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互聯網對大學生自殺心理影響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互聯網對大學生自殺心理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互聯網對大學生自殺心理影響

【摘要】隨著大學生上網的人數的迅速增長,互聯網大學生自殺心理的產生也不容小視。其主要原因有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矛盾,價值觀念的沖突,上網帶來的癥狀的影響,因迷戀上網而荒廢學業所帶來的巨大影響,網戀的影響,某些不良網站的影響等等。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自殺心理;影響

北京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提供的數據表明,中國每兩分鐘有1人自殺死亡,8人自殺未遂,每年有28.7萬人死于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自殺已在我國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序第五。在15歲至34歲年齡段的人中,自殺是首位的死因。研究資料表明,在高校自殺率統計中,曾經被稱之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自殺的數量近年來成上升趨勢,其中大學生高于一般青年,重點大學高于一般大學,研究生、博士生高于本科生和大專生。這一問題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生自殺的原因很多,本文探討的是互聯網對大學生自殺心理形成的影響。第十九次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調查結果(2007年1月23日)顯示,我國的上網用戶總人數為1.37億人,網民中受教育程度為大專程度的占23.3%,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占28.5%。在這個群體中,學生占32.3%,大學生人數又遠遠高于其他職業的人群。隨著大學生上網人群的擴大,互聯網給大學生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其中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自殺問題。本文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互聯網對大學生自殺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矛盾

互聯網雖然是一個客觀存在,但在很大意義上,它又是虛擬的。互聯網帶來一個虛擬的社會,社會學家稱之為“一種社會的裂變”。由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沉迷于互聯網的大學生很容易陷入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在流行的互聯網游戲中,許多都是兇殺暴力和色情,這些在現實中基本是做不到的。正象許多玩互聯網游戲的大學生說:“在這里,你可以殺人,而在現實中不可以。”但是絕大多數時間里他們還要生活在現實生活中,一旦回到現實生活中,在互聯網上的隨心所欲卻是嚴重的違法行為,而在網上的激情也無處宣泄,日積月累,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內心中的沖突到了極至,又得不到疏導時,要么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要么就會產生極端的自殺行為。

二、價值觀念的沖突

當今社會中,并存著多種文化和價值觀念,除了不同國家、民族、地域的差異外,還存在著主流文化與亞文化的差異。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也逐漸產生了互聯網亞文化。互聯網亞文化的特點是聚集人群打破了地域的分割,靠現代化的手段而不是過去傳統的聚集方式聯系在一起。正是由于改變了過去的聯系方式,因此,互聯網亞文化具有以下特點:(1)十分容易隱瞞性別、年齡、社會地位、收入、職業等等,而且可以無所不能,可以腰纏萬貫、學富五車、風流倜儻等等,凡是能想到的,在網上就能做到。(2)隨便一些謠言、色情、偏頗的言論和消息而不必承擔責任。(3)完全的自我為中心,不必顧及他人的感受,可以說臟話、謊話、黃話,可以隨意中止交流,如聊天、游戲等等。在網絡中沉迷久了,受這樣的亞文化的影響日深,與社會的主流文化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逐漸無法分清主次,將互聯網亞文化奉為行事的根本。但當自己的價值觀念與社會不斷發生沖突時,就很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若導致自己在社會中無法立足的話,也會產生自殺行為。

三、上網帶來的癥狀的影響

互聯網狂躁癥、互聯網強迫癥、互聯網偏執性妄想癥、網絡成癮等問題,正成為困擾當代大學生的普遍問題。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因持網上持續聊天、瀏覽,導致一些大學生沉湎于網上生活而無法自拔。由于對互聯網生活的過分迷戀和依賴,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各種行為異常、心理障礙和交感神經部分失調,如上網時精神亢奮、下網后情緒低落、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煙嗜酒和濫用藥物、自我評價能力下降、生物鐘紊亂、思維遲緩、食欲下降、有自殺意念和行為、寧可拋棄學業也要與互聯網相依為命等。有個已是病人的大學生這樣說:“只要一入聊天室和她交流我就感到很開心,是個活人,一退出就覺得世界沒意思,和死人無異。”[1]

四、因迷戀上網而荒廢學業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因迷戀上網而荒廢學業的例子比比皆是,荒廢學業的直接結果是辜負了家人的期待,一旦清醒過來,面臨巨大的壓力和痛苦,當個人無力擺脫時,經常選擇以死來逃避和解脫。某高校一男生,剛上大一便迷戀上了互聯網,因此而荒廢了學業,剛上完了一個學期,六門功課不及格,按學校規定,將面臨被勸退的處境。他是單親家庭,是母親唯一的希望,母親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現實卻是他連學業都無法繼續下去。新學期開始,當他得知這一切時,也不敢告訴他母親,經過痛苦的掙扎后,選擇了自殺來擺脫壓力和煩惱。五、網戀

