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直升機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場址選擇。(1)場址選擇。應符合GB/T17824.1標準要求,應遠離河道及水源地,地形整齊開闊,地勢較高、干燥、平坦或有緩坡,坡度在25°以內,背風向陽,土壤貧瘠,有足夠的面積,周圍有較大面積的森林、竹林或天然草場以及種植業配套用地。(2)占地面積確定。生產區占地面積應按每頭繁殖母豬40~50平方米或每頭上市商品豬3.12~3.9平方米計劃,生活區、行政區另行規劃。(3)養豬規模確定。生態養豬應體現種養結合,不對環境造成污染。養豬場規模應根據周圍種植業園地能消納多少糞污量來確定,應按照每公頃耕地承載2.2~8.8頭母豬或10.5~45頭肥豬來確定。豬場規模應控制在2000頭以內。
2.豬場環境。(1)空氣質量。豬場周圍大氣質量應符合NY/T391標準規定。(2)土壤質量。土壤越貧瘠越適宜于建設豬場,土壤質量應符合NY/T391標準規定。(3)水源質量。應有充足的水源,應按每100頭基礎母豬日需水量20噸來計算,炎熱和干燥地區的供水量應增加25%。水質應符合NY/T391標準的要求。
3.豬場規劃布局。(1)豬場布局。應符合GB/T17824.1標準要求。(2)豬場建設要求。水電供應、設施設備應符合GB/T17824.1標準要求。(3)豬舍應有內吸對流式排濁設施。舍內無污濁空氣滯留死角,相對通風面積應在90%以上;能滿足正常光照的100°以上的光入射角,有保持豬不喝8℃以下冷水的設施或措施,有避免雨水、糞水交融的排污系統。
4.豬場綠化要求。生態養豬場應做好綠化工作,豬場內道路應硬化。豬舍間距應在8~15米,舍外栽植紅椿、泡桐等高大落葉喬木,不宜種植有毒、有刺、飛絮的植物。應種植牧草、飼料作物或花草。
5.沼氣設施及厭氧池。生態養豬場應修建沼氣池。對于沼氣池容積較小的豬場應修建厭氧池處理多余的污水,池內養殖水產品或種植水生植物凈化污水。
6.化尸池。在豬場內偏僻處或場外修建化尸池。化尸池容積應根據養殖規模的大小建設。沒有修建化尸池或化尸池容量小的豬場,應在場外設深埋地。尸坑的長、寬能容納尸體側臥為度,深度應在2米以上。7.運動場。有條件的豬場應建運動場,面積應為圈舍面積的2倍以上;有條件的豬場應利用林地、竹林、草地建放牧場,規模為每100頭豬不少于1200平方米,并種植白三葉等耐踩踏的牧草。
二、生態養殖技術
1.飼養管理。(1)保育期飼養管理。斷奶仔豬原圈飼養或整窩移到保育舍飼養。飼喂生態環保仔豬全價配合顆粒飼料,日喂3次,自由采食。保育期飼養35天,保育期成活率應在95%以上。(2)去勢。瘦肉型或杜長大外三元雜交瘦肉型育肥母豬可不去勢,育肥公豬在10日齡左右去勢。(3)驅蟲。應在8周齡和體重達到50千克時各驅蟲一次。(4)調教。對保育仔豬及時調教養成吃食、睡覺、排便三定位的習慣,建立起群居秩序。保育期結束進入放養育肥期,應對豬群進行呼喚訓練,用語言或吹哨、敲打鐵盆的聲音等方法呼喚放牧的豬群回豬舍采食、飲水。(5)放牧。有條件的豬場應建運動場或放牧地,夏季在早晚,冬季在中午讓豬群運動或放牧。(6)圈舍衛生。豬舍、運動場、放牧地應定期清掃消毒,保持清潔干凈衛生。(7)飼料要求。采用直線育肥,全進全出飼養工藝,每天給料3次。土種豬,土雜豬,土洋二元、三元雜交豬可在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青綠飼料,精青最高比例可達到1∶1,自由采食,不限飼。生產生態富硒肉豬應在出欄前30天全部飼喂天然富硒青綠飼料(硒含量為0.02~0.40毫克/千克)和天然富硒配合飼料(硒含量為0.10~0.30毫克/千克)。(8)飲水。最好采用自動飲水器自由飲水。(9)動物福利。生態養殖肉豬禁止斷齒斷尾,并為豬提供青綠飼料、生態環保配合飼料、運動場、放牧地。
2.育肥豬保健。生態養殖肉豬應采用綠色健康養殖模式。
3.疫病防治原則。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對常見病優先采用生物、物理、中草藥防治方法,并收集民間驗方推廣應用,降低防治成本,避免藥殘。對于非采用常規獸藥治療不可的育肥豬則不能作為生態養豬,應分開飼養。獸藥使用按NY/T472標準執行。
4.檔案管理。應做好引種,配種,產仔,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使用,消毒,免疫,診療,防疫監測,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銷售等檔案記錄工作,所有檔案應在肉豬出售后保留2年以上。
三、生態養殖污染物減排技術
1.污水的減排。采用干清糞工藝有效減少污水排量,用沼液沖洗圈舍有效減少污水產生與排量,采用發酵床養豬避免污水產生,修建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
