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經濟統計學的理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電動止血帶機; 不同壓力值; 關節鏡;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
中圖分類號 R68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4-0009-02
The Influenc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Patients in Arthroscopy by Different Pressure Value of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SHEN Xiao-q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4):9-1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ACL reconstruction patients in arthroscopy by different pressure value of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Method:177 cases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2 to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he pressure value,the control group 77 cases with pressure value 600 mm H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00 cases with pressure value 300-400 mm Hg.
Result:The operation tim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egree of anxiety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using tourniquet 1 h and 1.5 h,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 with pressure value 300-400 mm Hg can improve surg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increase the hemostatic effect,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 Different pressure value; Arthroscopy;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Hospital in Xiamen City,Xiamen 3611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4.005
前交叉韌帶在損傷之后很容易出現關節不穩定和創傷性關節炎等,對于膝關節正常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關節鏡下交叉韌帶重建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1-2]。手術過程中有效的護理措施和患者術后康復有著重要的關系,尤其是在應用電動止血帶機過程中給予適宜的壓力不僅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同時還可以預防并發癥和促進膝關節功能的恢復[3-4]。本研究通過對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77例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ACL)重建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筆者所在醫院骨外科收治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177例,依據電動止血帶機不同壓力值進行分組,對照組77例,男50例,女27例,年齡18~53歲,平均(37.2±10.3)歲,受傷原因:運動性損傷40例,外力損傷37例;損傷類型:新鮮類損傷47例,陳舊性損傷30例;左側37例,右側40例。觀察組100例,男78例,女22例,年齡19~55歲,平均(37.8±10.1)歲,受傷原因:運動性損傷49例,外力損傷51例;損傷類型:新鮮類損傷57例,陳舊性損傷43例;左側51例,右側49例。兩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ATS-Ⅲ型電動數控氣壓止血帶儀(杭州麥迪克有限公司生產)。患者入室后按一般常規護理,進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后,首先將電動止血帶機電源打開,電源指示燈顯示為綠色,面板壓力調節到0,同時報警紅燈短暫的閃爍,從而表示報警系統已經啟動,然后在患肢大腿根部選用合適的棉紙做襯墊,寬度超過袖帶2~4 cm為宜,平整縛扎,保護受壓皮膚,再將止血帶平整縛扎其上,松緊度以一指為宜,并在外系好固定帶,后以繃帶加固,以防充氣后滑脫,然后把止血帶上的藍色連接管和機器上的藍色螺旋管連接好并且擰緊。觀察組的充氣壓力值調整為300~400 mm Hg,對照組充氣壓力調整為600 mm Hg,持續時間為1.5 h。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觀察兩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手術時間情況。(2)觀察兩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應用止血帶后1、1.5 h煩躁程度情況。煩躁的評價標準,無煩躁: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沒有任何不適感覺;輕度煩躁: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有輕微的不適感覺,但是可以忍受;中度煩躁: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有脹痛的不適感覺,按照要求需要應用鎮靜藥物或者鎮痛藥物;重度煩躁: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有脹痛不舒適感覺難以忍受,要求立即將止血帶撤下。(3)觀察兩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手術時止血效果情況。效果判定標準,優: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關節鏡下術野清晰,沒有出血,解剖結構層次清晰;良: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關節鏡下顯示清晰,有輕微的出血,能夠進行基本的解剖分離操作;差: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關節鏡下顯示有明顯出血,沒有辦法進行手術操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1.6±0.2)h,低于對照組的(2.5±0.3)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90,P
