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職會計工作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完善工會組織機構,加強工會自身建設
二、強化師德建設,確保四星創建成功
由于我校已成為一所擁有教工260多人、占地280畝的現代化雛形的中等職業學校。為了實現學校快速發展和確保學校今年創建四星級任務的完成。為同心同德,共謀發展,需做好教工的思想德育工作,為此,學校工會根據黨總支的具體要求,并結合師德教育活動內容與學校教工思想實際,借慶祝第二十五個教師節之際,向全體教工再次發起倡議:在教育教學中要積極推廣“十提倡”用語和遵守“八要十不”承諾,目的旨在強化師德教育,提升學生自信心和教工思想德育素養,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自覺性,規范教師為人師表的言行,引導教師爭做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表率,提高師生生活的幸福指數,以此促使我校校風、學風有較大的改觀,把我校真正建成師生的精神家園和學習工作的樂園,從而推動學校和諧校園的創建和四星級學校成功晉級。
學校工會將通過倡議和利用網絡、公開欄宣傳陣地,加強宣傳教育,以此希望廣大教工能自覺使用“十提倡”用語和履行“八要十不”承諾,做推動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和諧校園和四星級學校的排頭兵。尤其是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要多關心,少冷漠;多賞識,少批評;多理解,少挖苦,為學生的生存和發展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同時,對學生的教育要能真正彰顯人文關懷,把學校的“成人、成才、成功”教育進一步落實到實處,要“急學生之急,想學生所想”,為學生美好的明天“撐起一片藍天”,把我校打造成具有現代化的中等職業教育的四星級學校。
三、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快學校民主政治建設進程
工會要始終把推進學校民主政治建設、激發教工工作熱情、增強主人翁意識和創建和諧校園當作工會的重要工作任務。而學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是通過教代會和校務公開兩項制度來實現的。所以,工會要以加強教代會規劃化、落實教代化職權為重點,進一步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健全和完善教代會制度。如抓好教代會中心議題的確立、教代會代表的選舉和培訓、提案的落實以及民主評議行政領導等環節,提高教代會的質量。同時,工會要引導教工加強思想政治修養,確立主人翁的姿態和胸懷全局的意識,群策群力地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與監督等。工會還要為“進一步重視和滿足教師參政議政的意愿”、“真正做好校務公開、陽光操作”創造環境,充分落實教工的知情權、參與權、意志表達權和民主監督權,真正使校務公開工作轉化為一種校園文化、一種和諧要素、一種管理理念,更是學校凝聚力積蓄的動因。
關鍵詞:工會的基層組織;供電企業;企業文化;參與作用
供電企業的工會組織以實際發展情況為基礎,參與到企業的文化建設過程中,實現企業文化的豐富,促進企業職工素質的提高,這已經成為當前企業發展必須重視的問題。作為供電企業工會組織的一名工作人員,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參與企業文化建設,把國家電網公司和四川省電力公司的企業精神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從而促進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以培育企業精神為抓手,積極參與企業文化建設
縱觀國內外,只要是成功的企業,具備良好的企業文化都是必不可少的。企業文化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企業的發展現狀而言,雖然面臨著比較嚴峻的競爭,但是也伴隨著知識技術快速更新的機遇,科學技術的快速更新,使企業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當前,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戰略統一起來,已經成為工會組織的工作重點。事實上,只有將質量意識滲透在企業發展的每個環節,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發揮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認識企業文化的價值。工會是代表著企業職工利益的組織,對企業文化的建設有十分特殊的作用。首先,工會與職工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這是工會最大的優勢,借助這一優勢工會可以更加直接的在職工中宣傳企業文化。對于基層企業工會而言,也可以采取黑板報、廣播和新媒體等方式進行企業文化的宣傳工作。其次,工會組織網絡在企業文化工作中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企業可以借助這種形式將企業文化滲透到每一個崗位當中。最后,工會本身還具有教育的職能,工會的教育職能對企業文化的培育有很大的幫助,工會將精益求精和團結拼搏等精神傳達給企業職工,促進企業職工學習企業的文化和精神,并將其用于具體工作中。
