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企業社會責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范文第1篇

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傳統公關活動的改進

目前,很多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僅僅是對傳統的公關活動的一點點改進,旨在通過展示出“良好企業公民的樣子”以塑造一個更好的企業品牌形象。

企業在這方面的努力和投入只能招致公眾的冷嘲熱諷,卻不能真正為社會做出貢獻。同樣,這些活動也不能使得公司通過對社會友好的行為獲得任何利潤上的回報。

其實,如果企業能夠用戰略的眼光來看待企業社會責任的話,企業社會責任是既可以解決社會問題,也能為你的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企業社會責任與戰略競爭優勢

政府、活動家和媒體越來越經常地要求企業需要對其經營行為的社會后果負起責任。作為回應,企業社會責任在每一個國家都已經成為企業領導者不可規避的首要問題。然而,我們卻經常看到,企業社會責任的努力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原因有兩個:

第一,這些活動建立在公司和社會對立的假設前提下,而事實上兩者是相互依存的。

——社會與公司相互依存,改變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看法

第二,這些活動強迫公司通過十分普通、沒有差異的活動去履行社會責任,而不是根據每個公司的特點,考慮每個公司的戰略來做企業社會責任活動。

——企業戰略引領社會責任活動

如果公司能夠用他們選擇核心業務那樣的方法和框架來分析企業社會責任的機會,他們就會發現,企業社會責任其實并不簡單意味著成本、約束或者說是慈善活動的需要,而是企業實現創新和提高競爭優勢的潛在機會。WholeFoodsMarket、豐田汽車和沃爾沃汽車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

企業社會責任范文第2篇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工作生態系統理論

中圖分類號: C29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能再單緯度的從經濟創收來考量企業的價值,企業責任也已不再是之前僅限于為自己創造利潤,為政府創造稅收。另外,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以媒體傳播為助力,要求企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呼聲也傳遍世界。一些較好的承擔起社會責任的企業,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推動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塑造了良好的企業形象。通過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自身創造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統一,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行為,是維護企業長遠利益,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一種“互利”行為。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由于其注重經濟效益,會使得部分公益效果削減,此時急需企業社會工作者為企業塑造公益價值觀。

一、文獻綜述

學者陳訊,韓亞琴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應該包括經濟、法律、倫理和自愿性責任等方面,并從歷史發展角度將企業社會責任分為古典觀點和社會經濟學觀點。李偉陽,肖從時間緯度,將企業社會責任劃分為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個別研究階段;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廣泛關注階段;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全球發展階段。生態系統理論源自人類生態學。該理論可應用于個體、家庭和其他如學校、工作場所等組織。Bronfenbrenner(1979)在考量了各種環境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人類發展模型,將社會環境分為微觀系統,中觀系統,宏觀系統。針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目前從生態系統理論視角的研究尚不多見。

二、企業社會責任的分層

筆者根據生態系統理論,將企業社會責任分為微觀企業社會責任,中觀企業社會責任,宏觀企業社會責任。

(一)微觀企業社會責任

微觀企業社會責任,主要指企業對自己的員工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企業不僅要善待員工,為員工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為員工提供定期培訓,以促進員工的進步和成長,工資報酬要達到法律或行業規范標準,工作時間和加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標準,且要按照法律規定支付費用。其次企業要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發展,而不僅僅將員工視為創造利潤的工具。此時需要企業社會工作者來作為企業和員工之間溝通的橋梁,努力為企業員工爭取更多的權益。日本松下公司就很好的維護了員工的權益,在日本經濟危機爆發時,各大企業紛紛裁員自保,松下新之助卻提出終身雇傭制,和員工一起度過難關。雖然在危機下企業承擔了很大的壓力,但是當企業很好的履行了對員工的職責,員工將會對企業無限忠誠,為企業盡職盡責,且員工之間會團結一心,團隊合作精神會大大提高,在員工中間樹立起“企業就是家”的理念,會共同追求共同奮斗。有學者研究證明,不能善待工人而產生的負的外部性后果,比起環境污染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中觀企業社會責任

中觀企業社會責任,指企業要對自己的顧客及消費者負責。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大環境下,這是企業最能自覺履行的社會責任,因為消費者手中掌握著企業生存的決定權,一旦企業無法使消費者滿意,消費者將把手中的資金選票投給其他企業。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各企業越來越重視服務質量的提高,高度貫徹顧客即上帝理念。盡管大部分企業都能認識到承擔起對消費者責任的重要性,但很多企業仍將其流于形式,重服務輕質量,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甚至將消費者的安全置之不顧。三鹿是我國奶粉業第一品牌,但因沒有承擔起對消費者的責任,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因而迅速破產。企業已經能夠認識到承擔對消費者責任的重要性,但卻沒有切實的貫徹實施,為保證企業生存,必須切實的承擔起對消費者的責任。

(三)宏觀企業社會責任

宏觀社會責任,指企業對自然環境以及社會公益的責任。早期經濟學家認為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是創造經濟價值,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一觀點已受到社會大眾的拷問,企業的利益來源于社會,理應回報社會,履行社會責任。企業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緊密相關的,企業要依靠自然環境發展。近年來由于片面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自然環境收到破壞已經危機人們的健康,筆者認為企業應當承擔起保護自然環境的職責。諾基亞建造的中國園“綠色大樓”,因為使用了大量的環保材料建筑,雖然費用增加了不少,但卻實現了節水37%,節能20%。諾基亞使用了緊湊環保型手機包裝盒后,兩年間節約了超過4億歐元的包裝和運輸費用。實踐證明,承擔社會責任不僅不是一件花錢的事情,反而能夠為企業節省一筆巨大的運營成本。對于企業社會公益責任,筆者認為這是一項自愿性責任。但履行社會公益責任并不是一項毫無回報的企業社會責任。加多寶王老吉堅持多年“王老吉―學子情”項目,為貧困高考生提供助學金,捐贈金額數千萬。2008年汶川地震后,加多寶王老吉捐款一億,受到了全國網民的熱烈追捧,網友打造出“捐款就捐一個億,飲料就喝王老吉”的網絡熱詞,并倡導“封殺”加多寶王老吉,即一旦出現在貨架上立即搶購一空,當時很多地方出現了脫銷現象,加多寶王老吉當年銷售量增加130%,成為罐裝飲料銷售冠軍。2009年加多寶王老吉出現了“添加門”事件,但官方澄清后其銷量并未受到影響,這也與加多寶王老吉長期承擔社會責任,建立起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信任。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僅能夠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還能夠取得名牌效益。

