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土壤環境特征

土壤環境特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土壤環境特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土壤環境特征

土壤環境特征范文第1篇

土壤安全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基礎,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農產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對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為了掌握土壤污染的狀況,查明污染的原因,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對策提供決策依據,國家環保總局組織開展了全國性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

我市的土壤調查是河北省土壤調查的組成部分,本次調查工作是在省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領導小組的指導下,以全市環保系統監測隊伍為主體,開展全市土壤現狀調查工作。

二、目標任務

通過開展全市土壤調查,全面、系統、準確掌握我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查明重點區域土壤污染類型、程度和原因,評估土壤污染風險,確定土壤環境安全等級,建立我市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優化我市土壤監測點位,開展土壤例行監測,提升土壤環境監管能力。

三、工作重點

(一)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調查與評價

1、調查目標

通過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掌握我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闡明區域土壤污染的特征,評價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為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督管理體系,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礎數據和準確信息。

2、調查范圍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總體范圍為*市全部轄區。針對不同土壤類型和土地利用類型進行全面、系統的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調查。

3、主要調查內容

在全市范圍內系統開展土壤現狀調查,分析重金屬、農藥殘留、有機污染物等項目及土壤理化性質,根據各縣(市、區)土地利用情況及土壤污染類型,有針對性地增測特征污染指標。

4、預期成果

(1)*市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調查與評估報告;

(2)建立*市土壤樣品庫;

(3)*市土壤環境質量數據庫;

(4)*市土壤環境質量圖。

(二)土壤環境背景點環境質量調查與對比分析

1、調查目標

通過開展全市土壤環境污染狀況調查,掌握我市土壤環境質量從“七五”期間至今二十年的變化狀況,查明土壤污染狀況及其成因,闡明區域土壤污染的特征,為土壤環境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2、調查范圍

以“七五”全國土壤環境背景值調查布設的10個土壤典型剖面點位作為本次調查的背景點,原布設點位已不具備采樣條件的,取消該背景點,同時提供原背景點的現場景觀照片和出具核準說明書。

3、主要內容

采集可對比的土壤樣品,進行相同項目的測試分析,對比相關的監測結果,對比分析我市20年來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環境質量變化情況,積累土壤環境質量基礎數據,建立土壤環境背景點的樣品庫。

4、預期成果

(1)編制*市土壤背景點環境質量狀況及其20年變化分析評價報告;

(2)建立*市土壤環境背景點樣品庫;

(3)建立*市土壤環境背景值數據庫。

(三)重點區域土壤污染水平調查與評估

1、調查目標

在全市土壤環境質量調查評價的基礎上,結合我市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對重點區域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查明土壤污染類型、分布、范圍、程度和污染物種類、來源,分析污染成因以及發展趨勢,提出土壤污染物優先控制清單,為土壤污染防治奠定基礎。

2、調查范圍

根據《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總體方案》劃分的十類區域,依照《河北省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施方案》的要求,對我市可能受到污染的區域開展土壤污染調查,具體范圍為:

(1)工業企業周邊:*市鋼鐵有限公司、中煤旭陽焦化有限公司、建滔焦化有限公司;

(2)交通干線:1*國道;

(3)固體廢物堆放場地:白馬河垃圾填埋場;

(4)污灌區:寧晉縣污灌區、新河縣污灌區;

(5)畜禽養殖:寧晉縣養牛場、南和縣養豬場、南宮縣養牛場、內丘縣養殖場;

(6)自然保護區:內邱縣杏峪自然保護區。

3、主要內容

(1)按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規定》的有關要求和統一表格,收集重點調查區域有關污染源的基礎信息和相關資料。根據不同的污染類型,對土壤樣品、地表水、地下水、農產品同步采樣并進行分析測試;

(2)調查、監測重點區域土壤污染的類型、范圍、程度及土壤污染區的空間分布情況,并分析污染成因;

(3)建立重點區域土壤污染樣品庫;

(4)土壤污染風險評價。

4、預期成果

(1)*市土壤污染重點區域分析評價報告;

(2)*市重點區域土壤污染風險評估與環境安全性報告;

(3)*市重點區域土壤污染樣品庫;

(4)*市重點區域土壤污染檔案。

四、時間安排

全市土壤污染專項調查,從20*年10月起到20*年完成,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年10月-20*年6月底為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是制定調查工作方案、調查技術方案、調查點位布設方案,落實調查經費等。

第二階段:20*年7月-20*年底為實施階段,主要任務是完成調查工作的調查點位布設、剖面數量及準確位置確定、野外采樣和室內的數據分析工作。

第三階段:20*年為總結階段,主要任務是編制調查總報告和各專題報告,全面總結和集成調查成果。

土壤環境特征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 土壤環境保護 法律制度 污染場地

作者簡介:陳知朔,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方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面臨的土壤環境問題

