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貿易壁壘對勞務輸出影響與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彭曦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
湖南省對外勞務輸出現狀
對外勞務輸出從廣義上講可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形式:直接對外勞務輸出是勞務人員離開母國到境外就業,即發生了勞動力國際流動,如通過工程承包或對外勞務合作從事建筑、運輸、技術服務,或個人出國從事餐飲、娛樂等民間勞務輸出;間接對外勞務輸出則是勞務人員未離開母國為外國消費者提供服務,如為外國企業提供加工服務,接受外國企業的服務外包等。
(一)外派勞務人員的規模不斷擴大、總量偏低
2008年湖南省對外勞務合作新簽合同額8.24億美元,完成營業額5.71億美元。2009年湖南省對外勞務合作累計完成營業額5.3億美元。2010年,湖南省對外勞務合作新簽合同額5.76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31億美元。2011年,在傳統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市場動蕩多變的不利形勢下,湖南省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逆勢上揚仍保持了較快增長。全省對外工程承包業務完成營業額14.60億美元,同比增長33.8%;對外勞務人員實際收入7.68億美元,同比增長45.6%。由此可見,湖南省對外勞務合作發展總體呈穩步上升趨勢。在此環境下湖南省外派勞務人員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見表1)。然而,從全國情況來看,湖南省外派勞務人員的規模偏小。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湖南省2011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業務派出各類勞務人員期末在外人數為22578,全國排名第15,在中部6省中排名倒數第2。
(二)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經營主體的數量迅速增加
自1986年,湖南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承包泰國曼谷北標油廠廠房建設項目以來,經過24年的發展,到2010年,已有49家企業取得對外工程承包經營資格,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等6家企業分別在境外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通過經營、服務網絡向境外市場延伸擴展。在對外勞務合作方面,經營主體的數量更是增長迅速。2004年湖南省對外勞務合作經營主體有51家,2005年新增19家,達到70家,2006年突破百家,2007年有145家,2008年新增61家,達到206家。湖南省對外勞務合作經營主體數量大幅增長,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同時,主體規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主體類型不斷豐富,一批設計院所也參與到開拓國際工程承包活動中。
(三)對外勞務輸出的市場及行業結構日趨合理
湖南省對外工程承包業務市場分布日趨廣泛,亞、非等傳統市場逐漸復蘇,新興市場也取得重要突破。2010年湖南省新簽及正在執行的項目共分布在全世界59個國家和地區。委內瑞拉緊急電站項目新中心電廠建設項目,使湖南省對南美的新簽合同額迅速攀升,達到5.98億美元,占全省總額的42%,比上年同期增長485倍,南美市場一躍成為湖南省最大的對外承包工程市場。其次是非洲和亞洲,全年新簽項目分別為20個和15個,新簽合同額分別為4.46億美元和3.61億美元,分別占全省總額的32%和26%。企業在積極外拓市場的同時,經營范圍向相關專業領域延伸,業務遍及房屋建筑、水利水電、機電安裝、公路交通、化工冶煉等建設領域,經營內容由提供勞務或施工、設計向投融資、資源開發等多元格局轉變。工程承包方式也由“借船出海”轉向“駕船出海”,工程承攬規模趨向大型成套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湖南省對外勞務合作項目遍布亞、非、歐、北美、大洋洲等4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亞洲和非洲市場為主要目的地。外派勞務結構正由過去的建筑、紡織等低層次勞務為主逐步向海員、加工制造、護師、工廠管理等高層次勞務發展,加工制造業成為外派勞務的主要行業,勞務結構有所改善。
(四)間接勞務輸出發展快、潛力大
據湖南省商務廳統計資料,2010年湖南省加工貿易進出口178906萬美元,同比增長65%。其中出口116444萬美元,同比增長70.8%,進口62462萬美元,同比增長55.4%。加工貿易占同期全省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009年的10.7%提升至12.2%,提高1.5個百分點。服務外包完成合同執行額5.39億美元,同比增長63.3%,青蘋果數據、創智軟件、山貓卡通、一力物流4家企業進入“中國服務外包100強成長型企業”。