2.2 兩組患者應用止血帶后1、1.5 h煩躁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應用止血帶后1、1.5 h煩躁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應用止血帶后1、1.5 h煩躁情況比較 例(%)
組別 應用止血帶后1 h
應用止血帶后1.5 h
輕度
煩躁 中度
煩躁 重度
煩躁 輕度
煩躁 中度
煩躁 重度
煩躁
對照組(n=77) 60(77.9) 10(13.0) 3(3.9) 52(67.5) 16(20.8) 9(11.7)
觀察組(n=100) 6(6.0) 0 0 9(9.0) 1(1.0) 0
字2值 106.14 13.90 3.98 72.45 20.18 12.43
P值
2.3 兩組患者手術時止血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時止血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1.31,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止血效果比較
組別 優 例(%) 良 例(%) 差 例(%) 優良率(%)
對照組(n=77) 59(76.6) 17(22.1) 1(1.3) 98.7
觀察組(n=100) 80(80.0) 20(80.0) 0 100
3 討論
止血帶是外科手術常用的工具,隨著止血帶的發展,電動止血帶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電動止血帶可以通過在使用過程中對壓力和時間進行設定,自動調節成恒壓狀態,如果超時會報警,有效的提高止血帶應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從而排除人為疏忽進而導致止血帶時間過長,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創面的出血,利于手術術野清晰度的保持,從而對于手術操作清晰的顯露,利于手術操作,提高手術效率[5-6]。但是電動止血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其壓迫呈現恒定的壓力,可能出現止血帶麻痹、休克、止血帶疼痛、神經損傷及皮膚損傷等并發癥狀。電動止血帶屬于機械性壓迫,如果壓力調整不當,容易造成皮膚損傷、止血帶麻痹、腎靜脈栓塞等并發癥,嚴重者可能出現肺栓塞和急性腎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7-8]。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ACL)重建術中對于手術消毒范圍相對較大,要距離術野20 cm以上,所以止血帶要綁縛在大腿根部,止血帶部位的皮膚和襯墊要處于平整的狀態,不能有褶皺。本組患者均為前交叉韌帶重建患者,其手術時間相對較長,對于止血的要求較高,手術過程中止血帶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煩躁不安情緒,直接對患者手術進程造成影響[9-10]。本研究擬探討電動止血帶壓力值設定情況,電動止血帶充氣壓力值要保持適宜狀態,如果壓力過高,會造成止血帶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如果壓力值過低,只是對靜脈血流形成阻斷,無法對深層的動脈血流進行阻斷,從而起不到止血的效果,同時肢體充血,會影響關節鏡下術野的清晰度,影響手術效果[11-12]。電動止血帶充氣的壓力和安全時限進行有效的把握,皮膚和深部組織的血管和肌肉受到壓迫之后可能造成止血帶部位疼痛,其原因是止血帶造成機械壓力過大造成的。有資料顯示,如果電動止血帶充氣的壓力值越大,對于患側肢體止血帶周圍的肌肉和神經壓迫會越大,從而出現止血帶疼痛,甚至于造成神經損傷或者麻痹。嚴重的疼痛會造成患者出現煩躁不安的情緒和亂無目的的亂動,對手術治療過程造成影響。本研究通過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筆者所在醫院骨外科收治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177例臨床資料,依據電動止血帶機不同壓力值進行分組,結果表明,觀察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應用止血帶后1、1.5 h煩躁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手術時止血優良率無明顯差異,提示在相同的時間內,300~400 mm Hg可以更好的降低患者出現疼痛,從而減少煩躁發生率和降低煩躁程度,進而進一步的降低墜床、軟組織挫傷等意外性的發生率,另外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了手術治療的效果和預后恢復的水平。
綜上所述,電動止血帶機壓力為300~400 mm Hg可以提高手術治療效率,降低煩躁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龐曉琴,李澤萍,向春艷,等,循證護理模式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康復鍛煉遵從性的影響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6):854-856.
[2]張磊,陳百成,馬世云,帕瑞昔布鈉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鎮痛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4,43(33):4532-4534.
[3] Esler C N,Blakeway C,Fiddian N J,et al.The use of a closed suction drai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randomised study[J].J Bone Joint Surg(Br),2012,85(8):215-217.
[4]黃海璋.膝關節鏡下異體組織重建前交叉韌帶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7):88-89.
[5]郝秋彥.前交叉韌帶損傷應用自體胭繩肌肌腿鏡下重建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7):39-41.
[6]李建明,拉華欠,韓麗,關節鏡下“二步法”定位六股異體肌腱重建前交叉韌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3):23-24.
[7]黃永光,黃銘圖,米琨,關節鏡下自體8股胭繩肌腱重建青年前交叉韌帶損傷[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1):46-47.
[8]陶敏敏.慢性前交叉韌帶損傷的MRI診斷與臨床診斷比較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8):50-51.
[9]雷玉凱.關節鏡下重建膝前交叉韌帶26例[J].中外醫學研究,2011,9(7):29-30.
[10]秦瑞云,張勇奇,王海霞.關節鏡下膝關節交叉韌帶重建圍術期的康復護理[J].護理研究:下旬版,2012,26(9):2540-2542.
[11] Shii Y,Noguchi H,Matsuda Y,et al.A new tourniquet system that determines pressures in synchrony wit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10,23(3):1050-1056.
