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電子商務審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電子商務在極大地提高了商務活動的及時性,實現了書寫電子化、信息傳送數據化、支付手段現代化的同時,也引起審計方法和技術、審計信息的存儲介質、審計范圍等產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變化。作為審計人員,只有了解電子商務對審計工作的影響,才能作出恰當的電子商務審計結論。電子商務對審計實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一、對審計重要程度的影響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商務活動將以計算機和通信網絡的完美運行為基?約撲慊低城苛業囊攬啃鄖狽啪藪蟮耐玻刂撇渙欏⑹褂貌壞本涂贍茉斐稍幟研緣暮蠊⑶掖嬖詡撲慊《競汀昂誑汀鋇乃烈馇窒⒓撲慊缸锏鵲榷嫉賈碌繾由濤裥畔⑹д嫻姆縵鍘R虼耍蠹迫嗽輩喚鲆緣繾由濤窕疃氖菔欠裾媸怠⒄貳⒑戲ń猩蠹疲一掛緣繾由濤襝低車撓布腿砑哉齙繾由濤襝低車陌踩浴⒖煽啃浴⒛誆靠刂頻慕∪雜胗行緣確矯娼猩蠹疲傭賦霰簧蟮ノ壞繾由濤襝低襯誆恐衛硨涂刂粕系謀∪躉方冢岣叩繾由濤裥畔⒌目煽啃院駝媸敵裕行У胤樂估眉撲慊嬉獯鄹牡繾由濤袷莼蚱蘋蕩判越櫓噬系氖蕕任璞仔形姆⑸R虼耍迪值繾由濤褚院螅蠹乒ぷ韉鬧匾栽對凍醞M保濤窕疃耐緇蠱笠滌臚獠康男畔⒔換桓搗薄⒖旖藎芷詿蟠笏醵蹋灰諄疃氏趾芮康氖凳斃浴S捎諭獠可蠹迫嗽倍云笠到灰諄疃狽笆比嫻牧私舛薹ń惺凳奔嘍劍率顧嵌越灰諄疃納蠹圃嚼叢嚼眩庋誆可蠹頻鬧匾潭仍虼蟠筇岣摺?二、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從審計工作的角度看,電子商務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的風險越大,在檢查風險既定的情況下,審計風險也越大。電子商務引起的風險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1)數據高度集中于電子商務系統,易導致機密的數據被不法分子拷貝,甚至可能被非法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跡。(2)假如在電子商務系統設計時考慮不周,電子商務系統可能無法判定某些事件是否符合邏輯,對不合理的事項也會照樣處理。(3)電子商務系統主要以磁盤、磁帶、光盤等存儲介質作為信息載體,記錄于這些存儲介質上的信息是肉眼不可見的,必須借助于計算機的“翻譯”,才能以人可以理解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同一信息可以被“翻譯”成不同的形式。利用磁性介質難以實現諸如簽字、蓋章等這些使信息證據化的操作。(4)電子商務系統對錯誤的處理具有重復性和連續性。(5)電子商務系統中許多不相容職責相對集中,加大了舞弊的風險。(6)系統設計時可能沒有考慮到審計工作的需要,沒有留下充分的審計線索。(7)計算機病毒的入侵和“黑客”對電子商務系統的故意破壞。上述因素都可能使得審計風險中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增大。根據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由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構成,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該模型清楚地揭示,在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審計人員只有通過擴大審計范圍、在抽樣審計中增加樣本量等措施,降低檢查風險,才會使審計風險得以保持在適當水平。三、對審計線索的影響審計線索對審計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正是通過跟蹤審計線索,審核有關經濟業務和收集審計證據的。而審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收集、鑒定和綜合運用審計證據的過程。在傳統商務活動過程中,每筆交易都有一個完整的審計線索,交易的每一環節都有文字記錄,都有經手人簽字,審計線索十分清楚。審計人員可以從原始單據開始,對交易事項進行追蹤,一直到報表為止;也可以從報表開始,追根尋源,一直追溯到原始單據,從而形成了順查、逆查等審計方法。但是,實現電子商務以后,傳統的單據沒有了,紙質記錄消失了,代之的是存有數據處理資料的磁盤、磁帶、光盤等,這些存儲在磁性介質上的信息是機器可讀的,它們不再是肉眼所能直接識別的了。此外,原始單據進入計算機以后,中間的交易處理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傳統的審計線索在這里中斷、消失了,傳統的審計方法,有的已不適用。審計線索的肉眼不可見性,一方面增加了審計調查取證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從心理上給審計人員造成了壓力。四、對審計內容的影響實現電子商會以后,審計的監督職能并沒有改變,使審計的內容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首先,電子商務系統的特點及其固有的風險決定了審計內容必須包括對電子商務系統處理和控制功能的審查,以證實其對交易事項的處理是否真實、合法及安全可靠,這是傳統審計所沒有的;其次,由于電子商務系統已經開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再對它進行修改優化,要比在系統設計階段對它改過困難得多,代價也昂貴得多。因此,電子商務系統的設計應有審計人員(一般是內審人員)的參加。在系統設計開發階段,審計人員要提請開發人員注重并監督審查下列問題:(1)系統的功能是否恰當、完備,能否滿足用戶商務活動的需要;(2)系統的數據流程、處理方法是否符合有關貿易法規;(3)系統是否建立了恰當的程序控制,以防止或發現無意的差錯或有意的舞弊;(4)系統是否保留了充分的審計線索,保證了系統的可審性;(5)系統的安全保密措施和治理制度是否健全,能否保證系統安全可靠地運行;(6)系統的文檔資料是否全面、完整。五、對審計方法與技術的影響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的對象發生了變化,大量的證據都存儲在肉眼不可見的磁性介質上,對這些證據,審計人員只能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審查,即把計算機當作基本的審計工具使用,迅速、有效地完成審閱、核對、分析、比較等各項審計工作,從而提高審計的效率與質量。