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利工程調研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基本情況
**運河上的**水庫及八座樞紐攔河閘,是**運河流域內具有防洪和興利供水功能的重要水利工程。工程自建成以來,為促進流域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由于該流域地處溫帶半干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608.4毫米,全流域人均和每公傾平均水資源量分別為440立方米和4500立方米,均為全國平均水資源量的1/6,水資源短缺狀況十分嚴重。同時流域內水資源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地區差異大,加之隨著流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水污染日趨嚴重,使得有限的水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據調查,河系下游的滄州市多年平均可供水量8.4億立方米,而實際需水量為13.7億立方米,缺水量為5.3億立方米,供需比為61.3%。上游的**、**兩市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也僅為全國平均值的1/4和1/7。其中,滄州市由于地下水過量開采,已形成嚴重的地下漏斗。**市地下水的開發利用程度也達到了117%,已屬明顯過度開發狀態。
二、供水及管理工作現狀現狀
(一)**水庫供水
**水庫位于漳河中上游,地處**省**縣與**省**縣的交界處,總庫容1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6.3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18100平方公里。承擔著**、**兩市的工、農業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任務。供給兩市的工、農業水是通過渠道輸送的,城市生活是通過有壓和無壓管道輸送的,其供水管理是由**局所屬的**水庫管理局負責。據統計:**水庫平均每年供給**、**兩市的總水量為2億立方米左右。
(二)攔河閘供水
**運河上具有供水功能的7座攔河閘,均在流域中下游的衛運河和漳衛新河上。這些工程每年攔蓄上游來水,給山東、**兩省沿河地區的工農業和生活用水提供水源,其供水管理單位為**局所屬的水閘管理局。由于兩岸引水口均由地方水利部門管理,給供水管理帶來很大困難,水費收取率不足30%。 近幾年,上游來水較少,還經常出現河道干枯的狀況,年均供水量也僅在1.5億立方米左右。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本流域水資源十分短缺,但由于水資源配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諸多因素造成的水資源利用效率低、浪費現象依然十分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下水無序開采,地表水得不到合理利用。
**水庫承擔著**、**兩城市的工農業及城市生活供水任務。據調查,**、**兩市而均屬資源型缺水地區,年每總的用水量分別為17億立方米、20億立方米,而**水庫作為這兩市最大的水源地平均年供水量不足2億立方米。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資源管理不到位,水資源費征收執行標準低,如:**、**兩省制定的地下水資源費標準均為30分/立方米,而**市實際執行的標準為:工業用水15分/立方米,自來水公司用水6分/立方米;**市實際執行的標準為:工業用水20分/立方米,蜂蜂煤礦、自來水公司等企業采取承包用水的方式折合標準不足10分/立方米。致使地下水資源費超采現象嚴重,深水層水位每年以1-1.5米的速度下降。據統計,**、**兩市地下水的開采量約占兩市總用水量的80%和50%。
(二)水價落實難、水費收取難。
水價落實難、水費收取難,是水利工程供水管理單位普遍存在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流域機構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的調整與地方水利、城市供水價格的調整不同步,良性互動機制尚未建立,形成利益擠占致使水價政策落實難。二是用水戶水商品的意識不強,水費收取過程中人為協調、所在地方政府部門干預因素過大,致使水費收取難。三是供水管理單位依法供水意識不強。合同供水制度執行不嚴、合同不規范、缺乏約束力,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不強,無法支持所拖欠款的追繳。四是河道引水口不屬供水部門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加上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計量設施不完善,致使供水工作無法實現按量供水、按價收費。
(三)單一水價制度,不利于水資源的合理調配。
我局所轄水利工程供水實行的水價制度均為單一水加制度。這種水價制度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一是沒有將調整水價水平與改革水價計價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也未能體現水利工程供水特點和水資源的稀缺程度,這樣不僅不利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甚至有些年份供水單位連基本的運行管理費都得不到保障。二是不利于建立“優先利用地表水、積極引用過境水、限制開采地下水、鼓勵利用再生水”的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的用水次序;不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水資源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三是不利于從根本上改變“大計劃,小用水”或“小計劃,大用水”的局面。供水單位為了滿足用水戶需求計劃,供水工程必須蓄存足夠的水量,若在汛前不能按計劃供出,為保安全只有棄水。使水資源無法得到合理調配和使用 。四是不利于促進節約用水。雖然水價是刺激用水效率、克服浪費的最有效和最敏感的措施,但是,由于單一水價缺乏“活性”,在水價偏低時,勢必造成水源地周遍地區浪費現象嚴重,下游缺水又無水可供的局面。五是缺少制約手段,不利于水費的收取,供水單位的基本運行費無法保障。同時也不利于用水戶節水意識的提高。
