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最美孝心少年事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燈紅酒綠;有的只是小村的寧靜,整齊的房舍,淳樸的村民,裊裊炊煙從家家戶戶的煙囪里緩緩升起一切的一切融在一起,靜的像一幅畫,這就是唐志莊村,這就是董肖肖的家鄉。
家在風雨飄搖中
遠觀,一座座房舍整齊的排列著,給人一種自然美,仔細一看,一座不起眼的小土房立在那里,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使這種美感瞬間失去了幾分顏色。慢慢走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腐朽的木門,上面掛著兩個早已生銹的鐵環,還不時的往下掉鐵屑。一陣風襲來,木門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搖搖晃晃,好像快要掉落,猶如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輕輕推開門,入眼的是一方土院,上面稀稀落落的生長著幾株不知名的小草,有的還開著幾朵潔白的小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走進院子,總能看見她打掃衛生的身影;走出院子,總能看見她田間地頭忙碌的身影;學校路上,總能看見她忙碌趕路的身影。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她身上就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十四、五歲的孩子正是依偎在母親懷抱里享受無微不至的親情溫暖的時候,而她卻已經肩負起了生活的重擔,稚嫩的臂膀支撐的是家的天空,是父親、奶奶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她,顯示了我們這個民族千百年來的美好品德--孝,顯示了優秀兒女堅韌不屈,含辛茹苦追夢的執著。她不是沒有夢想,只是渴望維系著這個本來就不完整的家,只是為了分擔一下自己親人無力承受的壓力,只是希望生活越來越好。
孝在敬老愛親中
她,就是董肖肖,是鳳翔縣橫水一中的八年級二班學生,現年15歲。雖然年齡不大,但她有一顆堅強的心,也許在校并不引人注目,但她心中蘊藏的感恩之心足以讓她熠熠生輝。
這個看似柔弱但卻堅強樂觀的女孩,有著不幸的身世遭遇,她從小就沒了母親,她的爺爺奶奶在她幼時就已離世,智障的父親不能支撐起這個家,只能靠她這雙稚嫩的肩膀維持生計,生活的艱辛不言而喻。
懂得在含辛中品味快樂,一個喜歡取暖卻更愿意付出愛的女孩,自幼失去父母疼愛的她,為營造一個充滿歡樂的家庭默默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力量化作了一句句發自內心的噓寒問暖,一次次至真至善的體貼,一件件普通又不平凡的小事中,細心乖巧的她,吃飯時無論多餓,總是先安頓好爸爸,再急急忙忙狼吞虎咽幾口;吃完飯后幫爸爸收拾碗筷,擦桌子,有好吃的東西她總是一分為三,一份留給爸爸,一份祭奠給媽媽,把最小的一份留給自己。她的爸爸因為智力殘疾,不僅不能為她提供幫助,反而需要她精心呵護。
在上學期間,她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就開始為她的爸爸做飯,飯吃完后,還要給爸爸做好中午的飯,然后才急急忙忙蹬上破舊的自行車趕到學校,開始一天忙碌的學習生活,下午回到家中不僅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無憂無慮的玩耍,而且要打掃干凈被爸爸弄臟的房間。夏天還好,可是到了冬天,因為每天起床的時間太早,她的雙手被凍得通紅,嚴重時皮膚還會裂開,疼痛難忍。但她依舊每天早起早睡,將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鄰居們提起她也是贊不絕口。
笑對生活堅強行
天有不測風云幾年前的夏天,一場暴雨沖毀了她家僅有的一間土坯房,父女兩黑夜畏縮在墻頭樹下,無處安身。白天,炎炎酷暑,不知在哪里避暑;晚上,漫漫黑夜,又不知何處休息,就這樣,父女兩相依為命,在街頭流浪了數日之久。最后,在強大輿論的壓力下,她勉強住進了叔父家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子,寄人籬下。
