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土壤調查方案

土壤調查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土壤調查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土壤調查方案

土壤調查方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耕地后備資源;不穩定耕地;調查評價;合理利用

1 概述

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中,有些省份按照以土地利用現狀認定地類的原則,將林區、草原、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圍內和沙化荒漠化的“不穩定耕地”納入了耕地范圍調查統計,這就形成了耕地后備資源中不穩定耕地[1]的概念。

“不穩定耕地”參考面積的確定及資料收集整理、調查核實及耕地質量評價和上圖標記三個步驟[2]。首先,根據國家二次調查中確定的不穩定耕地的面積作為參考面積,收集有關法律法規、基本農田保護相關資料、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料、全國農用地質量等級更新調查評價與監測成果資料、2009年以來變更調查資料、土地整治規劃、生態保護區規劃成果和資料等,為“不穩定耕地”調查做好資料準備[3]。然后,在二次調查數據庫中提取耕地圖斑,扣除基本農田、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區內的圖斑,確定“不穩定耕地”圖斑范圍[4]。結合遙感影像、土地整治規劃、生態保護區規劃成果和資料、2009年以來變更調查資料[5]等,調查“不穩定耕地”數量、類型和利用狀況,區分二次調查上報的“不穩定耕地”和新增加的“不穩定耕地”。

2 不穩定耕地調查評價的要求

根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的通知》、《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案》和《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定》,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耕地后備資源中不穩定耕地的調查評價工作包括“不穩定耕地”參考面積的確定及資料收集整理、調查核實及耕地質量評價和上圖標記三個步驟[6]。首先,根據國家二次調查中確定的不穩定耕地的面積作為參考面積,收集有關法律法規、基本農田保護相關資料、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料、全國農用地質量等級更新調查評價與監測成果資料、2009年以來變更調查資料、土地整治規劃、生態保護區規劃成果和資料等,為“不穩定耕地”調查做好資料準備[7,8]。然后,在二次調查數據庫中提取耕地圖斑,扣除基本農田、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區內的圖斑,確定“不穩定耕地”圖斑范圍。結合遙感影像、土地整治規劃、生態保護區規劃成果和資料、2009年以來變更調查資料等,調查“不穩定耕地”數量、類型和利用狀況,區分二次調查上報的“不穩定耕地”和新增加的“不穩定耕地”。再根據“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更新調查評價”成果資料,確定“不穩定耕地”的質量等級。最后,根據“不穩定耕地”調查核實結果,建立“不穩定耕地”圖層“BWTC”;再按照不穩定耕地類型、質量等級、利用狀況等,對“不穩定耕地”調查結果進行標注。不穩定耕地調查評價成果的上圖標注要求如表1所示。

在不穩定耕地調查評價結束后,要對調查評價成果進行質量檢查,包括內業核查、外業核查和數據庫質量檢查三部分。不穩定耕地調查成果質量檢查通過并經部確認后,再以2013年度土地調查數據庫為基礎,對二次調查“不穩定耕地”數據庫進行更新。最后,再對不穩定耕地調查評價進行成果匯總、分析和歸檔。

3 不穩定耕地調查評價的實施

文章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根據《湖北省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方案及規定》,以二次調查標準時點數據庫為基礎,以二次調查中各地報送的“不穩定耕地”面積作為控制,經實地核定位置、范圍、質量等級、利用狀況等,形成“不穩定耕地”調查結果,實現“不穩定耕地”的上圖入庫[9]。對與二次調查上報“不穩定耕地”面積不一致的,必須單標注,并征求湖北省二次調查辦公室意見后,由省廳以專報報國家審核。國家對各縣市成果進行核實確認后,形成國家、省、市、縣各級的“不穩定耕地”調查成果。其具體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3.1 不穩定耕地的調查

根據上文中提到的相關文件對不穩定耕地調查評價的要求,結合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不穩定耕地分類統計表如表2所示。