【關鍵詞】中國統計學 課程建設 發展沿革 缺點和不足
我國統計學的建設通過搜索、整理、分析數據等手段,已達到了推斷所測對象的本質要求。通過我國不斷的對統計學課程的建設,已經能很好的與數學及其他學科專業知識進行結合,統計學的使用范圍也得到了推廣。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通過提高師資力量、教學質量、教學課程全面等環節,來發展中國統計學課程建設的宏偉目標[1]。
一、統計學課程的發展路程
(一)從統計學的初步基礎知識開始學習
20世紀初期,統計學在我國完成了從傳入到發展的第一個變革。當時的價值觀、政治經濟的發展等問題都影響著統計學的發展,對于傳入的數理統計知識也都是最表層的,使得統計學的課程學習無法全面的發展。初步的基礎知識學習使學習者大概的掌握了統計學的研究方法以及課程學習方法,比如:通過實驗設計法來加深動手實踐能力從而對于統計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提高,大量觀察法來加深對與統計學的探究,運用實際例子來鍛煉學者的觀察能力,或者通過對描述統計法的學習來提高學者們對于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并根據所學知識得出自己的看法,還有推斷統計法利用基礎知識推斷出結果和結論[2]。我國統計學課程建設正是在這種有限的條件下不斷探索和發展的。
(二)統計學課程任務的劃分和衰退時期
在我國大學的教育模式制定之后,統計學課程任務就被劃分為了兩個部門。其中一個部分是數理統計學,數理統計學是研究有效的運用數據收集與數據處理、多種模型與技術分析、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等,對科技前沿和國家經濟問題進行推斷和預測的基礎性學科[3]。另一個部分是社會經濟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計方法不同,社會經濟統計學的統計方法具有一致性和目的性等特征,其特點主要是數量型、綜合性、具體性。正是這種劃分,使得每個統計學課程任務的統計范圍和統計結果都不同,統計的方式方法也都在發生著改變,就造成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有學者提出:數理統計學到底還是不是統計學,引起了雙方學者的激烈爭論。同時對于這種課程劃分的教學任務的改變導致統計學的發展停滯不前進入到衰弱時期。
(三)進入新世紀之后的發展趨勢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來,經過各個階段的不斷探究和發展,我國統計學的課程建設發展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課程建設的重點也轉移到以統計方法上來,使我國統計學的發展更加現代化。通過對統計學的不斷認識,增加了對統計操作的鍛煉,通過統計操作課程課時的增加來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于統計操作的理解能力。統計學課程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授課的方式也更加科學、合理。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使得統計學的發展日趨完善,統計學課程建設可以更加全面、科學的發展。
二、中國統計學課程建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一)統計專業開設《統計學》課程不夠全面
我國統計學的發展歷程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和創新,逐步發展到全面、健全的新模式,實現了正規化和系統化的學習方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統計學課程的建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就包括《統計學》課程的開設問題。《統計學》課程涉及到學者對于統計專業的理解和運用,各個部門學科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對于統計學整體的認知。如果不能全面的教學,學生在統計學的學習過程中就容易遺漏知識。所以,在統計學專業全面、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授課教師應該加強對《統計學》課程的強化工作,細致、全面地完成課程教學任務。
(二)統計學課程教學模式上的不足
隨著我國現代化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應用。利用計算機完成教學任務,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擴大了教學范圍,使得統計學的教學應用環境和數據系統越來越龐大。正是因為看到了高科技產品帶來的優勢,教師就更愿意依靠計算機來進行授課。相反,利用計算機來進行授課的同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學模式。過去在統計學的課程學習中,老師要求學生們多學習統計計算,現在在計算機課程講授中,學生們會把學習重點放在統計學的系統操作中,缺少了對統計學計算的動手和動腦能力的鍛煉。表面上看來,同學們對于統計學的知識學習和運用很熟練,但是一旦沒有了計算機,那學生們就不能正常的處理數據。時代的發展對于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模式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課程建設中應該講究方式方法,講授老師要認真負責的進行講解。不要投機取巧。
(三)統計學課程的講授過程不細致
統計學的知識量很大,而課時的設置安排又很有限,所以,在講授的過程中,老師往往只選擇重點的內容進行講解,對于統計學的統計方法和統計軟件等實用操作沒有很好的運用,這就降低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不能充分的理解統計結果,所學的知識也只是片面和膚淺的。所以,壯大師資力量隊伍,強化教學老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是改善統計學課程講解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也是教育部門應該發展的重點。
三、總結
通過學者們實現的統計目標,合理的控制在統計規律中的變異性和不確定性,使我國統計學專業達到了非常專業的水平。統計學課程的建設也受到了教育部門的重視和發展,通過對教育過程中發生的弊端的改進。講究科學、有效的授課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能使統計學的應用和操作得到運用。通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使中國統計學課程建設的模式和理念都在不斷的完善。
參考文獻
[1]袁衛,關小斌等.國際統計高等教育概覽[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2(15):18-14.