2.溫室氣體減排。合理搭配日糧,降低單個豬甲烷排放量,減少糞便中水分含量。豬糞處理從液態改為固態,增大糞便與氧的接觸,防止糞便中有機質含量的增加。建沼氣池保證沼氣安全燃燒利用。糞污處理氧化塘的深度不超過1米,縮短糞污貯留時間。好氧處理沼渣,在做肥料施用時保證不產生甲烷。
3.臭氣減排。(1)科學合理配制日糧,并精準用量不浪費。(2)在日糧中添加微生物制品和益生素產品等。(3)采用物理化學方法脫臭。化學吸收法:在豬舍內安裝化學吸收脫臭設施,吸收劑用苛性鈉、次氯酸鈉、硫酸、鹽酸、亞硫酸鈉等。電凈化法:在豬舍上方安裝電極系統,放電產生臭氧和高能荷電粒子對酪酸、吲哚、硫醇、糞臭素等進行分解。(4)采用生物方法脫臭。在豬舍外安裝脫臭塔,將豬舍空氣抽入脫臭塔,添加脫臭藥劑,在常溫常壓下利用微生物將氣流中產生氣味的物質轉化成簡單的無味物質進行脫臭。(5)在圈舍內施用木醋酸、樟腦、桉油等植物精油以及種植物的萃取揮發物。(6)采取加強通風、及時清理糞尿、飼料顆粒化,減少飼料浪費和豬場綠化等措施減少臭氣產生。
4.氮的減排。添加氨基酸或寡肽,配制氨基酸平衡,粗蛋白質含量比飼養標準下降2~3個百分點,低粗蛋白質高能量日糧。
5.磷的減排。在日糧中盡量多添加小麥、麩皮、黑小麥、大麥和燕麥等含較高活性植酸酶的飼料原料。
6.微量元素的減排。禁止在日糧中添加高鐵、高銅、高鋅制劑;在日糧中添加蛋氨酸鋅、賴氨酸銅、蛋氨酸錳、蛋氨酸鐵、甘氨酸鐵、蛋氨酸銅、蛋氨酸鉻、賴氨酸鋅等有機態微量元素產品,替代無機微量元素。
四、無害化處理技術
1.糞便無害化處理。糞便的收集、運輸、貯存、處理按NY/T1168標準執行;處理后的堆肥、上清液、沉淀物衛生學指標按NY/T1168標準執行;處理后的上清液作為農田灌溉用水時,應符合GB5084的規定;處理后的污水直接排放時,應符合GB18596的規定;利用無害化處理后的豬糞便生產商品化有機肥和有機無機復混肥,必須分別符合NY525和GB18877的規定;糞便處理場場區臭氣濃度應符合GB18596的規定,并做好防蠅、防鼠工作;豬糞糞肥的安全使用按NY/T1334標準執行。
2.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需要淘汰、撲殺的可疑病豬,應采取不會把血液和浸出物撒播的方法進行撲殺。確認為炭疽、偽狂犬病等傳染病的病豬整個尸體應在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下進行銷毀處理。
關鍵詞:邊坡 綠化種植
一、高速公路邊坡植物布置原則和選擇
1.邊坡綠化布置原則
邊坡植物防護的主要目的是固土護坡、防止沖刷,兼有美化環境的功能。一般應選擇干旱、瘠薄、根系發達、覆蓋度好、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同時兼顧景觀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邊坡生態防護植物配置技術原則是采用以水土保持為主,兼具生態景觀效果邊坡防護要考慮對整個植被進行逐步恢復,應以林草植物為主進行生態模式配置,有利于固土護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邊坡景觀和行車效果,有利行車安全。以適應生態學理論為依據,尊重自然、正視自然、保護自然、恢復自然,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達到四季常綠并可體現有當地特色的景觀效果;同時在選擇植物種類時要堅持生物多樣性,多科屬結合,喬、灌、草結合,營建喬、灌、草結合的多樹種、多結構、多功能的復層生態景觀群落,有效增加綠量和綠葉面積,挖掘單位面積上的潛在生態力,提高葉面積指數,整個綠化沿線注意立體空間上的線條變化和節奏感。但應在考慮氣候、土壤、立地類型的基礎上,優先選擇耐干旱、耐瘠薄、抗污染、觀賞性強的樹種及草坪地被植物,既能適應當地土地條件,又能滿足公路綠化的要求,達到功能、藝術、科學的統一。在路塹邊坡(上邊坡)應考慮采用不同草種或草灌混栽技術,一年生草本(或越年生)與多年生草本搭配,再混栽一定比例的灌木或小型喬木。起初一年生草本迅速生長,固土護坡、防止沖刷效果明顯。
2.邊坡綠化植物選擇
邊坡綠化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沖刷、風蝕、保護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氣體、創造優美的行車環境。路堤邊坡的綠化,由于土質和保水性能很差,應盡量不破壞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采用抗逆性強、根系發達、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顧景觀效果的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植物。
二、邊坡綠化工程中的難點問題
1.邊坡植草的退化