3.2 不穩定耕地的評價

根據《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定》的通知,耕地后備資源中不穩定耕地的評價指標包括生態環境、立地條件、氣候條件、區位指標等4個方面[10]。具體包含:生態條件、年積溫、年降水量和灌溉條件、土壤污染狀況、排水條件、土層厚度和母質條件、地形坡度、鹽漬化程度、土壤質地、土壤pH值、耕作便利度等共11項評價指標。生態條件通過收集自然保護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環保規劃等資料來獲取;年積溫資料從氣象站獲取;年降水量和灌溉條件利用氣象資料、水文資料、水利和土壤資料圖件信息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分析有無水源保障;土壤污染情況通過查詢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成果和其他土壤調查成果得到;排水條件根據當地有關排水體系資料、地形坡度和調查訪問確定;土層厚度從全國第二次土壤調查的鄉級或縣級成果的土種類型圖中獲得,母質條件從地質圖上獲取;地形坡度利用地形圖坡度尺方法劃定;鹽漬化程度利用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的鄉級或縣級土壤圖獲得;土壤質地從地質圖上獲取;土壤pH值利用土壤普查成果可得;耕作便利度則根據當地的地形、道路狀況等綜合考慮。

4 結束語

耕地后備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補充耕地,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而隨著近年來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合理利用后備耕地中的不穩定耕地,促進國土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具有緊迫的現實意義。文章通對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耕地后備資源中不穩定耕地調查評價的步驟和方法介紹,具體詳細地說明了城區耕地后備資源中不穩定耕地調查評價的標準和流程,對以后類似的不穩定耕地調查評價項目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最后,為合理利用地后備資源中不穩定耕地的潛力,文章在實踐總結和思考的基礎上給出以下兩點建議:

(1)慎重開發,合理利用。從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慎重開發耕地后備資源中的不穩定耕地。對未利用土地的利用,應該因地制宜,結合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條件、大氣候小氣候背景等進行適用性評價;宜農地進行耕地開墾,因側重耕地生產力的提高,并且在開發為耕地時要特別注重其生態功能的保護。

(2)加強監督,動態管理。加強頂層設計,設定耕地后備資源開發與保護差別化目標,不斷強化耕地后備資源管理監督約束機制。加大科技資本投入,采用GIS建立耕地后備資源中不穩定耕地的動態管理系統。

參考文獻

[1]殷松杉.如何進行新增耕地和“不穩定耕地”調查[J].吉林農業,2015,3:122.

[2]趙勇.二次土地調查成果中的新增耕地和“不穩定耕地”調查[J].吉林農業,2014,24:82.

[3]林和明,張頌念,等.珠江三角洲耕地后備資源開發潛力評價[J].廣東農業科學,2013,11:232-236.

[4]王亞坤,周生路,張紅富,等.江蘇省域耕地后備資源潛力空間分布與開發組合研究[J].土壤,2010,3:492-496.

[5]關小克,張鳳榮,李樂,等.北京市耕地后備資源開發適宜性評價[J].農業工程學報,2010,12:304-310+431.

[6]張鳳榮,郭力娜,關小克,等.生態安全觀下耕地后備資源評價指標體系探討[J].中國土地科學,2009,9:4-8+14.

[7]唐祥云,陳可蘊,陸敏宏,等.基于物元模型的耕地后備資源適宜性評價研究―以武漢市江夏區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8,5:79-83.

[8]余海.湖北省耕地后備資源潛力分析[J].中國土地,2003,5:34-35.

土壤調查方案范文第2篇

據國際調研公司Gartner稱,全球IT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了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與飛機產業相當。

被忽視的IT重污染

涉及重金屬排放的行業很多,包括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化工、印染、皮革、農藥、飼料等,但人們往往會忽略IT行業的重金屬污染問題,總認為IT行業是高科技領域,不會與重金屬污染掛鉤。

然而,2010年4月26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與自然之友等34家民間環保組織一起的《2010IT品牌供應鏈重金屬污染調研》報告顯示, IT行業的重金屬污染給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帶來了嚴重后果。其中,珠三角地區的污染是國內最嚴重的地區。重金屬污染已經嚴重影響到當地的人居環境和生態健康。一項由環境保護部進行的土壤調查結果也顯示,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近40%的農田菜地土壤遭重金屬污染,且其中10%屬嚴重超標。

該地區有大量生產印刷線路板的企業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給當地河流、土壤和近海造成了嚴重污染,主要表現為重金屬污染。印刷線路板,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電氣連接的提供者,幾乎每個IT產品都不可或缺。然而,在其生產過程中,所進行的電鍍和蝕刻等工序,卻會產生銅、鎳、鉻等重金屬排放。

水體重金屬污染突出

2004年前后,廣東省地質局曾做過一次初步調查,當時的結果顯示在珠江河口周邊區域,受人為污染導致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屬元素污染面積達5500平方公里。2005年對珠江三角洲近岸海域海洋地質環境的調查也表明,珠江口近岸海域約有95%的海水被重金屬、無機氮和石油等有害物質重度污染。