關鍵詞:統計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6-0122-02
在我國,《統計學》是一門理論性、應用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方法論學科。在2012年,教育部出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統計學》是經濟管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同時,為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以后走向工作崗位解決實踐問題提供重要途徑。在現今的大數據時代,對統計思想深入理解,對基本的統計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并懂得統計數據的分析方法,是目前經濟管理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西北民族大學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的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其辦學過程中始終以為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提供各種應用型人才為最重要的培養目標。西北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專業主要有金融學、經濟學、國際貿易、工商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等專業,《統計學》課程作為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科平臺必修課而開設的。鑒于筆者多年從事西北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的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實踐,對經濟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一、主要問題
1.授課課時不夠。一直以來,在經濟管理本科專業中,統計學課程的課時并不多,大多為54學時,在教學過程中,除了介紹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如統計學的基本概念、研究對象和方法、統計調查與整理、平均指標和變異指標、動態數列、統計指數、抽樣調查等,同時還增加了統計數據的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回歸分析和統計決策等。統計推斷內容的增加豐富了統計學的教學內容,適應了大數據時代對統計學發展的需要。但在有限的課時容納這些內容并結合案例進行講解,課時不夠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另外,有限的時間讓學生理解并掌握這些內容是有一定難度的,更談不上經濟管理實踐中去應用。
2.統計學與經濟管理專業相關課程內容不銜接。與統計學課程相關的課程主要有微積分、概率論,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多元回歸分析等。由于在西北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專業這些課程內容的講授主要有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分別承擔,使得各課程教學活動缺乏統一的組織,各門課程老師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溝通渠道。在統計學課程的講授過程中,其中的統計推斷與概率論中課程存在著重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時的大量浪費;而統計學中非常重要的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統計決策等內容沒有足夠的學時進行講授,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帶來了不便。
3.教學方法與手段不合理。西北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專業在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仍是單一的以傳統講授為主,這種單一的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的啟發,課堂上師生缺少一定的互動環節,以致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某種程度上對許多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起不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雖然在講授過程中各章內容增加了一定的案例分析,但由于課時有限,案例分析大多只能布置學生課后完成。在教學過程中,西北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很多教師采用了多媒體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課堂信息,但相關軟件(EVIEWS,SPSS,STATA等)并沒有跟進,使得學生利用相關統計軟件分析、處理實踐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一定的提升。
4.實踐環節缺失。統計教學除了課堂講授外,統計實踐教學也是其中重要的環節。統計實踐教學一般通過實驗課和實踐課來實現。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西北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專業通過社會調查等活動增強學生對統計學理論的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學生運用統計思維、統計學相關軟件解決社會實踐問題的能力。而目前的情況是,西北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統計學課時教學時間較短,每周僅為三課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統計學教師往往由于受限于課時少等原因,把統計學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論教學上,而對于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同時,學生在課后主動結合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操作的機會也是比較少見,致使學生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嚴重脫節。