二、正確認識工會扮演的角色,發揮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企業工會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有著十分特殊的角色,可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出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首先,企業工會在企業的民主實施中扮演著特殊的作用。企業文化不是單一的概念,既包括企業民主,還包含著企業制度和企業發展目標等內容。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制定發展規劃或出臺重大措施等重大決策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提出的廠務公開要求,決策要通過職代會審議通過,而這些工作恰恰都是由工會組織的。由此可見,工會在企業發展中可以協調關系,它是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的重要橋梁。其次,企業工會組織在企業價值觀的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文化中的中心內容,在企業文化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企業價值觀的形成與企業的工會組織是密切相關的。以工會為主體的民主管理、競賽活動、技術培訓等活動不僅能促進企業價值觀的形成,還對企業價值觀的傳播和凝聚企業職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企業文化的培育也有特殊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工會工作的地方,借助工會工作的設施,傳播企業價值觀,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在滿足企業職工各種需求的同時,實現企業文化的宣傳目的。最后,企業工會組在企業精神賦予人性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中的精華,企業精神對激勵企業職工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各種評先活動當中,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工會組織決定的,工會需要將具有先進性、具有先進生產力、維護廣大企業職工利益的職工代表推向評優的講臺,從而實現企業的穩定長遠發展。
三、突出重點,發揮主動性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企業工會工作的進步
1.建立公平競爭的工作氛圍
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對建設企業文化的建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的工會組織是加強企業職工與企業管理層聯系的重要紐帶,工會只有充分了解企業職工的實際需求,采取積極有效的激勵機制,將企業職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發展聯系起來,在企業中營造學習的良好氛圍,才能推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不僅如此,企業工會也需要成為考核企業管理者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職工群眾對管理者的意見和評價,在激勵企業職工的同時,約束可能不利于企業發展的行為。
2.采用有效的方法留住人才
一方面,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尊重、重視企業已經存在的人才,使這些人才留在企業中,還要積極引進外面的先進人才,在企業體制、機制以及環境方面進行創新,將人才用在改用的地方,最大限度的發揮人才的優勢,使其發揮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工會還要建立管理人員和企業職工之間的溝通渠道,將企業職工的心聲傳達到黨政有關部門,使領導及時了解職工的心之所想,也可以采取座談會或聯誼會的形式,加強企業職工與相關領導之間的聯系,為企業職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3.及時對工作進行總結,提煉出其中的先進思想,發揚職工的優勢
工會要及時總結工作,發掘職工中的先進思想,加強員工的凝聚力和對企業的歸屬感,使企業員工從心里上愿意為企業的發展添磚加瓦,重點做好職工維權上訪接待的工作,開展好各種送溫暖的活動,主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解決職工實際問題。
4.創新工作理念
在企業發展中還要引導創新的工作理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新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企業保持活力的關鍵。企業創新的本質就是要進行思想創新,員工有了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就會將這種能力運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工會通過對職工進行培訓,這也是企業進步和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四、結論工會組織通過積極參與企業文化建設以及開展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加強廣大職工之間的聯系,不斷轉變企業職工的思想觀念,發掘他們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職工的自我管理,也創新了職工的工作生活與為企業服務的能力,對企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鄭苗苗,程湘瓊.電力企業工會與企業文化建設關系探討[J].廣東科技,2013,(20):183-184.
【關鍵詞】社會化;心理機制;中學德育改革
引 言
社會化心理機制是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社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心理狀態,中學道德教育是中學生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強調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個體社會化心理機制各方面相輔相成的作用有利于改變中國“強制灌輸式”教育理念和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學德育改革。