三、做好供水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深刻理解做好供水管理工作,對壯大**局經濟實力,保障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水是生命之源、是經濟動脈,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做好供水管理工作,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發展的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做好供水管理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部、委新時期水利工作的總體思路和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人和自然的和諧,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把節約保護水資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統籌兼顧,把推進水利協調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與時俱進,把水利改革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現代化方向,把推進水利現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優化水資源配置,構建安全高效的城鄉供水保障體系。把保護和修復**運河生態作為第一要務,努力使水利工程供水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二)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供水管理的新模式。
要使**運河流域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就要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供水管理的新模式。建立以促進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目的,兼顧上下游、左右岸的用水需求,提高**水庫蓄供水能力和調節作用,供水管理規范,制度健全,計量設施完備,市場信息暢通、高效統一供水管理模式,形成**運河流域“大供水”格局。
(三)深入開展科學水價制度的研究,建立有利于合理配置的供水價格體系。
加快水價改革的步伐,深入開展科學水價制度的研究,在流域逐步推行包括水利工程供水實行兩部制水價,城鎮居民生活供水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生產用水實行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再作用,促進節約用水和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內的科學的水價制度。
**運河流域水資源十分貧乏,要使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流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全面保護、優化配置、注重節約、高效利用,就必須加快水價改革的步伐,盡快建立有利于合理配置的科學供水價格體系,充分利用價格杠桿的作用和計價方式的“活性”來調節水資源分配,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
兩部制水價制度是一個較為科學的水價制度,該制度適用于不同地區、不同水資源條件,不同工程,實施的對象可以是工農業供水,也可是城鎮居民供水,適應范圍極廣。其主要特點是:將水價分成了基本水價和計量水價兩部分,基本水價主要是用于補償供水直接工資、管理費用和50%折舊費、修理費。計量水價主要是用于補償基本水價以外的水資源費、材料費等其他成本、費用以及計入規定利潤和稅金。該制度規定用水戶是否用水,都要交納基本水費,用以彌補供水單位的基本運行費。此外,其價格水平可以維持原有的單一制相當的水平,也可根據條件和需要合理提高。
實行兩部制計價方式需要供水工程有足夠的計量設施、一定的供水規模、適度的基本水價限度值等。兩部制水價的實現模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是基本水費與計量水量掛鉤的模式,即基本水費與計量水量同時確定。在基本水量內無論用水多少,都要按規定的標準收取水費,超過基本水量部分按計量水價收取計量水費。這種模式有分為兩種情況:1、基本水費與計量水量定的較高,計量價低于基本價。其優點是基本水費定的較高,能保證水利工程正常運行所需的經費;計量水價定的較低,可利用杠桿作用,引導城市用水戶多用地表水,減少城市用水擠占農業用水和超采地下水,對優化配置水資源,改善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起到較大的作用。2、基本水費與計量水量定的適中,計量水價高于基本水價。其優點是可以促進水量調度更科學、更合理,即為用水戶提供了一定的水量保證,促進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又使供水單位增加了收入,有利于維持水利工程的簡單運行。
一、調研目的
按照上級的要求,結合全市水利工作實際,緊緊圍繞“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目標,緊扣“推進民生水利工程建設,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調研主題,找準影響和制約水利科學發展,以及黨員干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在找準問題、查找根源、提出對策上下功夫,切實做到調研范圍廣、調研內容深、調研方法活、調研質量高、解決問題實,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調研成果,切實達到改進作風、提高能力、服務決策、促進創新、推動科學發展的目的。
