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校實驗室管理規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Chen Xiaoli
(安康學院,安康 725000)
(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China)
摘要: 實行實驗室規范化管理,必須從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規章制度、文檔管理、儀器設備管理、實驗室安全等方面著手,從而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科研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Abstract: The aspects about implementing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were considered from building up experimental teams, regulation and system, 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and documents, the laboratory safety. The purpose w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 teaching and the general ability of student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關鍵詞: 實驗室 管理 規范化
Key words: laboratory;management;standardization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7-0203-02
0引言
高校實驗室既是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地,也是教師開展科研、為社會提供技術服務的重要場所,還是衡量高等院校綜合實力、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高校的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所以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實行科學的規范化管理是必須之舉。本文分析了實驗室的規范化管理應從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規章制度、文檔管理、儀器設備管理、實驗室安全等方面著手。
1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
技術人員是實驗室隊伍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執行實驗室管理的主要人員。實驗室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和業務水平決定了實驗室管理工作的成效。實驗教學任務會在高素質實驗室工作者的指揮下順利完成,教學質量也會得到提高。因此要將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做好,配備的管理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從實驗室的科學管理,到實驗教學的準備、改進、創新,都要通過他們辛勤勞動來實施;除此,他們還要發揮好助手作用,幫助主講教師上好實驗課。同時,隨著升本、專業轉型和實驗技術不斷更新和發展,這就迫切需要實驗室工作人員加強實驗理論和實驗技術的知識更新,接受再教育,使他們不斷學習提高,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術,自我完善,以適應現代實驗室管理的需要。
很多高校認為實驗教學處于理論教學的輔助地位,把實驗教學人員當作教輔人員,嚴重挫傷了他們教學的積極性,導致實驗室的功能不能充分發揮,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必須改變觀念,要大力加強實驗室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思想覺悟高、業務水平高、管理水平高的實驗室師資隊伍。首先院校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培訓進修計劃,分批次、分層次地進行;要加大與其他院校的學術交流,學習他人的先進實驗室管理模式和方法;要做好業務培訓工作,掌握最新技術和提高儀器設備和使用維修能力,保證實驗環境和實踐教學的高質量。其次要鼓勵實驗人員積極參加科研項目,在與他人進行合作中總結經驗和積累科研能力,進而不斷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綜合素質。
2實驗室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建全
實驗室規章制度就是實驗室系統中規范人們行為的準則。它在實驗室現代化建設、科學管理、以及完成實驗室基本任務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指揮和協調實驗系統中人們從事實驗活動各個環節的準則和規范,是維護實驗室管理秩序,確保實現實驗室管理功能、管理對象及其基本要求的、不可缺少的強制手段,同時又是調動實驗室工作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的激勵性手段。它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為了保證實驗室的高效運行,必須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根據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學評估的要求,制訂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按章辦事、違章必究的管理制度,并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完善,使實驗室管理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才能增強各類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做好實驗室建設項目、開放實驗室、實驗室安全與環境、儀器設備管理(包括采購、效益評估、報廢等)、實驗教學等各方面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保證實驗教學質量的逐步提高。
3實驗室檔案管理的建立與完善