一、社會角色引導機制理論與改進中學道德教育方式
1.社會角色引導機制的理論內涵
社會角色是指一定社會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為方式以及理解事物的態度和價值觀,一個人擔負著怎樣的角色社會就會對其產生怎樣的要求和期待。個人學習扮演社會角色并按照社會對個人的角色期望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從而使社會結構得以維持和發展。社會認可是個體自我價值最重要的來源和依據,只有得到社會的接納和承認,個體才能形成穩定的自尊感和自我統一性。
2.引入社會角色引導機制改進中學道德教育的方式
班杜拉的實驗研究證明,人的社會化不僅取決于行為實踐、觀察學習經驗以及相關的心理機制對人的社會化過程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后果來學習和遵守各種行為規則和規范,在中學德育過程中,通過鮮活的角色案例和其背后蘊藏的人性價值光輝,向德育內容中注入新鮮的血液,內容得以豐滿和真實,富有時代性,從單一、空泛、一種靜態的“曉之以理”的觀念灌輸,逐步轉化為人性化、務實化、生活化的一種動態的“動之以情”的共鳴體驗。
在我們的中學道德教育中應該更加重視核心價值引導,尤其在價值多元文化充斥著人們感覺感官的當下,需要結合中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心理年齡特征,在倡導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同時關注非主流文化價值對中學生的影響,引導學生自覺接受主流價值觀的輻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此,在實現社會化心理機制對中學德育的要求需要在教學生活中,通過“榜樣”等社會角色的引導幫助學生正確高尚的價值觀念形成,與社會核心價值保持一致并內化為自己獨立的評價判斷系統,深化社會角色。
二、社會比較機制理論與提高中學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1.社會比較機制的理論內涵
費斯廷格指出任何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人,都需要評價自己的狀態,并明確自己和周圍世界的關系。個人的行為定向是建立在明確自我評價和自我與周圍世界關系的評價基礎上的,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時候并不存在個人可以信任的絕對評價標準,這時人們就需要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才能夠形成明確的自我評價。
根據自我價值定向理論,如果一個具有良好自我肯定感的人,在進行社會比較時會傾向于積極向上比較,即選擇比自己優秀的人作為比較對象,這種積極導向的社會比較會激發人們更多的自我努力,并積極向社會化方向發展。
2.通過社會比較機制提高中學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社會比較對于人的社會化過程具有重要的影響,并且自我比較的方向決定著自我的發展方向,因此,引導人們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擴展社會比較范圍、深化社會比較內容是促進其社會化和積極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中學道德教育中充分發揮社會比較機制的作用,強化青少年的角色意識和角色規范,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自我比較和社會比較,幫助和引導他們擴展其社會比較范圍,使其在積極地群體對比中廣泛地、深入地發展自身的道德思維和道德行為啟發他們在豐富而又生動的道德實踐中健全認知結構。
充分利用同輩群體的感召力,尤其對群體中核心人物的培養和引導,培養良好的自我肯定感,鼓勵其不斷向上向前的方向發展,并奠定同輩群體中合理競爭,共同上進的氣氛,這些都能有效提高中學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三、社會學習機制理論以及發揮中學德育的引導作用
1.社會學習機制的理論內涵
班杜拉研究表明人的社會化不只取決于行為實踐,觀察學習經驗以及相關的心理機制對人的社會化過程也起著重要作用。意味著人們會使用自己設定的標準來評價、衡量自己,當行為符合自設標準時他們會以自己能夠支配的獎勵給自己以正強化,如考試成績滿意會用買衣服獲看電影來鼓勵自己;而當行為沒有到達自設的標準時就會懲罰自己如考試失敗后主動放棄應得獎勵。自我強化使人能夠對自己的社會學習經驗進行自主調節,一方面接受外在強化與替代強化的影響而被社會化,另一反面受自我強化的調節而使社會化過程帶有主動性和個性化色彩。
2.通過社會學習機制發揮中學德育的引導作用
社會學習機制對于解釋人的社會化,特別是當代中學生的社會化有著重要的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少年個體的發展其自主生活領域在不斷擴展,觀察學習經驗在社會化中占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他們很多的行為、觀念與行為方式并非來自傳統的系統教育而是來自于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和學習。青少年們更多崇拜離他們生活更為接近的年輕偶像,比如體育明星等,那么中學德育就面臨著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和崇拜這些歌星偶像,發揮其榜樣的力量既體現中學道德發展的時代性又要對其德育發展有積極引導作用。
我們的中學德育需要為中學生創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大環境,通過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和網絡文化來引導中學生的道德發展和道德狀態。如建立內部道德理念和諧一致、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加強校園社團文化建設為青少年提供道德角色的交流與道德行為的參與機會。
【參考文獻】
[1]陳桂生.中國德育的若干理論問題[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5.