二、調研原則
堅持領導干部帶頭調研,突出活動主題,突出實踐特色,突出水利特點,突出解決問題的“一帶頭四突出”原則。
三、調研主題
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緊扣市委、市政府趕超式發展戰略和“推進六大產業、創建宜居城市”工作部署,緊密聯系全市水利工作實際和黨員干部的思想實際,以“推進民生水利工程建設,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把解決影響和制約水利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作為調研的主要內容,重點圍繞以下課題進行領題調研:
*
四、調研時間
1、準備階段(4月4日—4月12日)。組成調研組,圍繞調研主題,結合實際情況,研究確定調研課題,擬定調研方案。
2、實施階段(4月13日至4月17日)。局領導親自領題,圍繞確定的調研課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查找問題,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探索推進水利科學發展的方法措施。
3、形成調研成果階段(4月18日至4月25日)。在認真調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并統一交局學習實踐辦。
五、調研方式
1、領導帶頭。在領題調研中,可采取座談交流、帶著問題下訪等形式進行。通過“看變化、談發展”,總結回顧近年來水利改革創新所帶來的變化、所取得的成效,堅定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必要性;通過“擺不足、脫禁錮”,進一步解放思想,查找工作方法、思想作風、黨性修養等方面的差距,進一步解除思想禁錮;通過“出實招、求實效”,思對策、謀出路、求發展。
2、深入基層。要緊密聯系水利實際,突出踐行特色,融入到群眾中去,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真正找準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黨員干部能力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并與干部群眾共商發展大計。下基層調研時,輕車簡從,保持勤儉作風,自覺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
六、調研要求
1、明確職責任務。局領導按照分工,負責組織并做好調研和撰寫調研報告等工作;各科室要大力配合,積極參與。
2、提高思想認識。調研工作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關鍵環節,是檢驗學習實踐活動成效的重要指標,要充分認識調研活動的重要意義,科學合理安排好調研工作,將調研工作與處理日常工作有機結合,將調研工作作為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針對性的有效措施,以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開展工作,努力完成調研任務。
二、狠抓進度,扎實推進水利工程建設。我局克服人員少,工程量大,工程項目點多、面廣、戰線長、分散等困難,做到周密安排,精心組織、強化措施、落實責任,認真做好項目的前期工作、勘探設計、招投標、開工、施工、監管等各個環節,確保各項水利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1、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城北防洪工程已完成投資1845萬元,占批復投資的81.22%;完成主體工程土方開挖98840.05m3,粘土填筑20229m3,模板25270㎡,C15砼擋墻22438m3,漿砌石擋墻5093m3,預計今年7月底前主體工程可完工;天九、城南區防洪工程已完成了施工招投標準備工作,預計7月下旬開標確定施工單位;老城、防洪工程已完成初設,待征求相關鎮意見后上報省廳審查。
2、小農水重點縣項目。2012年下達的、歷市鎮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工程已基本完工,并通過省級績效考評。完成襯砌渠道120㎞,水渠工程20處、渠系建筑物18處,完成投資1500萬元。2013年計劃實施的天九、、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已通過省水利廳組織的專家評審。
3、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重點小(二)型一級2座水庫除險加固已基本完成。一般小(二)型、、3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施工預算已完成縣財政審檢工作,適時啟動招投標工作。
4、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縣城管網延伸至天九鎮項目基本完工。鎮集中供水工程、村農飲工程正抓緊施工。2013年度實施項目4個,縣城自來水工程至老城鎮延伸工程、巋美山鎮豐背村農飲工程、鎮農村飲水安全(農村自來水工程)、鎮村農村飲水安全管網延伸工程全部已編制完成實施方案上報省廳,并全部通過省市組織的專家評審。
三、把握策略,積極做好水利工程的爭項爭資工作。我局抓住“十二五”水利大投入大建設的機遇和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契機,認真分析研究國家對水利投資的導向,積極開展水利項目的爭項爭資工作。一是對已列入規劃的項目積極主動與上級水利部門溝通、匯報,爭取盡早安排實施;二是對已進入規劃分年度實施的小農水重點縣、農飲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積極主動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做好年度實施方案的編制和申報工作;三是對未列入規劃的水利項目,積極做好與水利部《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水利專題調研報告》的銜接,并著重在解決突出的民生問題和制約發展的薄弱環節方面做文章,千方百計把我縣比較突出的水利項目插隊擠進國家或省、市規劃的籠子。上半年,已爭取上級水利項目到位補助資金853.4余萬元。