國際服務貿易壁壘對湖南省直接和間接形式的對外勞務輸出都產生了影響。其中人員移動壁壘和開業權壁壘對直接勞務輸出產業影響較大,而產品移動壁壘和資本移動壁壘則是通過影響加工貿易和服務外包對間接勞務輸出產生影響。
(一)人員移動壁壘對湖南省對外勞務輸出的影響最大
在國際服務貿易壁壘中,對湖南省對外勞務輸出產生最大影響的,莫過于人員移動壁壘。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下,各發達國家失業率普遍上升,這也使得各國為保護就業,收緊移民政策,如2012年4月英國實行縮緊留學簽證,取消了PSW(PostStudyWork)簽證;7月1日起,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主要移民國家都提高了投資移民門檻。從各國國際勞務市場的需求來看,對高級人才和專業人員的需求漸增,對勞務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對低或無技術含量的傳統一般性勞務人員的需求則呈下降趨勢,且限制也更加嚴格。因此,勞務輸入國所實行的限制主要是針對低技術勞務人員,而對具有特殊技能的勞務人員非但不限制,相反還會采取一些優惠措施加以吸引,如美國歡迎工程師、廚師和有專長的其他科學技術人員,拒絕沒有任何專長的人員,并有配額限制。湖南省雖為人口大省,但潛在勞務輸出人員,主要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鎮下崗工人,而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所占比例很低。這些潛在勞務多屬普通技術工人或普通熟練工種人員,大多只能從事單一工種或業務工作,極易受人員移動壁壘的限制。此外,在申請歐美發達國家的工作許可過程中,東道國普遍不承認我國的教育學歷和職業資格,導致我國公民往往不能獲得市場準入機會。東道國自行設置的一些語言或職業認證要求,更是給一些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如2007年下半年,德國勞工局實行了一項強硬的規定:要求所有申請赴德工作的中國廚師,必須有職業學校的畢業證書。根據這個新規定,只有極少數申請者可以獲得簽證來德工作。這使得湖南省剛剛建立的“輸德廚師”這塊金字招牌受到打擊。
(二)開業權壁壘對湖南省現有優勢領域形成沖擊
歐美等發達國家普遍實行人員注冊資格、專業執照或企業許可等制度。尤其在國際工程承包領域情況更為復雜,合同主體和適用法律多國性、貨幣幣種多樣性、建設周期長期性、施工手續繁瑣性等,都對承包工程的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湖南省對外工程承包企業中的領導人多為邊干邊學中成長起來的,較少既懂國際工程設計、監理和索賠的專業知識,又懂項目管理的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另外,國際服務貿易的標準化對服務的質量標準要求和對工程承包商的資質要求,也成為市場準入的新技術壁壘。然而,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在技術和法律方面仍未與國際大市場完全接軌,國內的設計標準、設備材料標準自成一體,而這兩個領域正是拉動湖南省對外勞務輸出的優勢領域。
(三)產品移動壁壘對湖南省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形成阻礙
湖南省圍繞“四化兩型”戰略和富民強省目標,正努力提高開放度,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并將服務外包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而產品移動壁壘將對這一戰略的順利實施產生一定的影響。首先,制約了湖南省服務外包市場的拓展空間。日本、美國、韓國是湖南省服務外包出口的前三強,英、德等歐盟國家的市場份額也在上升。然而國際金融危機以后,美國明顯收緊了服務外包業務,2012年1月,美國國會提出3596號法案(即“呼叫中心及消費者保護法案”),擬限制美國公司的離岸服務活動。美國總統奧巴馬甚至在廣播講話中直接向國內商業領袖發出呼吁,督促他們將“服務外包”轉向“服務內包”,增加國內就業機會。歐盟國家也存在嚴格限制離岸外包的國內法規。其次,個人信息壁壘制約了湖南省服務外包向高端發展。目前湖南省承接服務外包的業務類型由單一的ITO(信息技術外包)向以BPO(業務流程外包)為主,ITO和BPO并舉的方向發展。2008年,BPO合同執行金額占湖南省服務外包合同執行總額的42.6%,比重不斷提高。BPO絕大多數的業務都和個人信息有關。當今已經有50多個國家和組織制定了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國際組織OECD也制定了相關規則,這便從某種程度上形成了服務外包的準入制門檻。如歐盟規定了歐盟之間的個人信息可以相互流動,但不允許流動到第三國,除非該國家有充分的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歐盟認為美國沒有進行充分的個人信息保護,因此歐美之間在信息服務業的貿易摩擦不斷。中國在歐洲人眼里也是沒有進行個人信息保護的國家。我國最大的服務外包國日本的信息保護體系已形成,并在業內推行P—MARK認證。個人信息壁壘的不斷加強必然會制約湖南省BPO業務的發展。
(四)資本移動壁壘影響湖南省工程承包企業的國際市場融資和湖南省加工貿易發展