重金屬進入人體的途徑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吃的食物、水和大氣。而水體中重金屬污染最為突出。重金屬污染也是危害最大的水污染問題之一。加之重金屬具有毒性大,在環境中不易被代謝,易被生物富集并有生物放大效應等特點,不但污染水環境,也嚴重威脅人類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國家環保部的調查顯示,我國水體重金屬污染問題十分突出,江河湖庫底質的污染率高達80.1%。

除了水體里的重金屬污染外,目前土壤里的重金屬也是一大公害。據環保部門的統計,目前中國重金屬污染土壤面積至少有2000萬公頃,而且往往是城郊和污灌區的土壤同時遭受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復合污染。

國土資源部此前表示,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約有1.5億畝,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200萬畝,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

治污染須用重典

《2010IT品牌供應鏈重金屬污染調研》報告后,已經有20家企業做出了回應。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媒體,日本松下公司、三洋公司和中國海爾公司、聯想集團的回應最為積極,隨后美國的惠普公司和韓國的三星公司都做出了正面回應。這些企業的書面來函均表示,會根據環保組織提供的超標供應商線索進行核對,而且已經利用公開的數據檢索了其一級供應商,并準備建立并完善供應鏈環境管理機制。

馬軍認為,環保部門其實已經公布大量企業的違規紀錄,但IT業巨頭卻熟視無睹,不愿利用這些數據對其供應鏈條進行有效的環境管理,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尤其是身處IT業,獲取信息對他們不存在什么難度”。由此,他們一共聯合了34家環保組織,向這些巨頭呼吁,要求他們在環境保護上承擔更多的責任,對供貨商進行審查。

馬軍稱,對于質疑,摩托羅拉、IBM、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西門子、佳能、三星、LG、TCL等知名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置若罔聞;而蘋果公司至今“沒有一個字的回應”。另外有些企業不作回應倒還罷了,還忙于動用關系抹去不良紀錄。

據介紹,在掌握了大量的調研資料和數據后,上述環保組織于今年4月15日和16日向29家國內外知名IT品牌的CEO發出了信件,向其確認違規企業是否為其供應商、是否還有其他的供應商存在環境違規問題,以及是否建立了供應商環境管理體系。

松下公司不僅對環保組織提供的超標供應商線索進行了核對,而且已經利用公開的數據檢索了其一級供應商,同時其環境推進部部長和環保組織直接溝通,探討與各個利益方合作,建立并完善供應鏈環境管理機制的問題。

“讓我們感到吃驚的是,一些公司對其供應鏈條可能存在的環境違規問題表現漠然,其中一家公司甚至表示,我們有5000家供應商,檢索起來太麻煩。”

第三方審核

今年4月,環保組織“綠眼睛”華南自然會辦公室主任溫美程曾參加了4次特殊的審核,這一審核被稱為“第三方審核”。

所謂“第三方審核”,溫美程說,對于有污染紀錄的企業,要想消除“劣跡”,要經過三次審核,首先是內部審核,稱作第一方審核;第二方審核是客戶對供應商的審核;第三方審核是外面的咨詢公司或者是環保等監督單位對這個企業進行的審核。

這些“劣跡”都紀錄在公共環境研究中心收集的數據庫中,這個數據庫保存了數萬條企業的污染紀錄。

中山市格蘭仕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曾經有一個污水超標的違規紀錄,中山市環保局對此亮了黃牌。

馬軍說,引入第三方機構環保組織進行監督,會增強審核的公信力。“審核結束后,我們會提供審核報告,同時發給其他環保組織接受同行監督,一個星期內無異議,方能去除企業的不良紀錄。”

他介紹,在他們與這些企業的共同推動之下,有越來越多的供應商重視環保。去年,就有一些國內供應商主動跟他們溝通,做出說明,表示要改進措施,消除不良紀錄。

但他也告訴記者,仍有企業以供應商太多為由,不愿意審核供應鏈,“管理供應商比控制重金屬污染容易多了,他們不愿意做這個工作,體現了他們的管理還比較粗放。在今天,所有負責任的企業,不但本身應該是綠色企業,它的整個供應鏈也應當是綠色的”。