四、抓好宣傳,切實加強水政水資源管理工作。按照國家對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的要求,切實加強了水政水資源管理工作。
1、充分利用3月22日第二十一屆“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第二十六屆“中國水周”的契機,大張旗鼓地開展了“世界水日”主題“水合作”和“中國水周”主題“節約保護水資源,大力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題宣傳活動。
在新的歷史時期,水利如何堅持科學發展觀,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才能在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進程中發揮支撐和保障作用?最近一段時間,我帶著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在調研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當前廣大群眾對水利工作總體上比較認可,對水利長期以來保障、改善和服務民生所做的工作比較滿意。但同時,也對水利事業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意見。通過廣泛調研和認真學習,我對破解水利發展難題,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
一、現階段水利發展取得的明顯成效
近年來,全市各級水利部門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發揮水利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全市水利事業呈現出思路不斷完善、發展速度加快、地位不斷提升的良好局面。20xx年以來的5年間,全市累計爭取重點水利工程59項,爭取項目資金近11億元。一大批利民惠民的水利基礎設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工業水利方面,建成太陽山劉家溝水庫、金積供水工程、小河防洪工程,惠漢、唐西干渠“兩兩合并”工程,支持了工業發展。城市水利方面,開挖城市防洪排澇河道20.5公里,整治湖面水系21個,城市水面累計達到1.5萬畝,建成黃河標準化堤防52公里。農村水利方面,近五年來灌區累計砌護渠道800多公里,各類渠道砌護率達29%,渠系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全市中部干旱帶110萬畝節水補灌規劃被國家發改委和水利部批復、逐步實施。民生水利方面,建成郝家臺水庫等8項防洪工程,治理河道156公里。累計建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人畜飲水工程107處,55萬群眾告別了吃水難的歷史。2.5萬水庫移民得到國家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扶持。生態水利方面,累計建成各類水保骨干工程9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340平方公里,境內生態移民項目啟動實施。
二、影響水利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
雖然近年來水利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重新審示市情、水情,當前水利發展還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第一,水利基礎設施薄弱造成的山川資源型、工程型、管理型缺水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是現階段全市突出水情。全市水資源量少質差,年內分布不均。全市地表水資源總量為1.004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77立方米,約為寧夏平均值的1/3,黃河流域的1/8,不足全國的1/28,耕地畝均占有地表水資源量為20立方米,不足黃河流域的1/16,僅相當于全國平均值的1%。年內降水量80%以上集中在6-9月,而且以暴雨形式出現,利用率較低。南部山區地下水礦化度高,開發利用難度大。受揚水工程限制全市相當一部分土地不能開發利用。黃河上游來水已經連續6年比多年平均來水量減少20%以上。灌區灌溉方式落后,縱水入溝、大水漫灌等浪費現象比較突出。因此,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造成的資源型缺水、水利建設投資不足造成的工程型缺水、水利工程管理機制滯后造成的管理型缺水是影響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瓶頸性制約因素。
第二,干旱缺水、洪澇災害、水土流失、水體污染等問題是制約全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矛盾。**市是寧夏中部干旱帶的核心地區,干旱帶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2%,國土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80%。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93毫米,為寧夏多年平均值的63%,全國平均值的1/3。多年平均蒸發量為2013毫米,是降水量的10倍。全市水土流失面積1.29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64%。脆弱的生態環境致使山區、川區頻頻遭受洪澇災害襲擊。20xx年以來,全市共發生各種局部洪澇災害26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億元。同時,由于工業經濟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水污染日益嚴重,南干溝、清水溝等流域受到污染,部分地方抽取污水灌溉,糧食產量持續偏低而且直接威脅著群眾生活環境和身心健康。