三、企業社會工作與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一個重要領域,2009年4月,“企業社會工作與企業社會責任”學術研討會在蘇州召開,大大加強了對于企業社會工作的關注。企業社會工作在介入企業社會責任有其專業優勢,社會工作的專業視角、知識、技巧以及獨特價值觀是協助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大優勢。

在推動企業承擔微觀社會責任時,社會工作者要努力為企業員工謀取自身發展。員工的福利和保障問題有時也需要企業社會工作者同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合作。社會工作關注人的個別化,有著獨特的價值觀及專業視角,這些都使得社會工作者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企業員工爭取更多的權益。企業中觀社會責任方面,企業社會工作者雖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銷售服務環節,但可以與企業銷售部門合作,對客戶宣傳企業文化,提供企業形象的指導。不可否認,企業社會在工作者在幫助企業塑造良好企業文化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企業社會工作者在宏觀企業社會責任承擔上,更能體現專業性。目前公共慈善事業已經成為企業社會責任實現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會工作恰恰是關注弱勢群體,幫助弱勢群體的專業,因而企業的公益慈善事業是企業社會工作者介入的重要領域。企業社會工作者協助企業開展公益慈善事業能夠使得企業慈善事業更加完善,發展更加高效,惠及更多人群。

四、結論

企業社會責任包含的內容豐富,范圍廣泛,筆者采用生態系統理論將其分為三層,這三個層次的企業社會責任是有一定次序的。作為一個企業,首先應當滿足其職工的利益需求,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如果忽視職工的權益,單純靠壓榨職工獲得利潤,這樣的企業是無法長久運行的。企業產品進入市場后,要對消費者負責,只有爭取到更多的消費者,企業才有利可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廣大企業深諳這一道理,但卻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為消費者承擔起責任,為圖眼前利益而采取殺雞取卵的發展模式,這樣的企業最終將被市場淘汰,收到法律制裁。宏觀企業社會責任雖是自愿性責任,但很多企業也看到了公益事業帶來的品牌效益,爭相投身公益事業。在此過程中,由于部分企業過于追求媒體宣傳效應,忽視了對受助者的保護,或者沒有真正幫助到受助者。企業社會工作者在公益事業開展方面,有著較強的專業性,可以為企業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的同時,為社會弱勢群體帶來更多的幫助。

目前企業社會工作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只有部分中大型企業設置有企業社會工作崗位。在為數不多的有社會工作崗位的企業里,企業社會工作仍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下工作,通過與銷售部門,宣傳部門,決策部門的合作來開展各項工作,沒有自己獨立發展的空間。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社會工作會逐漸得到關注,終將會贏來企業社會工作的春天。

參考文獻:

企業社會責任范文第3篇

關鍵詞:企業社會營銷;企業社會責任;市場營銷

一、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出現很多影響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事件發生,代表性的事件主要有“酒鬼酒的塑化劑問題”、“餐館大量使用地溝油的情況”、“酸奶中使用工業皮革”等時間的頻發,這些事件不僅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時危害了廣大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難可以看出,這些企業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而導致他們的社會責任嚴重缺失。因此當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經濟利益相沖突時,一些企業會選擇經濟利益而無視企業的社會責任,無視人民的健康安全給社會和國家帶來嚴重的危害。這種情況的發生知道我們去深深思考。

目前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對于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很多企業都有了共識。因此企業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應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不僅是為了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同時也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在社會責任的影響下,企業也紛紛引入一種新的營銷策略―社會責任營銷。

二、企業社會責任(CRS)與社會責任營銷的概念

1.企業社會責任(CRS)

當前國內外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但是主流的觀點是,企業在獲得自身利潤以及給股東帶來收益的同時,還要承擔對社會、環境、政府和員工的責任,包括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保護勞動者權益、維護消費者利益等。20世紀90年代卡羅爾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的金字塔模型,主要包含經濟、法律、倫理、慈善四個方面[1]。Deborah Doane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是指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對利益相關者所負的責任和義務[2]。因此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企業不能僅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更強調對社會、環境、顧客及政府等相關者的貢獻。

2.社會責任營銷

社會責任營銷主要來源于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利益相關者的概念,主要指企業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而不能一味只關注于經濟利益。1971年杰拉爾德?蔡爾曼和菲利普?科特勒首次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營銷”概念[3]。這促使了企業營銷方式和策略的轉變,同時也要求企業除了關注經濟利益外更多的考慮員工、顧客、社會等方面的利益。國內對于社會責任營銷這個概念也沒有明確的定義,陳素玲教授把社會責任與市場營銷理念相結合起來,提出社會責任營銷理念[4]。朱振達教授總結了一些社會營銷方法包括:發動公益宣傳、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找回有缺陷產品等[5]。企業社會責任營銷主要分為兩個層次理解:一、把社會責任營銷當作一種營銷策略手段,企業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噱頭,提高企業的影響力和品牌效應,從而吸引消費者來購買其產品和服務,最終會導致自掘墳墓;二、把企業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的使命、目標中,社會責任營銷貫穿企業所有的制度、管理規范中,致力于企業的長期發展,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共同發展和互利共贏。

