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以皖西學院為例針對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遇到的問題,探究了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理論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教學改革以及發展特色與合作改革,此外為增強高校對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研究,制定了適應大學生各自特點的個性化培養方案,為加快創建高質量人才培養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在“十三五”計劃的新時代背景下,為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推進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特制定皖西學院振興本科教育實施方案,以實現本科高等院校向應用型轉變,最終實現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任務,實現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標。文章對皖西學院的機械工程專業發展現狀和現存問題進行了剖析,并從理論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模式、實踐創新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計劃及內容上,對機械工程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探索。認為其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在梳理清課程方案體系后,再整合課程內容、突出專業實用性特色,以提高學生真正從實踐到應用的能力,并修訂和完善培養計劃方案,推進實驗室規模建設和實驗課程改革進度,以加強學生對實踐運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本科轉應用型培養模式改革
1.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
對應用人才培養模式中的目的、內容以及方法三大要素上進行去全面綜合改革,具體來說:目的要素中包含培養規格與培養目標,內容要素則包含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方法要素主要是教與學的技巧方法、師資隊伍規模與實驗實踐環境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全面綜合改革的構劃思路如下圖所示。
1.2理論教學模式改革
主要思路是通過從培養方案、教學手段、課程設置、考核方式、應用環節等多方面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理論性教學改革,深度強化拔高精密測量、光學、現代檢測技術等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教學,對主要專業為現代機電檢測和精密測量的人才培養方案全面完善。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進行專業課程課堂教學問卷調查、隨堂咨詢、課后反饋等方式,及時收集了解學生對教材選用、授課內容、學生需求以及對教師授課意見建議等信息,作為培養方案修訂的重要信息。各教研室的各教學團隊成員要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的模塊化等針對所授課程的內容、課程內容之間的交叉與重難點進行探討、重新整合與分配,必要時要依據確保課堂上所教授知識之間層次分明,具有明顯的連貫性、漸進性、相關性和系統性。
1.3發展特色與合作改革
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要走好自身的特色發展之路,任重道遠。需要適應并引領新常態經濟發展,以及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局面,轉變舊發展觀念,增強動力以推進改革,切實將辦學目的轉至服務地方特色社會經濟發展上,轉至校企合作和產教深度融合上,轉至應用型創新技術人才培養上,轉至增強學生創業或就業能力上,全面提高本科院校對區域經濟社會服務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明確地方特色,創建培養應用人才、研發創新服務、產教深度融合的高地。跟隨產業趨勢發展方向,將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術新科學概念知識融入課程,創建“實訓-研發-創新創業”為一體的實踐新體系,逐步引領學生從創新到創造再到創業的能力。建造“立地型”研發創新服務平臺,實地解決生產一線所缺的核心技術難題,以及技術到應用的過渡問題。創產教深度融合高地,推進校企、校地、校所、校校的合作,將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有機銜和。注重協同,創建高培養層次、培養過程、學科專業建設,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共享的一體化體系。
2結論
本文就應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立足新時展,轉型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本文深度分析了皖西學院機械學院向應用型本科轉型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實踐創新等方面進行的改革,以實現高等教育新局面、新時代教育新境界、創新教育實質改革,給工程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帶來一定影響。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要走好自身的特色發展之路,任重道遠。需要適應并引領新常態經濟發展,以及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局面,轉變舊發展觀念,增強動力以推進改革,切實將辦學目的轉至服務地方特色社會經濟發展上。
參考文獻:
[1]韋新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9):208-209.
[2]劉媛.基于應用型人才需求導向的審計專業的建設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19):22-23.
[3]趙海霞,李曉暉.淺析如何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J].價值工程,2018(32):281-283.
[4]唐亞純,羅恩韜.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新模式探索[J].山東工業技術,2018(21):228+224.
作者:王洪新 張偉 張鵬 許文雷 單位:皖西學院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