土壤調查方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森林健康;營造措施;改造措施

人類需要健康的身體,陸地生態系統需要良性循環,森林更需要穩定的生態系統,達到健康成長。森林健康問題在林業生態建設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中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它的實施將架起我國林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的橋梁,將從根本上轉變林業粗放型經營的局面[1-2]。森林健康的基本內涵為:通過對森林的科學營造和經營,實現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自身抵抗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滿足現在和將來人類所期望的多目標、多價值、多用途、多產品和多服務的需要[3]。近幾年來,氣候變化異常,干旱少雨、地下水位降低明顯。持續干旱不但增加了植樹造林難度,甚至使一些成林也出現了枯萎死亡現象。由于整體樹勢減弱,造成各種森林病蟲害及次生災害發生。面臨如此的形勢,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永恒法則,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若違背自然規律將會遭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并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1營造健康森林措施

1.1科學劃分立地類型,實施標準化造林

以縣為單位,在借鑒過去土壤調查和森林資源調查資料的基礎上,按不同樹種詳細劃分造林立地類型,因地制宜,從根本上解決適地適樹問題。在實踐的基礎上,實施林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將各種類型造林模式納入各級政府地方標準,實行標準化造林,解決粗放到集約經營的跨越,為營造健康森林打好基礎[4]。

1.2以地帶性植被為主,建立多類型植被

地帶性植被是大自然經過千百年來優勝劣汰的擇優選擇,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對于能夠通過封育恢復及人工方法促進其恢復原生植被的,應以自然恢復為主,不必再引進外來樹種。對無法恢復原生植被的,在營造生態林中應首選鄉土樹種,提高樹種適應性。在造林規劃中,應擇優篩選出一批適合本地區生長的喬灌木,進行優化組合,營造多類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樣性,形成優勢互補、良性發展。做到喬灌草結合,以灌草為主。喬木營造要以防護林為主,減少片狀純林數量。平原農區,應以喬木防護林及速生豐產林為主,在生態與經濟效益問題上,以實現經濟效益為主,重點發展楊樹、泡桐及果樹經濟林。沙區要以喬、灌為主,重點治理沙源。山區發展要以用材林和經濟灌木林為主,適當發展常綠樹種。

1.3加強種子繁育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隨著造林苗木品種單一和無性系繁殖苗木比例不斷增加,給森林病蟲害暴發埋下了隱患,對森林健康形成了潛在威脅,該問題將嚴重影響林業事業健康發展,如何保持物種基因的多樣性問題,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課題。近年來針葉和闊葉純林嚴重發生森林病蟲害,特別是松材線蟲病在九江市不少地方出現,損失嚴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貫穿林業生產全過程。必須把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納入造林規劃設計,從選育良種、培育壯苗、造林、撫育、管護、采運等各個環節充分考慮森林病蟲害防治因素,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檢查驗收。

2改造措施

2.1加大現有林撫育間伐力度

從現在林分狀況看,以往營造標準要求喬木造林密度大多過大。從現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應嚴重不足,使樹木產生惡性競爭,造成林分整體樹勢衰弱,為一些森林病蟲害的大流行創造了條件。現在應立即對林內枯死及發病嚴重的林木進行衛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應有計劃進行撫育間伐,最后達到合理密度。

2.2提高低產林改造強度

以往由于栽植品種不適及未達到適地適樹要求的林分,現在大部分已形成小老頭樹,并成為森林病蟲害暴發的發源地。對這部分林地應進行超強度改造,實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但是對于天然次生林應以減少人為干擾、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為主,盡量保護原生植被。

2.3改善現有林木采伐方式

采伐設計方案應充分考慮周邊現有林情況,更新樹種要合理搭配,科學布局,更新林分要與周邊林分形成塊狀或帶狀混交。今后采伐應以隔帶間伐為主。不應提倡皆伐或只控制采伐強度的單株間伐。采伐應分3步實施:第1步帶狀間伐;第2步帶狀更新;第3步隔3~5年后,將剩余帶進行采伐及更新,使更新林分形成不同樹種、不同品種和不同林齡的混交林,以形成穩定生態系統。

3參考文獻

[1] 張慧,楊學民.森林生態系統管理的主體與基本步驟[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40-43.

[2] 楊清培,楊光耀,李鑒平,等.森林健康項目信豐示范區主要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研究[j].江西林業科技,2009(4):1-

4,12.

[3] 劉君昂,劉紅娟.森林健康評價方法與應用[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9(6):197-200.