在奶奶過世時,她才剛上小學四年級,那么小的孩子能記多少事!但她偏偏就是記住了,且無比清晰。她清楚的記得自己在奶奶的床頭嚎啕大哭時,已經被醫生判了死刑的奶奶虛弱睜開了眼睛,斷斷續續的對她說:肖肖以后你要堅強,要照顧好你自己和爸爸,奶奶會永遠陪在你的身邊,不要哭,要笑對生活,就想你的名字一樣.還沒說完,奶奶就閉上了眼睛,永遠離開了她。
但她沒有哭,因為她明白眼淚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她要像奶奶說的那樣,成為一個堅強的好孩子,一個能挑起家庭重擔,能照顧好自己和爸爸的孩子。從此,她就再也沒有哭過,臉上經常掛著令人心疼的笑容,是誰說眼淚代表悲傷?有時候眼淚是一種無法言語的幸福,因為它代表了奶奶對她的愛,是誰說,微笑代表幸福?有時候,微笑是一種無法說出心的傷痛,因為它說明她只能在黑夜里哭泣,把所有的悲傷留給自己。
家庭的變故,使她頓時像長大了一樣,在剛開始的那段日子里,她開始學著做飯、掃地、做家務;切菜時手流過血;燒水時,腳被燙傷過;忙收時,被鐮刀劃破過
樂與同學融洽處
在家里她不僅是一把好手,在學校還參加了校籃球隊和田徑隊,每次比賽都能拿到很好的成績,為學校爭得不少榮譽,甚至獲得了中考體育免考的名額,在班級中,她是同學們的主心骨,總是熱衷于幫助同學,是老師得力的小助手,在班級和學校舉辦各種活動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這個陽光快樂的小女孩,像一棵生機勃勃的樹,無論風吹雨打,都能茁壯成長。
她是董肖肖,一個堅強的永不放棄的女孩。真誠的希望她這朵孝順之花越開越艷,越來越美,越開越芬芳。愿她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范文(二)
曹佳河,出生于2003年,家住眉縣首善鎮王長官寨七組,今年13歲,現就讀于眉縣城關第二中學。每一天她的生活都被安排的滿滿的:在學校學習功課,在家干農活、做家務,很累很辛苦。但她卻很充實、很開心。
一、在家里,她是一個尊老愛幼、獨立自強、熱愛生活的孩子。
2008年,她的父母因為一場車禍不幸雙雙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年邁的爺爺和幼小的弟弟,那時她只有五歲,弟弟年僅三歲。年邁的爺爺又照顧不了幼小的她和弟弟,全靠大伯來照顧,轉眼間,她已經上初中了。
70多歲的爺爺身體不好,有許多病痛纏繞著他,每到晚上,爺爺就腰痛得躺不下,她把爺爺身體翻過去,給爺爺捶背、把藥敷好,安頓好爺爺后已是八點多了,她才開始寫作業,為了不打擾爺爺休息,她用臺燈寫作業,這樣燈光就不會刺到爺爺的眼睛了。
弟弟年幼,比較貪玩,她經常抽空為弟弟補習功課。時間長了,弟弟成績也有所提高,雖不是最好,但他們已經很滿意了。她也常常為弟弟清洗衣物、講一些哲理故事, 弟弟相比以前,也有所改變,漸漸懂得了感恩。
周一到周五的每天基本都是這樣的,在周末,她還要洗衣服,干農活、給爺爺熬藥。她知道熬藥非常謹慎,用熱水煎還是用涼水,都很講究,因為藥的藥性不一樣。熬一服藥大概需要四十分鐘左右,而她也從來不浪費這些時間。
一有空閑,就會練習書法,這是她從小時候起就有的一種愛好,一直保持到了現在。雖然現在她寫的字沒有以前那么難看了,但她仍在勤奮練習。寫了幾張字后,她趕緊去把藥倒在碗里,再熬第二遍。等藥熬完后,端去給爺爺喝了,又趕緊和爺爺去地里干農活。
她和爺爺去菜地里鋤草。爺爺只能用鋤頭把草挖出來,卻不能撿,因為他的腰不好,所以只能由她來撿這些草。她和爺爺一直不停的干活,中途只休息幾分鐘喝口水。在家里,年少的她已早早地擔起家庭的重擔,照顧年邁的爺爺和年幼的弟弟,堅強、懂事、有擔當,讓村里的長輩贊嘆不已。
二、在學校,她是一個勤奮學習、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的學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周一她總是匆忙的。來到教室里,她首先打掃教室、清理講臺、擦黑板、拖地雖然忙碌,但卻無憂無慮的沉浸在快樂中,她每天都利用下課時間完成一天的作業,這樣晚上回家就能多陪伴爺爺和弟弟、多做些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在學校里,她努力學習、團結同學,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幫助其他人,因為她明白:別人幫助我,是我的榮幸,我也應該并且有責任將這份愛傳遞下去。