我國土壤環境問題伴隨著城鎮化的進程日益凸顯。土壤污染的特點從原先的局部性、單一型污染擴展為區域性、復合型污染;來自工業、農業、生活三方面污染源通過不同途徑進入城鎮和農村的土壤,新舊污染和二次污染呈現出混合疊加的態勢。

(一)大量城市污染企業關停搬遷,一方面污染場地留隱患,一方面向農村轉移污染

(二)高速城鎮化使得生活垃圾、污水和固廢排放劇增,加重土壤環境壓力

(三)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耕地質量持續下降

近年來,我國由于土壤污染問題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不僅危及群眾的健康和安全,更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據估計,我國當前有近1.5億畝的耕地遭受污染,約占18億畝耕地的8.3%。一方面是由于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的過量或不當施用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結構。另一方面,全國每年農藥使用量達30多萬噸,但吸收率卻只有 30%~40%,超負荷連年使用農藥,殘留的農藥會嚴重損害土壤的生產、自凈能力和載體功能。此外,規模化養殖場和地膜也是重要的土壤污染源。因為長期施用以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糞便為原料做成的有機肥料,會把飼料添加劑中的重金屬元素帶到土壤中;而難以降解的地膜其大面積推廣使用會導致土壤的白色污染。

二、我國土壤環境保護立法現狀

我國當前的法律體系從耕地保護、特殊區域保護以及大氣、水、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等不同角度針對土壤環境問題形成了一些分散性的規定。例如國家層面的立法主要有《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地方層面有《浙江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上海市《關于保障工業企業及市政場地再開發利用環境安全的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然而從總體看來,我國土壤環境保護立法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并且有的規定已明顯滯后,無法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對保護土壤環境的要求。

黨的十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列入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進一步強調,要制定并完善包括土壤環境保護在內的法律法規。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宜居”和“美麗中國”的新常態下,土壤環境保護立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并逐漸得以充實和全面化。

在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推進過程中,如何從法律層面有效應對日趨嚴峻的土壤環境問題,已成為新形勢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重要挑戰。結合我國國情與現階段土壤污染實際情況,建議未來構建并完善如下幾方面土壤環境保護立法。

(一)健全管理體制與管理制度

考察我國有關土壤環境管理體制的立法,不難發現某些內容存在交叉、矛盾且不符合科學管理的規律,普遍存在機構設置交叉重疊、部門之間權限劃分不清、統管與分管部門關系不明確等問題。例如僅土壤污染監測一項工作就有環保、國土、農業三部門同時負責,這種權責交叉的狀態會造成管理主體相互推委或爭相管理,嚴重阻礙土壤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展開。對此,應在立法中明確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體制,其中最主要的是機構的設置及其職權的明確劃分,尤其是環保、國土、農業、水利、財政等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除此之外,還應構建土壤環境保護的部際協調機制,搭建統一的土壤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完善內部制約與外部制約相結合的監督機制,使得各部門各司其職、通力配合,科學高效地完成土壤環境保護工作。

雖然我國現行立法中已有一部分法律制度對土壤污染物、污染源進行了控制,但這些分散的規定既不全面也不完善,沒有形成系統的、可操作性的管理體系。建議我國逐步建立并健全土壤環境功能區劃、土壤環境標準、土壤環境監測、土壤環境調查、土壤污染區域分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完善污染場地治理與修復的法律制度

污染場地治理與修復的法律制度,具體包括制定污染場地整治規劃、確定污染場地的最佳可利用技術、治理與修復公告、確定治理與修復責任人及實行人、進行治理與修復的檢查與監督、確定費用的分擔等制度。 其中,污染場地治理與修復目標的確定是治理與修復工作能否成功的關鍵。發達國家對此有著深刻的教訓。例如荷蘭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有關土壤保護的立法中規定,土壤修復的目標是將其恢復至原有狀態,但實踐證明這種修復目標過于嚴苛,導致了高昂的修復費用。越來越多的國際經驗表明,樹立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而非無條件使土壤恢復至適合所有用途的修復目標更有效。由此“基于風險的管理理念”應運而生。針對風險高但又有開發價值的污染場地,可選擇按土地規劃功能修復;而那些風險較小的場地則應先控制污染源,再對其進行修復,如此一來便能達到成本最優化。

對于我國而言,2012年的《關于保障工業企業場地再開發利用環境安全的通知》有效地推動了污染場地風險管理在各地的初步展開。下一步應盡快研究制定更為全面、系統的污染場地治理與修復的法律制度,明確場地風險管理模式與程序,完善標準體系建設,規范污染場地管理。

(三)創建可持續的資金籌措機制

可持續的資金來源是土壤環境保護的基本保障。目前由于我國缺乏完善的土壤治理與修復資金籌措機制和相關管理辦法,導致眾多城市無法及時對污染場地進行修復,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型城鎮化的順利推進。在資金籌措機制方面,由美國國會通過立法建立的超級基金和棕地修復基金為我國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其資金來源包括政府的撥款和貸款、向特定規模企業所征的環境稅、向石油及42類化工原料所征的專門稅以及環境保險等等。