土壤調查方案范文第4篇

關鍵詞:森林健康;營造措施;改造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3.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11)008(C)-0175-02

人類需要健康的身體,陸地生態系統需要良性循環,森林更需要穩定的生態系統,達到健康成長。森林健康問題在林業生態建設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中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它的實施將架起我國林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的橋梁,將從根本上轉變林業粗放型經營的局面。森林健康的基本內涵為:通過對森林的科學營造和經營,實現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自身抵抗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滿足現在和將來人類所期望的多目標、多價值、多用途、多產品和多服務的需要。近幾年來,氣候變化異常,干旱少雨、地下水位降低明顯。持續干旱不但增加了植樹造林難度,甚至使一些成林也出現了枯萎死亡現象。由于整體樹勢減弱,造成各種森林病蟲害及次生災害發生。面臨如此的形勢,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永恒法則,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若違背自然規律將會遭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并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一、營造健康森林措施

1、科學劃分立地類型,實施標準化造林

以縣為單位,在借鑒過去土壤調查和森林資源調查資料的基礎上,按不同樹種詳細劃分造林立地類型,因地制宜,從根本上解決適地適樹問題。在實踐的基礎上,實施林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將各種類型造林模式納入各級政府地方標準,實行標準化造林,解決粗放到集約經營的跨越,為營造健康森林打好基礎。

2、以地帶性植被為主,建立多類型植被

地帶性植被是大自然經過千百年來優勝劣汰的擇優選擇,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對于能夠通過封育恢復及人工方法促進其恢復原生植被的,應以自然恢復為主,不必再引進外來樹種。對無法恢復原生植被的,在營造生態林中應首選鄉土樹種,提高樹種適應性。在造林規劃中,應擇優篩選出一批適合本地區生長的喬灌木,進行優化組合,營造多類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樣性,形成優勢互補、良性發展。做到喬灌草結合,以灌草為主。喬木營造要以防護林為主,減少片狀純林數量。平原農區,應以喬木防護林及速生豐產林為主,在生態與經濟效益問題上,以實現經濟效益為主,重點發展楊樹、泡桐及果樹經濟林。沙區要以喬、灌為主,重點治理沙源。山區發展要以用材林和經濟灌木林為主,適當發展常綠樹種。

3、加強種子繁育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隨著造林苗木品種單一和無性系繁殖苗木比例不斷增加,給森林病蟲害暴發埋下了隱患,對森林健康形成了潛在威脅,該問題將嚴重影響林業事業健康發展,如何保持物種基因的多樣性問題,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課題。近年來針葉和闊葉純林嚴重發生森林病蟲害,特別是松材線蟲病在九江市不少地方出現,損失嚴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貫穿林業生產全過程。必須把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納入造林規劃設計,從選育良種、培育壯苗、造林、撫育、管護、采運等各個環節充分考慮森林病蟲害防治因素,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檢查驗收。

二、改造措施

1、加大現有林撫育間伐力度

從現在林分狀況看,以往營造標準要求喬木造林密度大多過大。從現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應嚴重不足,使樹木產生惡性競爭,造成林分整體樹勢衰弱,為一些森林病蟲害的大流行創造了條件。現在應立即對林內枯死及發病嚴重的林木進行衛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應有計劃進行撫育間伐,最后達到合理密度。

2、提高低產林改造強度

以往由于栽植品種不適及未達到適地適樹要求的林分,現在大部分已形成小老頭樹,并成為森林病蟲害暴發的發源地。對這部分林地應進行超強度改造,實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但是對于天然次生林應以減少人為干擾、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為主,盡量保護原生植被。

3、改善現有林木采伐方式

采伐設計方案應充分考慮周邊現有林情況,更新樹種要合理搭配,科學布局,更新林分要與周邊林分形成塊狀或帶狀混交。今后采伐應以隔帶間伐為主。不應提倡皆伐或只控制采伐強度的單株間伐。采伐應分3步實施:第1步帶狀間伐;第2步帶狀更新;第3步隔3―5年后,將剩余帶進行采伐及更新,使更新林分形成不同樹種、不同品種和不同林齡的混交林,以形成穩定生態系統。