在公路、鐵路等工程建設中,其邊坡綠化防護上投入的資金比例較低,在低投入、低養護或無養護情況下,邊坡草坪處于自生自養狀態,極易退化、死亡。因為人工種植草種生長較弱、品種單一,隨著時間的增長,在養分水分供應較差的邊坡上都會呈現不同程度的草坡退化現象,這是一個十分突出和嚴重的問題,若草被退化得不到解決,不僅造成重復建設、資金浪費,而且起不到邊坡綠化防護效果,最終可能會引起水土流失、坡面坍塌等許多不良后果。
2.噴播時的植物種子配比與最終植物狀態
在較短的時間內把開挖的邊坡恢復到自然狀態,施工者將面臨:①植物種子的配比如何確定;②如何考慮當地自生優勢群落的結構特點進行種子配比;③如何確定噴播時的植物配比與最終形成的植物群落之間的動態關系。
3.干旱對土體很薄的坡面植物構成威脅
開挖后的巖石邊坡,巖石層厚、整體性好,坡體高陡,對邊坡進行植物綠化后,隨著時間的增長,秋冬季干旱、夏伏季炎熱,土體養分逐漸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如何解決邊坡呈現的無土、缺水、缺肥的狀態及邊坡植被面臨的干、熱威脅,這將直接影響到邊坡最終的綠化效果和生態效益。
三、邊坡綠化工程可持續發展的著眼點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前提下,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環境承載能力,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對子孫后代的需求;滿足一個區域或一個國家的需求面又不損害其他區域或國家的需求。根據可持續發展內涵的要求,邊坡綠化工程中應著眼于與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協調性和環保生態功能,結合目前國內邊坡綠化防護工程現狀及問題,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1.注重邊坡生態防護的設計與資金投入
在公路、鐵路設計與建設中,人們常將設計重點和大量資金放在它的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上,而生態功能的設計與投資力度不足,生態防護工程往往采取低價中標的方式,這種低投入、低質量的惡性循環,使邊坡生態環境發展不夠好,抗災能力不強等。
2.邊坡植草退化的防治技術
防治邊坡草被退化的重要措施就是喬灌草相結合,盡量模擬出當地的植物群落結構,走向本地化。實際上國外已經開始流行以喬灌木為主的綠化方式。天然植被一般都是草木混生的,在較高的貧瘠土質或石質邊坡上,采用草灌結合的客土噴播或噴混植生技術施工,可以將草種和灌木樹種進行混播,早期以草坪防護為主,后期以灌木防護為主,構建喬灌草立體防護生態體系,達到恢復自然植被的目的。植物種子的選擇及配置應走本地化的道路,以地帶性植被、鄉土植物為基調,適當引進適于本地生長條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同時也應考慮淺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結合、豆科植物與非豆科植物的結合,還要盡可能配置抗逆性強的植物和水、肥、光、熱利用率高的植物,這樣才能使植物更能適應當地氣候與自然植被融為一體,建設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穩定的、生命力強的立體生態群落。
在當代社會的棉紡織業中,一些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棉紡織技術,生產產品單一,生產結構不合理,資源浪費嚴重,生產效率比較低,不利于現代棉紡織業的發展,無法滿足當代人們生活的需求,面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激烈競爭,我國的棉紡織業必須進行全面的技術改革。結合當代棉紡織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我國的棉紡織技術還存在不足。
1.我國的棉紡織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我國的發展規模很大,尤其是紡織工業,在我國的發展行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國的棉紡織技術還相對比較落后,例如在使用的棉紡紗錠中,有將近一半都是比較落后的紡織設備,大部分還是傳統的產品,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著很大的差距,并且在很多中小型棉紡織企業中,還存在著傳統的手工作業技術,對于一些先進的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等實用不夠廣泛,并且轉杯紡水平不高,比較精細的技術還處于研發的階段,一些具有高檔水準的棉紡織工藝還不能大規模的生產,例如無結紗、精梳紗等。我國棉紡織技術相對比較低,影響到了棉紡織業生產質量和水平。
