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審美教育的性質

審美教育的性質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審美教育的性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審美教育的性質

審美教育的性質范文第1篇

【關鍵詞】審美教育 中職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189-01

在中國頒布實施的中學語文相關課程標準中,曾明確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當積極培養學生們高尚、健康的審美情趣。”由此可見國家相關部門對于審美教育的重視程度。沒有美育滲透的教育內容,可以說是缺失的教育。所以,中職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學生審美水平的培養,將美的思想與內涵完全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此來充分激發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更好地陶冶學生們高雅的情操。唯有如此,才真正符合中國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本文針對于此,對審美教育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方式進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為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貢獻一分力量。

一 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教育手段,營造語文課堂中的審美氛圍

中國著名的美學家、教育學家朱光潛先生曾提出,“美感教育等同于情感教育,美育的價值便在于‘陶冶情操’。”朱光潛先生一直認為,提升人類精神文化素養的核心關鍵便在于情感,所以唯有通過情感教育,才能夠真正提升人類的精神文明境界。所以,中職語文教師便可以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語文教材,創設新的情境,開展審美教育。特別是在詩詞課程內容的教學過程當中,更是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們審美的情感。

例如,在教師為學生講解《詩經?秦風?蒹葭》的時候,便可以先利用Flash播放出學生非常熟悉且喜愛的歌曲《在水一方》,并對應顯示出歌詞。此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一起哼唱幾句。這樣一來,學生們便會處在一個非常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當中,積極性會提高許多。此時,教師再借勢指出《在水一方》的歌詞當中借用了許多《詩經?秦風?蒹葭》中的詩句,從而將學生們的思維帶入本堂課程的學習。教師可以先隨著音樂朗讀這首詩,讓學生們先感悟一下它的美感、規律以及藝術特點。運用疊詞、重章疊句、韻律、四言句反復詠唱等內容都是《詩經》的藝術特點,而后鼓勵學生們共同朗讀這首詩,感悟其中韻律的美感與作者為了愛情而執著追求卻求而不得的情感。朗讀完畢,教師可以讓學生閉目凝思,這首詩中所描繪了怎樣的場景?都有一些什么景物?有一些什么人物?他們穿著怎樣的服飾?又做何深情?這樣一來,學生們的思維便會逐漸連貫起來,眼前便會浮現出那既優美又惆悵的情境。這種教學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讓學生感悟到詩詞當中的朦朧美、情境美與含蓄美。

二 精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正確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健全自身的人格

語文這門科目的人文價值主要體現在課堂中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們的價值觀以及情感觀。而中職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語文教學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培養。當前,中職學生都是“90后”,他們自幼秉承著的文化與思想便是潮流、時尚與消費;他們追求個性,追求享受,厭惡學習。那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們自由分組,進行探討,究竟何為善?何為惡?哪些行為是值得提倡、值得傳承的,哪些行為又是我們應該遠離的?讓學生們可以正確地認識到,自己身為一名中職學校的學生,其首要任務便是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修養,穿著打扮也應當符合自己現在的身份。切記,不要貪慕虛榮,不要盲目地攀比,應當依靠自身的努力,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靠自己的能力得到勝利的果實。利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非常科學有效地幫學生們樹立起正確、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

相似的模式內容還有很多,中職語文教師應當大膽創新,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中死板、陳舊的教學氛圍,充分讓學生感悟到語文的人文文化與美感,將審美教育真正滲透入語文課堂教學中,從而促使學生們可以達到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審美教育對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職語文教師應當善于使用各種教學模式、各種良好契機,對學生加以更為科學合理的引導與啟發,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更為明晰地理解美的內涵,樹立起科學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華鳴亞.審美教育的特性及其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凌秀君.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探究[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2(9)

[3]凌秀君.審美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究[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2(33)

審美教育的性質范文第2篇

關鍵詞:佛教 造像 現實性 藝術性

我國是佛教盛行的國家,佛教的造像也是神態各異,從最初印度傳入時的西方人造型到后期完全東方人形象,體現著我國佛教造像審美的現實性和藝術性。唐朝時期的佛教造像大多以跏趺坐佛和倚坐佛為主,造像以圖案化和具有裝飾美的波髻和螺髻為主要的裝飾形象。主佛造象早期受到印度佛教造像的影響衣著多為犍陀羅式樣的通肩大衣,后期主佛造像衣著多以袒右袈裟或雙領下垂式袈裟為主。菩薩造像和佛像相比較,菩薩造像更具有豐腴健康的肉體之美,其發髻高高聳起,上身裸露,天衣傾斜披著身體,長裙則貼著身體呈“S”形,并隨著身體以一波三折的優美姿態展示出來,成為唐朝時期菩薩造像的共同特征。同時,佛座以束腰須彌座為主,上下枋、梟及壺門處的裝飾配件卻越加復雜,而佛床則更多的以模擬生活中真實家具為主。“開元三大士”在唐玄宗時期被弘傳的佛教密宗發揚光大,“唐密造像”逐漸大批出現,其形象和后世的“藏密造像”有較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金銅佛像方面,當時得以大批量地鑄造才使流傳于后世,很值得大家地關注。