實驗室檔案是實驗室活動的真實記錄和反映,主要效用是它的參考價值,它對實驗室各項工作的開展、考查、經驗總結及以后的科研研究工作有著廣泛的參考作用。實驗人員應該平時及時收集并記載各種存檔材料,建立完整的文檔,促進提高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高等院校實驗室管理檔案應該包括以下內容:①管理的規章制度,包括實驗教學管理制度(實驗技術人員崗位責任制、實驗教學登記制度、實驗教學事故認定及處理辦法等制度)、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儀器設備的損壞、維護維修、丟失賠償、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儀器設備借用、貴重儀器使用登記等)、衛生制度、安全制度,學生實驗守則,工作檔案的管理制度。②實驗教學檔案,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大綱、加血計劃任務書、課表),教材,分組表,點名表,實驗登記表,教學工作日志,實驗報告,成績表。③儀器設備管理檔案,包括儀器明細賬,儀器損壞維護維修登記表,儀器報損表,儀器借(領)用登記表,大型儀器使用情況登記表,有毒藥品的使用情況登記表。④其他,實驗室工作日志,實驗室教研、科研、社會服務記載等
4儀器設備管理
4.1 設備的管理要實行全程管理,就是對每個實驗室建設時的儀器購置、儀器的使用、維護、報損等的全過程管理儀器設備購置必須要有前期的論證工作。首先,由使用單位召集相關學科老師,認真進行調查研究,根據教學科研需要和學院現有條件提出論證報告,提供儀器設備規格型號和技術參數、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是否合理等方面論證依據,報經設備管理部門審查。大型儀器設備、批量儀器設備及藥品的采購要采用招標方式。購置的儀器設備,經由資產管理部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聯合驗收合格后,方可向商家付款95%,儀器試用一年后質量有保證付余下的5%的保質金。
儀器購置回來后應該在設備管理處建賬,使用單位入賬,建立儀器設備表,主要包括:設備的學員代碼、儀器設備編號、分類號、設備名稱、型號規格、國別、單價、購置日期、現狀、使用單位、使用方向。
儀器下放到各個實驗室運行使用,應該實行使用單位負責制,責任層層落實到部門到個人。實驗人員在儀器使用前,必須對其檢查、調試,學生使用時,仔細給其講解使用方法。對于一些操作比較復雜的儀器,應多次示范,使用時隨時糾正學生錯誤操作。對每臺儀器都要有使用記錄,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每使用一次都要認真填寫記錄,記錄的內容包括:所做的實驗名稱、使用的時間、使用過程中的情況、使用人簽名、指導老師簽名,并且檢查驗收。這樣對每臺儀器的使用都有詳細的記載,發現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從而充分保證了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
4.2 實驗室儀器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應該盡力提高利用率首先進行實驗室資源整合,打破“小而全”的實驗室格局。建立實驗中心,從而避免重復購置儀器設備。一些通用設備如萬用表、示波器在電信類實驗中都要使用,就可以把一些專業課實驗室整合到一起,既可以提高儀器的利用率又提高了房間的率用率。
4.3 實驗室開放是實驗教學和科研發展的要求,也是提高儀器設備利用率有效措施,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有效途徑實驗室對學生開放,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室資源效益,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和實踐鍛煉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觀念和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創新思維、創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實驗室開放可以采取的方式:科研課題引導,高年級優秀學生進入實驗室,參與課題研究;設置開放性實驗項目,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愛好,選擇相關的實驗項目;設置設計性、創新性以及擴展開放類實驗項目,學生參加的各類競賽,根據目標和要求,自主組織競賽隊伍完成實驗項目。
實驗室儀器設備除了完成大綱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和科研課題任務之外,還可以開放共享實行有償服務,直接為社會服務。科學定價、統一收費、合理分配,鼓勵大型儀器設備主動對外開放,既可以增加收入,彌補實驗經費不足,又擴展了科研方向,使教師的科研服務于社會,從而實現儀器設備的社會價值。
4.4 對儀器設備的管理還需加強設備維修工作管理人員要掌握一定的維修知識、技能和技巧,能夠保持儀器的完好率。做到隨時壞隨時修,這樣不僅可節省開支,節約時間,更可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同時建立健全工作日記和維修日記,每次維修要記錄故障情況及檢修過程,以便更好地掌握儀器的性能和每臺設備容易出現的問題。也就是建立維修資料檔案,為儀器維修建立參考資料庫。
4.5 儀器都有使用年限,超期服役的儀器就會經常出現故障,測量結果不準確,應及時報廢或報損在這些儀器設備中,有些是完全沒有使用價值了,而有一部分經過適當修理,還可以在一些低要求的場合使用。因此,可將這些儀器設備以及那些由于實驗改革、更新而擱置的儀器設備,一方面組織教師、實驗技術人員修舊利廢,挖潛改造,改進儀器性能,充分發揮其使用價值;另一方面讓相關專業學院的學生去拆卸、組裝,讓學生了解儀器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再就是本著“物盡其用,合理調劑”的原則,根據實際需要調劑給相應的大專院校、高職學校和農村中學,以使其得到有效地利用。
5加強實驗室的安全管理
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學校實驗教學、科研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是每一個實驗室工作人員不容忽視的問題。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包括對人身安全、設備安全、實驗室安全和環境安全的管理。對進人實驗室的學生和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明確安全操作程序。實驗室應配備適當的、充足的滅火器材和急救藥箱及噴淋設施,并應定期檢查其有效性。實驗室使用完畢,及時關水、關電、關窗、關門。對于實驗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回收和處理,以保護環境。
6結束語
實驗室的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使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科研的發展,從而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就必須不斷地總結,使實驗室的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參考文獻:
[1]杜玉杰.地方高校實驗資源優化配置的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0,29,(9):168-170.