1 農村群眾文化組織開展的意義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核心本身就是組織人們開展更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調動廣大農村群眾的積極性,讓廣大農村群眾能夠在群眾活動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進而提高群眾熱愛生活,積極投身到生產勞動。開展好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需要遵循小型和大型活動舉辦要求;打造立足本土特色民族傳統文化,這也是今年市級提出一鄉一特色文化,要做好做優。讓人們深切感受到要看特色,就要到那里才可以;還有文化活動要豐富多樣的,深受老百姓喜愛。
2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組織開展對策
2.1 積極探索創新文化活動方式,激發農村居民廣泛參與
農民群眾作為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主體,是農村群眾文化的創造者和受益者,農村群眾文化能夠對農村群眾產生吸引力主要是取決于農民群眾對群眾文化是否具有參與感和認同感,所以需要從本地農村居民的文化欣賞和文藝愛好等實際出發,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目前農村居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熱情不是很高,提升農村群眾活動的參與度尤為重要。本土的文藝隊伍缺乏資金支持等原因,人員不斷流入流出,要使文化隊伍發展下去就必須請專業老師輔導并有資金保障。為了吸引農村群眾開闊視野,要花資金引薦群眾喜歡的歌手和文化精品,通過在地縣市參與形式多樣的文化觀摩和交流,學習借鑒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動形式,但多樣文化活動方式仍然需要不斷的摸索,激發農民群眾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性。
2.2 不斷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完善文化設施設備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開展需要政府的主導,還需要文化設施服務平臺的支持,文化活動的開展才有運行的保障。目前農村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大多滯后,社會經濟發展了,文化也要跟上發展的步伐。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因地制宜地結合本村實際,吸引社會力量主動積極參與到文化建設活動中去,積極引導有條件的村和對口幫扶單位建設新的活動室和圖書室,增加對文化設施設備投入不足的財政資金支持,有效整合文化活動資源,合理利用,打造健身、讀書看報、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
2.3 提高文化活動的場次,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
做到“村村有活動,月月有活動”這是解決當前農村文化生活匱乏最現實的行動。實踐證明,深入開展送文化下鄉村活動,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村文化工作水平的重要工作手段,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送文化的同時,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通過圖片認識該區重要文物,發放文物保護法宣傳單,全民讀書宣傳,非遺作品圖片展示,保護好村上現有的各種傳統民俗活動,并努力發展和創新。再者要多做輔導培訓工作,哈薩克族喜歡冬不拉培訓,就地培養文藝骨干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鞏固了農村文化陣地。最后,給予新興的農村文化戶積極鼓勵與支持,這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2.4 提高思想認識,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科技在進步,人們在共享科技帶來經濟收入增長的同時對精神文化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文化的發展需要依賴致力于文化工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從而使文化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群眾文化工作的方向,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將人民群眾作為群眾文化服務的對象,采用更加豐富的群眾文化形式,開展群眾文化的活動,將人民群眾滿意與否作為衡量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成效的標準。
2.5 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提高文化服務水平
首先,強化管理,工作總是人去干的,每個人干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業務上實行分區承包責任制,制定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細則,制定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來制約,工作成績的好壞就顯而易見了,從而借鑒好的工作經驗,提升服務質量;
其次,要建立差別獎勵制度,制定工作的級別,工作優秀,競聘上崗,年底績效和獎勵掛鉤,提高文化隊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最后,要培育和發展業余文藝團體和民間文化隊伍,將農村中業余的隊伍組織起來,同時還要制定一些優惠政策,鼓勵農村群
2月4日,農業部在京召開全國春管春耕暨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視頻會議,安排部署春管春耕及種植結構調整工作。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對會議提出要求,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出席會議并講話。
韓長賦指出,一年之計在于春。不誤農時抓好春耕生產,對于奪取今年糧食和農業豐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撐至關重要。各級農業部門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中央的部署,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重點,環環緊扣抓落實。要突出抓好春季田管,搞好春耕涓,努力奪取夏糧豐收。要持續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會議強調,春管春播農時緊、任務重、要求高,各地要從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抓好春耕生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和綠色發展的導向,以擔當的勇氣、創新的思路、務實的作風,全力抓好各項措施落實,堅決打好今年農業穩糧增收、提質增效的第一仗。要統籌兼顧、及早安排,關注農民需求,加強指導服務,有力有序推進春耕生產順利開展。切實抓好春季麥田管理,運用信息手段,搞好動員發動;強化分類指導,推進關鍵技術措施落實;發揮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提高病蟲防控等措施到位;加強部門協同,防范倒春寒和干旱。切實抓好春耕備播,強化政策引導,穩定播種面積;發揮農機作用,提高播種質量;加強農資供應監管,維護農民利益;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會議要求,要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扎實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著力在“調”字上下功夫,壓減玉米面積,今年力爭調減籽粒玉米面積1000萬畝,改種大豆、雜糧、青貯玉米等作物。著力在“提”字上下功夫,優化品種結構,增加適銷有效供給,拓展特色高效供給。著力在“聯”字上下功夫,推進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延伸產業鏈,實現提檔升級。著力在“拓”字上下功夫,推行稻田綜合種養,推廣間套復種高效種植模式,大力發展現代種養業,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主持會議。黑龍江、河南、湖北、陜西4省農業部門負責作了典型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