一、 佛教造像的民族化

我國的佛教是從印度傳入,佛教造像早期產生于石窟,其形象大都保留著印度人物的形象特征:西方人的面孔,高高的鼻梁,深陷的眼框,卷曲的頭發,甚至連胡須也是卷曲著的;服飾造型則以側露右臂和裸露胸膛的印度傳統式披肩裝扮。這是由于佛教起初傳入我國時,中國人出于對佛神的景仰,不敢隨意改動佛陀的形象。

審美教育的性質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學 審美教育分析 重要性教學方法

音樂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發掘學生自身潛力。審美,是對藝術的尊重,亦是接觸藝術核心的唯一途徑之一。在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不僅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但就目前而言,在我國大部分中職音樂教學中,并沒有將審美教育提高到一個被重視的高度,學生接觸不到音樂的核心教育,從而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不太理想。

一、審美教育的概念

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及其具感染力的特點,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其不但作為一種藝術追求,受到很多人的追尋,更是作為溝通思想與情感的橋梁,被越來越多的人尊崇。審美,就是分析和理解音樂這一藝術形式,感受在音符與詞律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信息,從而達到欣賞音樂的真正目的。審美教育,單純的從教育意義講,就是通過特有的藝術手段,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專業能力;從廣義方面講,就是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方法,使學生從身邊的任何有美感的事物中,發現美并欣賞美,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美化學生的心靈與靈魂,提高學生的思維智慧和道德素質。

二、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1.審美教育實現了音樂教育

中職音樂教育,是我國完整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過專業的音樂教學,培養全面的音樂人才,并且通過審美教育提高音樂人才的精神智慧,從而達到培養藝術人才的目的,進而推動我國的音樂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缺少審美教育的音樂教學,存在著感性和理性的分歧,使音樂失去了本質,而審美教育正好彌補了這個缺陷,是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結合,促進了音樂教育趨向于完善。除此之外,審美教育促使了學生與音樂之間的和諧發展,使學生更完整地與音樂結合,更深入地感受音樂的感染力和魅力,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提高了學生在音樂方面的造詣,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為音樂服務,為我國的音樂發展做出貢獻。

2.審美教育可以促進音樂教育

審美教育廣泛的意義包含很多方面,它被劃分為許多模塊,其主要價值作用就是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使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咀嚼分析音符詞律中間所蘊有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靠近藝術,向著藝術的終點前進。比如在學習曲子《高山流水》的時候,若是依照陳舊的教學理念,就是片面地教導學生如何在琴弦上進行彈奏,學生所學習到的只不過是一個毫無音樂實質的外殼。但是若是給學生講述一下這首曲子背后伯牙和鐘子期知音的典故,使學生充分了解到這首曲子所蘊含的意味,便有助于學生體會到曲子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法國著名的音樂藝術家別爾通曾經就藝術的美做過這樣的解釋:“藝術的第一美質在情感,而第二美質在于選擇用以表達情感的演奏手段,但只有兩種品質的結合,才能創造出完美的藝術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是藝術組分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一個藝術家創作出的優質作品,必然是其所凝聚在作品中的情感,使欣賞者受到了極大的感染。

3.審美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音樂教育,是一門注重藝術欣賞的學科,而藝術,講究的就是審美。在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就是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從內心深處,體會到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從而被音樂的魅力所吸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W生的審美能力。對音樂的審美,離不開心靈的沉淀和合適的氛圍,而當這一切條件都滿足的時候,也是靈感到來之際,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腦子不斷運轉,思維不斷跳躍,心靈亦不斷地有著體會,而這些體會,正是靈感的來源,是藝術的來源,也是學生創造力的發源地。

三、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教學方法

1.教師扮演引導角色,帶領學生學習

教師要與學生之間有深入的交流和討論,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和需求,認真分析學生提出的一些建議,進而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引導學生欣賞音樂,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審美教育工作,將音樂的魅力充分地展現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點燃學生對音樂的熱情,提高音樂教育的質量。比如在《爵士樂欣賞》這節課程中,老師可以在開始這節課之前,先引導學生了解爵士樂,預先引導學生欣賞甲殼蟲樂隊的經典之作《HEY JUDE》,從各方面解析這首作品的特點和魅力,使學生對爵士樂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然后再進行課堂的正式內容。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己就教材中的例子,談談自己對爵士樂的一些見解和看法,老師再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在整個過程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