[2]楊春文.高等師范院校實驗室管理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5):14150-14151.
[3]徐舶.高校實驗室管理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7):97.
[4]祝社民.關于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0,(19):22-24.
[5]方偉紅.淺談高校實驗室管理[J].科技信息,2010,(21):675.
關鍵詞 實驗室管理信息系統;耦合共享;規范化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4-0039-02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upled to Shared and Standardized Research//Xiong Wei1, Chen Jianchao2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lab,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upling sharing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alize.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upling sharing; standardization
Author’s address
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China 510006
2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China 510300
實驗室是高等學校從事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是教學和科研向成果轉化的平臺,是學校綜合實力的體現。各高校在發展過程中都十分重視實驗室的建設,使實驗室普遍具有建設投資規模大、儀器設備多的特點。因此要管好、用好實驗室,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投資效益,從實施信息化建設轉向信息系統的耦合共享和信息規范化管理勢在必行。
1 研究目的和意義
過去多年,高校發展迅猛,自本世紀初網絡普及以來,信息化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在信息化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因早期考慮不周、技術不全而造成的高耗低效的狀況。為此,需要對信息資源進行合理整合,建立統一規范的、耦合共享的、可擴展的高校實驗室管理信息架構。
目前,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實驗室建設項目管理、儀器設備管理(特別是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實驗用房管理、實驗室人員管理、實驗教學、實驗室運行督導、經費管理等7個方面。根據實際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實驗室管理信息化耦合共享的關鍵就是運用網絡技術及先進的管理理念,重組相應的管理系統,最終實現數據網絡化共享、無紙化記錄與辦公、資源與設備管理、人員量化考核、資金投入效益分析、實驗室建設與再建設決策分析等功能一體化的目的,為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提供實時有效的數據支持以及先進的技術支持。
2 集成標準體系設計
結合國內高校近年來的改革發展情況,在現有的實驗室管理信息化架構中進行科學的架構重組與深化,實現耦合共享與規范化,首先要從實驗室管理部門的信息網站開始。信息網站除展示管理部門的服務內容及輔助辦公外,更以此作為所有后續信息系統的建筑平臺(展現層)。
基于網站平臺,根據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門的工作性質,重新整合或建立實驗室建設項目管理子系統(包括實驗室建設項目、儀器設備采購)、實驗室綜合管理子系統(包括用房、儀器設備、實驗室人員、實驗教學等信息的管理)、實驗室運行督導子系統(包括實驗室與設備的使用、人員考核管理)、實驗室管理經費子系統(包括實驗維持費、實驗室維修費、設備維修費、管理辦公費等管理)、大型儀器設備共享信息子系統、實驗室維修管理子系統,實現各子系統的數據規范化、可復用性、可共享性,這就是應用層。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門、各下屬單位實驗室、實驗室管理督導組等各級用戶分別對以上各系統進行具體應用。而在此過程中,如何組織、管理用戶,設計合理的用戶結構,這是用戶管理和角色管理的關鍵,也是應用支撐層的關鍵。通過系統應用,數字信息將積累到一定程度,數據化分析也就應運而生,最終實現數據網絡化共享、無紙化記錄與辦公、資源與設備管理、人員量化考核、資金投入效益分析、實驗室建設與再建設決策分析等,這些過程則需要應用支撐層的相應技術模塊進行支撐。
最后,體系架構的底層為基礎支撐層,通過此層的軟硬件設備的支持,為整個體系結構的頂層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確保每個系統及每個工作環節的正常運行。
集成標準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
3 數據的共享與規范
對于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架構,要實現最終的系統耦合,關鍵在于數據是否實現共享與規范。數據共享的程度直接反映了一個系統架構的耦合性。要實現數據共享,首先應建立一套統一的數據字典和數據交換標準,規范數據格式,使各子系統均采用統一的數據標準,讓數據流在整個系統架構中暢通無阻。這樣才能打破各系統間的信息保護,做到真正的數據共享。
在此系統架構中,最大的數據源在實驗室綜合管理子系統,此模塊包含了固定資產、人員信息、實驗教學管理信息等實驗室管理工作中各模塊的源數據。因此,對此塊數據進行規范及共享是解決整個系統架構中數據共享與規范的根本。
4 數據安全