三、社會責任營銷的作用

社會責任營銷要求企業在產品從生產到流通過程中應當關注社會問題、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追求企業和社會的共同長遠發展,因此對于企業的長期利益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第一、有利于加強企業的凝聚力,增強企業的軟競爭力。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企業員工的一言一行和所作所想都深受企業文化的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營銷策略就是塑造一種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念,仍員工不斷的學習并深深印入他們腦海中,這樣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獲取更多的員工對組織的信任,增加員工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使得員工更加努力奉獻自身,服務企業和社會。

第二、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使企業獲得差異化競爭性優勢。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光體現在產品的差異上,還體現在服務、經營理念、品牌等方面。企業開展社會責任營銷有利于企業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和認知度,形成良好的社會形象和品牌。因此就向社會公眾發出一種與其他企業存在差異的信號,這樣獲得更多的顧客支持及推廣,有助于市場的開拓,提高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

第三、有利于解決社會問題,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共同發展。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擔了一部分社會的功能。首先企業對社會的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大的責任,企業應當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通過技術手段等措施來減少資源和環境的破環;其次企業可以通過公益事業解決政府部分不能解決的問題,形成良好的社會廣告效應,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促進社會的進步,實現企業和社會的互利共贏。

四、針對我國企業提出的建議

在現實社會中,存在很多知名企業通過社會責任營銷策略來擴大市場份額,占領市場獲得成功的案例,最著名的就是王老吉在地震的時候緊急捐款1.1億的善舉,這一行為既塑造了企業良好形象,又獲得了很大市場份額,在與競爭對手的競爭中取得先機。因此進行社會責任營銷就要衡量好社會責任和企業利益的的關系,從成功的案例中,我們得出下面建議:

第一、從政府的角度出發,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和規范作用。企業必須要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外部環境影響企業的社會責任的履行。因此政府的治理影響著企業的運行,政府應當積極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同時推出一些優惠措施來鼓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特別是對于那些不履行社會責任或者直接從事危害社會及公眾利益的企業,政府可以制定相應的法律規范予以一定的打擊,。這樣政府通過正負兩方面的激勵措施來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第二、從企業自身出發,企業應當積極發揮自主能力,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履行社會責任。企業遵守法律,建立完善的內部公司社會責任管理規章制度,維護員工和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企業應當正確處理好企業與政府、社會之間的關系,這樣企業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社會責任制度,合理協調不同的部門之間,使得企業各個方面共同努力,體現出對股東、員工、消費者、政府等不同利益者的支持。同時企業不能“唯利潤論”,雖然履行社會責任不能帶來短期的利益,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符合社會公眾的利益導致消費者更加青睞企業的產品,符合企業的長期利益。

第三、從公眾的角度出發,激起公眾對社會責任的意識。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社會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看法,主要是由于這些人的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和社會責任營銷的認識存在偏差。一些人認為企業主要主要追求高額經濟利益這是基于“經濟人”假設,也就是企業沒必要承擔社會責任,他們只需要提品,為顧客負責,不需要其它的任何活動;另一些人認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主要是國有企業或者大型企業的責任,而中小企業不需要或者不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因此,社會民眾應當自覺努力學習法律知識,關注企業的職責,因為他們是企業社會營銷活動的對象,他們能夠通過自身的行為來激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或者抵制那些不履行責任的企業,同時公眾可以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利益,這樣才能促使企業去負擔社會責任。

第四、從社會角度出發,強化媒體等組織的作用。媒體等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起到很大的監督和促使作用,媒體通過曝光、調查等手段把企業的行為向社會公眾披露,一方面可以激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公眾可以更加青睞支持他們的產品或者服務;另一方面通過報道企業的惡行,讓法律來制裁它。因此媒體等組織可以通過強制手段促使企業多社會責任營銷來承擔社會責任,從而改變公眾對它的形象,獲取更多的消費者的支持。實現企業的長久發展。

五、結語

綜上,本文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和社會責任營銷的簡要討論,我們得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執行社會責任營銷,是企業和社會共同發展必經之路。一方面社會責任營銷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良好形象,最終會使得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社會責任營銷保護環境和資源,促進社會穩定,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同發展。因此企業應當充分了解社會責任營銷的作用,立足自身資源條件,合理履行社會責任,使得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Carroll,A.B.A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 4(4):497-505.

[2]Doane D.The myth of CSR[J].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2005, 3(3): 22-29.

[3]Kotler P,Zaltman G.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J].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71: 3-12.

企業社會責任范文第4篇

基于滬深兩市2005-2014年的51家上市物流企業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物流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關聯關系。研究表明:物流企業積極履行對股東、員工、政府、債權人等的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積極履行對供應商、社區等的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呈較弱的正相關關系,而履行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則與財務績效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同時,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綜合績效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形成良好互動關系,彼此互相促進,互相拉動。

關鍵詞:

物流企業社會責任;財務績效;關聯關系

物流業作為我國的戰略性發展產業,在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促進人口就業、吸收社會閑散資源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隨著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其背后的問題諸如服務質量下降、客戶滿意度降低、碳排放量增大、員工作業安全漠視、公益事業缺乏等也逐漸顯現,從問題的根源出發則集中表現為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和漠視。雖然在短期內,物流企業不重視這些問題依舊可以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這種做法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竭澤而漁式消費,是極其不可取的,在國民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物流企業也應加快尋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的均衡點,而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則會助其一臂之力。國內外學者圍繞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展開了豐富的研究,但基于不同視角、方法、樣本、行業背景等[1]的選取也使得眾多的研究成果至今尚未形成定論,通過對既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二者的關系可集中概括為以下三類:第一類,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李偉(2012)認為在可持續增長的視角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實現財務目標之間并不矛盾,二者之間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2];Sunetal(.2014)指出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將提升企業的形象,進而產生良好的企業財務績效[3];Sayedehetal(.2015)利用競爭優勢、企業聲譽等中介變量驗證了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積極影響[4]。第二類,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呈負相關關系,陳可等(2010)在研究中指出并非所有維度的企業社會責任都會對財務產生正面影響[5],除竇鑫豐(2015)經實證分析指出滯后效應決定了企業社會責任并不能在當期對財務績效產生顯著的提升作用[6]。第三類,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無相關關系,陳煦江(2014)基于中國100強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得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綜合績效與財務績效之間并無顯著相關關系的結論[7]。縱觀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大多僅從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單向關系出發,而且針對特定行業企業的研究較少,本文在此基礎上以物流行業企業的數據為研究對象,探究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雙向關聯關系。