2.解析歌詞,加深學生的理解

歌曲是由歌詞和旋律兩部分組成,一首歌曲有著優美的、符合旋律意境的歌詞,可以說是已經成功了一半。歌詞是歌曲的情感載體,也是欣賞歌曲者與作品之間的物質橋梁。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深層次地講解歌詞所代表的意思,使學生對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欣賞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游擊隊歌》的音樂課程中,首先僅就歌詞作以解釋,通過解析歌詞的意思,讓學生在腦海中描繪歌詞所描述的游擊隊員的堅強、勇敢的英雄形象,同時醞釀這首歌曲所需要的演唱情感,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3.完善審美教育體制

不管是如何具體的審美教育方式,都是要建立在有可實施性的基礎上,才能使這項工作順利開展。因此,學校要提高教育的意識,將審美教育融入到音樂教學的體系當中,并出臺相關的政策。比如講審美能力納入考核范圍,不僅對學生進行考核,對老師也要進行考核,保證審美教育的平穩發展。只有學校支持和完善的體制,才能保證審美教育充分發揮效果。

四、小結

總而言之,中職音樂教學是培養中學生發現美、理解美、感受美和欣賞美的重要時期,而審美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的重要教育方式。合理的科學的審美教育,能夠充分培養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學生思維智慧的發展,升華學生的精神境界。希望本文的內容,能為我國中職音樂教學提供可供參考的建議,也希望我國音樂事業能夠蓬勃發展,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陳焦偉.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學方法[J].科技展望,2016(7).

[2]田丹.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學方法分析[J].職業,2015(30).

[3]歐陽紅藝.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學方法[J].通俗歌曲,2013(6).

審美教育的性質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右美托咪啶; 咪唑安定; 腰叢-坐骨神經聯合阻滯

中圖分類號 R61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2-0045-02

腰叢-坐骨神經聯合阻滯是目前膝部及以下手術較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由于其對手術范圍內感覺神經阻滯完善、心血管影響較小,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但在使用神經刺激儀時,肌束顫動容易引起患者緊張、躁動,影響麻醉效果。目前,有許多藥物用于術前鎮靜,減輕焦慮情緒。右美托咪啶能抑制交感神經,具有穩定血流動力學、抑制應激反應、減少麻醉刺激及其他鎮靜藥物用量等作用。本研究擬探討麻醉誘導右美托咪啶與咪唑安定對腰叢-坐骨神經聯合阻滯鎮靜效果及安全性,以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行擇期膝關節鏡手術患者54例,年齡18~65歲,體重45~80 kg。ASA Ⅰ~Ⅱ級。排除標準:心血管病史、急慢性肝腎功能不全、慢性疼痛及精神類病史,長期使用鎮痛藥或非類固醇消炎藥過敏史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右美托咪啶組(D組)和咪唑安定(M組),每組2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均不使用術前藥,入室后開放上肢靜脈,面罩吸氧,流量5 L/min,監測患者心電圖(ECG)、心率(HR)、無創血壓、血氧飽和度(SpO2)。D組使用微泵靜脈輸注負荷量右美托咪啶,速率為

0.5 μg/kg(10 min泵完)。M組單次靜脈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輸注完畢后,行腰叢-坐骨神經聯合阻滯,在探尋坐骨神經及腰叢神經成功后,分別推注0.4%羅派卡因20 ml,1%利多卡因10 ml。若出現嚴重心動過緩(HR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患者于神經阻滯前,神經阻滯成功即刻,躺平后1、3、5 min的患者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及脈搏氧飽和度(SpO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比較行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P

2 結果

M組在阻滯成功即刻至躺平后5 min心率明顯增快,與D組同時點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M組相比,D組HR在阻滯后各個時點值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在阻滯成功即刻、平躺后1 min、3 min時,M組SpO2小于95%的人數與D組相比明顯增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D組與M組各時點SpO2比較 例