4、結合樹種和造林地特性,適地適樹,科學造林在綠化造林和速生豐產林培育中,從樹種和造林地選擇(適地適樹)、造林前整地方式、幼林撫育乃至成林后的施肥灌水,都需根據土壤的特性采取相應措施。立地類型是造林設計中落實技術措施的基本單元,無論山區或是平原都根據土壤某些屬性如土層厚度、腐殖質層厚度、土壤質地等擇其要者作為立地類型劃分的主要因子。在造林中樹種選擇是關鍵環節,本著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生態特性與土壤條件相適應的樹種,以獲取最大效益。松柏類是主要造林樹種,但它在肥沃濕潤的土壤上才會有達到高產。北方平原造林樹種有楊樹、刺槐,但它們生態特性各異。楊樹好水肥,并能充分發揮其速生優勢;刺槐抗逆性強。因此,在水肥條件好的土壤上栽植楊樹更為合適。造林前整地可以改善土壤透水性與通氣性,易于幼樹根系擴展,有利于成活與生長,是一項重要的造林措施,但各地要因地制宜。平原宜林地多沙質潮土,肥力貧瘠,同時造林苗木較大,非常適于大穴或撩壕整地(深寬約1m),這樣可擴大幼樹營養范圍,增強水分保蓄能力。營造速生豐產林養分耗用多,林地又多貧瘠,應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及樹木生長需求,適時施用化肥。

5、在森林經營中堅持營造健康森林

對有林地中幼林的撫育間伐,成過熟林的采伐利用及天然次生林的改造,都需根據土壤立地條件,采取相應措施。大興安嶺林區興安落葉松天然更新普遍良好,幼樹密度多達10萬株/hm2以上,相互擠壓,生長受到抑制,亟須疏伐撫育,但限于當前人力物力,不可能全面實施,只能選擇土壤立地條件好的地段進行撫育疏伐。我國各林區分布有大面積天然次生林,它們所在的土壤條件不同,生長各異,應根據土壤肥瘠分別采用隔帶補植目的樹種、去劣留優或封山育林的改造措施。成過熟林的采伐可導致采伐地土壤及小氣候的劇變,影響日后森林恢復,因此不同林分采伐方式選擇是很重要的。通常土壤肥力好的林分采用皆伐,伐后人工造林;肥力差的采用漸伐方式,伐后天然更新或人工促進更新;綜合作用和影響下營造健康森林。

作者單位:劉海林 木蘭縣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

武蘇海 木蘭縣林業局建國林場

參考文獻:

[1]張慧,楊學民.森林生態系統管理的主體與基本步驟[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40―43.

[2]楊清培,楊光耀,李鑒平,等.森林健康項目信豐示范區主要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研究[J].林業科技,2009(4):1―4,12.

土壤調查方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沉陷區;立地類型劃分;土壤;有機質

收稿日期:20130522

作者簡介:楊廷華(1972—),男,甘肅臨洮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與研究工作。中圖分類號:TD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7001104

1 引言

補連塔煤礦是目前世界第一大井工礦井,位于鄂爾多斯市境內,井田面積為106.43km2,2011年生產原煤達到2620萬t。礦區氣候干旱,風大沙多,水土流失劇烈,自然條件惡劣。經過近10多年的努力,對礦區進行了大量綠化,使礦區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但隨著公司采煤量的增加,采煤塌陷區面積也在迅速增加,已影響到當地土地的使用及耕種,對采煤塌陷區進行生態恢復已成為該礦區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而對塌陷區造林地進行立地類型劃分,是進行生態恢復的首要條件,本文從塌陷區造林地進行立地類型劃分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煤礦塌陷區生態恢復提供技術借鑒。

立地類型是某些立地因子相同或相近,并且有同等生產力水平地段的總和。立地類型劃分是將立地條件及林木生產效果相近的造林地歸并為同一類型。立地分類及立地質量評價是對立地性能的認識。引進立地分類及立地質量評價,對摸清經營范圍內的立地條件,提高造林和經營水平,充分發揮林地生產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世界各國對森林立地分類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實踐和探索。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分類系統。大致有植被因子途徑、環境因子途徑和綜合多因子途徑3種[1]。在我國關于森林立地類型劃分的方法有很多,陶國祥運用模糊數學理論,選擇地形、土壤、坡向、海拔和土層厚度為主導立地因子,依據貼近原則,計算貼近度來劃分立地類型亞區、立地類型組和立地類型[2]。隆孝雄在劃分立地區的基礎上,根據地形、地貌、海拔、土壤、植物、氣候等因子,劃分立地亞區、立地類型小區和立地類型組[3]。趙雨森采用土壤物理因素指標、化學因素指標和生物因素指標,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立地類型和土坡生產力劃分為優、良、可、劣4個等級[4]。上述的各種立地類型劃分方法適用于大區域的立地劃分,而神東公司補連塔沉陷區造林地面積小,須擬定適合研究區實際情況的立地類型劃分方案。