一、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我國滬、深兩市2005-2014年間的A股上市物流企業財務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并基于以下原則對樣本數據加以篩選:(1)為保證財務數據的可靠性,剔除在上市期間出現ST、*ST、PT等經營狀況異常的上市物流企業;(2)為保證數據的連貫性,剔除在2005-2015年間上市的物流企業;(3)為防止數據的波動性,剔除年度報表數據不全或數據嚴重缺失的上市物流企業。經篩選,最終確立51家樣本上市物流企業,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本文的數據來源于或計算自Wind資訊和國泰安CSMAR數據庫,其他未能在此數據庫中獲取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巨潮資訊網站公布的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并經作者手工錄入、整理和計算。

(二)指標設計

1.物流企業社會責任指標設計物流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角色,與各類利益主體間產生著各式各樣的密切關系。依據利益相關者理論,物流企業的內部利益相關者如股東、員工和外部利益相關者如政府、消費者、債權人、供應商、以及所處的社區和自然環境等都應當歸屬到物流企業對其履行社會責任的范疇。同時,鑒于環境責任需作單獨分析和研究的特殊性[8],本文將只考慮“社會性”的企業社會責任,并對不同維度的企業社會責任進行指標設計。(1)對股東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股東作為上市物流企業的出資人和所有者,在企業的運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流企業應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實現股東資本的保值升值,而每股收益率則是該行為的最佳體現,每股收益率越高,股東所能享受到的資本升值空間就越大,從而物流企業對其履行的社會責任就越好。(2)對員工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優秀的人力資源不僅是物流企業開展生產經營的前提,而且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物流企業應高度關注員工在物流活動各個環節中的人身安全,大力提升員工的薪資待遇和福利水平,本文以人均獲利水平來衡量對員工承擔的社會責任,該指標越高,表明員工所能獲得的直接收益就越多,進而表明上市物流企業積極履行了對員工的社會責任。(3)對政府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政府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前提下,積極指引物流企業的平穩發展。作為對政府的回饋,物流企業應積極依法納稅,為政府財政做出貢獻。本文以資產稅費率來衡量物流企業對政府承擔的社會責任,資產稅費率越高,反映了物流企業的稅收貢獻就越大,從而對政府的財政支持就越強。(4)對消費者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物流企業的消費者是其面臨的終端群體,對各類產品或服務做出最直接的回應,顯著地影響著物流企業的經營業績,因此能否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加大產品或服務的投入力度是物流企業能否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直觀判斷。本文采用營業成本率來衡量物流企業對消費者承擔的社會責任,營業成本率越高表明產品或服務的研發成本就越大,從而對消費者的需求滿足能力就越強。(5)對債權人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物流企業的生存發展離不開債權融資形成的財力、物力支持,更少的限制條件和更靈活的資本獲取,使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成為物流企業的重要利益相關者,物流企業應積極履行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及時償還本息,而資產負債率反映了期末總資產中舉借外債的比例,該比例越小,債權人外借資本的風險就越小,企業還款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本文均采用正向財務指標,因而對資產負債率作倒數處理,即資產負債比。(6)對供應商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供應商在物流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連鏈條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能否提供優質高效的資源、產品及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流企業能否開展正常運營,因此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應及時償還各類應付款項,與之保持良好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物流企業的應付賬款周轉率反映了償還應付賬款的能力,周轉率越高,代表物流企業的償還能力就越強,供應商發生壞賬、呆賬的可能性就越小,間接獲取的收益就越大。(7)對社區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物流企業作為社區的一員,應利用自身所擁有的人力、資本或服務等資源為社區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其中社會捐贈支出體現了物流企業熱忱于社區公益事業,積極承擔對社區的社會責任,該項支出占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越大,表明物流企業發生的捐贈支出就越多,為社區公益和慈善所做出的貢獻就越大。(8)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綜合績效指標基于物流企業不同維度的社會責任評價指標,本文將進一步對不同利益相關者賦予權重以計算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綜合績效。依據Caroll(1979)[9]提出的“卡羅爾結構”和徐光華等(2007)[10]基于Carol(l1979)提出的利益相關者權重模型,分別賦予物流企業應承擔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權重為4,3,2,1,其中對內部利益相關者股東、員工和外部利益相關者政府、消費者、債權人、供應商、社區等履行的經濟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分別賦予0.6和0.4的權重,對所有內、外部利益相關者履行的法律責任賦予相同的權重,內部或外部利益相關者所占權重在各自內部進行平均分配,如下表1所示。在確立了物流企業社會責任權重分配的基礎上,分別以各維度物流企業社會責任指標的標準化值與之相乘,得出各維度的企業社會責任績效,最后進行加總,即得到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的綜合績效。