關鍵詞:實驗室 安全管理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64
高校實驗室的安全建設與管理既是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安全與廣大師生員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前提之一。高校實驗室在使用和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等都應深入分析成因及隱患,探索出相應的安全管理對策。
1 實驗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部分高校實驗室規模小、底子薄,先天不足等問題使得實驗室安全管理處在一個條件和閑難同在的關鍵時期。高校實驗室存在實驗儀器多、人員多、實驗用品復雜等多種因素。許多高校部分實驗室房屋結構設計不合理,出現線路老化、防火等級低等問題,給實驗室帶來許多安全隱患。教學設備陳舊、老化、落后及超期服役的現象是實驗室火災隱患之一。以筆者所管理的實驗室為例,教學設備中,九十年代購置的大約各占1/3,許多儀器已進入維修高峰期,將其報廢又難以保證教學、科研的需要。
針對實驗室安全的專項資金不足,使得安全設施陳舊落后,形同虛設。實驗室消防設施的配備不足、監控設施的形同虛設、應急動力供應的缺乏、門禁系統得不到實施等等都是實驗室安全所不能忽視的方面。筆者所在的實驗樓為8層,只有大廳的一個監控攝像頭,其有限的監控范圍使得實驗室小件物品的丟失及師生的財產丟失只能以備案作為結局。
安全觀念不強,安全意識淡薄。長期以來,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教學科研、輕安全環保的思想,存在著安全工作有投入、無產出的現象。現階段學生對實驗室安全意識的淡漠也讓他們隨時處于危險之中。不按實驗指導老師的要求做實驗;好奇心的驅使下隨意的觸碰實驗儀器和藥品;實驗后的廢棄物隨意丟棄,甚至將廢液直接丟進水池,為一己方便將他人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
制度體系不健全,監督追責不力。實驗室是危險試劑和有毒藥品相對集中的地方,而近年來高校的投毒事件皆是因為對有毒藥品的管理沒有做到位,使得學生輕而易舉的就拿到劇毒藥品,對他人的人身安全帶來了傷害。事故發生后不對事故進行深入的追責處理,息事寧人的態度讓安全事故的嚴重性起不到警示作用。
2 實驗室安全問題的管理策略
2.1 加大實驗室標準化建設及設備更新頻率
實驗室新建、擴建中,應按標準化實驗室的要求,充分考慮實驗室的設計、建設、儀器設備的安放、安裝及實驗室水、電、氣、毒等設施的規范和完善問題。在改善和增加教學實驗用房的同時,力爭在保證學生教學實驗室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配備相應的準備室,減少高濃度及有毒藥品與學生接觸的機會。要從基建設備費中每年提出-定比例用于常規教學儀器設備的更新,積極爭取國家資建設項目經費及專項設備費。
2.2 加大安全設施投入及裝備水平
學校應在基本建設啟動費中重點安排實驗室安全建設項目,逐年增加實驗安全設備維修費和實驗室改建費等的經費比例,規范實驗室必要的安全設施或者技術防范系統,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品和設施,安裝必要的監測、監控設備,使實驗室盡可能符合國家和地方主管機構安全評價標準和要求。
2.3 提高實驗參與人員素質及安全意識
學校要通過多種渠道補充積極進取、責任心強的中高級人才加入到實驗隊伍中來,層層簽訂責任狀,責任明確。加大安全教育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安全氛圍、開展安全自救技能培訓等種種舉措并行,確保實驗室管理人員、實驗教師、學生這三個主要群體有安全人心,時時留心的安全理念。
2.4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及追責機制
各高校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制定校內實驗室技術安全管理條例,同時各院系根據自身特點制訂專業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在此前提下明確崗位職責。構建學校、職能處室、學院、實驗室、實驗室技術人員、實驗者的安全管理體系,逐級簽訂安全責任書,落實各級人員的安全責任,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責任到人。
2.5 安全制度的完善及長效機制的建立
制度建設是實驗室安全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規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是實驗室正常、高效運行的強有力保障。國內高校需要借鑒國外大學的一些成功經驗,在教育教學和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過程中深入開展安全領域的理論與技術研究,通過組織校內外專家編寫安全書本教材和電子教材,制作網絡視頻學習資料,建立安全考試與測試系統,不斷擴大安全研究與實踐成果;通過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來建立實驗室安全的長效機制。
3 結語
“安全源于警惕,事故來自麻痹”。實驗室安全無小事,它沒有休止符,要常抓不懈。實驗室安全事關師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危,直接影響到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各高校應進一步完善責任體系、制度體系、教育體系、預防體系,確保實驗室安全任務落實、管理規范、意識增強、防控措施都到位,通過狠抓落實,開創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五一.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概論【M】.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
【2】廖慶敏.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68-170.