在對電子商務活動進行審計時,單機系統環境下的審計方法有的已不適用。這主要表現在對電子商務活動進行審計時,所有測試都必須在不改變數據庫或記錄的要件下設計具體的測試方法。由于網絡系統的持續運行,使得審計人員很難讓其在某一特定時間停下來接受大規模的測試,假如測試會改變數據記錄,就意味著審計人員給系統帶來差錯。當然,可以設計能夠糾正差錯的測試程序,但是被審單位是否答應這種改變記錄的方法,令人懷疑。同時由于系統實時的特點,也使得這種改變記錄的審計方法很可能產生后遺癥。由于交易數據處理的高速性和處理程序的復雜性,使得電子商務在極大地提高了商務活動的及時性,實現了書寫電子化、信息傳送數據化、支付手段現代化的同時,也引起審計方法和技術、審計信息的存儲介質、審計范圍等產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變化。作為審計人員,只有了解電子商務對審計工作的影響,才能作出恰當的電子商務審計結論。電子商務對審計實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一、對審計審計人員很難對經過測試后的系統重新進行復原。因而,就審計方法而言,采用整體檢測法及受控處理法等進行系統測試的審計方法,對審計人員審查和評價整個電子商務系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執行電子商務審計任務時,審計人員往往要在系統運行的同時進行審計。六、對審計方式的影響在網絡世界里,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的組織形式將趨于多樣化,并隨著不同交易事項自由組合成新的經營主體——虛擬企業(VirtualFirms)。虛擬企業存在于計算機網絡之中,它是一種臨時組成的,沒有固定形態和明確空間范圍的結合體。它可以隨業務活動的需要,由若干相互獨立的公司經過整合、重組而成,也可以隨交易業務的完成而隨時終止。電子商務使得虛擬企業的交易可以在瞬間完成,虛擬企業也就可能在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網絡社會的虛擬企業,其存續的時間有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伸縮性和隨機性。虛擬企業存續的時間可以很長,長達幾年或幾十年;也可以很短,只存在幾秒鐘。故虛擬企業的快速結合與解散,要求審計工作必須隨時、隨地進行,實時、即時提供審計信息,而不能按照傳統的審計工作要求,定期提供審計信息。因此,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傳統的事后審計與就地審計方式將逐步消失,審計工作將采用在線實時審計方式,即通過審計機關的計算機及時審查監督電子商務系統的交易業務,這樣一方面可以及時收集審計證據,另一方面也能得出可靠的審計結論。目前我們就應考慮審計機關的計算機系統如何及時監督電子商務系統,這就需要電子商務系統具有相應的審計接口。采用在線實時審計方式,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對電子商務審計的效率與質量。七、對審計人員素質的影響實現電子商務以后,由于審計線索、內部控制、審計內容、審計方法與技術等的改變,決定了對審計人員要求的提高。不懂得計算機的審計人員,會因為審計線索的改變而無法跟蹤審計,會因為不懂得電子商務的特點和風險而不能審查和評價其內部控制,會因為不會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系統而無法對電子商務活動進行審計。實現電子商務以后,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基于一定的計算機技能、網絡知識和完備的審計理論等多方面的綜合運用,這對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審計知識,而且要把握一定的計算機、網絡、通訊、電子商務知識與技能。只有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才能滿足電子商務審計工作的需要。八、對審計標準和準則的影響電子商務使得審計對象、審計線索、審計方法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人們以往在審計工作中逐步建立起的一系列審計標準和準則已不完全適用于變化了的情況,需要建立新的審計標準和準則指導審計工作實踐。例如,對電子商務審計人員的一般要求、電子商務的事前審計準則、電子商各系統安全可靠評價標準、電子商務系統內部控制準則等。九、對審計立法的影響實現電子商務以后,審計工作同樣要依法進行,對交易業務是否合規合法等的判定必須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但是,目前的審計法規都是適應傳統書面記錄形式的,電子商務時代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的審計法規。例如,電子證據的無形性和易篡改性造成了審計證據確定的困難;電子簽名因不同于手書簽名而導致法律上難以認定;電子合同的瞬間完成使得合同簽訂和生效時間的確定存在爭議,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審計工作尤其是進行合法性審計時處于無法可依的局面,亟需立法加以明確。
一、電子商務對傳統審計的影響
傳統審計是由獨立的專職機構或人員接受委托或授權,對被審單位特定時期的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資料的公允性、真實性以及經濟活動的合規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查、監督、評價和鑒證的活動,其目的在于確定或解除被審單位的受托經濟責任。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企業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財務管理系統逐漸由手工模式向網絡自動模式發展,在自動化、無紙化、數據化的電子商務和高度信息化的網絡財務系統下,傳統審計面臨巨大的挑戰。
(一)審計內外環境的改變