2.物流企業財務績效指標設計追逐利益是企業的本能,而財務績效則是企業經濟利益最直觀的表現。目前,學術界對財務績效的衡量主要采用以下幾類指標:(1)市場價值指標,主要是Tobin’Q和每股收益(EPS)。Tobin’Q為企業市場價值與資本重置成本之比,用以衡量企業創造的價值與投入的資產成本之間的關系,以此關系來決定企業的投資決策;每股收益(EPS)是企業稅后潤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的比值,用以反映每股普通股所能為股東創造的凈收益或需承擔的凈損失,是股本是否實現升值的重要體現。(2)經濟增加值(EVA)指標,企業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為稅后凈利潤與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成本之間的差額,較為準確地反映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利用資本為股東創造的價值,從而用以衡量企業的經營績效。(3)會計指標,主要有總資產貢獻率(ROA)和凈資產貢獻率(ROE)兩類。總資產貢獻率(ROA)是企業一定時期內實現的凈收益與企業資產總額的比率,反映了企業資產的綜合利用效果;凈資產貢獻率(ROE)是企業一定時期內實現的凈收益與凈資產總額的比率,反映了企業對股東提供的資本的使用效率,這兩個會計指標都可用以衡量企業對投入資金的運作回報能力。縱觀三類指標,市場價值指標雖然在研究中被廣泛應用,但是鑒于我國資本市場的有效性較弱,市場收益受到市場走勢的整體波動性較大,因而本文將不采用這類指標;同時,要精確計算EVA需要進行異常繁瑣的會計調整,而且可能使這一指標變得更加晦澀,因而不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性;相比于前兩類指標,會計指標不僅易于獲取而且受資本市場的影響較小,但是對于ROA和ROE而言,仍然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噪聲”影響[11],為了消除這一影響,本文采用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EBIT)這一指標來衡量企業的財務績效,在保證財務績效指標設計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同時,也避免了與物流企業社會責任指標設計的交叉性和重復性。

3.控制變量指標設計為了使樣本數據的選取能更加全面地反映變量之間的關系,本文加入企業規模和企業年齡作為控制變量:(1)企業規模,閆秀霞等(2013)指出在眾多影響物流企業競爭力的因素中,企業規模因素的影響最為顯著[12]。本文采用物流企業期末總資產來衡量企業規模,并在具體操作時取自然對數處理。(2)企業年齡,王曉巍等(2011)認為處于成熟期的企業要比初創期和成長期的企業更加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從而可能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源以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13]。本文選取物流企業上市之日后的時間作為樣本年齡數據,并在具體操作時取自然對數處理。綜上對物流企業社會責任、企業財務績效以及控制變量等的指標設計,本文共包含了11個變量。

(三)預證假設通過文獻回顧和指標設計的理論分析,本文認為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與企業財務績效的提升之間并不沖突,物流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雖然會產生一定的成本,而且可能并不會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是卻可以通過股東、債權人等投資人的資本支持、忠誠的企業員工、減少的政府管制、與供應商之間的良好合作以及與社區的積極互動等獲得充足的資本、優秀的人力資源、高額的政策紅利、良好的企業聲譽等一系列有形和無形資源,以此為路徑助力物流企業實現財務績效的提升。

(四)面板數據模型構建面板數據既包含了橫截面數據又包含了時間數據,兩者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彌補觀測數據的不充分性,從而提高回歸估計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依據物流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

二、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本文使用計量軟件Eviews8.0對2005-2014年面板數據中的各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3。表3中每股收益率、員工人均獲利水平、資產稅費率、營業成本率、社會捐贈支出率等的數值標準差較小,體現了樣本數據總體波動范圍不大,表明物流企業對股東、員工、政府、消費者和社區等的社會責任整體履行情況較好。同時,每股收益率的最小值為-2.886,說明個別上市物流企業在運營初期處于虧損狀態,這與其剛起步時的情況較為吻合。資產稅費率的最小值為-0.0023,雖與正常運作不符,但體現了政府對物流企業的稅收返還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社會捐贈支出率的最小值為0,綜合上市物流企業歷年的慈善捐贈支出情況可以得知,其對社區的整體履責程度較低。資產負債比、應付賬款周轉率等變量的極差和標準差數值都較大,體現了不同物流企業對債權人、供應商在履行社會責任上的戰略差異。與之相同,上市物流企業的規模和年齡數值整體上平穩性較弱,體現了我國物流企業當前發展參差不齊的局面。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綜合績效和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的數值總體上比較平穩,雖然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的最小值為負數,但是上下波動較小,有利于下一步實證分析的展開。

(二)相關性分析從表4可以看出,解釋變量X1、X3、X4、X5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不相關的原假設,表明上市物流企業對股東、政府、消費者和債權人履行社會責任與上市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之間呈現出極其顯著的相關關系;解釋變量X6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不相關的原假設,體現了上市物流企業對供應商履行社會責任與上市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之間呈現出顯著的相關關系;自變量X2、X7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不相關的原假設,即代表上市物流企業對員工、社區履行社會責任與上市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之間呈現出較為顯著的相關關系;其中控制變量X8、X9也分別在5%、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不相關的原假設,表明上市物流企業的企業規模和企業年齡與上市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之間也呈現出顯著的相關關系。表5顯示,變量CSP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不相關的原假設,即代表上市物流企業對股東、員工、政府、消費者、債權人、供應商和社區等利益相關者綜合履行的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與上市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之間呈現出極其顯著的相關關系。從相關系數及其顯著性可以看出解釋變量、控制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均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從而為下一步的回歸分析做下鋪墊。同時,從相關系數矩陣也可以看出模型中可能存在著同期相關,若此時用OLS回歸進行估計可能產生結果失真,為了消除這一影響,本文將采用截面加權法對方程進行回歸估計。