二、改革探索的舉措
西北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在教學實踐中,統計教學組的教師通過長期的不斷探索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觀念,進行大膽改革,在教學實踐中推進統計學教學的改革措施,重點解決了以下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經管專業 問卷調查 獨立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9-0077-02
統計學課程是高等院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以下簡稱經管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已逐步為人們所認識,例如,計量經濟學現在已成為經濟學科的核心課程,而計量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是來源于統計學的基本原理;而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世界著名學府經濟系、金融系或商學院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在《金融中的統計方法》一書中揭示了金融研究中若干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學科分支在統計學、數學及金融學的交叉與融合。在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建設與辦學特色相適應的師資隊伍是重要的一環,教師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主要力量,統計學在經管專業課程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因此,經管專業教師(本文中指非統計專業的經管專業教師,以下同)對統計課程的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理論探索
現代統計學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緊密聯系,作為經濟學和管理學的重要基礎,統計學已成為經濟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經管專業的統計學是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要求學生學會運用統計方法認識和解決社會經濟問題。傳統的統計教學,側重于統計理論知識講授,注重理論推導,缺乏適當的應用背景,使學生難以理解統計學的意義及其作用,遇到實際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大部分經管專業的學生對學習統計學的價值缺乏認識,未能深刻了解統計的用途、作用,認為自己和統計的距離比較遙遠;普遍認為統計學的學習難度大,看到數字和公式就頭疼,對統計學有著本能的排斥,缺乏學習信心;與經管的其他專業課程相比,在統計學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和趣味性要欠缺一些,而更強調的是邏輯性、推理性和嚴肅性,學習過程較枯燥乏味,所以導致許多同學對于統計學的學習容易產生心理暗示,對統計學學習缺乏興趣,產生一些消極的學習心態。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分的要求不得不硬著頭皮學習,被動學習的成分較大。
大統計學是一門搜集、整理和分析統計數據的方法論科學,其目的是探索數據的內在數量規律性。統計學廣泛應用于各學科中,在商業以及工業中,統計被用來了解與測量系統變異性,程序控制,對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在第一產業方面,可運用統計計算出各種農產品的需求情況及價格分布,從而指導生產;在生產行業中,統計學可以運用在產品開發、營銷、財務管理等方面,從而提高企業的營運能力;在服務行業中,例如在金融行業中,運用統計技術將各種交易資料加以分類、整理,從而得到如客戶貢獻度、客戶偏好、存款變動趨勢、產品分析、行業發展等數據,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等等。這就要求統計學教師不僅要鉆研本專業領域的知識,而且還應多涉獵一些經管專業的知識,了解有關專業的課程體系及知識體系,并且有意識地將統計方法的講授和具體專業領域的內容相結合,注重統計方法在有關領域的應用,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統計學的應用價值。由于統計學課程在經管專業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經管專業課程存在很多交叉部分,這就要求經管專業教師對統計學課程的內容有詳細的了解,才能對本專業課程中的知識點予以正確應用。但我院目前的經管專業教師對統計課程的了解到底怎樣,筆者就此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實證分析
為了了解我院經管專業教師對統計課程的了解程度和重視程度,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和國際工商管理系中,對全體專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30份,從結果中可以得到經管專業的專業教師對統計學的基本了解情況。下面列舉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及結果進行分析:
1.對于經管專業學科是否需要開設統計學課程及何時開設?
經管專業的教師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較為一致,專業教師的選擇見圖1,73%的專業教師選擇在大學二年級開設較為合適,沒有教師認為在大學四年級開設,由此可見,在大部分經管教師眼中,統計學還是一門專業基礎課。
2.在各專業課程中統計學的重要性?
圖2
從圖2中可以看出,經管專業教師從事的專業課教學可以分為經濟類、金融類、管理類教學,為了進一步說明問題,將管理類中的會計專業教師單獨分析。從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無論哪個專業方向的教師,普遍認為統計學在各專業課中的重要性一般,而學院的師資大部分是碩士研究生學歷,管理類(不含會計)專業教師更是認為統計學在其專業課的重要性比例高達89%。而會計專業教師對統計學的重視程度略有提高,但仍然低于經濟類和金融類的教師對統計學的重視程度。實際上,無論是在經濟學、金融學,還是在管理類的市場營銷、會計等專業課中,都可以見到統計學的身影。
3.各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是否發現所教授課程中有知識點和統計學相重復?