傳統審計是在企業的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環境下進行的。由經濟業務產生紙性的原始憑證,會計人員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和總賬,期末根據賬簿編制會計報表。企業從原始憑證到報表每一步都有文字記錄,都有經手人簽字,整套賬務系統都有紙介質保存,以便審閱。在傳統經營條件下,企業資產和經營的安全可以通過建立健全的內控制度得以保證,企業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本單位實際情況所制定的會計政策中,明文規定內控制度,并可由審計人員通過盤詢、模擬等方法進行內控制度的評審。
電子商務環境下,客戶可以從網上了解商品、詢問價格、簽訂合同、發送訂單,企業可以通過網絡確認交易、出口報關、發送商品(僅限于信息產品)、傳遞發貨單,劃賬結匯等。經濟業務產生的原始憑證以電磁信息的形式在網上傳遞并存儲于磁性介質中,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都集中由計算機按程序指令執行。因此審計人員面對的是企業的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和網絡賬務系統,企業的賬務系統以程序語言的形式存放于計算機中,肉眼難以對會計處理流程及內控制度形成全面的感性認識。網絡審計面對的企業內部環境是一整套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它的合理有效性、安全程度直接影響到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如硬件設備的穩定性,上下兼容性,軟件本身質量的高低及對企業實際情況的適應性等。而這些又受技術和人為的諸多因素影響,審計環境中不定因素增加。
我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為中心,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為基礎的相對較完整的法規體系,各行各業的會計處理都有一定的準則為指導,因此傳統審計面對的是相對有序的外部環境。而網絡經濟時代,傳統企業紛紛上網開展電子商務,參于競爭,甚至出現了沒有經營場地,沒有物理實體,沒有確定辦公地點的虛擬企業。這些企業只要在Internet的一個結點上租用一定的空間經過數字認證機構的認證即可在網上接受訂單、尋找貨源、進行買賣。正是由于市場準入條件的放寬和有關商務法律的不健全,外部環境的不穩定因素劇增,來自企業外部經營風險凸現,原有的內控制度效果減弱,從而增加了審計的風險。
隨著電子商務的應用和發展,會計信息系統將發生一場全方位、根本性的革命。會計發展經歷著由傳統會計到會計電算化、再到會計信息化兩次飛躍。而作為與會計有“血緣關系”的審計,也從傳統審計到審計電算化、再到網絡審計兩次飛躍。網絡審計就是基于互連網,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專門的方法,通過人機結合,對被審單位進行遠程審計。網絡審計是對以往電算化審計的時空觀的又一次突破,是現代審計在電子商務時代的新發展,也是電子商務的內在需求。
一、網絡審計下的審計理論要素的重新思考
網絡審計是隨著網絡技術、通訊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出現而產生的,是經濟活動網絡化、虛擬化的產物,也是現代審計發展的嶄新階段。面對網絡審計,原有的審計理論要素,如審計對象、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主體、審計技術、審計風險以及審計準則等面臨新的挑戰,需要我們重新加以思考。
1、關于審計對象。審計對象是指審計所要考察的客體,即被審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營管理活動和作為提供這些經濟活動信息載體的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資料。隨著電子商務的網絡化經營發展和虛擬公司的出現,使網上實體通過網絡將成百上千的人聯結在一起工作,他們可根據業務的需要自由重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可以是投資融資關系、技術協作關系和購銷關系等,即使這些企業間的關系是松散型的,也可以通過網絡在很短的時間內,以網上協議的形式整合成企業聯盟,當然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散聯盟。于是,會計客體就變得模糊,審計客體因之變得復雜,審計客體的外延需要重新界定。從交易費用理論看,審計對象(站在被審單位的立場上看,即為交易主體)的邊界不清,不僅增加交易主體的交易費用,也會增加審計風險和審計費用。所以,網絡審計的客體具有動態性和虛擬性,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充分地認識到,審計的客體具有適時改變性。
2、關于審計目標。審計目標是指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下,人們通過審計實踐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目的和要求。原有的審計目標僅局限于在裝訂的賬、表上,亦稱“有紙化”的信息載體上查錯防弊,對經濟效益進行評價,對審計對象的真實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規性、合理性和效益性進行審查和評價,其目的是為審計委托人服務。然而,在電子商務活動中,通過互連網和通訊技術,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以及企業與政府間的聯系更加廣泛和深入,信息資源具有共享性和經濟活動具有開放性,網絡審計的目標將主要通過“無紙化”實現,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擴展,諸如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狀況的審計、人力資源利用狀況的審計、政府調控職能實現程度的審計、顧客對企業滿意程度的審計以及網絡技術本身的合規性與有效性審計等也將成為審計目標。