三、在生活中,她是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
在父母去世后這八年的時間里,每天下午放學,她及時為大伯家做飯,因為伯父和伯母還在地里干活。吃完飯,她收拾完廚房又該回家去照顧爺爺。
也有許許多多的好心人幫助過他們:有時會給他們拿些衣服,有時會給他們拿些學習用具,還經常看望她和爺爺。他們其中有一位趙爺爺,雖已經年逾古稀了,卻經常和老伴來看他們,還經常給他們打電話。
最近幾年里,爺爺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病痛纏繞著他,正是這位趙爺爺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趙爺爺是一名老中醫,醫術高超,臨床經驗豐富。趙爺爺每過幾天就會為爺爺檢查身體,還會給爺爺開藥方,抓藥的地方也是他事先說好的,不用付錢,她可以直接為爺爺去拿藥。
還有一位蔣阿姨,她是姑姑的一位摯友,在新疆工作,路途遙遠,但她總是好心幫助他們。每逢春節,蔣阿姨總會為她和弟弟帶來衣服以及日常用品,還為爺爺買許多珍貴的藥材。
此外,還有一位孫叔叔,他是一個北京人,他待人善良、熱情,一有空,就帶著一家人從北京遠赴西安來看望他們,為她和弟弟帶來學習用品、詢問家里的情況。每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孫叔叔都會幫助他們。
人常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在生活中,她總是盡力用自己的言行回報那些幫助過他們的許許多多的人。她和弟弟要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趙爺爺、蔣阿姨、孫叔叔,以及那些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們,她也會用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他們。她家種有許多蔬菜,還有獼猴桃,每當這些農作物成熟的時候,她總會給他們送些去。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不斷努力、奮斗,不怕挫折和困難、好好學習,她的成績一定還會不斷提高,她會更加明事理,照顧好身邊的親人,回報幫助過他們的人,做社會的有用之才!
正是這一位位好心人的幫助,讓她依然能夠擁有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她感激每一位幫助過他們的人,并且立志努力讀書,做社會的有用之才,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不因家庭的不幸而怯弱,不因生活的磨煉而畏縮。她要勇敢、堅強而又樂觀的面對生活給予她的一切考驗。
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范文(三)
蔡肇余是一個遺腹子,在他出生的前一個多月爸爸在山西煤窯不幸被塌死,出生還未滿月媽媽就狠心的棄他而去,至今未曾見過生母一面,他就這樣成為一個沒父母心疼的孤兒,僅僅靠著年邁的奶奶和爺爺,還有叔叔將他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差,再加上那種家庭狀況,他叔叔四十多歲了至今未婚。他有著和別人不一般的幼年、童年和少年。當他看到別的孩子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嬉戲時,他既難過又羨慕,因為別說與自己的父母嬉戲玩耍他就連自己的父母是長什么樣子他都不知道 。他害怕安靜,因為一安靜他就會想起自己的父母,心里就會非常痛苦。我們無法想象一個沒有父母的孩子是怎樣的生活的,甚至是生存的,但他做到了。他孤獨的、堅強的、勇敢的生活下來了。 漸漸地,他成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兒童,但卻不能享受天真爛漫的生活。當別的孩子玩耍時,他必須學會做農活、做家務。別的孩子在田野里自由打滾時,他卻在割麥子、挖土豆;別的孩子在嬉戲時,在看動畫片時,他卻在洗衣服、做飯、割草喂豬他的童年沒有歡樂,沒有悠閑,柔弱的肩膀慢慢地扛上了生活的重擔。時間一直在飛逝,他也成長為一個帥氣的少年。然而不幸又降臨在他的頭上。