第三,水利防災減災、群眾飲水安全、農田水利建設、城鄉環境改善等涉及民生的水利建設滯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突出障礙。黃河、苦水河、清水河等重點流域治理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差距較大。尤其是苦水河基本上仍屬于游蕩性河床,目前仍沒有得到有效治理。農田水利建設方面,目前灌區各類干渠砌護率僅為12%,農渠砌護率僅為2%。大部分水利工程運行時間很長,老化失修嚴重,骨干工程完好率不足50%,有20%的工程已報廢、失效,效益嚴重衰退。農村安全飲水方面,全市仍有35萬農村人口存在水質性或缺水性飲水不安全問題,其中27萬人屬于水質性飲水不安全,8萬人屬于缺水性飲水不安全。水利建設滯后制約著小康社會建設。
第四,水利干部職工思想解放不徹底、改革創新精神不夠,水資源管理體制不順和水利發展機制不活等問題是影響水利跨越式發展的突出因素。在水利發展進程中,部分干部仍然存在“按部就班、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思想,發展意識不濃,責任意識不強,服務理念不新,創新觀念滯后,工作中瞻前顧后、怕擔責任,一定 程度上束縛著水利事業的發展。同時,全市水利工程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權責不明、機制不活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工程運行管護經費嚴重短缺,導致水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水管單位活力不足。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水利的可持續發展。
三、實現水利科學發展的思路目標
新時期,破解水利突出問題、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要緊緊圍繞市委、政府關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戰略,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水利發展,在解決矛盾最為集中、問題最為突出、群眾最為需要的水利問題上下功夫,堅持六個圍繞、實現六個突破,努力形成保障工業發展、支撐現代農業、服務城市建設、加強生態治理、解決民生問題的水利發展格局。
(一)工業水利要圍繞“兩城五園”,在供水服務和保障安全方面實現新突破。圍繞“兩城五園”擴容升級,為工業發展提供水利服務。進一步完善太陽山供水工程、金積供水工程,提高供水保證率,確保工業項目建設用水。協調做好太陽山開發區、金積工業園區生態工程的蓄水。盡快完善太陽山開發區防洪體系,保障太陽山能源化工基地防洪安全。
(二)農村水利要圍繞“兩個率先”、“十大基地”,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實現新突破。實行分區治水思路,引黃灌區堅持“節水、挖潛”,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保障川區率先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區。揚黃灌區圍繞“調整、高效”,合理布局產業結構、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實施扁擔溝揚水泵站改造工程、中部干旱帶節水補灌工程。中部干旱帶圍繞“水源、特色”,增加補灌面積、改革灌溉模式、發展特色農業、加快生態移民,在山區率先建成節水旱作高效農業示范區。
(三)城市水利要圍繞濱河生態水韻城市建設,在推進城市建設進程方面實現新突破。圍繞濱河生態水韻城市建設,做好“水系活城”大文章。黃河東岸充分挖掘現有湖泊和濕地資源,完善城市水系,形成“一環五湖”(即環城水系、東、西、南、北、中五湖)城市水系新格局。黃河西岸依托標準化堤防建設和羅家河等水系整治,巧借河渠水面的自然風光,力求將各條水系和標準化堤防兩側建成觀光風景帶。把黃河**段兩岸69公里河堤建設成為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經濟命脈線、生態景觀線、特色城市線、黃河文化展示線,全力打造黃河金岸。
(四)生態水利要圍繞水土流失治理,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實現新突破。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全力實施淤地壩壩系工程,加大小流域綜合治理、水保骨干工程建設力度。引黃灌區和揚黃灌區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農田防護林網建設,加大重點山洪溝道水土流失治理。實現全市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0平方公里的目標。同時,以鹽環定揚水、紅寺堡揚水等為水源,實施境內生態移民,破解貧困和發展困局,使中部干旱帶群眾徹底擺脫貧困、實現小康。
(五)民生水利要圍繞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在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實現新突破。目前全市仍有39%的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加大力度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計劃到20xx年,基本上解決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同時,下大力氣整治黃河、苦水河等流域,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落實好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群眾切身利益。