組別 指標 阻滯前 阻滯成功

即刻 躺平后

1 min 躺平后

3 min 躺平后

5 min

D組 SpO2>95% 27 24 27 27 27

SpO2

M組 SpO2>95% 27 21 19 23 25

SpO2

3 討論

神經刺激針在探尋坐骨神經和腰叢神經時,機體受到的機械刺激及疼痛刺激,通過中樞上行,激活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引起血中兒茶酚胺的興奮性神經遞質釋放增多,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右旋美托咪啶(DeX),是一種新型的α2腎上腺紊能受體激動劑,是美托咪定的右旋異構體,它與α2、α1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的比例約為1600∶1,與α2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的親和力是可樂定的7~8倍,且其內在活性強于可樂定[1]。右美托咪啶對應激反應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為其抑制中樞及腎上腺素能受體所致,減少血中兒茶酚胺的釋放。從而產生明顯的中樞鎮靜作用和交感抑制作用,減輕了患者在肌束顫動時的應激反應。有研究發現右美托咪定有“協助鎮靜”作用,可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副作用少等優點[2];亦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因其鎮靜催眠、鎮痛、抑制交感活動的作用,又不產生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3],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門診手術,如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神經外科介入手術、心臟介入治療。臨床隨機雙盲試驗顯示,對于30例因喉癌術后張口度小需行鼻插管的患者,泵注右美托咪啶l μg/kg與給予芬太尼1 μg/kg后相比,右美托咪啶組可以減少應激,插管時患者的配合度高,血流動力學變化少。本研究中,D組患者在神經阻滯期間心率、血壓無明顯增高,與M組相比血流動力學更穩定,證明右美托咪啶能有效減少神經阻滯的應激反應。需要注意的是,右美托咪啶需緩慢靜脈輸注射,因為大劑量、快速注射會先引起al受體興奮,表現為血壓上升,然后才逐漸出現降壓和降心率的作用,故禁忌快速靜脈注射給藥。本研究用微量泵泵注來減小此副作用。有研究顯示,右美托咪啶能減少應激反應且無呼吸抑制,術前靜脈注射或肌內注射1.2~2.4 μg/kg右美托咪啶能降低神經阻滯過程引起的血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皮質醇和D-內啡肽的升高反應[4]。Bert等[5]研究認為,右美托咪定產生明顯鎮靜時可減少分鐘通氣量;但高碳酸血癥對呼吸系統的興奮性可使分鐘通氣量得到維持,在自主呼吸志愿者中注入右美托咪定,血漿濃度到15 ng/ml時,沒有出現動脈血氧或pH值的變化,而隨血藥濃度增加呼吸頻率相應增加,PetCO2隨右美托咪定用量增加而輕微增加,但到達一個平臺期后就不再增加。本試驗中,使用右美托咪啶后,僅有2名患者SpO2下降至95%以下,在平躺后迅速恢復到95%以上,說明右美托咪啶對呼吸影響較小,且持續時間較短。故右美托咪啶是麻醉醫師在麻醉輔助用藥方面的一種新選擇,它除了具有鎮靜、鎮痛、減少應激反應及減少用量等作用外,對呼吸功能幾乎無抑制,且可增加圍術期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性。使其在麻醉管理方面的應用領域更加寬廣[6]。

綜上所述,腰叢-坐骨神經聯合阻滯過程中,與咪唑安定相比,右美托咪啶能減慢患者心率,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減輕神經阻滯時的應激反應,且無明顯呼吸抑制作用。在神經阻滯前微量泵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是安全、有效的一種給藥方法。

參考文獻

[1]Kamibayashi T,Maze M.Clinical uses ofalpha2-adrenergic agonists[J].Anesthesiology,2000,93(1):1345-1349.

[2]Paspatis G A.Deep sedation for endoscopic retrogras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intravenous propofol alone versus intravenous propofol with oral midazolam premedication[J].Endoscopy,2008,40(1):308-313.

[3]Klamt J G, Vicente W V, Garcia L V, et al.Hemodynamic 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dexmedetomidine-fentanyl versus midazolam-fentanyl in children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J].Rev Bras Anestesiol,2010,60(1):350-362.

[4]李民,張利萍,吳新民.右美托咪啶在臨床麻醉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7,23(6):466-470.

[5]Bert T J,Hall J E,Barney J A, et al.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dexmedetomidine in humans[J].Anesthesiology,2000,93(1):382-394.

