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知識

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知識

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知識范文第1篇

關鍵詞:孕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

當今社會越來越強調優生優育的重要性,父母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尤其是母親對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發育具有直接的影響[1]。新生兒年齡尚小,機體各項器官、組織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自我調節能力相對低下,必須依靠父母的精心照顧和呵護才可以健康成長[2]。據相關調查結果分析,目前很多產婦對保健知識的需求意識以及需求程度逐漸提高,但是對于完善、系統的母嬰保健知識相對缺乏,對新生兒護理知識了解甚少。我國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育兒經驗匱乏,因此掌握完善、系統的新生兒護理知識顯得尤為重要。為深入了解、分析孕產婦對新生兒護理知識認知現狀,更好的指導臨床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對我院120例孕產婦進行新生兒護理知識認知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產婦作為調查對象,年齡21~39歲,平均(26.8±1.7)歲,其中21~25歲年齡段者21例,25~30歲年齡段者60例,30~35歲者33例,35歲以上者6例。其中經產婦45例,初產婦75例;學歷文化水平:文盲或半文盲者2例,小學學歷者17例,初中學歷者45例,高中或中專學歷者32例,大學及本科以上學歷者24例。

1.2方法 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120例孕產婦進行調查統計、分析,由調查人員在現場發放調查問卷,由調查人員指導每一位孕產婦獨立完成答題,當場收回。本次調查問卷發放120份,當場收回120分,回收率為100%。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孕產婦獲取新生兒護理知識的途徑、新生兒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具體包括新生兒生理知識、新生兒喂養、新生兒疾病預防知識、新生兒皮膚護理、新生兒環境知識以及新生兒應急處理知識等。

1.3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SPSS11.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χ2對統計數據進行檢驗。

2 結果

2.1孕產婦獲取新生兒護理知識的途徑 根據調查分析,孕產婦可從電臺、電視、報刊雜志、親友間交流、互聯網、專業機構等多種途徑獲取新生兒護理知識,其中獲得最高知曉率的是通過電視媒體,占到70%,其次為醫院(60.8%)、親友家屬(52.5%)、書刊(50.8%)、網絡(41.7%)、報紙(40%)、婦幼機構(33.3%)、宣傳欄(22.5%)、社區衛生服務站(15.8%)、疾病控制中心(9.2%),見表1。

2.2孕產婦對新生兒護理知識了解、掌握情況 孕產婦對新生兒喂養知識了解程度較好,但是對于新生兒應急處理知識以及新生兒生理知識了解、掌握較少(見表2)。

3 討論

經本次調查研究分析,大多數孕產婦對于新生兒護理知識都是一知半解,對新生兒護理知識了解存在很多誤區。

3.1新生兒生理知識 很多孕產婦并不知道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女嬰陰道出血、乳腺腫塊、馬牙等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在看到新生兒出現這些這種狀況后常常會出現不知所措、緊張、焦慮等狀況。

3.2新生兒喂養 對于新生兒的成長發育而言,母乳是非常天然、營養價值最高的營養支持品,母乳喂養更適宜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有利于增強嬰幼兒抗感染能力,增強嬰幼兒全身機體抵抗力。但是經本次研究調查分析,大多數孕產婦并沒有很好的接受母乳喂養知識宣教,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母乳喂養的好處,甚至有的孕產婦錯誤的認為配方奶粉的營養成分更多,營養價值更高。也有的孕產婦擔心母乳喂養會對自身身體恢復以及正常的休息產生很大影響,擔心以后無法快速恢復體型。盧彤陽等研究表明,有43%孕產婦知道吮吸對乳汁分泌有刺激作用,有20%孕產婦可學會判斷乳汁充足,有80%孕產婦知道純母乳喂養。

3.3新生兒疾病預防知識 很多孕產婦對于疾病預防方面的知識缺乏了解,尤其體現在兒童預防接種方面,只有15%左右孕產婦知道免疫程序,20%孕產婦知道嬰幼兒出生24h后應該接種何種疫苗。有67.9%孕產婦知道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缺陷病篩查非常重要[3]。