2011年秋天,他上四年級時,爺爺突患腦血栓,久治不愈最終癱瘓了。他爺爺自癱瘓后生活就不能自理,就連大小便也失禁了。奶奶年近80,患有癲癇,時不時的發作。沒辦法,蔡肇余只好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他既要在學校搞好學習,還要在周末回家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爺爺洗臉洗腳,穿衣吃飯,幫助爺爺做飯、喂飯、掃地、整理房間、洗衣服、端尿屎盆等等。由于爺爺不能走路,腿腳浮腫,所以他每個周回去都要為爺爺燒開水泡腳,幫他按摩。他周末回去不怕臟、不怕累,與爺爺睡在一個房間。經常爺爺拉一床,整個房間氣味難聞,但他從不嫌棄,趕緊起身幫爺爺收拾干凈。有時爺爺心情不好,沖著他大吼大叫的,他理解爺爺,知道爺爺久病心情煩躁,從不和他計較。他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細心地照顧著爺爺。
到了農忙時間,他不但要幫著做飯,還要到地里幫著做農活。奶奶有癲癇,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不能做一些過重的體力活,也不能做太多的事情,過于累就會發病,叔叔平時一個人忙里忙外的,又要掙錢又要種莊稼,沒時間收拾家里,所以他回家后的大部分家務仍是要他做。扛柴、挑大糞、用竹簍背糞,春季幫忙種土豆,夏季幫忙割麥子、背麥靶,冬天有時缺水要到幾里外的地方背水。暑假期間,他要到山里打五味子、挖藥材來換取一點兒錢。不幸的遭遇讓他過早體味了生活的貧困與艱辛,但他總是說: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不能讓爺爺奶奶擔心。
爺爺病后,家里生活相當困難,他正值青春年少,沒有去與人家比吃比穿的,穿的都是好心人給的舊衣服,吃的是最便宜的飯菜。其他同學一星期要花費30多元錢,而他每月一共才用30多元錢,其實每次叔叔都給他15元錢,但他只拿七、八元錢,把其余的錢偷偷的放在家里,因為他深知這些錢都是爺爺奶奶從牙縫里省出的錢,是叔叔給別人打零工掙下的血汗錢,錢對于他們家來說太來之不易了。
這么艱苦的家庭條件,他沒有放棄學習,刻苦努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一:
姓名:代祥和
性別:男
所屬地區:隆昌縣石燕職業中學
簡介:十多年前,代祥和的父親因建筑事故,意外摔傷至高位截癱,一年后母親也離家出走,從此父子相依為命,依靠一個小賣部維系著生活。尚不足四歲,本應該在母親懷里撒嬌的小祥和,用他稚嫩的肩膀,逐漸擔起了照顧父親,料理家務的重擔。
【孝心故事】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遭遇到許多坎坷,而對于202019年僅三歲的代祥和同學來說,命運則過于殘酷了。
十多年前,代祥和的父親因建筑事故,意外摔傷至高位截癱,一年后母親也離家出走,從此父子相依為命,依靠一個小賣部維系著生活。尚不足四歲,本應該在母親懷里撒嬌的小祥和,用他稚嫩的肩膀,逐漸擔起了照顧父親,料理家務的重擔。
六歲起,小祥和就是每天早早起床,幫著父親起身,穿衣服系鞋襪,洗臉刷牙,準備好早餐和父親的午餐后,才匆匆的背上書包出門上學。放學后,他又要匆匆的趕回家,幫助照看小店,準備晚飯,打掃衛生,忙完夜間家務后再給父親洗腳、擦身、按摩,照顧父親上床休息,直到此時,小祥和才能待在父親身邊靜靜地完成自己當天的學業任務。不管再忙再累,他的功課也從來沒有落下過。
