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教學經濟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一)專業基礎課我們所說的《經濟學》其實就是傳統意義的《西方經濟學》,在高職院校多以《經濟學》命名,其內容體系和《西方經濟學》沒有什么區別。西方經濟學闡述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總結歸納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運行和國家調節的重要理論、概念、政策主張和分析方法,被稱為“社會科學之王”。鑒于這樣的內容體系,《經濟學》基本上是所有高職院校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必修課程,是學習經濟類、管理類課程的基礎。
(二)理論體系成熟西方經濟學歷經了兩百多年的發展,理論派系很多,內容豐富,理論體系已經趨于完善和成熟。高職所學的《經濟學》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家庭、廠商和市場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科學,以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為對象;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價格理論為中心理論;以個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宏觀經濟學則是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科學,以國民經濟整體的運行為對象;以資源的充分利用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收入理論為中心理論;以總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市場失靈、政府有效。
(三)抽象難懂由于經濟學的內容來源于西方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這些理論都是以假定某些條件成立為基礎,然后根據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建立經濟學模型。其內容的表現形式多為數學模型和圖表,如供求函數、消費者均衡、最佳生產區域、LM-IS模型等。無論是假設條件還是經濟學模型,都比較抽象。高職學生數學基礎普遍不好,數學思維和理解力相對較差,因此,學生普遍感覺《經濟學》難懂難學,在補考中,《經濟學》補考人數所占比例最高,是一門讓學生叫苦害怕的課程。
二、《經濟學》課程的幾點錯誤認識
(一)是一門純理論課程由于《經濟學》理論性很強,理論體系成熟,因此幾乎是所有的高職院校都把《經濟學》當作一門純理論課程,其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領會與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為學習其他專業課打好理論基礎。它的確是講解西方經濟理論,是基礎理論課。但是這樣的教學目標與職院現行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相背離。在這樣的目標驅動下,教師在上課時只會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只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忽略了學生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
(二)難以進行課程改革2006年教育部16號文件后,高職院校做出了積極響應,進行了如火如荼的教學改革,重新界定了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著重培養技能性人才,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表現在職業崗位標準開發、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教材開發、教學團隊建設、實訓基地開發利用等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調整。而對于理論體系嚴密的《經濟學》課程,被認為主要培養學生經濟思維能力,不可能采取項目教學模式,因此也難以進行課程改革。
(三)課程地位削弱高職院校的改革中,各校積極推動專業建設,紛紛創建示范專業、特色專業、骨干專業、優勢專業等。經濟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所培養的能力目標很難在職業崗位上直接凸現出來,其地位和作用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在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的環節,就被壓縮或裁減。在2006年高職教學改革前,我校《經濟學》的課程是72學時,改革后,已縮減為45學時,減少了三分之一多。這反映了《經濟學》地位在削弱。也因為這門課程不能為專業建設提供成果支撐,無論是職院還是任課教師都沒有高度重視。
三、《經濟學》課程教學引進杜威生活教育觀的可行性
《經濟學》課程由于其主要內容仍以理論為基石,沒有嚴謹的工作流程,因此不能像專業課程那樣,根據工作崗位的要求設置工作任務,但是《經濟學》課程最大的特點是其理論是從經濟生活中概括抽象出來的,來源于經濟生活,運用于經濟生活。而經濟生活無處不在,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經濟現象。比如:吃蘋果這件事,就涉及到一系列經濟現象,想吃蘋果了,涉及到需求理論;買賣蘋果,涉及到價格理論;吃蘋果涉及到消費理論,進而延伸到種蘋果,涉及到生產理論;而根據蘋果的供給與需求,又可以上升到宏觀經濟學中的經濟政策等等。杜威的生活教育觀就是強調教育即生活,教育來源于生活,將這句話引用到《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具體化為《經濟學》教學即經濟生活,《經濟學》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不僅教學內容可來源于經濟生活,且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五步思維法”,設置經濟生活中的情景,并根據經濟事件提出問題和假設,然后通過學生的體驗進行驗證,根據驗證得出經濟理論。只要教師能夠正確激發學生潛能,尊重學生個性,學生能隨時隨地感受到生活在經濟學的體系中,能不斷地通過身邊的生活小事件發現經濟學內涵,且通過所學的經濟學知識能不斷地理解、體驗、感受、反思身邊的經濟生活。因此,從教學內容中素材資料的獲取及課堂教學的實施看,《經濟學》課程借鑒杜威的生活教育觀是可行的。‘
作者:胡平單位: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