鑒于我國土地資源國有的特點并結合“污染者付費”原則,可以考慮由中央、地方財政和工業企業共同出資,建立旨在修復那些經風險評估程序篩選出來的、亟須加以治理的污染場地。其中企業承擔的資金部分應該以污染企業的民事責任為基礎,在行政干預條件下以稅收的形式征收。通過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和確定性,保障資金的穩定來源。另外,實施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也是維護土壤受害者合法權益、提高防范環境風險、保障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費用的有效手段。

(四)建立合理的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制度

土壤環境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乎公共利益。公眾參與是環保工作最強大的支持力量;信息公開則是滿足公眾環境訴求的重要基礎。如何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進一步增強農業生產者的土壤保護意識,鼓勵和引導公眾積極參與、支持土壤環境保護顯得尤其重要。在土壤環境保護立法過程中,應當貫徹多元共治的現代環境治理理念,構建合理有效的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制度,充分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具體來說,公眾應當有權通過綜合決策平臺及時掌握土壤質量狀況,預防或反對有損土壤環境的重大行政決策和建設項目。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利用網絡、熱線電話、社會調查等各種渠道了解公眾對于土壤環境方面的建議,倡導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協商。土壤環境信息要在合理范圍內向公眾公開,并在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公開的補正、土壤環境信息公開失當法律責任的充實X等方面做好必要的制度完善。

(五)建立嚴格的法律責任追究機制

嚴格的法律責任追究機制是補救受侵害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法律秩序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土壤環境保護目標的重要保障。例如,美國《超級基金法》就構建了具有“嚴格、連帶并溯及既往”特征的法律責任條款。其中嚴格和溯及既往,指無論潛在責任方是否存在主觀過錯皆須對污染場地負責(戰爭行為、不可抗力與第三人過錯屬于免責事由);連帶責任意味著,如果涉及兩個或多個潛在責任方,則美國環保局有權向任一或全部責任方索要治理費用。Y這一條款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美國社會各界積極投身到污染場地的治理當中。

從我國現行立法來看,只有2011年環保部原則通過的《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暫行辦法》、《浙江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等少數規范性文件規定了土壤修復的責任,即污染場地責任人應承擔場地修復的費用,歷史遺留問題則由地方人民政府承擔。Z然而上述規定對于土壤污染法律責任的追究仍過于簡單。建議首先應研究制定“環境責任法”,建立嚴厲的“污染責任終身制”原則;其次,完善環境損害民事賠償制度,暢通司法救濟渠道;最后,健全土壤污染責任的國家司法鑒定體系,制定土壤污染責任鑒定技術規范,為環境司法提供技術支撐。

土壤環境特征范文第3篇

根據我國農村的實際環境狀況,以村為監測和評價單元,可以把農村環境類型大致分為4種:(1)生態型農村:指生態環境優美、無主要污染源、種植業以傳統生產方式為主的村莊;(2)現代種植型農村:指以現代種植業(糧食、蔬菜、水果)為主業,使用農膜、化肥、農藥量較大的村莊;(3)養殖型農村:以畜禽、水產養殖業為主業,主要污染源為畜禽、水產養殖等廢氣、廢水的村莊;(4)工礦企業型農村:以工業、礦業為主的村莊,主要污染源為工礦業的廢水、廢氣、廢渣,周邊環境受工、礦業影響較大的村莊。

監測指標的選擇與點位布設的優化原則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污染源的種類、數量多且復雜,分布與城市環境、工業污染源均有較大差別。所以,要取得有代表性、客觀性、科學性、能準確反映農村環境質量的數據,優化監測布點及監測指標顯得尤為重要。要優化監測布點及監測指標,首先需對農村環境狀況進行詳細調查,充分了解和分析農村村莊的類型和農村環境污染源特點,然后用針對性與隨機性布點原則相結合的方法布設監測點位,在確定其所代表的村莊類型的基礎上,再進行優化布點,選擇獲取的監測結果能真實全面地反映農村區域環境質量的點位。但對懷疑或已證實污染相對嚴重的區域,要優先布設和適當增加監測點位,重點掌握該區域環境質量狀況。監測項目的準確選取,決定能否真實反映農村環境質量及污染源的特征,其選取需具有代表性、針對性、靈活性、可操作性。同時,可設置必測指標、選測指標和特征污染物指標,以便能全面反映污染源及環境質量的特征。必測指標適用于所有監測地區,能反映環境質量基本狀況;選測指標適用于個別監測地區,能夠根據地區、時間及特殊情況的需要,重點選擇監測指標。特征污染物指標屬于必測指標,根據當地環境污染狀況,確認對環境危害較大、影響范圍廣、毒性較強的污染物,或污染事故對環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物質,反映不同區域的特殊環境質量狀況[2-3]。綜上所述,監測項目及點位選擇的優化需遵循5個方面原則,即(1)代表性,獲取的監測結果必須能夠真實反映該區域環境質量狀況;(2)重點性,重點針對該區域環境質量狀況;(3)隨機性,全面反映該區域環境質量狀況;(4)靈活性,為體現不同地區的農村環境質量狀況之間的差異,設置必測項目指標、選測項目指標和特征污染物指標;(5)易操作性,點位的設置需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3-4]。