關鍵詞:實驗室管理;信息化建設;高校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82,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03-0049-02
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是構建數字化校園,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也得以不斷完善提高。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對于絕大多數高校來說,成果來自科研、來自于實驗室大平臺,建立優良的實驗室才真正有助于達到一流大學的標準。高校實驗室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已逐漸發展成為集教學、科研于一體的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的主要基地。高校實驗室管理整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創新水平和管理水平。實驗室管理的信息化是突破高校實驗室傳統管理觀念和管理手段、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和充分發揮實驗室功效的必然趨勢。
一、實驗室管理現狀
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本院電子信息專業實驗室作為本院重要的實踐教學和科研場所,主要承擔了面向全院開設的省級精品課“微機原理”實驗課程、單片機課程設計和本系學生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任務,但是傳統實驗教學體系多為驗證性實驗,其目的僅僅是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理解,從中學習和掌握基本實驗方法、技能,因而不能滿足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需求,而且傳統實驗室管理信息化水平低,造成目前實驗室管理面臨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是管理工作量大,重復性工作比重大,人力資源浪費嚴重。
由于實驗室信息化水平所限,給學生提供的實踐環境(如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維護系統和硬件實驗箱等)都需要人工逐臺安裝調試、更新,以滿足實驗課程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任務的不同需求,實驗室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手段。
二是信息化實驗室建設面臨難題。
高校信息化建設對實驗室管理的要求更加全面。一方面要求實驗室能為學生提供可靠、穩定的實驗環境,滿足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實驗室建設與時俱進,滿足信息化發展的社會需求。傳統實驗室的管理機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高校信息化建設的要求。
二、信息化實驗室管理模式的提出
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科研、教學領域必須建設協作創新、交流共享、高效靈活的信息化實驗室。實驗室建設的新理念正推動著信息化實驗室管理模式的發展。本文在認真分析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現狀以及實踐教學、教改的實際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校信息化實驗室管理新模式。
在強調“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大背景下,社會對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的高校實驗室建設必須做到:一方面以創建符合高校發展要求的實驗室體系為根本目標,建立“信息化平臺”管理模式,努力推動教學、科研資源的優化整合,推進實驗教學、科研成果的融合轉化,推動高校教學與科研水平的整體提升;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改變傳統實驗室繁雜、盲目的管理方法,建立“規范化”管理模式。
1.“信息化平臺”管理模式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實驗室已從以理論驗證為主的單科型實驗室向綜合型的現代化實驗室方向發展。通過“信息化平臺”管理模式,將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營造研究性的學習和科研氛圍,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場所,使實驗室變為學生創新實踐的“信息化平臺”。旨在實現學生在信息化實驗室里就有機會學習和了解使用最新技術、接觸最先進的設備,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教師在信息化實驗室里能充分利用各類實驗資源和工具開展創新性科研和教學工作。
2.“規范化”管理模式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簡單的信息化管理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管理的需求。通過“規范化”實驗室管理模式,促進實驗室管理工作的系統化,有利于資源的合理調配,加強信息化實驗室之間的聯系,而且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面臨的新問題,系統地更新管理手段,改進和加強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信息化實驗室管理模式的實施
1.“信息化平臺”管理模式的實施