癱瘓的人最容易長褥瘡,小祥和得知后,堅持每天給父親檢查身體,做按摩,還用自已舍不得花的長輩們給的零用錢替父親買來了防褥瘡墊。在他細心照料下,父親從沒有長過褥瘡,醫生都說這不能不算一個奇跡。四年前,父親脊柱上的鋼板不慎折裂松散,加上不得巳的久坐,傷口時好時壞,經常感染流血,難以愈合。看見父親痛苦的樣子,小祥和急在心里,不知道偷偷掉了多少眼淚,更加忙里忙外,什么都不讓父親做,定期給父親清創,敷藥,盡可能地減輕父親的傷痛。父親下半身沒知覺,他怕父親冬天凍著,每天早早地幫父親暖好被窩,每次用水,也先試好水溫。而且,他還在寒暑假和農忙中逐漸學會了種菜、翻地、收割等農活、重活,成為了家里家外勞動的一把好手。艱難的的日子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煎熬著小祥和的意志。
特殊的家庭不僅造就了代祥和同學一片赤孝,而且更加鑄成了他同齡孩子中難得一見的儉樸作風。為了省錢,他學會了給父親理發。十年來,他從沒有向父親要過一件玩具,更沒有去過一次游樂園。每每有好吃的東西也都是讓父親先嘗,他從不在外買零食。學習用品盡量從簡。難能可貴之處他居然還從父親和長輩給的生活費中克扣自己,一角一角的攢,一元一元的蓄。每當零存成整時就交給父親保管,為的是盡早攢夠父親一拖再拖的二次手術費用。小祥和知道,自己的力量雖然綿薄,但多一分積攢,離父親重上手術臺的日子就多一分希望。
小祥和即使在空余時間里,也很少外出,他知道父親離不開他。每當此時,父子倆的談心便成了他最奢華的享受。本應該在父母膝下撒嬌的年齡,但代祥和卻早早地把自己歷練成身心堅強,孝心可耀的美德少年。
在學校,他尊敬老師就像尊敬自己的父親一樣,課堂上,認認真真地聽講;布置的作業,也認真細致地完成。還積極參加各種班級活動,為班級爭光,為老師添彩,做老師的小幫手。但他從不張揚自己,總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小祥和心里,最美好的就是找一個好天氣,把父親從屋子里用輪椅推出來曬太陽,走走看看,陪父親聊聊天,也只有這個時候他才像個孩子。他有一個理想,就是長大后能當一名醫生,能夠靠自已的努力,讓父親離開傷痛的折磨,讓父親站起來,也讓更多像父親這樣的病人站起來。
中華民族是個古老的民族,“百善孝為先”,是我們民族優良的傳統,我們都應該向代祥和學習,把我們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二:
姓名:楊學興
性別:男
所屬地區: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初級中學
簡介:楊學興,男,現年14歲,家住廣元市朝天區魚洞鄉東風村三組,現為曾家中學2019級4班學生。家中有爺爺,爸爸和他三人,母親在他5歲時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爺爺現年71歲,患高血壓,在幾年前的意外中,身體受重傷還有些殘疾,不能正常行動。爸爸因長年勞作患上了嚴重的胃病,但為了一家生計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
【孝心故事】
(一)在家勤快懂事,為家分憂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于母親去世的早,他從小就知道爸爸爺爺的身體不好,家境貧困很懂事,上小學時,他每天放學回家就幫家里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掃地、做飯、洗衣服、喂雞、喂豬等等。上中學以后,由于離學校很遠,是住校生,回家的機會少了,他只能在節假日幫助家里分擔家務,由于他家住的地方離公路很遠,每周放學回去時,通常下車后他還要步行幾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家。回到家,放下書包他就背著背簍上山打豬草,背柴,回來之后還要自己親自去做飯,盡管做的飯菜味道不怎么好,但能讓爺爺吃到熱的飯菜他心里很欣慰。每次放假在家,他劈柴、做飯、打豬草、放牛等等總是忙個不停。除了幫爺爺做家務事外,還要幫爺爺下地干活,挖地、播種、除草、挖土豆、收包谷等等,他還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因為爺爺殘疾,父親常年在外,所以挖、背、挑等重活就只有靠他做了。
(二)在學校勤奮好學,品學兼優