農村環境質量狀況評價現狀

目前,我國尚無針對農村環境質量的評價方法,現有的評價均是按照水、空氣、土壤等的分要素,采用已有的評價標準。分別進行評價,缺乏對農村環境特點的針對性,不能綜合反映農村環境質量的實際狀況。農村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目前可用的方法有2種,一種為特爾斐法,即由少數專家直接根據經驗并考慮反映某評價觀點后定出權值。該法的特點就是能把分散的評估意見經過一定的處理而趨于集中,從而獲得所需的結論;一種方法為層次分析法,即將一個復雜問題的各種要素轉化為有條理的有序層次系統,并以同一層次的各種要素按照上一層要素為準則,構造判斷矩陣,進行兩兩判斷比較并計算出各要素的權重,根據綜合權重按最大權重原則確定最優方案。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將分析人員的經驗判斷給予量化,對目標(因素)結構復雜且缺乏必要數據的情況更為實用[5-6]。

農村環境質量指數的確定及計算方法

依據特爾斐法和層次分析法的特點,筆者將2種方法結合應用于農村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即根據調查及專家評判結果,建立問題的遞階層次結構,構造判斷矩陣,通過計算確定各評價指數的權重,最后得出結論。為了直觀地反映農村環境質量,筆者在此提出農村環境質量指數(REQI)綜合評價方法,該法主要由水環境質量指數(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指數、地表水環境質量指數)、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土壤環境質量指數、生態環境狀況指數4個分指數構成。2011年,湖南省開展了18個農村環境質量試點,通過對這些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水文狀況、土壤森林植被、土地利用情況、社會經濟情況以及主要農業、生活及工業污染源與危害現狀的調查,結合水、氣、土壤等環境要素的綜合分析、判斷及計算,提出農村環境質量指數的計算及綜合評價方法。5.1農村環境質量指數的計算根據對湖南省18個試點村的的自然、社會概況及飲用水源、農作物種植及生產管理現狀、污染源分布的調查結果,確定以水環境質量、空氣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等作為一個系統來綜合反映農村環境質量。依據對環境質量狀況調查及專家評判的結果,通過一系列的計算,確定農村環境質量指數權重,最后通過一個計算公式用以表征和評價農村環境質量狀況。即:農村環境質量綜合指數=0.4(0.5×飲用水源地水質指數+0.5×地表水環境質量指數)+0.2×環境空氣質量指數+0.25×土壤環境質量指數+0.15×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了使計算結果評判更加直觀,各分指數的取值范圍為0~100。5.1.1水環境質量指數(1)飲用水源地水質指數。選擇鄉村主要水源地開展監測評價。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為評價依據,評價采用單因子標準指數法,根據飲用水源地水質類別確定飲用水源地水質指數:Ⅰ、Ⅱ類對應指數均為100,Ⅲ類為80,Ⅳ類為30,Ⅴ類為10,劣Ⅴ類為0。(2)地表水環境質量指數。選擇流經鄉村的主要河流開展監測評價。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為評價依據,評價采用單因子標準指數法,根據地表水水質類別確定飲用水源地水質指數:Ⅰ、Ⅱ類對應指數均為100,Ⅲ類為80,Ⅳ類為30,Ⅴ類為10,劣Ⅴ類為0。5.1.2空氣環境質量指數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6—1996)及其修改單的二級標準為評價依據,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確定指數:一、二級標準為100、三級標準為50,超過三級為0。5.1.3土壤環境質量指數以《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二級標準為評價依據,對于《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以外的污染物,參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環發〔2008〕39號)。評價采用單項污染指數法和《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6—2004)中的內梅羅指數法,根據各監測點位的單項污染指數和最大污染單項指數計算出的內梅羅指數所對應的分級標準,確定區域內土壤環境質量指數:Ⅰ級對應指數為100,Ⅱ級為80,Ⅲ級為60,Ⅳ級為40,Ⅴ級為10。5.1.4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以生物豐度指數、植被覆蓋指數、水網密度指數、土地退化指數、環境質量指數的評價指標權重來計算,根據《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試行)》(HJ/T192—2006)所確定的權重及計算方法,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0.25×生物豐度指數+0.2×植被覆蓋指數+0.2×水網密度指數+0.2×(100-土地退化指數)+0.15×環境質量指數。5.2農村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分級根據農村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將農村環境質量分為5級,即優、良、一般、較差和差,詳見(表1)。

案例研究———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上寮村

土壤環境特征范文第4篇

關鍵詞:油氣開發區;土壤;污染;評價

Abstract: Identify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the soil oil pollution, survey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floor oil pollution and soil pollution mechanism, floor oil soil contamination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 Dongying Cityto promote sustain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 school basis.