以本院電子信息專業實驗室為例,該實驗室主要承擔了省級精品課“微機原理”實驗課程、單片機課程設計和學生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任務。“信息化平臺”管理模式的實施,一方面將現有實驗資源實現了科學、合理的共享,另一方面為循序漸進的課程學習體系的形成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支撐。
“信息化平臺”管理模式下的實驗資源是多門課程和不同教學任務共享的,學生在實驗室可以通過先修實驗課程,初步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操作經驗,而后通過后續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實踐,并最終實現個性化創新。信息化實驗室“信息化平臺”管理模式下的資源和體系可以不斷更新完善,以滿足教學、科研和創新不同階段、不同目標的需求。
2.“規范化”管理模式的實施
以本院電子信息專業實驗室為例,每學期至少要承擔近600名學生32學時的“微機原理”實驗教學任務,實驗所需軟件環境和硬件實驗箱維護任務繁重,通過“規范化”管理模式的實施,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實驗室秩序井然有序,實驗室的設備和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實施的管理規范如下:
第一,針對不同人員制定各自遵守的規章制度,保證正常的實驗室管理秩序。學生有保護實驗資源和環境衛生的職責,授課教師有監督和指導學生的職責,實驗室管理人員有維護和監控的職責,各盡其責。
第二,引進先進信息化管理技術更新現有“規范化”管理手段。如使用硬盤保護卡保證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不被破壞,應用網絡進行軟件維護、大大減少實驗室維護的工作量等措施。
第三,針對不同教學、實踐任務的“規范化”管理模式。對于實驗課程的“規范化”以加強“預習環節”的具體做法是:實驗課程中,每一項實驗在“進入界面”指定的預習題目必須解答,只有答對才能進入實驗“操作環節”,實驗預習環節的題目針對本次實驗目的、內容設計,通過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來了解其是否有能力獨立完成本次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效率和學習效果。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規范化”以加強“師生互動”的具體做法是:通過創建QQ群或QQ群討論組,方便教師和學生討論,相互監督、共同提高,及時發現進展情況。
參考文獻:
[1]尹智宏.如何設計全新的現代“開放共享”實驗室[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9):171-179.
[2]楊宇科,楊開明.加強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0):204-209.
[3]孫霄兵.實現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J].中國高等教育,2010(20):4-6.
[4]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5]陳祖新,孫躍,余曉偉.淺談高校實驗室信息化管理[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8):219-221.
[6]黃炳輝.教學與科研融合視角下的實驗室內涵建設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9):15-17,21.
[7]付慶玖,韓振.高等教育創新性實驗教學體系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6):14-16,33.
[8]司道文,孫金蓮,孫紅.改革操作性實驗的考核機制,推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提升[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1):147-149.
[9]李家華,盧旭東.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9-11.
[10]張放平.強化實踐教學 推動創新型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07(17):29-31.
[11]龔克.轉變觀念,大膽試驗,建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的中國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0(18):10-12.
[12]林健.談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引發的若干變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0(17):30-32.
關鍵詞:理工類高校;實驗室安全;潛在風險;分析;對策研究
Analyze and countermeasure on potential risks and issu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 Cui'e, Wang Shiqiang, Wang P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 Laboratory saf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facing the serious challenge from outer environment to interior climate. In laboratory’s management, there are some issues in universities that seem as lagging notion, lacking of cultural training, being in the stage of lower development and being unclear of subject of liability. Analyze those problems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boratory safety; potential risks; analyze; countermeasure
