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思政教育與語文學科的融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當前,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股課程思政的浪潮。在此背景下,仍有部分教師對思政教育缺乏重視,尤其在語文學科領域,還存在教學模式單一、語文學科與思政教育契合度低、學生參與度不夠等問題,無法實現思政教育的有效滲透。所以,如何采取恰當的策略,讓中職語文教學既能夠傳授語文知識和培養語言技能,又能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達到語文學科的思政育人目的,是中職學校及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思政教育融入中職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策略
中職語文教師作為落實思政教育的重要主導者,應當從思想上充分認識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轉變教學觀念。一方面,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正確認識教師這個職業,真正熱愛教育事業。同時,青年教師要積極參加思想政治學習,善于利用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及時獲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聲音,閱讀相關理論著作,加深對政治教育的認識'另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合理的教學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精心選取的教材內容將直接影響思政教育對學生的滲透能力,這也考驗著教師的教學能力E]。對中職語文教師而言,教學能力的提升有多種途徑:其一,要善用資源,通力合作,參加多種形式的“課程思政”教學比武、專題培訓、向前輩取經等學習活動;其二,要加強對外學習交流,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在對外交流過程中,不斷汲取經驗,為提升教學能力蓄力。以筆者所在的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為例,從實際情況來看,學校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的搭建、思政課程名師工作室的成立、語文思政教育的小組定期研討等,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發揮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二、構建課內外結合的"思政大課堂”
(一)挖掘教材當中的思政素材
教材是所有一線教師進行教學與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中職語文的教材中編排了大量文質兼美的作品,教師要以課文為藍本,找準思政育人的著眼點,利用文本育人[3]。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當選擇富有典型意義的思政教育材料。其中,我國傳統文化就是進行思政教育的一片沃土[4]。在教材中選擇具有家國情懷的課文進行思政教學,如《岳陽樓記》?我愛這土地》《沁園春長沙》等抒發憂國憂民情感、激揚愛國情懷的詩文。在課文講解過程中,弓I導學生了解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論世,如從孔子的身上感知其一生追求的“仁”,從陶淵明的人生經歷中感悟藏在那份“悠然自得”背后的高潔心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拓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閱讀材料,達到課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課堂進行滲透
課堂教學是中職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實施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靈活地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授《我的母親》—文時,教師通過講解,帶領學生分析得出老舍母親勤儉誠實、熱情好客的性格特質。這一內容與當代社會弘揚“好家風好風氣”相契合,因此,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家風”主題討論,讓學生分角色朗誦課文并嘗試續寫后續故事。這樣的形式不僅能讓課堂氣氛“活”起來,也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他們在課堂中充分融人、體會并有所收獲。
(三)發揮課外實踐活動的作用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在學生心中播下思政教育的種子,那么,適當的課外活動就是額外的養料,可讓這顆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以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為例,德育工作本身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月一主題”班會、每學期的朗誦比賽、作文大賽、社團活動以及文明風采大賽等,都能成為中職語文教師進行德育工作的契機。與此同時,校外實習基地、社會調研、企業實習和志愿者活動等也可以作為課堂教育的延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依托校內外各類平臺,幫助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提升綜合素養,形成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以學校茶藝專業的學生為例,茶藝、禮儀和舞蹈是他們的必修課。在語文課上,教師可以特別注意與他們專業相關的內容。例如以《侍坐》中的“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為切人點,讓學生承擔校內的部分禮儀接待和茶藝會演等活動,真正體會社會生活中“禮”的運用,充分發揮了課外實踐活動的作用。
三、加強學校思政教育機制建設與制度完善
實行思政教育,學校也應制訂相應的配套措施,以保證思政教育的順利開展。中職學校在大力推行課程思政的同時,要尊重學生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客觀、冷靜地從學生規范制訂、教師隊伍建設、宣傳引領、教育激勵、監督評價等多方面完善保障制度。同時,不斷深人研究思政教育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設計出多維培養路徑,加強機制建設,真正做到思政政治教育滲透到師生的言行舉止。針對教師,要修訂考核辦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來激發教師思政育人的積極性。合理確定文化知識與思想教育評價的占比率,明確地把育人要求納人評價體系中,促使教師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變成一種自覺行為。例如:語文課的考核要根據課程性質、授課內容、教學成效和教學中的思政教育融合情況綜合評價。要改變以往的一次性終結考核,要求語文教師把課堂提問、教學討論以及平日觀察納人期末考核,還可以將思政內容納入課堂、試卷和測評,全方位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貫徹到位。
【參考文獻】
[1]竇冰.中職語文教學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2):17.
[2]張捷樹.中職學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2016(11):10-11.
[3]高巍.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J].中國農村教育,2018(14):31-32.
[4]周小波.傳統文化和中職語文教學的融合與實踐芻議[J].科技風,2019(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