從圖3中可以看出,各專業教師中只有27%的教師認為統計學和其所教授課程中有知識點和統計學相重復,而有73%的專業教師認為統計學在其所教授課程中幾乎用不到。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問卷的最后一個問題是一個開放性問題,由各位專業教師寫出統計學的基本內容,在這個問題的整理過程中,發現只有一個老師能夠寫出統計學的基本內容,而大部分專業教師只簡單認為統計學就是計算平均數等類似的描述統計。正是因為專業教師對統計學課程的不了解,造成了很多專業課和統計學相同知識點的重復講解,即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也使學生反感。
三、結 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經管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的教學中,由于各經管專業課程與統計學課程的交叉作用,其他專業教師應該對統計學課程有所了解,和統計學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對所教授課程進行整合,明確統計學各知識點在課程中的講授情況。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在大眾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新的辦學模式,能否在激烈的高校競爭中站穩腳跟,關鍵在于能否培養出高素質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獨立學院復合型人才培養已受到高等教育工作者越來越多的關注。獨立學院最大的生命力就是逐年滿足國家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要適應社會、滿足市場需求,則要使獨立學院在眾多的高校教育中辦出特色,多學科交叉正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復合型人才是多元型的人才,重應用、動手能力強,同時在科學文化方面又有一定的基礎和造詣,并具有一定的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隨著多學科交叉滲透的不斷深入,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的改革已成為教學改革的中心工作。希望本文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教師能重視各專業學科之間的聯系,學科間的不同課程相互補充,實現交叉講授和專業優勢互補。新時代的教師應該具備崇高的師德、現代教育觀念、優秀的教學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質、終身學習觀念、創新精神這六種必備的基本素質,才能為祖國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一代英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白日榮、蘇永明.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統計教育,2007(12)
2楊緒忠.財經類非統計學專業的統計學課程教學探討[J].統計與決策,2002(5)
3賀 鏗.關于統計學的性質與發展問題[J].中國統計,2001(9)
4亞 非、朱遠程.經濟管理專業“應用統計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統計教育,2005(8)
5劉淑茹.提高經濟管理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思考[J].統計教育,2006(6)
6 章文杰.我國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分析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6
7 來茂德.獨立學院: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探索――以浙江大學的兩個獨立學院為案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經管專業;統計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1-0229-02
統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尤其是對經管專業的學生來講,如果忽視實踐教學環節的話,則會認為這是一門抽象枯燥、難以記憶和理解、非常不容易學的一門課程。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環境中,統計學更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統計學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開展統計學的實踐教學尤為重要。
一、當前經管專業統計學實踐教學存在的若干問題
通過參與某些教學研討會、專業教學論壇和專業教學群,與若干高校經管專業的統計學教師交流溝通,了解到目前統計學實踐教學日益得到重視,但由于教學理念和條件的制約,也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一是體現在學時安排不足上。實踐環節所給予的時間普遍不足,甚至許多學校根本沒有給予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各學校統計學的總學時大約在40~70個學時,其中,50學時以下的教學安排僅理論教學就相對緊張,因此,幾乎無法完成實踐教學的任務,使實踐教學流于形式;50~60學時的統計課程,除完成理論教學外,可以拿出8~10個課時的實踐課程,相對能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60~70學時的教學安排,其中,拿出10~20個學時來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就比較理想。而多數院校統計學學時大約在50課時左右,因此,實踐教學安排不足是通病。二是體現在相關教學設備支持不足上。有些學校統計學課程沒有安排上機,教師在各章的講述中只能對軟件進行演示,這就削弱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往往演示結束就忘記的差不多了;還有些學校對于統計學的教學軟件支持不足,僅僅有excel,而缺乏更加專業的軟件,比如SPSS、Matlab、SAS、EVIEWS等。三是體現在考核要求弱化上。傳統考核方式主要注重書本理論知識和方法,而很少把實踐操作應用能力納入考核的范圍,在此指導下,實踐課課程考核可能沒有單獨成績,也可能把實踐操作作為考查課來對待,弱化對學生的要求,基本上都能通過考核。四是教師自身實踐能力有待提高。一方面,大多數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的,從學校到學校,學科教育的烙印較深,對實踐能力的鍛煉先天不足;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技能,就要不斷對教師進行專業新知識的培訓,某些學校培訓經費少,減少了學校對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機會。
二、提升經管專業統計學實踐教學效果的幾個環節
(一)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教學對象,設計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安排
統計學作為經濟管理類的專業基礎課,會計學、企業管理、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物流管理、保險學、經濟學、金融學等不同專業均開設此課程,在學生層次上有專科和本科。對于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培養對象,實踐教學的內容應針對學生的數理基礎和各專業課程對統計學知識的需求,結合各專業自身特點及課時的多寡安排教學計劃。比如,市場營銷方向,市場調查與預測是學生今后工作會經常遇到的問題,所以統計調查、統計整理、抽樣推斷、統計預測等有關章節就是實踐教學的重點章節;生產管理方向可以側重生產統計,利用真實的統計憑證對一定時期內的經濟業務進行統計核算,認識并掌握統計賬簿登記的基本原理;經濟學方向可以注重定量分析、實證分析,既可以與民生相關的就業問題、貧困問題、區域差距等經濟社會領域相結合,也可以與經濟結構調整、經濟運行等宏觀問題相結合。只有選擇合適的實踐課題,才能激發不同專業學生對統計學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