3.4新生兒皮膚護理 經本次研究調查表明,有73.7%孕產婦知道應該采用嬰兒專用護膚品,67.2%知道應用煮沸的溫水給新生兒洗澡,68%孕產婦認為新生兒皮膚有紅斑應屬于正常現象,60%孕產婦知道新生兒臍部出現分泌物,應涂抹碘伏溶液。但是有88%孕產婦并不清楚正確的新生兒洗澡方法,有62%左右孕產婦認為新生兒每次大便后不需要清洗新生兒臀部[4]。由此可見,孕產婦關于新生兒皮膚護理方面的知識仍然比較缺乏。⑤新生兒環境知識。本次研究表明,有95%左右孕產婦知道新生兒居室應該保持空氣新鮮,經常通氣,有89%左右孕產婦知道新生兒睡床不應該過于柔軟,有86%孕產婦知道新生兒不宜居住新裝修的房間,但是有57%左右孕產婦不知道新生兒居室溫度對于新生兒有很大危害,只有36%孕產婦知道監測新生兒體溫,有70%左右產婦誤以為寧捂勿凍對新生兒比較好。這些錯誤的認識極易導致對新生兒造成一些傷害。

3.5新生兒應急處理知識 很多孕產婦在新生兒出現嗜睡、發熱、哭聲無力、抽搐、皮膚蒼白或青紫、食欲下降,拒絕吃奶等癥狀時,不知送醫院就診。應急處理知識匱乏,極易延誤病情。

同時本次調查分析,孕產婦主要從電視媒體、報紙、醫院等途徑了解新生兒護理知識,從婦幼機構、社區衛生服務站、疾病控制中心等專業機構獲取的新生兒護理知識較少。筆者建議,臨床醫護人員應積極開展發放宣傳資料、集中授課、個別針對性指導、發放育兒健康手冊、播放放錄像以及24h咨詢熱線等多種教育宣傳形式,教育形式應盡可能通俗易懂。同時應加大社區及有關機構的健康教育宣傳力度,囑咐產婦在孕期應積極學習健康、科學的育兒知識。待產婦出院后,應在社區醫療機構設立專門的新生兒保健熱線電話,可能隨時為廣大孕產婦解答相關疑問,從而確保新生兒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鳳梅,王成賢,張靜,等.新生兒護理及新生兒疾病的預防[J].職業與健康,2012,21(6):957-958.

[2]吳瓊,何納,顧萍,等.上海市某區女性流動人口對性病艾滋病衛生服務利用的現狀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2,23(7):518-520.

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知識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產婦家庭; 親子課堂; 新生兒護理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128-01

隨著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新的家庭成員誕生了,產婦及家屬在欣喜的同時,對于育兒護理知識的缺乏也隨之而來。針對此情、我科與2009年2月-12月成立了《產婦家庭親子課堂培訓班》(后面簡稱培訓班),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培訓輔導,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示范、一對一輔導實踐,讓產婦及家屬對新生兒護理、健康知識、母乳喂養的掌握有了實質性提高。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取2009年2月-12月在我科分娩(包括順產和剖宮產)、產婦和新生兒無哺乳禁忌癥、產婦無產科并發癥、營養狀況良好、產后2-7天、母嬰同室、新生兒胎齡37周-42周、體重>2500g-3999g、Apgar’s評分≥8分的產婦及家屬納入標準[1]。篩選出220例家庭參與產婦家庭親子課堂的培訓。

1.2方法:培訓班時間為每周二-周五下午4-5點,用多媒體課件、布娃娃、新生兒衣服、尿布做教具,讓有經驗和有資質的責任護師,采用多媒體觀摩、示范、一對一輔導實踐的方式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培訓輔導。培訓班結束發放問卷調查,調查培訓內容在培訓前后產婦家庭的掌握程度。發放問卷調查220份,回收問卷調查220份,回收率100%,將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具體培訓班內容如下:

