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內服務貿易問題與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王清1林曉寧2作者單位:1.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東北師范大學商學院
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面臨的幾個突出問題
(一)服務貿易基礎落后,整體競爭力較差
由于過去長期“重制造、輕服務”的政策導向,我國服務貿易長期處于封閉的環境中,其發展遠遠落后于貨物貿易。2006年服務貿易占GDP的比重僅為39%,而美國自1984年開始,服務業產值占當年GDP比重就已超過60%。[2]據世界銀行統計,發達國家服務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中等收入國家平均達到50%左右,而我國直到2011年,服務業產值占中國GDP的比重也僅為43.1%。服務業是發展服務貿易的基礎,服務業的嚴重滯后勢必會影響服務貿易的發展。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不能同步發展,服務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偏低,產業基礎薄弱,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貿易多是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所以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較差。加之,我國服務貿易規模較小、服務產品檔次低,服務貿易從整體上一直處于逆差狀態,且呈現逆差不斷擴大的趨勢,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二)我國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
1.我國服務貿易行業分布不平衡。現階段,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旅游、運輸、其他商業服務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興服務行業及金融、保險、咨詢、通訊等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出口比重偏低,這正說明我國在服務貿易出口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仍是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過去我國對服務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一直偏低,另一方面是服務管理體制的滯后,也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缺乏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動力,因此在世界服務貿易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
2.服務貿易地區分布過于集中。中國香港地區、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仍然為我國內地前五大服務貿易伙伴,2011年服務貿易額占我國內地服務貿易總額的64%。其中,中國香港一直是內地最大的服務出口目的地、進口來源地和順差來源地,雙邊服務貿易占我國內地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四分之一。從服務貿易主要領域的進出口情況看,中國香港、美國分別為我國內地運輸服務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場,所占比重為運輸服務總額的50%;旅游出口市場集中于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韓國,所占份額近60%;在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方面,美國是第一大出口市場,其次是東盟,占該行業出口總額的一半;我國內地咨詢服務第一大出口市場是中國香港,其次是歐盟和美國,三者占比都超過該行業出口總額的20%。[3]進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導致服務貿易多元化程度不高,在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的大環境下,不利于分散市場風險,抗打擊能力較差。而在國內,服務貿易則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其他地區所占份額極小,這種地區發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國服務貿易整體水平偏低。
(三)服務貿易管理體制落后,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規
由于服務行業數量和范圍較大,從而給相關部門帶來較多的管理困難。國際上要求對于服務貿易要有統一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但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還比較落后,存在許多問題。另一方面,多數重要服務部門尚無立法或欠缺配套法律,如電信業、旅游業,盡管有些部門有立法,但已頒布的法律比較寬泛,缺乏可操作性,未形成體系。另外,現有的相關法律,如《外貿法》等缺乏可操作的詳細規定。
(四)服務貿易行業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我國雖然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優勢,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對服務業人才培養方面重視程度不夠,高素質、高技能的服務業人才緊缺,尤其是以知識密集型為特征的一些新興服務業所需的外向型人才更是奇缺。由于我國服務業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服務提供者只需具備一般化素質或經過簡單培訓后就可以上崗;加之對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目前我國服務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缺乏直接導致我國服務業競爭力低和產業結構不合理。
促進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培育新優勢,提升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服務貿易無污染、低能耗,能充分發揮我國的勞動力優勢。與貨物貿易不同,服務貿易領域內的傾銷、反傾銷等貿易摩擦較少,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對于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提高服務貿易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我國具有勞動力的優勢,但僅發展具有傳統優勢的服務產業已經不能滿足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要求,也與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不符。因此,應明確服務貿易發展思路,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并將其確定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重點。此外,政府也應大力改造、提升傳統服務行業的檔次,建立品牌優勢,打造我國服務貿易品牌,在維持我國傳統服務貿易行業有利地位的同時,加大對技術、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企業的政策傾斜,從財政、稅收、金融、外匯等領域提出切實可行的完善措施。
(二)努力推進服務貿易結構的優化
1.以生產性服務業為突破口,通過專業分工,加大高級要素投入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實現功能升級、產業鏈升級。[4]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積極培育國際知名品牌;推動服務外包企業承接在華跨國公司服務外包業務,逐步擴大中國服務外包市場份額,提高國際競爭力;支持服務外包企業取得國際認證,創建服務外包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2.積極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我國出口產品的“價廉”優勢會部分喪失,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是為了提高出口的穩定性。因此,除在中國香港地區、歐美市場上提高服務檔次,保住傳統出口市場的份額外,我國也應積極開拓一些新興市場,出口適銷對路的服務產品。在國內,政府應積極引導中西部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并且著力改善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水平,尤其是加強運輸物流建設,鼓勵高新技術人才到中西部地區就業,改善我國服務貿易地區結構過于集中東部沿海地區的狀況。
(三)推進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完善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
我國應進一步完善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管理協調機制,解決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各行政管理部門間的交流與合作;統籌安排我國服務貿易的規劃、統計、立法、政策、對外談判和促進工作,進一步提高服務貿易管理效率和水平。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為了使服務貿易真正實現制度化和規范化,應按照WTO等國際經濟組織的有關規定,對照相關國際慣例,制定詳細的操作規則,加強法律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四)加強服務業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升服務貿易核心競爭力
服務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決定了服務效益與服務質量,是影響我國服務貿易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政府來講,應加大對教育和高新技術研發的投資力度,重視對服務貿易人才的開發與培養,重視培養高等院校服務貿易相關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學生實訓基地,對相關人才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不僅有利于企業挑選人才,也有利于我國服務業后備人才的培養。就企業來講,應注重企業的員工培訓機制建設,定期組織員工進行繼續教育,了解最新的市場需求動態,不斷與時俱進,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現代服務業并不是有了理論就可以定出實踐的辦法,而需要真正進入市場來學習、摸索,把理論知識進行升華,因此,把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才能培養出更多面向服務業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我國服務貿易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本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