Key words: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zone; soil; pollution;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TE991.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6-0020-02

0引言

東營市位于近代黃河三角洲,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特別是近年來人類工程活動的加劇,尤其是油氣資源開發導致的土壤污染,引發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應加強石油開采過程的管理,減少落地油污染;石油化工企業的污廢水嚴格處理,做到達標排放,減少或避免對周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防止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

1區域土壤污染現狀

本區主要分布著有勝利、東辛和現河三個采油廠的勝坨、寧海、東辛、永安、廣利、新立村、現河莊、郝家、王家崗、牛莊、史南、樂安等12個油田4700多口油井,油井在鉆鑿過程中對周圍土壤的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徑為石油開采過程中形成的落地油、輸油管路的滲漏等,污染以點狀和斑狀污染為特點。以油井為中心,大致在半徑40~50m的范圍,面積6000m2左右。

全區采取的淺層(0.2~0.3m)土壤樣品20組(件),深層(0.6~1.0m)土壤樣品15組(件),石油類以及重金屬等均有檢出。

淺層土壤石油類量檢出范圍1.38~17450mg/kg,平均值175.45mg/kg;鉛(Pb)檢出范圍9.59~313.10mg/kg,平均值22.38mg/kg;鎘(Cd)檢出范圍0.088~0.19mg/kg,平均值0.11mg/kg;鉻(Cr)檢出范圍0.03~0.10mg/kg,平均值0.06mg/kg;砷(As)檢出范圍8.40~25.00mg/kg,平均值13.04mg/kg;汞(Hg)檢出范圍0.00944~0.06627mg/kg,平均值0.02345mg/kg(表1)。

深層土壤石油類量檢出范圍2.60~38.00mg/kg,平均值14.47mg/kg;鉛(Pb)檢出范圍14.70~33.00mg/kg,平均值19.55mg/kg;鎘(Cd)檢出范圍0.073~0.127mg/kg,平均值0.099mg/kg;鉻(Cr)檢出范圍0.032~0.136mg/kg,平均值0.06mg/kg;砷(As)檢出范圍7.47~14.52mg/kg,平均值10.94mg/kg;汞(Hg)檢出范圍0.00377~0.024mg/kg,平均值0.0158mg/kg(表2)。

2油井剖面污染特征

為調查研究油井對土壤的污染狀況,在工作區黃河南、北主要石油開采區,選擇了2處(Yp1、Yp2)典型油井進行了油井土壤污染剖面調查。以油井為中心,按照0.20m、0.50m、1.5m的調查深度,以及距油井5.00m、20.00m、40.00m的調查距離,在調查半徑40~50m范圍內進行了調查取樣。分析檢測結果見(表3)。

表1 淺層土壤污染現狀一覽表

表2深層土壤污染現狀及評價一覽表

根據土壤污染資料分析,重金屬組分含量無論是縱向還是垂向上沒有明顯的變化,而且與調查區的重金屬組分數據基本一致,進一步說明在石油開采區沒有明顯的重金屬污染。石油類組分含量具有明顯的變化規律,以油井為中心,由近而遠、由淺入深石油組分含量逐漸減少;這種變化規律淺層和近油井地帶尤為明顯,到40m遠處石油類組分含量深淺變化不大,說明油井落地油污染范圍半徑已達到40m。

表3 油 井剖面污 染數據 一 覽 表

3土壤污染動態

土壤中的石油和重金屬離子,隨著時間的變化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利用經過一個雨季的不同時間和地點的土壤污染動態數據對比分析,在大氣降水淋濾作用下,不同深度的土壤污染物質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石油類組分尤為明顯。

4土壤污染評價

模糊評價能有效的解決評價標準邊界模糊和監測誤差對評價結果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運用模糊數學法對土壤環境質量各因素進行定級評價,將各因素評價結果采用公式計數法進行二級賦權,較為客觀評價了總體環境質量級別。

首先選擇評價因子,分別對因子取權,確定各因子評價標準,最終應用模糊矩陣復合運算進行綜合評價,能較為客觀評價土壤質量評價。

4.1模糊層次綜合評判數學模型

根據模糊集原理,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綜合評判數學模型:

[4-2]

公式中:B ---綜合評判矩陣(綜合評判結果)

A ¬¬--因素集權重矩陣

R¬¬¬-由n個評價指針構成的總評判矩陣

ai---為第i個評價指針在總目標中獲得的權重值,且∑α=1

uij--為第j個方案第i個因素指針的隸屬度

bj--為第j個方案的綜合評價指標

4.2評價因子確定

根據本次調查資料和土壤污染現狀,確定石油類、鉛(Pb)、鎘(Cd)、砷(As)、汞(Hg)五項評價因子,即因子集為U=(U1……U5)。

根據土壤監測數據給評價因子賦值。

4.3評價標準

根據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和北方土壤背景值,將土壤環境質量分為四級(表4)。

表4土 壤 污 染 程 度 分 級 標 準 表

分級 Ⅰ Ⅱ Ⅲ Ⅳ

標準值 背景值(北方) 背景值(全國) 限制值 臨界值

評價 未污染 輕污染 污染 嚴重污染

備注 限制值:為保障農業生產,維護人體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臨界值:為保障農林業生產和植物正常生長土壤臨界值