在全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的近十五年,高校管理包括實驗室安全管理發展是滯后的,面臨著以下嚴峻的挑戰。(1)高校的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沖擊;(2)“重建設、輕管理”仍然在影響辦學[1];(3)實驗室開放規模越來越大、時間越來越長;(4)實驗室的安全設施相對投入不足;(5)環保對實驗室管理提出越來越高要求;(6)教學計劃調整,課時被壓縮,實驗安全知識成為課后的自修內容;(7)人的不安全行為因素占據巨大比例,而且比例還將會擴大;(8)師生的安全訴求明顯增高。
因此,理工類高校要想徹底改變實驗室安全工作“說起來確實重要、忙起來可以不要、干起來要往后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動局面,需要從實驗室安全觀念、安全文化、安全發展階段和現狀等方面仔細分析潛在的風險和問題,并找出相應對策。
1 探討經典的實驗室安全觀念
1.1 大多數師生的實驗室安全觀念是“不出事就是安全”
安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同時也無量化產出。面對危險的儀器或化學藥品,如果管理規范、操作得當它就是安全的;面對常規的儀器,如果操作不當、管理不規范它也會很危險。安全無量化產出。如在學校保衛處的工作計劃里將火災計劃控制在3次以內是不符合常理的說法。安全事故不能被量化,其數據只能用作事后統計和分析。因此,模糊的“不出事就是安全”的安全觀念在高校實驗室有著廣泛的生存空間。
1.2 管理人員的觀念是“投入越多越安全”
1.2.1 硬件投資與安全的關系
西方發達國家因人工貴和賠償高而傾向于用高級安全設備來解決實驗室安全問題,而在現階段中國高校還只能依靠人養成安全習慣和用人來值守解決實驗室安全問題。有實驗室由于硬件建設到位保障了實驗室安全,也有由于管理到位而保障了實驗室安全。實驗室硬件的好壞也具有相對性,其更新更是永無止境。
1.2.2 事后賠償與安全的關系
實驗室安全事故特別是人身安全事故發生以后,高校在現實條件下唯一的選擇就是賠償。2009年浙江某高校因實驗室事故導致1名博士研究生中毒死亡,學校賠償了100多萬元人民幣,這些錢本可以用于改善實驗室安全條件。如果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以此類事件為切入點,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高校實驗室安全大檢查和整改,將能整體提高全國高校的實驗室安全水平。
1.3 事故發生人的觀念是“這事純屬偶然”
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有它的偶然因素,但如果一系列偶然因素串聯“成功”,將會共同導致事故的必然發生。很多高校在其發展歷史上沒有發生過重大的實驗室安全事故,但如果不能正確地看待實驗室安全管理正面臨的挑戰,明天的實驗室安全將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2 明確實驗室安全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實驗室安全文化是高等學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實踐中,經過長期積淀、不斷總結完善形成的由學校決策層倡導、為全體師生員工所認同,并與學校文化有機融合的安全價值觀、安全理念和行為準則,是師生員工在校園中對安全的意識、觀念、態度、素養和能力等的綜合[2]。
其作用是要從觀念、道德、態度、情感和品行等方面影響師生員工,幫助樹立“安全第一”和“以人為本”的安全價值觀,形成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理念,提高安全素養,加強安全責任心和使命感,最終使其行為自覺滿足安全健康的要求,達到實現根本安全的目標。實驗室安全文化的形成,體現學校核心價值觀,從而收獲核心競爭力。
3 實驗室安全的發展階段劃分
3.1 要我安全階段
學校希望師生在實驗室健康、安全地工作和學習。如果發生不測,造成人身傷害,輕則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和科研秩序,重則影響社會安全。同時,作為學校也有責任和義務為師生員工提供安全保障。國家和相關職能部門也頒發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多部法律和法規來保障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實驗室安全作為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也參照上述法律和法規制定了自己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實驗室工作,為師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實驗環境。
3.2 我要安全
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即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5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安全需求是指要求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生活穩定、希望免于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等。中國現正處于奔小康發展階段,安全需要處于上升通道。作為在知識分子高度集中的高校實驗室工作和學習的師生對安全的訴求有理由走在時代的前列。
3.3 我會安全