(三)回歸分析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需要首先確定回歸方程所采用的模型,由于本文僅針對所篩選出的物流企業的個體效應加以研究,因而宜采用個體固定效應模型,進一步進行Hausman檢驗,結果同樣支持采用個體固定效應這一選擇,從而本文建立的個體固定效應模型。表6顯示,除解釋變量X6、X7與CFP呈現出較弱的正相關關系外,其他各解釋變量與CFP的相關關系則非常顯著,其中解釋變量X1、X2、X3、X5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與CFP呈現出正相關關系,從而假設H1、H2、H3、H5、H6、H7得以驗證;X4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與CFP呈現出負相關關系,從而假設H4未得到驗證。同時,可決系數為0.889671,表明模型的總體擬合優度較高,而且F統計量值也大于臨界水平,解釋變量、控制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通過了顯著性檢驗。(2)上市物流企業財務績效CFP與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綜合績效CSP和控制變量X8、X9的回歸結果表7中,解釋變量CSP的系數為0.138192,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與CFP呈現出正相關關系,即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綜合績效每變動一個單位,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增加0.138192個單位,從而假設H8得以驗證。同時,模型的總體擬合優度較高,且F統計量值也大于臨界水平,解釋變量、控制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通過了顯著性檢驗。(3)上市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綜合績效CSP與物流企業財務績效CFP和控制變量X8、X9的回歸結果表8中,解釋變量CFP的系數為0.254727,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與CSP呈現出正相關關系,即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每變動一個單位,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綜合績效會提升0.254727個單位,從而假設H9得以驗證,而且這與張兆國等(2013)[11]在OLS方法下得出的結論相同。同時,模型的總體擬合優度較高,F統計量值也大于臨界水平,解釋變量、控制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三、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1.物流企業社會責任各維度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關聯關系假設H1、H2、H3、H5的成立表明物流企業在經營運作過程中通過創造資本升值、提升員工福利、積極依法納稅、及時償還債款等可以為其提供持續的資本、人力、政策等支持,進而贏得寬松穩定的發展環境,減輕發展過程中的內、外部阻力,實現企業財務績效的提升。假設H6、H7的成立體現了物流企業對供應商和社區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企業財務績效的改善并不顯著。雖然物流企業及時償還應付賬款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供應商的利益訴求,但是對于物流企業而言,則失去了一筆在約定還款期限內的短期資金儲備,從而間接地影響了企業的財務績效;同時,結合描述性統計分析可以發現,部分上市物流企業的捐贈支出較少甚至為0,捐贈支出水平也只是在最近幾年才實現了提升,短期內上市物流企業的慈善捐贈支出并沒有實現財務績效的顯著提升,其滯后效應的存在所帶來的是后期上市物流企業聲譽的樹立和經濟效益的增長。假設H4未得到回歸結果的支持,一方面與本文所選取的樣本時間段有關,較短的時間不足以完全消化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成本,短期內僅表現為降低物流企業的財務績效;另一方面,本文用營業成本率來衡量對消費者承擔的社會責任,雖然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物流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投入,但是就當下物流企業的發展而言,這種投入并不可能獲得市場的即時回報。2.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綜合績效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關聯關系假設H8、H9的成立驗證了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綜合績效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正向關聯關系,物流企業綜合考慮各類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并積極履行相應的企業社會責任有助于實現財務績效的提升,而財務績效的提升則為物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堅實的資本保障,增加了其履責的意愿和可能,二者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彼此相互促進,相互拉動。

(二)對策建議基于研究結論,本文從物流企業的內部行動、外部環境出發,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1.內部行動1)物流企業應積極樹立正確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深化企業社會責任觀念。以全局發展的角度綜合考慮對不同利益相關者承擔的社會責任,不應樹立“股東至上”的理念,僅實現企業股東利益的最大化,避免顧此失彼;2)物流企業應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正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從物流企業對消費者、供應商、社區履行的社會責任可以看出,當期的行為很難在當期獲得積極的反饋,作為一種長效機制而存在,物流企業應將其融入到企業發展戰略中去,并不斷與自身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增長;3)物流企業要定期進行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自愿形式對物流企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業應將其作為樹立品牌形象和提升財務績效的良好契機而主動進行披露和,不斷提升物流行業乃至全行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數量和質量。2.外部環境1)政府應對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進行權威性指引,通過展開公益宣傳、講座、社區活動等形式消除其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誤解,引導其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觀念。同時,政府應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監管制度,以相應的監管條例來約束物流企業的消極履責行為,提升物流企業的履責主動性;2)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還需要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物流行業協會、物流采購聯合會等各類監管機構及行業協會的共同努力,不斷建立和完善物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體系,制定合理的物流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評價標準,定期評價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規范物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及要求。

參考文獻:

[1]吳方,嚴偉,邢瀟倩.醫藥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相關性的實證研究—基于68家醫藥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J].生態經濟,2015,31(8):112-116.

[2]李偉.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研究—基于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2(4):89-94.

[3]WenbinSun,KexiuCui.Linking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tofirmdefaultrisk[J].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2014(32):275-287.

[4]SayedehParastooSaeidi,SaudahSofian,ParvanehSaei⁃di,SayyedehParisaSaeidi,SeyyedAlirezaSaaeidi.Howdoes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ontributetofirmfi⁃nancialperformance?Themediatingroleofcompetitiveadvantage,reputation,andcustomersatisfaction[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5(68):341-350.

[5]陳可,李善同.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關鍵要素視角[J].統計研究,2010,27(7):105-110.

[6]竇鑫豐.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影響的滯后效應—基于滬深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產業經濟研究,2015(3):74-81.

[7]陳煦江.企業社會責任影響財務績效的中介調節效應—基于中國100強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的經驗證據[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36(3):101-109.

[8]魏如清,唐方成.CSP-CFP的作用機制: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2013,26(6):12-24.

[9]CarrollA.B..Athree-dimensionalconceptualmodelof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79,4(4):497-505.

[10]徐光華,張瑞.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相關性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12):70-73.

[11]張兆國,靳小翠,李庚秦.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交互跨期影響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3(8):32-39.