3、關于審計范圍。審計范圍是指針對特定審計對象所開展的審計實踐活動在空間上所達到的廣度。在原有審計中,審計范圍要依據不同的審計對象和審計目標來確定,總的來看,審計范圍較狹窄、封閉。而在電子商務活動中,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已經成為一個寬闊開放的系統,會計信息處理處于一個開放的空間范圍,涉及到交易關聯方的各個方面;同時,由于其資源的共享性,能訪問會計信息以及接觸會計信息的人可能涉及到整個網絡用戶,當然,對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信息仍有所限制。網絡用戶,尤其是使用上市公司信息的用戶,出于不同的動機,可能采取惡意操作行為,增加了網上行為的控制難度。因此,承擔不真實以及非法數據的責任人就不能局限于被審單位,交易雙方以及相關的社會公眾都將被列入審計范圍。總之,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任何一項審計業務,都是建立在互連網平臺之上的,審計活動面向網絡。可見,網絡審計的范圍已被大大拓寬。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也隨之迅速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審計風險也日益加大。文章從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的概念出發,分析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提出了一些建議對策。
[關鍵詞]電子商務;審計;審計風險
現如今,電子商務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高度發展,原有的傳統商業模式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這種環境下,相關電子商務的審計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1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的概念
今天所說的電子商務一般是指在互聯網上進行的商業活動。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就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商務活動以及反映這些電子商務活動的會計記錄和網絡記錄進行的必要的審計。它包括兩個方面:①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商務活動以及所反映的會計記錄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進行審計;②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網絡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合規性進行審計。在這樣的環境下,審計的一些主要要素也發生了改變。首先,審計環境由審計人員親自到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證據的收集變為借助因特網、計算機、現代通信技術來進行;其次,審計對象由企業的會計信息和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有關的其他信息變為計算機系統生成的會計信息或者儲存信息;另外,審計方法也由人工變為了系統自動運算生成。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們的審計風險。
2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風險研究
[摘要]電子商務正在蓬勃發展,沖擊著傳統的商業活動。它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預計將會成為商業企業的主要經營方式,對傳統的會計產生重要影響,而作為與會計有“血緣關系”的審計,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對審計主體監督職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種全新的環境里,有必要對審計要素從九個方面進行了重新思考:對審計對象的重新思考;對審計主體的重新思考;對審計目標的重新思考;對審計范圍的重新思考;對審計線索的重新思考;對審計內容的重新思考;對審計方法與技術的重新思考;對審計安全控制的重新思考;對審計立法和審計準則的重新思考
[關鍵詞]電子商務網絡審計重新思考
隨著電子商務的應用和發展,會計信息系統將發生一場全方位、根本性的革命。會計發展經歷著由傳統會計到會計電算化、再到會計信息化兩次飛躍。而作為與會計有“血緣關系”的審計,也從傳統審計到審計電算化、再到網絡審計兩次飛躍。網絡審計就是基于互聯網,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專門的方法,通過人機結合,對被審單位進行遠程審計。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是對以往電算化審計的時空觀的又一次突破,是現代審計在電子商務時代的新發展,也是電子商務的內在需求。電子商務環境的到來所引起的整個社會的深刻變革使會計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給傳統審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種全新的環境里,有必要對審計要素進行重新思考。
一、對審計對象的重新思考
傳統審計對象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營管理活動;二是被審計單位的各種反映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經營管理活動的會計信息資料。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興起,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電子商務的發展和虛擬公司的出現使企業可根據業務需要自由重組,瞬間即可誕生或消失,從而使會計主體變得模糊,審計對象也因此變得復雜。所以我們需要對審計對象的外延重新界定。從交易費用的角度看,審計對象的邊界不清也會增加審計風險和審計費用。我們需要認識到,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對象具有動態性、虛擬性和適時改變性。
二、對審計主體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