有了要我安全的物質和制度保障,有了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接下來就進入我會安全發展時期。當然,人不能脫離社會和他所處的環境,在實驗室我會安全也受制于外部環境和周圍人的安全意識和行為。
3.4 大家安全
由于實驗室安全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有了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才會營造出大家安全的和諧局面,最終達到實驗室安全的目標。
4 理工類高校的實驗室特點和安全管理現狀
4.1 實驗室的特點
(1)種類繁多。包括化學、材料、生物、醫學、輻射、機械、電子電力、能源等。
(2)分布廣泛。一般除行政樓、教學樓外每個大樓都有,且部分行政辦公、研究生自修室混在一起。
(3)實驗室主體以學生為主,流動性大,新老交替一直在進行著,實驗室安全教育和管理難度較大。
(4)設備密集,風險程度增高。隨著高校教學、科研事業的迅猛發展,實驗室正在向技術、知識和設備密集的綜合型教學科研基地發展。實驗室要使用各種化學藥品、易燃易爆物品、劇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實驗品,有些實驗需要高溫、高壓、超低溫、強磁、真空、微波輻射、高電壓或高轉速等特殊環境和條件,由此還引起危險化學品安全貯運、實驗室使用、實驗室排污(廢氣、廢液、固廢、噪聲、輻射)與處置系統等一系列安全與環保問題[1]。
4.2 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
(1)教育培訓不規范、管理難。大多數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體制不完善,缺乏通識層面的培訓和具有實驗室自己特色的專門培訓。管理上多數學校只設1個科室或1個專職崗位來開展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管理力度不夠,更有涉及多頭管理、交叉管理等問題。
(2)師生安全意識較為淡薄。持有或在潛意識里持有“不出事就是安全”觀念的師生占絕大多數。例如有的學校在推行鐵鏈固定氣瓶時,實驗員竟說在墻上鉆孔安裝鐵鏈破壞了實驗室的美觀,因此拒絕安裝。
(3)安全投入少、設施不完善。絕大多數化學實驗室內沒有沖淋設備、洗眼器、氣瓶柜、急救包和其他勞保用品。
(4)缺乏對實驗室進行安全分級。國家有對生物實驗室安全分級的具體申報和評審指標,但缺乏對其他實驗室的安全分級指導。
(5)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由于領導重視不夠、師生安全知識不夠,缺乏自主學習的文化氛圍、平時養成了不良的習慣、疏忽大意等導致事故時有發生。
(6)缺乏道路識別、標志和圖示。在實驗大樓內應明確標出實驗室的位置及安全通道[3]。
5 應對的策略
管理部門應積極尋求轉變,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管理人員也應由純管理型向專家型轉變,實現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和信息化,從技術、管理和文化三個層面著手,實現實驗室的安全管理。
5.1 技術保障
購置安全系數高的設備,配置大型儀器的配套安全設施,配備必要的勞動防護、通風、沖淋和消防設備,及時報廢達到報廢標準的儀器設備,定期開展有關設備的年檢工作,配備齊全化學藥品廢棄物回收裝備和處理設備等,從技術上保障實驗室的安全。
5.2 管理保障
(1)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學校實驗室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由學校主管領導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學院、實驗室安全負責人等共同組建。
(2)設立實驗室安全檢查督導委員會,建立實驗室安全檢查專家庫。聘請校內外有經驗的實驗室管理專家指導實驗室安全檢查。
(3)對實驗室進行安全分級。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依據化學藥品的數量和類型、設備種類進行安全分級,具體分成低度危險、中度危險、相當危險和高度危險4個等級來分級管理。根據其不同的分級對其實行不同的檢查標準和手段,做到重點部位重點檢查。
(4)規范實驗室安全檢查制度。建立例行檢查、不定期抽查和專項檢查相結合的立體實驗室安全檢查制度。
(5)逐步在師生中全面推廣實驗室安全考試和培訓,嚴格實施實驗室準入制度。
5.3 文化保障
(1)與保衛處加強實驗大樓火災逃生演練和化學試劑泄露救助演練等活動。
(2)實驗室安全培訓和考試的教材建設。可配合實驗室安全考試系統運行和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的建立,結合學校的專業特點編寫實驗室安全教育教材和《實驗室安全手冊》。
(3)舉辦系列圖片展。收集全球高校實驗室安全方面的信息和案例,定期舉辦實驗室不安全操作圖片展、實驗室不安全因素圖片展和實驗室安全事故圖片展,警示師生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4)舉辦多形式的實驗室安全活動。開展諸如安全咨詢日活動、安全報刊設計、安全知識競賽、安全講座、安全標語口號征集、實驗室安全志愿者等讓廣大師生易于接受的安全活動,增強師生參與的熱情和成就感,改變傳統的說教方式,提高安全活動在建設實驗室安全文化過程中的效果。
(5)在結構復雜的實驗室大樓各樓層設計和懸掛道路識別、標志和圖示。
6 結束語
隨著高校實驗室安全建設的進步,“大安全”意識的深入人心,各種保障措施的落實到位,實驗室安全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阮慧,項曉慧,李五一.美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給我們的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10:4-8.
[2] 范強銳,趙平.以安全文化建設提升實驗室安全工作水平[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10: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