1.2.1正常新生兒生理特點[2] :體溫: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皮下脂肪少,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變化,注意保暖;皮膚:新生兒皮膚嫩,易損傷而發生感染,衣物應清潔;呼吸:新生兒腹式呼吸為主,呼吸淺快、每分鐘20-40次;心率及血液循環:新生兒耗氧量大,心率較快、易波動、波動范圍在每分鐘90-160次,血液多集中在軀干和內臟,四肢易發冷、發紺;胃腸道:新生兒胃容量小,腸道容量大,哺乳應少量、多次,新生兒噴們括約肌不發達,易溢乳,缺乏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類物質;神經系統:新生兒大腦皮層及錐體束未發育成熟,哭鬧時有肌強直、眼肌活動不協調、對明暗有感覺,有吸吮、吞咽、覓食、擁抱、握持等先天性反射活動;免疫:新生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敗血癥;其它特點: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新生兒出生2-3天可有乳腺腫大,女嬰1周內陰道有白帶及血性分泌物,新生兒肝內葡萄糖醛酰轉換酶活性不足,出生2-3天可出現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出生2-3天攝入少易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

1.2.2母乳喂養指導:我院是愛嬰醫院。正常新生兒均提倡母乳喂養,對產婦及家庭母乳喂養指導有重要意義。產婦的營養、休息、家屬關心、心情愉快是保證乳汁分泌十分重要的因素。結合多媒體圖片觀看,指導哺乳姿勢、方法,哺乳時間原則按需哺乳,哺乳次數,間隔、持續時間由孩子的需要決定,每次哺乳時應吸空一側再吸另一側,哺乳后擠少許乳汁涂于上,保護免受損傷,哺乳后抱起孩子輕拍背部,排除空氣,以防吐奶,每次哺乳時應吸空一側再吸另一側,講解母乳喂養的優點,激發產婦喂哺熱情。

1.2.3日常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在26-28℃,示范新生兒穿脫衣服、更換尿布、沐浴室觀摩新生兒沐浴,沐浴后臍部護理,75%酒精消毒臍帶殘端、臍輪,沐浴用品清潔、柔軟、專用,尿布、衣物易暴曬。

2結果

見表1。

3討論

產婦家庭親課堂培訓班通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教學、示范訓練、實踐課程促進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成為婦產科發展趨勢,加強家庭成員的凝聚力和維護身體安全的母嬰照顧。目的主要是保障產婦、嬰兒健康,滿足產婦家庭全面掌握新生兒知識,認知水平,利于新生兒健康成長,是一種人性化護理服務。

通過產婦家庭親子課堂培訓班的開展激發產婦及家屬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讓健康教育具體化、多樣化,淺顯易懂,易于掌握。同時也增強了責任護士責任心,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了護理服務滿意度。

參考文獻

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知識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新生兒;安全;優質護理

新生兒期是人類發育的基礎階段,在這個時期新生兒面臨著諸多的風險,特別是出生后的7天。為了能安全度過這樣的特殊時期,本文作者長期在母嬰同室工作,現從優質護理的角度談如下幾點體會。

1 威脅新生兒安全的危險因素

1.1 環境 新生兒從母體中無菌的環境來到有菌的外界,他們的各個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對抗環境中污染的能力較差,如消毒隔離不嚴,勢必增加感染的機會,甚至造成感染的流行。

1.2 母乳喂養有效率下降 母乳是嬰兒最佳食物,有利于嬰兒的發育,有利于嬰兒抵抗力的增強。可是現在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及其他原因,導致母乳喂養率下降,嚴重影響嬰兒的健康。尤其是早產兒,在發達國家奶粉喂養的早產兒,患壞死性小腸炎者是完全用母乳喂養兒的10倍,母乳喂養18個月時的發育評分及8歲時的智商均高于奶粉喂養者【1】。人工喂養增加消化系統感染機會,由于母乳中含有SIgA、乳鐵蛋白、游離脂肪酸及低聚乳糖等多功能和廣譜的抑菌活性物,故母乳喂養兒的發生率明顯低于人工喂養兒【2】。

1.3 護理人員知識的欠缺 新生兒的生理及病理表現界限不清楚,且病情變化很快,這樣增加了護理人員觀察的難度,使其可能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治,耽誤了病情,這與護理人員的經驗不足及知識的缺乏有著密切的關系。