2.棉紡織技術加工的產品不能滿足市場的新要求
經過對我國的棉紡織技術進行研究,化纖紡織產品已經占據了我國紡織工業大部分的加工量,但是我國的化纖差別很低,且功能性的纖維生產量比較小,高性能的纖維還需要進行進口,而當代社會對棉紡織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進行綠色纖維的生產,我國的綠色纖維還處于研發的階段,并不能滿足當代社會的發展需求。
二、現代棉紡織技術的發展趨向
1.現代棉紡織技術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我國傳統的棉紡織技術主要以手工操作為主,20世紀以來我國進行了國際棉紡織生產的實驗,梳理機被運用到了棉紡織生產當中,為棉紡織企業的開清棉和梳棉工序創造了便利的條件,而國際的棉紡織技術主要是以信息化為特征,運用電、機器、液壓等進行傳感技術和變頻調整,使得棉紡織技術朝向自動化的方向發展,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生產的質量和水平,降低了生產成本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用清梳聯單機,利用壓力傳感、信號轉換、計算機處理以及計算機綜合監控等技術來確保生產全流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棉紡織的總流程處于連續、同步以及平穩的狀態,將輸出棉的條長片段、短片段以及超長片段的均勻度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此外運用異性纖維在線自動檢測清除裝置設備來進行異性纖維大小和位置的判斷,利用彩色數碼攝像技術完成清除過程,使得異性纖維能夠通過高速氣流進行排放。自動落紗機、自動絡筒機的使用極大地方便了棉紡織工業的生產,并且不斷地完善空氣捻接技術,推動了細絡聯技術的運用,因為在棉紡織工業中,生產所需的勞動力比較大,而且員工的工作量也很大,必須將生產工序進行直接的連接,確保產品生產的質量和水平,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和生產成本,解決紡紗速度和細沙卷裝兩者之間的矛盾,有效地提升了環錠細紗機的錠速。無梭織機的出現是機電達到了一體化的水平,有效地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使得產品的質量和種類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無梭織機可以通過劍桿、噴水、噴氣以及片梭等四種狀態的物種運動與輔助運動相結合,利用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進行各方面的自動化操作。
2.在現代棉紡織技術中運用到更多的新工藝和新設備,經過不斷地完善,被廣泛的應用于棉紡織生產中。在當代社會的棉紡織技術中,轉杯紗紡技術是當今比較新型化的棉紡織技術。轉杯紗紡機實現了全自動化,利用自動接頭、自動落紗、自動輸送筒管等功能使得紡杯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轉杯紡紗機的全自動接頭裝置利用先進的檢測技術,提升了接頭運作的質量和水平。噴氣紡也是棉紡織技術中的一種新型化的紡紗技術,可以有效地縮短工藝流程,減少勞動力,產品耐磨,毛羽少,但是其產品的強力不夠,并且手感上有欠缺。可以進行純棉紗的加工,生產出包芯紗和花色紗,有效地提升了各道生產工序的生產效率。緊密紗紡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細紗的強力,減少細紗斷頭,改善產品的手感,提升了產品的質量。新型無梭織機的使用縮小了引緯張力,提升了紡織的效率可以進行大批量的棉紡織品生產。
3.棉紡織技術向加工多樣化纖維原料的方向發展。化學纖維在當代社會中的應用日益重要,化學纖維質量品種的開發力度不斷地加大,人們對紡織產品的要求不斷地提升,使得棉紡織業進行化學纖維原料加工成為必然,而化學纖維原料的加工需要進行不同組分、不同配比的交并、交織和長絲與短纖的包纏、包芯等,需要利用各種先進的新型工藝、技術和設備,才能實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棉紡織產品。
三、推動我國棉紡織技術的現代化發展
1.要不斷地更新棉紡織設備