各因子在各級分區的評價標準值(V),《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有的直接采用,沒有的根據因子特征條件確定(表4)。

表4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分級標準表

4.4評價因子權重確定

土壤環境特征范文第5篇

[關鍵詞]關黃柏;重金屬;藥材;土壤;污染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heavy metal potential pollution of soil and medicinal materials in main producing area of Phellodendron amurense, we collected 32 soil samples and 32 herb samples from northeast and north of China covering four provinces. In this study, the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 contents was conducted by ICP emission spectroscopy and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from all areas of Ph amurense generally reach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As, Hg, Cr, Cd, Pb and Cu content of herb samples met the requirtment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except Hg content exceeding standard slight in a few samples. The reason of excessive Hg was the ability of Hg accumulation in Ph. amurense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was polluted. So, national standard and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must be carried out severely in Ph. amurense resources production.

[Key words]Phellodendron amurense; heavy metal; herb; soil; pollution

doi:10.4268/cjcmm20160304

近年來中藥材重金屬含量超標已經成為中藥質量控制領域中的熱點問題[1-2],有研究表明,部分中藥材重金屬含量過高[3-4],不僅使得藥材、飲片及成藥的使用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同時也制約了中藥材的出口。中藥材中重金屬的含量與其基原植物的生長環境及生長過程密切相關,如土壤重金屬含量背景[5-6],植物重金屬吸收特征[6-8]等。目前,有關中藥材重金屬安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栽培品種,因普遍認為野生環境人為污染較小,藥材受到污染的風險也較小,對野生藥材重金屬安全控制的研究未受到重視,鮮有報道。

關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樹皮[9],藥材主要來源于野生資源,其主要產區位于我國東北三省,目前對關黃柏產區土壤重金屬含量背景、藥材重金屬含量以及黃檗對重金屬的吸收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實驗對關黃柏主產區進行廣泛取樣,在同一樣點同時采集土壤和藥材樣本,并分別對它們的重金屬含量進行測定,評估關黃柏產地土壤和藥材中重金屬分布狀況,并分析黃檗對重金屬的吸收特性,旨在為關黃柏藥材質量安全和藥材規范化種植地提供理論及現實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取樣實驗材料為2013年7―9月和2014年7―9月采集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北京等32個關黃柏產地的土壤和藥材樣本,見表1。土壤樣本按照隨機多點混合的原則在樣點采集,自然風干,過100目篩,供檢測使用;藥材樣本采集于同一齡級(胸徑15~20 cm)黃檗胸徑處韌皮部,按照等比例混合的原則將同一樣點的樣品等量混合,粉碎后過60目篩,供檢測使用。

實驗分析試劑為HNO3(MOS級),HClO4(優質級),氫氟酸(分析純),超純水(Purelab,ELGA)。實驗分析儀器為IRIS Intrepid Ⅱ XSP等離子發射光譜儀(美國Thermo 公司)、AFS3000 原子熒光光度計(北京科創海光儀器有限公司)。

1.2檢測精確稱取0.5 g土壤樣品(自然風干,100目),置于聚四氟乙烯坩堝中,加入10 mL氫氟酸和5 mL高氯酸,靜置過夜,次日將聚四氟乙烯坩堝置于可調電熱板控溫(120 ℃左右)進行消煮,消煮結束后用超純水定容于25 mL量瓶中,過濾得到供試品溶液。同法制備試劑空白溶液。

精確稱取0.5 g藥材粉末(45 ℃烘干,60目),置于干凈的50 mL三角瓶中,加入12 mL HNO3和3 mL HClO4,靜置過夜,次日置于可調電熱板控溫(160 ℃左右)進行消煮,消煮結束后過濾得到藥材供試品溶液,用超純水定容于50 mL量瓶中。同法制備試劑空白溶液。

利用等離子發射光譜儀檢測土壤及藥材中的鉻(Cr)、鎘(Cd)、鉛(Pb)、銅(Cu)含量,利用原子熒光光度計檢測土壤及藥材中的砷(As)和汞(Hg)含量。

1.3統計分析本研究運用單項污染指數和內梅羅指數進行測區土壤的單項污染程度與綜合污染程度的評價[10],單因子指數的數學表達式為[11-12]:PI=Ci/Si,單項污染指數是評估土壤中某一污染物的環境質量指數,分級標準如下:P≤0.7,清潔;0.7

運用富集系數評價黃檗(以藥材計)對重金屬元素的吸收特點,其表達公式為[14-15]:富集系數(C)=植物中某種元素含量/土壤中該元素含量,當C

數據的統計分析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和GraphPad Prism 5軟件進行。