他深知家境貧寒,讀書不易,于是他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在初中兩年中,他將華羅庚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勞一分才”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雖然沒有多少天資上的優勢,但他比別人更加努力,更加勤奮,以勤補拙。剛進入中學時,他不怎么適應初中的生活,成績一直起伏不定,他憑借堅強的意志,勤學苦練,不斷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不斷努力,成績終于穩定下來。現在學起來比較輕松了,上課能認真聽講,認真完成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還經常主動找老師講解難題。從進校到現在,一直擔任班上的勞動委員,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經常幫助其他同學打掃衛生。還積極參加各種班級活動,有班級榮譽感,為班級爭光,為老師添彩,做老師的小助手,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喜愛。
(三)尊敬長輩,孝敬感人
10年前,一次意外的摔傷,爸爸高位截癱,媽媽離婚改嫁,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獨自撐起了一個家,10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
一 次意外的摔傷,爸爸高位截癱,媽媽離婚改嫁,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獨自撐起一個家,8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為了給父親治 病,20xx年5月黃鳳用安了輪子的鐵板床推著父親,與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醫的旅程。在好心司機的幫助下,祖孫三人到達上海,黃鳳推著板車在上海邊乞 討邊求診,但在吃盡苦頭后未能實現治病的愿望。第二年暑假,黃鳳央求同鄉把他們捎帶到北京,用板車載著父親在北京求醫問診。20xx年4月,黃鳳再次帶著 父親到北京求醫,武警總醫院收治其父黃志仁住院,并成功為他做了神經干細胞手術。
如今,黃鳳已經回到老家安徽五河縣申集鎮讀初一。為了更 好地照顧爸爸和奶奶,黃鳳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在學校對面租住了兩間民房,開始了帶著爸爸和奶奶上學的生活。每天早晨6點,黃鳳就起床為爸爸和奶奶準備早飯, 課間她還要回來給躺在板車上的爸爸翻身。面對生活的重擔,年幼的黃鳳依然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黃鳳的爸爸說黃鳳平時喜歡唱歌,特別是在做飯和喂飯的時 候喜歡哼唱流行歌曲。前幾天黃鳳憑借歌曲《隱形的翅膀》獲得學校十佳歌手的稱號。
談起未來,黃鳳說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爸爸能夠慢慢好起來。不管多難,我都要好好讀書,以后還要帶著爸爸讀高中,讀大學,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黃鳳說她以后想讀護理專業,希望能更好地護理病床上的爸爸,也為了報答每一個幫助她的人。
1月9日,黃鳳將要推著爸爸乘火車再次前往北京治病。
一、品學兼優,屢獲佳績
**同學熱愛祖國,勤懇學習,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實際舉動。他總是在各方面嚴格請求自己,虛心吸收老師的教導、贊助。他從小就懂得遵守紀律,講文明,熱愛集體,助人為樂;他熱愛勞動,積極帶領少先隊員參加少先隊開展的各項有益活動,加強體育錘煉,身材素質好。學習上,他求知欲強,課堂上,他敢于提問,擅長質疑,對所學的知識能懂得地控制;課外,他不滿足于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大批瀏覽一些有益的書報,以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知識,碰到難題就向老師請教或自己查閱材料解決,六年來,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為學校的“優良學生”、“優良班干部”,在學校演講比賽和古詩文誦讀比賽中分辨獲得二等獎、一等獎……這一張張鮮紅的獎狀,都是他努力奮斗的成果。
二、尊重長輩,孝順父母