2 礦區概況

補連塔煤礦位于鄂爾多斯市境內,井田面積為106.43km2,采煤方式為地下式開采。

礦區屬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干旱少雨,風大沙多,水土流失劇烈。礦區為水蝕和風蝕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蓋沙黃土丘陵和風蝕黃土丘陵,地表為流動沙及半固定沙所覆蓋,沙漠化及潛在沙漠化土地面積約占總面積的85%。處于草原與森林草原的過渡地帶,成土母質主要為殘積物和風成沙,以耐旱、耐寒的沙生植物、旱生植物為主,呈現稀疏灌叢植被,植被覆蓋率僅為3%~11%,其代表群系為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xch)群系,形成單優勢群落,主要伴生植物為一年生的雜草類。

3 研究內容與方法

3.1 研究內容

研究區選在神東礦區補連塔沉陷區,研究目的是全面了解本區的土壤肥力狀況、地形特征、植被類型,在此基礎上對該區域內將要造林的造林地進行立地類型劃分。為引種造林工作提供基礎數據。

3.2 研究方法

3.2.1 野外調查

通過野外踏查,以地貌為一級指標可將整個區域劃分為溝和梁兩類。由于溝比較狹窄,高差太大,兩側坡度較陡,不適宜造林,所以在立地類型劃分中不予考慮。梁地以有無覆沙為二級指標可分為有覆沙梁地和無覆沙梁地兩類,在研究區內按照這兩類梁地選擇觀測點,觀測點的選擇盡量做到在整個區域均勻分布,觀測內容包括地形特征、植被類型等,同時對具有代表性的樣點挖剖面取土進行室內分析。

3.2.2 土壤調查、土樣采集與處理

由于覆沙梁地的沙土分層不明顯,故按照固定深度取樣,每層25cm,分3層取樣,剖面的深度控制在75cm;無覆沙梁地土壤分層明顯,按照土壤發生層取樣,深度控制在70~90cm。每一層土壤用鋁盒取兩個平行樣,進行土壤含水量的測定,測定養分的土樣直接用密封袋采集,同時對樣點附近的地貌、植被等進行記錄。測定養分的土樣取回后置于室內風干,將風干后的土樣混勻后按照四分法取土,過篩,裝袋。土壤含水率直接烘干測定。

3.3 室內分析

分析指標包括土壤的含水量、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其中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有機質用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堿解N用堿解擴散法測定;用05mol/L的碳酸氫鈉提取土壤樣品后,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土壤速效P;用1mol/L的中性醋酸鈉提取土壤樣品后,用火焰光度計測速效K[5]。土壤各項指標的測定采用重復一次的方法。

3.4 數據處理

綜合考慮研究區域內的各項因子,最終確定在測定的各項土壤理化指標中,選用土壤含水量為主導因子并結合土壤有機質含量對研究區進行土壤等級的劃分。運用SAS軟件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機質含量做聚類分析,以土壤含水量聚類分析的結果為主導并結合有機質含量的聚類結果,對整個調查區的土壤進行等級劃分,并結合野外調查的其他記錄對劃分后的立地類型進行描述。

4 結果分析

4.1 立地類型區劃分

通過野外踏查,研究區內大多為無林地或少林地,地表植被覆蓋度低,植物種類較少,因此在進行立地類型的劃分時以地貌為主導因子進行劃分。以地貌為一級指標將整個研究區可劃分為溝和梁地兩個立地大區,對于梁地依據有無覆沙分為覆沙梁地和無覆沙梁地兩個立地區,覆沙梁地依據地形起伏狀況劃分為沙丘覆蓋的梁地和均勻覆沙的梁地兩個立地小區;無覆沙梁地依據坡度大小劃分為坡度小于15°的緩丘梁地和坡度大于15°的陡坡梁地兩個立地小區。由于溝谷狹窄,溝坡坡度較大,不適宜造林,不予考慮。

4.2 土壤等級劃分

在室內分析過程中,對土壤機械組成的測定得出調查區內的土壤大多是沙土,極少一部分為砂壤土,因此用土壤質地對立地類型區進行土壤等級的劃分不符合實際情況,而且不同觀測點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鉀、堿解氮含量變化不明顯,所以利用速效N、P、K劃分土壤等級也很不理想。調查區多年的生產實踐表明水分是當地造林的限制因素,而有機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當地土壤的肥力狀況,所以對土壤含水量和有機質含量進行聚類分析可以較好的反映不同觀測點之間土壤的差異性,可以相對科學的對土壤進行等級劃分。土壤含水量和有機質含量聚類分析結果如下所示(圖1、圖2)。