[12]閆秀霞,王海飛.基于因子分析的物流企業競爭力影響因素及影響程度研究[J].物流技術,2013,32(7):186-189.

企業社會責任范文第5篇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維度;層次

中圖分類號:F272-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3-0044-03

企業社會責任自19世紀首次被提出至今,經歷了兩個多世紀的發展,從以前的研究初級階段到現在的相對比較成熟階段,既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由比較有代表的“企業利潤最大化”到今天占據主流地位的社會經濟觀指出企業應對所有的利益相關者負責,并且主張企業承擔除經濟責任外的法律、道德和慈善責任。由此可見,人們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逐步走向完善。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維度研究學說

美國學者歐利文?謝爾頓(Oliver Sheldon)1924年在《管理的哲學》一書中首次提出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的概念,開創了一個新的交叉學科研究領域。經過多年的發展企業社會責任至今也無定論,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方面分別對其進行了研究。下面就對其研究的內容及成果按其維度進行梳理。

1.一維論。最早的學者初步認為企業的唯一責任就是追求企業利潤。1960年Hayek認為,企業唯一的目的是作為出資人的受托者賺取長期利潤。1970年Fried-man指出,企業除了在法律限定內為其股東或企業所有者追求利潤外便別無他責。

2.兩維綸。1980年Gallo通過研究家族企業把企業社會責任分為兩類:(1)外在的社會責任主要是糾正或阻礙對社會良好事務破壞行為的努力,內容在其后的研究(Gallo,2004)中得到證實;(2)內在的社會責任主要包括向社會提供滿意的產品或服務、創造經濟財富、企業內部人員的全面發展及確保企業的持續發展。

同年,Steiner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也分為以上兩種,只是內容不同而已。即,(1)外在的社會責任指激發少數團體的創業精神,培養或雇傭殘障事業人員;(2)內在的社會責任是指合法和公正地選拔、培訓、晉升和解雇員工,以及提高員工的生產力,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

1983年Frederick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可分為:(1)強制性責任,即是政府法令規定的責任,如防治污染、維護就業平等、保護工業安全、保護消費者及承認工會等;(2)自發性責任,它包括慈善捐獻、企業主管協助推動社區活動、提出解決國家和地方性問題的建議給政府參考。

中國學者尤力和王金順在1990年發表的《論企業的社會責任》、2001年盧代富寫的《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界說述評》以及2007年劉鳳軍著的《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四個結合”》 都將企業社會責任劃分為法律上和道義上的責任(或非法律上的責任)兩大維度。

3.三維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三維論,用下頁表1來表示。

4.四維論。美國商會(US Chamber Commerce)將企業社會責任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責任指在履行經濟責任時能符合現有法律的要求;第二層責任指滿足公共期望和社會公認的要求;第三層責任指預先考慮新的社會要求及準備滿足它;第四層責任指在建立企業社會表現新標準的基礎上擔任領導者。

以上是對企業社會責任從橫向方面的研究進行的梳理,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企業社會的責任的認識也越來越深。由原來的一維擴展到四維,并且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由為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到現在的企業更應該追求利益相關者的價值最大化,追求企業的長期效益和利益,并實現企業、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知,企業社會責任除了在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之外,還應該對其他的利益相關者承擔責任,它應該是對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責任總和,包括對股東、債權人、消費者、員工、政府、社區和生態環境的責任。

二、具有代表的層次學說

1.同心圓模型。在1971年美國經濟開發委員會(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簡稱CED)的《商事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中用兩個大類和三個同心圈來對CSR的概念加以外延和描述。由此同心圓模型說在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被廣泛使用。最內層圓也是最基本的企業責任,即經濟責任;中間的圓是指法律和道德責任,即要求企業起到配合社會價值的變化而運作的經濟功能;最外層的圓是社會責任,要求企業積極投入改善社會環境。

2.金字塔模型。阿基?B.卡羅爾(Archie .B.Carroll)提出了著名的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他認為,CSR中位于底層的是經濟責任,企業要致力于減少成本、創造利潤、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如果沒有經濟責任,其他的責任則無從考慮;第二層是企業的法律責任,社會不僅按照利益驅動來約束企業,而且同時也期望企業遵紀守法;第三層是企業的倫理責任,包括道德標準、規范,其反映消費者、員工、股東和社區關心公平公正的期望,以及對利益相關者道德權利的尊重和保護等;最高層是慈善責任,即成為優秀企業公民的期望,包括開展行動或者項目來促進人類的福利發展。

3.企業社會責任三角模型。陳志昂和陸偉在2003年結合外國的理論,根據中國的國情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三角模型(見圖1)。

圖1企業社會責任三角模型

從圖中可以看出三角模型分為三個層次,并且強制性和基礎性的垂線順著箭頭的方向越往下它們的能力越強。

最下層的法規層對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履行強制性最強,它要求企業要嚴格按照相關法規行事,屬于服從性的行為。例如控制污水和廢氣的排放,使整個社會的福利得到了增長。這一層級成為了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供應基礎,絕大多數的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由該層級提供,也就是說法規層級的基礎性最強。

位于法規層之上的第二層是標準層,此層的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是指要按照社會或行業標準行事,屬于依從。雖然風俗、習慣和標準不會對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的供給產生如法律般的硬性要求,但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不依從行事的話,企業就有可能得不到一些利益相關者的認可,例如消費者等,或者從市場的競爭中淘汰出局。可見此層的法律性和強制性較弱于法律層。

最上層被波浪線劃為戰略和道義層級。其中位于左邊的戰略區是指公司的管理者基于追求利潤的戰略來對內外部壓力所做的積極的反應而采取一些冒險的行動。當大部分企業紛紛效仿的時候,戰略區的社會責任就會趨于向下方層級轉移,甚至成為一項標準。右邊的道義區的行為是指由管理者的道義責任決定的基于其自身的價值判斷而實施的行為。從短期來看,有可能偏離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但這一行為更對社會有利。