在棉紡織業的生產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棉紡織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更要對陳舊落后的生產設備進行及時的更換,確保其進行正常的運行,生產產品的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利用不同的生產設備來進行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生產。
2.要保持棉紡織業的技術創新性
創新是棉紡織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要進行棉紡織新產品的研發就要發揚創新的精神,不斷地研究和開發創新性技術,增強棉紡織行業的競爭力,在市場上占據質量和價格的優勢,同時還要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加強對棉紡織業的管理,促進棉紡織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3.提升棉紡織生產的技術水平
我國的棉紡織行業要與國際接軌,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與此同時必須通過自身進行核心技術的研發才能夠提升我國棉紡織行業的生產水平,要引進更多先進的人才,提升員工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加大對紡織行業的科研投資,實現獨立生產,不斷地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完善棉紡織行業的生產管理機制,提高我國棉紡織工業的整體水平。
4.對棉紡織業的體制進行改革
我國推行公有制下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生產模式,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以及非公有資本等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了股份制生產,將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開來,極大地推動了技術創新,完善了企業管理體制,提高了企業以及企業資金的運作效率,提升了企業自我改造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增強了棉紡織行業的競爭力。
四、結語
為了了解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真實的職業道德現狀,筆者通過問卷調研的方式,以軟件與藝術設計學院738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為對象,進行了一次小范圍的調查研究。軟件與藝術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中,共三個年級,其中一年級300人,二年級249人,三年級189人,三個年級共有男生305人,女生433人。政治面貌抽樣分布為黨員1.85%、團員94.55%。問卷中主要涉及到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政治信仰、就業指導、專業設置、學風建設等方面的問題。發放問卷738份,回收683份,其中有效問卷670份。在此基礎上,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能直觀的看出軟件與藝術設計學院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態度和對學校環境、學習環境的建議和意見。
(一)政治熱情不高,理想信念淡薄調查結果顯示有36.8%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的開設是非常必要的”,60.5%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的開設完全是浪費時間”。通過調查也發現,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不高。調查顯示,“對十報告的學習”,“非常愿意參加”的學生僅占10.35%,“因為對組織和老師的尊重參加”的學生有6.28%,這種相對消極的政治參與態度,須引起足夠重視。