1.4 忽略了新生兒的心理需求 新生兒的大腦雖然只有成人的25%,但已能接受環境的各種刺激而產生心理現象。新生兒作為人類與社會的未來和希望, 最初生命階段的心理、生理發育, 對成人后的心理性格發育有深遠影響【3】。所以, 只有對他們進行精心護理,才能使其身心健康。

1.5 產婦及家屬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缺乏 產婦及家屬因為護理知識的缺乏,使得新生兒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新生兒將面臨更多的危險。

2 針對新生兒安全問題的應對措施

2.1 環境的消毒隔離 胎兒在母體內生活,在恒溫的無菌的環境中,得到母體的保護。出生后其生活環境驟然發生變化,從無菌環境進入外界環境,新生兒許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工作人員是防止交叉感染各個相互依賴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環,尤其是醫務人員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源頭,醫院嚴格按照6步洗手法要求工作人員,必要時進行手的消毒,細菌總數應≤200CFU/m ,每日進行空氣消毒,定時開窗通風。規定探視制度,在我院母嬰室每個月均進行空氣培養,基本合格,且均未發生感染的爆發流行。

2.2 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確保新生兒的健康為了能將母乳喂養成功率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我科采用了PDCA循環法【4】來進行指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2.1 計劃階段(P) 首先評估產婦分娩前后對母乳喂養知識的需求,根據其掌握的程度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計劃內容,實行三級管理制度,管床護士進行孕產婦的宣教,護士長和護理班主任定期進行工作檢查,層層落實。

2.2.2 執行階段(D) 這是中心環節,針對計劃階段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首先做好入院宣教。分娩后重點做好早吸吮及幫助母嬰皮膚接觸,建立母子感情,使母親在心理上和行為上更能接受母乳喂養。指導正確哺乳及嬰兒有效含接上,建立指導-合作型的護患關系模式,同時指導產婦如何預防奶脹及擠奶方法,建立共同參與型的護患關系模式,以充分調動產婦及家屬的主觀能動性。

2.2.3 檢查階段(C) 管床護士每天對產婦進行檢查和評估,以確定產婦是否了解母乳喂養的優點,是否掌握正確的喂奶姿勢,有無奶脹,是否學會了正確的擠奶手法。無母乳喂養禁忌癥的母嬰同室病房不能有奶瓶和奶粉。

2.2.4 處理階段(D) 根據管床護士對產婦的評估及護士長的檢查結果,分析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防范措施。PDCA循環法是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50年代提出的,它強調全民參與、持續改進的原則。運用了這個方法,增強了護士及產婦對母乳喂養重要性的認識,從根本上改變了產婦及家屬的喂養觀念,這樣的方法是有針對性的,更能被產婦及家屬接受,同時也體現了本科室的人文關懷,將優質護理服務落到實處。

2.3 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素質 母嬰室的護理人員對于新生兒的觀察與處理能力欠缺,現在我科每個月都會組織學習,并且派護士輪流到新生兒科實踐學習,增強其新生兒的疾病觀察能力與處理問題的能力,加強護理操作基本功的訓練,讓弱小的生命健康地成長。

2.4 加強新生兒的心理護理

2.4.1 實行母嬰同室 新生兒剛從母體娩出時,母親的懷抱和哺乳會使他們產生在新世界生存的安全感, 使他們的心情平靜、安穩。同時方便母乳喂養。

2.4.2 實施嬰兒撫觸 嬰兒撫觸是通過撫觸者雙手對嬰兒的皮膚進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撫摩。研究表明, 撫觸可通過β―內啡呔的釋放、迷走神經張力的改變以及5―羥色胺的作用, 而促進嬰兒生長發育, 增強免疫力, 減少發病機率【5】,使父母及嬰兒均處于一種輕松、健康的狀態。

2.4.3 改善居室環境 新生兒對冷和熱的感覺比痛覺靈敏, 其嗅覺也相當發達, 出生第二天即具有味覺形象, 所以應將新生兒室溫度控制在22―24度, 相對濕度55―65%, 這樣可刺激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 并且在室內不同的方位放置一些紅、黃、蘭、綠等色彩鮮艷的氣球、玩具、圖片等,豐富環境, 這樣即開闊了新生兒的視野, 也啟發了大腦的思維,使之盡快適應環境變化, 這是符合心理發展規律的護理方式。