2結果與分析

2.1土壤重金屬環境質量評價本研究中32個關黃柏主要產地的土壤和藥材重金屬含量見表2。參照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對關黃柏主要產地土壤重金屬環境質量進行評價,見表3,各土壤重金屬的單項污染指數和內梅羅指數見表4。單項污染指數結果顯明,以國家二級環境質量標準對關黃柏主要產地土壤重金屬環境質量進行評價時,除CL和JSJ 2個產地存在輕度Cr污染外,其他產地均為生產的尚清潔區。以國家一級背景值為標準對關黃柏主要產地土壤重金屬環境質量進行評價時,遼寧的CL,HHS,LT,FHS,BYS,吉林的YBG,LF,黑龍江的TT,BS,JS,LF,BA,等12個產地為As的尚清潔區;遼寧的CL,吉林的HSZ,黑龍江的JSJ等產地為Cr的尚清潔區;遼寧的FHS,BYS和黑龍江的SBL產地為Pb的尚清潔區;遼寧的CL,MJ和黑龍江的JSJ,SY等產地為Cu的尚清潔區;其他產地均為生產的清潔區。

采用內梅羅指數對關黃柏主產地土壤重金屬環境質量進行綜合評價,見表4,參照國家一級標準時,遼寧的CL,HHS,LT,FHS,BYS,MJ,吉林的LF,HSZ,黑龍江的JSJ,TT,JS,CF等12個產地屬于尚清潔區;其他產地均為生產的清潔區;參照國家二級標準時,所有產地土壤重金屬環境質量均能達標。

綜上所述,32個產地中除遼寧的CL和和黑龍江的JSJ 2個產地土壤的Cr含量超出國家二級環境質量標準外,其他產地的土壤重金屬含量均能達到國家二級環境質量標準。結果說明關黃柏主產區的土壤環境質量優良。

2.2藥材重金屬質量安全評價參照2010年版《中國藥典》相關藥材項下重金屬含量限定指標、《藥用植物及制劑外經貿綠色行業標準》(WM/T2-2004)限量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762-2012),各重金屬的限量為:砷As 2.0 mg?kg-1,汞Hg 0.2 mg?kg-1,鎘Cd 0.3 mg?kg-1,鉛Pb 5.0 mg?kg-1,銅Cu 20.0 mg?kg-1,鉻Cr 2.0 mg?kg-1,見表3。藥材As,Cd,Pb,Cu含量在32個樣點均未超出限量標準,處于安全級內;藥材Hg含量在LBD,HHS,LT,FHS,SDG,DQ,DQC,JS,YH等9個樣點超出限量標準,在0.22~0.36 mg?kg-1,超標率為28.1%,超標樣點多分布于遼寧和黑龍江;藥材Cr含量在黑龍江WC樣點超出限量標準,為4.92 mg?kg-1,其他樣品均處于安全級內,超標率為3.1%。

2.3黃檗對重金屬的吸收特征植物對元素的富集系數(也稱為吸收系數)是顯示其從土壤中攝取元素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關黃柏藥材重金屬富集系數分析顯示,其對重金屬As,Cr,Pb的富集系數均小于0.1,表明關黃柏對As,Cr,Pb強烈貧化;對Cu的富集系數處于0.1~0.5,表明關黃柏對Cu相對貧化;對Hg的平均富集系數為9.494,32個產地藥材中有24個富集系數大于3.0, 2個介于1.5~3.0,4個介于0.5~1.5,說明關黃柏藥材對Hg在絕大多數的產地具有較強的富集能力。由于土壤Cd的含量低于儀器檢測線,因此未計算關黃柏藥材對Cd的富集系數,見表5。

為了深入分析黃檗對Hg的富集特性,將32個樣地按照土壤Hg含量進行分組,從低到高依次分為0.030(mg?kg-1)3個組,利用GraphPad Prism5軟件對富集系數和藥材Hg含量進行統計分析。3組樣地之間黃檗的Hg富集能力有著顯著的差異,黃檗Hg的富集能力隨著土壤Hg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同時,3組樣地之間藥材的Hg含量在統計學上沒有顯著差異,藥材的Hg含量處于同一水平,見圖1。這說明黃檗對Hg的吸收是一個主動吸收過程,當土壤Hg含量相對較低時,黃檗對Hg具有很強的吸收能力;當土壤Hg含量相對較高時,黃檗對Hg的吸收能力就會減弱;但土壤本底值和吸收能力的差異不會影響到黃檗對Hg的吸收積累量,同齡級黃檗的Hg積累量是穩定在一定的范圍內。

利用SPSS軟件對藥材中各重金屬含量之間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Hg的累積與Pb(r=-0.413,P

3討論

黃檗主要以野生為主,其生境受到人為影響程度較小,所以關黃柏主產區土壤質量均能夠達到國家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土壤環境質量非常優異。產地關黃柏藥材重金屬含量基本上達到相關行業的限量標準,As,Cd,Pb,Cu含量均較低,處于質量安全級別內,28.1%的藥材Hg含量超標。黃檗對As,Cr,Pb元素的吸收有限,相對于環境,藥材中的含量處于貧化水平,而對Hg有較強的富集能力且平均富集系數為9.494。

