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院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四相融合”對于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在“四相融合”視角下,地方院校需要構建知識能力與職業素養并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舉、校內學習與行業企業社會實踐融通、課內教學與課外習訓互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該體系的建立可有效解決地方院校音樂專業缺乏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合理課程體系、全面實踐環節、過硬教學團隊等問題。因此,地方院校在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時,可將“四相融合”的精神加以貫徹,進而促進地方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四相融合”;地方院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模式
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環境下,地方院校的地位逐漸凸顯,不僅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任,還要服務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地方院校的音樂學專業要為當地的高等、中等專業院校及中小學校輸送相關的音樂教師和研究人員,另外還要為當地藝術團體輸送相關人才,所以地方院校的音樂學專業對于當地社會的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從“四相融合”視角來看,地方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諸多缺陷,阻礙了地方院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地方院校要重視對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培養。
一、“四相融合”視角下地方院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缺乏明確的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的設定是影響整個教育環節的關鍵因素。如果沒有明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音樂學專業的教學都會受到影響。地方院校的音樂教學要為當地各類中小學校、文化團體和藝術研究所輸送相關的音樂人才,因此是否擁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地方院校的音樂人才培養至關重要。但從當前來看,很多地方院校在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方面并沒有比較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導致這些院校一直存在培養什么樣的音樂人才,怎么樣培養音樂人才,為誰培養音樂人才等諸多的疑惑。由于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導致地方高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與當地社會經濟逐漸脫軌,最終培養的人才也難以適應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2.缺乏合理的應用型音樂人才課程體系
由于我國地方院校設置音樂專業的時間較短,所以很多地方院校在音樂專業存在課程結構不合理、不完善等狀況,也因此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存在專業基礎能力不夠、音樂綜合能力不夠、創造能力不夠等問題。除此之外,地方院校的音樂課程教學內容過于陳舊、脫離當下實際情況,也是導致地方院校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因素。整體來看,地方院校的音樂教學缺乏系統化和完整性,與其他學科之間缺乏有效的滲透和聯系,進而使培養的學生音樂知識面比較窄,不具備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同時,上課使用的基本音樂教材也無法做到及時有效地更新換代,導致音樂學專業學生的知識系統比較落后,不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客觀需求。
3.缺乏全面的應用型音樂人才實踐環節
地方院校在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時,培養的音樂人才不僅應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還需具備足夠的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勝任之后的音樂教育工作和研究工作。但事實并非如此,地方院校認為在學生在之后的相關工作中,學生會用到更多的相關理論知識,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更多注意力放在理論教學方面,但學生的實踐能力卻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應用型人才面對的是社會和職場,單純具備理論知識必然無法適應社會需求。同時,如果不進行實踐教學,學生的樂理知識也無從得到印證和實踐,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而且學生的理論知識也無法得到深層次的學習和理解。
4.缺乏過硬的應用型音樂人才教學團隊
隨著地方院校辦學能力的不斷提升,社會對地方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為了培養更加優秀且符合社會發展的應用型音樂人才,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當前地方院校的教學團隊并不專業,不僅教學團隊的數量有限,其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由于音樂專業近年來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所以該專業的學生數量逐年提高,但與此同時,教師的數量卻并沒有增加,結果導致教師的工作量有所提升,教師為了完成繁重的工作量和教學任務,教學質量在無形之中受到影響。另外,由于地方院校的發展能力有限,導致教師結構和師生比例也存在一定問題,而且地方院校有沒有足夠的資金聘請高級教師和組織相關培訓,所以教師質量也得不到相應提升。由于教學團隊的能力不過硬,導致教學質量難以保證,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自然會因此受挫。
二、“四相融合”視角下地方院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模式
1.校地合作模式
地方院校要為地方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所以在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時要充分結合當地的市場和需求。因此,地方院校可充分與當地的企業、社會藝術團體以及當地其他學校進行合作,實現校地合作的全面開展,真正促進地方院校音樂人才培養與當地的相互合作,這也是地方院校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必經之路。在具體合作中,地方院校可以從音樂教學、音樂表演、音樂研究等多方面,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學習。