2.4.4 采取多種睡眠姿勢 新生兒應避免過緊包裹,使其活動自由。睡眠時, 我們讓其采取仰、側、俯等多種睡眠姿勢, 每1小時左右更換一次, 擺好頭位, 舒展耳廓, 這樣即鍛煉了他們翻身、抬頭能力, 也促進了大腦的發育。這就要求我們的醫護人員必需密切觀察, 避免捂著口鼻, 影響呼吸, 同時指導家長做好新生兒的日常生活護理。國外有學者認為, 早產兒避免采用俯臥位。

2.5 加強健康宣教 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管床護士在床邊進行新生兒護理知識的宣教,實行一對一的宣教,同時發放健康宣傳單,加深認識。在產婦學校進行課堂講授(可以利用實物),其中包括嬰兒的基礎護理、心理發育指導以及撫觸等內容。

2.5.1 保溫 新生兒的體表面積相對大,其散熱大于產熱,所以應注意保暖,室溫一般要求在22―24℃,濕度要求在55―65%,如體溫不升可采用輻射式保暖床、暖箱、熱水袋或母體溫度進行保溫,注意避免燙傷。體溫不穩定的新生兒不宜沐浴。因體溫過低,如不采取積極的保溫措施,則易發生新生兒硬腫癥。

2.5.2 皮膚粘膜的護理 剛出生的新生兒,在體表會有一層胎脂,它有保溫和防止感染的目的,清除時可用消毒植物油輕輕擦拭。待體溫正常后可用38―40℃的溫水進行沐浴。臍帶在脫落以前避免沾水,每日用75%的乙醇進行消毒,以避免感染及保持干燥。勤換尿布,避免尿布疹的出現。

2.5.3 預防接種 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5ug,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如母親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或病人,應同時接種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100IU.24小時內接種卡介苗0.1ml.

總結:新生兒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是從宮內逐漸過渡到外界生活的一個關鍵時期,除了要滿足他們的生理需求,做好基礎護理外,還要滿足他們的心理渴求,將醫學模式逐步過渡到“生理-心理-社會”的模式,將優質護理的理念融入工作的各個環節,以促進新生兒全面健康地發育。

參考文獻

[1]王琨.早產兒喂養的相關問題.臨床軍醫雜志,2003,31(2):102

[2]金漢珍 .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科學.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97

[3]朱智賢 .兒童心理學 .第2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98-99

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知識范文第4篇

的產后訪視旨在探討社區產后訪視增加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影響。將2017年1月至2019年December期間居住在石景山區廣東區并接受產后訪視的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接受兩次家訪,觀察組接受兩次家訪收到三份家訪材料和兒童健康。通過卡方檢驗分析兩組之間的差異。結果control group、there were產婦異常情況57例,收入率為31.67%,and新生兒異常情況70例,收入率為38.89%。在觀察組中,產婦異常情況16例,收入率為8.89%,新生兒異常情況22例,收入率為1222%。 結論 增加的 這個 數字 屬于 產后 拜訪 可以 有效地 改進 這個 產后 相關的 知識 和 新生兒 喂養 技能, 減少 他們的 擁有 疾病 和 新生兒 疾病 減少 這個 發生率 屬于 異常,促進母嬰健康。

產后訪視次數。產婦。新生兒

的社區產后訪問是婦幼保健人員對特定社區的訪問,為產后婦女及其家庭提供科學指導。指導內容主要包括日常護理、合理喂養、觀察孕婦產后情況等,可以積極促進母嬰的長期健康[1,2]。對產后家庭的家訪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重要任務之一。他們還繼續提供孕期保健服務,幫助孕婦和新生兒順利度過產褥期。訪問期間,醫生向孕婦傳授正確、科學的育兒知識,隨時解決母嬰喂養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孕婦穩定情緒,增強對母乳喂養的信心。在這項研究中,360名孕婦和新生兒接受了兩種產后家訪比較兩組產婦和新生兒異常的發生率,并分析其對產褥期母嬰健康的影響。