在許多大學生的眼中,愛情是神圣的、潔凈的,無數大學生都向往理想中的愛情,希望能找到理想的情侶。但是許多時候在現實中難以尋覓到這種愛情,于是許多大學生把目光轉向了互聯網,可是結果卻往往是苦澀的。

(一)網戀的欺騙性對大學生的沉重打擊

今年來有關大學生因網戀上當受騙甚至被殺的報道屢見不鮮。當大學生在網戀中付出真實的感情,進一步發展到以身相許時,無法自拔,這時再發現是上當受騙了,心靈會受到沉重的打擊,有人便走上了自殺之路。

(二)大學生網戀失戀對身心影響深重

天津市“粹介”互聯網公司近日作了一項網戀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電腦網上戀愛成功率僅為1‰。[2]因此,失戀是網戀的家常便飯。“當網上的另一方消失在網海里的時候,就有不少學生‘享受’到無異于傳統戀愛失戀的痛苦。那么大學生們所經歷的將是他人生坎坷感情經歷中最崎嶇、最苦澀的一段。這時候感情脆弱的人從此就看不見生活中的陽光,失去生活的信心,心灰意懶,一蹶不振,甚至自殺。”[1]

(三)對網戀結果的失望

據《新聞晨報》報道,2003年12月13日晚約9時,一女大學生從上海海運學院9樓跳下自殺,疑因網戀所致。經警方證實,該女子當場身亡。據幾名了解情況的學生講,跳樓女子來自山東濟南一所大學,她通過互聯網與海運學院某系2001級一本科男生相戀。幾天前,該女生來到上海與戀人相會,不料雙方見面后并未如互聯網上那般投緣,由此竟引發悲劇。

六、某些不良網站的影響

(一)有些網站散播所謂的“死亡音樂”

這些音樂對一些深陷網絡的大學生來講,有某種控制作用。經常瀏覽的人,會產生自殺的念頭。專家解釋說,“死亡音樂”對易受暗示、有敏感氣質的人有一定心理威脅,尤其是情緒較抑郁或正遭受挫折的人,聽后可能會激發某些不良情緒。

(二)網上傳播的“自殺完全手冊”

2004年,《中國青年報》報道,網上出現的“自殺完全手冊”在網民和媒體中引起了較大反響。據了解,“自殺網站”和“自殺完全手冊”在2002年就在我國出現。早在2001年,國內已經有人在境外自殺網站的誘導下輕生自殺。[3]許多大學生熱衷于瀏覽這樣的網頁,筆者在中國大學生論壇等地方就見到了類似的東西,其中列舉了各種稀奇古怪的自殺方法。這樣的東西看多了,看久了潛意識中會受到一種誘導。

(三)死亡網站的出現和流行

登陸所謂的死亡網站后,在相應的地方輸入出生年月、性別等信息后,網站就會給出登陸者所謂的“死期”。對一些心理比較敏感和脆弱的學生而言,會形成他們沉重的心理負擔,久而久之,會產生自殺的心理,甚至會做出自殺的舉動。

針對以上的種種引發大學生產生自殺心理的誘因,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對策:(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平時的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抵制不良的網絡文化的影響。(2)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引導大學生形成一種認識:網絡是一種工具,人是具有積極的主觀能動性的,不能“為物所役”。(3)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盡量不去瀏覽一些不良網站和不健康的網頁。(4)社會(學校、家庭、媒體、政府等等)要建立聯動機制,進行相關的有效干預,爭取盡早發現,盡早干預,最大限度地避免悲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代顯華.大學生網戀及其問題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

[2]齊魯晚報,2000-10-20.

[3]重慶時報,2005-04-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隆林| 古丈县| 吕梁市| 龙南县| 沙雅县| 镇沅| 平顶山市| 沁源县| 金川县| 西林县| 伊春市| 六盘水市| 博乐市| 和静县| 绥滨县| 沅陵县| 玉树县| 东宁县| 鹿泉市| 上杭县| 乐昌市| 开远市| 互助| 博湖县| 竹北市| 新绛县| 七台河市| 虎林市| 苗栗县| 丹巴县| 盈江县| 北安市| 武川县| 无为县| 建水县| 密云县| 三门峡市| 阳信县| 安乡县| 龙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