根據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機質含量的聚類分析結果(圖1、圖2)得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劃分界限如表1。

綜合考慮研究區土壤含水量和有機質含量,并依據聚類分析的結果,可將研究區土壤劃分為4個等級。

Ⅰ:含水量高,有機質含量高:樣點21、26;Ⅱ:含水量高,有機質含量低:樣點25;Ⅲ:含水量低,有機質含量高:樣點34、35、39;Ⅳ:含水量低,有機質含量低:樣點22、28、33、36、37、40。

根據土壤含水量聚類分析結果(表2)可知,除去上述4個等級所提及的12個樣點以外,30、31、38三點土壤含水量較高;23、24、27、32、29五個點土壤含水量較低。其中30、31兩個觀測點與21、26兩個樣點相比較有很多的相同點,如土壤含水量都較高,并且地形特征相似,都屬于梁地土壤,位置都位于緩坡坡中;土壤質地接近,土體的顏色相差不大;兩組觀測點所在區域植被種類相似,且都以禾本科植物為主,因此可將這兩組觀測點在土壤等級上劃分為一類。38點與25點與上兩組觀測點情況相似,也可以歸為一類。同樣,按上述方法可將23、24與34、35、39劃分為一類;27、29、32與22、37、33、40、36、28劃分為一類。綜上所述,這20個樣點劃分情況如表3。

4.3 立地類型劃分結果

通過野外調查和室內分析可將研究區劃分為2個立地區、4個立地小區,每個立地小區劃分為4個土壤等級,見表4。

2013年7月 綠 色 科 技 第7期

不同觀測點的肥力指標見表5,土壤養分含量分級與豐缺度指標見表6。

根據野外調查記錄以及室內對土壤各項肥力指標的統計分析結果,將研究區劃分為3個類型區,對各個類型區的特征描述如表7所示。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通過野外調查,以地貌為一級指標將研究區劃分為溝谷和梁地兩個立地大區,以有無覆沙為二級指標將梁地劃分有覆沙梁地和無覆沙梁地兩個立地區,覆沙梁地依據地形起伏狀況分為沙丘起伏的梁地和均勻覆沙的梁地兩個立地小區;無覆沙梁地依據坡度大小分為坡度大于15°的陡坡梁地和坡度小于15°的緩坡梁地兩個立地小區;根據室內分析結果,以土壤含水量的聚類分析結果為主導并結合有機質含量的聚類分析結果將各個立地小區劃分為4個土壤等級,但由于研究區內坡度小于15°的緩坡梁地不存在,又因為各個立地小區內部分土壤等級的缺省,所以將整個研究區劃分為8個林地斑塊(圖3)。

5.2 建議

(1)在坡度大于15°的陡坡梁地上挖魚鱗坑進行造林,以減少梁地上的水土流失。植物種可選擇適宜各個林地斑塊的經濟林進行栽植如酸棗、油松混交林,在坡底土層較厚的地段配置少量的文冠果、紅棗,這樣可以提高文冠果、紅棗的結實量,以達到兼顧生態恢復和經濟效益的雙重目的。

(2)在均勻覆沙的梁地上,地勢相對平坦,可栽植樟子松。

(3)在沙丘起伏的梁地上,栽植沙棘、楊柴、花棒等沙生灌木,可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

(4)在栽植過程中,施用適量的N、P、K肥,最好是羊糞,以提高土壤肥力;另外,栽植后應定期澆水,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參考文獻:

[1] 馬天曉.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森林立地分類與評價[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06.

[2] 陶國祥.模糊數學在林業立地類型劃分中的應用[J].林業調查規劃,1995(1):1~5.

[3] 隆孝雄.四川立地分區及適生樹種[J].四川林業科技,2001,22(4):54~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垦利县| 江津市| 富平县| 安乡县| 台州市| 垫江县| 临西县| 锡林浩特市| 于都县| 开平市| 抚宁县| 沙雅县| 杨浦区| 布尔津县| 临安市| 安阳市| 旺苍县| 丹棱县| 南华县| 元谋县| 柳州市| 台江县| 大方县| 乐至县| 通化县| 库伦旗| 澎湖县| 吉木萨尔县| 梨树县| 东丽区| 吴堡县| 东安县| 东阿县| 简阳市| 梁山县| 全椒县| 富锦市| 苏尼特右旗| 邵阳市| 桐城市| 石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