由于此次全球經濟危機是由金融危機所引發,主要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創,因此,一些國家政府要求本國商業銀行優先對國內項目提供貸款、收縮在海外市場的貸款規模,甚至將此作為決定是否救援商業銀行的前提。如奧巴馬政府的金融穩定方案首先要求銀行接受“壓力測試”,這就要求金融機構撤回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本以應對“壓力”。不少歐盟成員國也要求受援金融機構在提供貸款時應優先考慮本國企業,幫助本國實體經濟復蘇。俄羅斯聯邦政府2012年1月初步批準了一項新法案,旨在限制外國企業投資俄大型油氣田等戰略性部門。蒙古也在2012年5月通過法律,將礦業、金融及媒體、信息及通信業列為該國3大戰略部門,限制外資進入。這類措施一方面會影響到湖南省對外工程承包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融資,阻礙其市場拓展,另一方面對推動間接勞務輸出的湖南省加工貿易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受貸款緊縮和市場不景氣的影響,湖南省2009年加工貿易額比2008年下降了16.95%。
積極應對壁壘,發展湖南省對外勞務輸出的建議
(一)加強外派勞務人員培訓
對外派勞務人員的培訓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語言、文化培訓,使其能順利地在國外工作、生活,減少溝通障礙,提高其適應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二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定單式、對接式培訓、職業培訓。菲律賓政府規定每個出國人員,都要參加由招募機構或勞務人員所在單位舉辦的免費出國前定向學習班,并由海外就業署審查和批準學習方案。作為借鑒,可由湖南省商務廳牽頭聯合一些職業院校或培訓機構對廚師、護工等勞務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使他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輸入國的要求。
(二)加強行業標準建設
一方面政府應聯合行業協會改進相關行業標準使之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要鼓勵企業獲取更多的國際認證,如OHSAS18001、ISO14001、ISO9001及SA8000等,以應對社會責任、環保等方面的新型壁壘。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可借鑒大連的成功經驗,以政府引導、標準先行、協會運作的方式,在國家的信息安全和保護制度出臺之前,先建立起一套地方標準,為湖南BPO的進一步發展鋪路。行業標準的建設還有助于打造湖南省的服務品牌。
(三)政企合作建立完善的信息網絡
湖南省對外勞務輸出遭遇壁壘有很大原因在于信息不靈。為此,企業和政府應加強合作,建立完善的信息網絡,及時做好勞務供求信息的搜集、篩選、整理、傳遞、及反饋工作。政府有關機構要負責監測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改變以往勞務信息單純依賴人員介紹和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可以借鑒和運用其他省份和國家搜集信息的方法。如泰國法律規定政府必須向勞務輸出機構提供必要信息,介紹勞務進口國的勞動力供求趨勢。還可以為這個信息網建立一個省內勞務輸出后備人員的數據庫,為閑置或工作量不足的普通勞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建立信息檔案,一旦海外有勞務需求,可直接利用數據庫調用相關人員,提高工作效率。
(四)政府要鼓勵和扶持企業帶資承包
進入21世紀,隨著各國政府財政公共建筑資金的削減,工程設計和建筑業務的融資變得重要起來。承包商為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中勝出,獲得項目,主動以各種方式幫助業主解決資金問題,帶資承包成為普遍做法。帶資承包也成為克服東道國開業權壁壘的一種有效方式。目前,全球工程承包市場上有65%以上的項目需要帶資承包,且帶資承包項目的平均利潤率遠高于有預付款的工程項目平均利潤率2~6倍。若湖南省對外工程承包企業依然沉湎于國際金融機構資助的有預付款的工程項目,不僅公司的業務范圍小,而且利潤水平較低。因此,湖南省政府應鼓勵和扶持企業帶資承包。一是要提供與帶資承包尤其是BOT相關的系統的信息服務;二是要提供金融支持,主要是政策性金融機構要擴大原有產品的支持規模和力度,從信貸服務的直接提供者向信貸服務的橋梁轉變。替商業金融機構承擔更多的保險職責,吸引更多的國際國內商業資本進入到帶資承包服務當中,在相關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之間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做大做強帶資承包業務,做規范的BOT項目,有效降低企業風險,提高經濟效益。目前,湖南建工等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已經開始嘗試通過帶資承包來擴大對外工程承包業務。對于其成功經驗,應予積極推廣,帶動其他企業盡快進入這一承包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