(二)要有完備的教學組織程序
要提升統計學實踐教學的效果,教師就應認真研究和不斷完善統計學實踐教學方法、步驟及內容體系。具體說,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教學環節:一是要編排好實踐教學大綱,因材施教。對于實踐教學學時、實踐內容、實踐方式、實踐要求及考核方式要有個明確具體的安排。二是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即時的指導,控制好整個實踐教學的進度和效果。既要解決實踐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又要讓學生把實踐中得來的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論認識。三是要注意做好學生實踐情況的評估及實踐成果的應用。要對每名或每組學生的實踐過程及效果進行總結和評估,鼓勵各組之間相互學習,鼓勵將實踐成果進行發表或進行建言獻策,將成果進行實際的推廣應用。四是改革考試方式,合理評定學生成績。考核方式要注重各種能力的考查,考試模式除通常的閉卷考試外,還要在實踐教學中采用討論、答辯和論文等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學生成績的測評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分析報告、調研報告、上機操作和卷面考試成績、教師評定和學生互評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定,著重考察學生應用所學統計理論和方法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合理組織實踐教學方式
1.課堂現場演示教學
對于某些沒有實踐教學安排的統計學課程,因條件有限,可以根據實踐之需現場演示。在相關數據的處理分析上,EXCEL軟件就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易學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極為普遍,所以具備現在演示的條件和推廣價值。在教學內容上,可以依據EXCEL的函數、電子表格和數據分析功能,結合統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整合教學內容。可以適當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知識的興趣,課后再通過上機操作,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釋數據信息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利用網絡收集原始數據、次級數據的能力和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
2.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連接理論和實踐的橋梁,統計學課程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有關理論知識的理解,熟悉和掌握統計與分析的方法。把社會經濟現象納入課堂,如中國宏微觀經濟分析、公共政策與區域規劃分析、股市業績評估、財務分析、金融資產市場分析和調查、數據挖掘等案例,根據不同類型的案例應組織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社會經濟,接觸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經濟統計分析問題,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統計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對案例的了解、分析或體驗,加深對有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并熟悉和掌握統計和分析的方法。
3.上機實驗
對于有上機安排的實踐教學,可以把一些常用的數據處理、統計分析和預測軟件介紹給學生,如: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數據處理軟件Excel和其他有關預測軟件等。另外,在調研實踐中,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定量分析,也需借助計算機進行處理,因此,必要的上機安排是不可或缺的。
4.校內統計調研
主要組織同學們做一些和自身相關的調研。比如,以學習成績、體育鍛煉、課外活動、學習時間、消費狀況等為調查內容,隨機抽取部分同學資料,進行樣本資料計算,進行估計和精度分析,使同學們了解和掌握統計調查、統計匯總整理、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身處其中直接感受到抽樣調查和估計的整個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溝通能力。
5.校外統計調研
一是利用假期或課余時間,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某些企事業單位的統計工作中,調查這些單位有哪些統計類問題,并將這些問題分類,讓學生形成研究小組,分組去解決某一類問題。二是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研究項目,面對真實的案例和真實的數據,為學生設計研究項目,鼓勵他們參與進來,讓他們經歷一個針對實際問題而建立模型、分析模型、解決問題的過程,并鍛煉他們準確解釋結果的能力。三是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社會調查、信息咨詢等實踐活動,從統計方案的設計、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到調查報告及統計分析報告撰寫,這些完整的統計分析過程會大大提高學生全方位的實踐水平。四是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建模比賽和創業大賽,其中,有定量分析的內容或難度系數高,或挑戰他們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能力,通過這些有益的比賽,拓展他們對統計知識的應用能力。
(四)努力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教師要有深厚和扎實的統計專業理論知識及相關經濟管理知識,這樣更容易打開應用統計方法組織實踐教學的思路;其次,教師要能熟練掌握各種統計軟件,并指導學生完成上機操作;再次,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積極主動地充實自己,通過從事學術研究中的實踐活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經常到有關單位去調查、學習,大力開展與實際部門的橫向聯合科研等來提高實踐水平;最后,通過如參加統計年會、國際會議、某些進修研討班等學術活動增加與同行交流的機會。只有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提高了,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統計學是一門數據分析科學,也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以應用為主的課程。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才能使統計學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才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的。
參考文獻:
[1] 高書麗.實踐導向的非統計專業統計學課程教改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