2.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不僅是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的模式,也是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的具體內容。實踐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課堂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課堂實踐教學包括樂器的實踐訓練和演唱的實踐訓練;社會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與社會實踐團體合作中的實踐。此外,學校還可組織校園歌手大賽、校園樂器演奏大賽和其他校內演出活動等。在學生每一學年的階段性考核,以及畢業作品設計中,學校也可為學生提出一定的實踐部分要求,逐漸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模式。
3.模塊化教學模式
當地社會要求地方院校的音樂學專業人才向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而模塊化教學模式與應用型音樂專業人才的多元化、個性化發展方向相一致,不僅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職業變化,還有利于地方院校的長期發展。但在地方院校的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中,可將課程分為五大模塊。一是基礎課程模塊,包括語文、英語等課程;二是音樂基礎模塊,包括樂理知識、音樂分析等;三是音樂技能模塊,包括樂器、聲樂等;四是地方音樂模塊,主要包括當地的音樂課程;五是實踐教學模塊,主要鍛煉學生的相關實踐能力。
4.測試化教學模式
測試化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真正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除了每學期固定的專業課程考試之外,地方院校還要對專業課程和核心課程進行另外的專業測試。在具體測試過程中,不僅要鍛煉學生的應試能力、表演能力,還要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測試化模式教學不是為了測試而測試,與傳統僵化的考試并不相同,測試化教學注重學生個性化和自主能力的發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三、“四相融合”視角下地方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的具體路徑
1.注重知識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共同發展
地方院校在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時,不僅要注重學生基本音樂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因為應用型音樂人才畢業后會直接參與相應工作中,所以基本的職業素養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地方院校可將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教育有效結合,讓學生對職業素養有基本的認識。另外,在實習和實踐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和教師也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體會到職業素養的重要性。
2.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相互結合
為了培養應用型音樂人才,地方院校還要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學生畢業后會進入當地相關企業或團體工作,但不論音樂教育者還是表演者,都必須同時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為此,地方院校在規定的課堂教學中,也要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并且還要積極組織學生在當地的團體、企業進行實踐,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得到鞏固。
3.發展校內實踐和社會實踐的融合共通
對于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培養,要求地方院校必須對學生開展實踐教學,但由于學生畢業之后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職業,所以必須具備應對各種職業的能力。為此,地方院校除了要為學生提供校內實踐的機會,還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校外實踐機會,這樣不僅可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還可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尤其是加強校外實踐,地方院校要加速與當地的企業、團體、政府、文藝部門等達成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的機會,形成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的雙實踐體系。4.實現教師學習與教師教學的不斷補充為了將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的目標貫徹到底,地方院校還要對本校的教師團隊不斷優化,實現教師教學與教師學習的不斷循環。因為教師團隊的質量對于教學質量影響重大,所以地方院校必須積極為教師組織培訓,讓教師不斷學習新的音樂知識和教學方式,保證音樂教學時刻保持活力,進而有效提升地方院校音樂教學的成果,促進地方院校音樂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四、結束語
總之,地方院校培養應用型音樂專業人才的目的即為當地服務,向當地輸送大量專業型音樂人才。“四相融合”指導下的音樂教學方式對于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具有指導意義,所以地方院校有必要將這一思想進行貫徹,進而指導本校的音樂專業教學。
參考文獻:
[1]劉鵬.基于轉型背景下的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9
[2]李貞.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藝術教育,2018
[3]張艷林.論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的要求及策略[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
[4]趙毅.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重構[J].音樂創作,2018
[5]杜雪.轉型發展視域下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大眾文藝,2018
[6]王伶俐.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5
[7]周邦春.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J].民族音樂,2014
作者:蔡江寧 單位:昌吉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