(六)水利建設要圍繞實施兩大任務,在爭取項目、招商引資方面實現新突破。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府“突出抓項目”的年度工作主題,堅持把“兩大任務”貫穿于五大水利建設之中,抓好已申報項目的批復工作、新增項目的編報工作和已立項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第一季度市水務局共爭取項目資金1.72億,開工建設項目6個。要進一步提高項目前期工作質量,充實項目儲備庫,爭取更多的項目落戶**。
四、實現水利科學發展的保障措施
當前,實現水利的科學發展,必須要堅持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新思維、科學發展,大興水利、惠及民生,進一步創新治水實踐,凝聚發展力量,狠抓工作落實,做到六個進一步。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認真審示全市水利建設與兄弟市縣、周邊省區的差距,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全力圍繞市委、政府確定的新的發展思路和目標爭先服務,率先發展。同時,要牢固樹立項目帶動意識,抓住國家新一輪水利建設的機遇,在解放思想中創造機遇,在搶抓機遇中加快發展,引導全體干部職工以時不我待、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人人思發展,個個比貢獻,全面服務于**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二)進一步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充分發揮重點水利工程的帶動作用,實施一批影響大、范圍廣、群眾切實受益的水利工程。實施灌區續建配套、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馬蓮渠、波浪渠改造工程。啟動實施扁擔溝中型揚水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部干旱帶110萬畝節水補灌工程。實施王家墳溝導洪工程、蘇尖山防洪工程、小河防洪工程,完善太陽山開發區防洪體系。實施完成黃河**市段標準化堤防改擴建工程,做好堤防兩側濕地整治。實施同心縣清水河二期整治工程和山區淤地壩壩系工程。啟動實施苦水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和利通區南干溝綜合治理工程。加快同心東部擴建、利通區孫家灘等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實施同心縣羅山東坡、下馬關生態移民項目。
(三)進一步加強水利改革創新。一是加快完善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編制完善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劃,分片推進,逐步實施,在聲勢、規模、質量上下功夫,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用3-5年時間完成全市基本農田整治。二是加快水管體制改革工作,進一步明確管理權限,建立經費補貼機制和水價調整機制,全面推行水利工程“管養分離”。三是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力度。制定《**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方案》,加大節水型社會載體及相關標準建設,大力實施節水改造工程,應對日趨緊張的缺水局面。
(四)進一步加強水利項目工作。搶抓國家擴大內需的重大戰略機遇,用足用活政策、充分挖掘項目、全力爭取項目,重點抓好三個環節,超額完成兩大任務。一是狠抓項目編報環節。充分研究中央、自治區各類項目政策,從政策中捕捉信息、挖掘項目、迅速編報,爭取工作主動性。二是狠抓項目爭取環節。發揚釘子精神,安排專人緊盯落實。動用各種關系和資源,從申報、審查、審批、立項等各個環節緊盯不放、跟蹤落實。三是狠抓部門協調環節。加強與發改、財政等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互通信息、爭取支持,簡化項目申報程序、加快項目申報速度。
(五)進一步加大依法治水力度。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凌防汛抗旱責任制,修訂防汛抗旱預案,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加大城市水資源保護區管理,嚴格查處污染水源的違法行為。認真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依法足額征收水資源費。強化工程建設“四制”和安全生產管理。嚴格執行《**市河道采砂管理暫行辦法》,制訂出臺《清寧河管理辦法》、《**市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加強涉水事務管理。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啟猛發現了Google(谷歌)公司發起的第二屆Google(谷歌)杯中國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王啟猛便與同學胡永峰等人策劃了《消亡的坎兒井一拯救坎兒井,保護水資源》項目參加了創意大賽,并且一路過關斬將從6200多個方案中被選中,成為30個獲獎團隊之一,獲得Google(谷歌)公司資金支持。
王啟猛與項目組的同學通過專家咨詢、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方式收集關于坎兒井保護、水資源節約的數據資料,并在專家指點下,完成了調研報告。而后又奔走在新疆各大高校,通過展板、條幅、簽名活動等形式向大中小學生、城市居民和農民宣傳坎兒井保護。
2009年的7月中旬,王啟猛和項目組同學一起來到了吐魯番,頂著一般外地人都無法適應的40多度高溫,開始了亞爾鄉阿力瑪斯坎兒井的清淤加固工程。找工人、租設備、買材料、訂建材、下到距地表41米深的暗渠里實地勘察測量、加上每天高強度的體力勞動,當500米暗渠掏撈清淤和6口豎井眼加固完成后,王啟猛和組里同學都成了黑黝黝的“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