,用戶接入方便并使用靈活,經濟節能,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自由移動,傳輸速率高等優點。由于無線局域網的多方面優點,使其在無論是覆蓋小至幾個用戶的局域網,還是大至上千用戶的大型網絡上都有應用。在醫院、商店和學校等公共場合,都有無線局域網的身影。但該技術仍然存在一些弊端,譬如客戶端經常不能連上網絡,經常掉線;可能無法獲得IP地址;可能在多用戶使用同個AP產生速度極慢的現象;若一個AP出現故障,將會大面積的使信號處于盲區等諸多問題。由于無線局域網技術發展上本身是作為以太網絡的無線接入擴展,因此在空口上對于多用戶缺少統一的調度協調,對于多個AP之間也不存在統一的調度協調,再加之過分追求速度和低成本而犧牲了很多移動速度、可靠性等方面的技術保證,因此在應用到具有大帶寬、多用戶、移動特性的公共場所時,難免弊端頻現。
目前,大部分企業專用網絡領域均采用無線局域網覆蓋方式,而企業專用網絡不同于社會公共無線熱點,它對于帶寬、可靠性、多用戶、移動性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需求。只是長期受限于頻譜、網絡規模、設備成本等各方面因素,企業專用網絡大多只能采用無線局域網的解決方案。不過,隨著萬物互聯急速發展時代的到來,移動通信技術和相關硬件平臺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有大量新的頻譜資源進行釋放。采用LTE技術來改進現有的以無線局域網標準為主的企業專用網絡必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針對企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LTE技術的無線覆蓋方案,提供具有傳輸距離、移動性、并發用戶數和可靠性優勢的無線接入設備將會獲得市場的青睞。不過,對于廣大芯片解決方案提供商而言,這不僅是一個機會,更是一次挑戰,如果沒有無線通信領域的長期積累,也將無法在這個廣闊的市場中分一杯羹。
中興無線通訊芯片:高移動性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縱觀國內的芯片企業,中興微電子可能會是這個市場中的一匹黑馬。中興微電子于2003年注冊成立,前身是中興通訊于1996年成立的IC設計部,已擁有19年的IC研發歷史。根據官方消息,中興微電子現有研發人員約2000人,在深圳、西安、南京、上海、美國均設有研發機構,截至目前,共申請IC專利超過2000件。公司每年將營收的30%用于研發投入,2015年銷售規模已躋身國內集成電路行業前三。
中興微電子多年來為中興通訊供應通信芯片,在無線通訊芯片領域有著長期的積累,從而使得其可以將標準商用網絡的服務經驗拿來為廣大企業客戶所用,為他們提供長距離、大帶寬、高移動性的定制化的芯片解決方案,將無線最前沿技術應用于專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