(二)集體觀念不強,道德標準個人化調查顯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認為應該具備基本的道德,但是道德的評判標準不一,不能用一些人的道德標準來束縛另一群人。在問及“你所理想的職業是什么”,32.37%的學生回答“清閑舒適”,63.43%的學生認為“充分發揮個人才能”。能開除90后的學生在追求發揮個人才能的同時也在注重工作工程的享受。但是他們在精神追求與物質享受上,一方面表現出較強的集體觀念,另一方面又不愿為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當問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你有何選擇”,48.67%的學生回答“盡量兩種利益趨同”、10.67%學生回答“視情形而定”。這也表明,他們雖然認為應該具備基本的道德標準,但一旦發生了違背公德的事情,他們的態度又是曖昧的。(三)組織紀律性不夠,行為方式情緒化在調查問卷中,當問及“對上課遲到你怎么看”時,58.8%的學生認為“遲到總比曠課好”,僅有9.75%的學生認為“不應該,是缺乏組織紀律性的表現”;在回答“對校園內的不文明行為你怎么看”時,有65.26%的學生認為“這是個人自由”,30.89%的學生認為“無所謂”,只有3.26%的人認為“應該注意大學生的形象”。由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自身的特點,他們大都以快樂自己為原則,推崇時尚,思想前衛,喜張揚、好獨立、愛自由,追求感性滿足,行為方式情緒化。
二、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現狀分析
造成藝術類學生職業道德現狀的原因無外乎三類: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影響。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藝術類學生先天的對外界環境變化敏感性和他們的專業特點,使他們極易受到西方敵對勢力的文化侵蝕的影響,自媒體時代的今天,他們的信息獲取方式越來越簡單,信息獲取內容越來越豐富,信息獲取時間越來越短暫,社會上不良信息的傳播和接受形成了即時性和面對面的局面,缺乏辨別力的藝術專業大學生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狀況,并且受到深深的影響。
(二)學校環境的影響在高職類專科學校中,由于很多學校因為社會需求,藝術設計類學院的成立時間短,加上藝術設計大環境長期未能形成系統的理論學科,學校專業課程的設置不夠合理,重技術教育,輕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職業道德觀念淡薄。
(三)家庭環境的影響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家庭環境相對來說一般比較優越,這樣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教育偏向于開放化,學生獲得大量的書本知識,興趣愛好廣泛,學生特長比較突出,但是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可能比較淡薄,造成很多學生養成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他們追求享受,消費觀念大膽并且習慣于以眼前利益的實現,代替對遠大理想的追求,價值取向實用化、功利化。
三、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途徑探析
(一)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構建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體系黨的十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貫穿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覆蓋到所有學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同時還要求適應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大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引導廣大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主動配合學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社會風氣鞏固學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會與學校攜手育人的強大合力。