。對照組180例,年齡20~40歲,平均31.53.4歲。有105名初產婦和75名絕經后婦女。分娩方式:陰道自然分娩139例,剖宮產41例。分娩:足月分娩172例,早產8例,過期分娩0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138例,高中、中專33例,初中及以下9例。觀察組180例孕婦年齡21~40歲,平均32.33.1歲。有99名初產婦和81名絕經后婦女。分娩方式:陰道自然分娩134例,剖宮產46例。分娩:足月分娩176例,早產4例,過期分娩0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141例,高中、中專34例,初中及以下5例。所有產婦和新生兒均無明顯異常,出院后恢復良好。有精神異常或不能執行或接受母乳喂養的產婦和新生兒被排除在外,多胞胎被排除在外。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第一次訪視在出院后一周內,第二次訪視為產后18~20天,第三次訪視為產后28~30天。

(1)產婦:了解產婦分娩情況,是否有異常在懷孕和分娩期間,以及診斷和治療過程中,了解產婦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及特點。檢查:(1)一般情況:精神、睡眠、飲食、排便、血壓、體溫、脈搏、心肺聽診。(2) 雙側乳房是否腫脹、是否皸裂、乳腺管是否通暢、乳房是否紅腫、硬結以及分泌多少乳汁。(3) 子宮收縮惡露腹部或會陰傷口的特征、顏色、氣味和愈合情況。(4) 對孕婦進行產后保健指導和計劃生育指導,處理母乳喂養困難、產后便秘、痔瘡、會陰或腹部傷口等問題。(5) 產褥感染,產后出血,子宮復舊窮人對于那些尚未從妊娠并發癥和產后抑郁癥中恢復的人,請他們的分娩機構進行進一步檢查、診斷和治療。(2) 新生兒:觀察了解新生兒情況,進行系統檢查,如新生兒體溫、呼吸、新生兒臍帶、黃疸、排便、母乳喂養等,及時診斷問題[3]。觀察濕疹、皮炎和黃染的發生時間和程度,檢查口腔是否有念珠菌感染。此外,參觀者還應詢問新生兒的一般情況,了解他們的生長發育、睡眠質量、喂養時間、牛奶攝入量、尿液和尿液等。體重、體溫、,測量新生兒頭圍和血壓,觀察其在安靜狀態下的各項表現是否正常。觸摸按摩和臍部護理指導,每天給新生兒洗澡一次,保持皮膚清潔,經常換衣服和尿布,同時做好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工作。(3) 宣傳教育內容:加強母乳喂養和科學育兒知識的宣傳教育,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對母乳喂養、營養、心理、健康、計劃免疫和避孕方法進行指導。母乳喂養應根據嬰兒的需要,每天不少于8次。來訪人員應充分觀察孕婦的母乳喂養過程一次,指導孕婦的母乳喂養技術,正確指導其母乳喂養姿勢,包括接受姿勢和擠奶方法,協助有母乳喂養困難的孕婦進行母乳喂養,通過宣傳教育,讓孕婦認識到母乳喂養是嬰兒出生后6個月內最好的食品和飲料,質優價廉,喂養方便。最佳治療時間為5~10min/次,每日2次,能積極促進新生兒生長發育。

。采用產后抑郁量表對產婦進行產后情緒篩查。評分>10分表示心情不好,評分>13分表示產后抑郁。產婦得分越高,抑郁越嚴重。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x2檢驗用于數據處理。計數數據以百分比表示,P

,結果如表1所示。

觀察組在尿布性皮炎、膿皰瘡或濕疹、新生兒黃疸、臍帶異常、新生兒腹瀉和新生兒中便秘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兩組產婦異常情況比較[n(%)]