在家里,在每天的日程打算里,他都會列上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家尊重老人,家中有八十多歲半癱瘓的奶奶舉動不便,他會幫著父母倒水端飯還和奶奶聊天,從不嫌棄老人,使奶奶生活的幸福。打掃衛生、收拾房間是他和媽媽周末的必修課,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他對自己的一慣請求。因為他,家庭里充滿了歡笑、和諧。
三、誠實守信,熱情公益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錘煉自己的毅力,增長自己的才干。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在汶川大地震后,他積極呼吁為災區孩子獻愛心,不僅自己主動把平時攢的零花錢全部捐到災區,還帶領全班同學發起倡議,爭取身邊的親人、同學和朋友積極為災區孩子損款。并通過勤工儉學與災區的小朋友共渡難關,他用一顆熾熱的心激動著身邊每一個人。在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中擔負主持人,策劃并編輯宣傳欄內容。
四、懂得感恩,深受愛戴
孔凡洋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好評。他尊重師長,他發自心坎的尊重與敬愛,校園內總能聽到他親切的“老師,您好!”他說是老師給予了他知識,贊助他成長;是家長的殷切盼望讓他快活成長,沒有老師和家長的辛苦付出,就沒有他所取得的眾多成績,因此回報老師和家長是他勤懇的動力。
姓名 張釗
性別 男
所屬地區 商洛市鎮安縣米糧鎮月明村一組
簡介 盡管他從小亡父離母,家境貧寒,但他卻一直是一個自強自立的少年,不但在學校學習成績優異,在生活通過挖中草藥補貼家用,閑暇時還會跟著村里的老中醫學習簡單的醫學知識,照顧年老的爺爺奶奶,為他們減輕病痛的折磨。
孝心故事
我是家里的小郎中
在陜西的商洛市鎮安縣米糧鎮月明村生活著張釗一家,在這個只有爺爺奶奶和張釗的三口之家里,他們相互照顧相互依靠過著簡單質樸卻幸福甜蜜的生活。
張釗,今年13歲,他出生前父親在一次意外中喪生,他出生后不久母親也離家出走,而奶奶因為失去兒子悲痛過度精神恍惚。
張釗在爺爺的悉心撫養下慢慢長大。艱苦的生活環境從小磨礪了張釗的堅強個性,樸素樂觀的生活態度給了張釗陽光開朗的性格和積極上進的心態。由于張釗家所在的村子地處深山,隨著近年來爺爺年歲漸漸老了,家里沒有勞力,收入自然每況愈下。除了能領到政府的低保資助外,生活上的開銷總顯得捉襟見肘。
農忙的閑暇,張釗幫爺爺干完地里的活,他開始學村里的人去采草藥補貼家用。剛開始他就在家門口采一些便宜的藥材,后來漸漸走的越來越遠,周圍的山上他幾乎都跑遍了。什么地方適合哪種藥材生長、哪個季節采什么藥他心里都非常清楚,金銀花、蒼術、半夏、何首烏、夏枯草、五味子等都是他常常能采到的藥材,在他看來這漫山遍野都是寶。為了能采到更多值錢的藥材,有時張釗要到遠一點的山上去。天剛放亮,他就帶著鐮刀、镢頭、口袋之類的工具上山了,到了太陽下山的時候,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
2014年爺爺查出患有冠心病, 因為家里缺錢,他就想自己常常采藥,不知道有沒有什么草藥能治療爺爺的病。這樣想著,他就去找村里一位從鎮醫院退休的爺爺請教。那位醫生爺爺告訴他,山上漫山遍野的丹參就是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最好的藥時,張釗高興極了。他便采了很多丹參,給爺爺煮水喝。后來張釗還陸續跟著醫生爺爺學會了很多治療和保健的方法。什么艾灸、酒火治療關節疼等日常能用得上的簡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