(二)加強引導,實踐育人,將新媒體的運用與職業道德教育結合新媒體技術環境下建構的虛擬空間不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割裂的獨立空間,而是以現實為基礎的,是現實社會的拓展與延伸,展示了虛擬與現實的統一與整合。要避免學生沉溺新媒體娛樂不可自拔,就需要將新媒體的運用與思想政治實踐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利用新媒體、投身現實的實踐教育活動的能力。特別要重視學生在新環境中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養,使其真正成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隸。通過引導與教育,讓學生通過新媒體實踐提升自我素養,讓學生在實踐教育中體悟自己的價值。
(三)構建豐富的職業指導內容體系,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構建豐富的職業指導內容體系,不僅包括內容上的豐富,主要體現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建立職業指導、咨詢、服務機構,根據學生的心理、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綜合測評,系統開設職業規劃指導課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為學生開展心理、求職、政策、創業等個性咨詢活動,幫助學生正確定位、增強自信心和耐挫心。為學生收集整理和提供就業實習崗位信息,組織企業宣講招聘會,提供就業或創業服務等。同時還應包括授課方式上的豐富,主要體現在分階段的引導式教學手段的設計,團體輔導、個性化輔導、素質拓展、專家講座、現場實踐等等。
四、軟件與藝術設計學院加強職業道德引導教育的一些做法
通過幾年的摸索實踐,我們以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為切入點,開展了多項同學們喜聞樂見、樂于參與的分項目活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了不同類別的分項目活動,也在致力于把每個分項目都打造成精品活動。用“團隊文化節”培養學生集體意識,用勵志視頻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用訪談類活動表達同學們的心聲,用“世界日”為同學們普及節日知識,用“學習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感染學生。
(一)以四格漫畫的形式制作了多塊宣傳畫,在學校學生公寓,進行德育引導。
(二)選出學院內獲得重大比賽獎項或者有特殊表現的同學,制作訪談節目。把有代表意義的現場采訪片段和訪談節目制作成視頻到微博、人人等學院公共網絡平臺上,大范圍傳播,讓同學們相互轉帖、跟帖,以便我們擴大了解,深入探究。
(三)主要以真實的大學生校園學習生活為切入點,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手法拍攝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勵志微視頻,拍攝各種大學生優秀行為習慣及不良行為習慣制作成類似于公益廣告的宣傳短片,上傳到學院人人網公共主頁、學院微博平臺、學校貼吧等,讓校園文化建設達到更好地宣傳效果,目前已經拍攝六個短片。
(四)通過志愿者們統一身穿印有積極、奮發、向上語句的創意文化衫,傳遞青春向上的正能量。用“布媒體”呈現積極向上的文字,以這樣的方式將正能量傳播開來。
1植物抗菌肽作用機理
大多數已知的植物抗菌肽是通過在細胞膜上形成穿孔,導致離子和代謝物泄漏,從而干擾呼吸過程,最終導致細胞死亡[2]。細胞膜分子的兩性結構及其在生理pH值下帶正電荷的特征可能是植物肽與膜脂質發生作用的重要原因。陽離子殘基吸引如陰離子磷脂、脂多糖或磷壁酸等帶負電荷的分子,從而使得肽鏈在細胞膜表面積聚,當濃度達到閾值時細胞膜就開始崩潰[3]。為解釋這種現象科學家們提出了3個主要模型[4]:桶板模型、蟲洞模型和地毯模型。
2植物抗菌肽的主要分類
2.1硫素
硫素是抗菌肽的一種,其分子質量較低(約5kDa),富含精氨酸、賴氨酸和半胱氨酸殘基。其結構包括2個反向平行的α-螺旋和1個反向平行的雙鏈β-折疊,以及3個或4個保守的二硫鍵。硫素幾乎出現在每1個重要的植物組織中,從胚乳到葉子均有發現。硫素的抗菌活性是蛋白與細胞膜交互作用的結果,帶正電的硫素與帶負電荷的真菌細胞膜的磷脂通過靜電作用相互結合,誘導細胞膜表面的缺陷,導致膜的不穩定性并破壞脂雙層。
2.2防御素