,在訪問期間向孕婦及其家人普及產后保健知識、母乳喂養技能、新生兒護理等知識。產后訪視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模式,是醫院護理服務的延伸。通過系統的訪視護理,提高孕婦的自理意識,科學照顧新生兒[4],降低母嬰發病率和死亡率,促進母嬰健康。提婦保健指導可以確保從醫院到家庭相關保健技能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根據每位產婦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指導,解決常見問題。產后過度緊張、失去控制、母乳不足或淤塞、皸裂、新生兒姿勢不正確等原因往往對母乳喂養有很大影響。大多數皸裂是由錯誤的吮吸方法引起的。引導孕婦按需母乳喂養,不要在寶寶特別餓的時候喂寶寶,防止新生兒咬,經常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掌握正確的母乳喂養姿勢,用輕輕撫摸嬰兒的嘴唇,直到嬰兒的嘴變寬,并迅速將嬰兒移至乳房,下唇位于下方。嬰兒暴露在口腔上方的乳暈多于暴露在口腔下方的乳暈。嘴寬,下唇向外,下巴靠近乳房。喂食時,首先是健康側,然后是患側,兩側的乳房交替進行。對于產后不良情緒嚴重的孕婦,訪視醫生需要合理協調家庭關系,給予她們良好的社會和家庭支持。

:有些新生兒出院后會不適應環境,如吐奶、臍帶潮紅、女嬰陰道少量出血、紅臀、濕疹等。這些問題可能是由正常情況、非倒置護理和清潔不足引起的。訪視醫生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和指導,使孕婦及時掌握正確的新生兒護理方法和技巧。

、程憶文等人的研究表明,通過護理人員的連續上門護理指導,孕婦和新生兒在第一次就診時存在的問題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就診后顯著減少。母乳喂養率也得到了顯著改善[5]。醫務人員的上門服務可以讓孕婦感受到社區和醫生的關懷,在離開醫院后繼續留在母乳喂養的氛圍,增加她們的安全感,重建母乳喂養的信心,改善母乳喂養率,為確保六個月內的純母乳喂養打下堅實基礎。在產后訪視期間,除了常規的健康教育外,我們還注意信息反饋。在每次隨訪過程中,我們詢問上次訪視的問題是否得到解決或改善,孕婦及其家屬是否有建議,并做好記錄,以指導今后的隨訪。增加產后家庭探訪的次數。探訪醫生可以重新評估孕婦和嬰兒的健康狀況,不斷對孕婦進行生理和心理指導,指導孕婦產后及時進行康復鍛煉,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增加食欲,增強體質,從而促進產婦身體耐受,預防產褥感染晚期產后出血、產后靜脈血栓形成、盆底功能障礙等產后并發癥,降低孕婦和新生兒不良結局的發生率[6]。

中心已將產后家庭的家訪次數增加到3次,及時解決了產婦和新生兒在產褥期的各種問題,降低了自己與新生兒之間的患病風險,提高了產婦哺乳技能,樹立了母乳喂養的信心,顯著改善了依賴性關于純母乳喂養和家庭對純母乳喂養的支持,以及改善母乳喂養率,促進母嬰健康。通過頻繁有效的吸吮,新生兒可顯著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促進子宮復舊。我們還發現,在第一次產后訪視期間,有更多的產婦出現皸裂、乳腺炎、新生兒尿布性皮炎、濕疹、黃疸、臍帶異常等問題。通過來訪者的指導,上述問題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訪問后顯著減少。綜上所述,

表示,增加產后訪視次數,訪視過程中及時與孕婦及其家屬溝通,對產后常見問題進行指導,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消除不利因素,使訪視更具針對性和針對性,降低孕婦和新生兒異常的發生率,有利于母親和嬰兒的健康。

[1]劉立新、劉勝全、董鑫。社區產后訪視促進母嬰健康作用及訪視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國社區醫生(醫學專業),2012,14(25):342-343.

[2]殷彩霞。產后訪視對母嬰健康影響的分析[J]。中國社區醫生(醫學專業),2012,14(30):36-37.

[3]謝明瑤。產后訪視對產婦圍產期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7,16(2):113-115.

,[4],陶君萍,陳萍,唐麗君,等.產后訪視護理與管理對健康產婦和新生兒影響的觀察[J]。醫學前沿,2018,8(22):243-244.