土壤重金屬的本底值是影響中藥材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本研究中,藥材Hg含量超標樣地的土壤Hg本底值均能夠達到國家一級標準,故藥材Hg含量超標另有成因。首先,不同植物對重金屬富集能力有很大的差異,黃檗對Hg具有強烈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數在0.283~33.323(表5),平均富集系數為9.494,藥材Hg含量超標的基本原因應該與植物黃檗對Hg的生物學吸收特性有密切關系。同時,樣地所處的小環境也是造成藥材Hg超標的可能因素,LBD等所有Hg超標樣地的土壤Hg含量均低于國家一級背景值,且多位于人類社會活動較為頻繁的地區,例如縣城、鄉鎮、公路邊等。所處大氣環境受到車輛尾氣、煤炭燃燒、工業生產等社會活動因素影響,容易使得大氣環境質量受到污染,從而導致植物體內Hg含量較高,也有研究表明植物可吸收土壤Hg亦可吸收大氣Hg[16],因此推測大氣環境質量也是影響藥材重金屬含量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有研究表明同屬植物P. chinense Schneid.的莖皮(川黃柏)重金屬含量會隨著樹齡的增加而升高[17],由于研究對象均為野生樣品,同齡級黃檗的胸徑大小可能受到氣候的影響較大,所以認為藥材樣品Hg超標也可能與黃檗的生長年限有關。

4結論

關黃柏主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基本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土壤環境質量非常優異,所產關黃柏藥材的As,Hg,Cr,Cd,Pb,Cu含量基本達到《中國藥典》、《藥用植物及制劑外經貿綠色行業標準》等相關行業的限量標準,但部分樣品存在Hg含量超標的現象。關黃柏基源植物黃檗是國家二級瀕危物種[18],野生資源蘊藏量有限[19],人工種植是保證藥材供應的必然手段,在營造藥用林時應依據其對重金屬Hg有較強富集能力的特點,選擇土壤和大氣中Hg含量低的地區進行關黃柏的規范化種植。

[參考文獻]

[1]季申,王柯,胡青,等. 基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相關的中藥質量控制方法的建立[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4,16(3):502.

[2]趙連華,楊銀慧,胡一晨,等. 我國中藥材中重金屬污染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 中草藥,2014,45(9):1199.

[3]葉國華,呂方軍. 21種中藥材中重金屬含量測定[J]. 遼寧中醫雜志,2008,35(2):265.

[4]韓小麗,張小波,郭蘭萍,等. 中藥材重金屬污染現狀的統計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2008,33(18):2041.

[5]田偉,謝曉亮,溫春秀,等. 土壤重金屬污染度與黃芪藥材重金屬含量關系的研究[J]. 河北農業科學,2008,12(9):6.

[6]顏慧,馮會,黃瑋,等. 丹參主要產地的土壤及藥材重金屬污染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12,28(4):288.

[7]陳璐,米艷華,林昕,等. 土壤-三七系統重金屬污染調查及相關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2014,39(14):2608.

[8]錢華,王衍彬. 中藥材不同吸收特性對土壤重金屬含量標準要求的變化[J]. 中國現代中藥,2006,8(11):34.

[9]中國藥典.一部[S].2010:286.

[10]黃鳳云,胡斌,成芬,等.焦作溫縣懷山藥土壤重金屬污染分析[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1):123.

[1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6-2004)[S].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12]郭笑笑,劉叢強,朱兆洲,等.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方法[J]. 生態學雜志,2011,30(5):889.

[13]宋偉,陳百明,劉琳. 中國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概況[J].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293.

[14]嚴輝,段金廒,錢大瑋,等. 不同產地當歸藥材及其土壤無機元素的關聯分析與探討[J]. 中藥材,2011,34(4):512.

[15]Chen D Y, Zou Z X, Ren D Y.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plant exploration in search for Thallium mineral deposits[J]. Bullet Mineral Petrol Geochem, 2000,19(4):397.

[16]王定勇,牟樹森,青長樂. 大氣汞對土壤-植物系統汞累積的影響研究[J]. 環境科學學報,1998,18(2):84.

[17]寇興明,徐敏,顧永祚. 微波消解/ICP-MS法測定川黃柏中微量重金屬元素[J].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7,27(6):11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州市| 叶城县| 高清| 团风县| 靖宇县| 和平区| 土默特右旗| 右玉县| 延安市| 公安县| 涿鹿县| 广水市| 云龙县| 绥中县| 蓬溪县| 文化| 雷波县| 灌南县| 高要市| 邢台县| 达拉特旗| 定安县| 托里县| 敖汉旗| 夏邑县| 宁陕县| 承德县| 绥中县| 洮南市| 吕梁市| 芜湖县| 汝南县| 景德镇市| 玛曲县| 金秀| 铁岭市| 乌兰浩特市| 建始县| 株洲县| 永安市| 华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