4.五層次模型。2003年,邁瑞維柯(Van Marrowy)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五層次模型。第一層次,依賴趨動(Compliance drive),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種社會義務,企業社會責任的花費僅僅被看做一種成本,企業的經濟責任是重要的;第二層次,利益趨動(profit driven),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種策略,用企業社會責任創造競爭優勢,在企業社會責任上的花費是一種創造力和競爭力的投資,在未來可以帶來利潤;第三層次,愛心趨動(driven by caring),用企業社會責任去平衡利益、人類和地球之間的關系,企業從事社會福利,是為了利益相關人能夠創造財富,企業的社會和環境責任勝過經濟責任;第四層次,互動性(synergistic),從事企業社會責任的目的是為了從長遠角度創造企業持續經營的能力,企業的社會和環境責任被企業用來創造競爭力,以便提高企業的經濟責任;第五層次,整體性(hol1stic),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一種企業文化,企業的社會和環境責任被企業策略性的用來創造企業文化,以便更進一步地提高企業的經濟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的層次學說是從縱向方面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它將企業社會責任分解為多個目標或準則,進而分解為多準則、約束的若干層次,通過對其中的地位的作用和重要性來確定其所在的層次結構。在深入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將有關和社會責任有關的各個因素按照不同屬性自下而上地分解成若干層次,同一層的諸因素從屬于下一層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因素或對上層的企業社會責任因素有影響,同時又支配上一層的企業社會責任因素或受到下層企業社會責任因素的作用。通過分析可知,企業社會責任是在謀求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過程中必須應履行的依法逐利的底線責任,同時還應該以社會為本位,在特定歷史時期的道德倫理的調節作用下,負有最大限度地增進和維護社會利益的境界的責任。

三、小結

在對企業社會責任從不同的維度和層次的研究和分析,即對其從縱向和橫向的探究,可知企業要生存,就必須追求經濟效益,對于任何一個企業而言,要追求自身利益的前提是守法。企業既具有逐利的經濟屬性,又具有服務于人的社會屬性,其本質在于它的社會屬性。從價值論的相關論述中可知:企業的自我價值通過其經濟屬性實現,社會價值則通過社會屬性實現。

企業作為經濟生產單位,不僅僅是提品和服務的經濟組織,而且還是社會單元,是組成社會并促進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組織形式。企業的發展帶動社會的發展,反過來企業的發展同時也離不開整個社會的發展,企業是社會當中的重要成員之一。企業作為社會中的成員,企業組織就有義務和責任來促進整個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企業目標要服從社會發展多重目標,不但要承擔經濟責任,還要承擔對社會長期發展有利的其他社會責任,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員工實施教育培訓計劃,建立與社區的良好關系,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發展慈善事業,保護環境等這些社會責任,這些已不再是附加到企業上的額外要求,而是對企業的內在約束。

所以“企業實質上是一個把利他性和為己性,服務性和謀利性內在地集于一身的矛盾統一體”。企業與其他主體之間的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決定企業社會責任承擔之必要,是企業進行資源最優配置過程時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交換結果。企業的社會屬性決定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既是其應盡的義務和內在自覺要求,也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所必需的約束。平衡和協調好企業自身的利益與社會利益,使企業與社會能夠和諧、統一,最終就能夠實現其自身價值和社會責任的完美統一。

參考文獻:

[1]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M].in Oliver Sheldon,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London,Sir Isaac Pitman and Sons Ltd,first published 1924,reprinted 1965:70-99.

[2]Friedman M.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 [J].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70,(9).

[3]Steiner G.A.,J.F.Sterner.Business,Government & Society[M].New York:Random House,1980.

[4]Frederick W.C.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Reagan era and beyond [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83,(3):145-157.

[5]CED ?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business corporations[M].New York: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1971.

[6]Carroll,A. B.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J]. Business Horizons,1991,(7-8):39-42.

[7]Van.Marrowy.M.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of CSR an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3.

[8]尤力,王金順.論企業的社會責任[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1):41-46.

[9]盧代富.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界說述評[J].現代法學,2001,(6):143-144.

[10]劉鳳軍,Eden Yin.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四個結合”[J].經濟研究參考,2007,(30):4-8.

[11]陳志昂,陸偉.企業社會責任三角模型[J].經濟與管理,2003,(11):60-61.

[12]陳迅,韓亞琴.企業社會責任分級模型及其應用[J].中國工業經濟,2005,(9):99-105.

[13]陳淑妮.企業社會責任與人力資源管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3.

[14]姜啟軍,顧慶良.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戰略選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8-31.

[15]黎友煥.企業社會責任實證研究[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5.

[16]趙豐年.企業社會責任的宏觀經濟動因與促進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08.

[17]劉鳳軍,楊崴,王瑩,李敬強.中外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09,(12).

[18]康婷,劉曉靜,于洋.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文獻綜述[J].企業文化,2010,(8).

[19]段文,晁罡,劉善仕.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研究述評[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7,(3).

[20]陳志昂,陸偉.企業社會責任三角模型[J].經濟管理,2003,(11).

[21]王劍.論企業的社會責任[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江县| 安吉县| 新龙县| 攀枝花市| 荆州市| 洪雅县| 友谊县| 濮阳县| 金昌市| 虎林市| 蒙城县| 耒阳市| 榕江县| 中西区| 灵寿县| 禹州市| 衢州市| 永泰县| 巢湖市| 长乐市| 包头市| 板桥市| 莎车县| 同德县| 西乡县| 迭部县| 大荔县| 扎囊县| 陆良县| 望谟县| 锦屏县| 休宁县| 龙泉市| 涿州市| 新源县| 正安县| 旺苍县| 祁门县| 石河子市| 深圳市|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