植物防御素是小的、堿性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鏈,含有45~54個氨基酸,在等電點時帶正電荷。植物防御素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真菌、抗菌、蛋白酶和昆蟲淀粉酶抑制劑等特性[5]。植物防御素有相當多變的氨基酸組成,但是三維立體結構很保守,包括1個三鏈的β-折疊和1個與之平行的α-螺旋,由4個二硫鍵維持整個結構的穩定性。植物防御素可能利用葡糖神經酰胺作為插入真菌細胞膜的受體。然后,借助防御素所帶的正電荷和細胞膜相互吸引,并插入細胞膜內,導致膜破壞、不穩定性和離子流出。抗菌肽最大的特點是對細菌、真菌、病毒等多種植物病原體具有抗菌活性[6]。此外,防御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及生殖過程也有一定影響[7]。
2.3脂質轉移蛋白
小型非特異性脂質轉移蛋白(ns-LTPs)具有在體外不同細胞膜之間轉移脂類的功能。它能夠參與細胞膜的合成、細胞內的脂肪酸含量的調節,并對動植物病原體起到一定防御作用。它們的抗真菌作用方式可能是插入到真菌的細胞膜上形成穿孔,使胞內離子外流,最終導致細胞死亡。所有的LTPs都具有相同的結構特征,具有一個由4個α-螺旋包繞形成的疏水性腔,被4個二硫鍵緊緊連接形成緊密結構[7]。LTPs的疏水性腔可以結合磷脂、類固醇等多種脂質分子,具有體外抗菌和抗真菌的活性,因此被歸類為PR-14組。有些ns-LTPs是水果、蔬菜、堅果、花粉和乳膠中重要的過敏原[8]。
2.4蛻皮素
蛻皮素是從馬鈴薯塊莖中分離出來的具有63個氨基酸殘基的抗菌肽,這些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多樣性,但對于不同植物具有相同的抗菌和抗真菌病原體的能力。蛻皮素是堿性蛋白,富含半胱氨酸殘基,可以形成6個二硫鍵,進而穩定蛋白結構。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馬鈴薯中的蛻皮素-1(StSN1)基因是一直表達的,不受生物、非生物壓力的影響作用。而蛻皮素-2(StSN2)基因的表達是受局部傷害誘導的,對病原體感染具有不同的反應[9]。StSN1的氨基酸序列和番茄GAST家族(赤霉酸刺激轉錄反應)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似性,因此歸類于蛻皮素/GASA家族[10]。蛻皮素/GASA蛋白在不同的植物器官中均有表達。大部分的蛻皮素/GASA基因是受植物激素調控的,參與植物激素信號調節途徑,控制激素含量水平和激素反應過程。
2.5環肽類蛋白
環肽類蛋白是在細菌、植物和動物中發現的圓形蛋白[11]。植物環肽類蛋白含有28~37個氨基酸,包含1個頭-尾環化的主鏈以及3個位于環化半胱氨酸結點(CCK)分子內的二硫鍵,具有較高的序列相似性和結構相似性。CCK是形成環肽類蛋白特殊穩定性的主要原因,它迫使蛋白質的疏水部分暴露在分子表面,疏水性殘基在表面上形成1個斑點,使整體結構呈兩親性,因此它們對多種蛋白酶的水解和降解過程具有抗性[12]。植物環肽類蛋白是基因編碼的通過核糖體的生物合成路徑產生的多肽,該環肽類蛋白前體通常包含1個內質網ER信號,1段肽鏈,1個N-端重復序列(NTR)和1個C-端短肽尾。NTR區域具有兩親性螺旋結構,可以指導環肽類蛋白結構域的正確折疊[13]。C-端區域(CTR)區域內保守的天冬氨酸殘基表示該部分蛋白可能是一種天冬酰胺內切蛋白酶的作用對象。
2.6細胞穿透
肽細胞穿透肽(CPPs)可以協助目的蛋白通過細胞膜轉入活細胞當中[14]。不論體內還是體外條件下,CPPs在微摩爾濃度時就能夠穿透細胞膜,而無需任何受體的協助,也不會對細胞膜造成任何顯著損傷[15]。它們可以和目標物(核酸、低聚核苷酸、肽序列和寡糖)相結合,并將其有效地轉運到細胞內,因而在藥物遞送過程中具有潛在應用[16]。不同的CPPs和CPP-結合物可以通過不同的機制進入細胞內,并最終進入不同的亞細胞區室。這些較短的、帶正電荷的小肽具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但是都具有轉導結構域,并有帶有不同程度的呈陽離子性的Arg和Lys殘基。盡管CPPs具有很大的序列多樣性,但是可以分為3種主要類別:陽離子型、兩性型和疏水型CPPs[17]。這些多肽和蛋白質是轉錄因子、細菌或病毒表面蛋白、毒素、兩親性螺旋肽的局部序列衍生物,也可以從膜結合受體或黏附蛋白的配體中得到。
3植物抗菌肽在生物技術方面的潛在應用
抗菌肽是由具有保守序列的小型基因編碼的、可以通過基因擴增和基因轉移的方法來增加目標多肽的產量及其特異性活力。許多研究已經證明,植物防御素的轉基因表達可以使植物組織免受病原體的攻擊。硫素是發展轉基因植物的重要工具,通過表達更高水平的硫素,可以增加對病原體的抗性,進而減少農業中的損失,并且可以減少農業生產中更高劑量的殺蟲劑的使用;環肽類蛋白在開發新型抗生素和生物殺蟲劑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CPPs可以成功地將高分子量藥物導入細胞,也可以用于疫苗研發。由于其在透皮給藥系統中的巨大潛力,CPPs在藥物生物技術中的應用越來越流行。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