新生兒的喂養及護理知識范文第5篇

婦產科(高麗穎) 對孕期接受圍生期知識教育及未接受圍生期知識教育的孕婦,其新生兒出生時的狀況,母乳喂養情況,新生兒期患病情況進行觀察分析,以了解圍生期知識教育與新生兒健康狀況的關系,通過圍生期保健知識教育,提高產前保健意識,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合理處理和干預,盡可能降低新生兒患病率、致殘率及先天性畸形的發生率。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對象與方法

1.對象:2007年7月~2008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產婦及出生的活產兒共286例,在孕期接受圍生期知識教育的198例為教育組,未受教育的88例為未教育組。教育組有妊娠高血壓疾病2例,未教育組有輕度妊娠高血壓疾病1例,前置胎盤和過期妊娠各1例,2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方法:教育組孕婦于孕16周起由婦產科門診人員建立孕婦保健卡,定期做產前檢查,發放教育資料,接受系統圍生期保健知識及母乳喂養知識教育,經3~6次課程知識講座、培訓,并指導做好乳房護理、孕期營養、保健及胎教等。對照組因各種原因未進行系統的圍生期知識教育或產前臨時來本院分娩者。產后的護理、母乳喂養指導及新生兒保健措施2組情況相同,由兒科門診人員對新生兒出生情況建卡、登記、阿氏評分,由兒科和兒保科人員對1月內健康情況進行產后訪視、登記,了解新生兒期患病情況及母乳喂養情況。不對2組對象和調查人員進行暗示或進行特定目的之說明。表1 2組一般情況比較

3.統計學處理方法: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結果

出生時異常以新生兒窒息為主,新生兒疾病以新生兒腹瀉為主,其次為高膽紅素血癥和新生兒肺炎;未教育組出生異常和新生兒疾病比例均高于教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63,χ22=3.98,P0.05)。

討論

本組觀察顯示,對孕婦進行圍生期保健知識教育,可明顯降低出生異常比例及新生兒期患病比例,本文2組出生異常比例及新生兒期患病比例分別為4.54 %(13/286)和5.59 %(16/286),與同期類似報道相近[1],但接受圍生期保健知識教育組二者的比例分別為1.75 %(5/286)和2.45 %(7/286)而未接受教育組分別為2.79 %( 8/286)和3.15%(9 /286),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未教育組出生時異常情況多因未接受圍生期知識教育,未行產前定期檢查,而出現本來可避免先天畸形兒出生的的情況。教育組5例出生異常全部為輕度窒息,原因為臍帶脫垂、繞頸和打結所致,未教育組有6例為窒息,其原因除臍帶異常外,還有因羊水早破時間過長、羊水過多、過期產、宮內發育遲緩、臀位,有些本可經產前檢查發現,及時合理處理,而只因臨時入院分娩而致;未教育組1例頭顱血腫(因使用產鉗所致),1例畸形(為尿道下裂,產前未能查出)。2例妊娠高血壓疾病孕婦接受良好的保健措施,產后母、兒均無異常。表2 2組新生兒異常和疾病種類

剖宮產數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教育組剖宮產為擇期剖宮產,而未教育組多為臨時入院分娩所采取的臨時決定。母乳喂養率在1月內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實際比例仍以接受教育組高于未教育組,在今后的育兒保健中母乳喂養的差異可能會更加明顯。

接受系統的圍生期保健知識教育,可大大提高自身保健意識,提高保健知識水平,自覺地堅持定期的產前檢查,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出及時合理的處理,提高母乳喂養率[2],從而,降低新生兒及兒童患病率,大大提高嬰幼兒的健康狀況,提高人類素質。

參考文獻

1單曉光,何書香,徐柏榮.新生兒出生時的健康狀況與新生兒疾病情況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 1997,8(1):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安县| 衢州市| 中江县| 武夷山市| 滨州市| 勐海县| 明光市| 昌吉市| 尼玛县| 通化县| 仲巴县| 塔河县| 北流市| 彩票| 闽清县| 六盘水市| 黄骅市| 泽库县| 广宗县| 太和县| 铁力市| 田东县| 岢岚县| 肇州县| 左权县| 鸡东县| 运城市| 阿荣旗| 桂阳县| 南溪县| 大理市| 布尔津县| 阳高县| 阿荣旗| 江孜县| 荃湾区| 资讯 | 普格县| 祥云县| 双峰县|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