審美教育的性質范文第5篇

2001年7月,教育部制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公布,令人耳目一新。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育必須進行系統的改革,并對課程性質和地位、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階段目標作出了遠比大綱深入具體的闡述和規定。從大綱到課程標準,是跨世紀的歷史飛躍,值得慶賀,更須深入學習。

本文僅就閱讀的功能談點體會。

課程標準在關于閱讀的“教學建議”中首先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我理解這句話至少包含三層信息。

一、閱讀具有多重功能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功能的認識受制于語文學科性質觀。1963年大綱奠定了“工具性”的地位,1978年大綱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與讀寫訓練“相輔相成”,1986年大綱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些都有不可磨滅的功績。但在半個世紀中,語文教育實際上大多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兩極搖擺,直到20世紀末,把語文課變成純工具訓練的現象到處可見,而“語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的極端主張也時有耳聞。其實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證明:在世界語文教育中,不論是西方古典的歐洲模式、現代西方美國模式,還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模式,“都兼顧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顧實用性和教育性,既有技能目標又含價值目標,肩負培養能力和陶冶情操以利學生發展雙重任務”①。《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性質作了新的界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尊重客觀規律的,也是辯證的。

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性質定位,為審視閱讀教學提供了依據。我理解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是……重要途徑”的表述不是嚴格的科學定義,而是的闡釋。其核心理念是“閱讀功能多重論”,從而否定了與人相對的“閱讀功能單一論”。

我國有悠久的閱讀傳統和豐富的閱讀經驗,閱讀有多重功能似乎是常識,但在相當長時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真正起作用的似乎只剩下了一句話——“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或“閱讀是吸收”。更由于誤解和曲解,閱讀功能單一論或者把閱讀變成了寫作的附庸,或者變成純工具訓練,或者變成空洞的政治說教,結果或兩敗俱傷,或一事無成,白白糟蹋了本應用于閱讀的大好時光。

現代閱讀學認為:“閱讀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緣文會友的交往行為,是書面文化的精神消費,是人類素質的生產過程。”②這種閱讀基本觀點表明,閱讀自有寫作不可替代的多重功能。

我曾撰文認為:閱讀文章有認知、實用和審美三重功能。認知功能:文章是社會進程的永久檔案,是客觀世界的真實映像,是思維創造的物化形態。閱讀文章是讀者認知客觀世界的向導。實用功能:文章是社會交際的必備工具,是文化傳播的可靠載體。閱讀文章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審美功能:閱讀文章可以增強審美意識,培養審美能力,激發審美創造精神。文章是作者審美觀照的結晶,又是讀者審美欣賞的觀象③。我還曾認為:文章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傳媒,也是政治和外交斗爭的有力武器④。當然這里講的包括文章寫作、傳播、閱讀、實踐的全過程。在《閱讀學新論》一書中我們曾指出,閱讀有求知、開智、立德、審美四個方面的育人成才功能,還從教育、文化、經濟、政治方面論證了閱讀的經國濟世功能⑤。

新課程標準在論述語文課程地位時曾提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依我的理解,新課程標準列舉的閱讀四重功能,“搜集處理信息”是實用功能,“認識世界、發展思維”是認知功能,“獲得審美體驗”是審美功能。這是語文教育綱領性文件對現代閱讀學研究成果的吸收和發展,是語文課程“工具人文統一”的性質觀在閱讀教學中的闡發,又是語文課程“多重工能”觀的體現,還與課程總目標中“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內容前后照應。四者依次對應智育、德育、體育、美育,這樣有利于把基礎教育的宏觀目標落實到閱讀教學的具體操作之中。

我把閱讀的多重功能比喻為“四重奏”。“四重奏”,指四件樂器的演奏同一樂曲。如“鋼琴四重奏”,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鋼琴演奏。聲部雖有高、低、剛、柔之別,但旋律是和諧的,節奏是一致的。有效的閱讀過程,可以同時實現求知、開智、立德、審美多重功能。

二、實用是閱讀的首要功能

閱讀“四重奏”,不是各奏各調,也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的。這正如“弦四重奏”以兩把小提琴為主,“鋼琴四重奏”中鋼琴是核心。

我曾把閱讀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方面:直接目標——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陶冶思想情操⑥。意在強調培養閱讀能力、注重實際應用,是閱讀的首要任務。

從社會實踐看,語言是“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產生的”⑦。現代人閱讀,首先是為了社會交際,為了生存和發展。行政管理人員讀公文,經營管理者讀商務函件,師生讀教科書,一般人讀報刊、書信、電報,都是為了解決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新課程標準把“搜集處理信息”這一實用功能置于首要位置,表現出了求實精神和現代意識。

從課程設置看,開智、立德、審美,都不是語文一個學科的職責,而培養語言能力則責無旁貸。葉圣陶早就指出:閱讀與寫作的訓練“他科是不負責的,全在國文教學的肩膀上”,這是語文教學“獨當其任的任”⑧。

我國的文學教育多年受到冷落,近年大綱、課程標準加強文學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把文學教育作為語文教育的唯一內容,則是不明智的。

這里大約存在兩個誤解:

一是只有文學作品才具備審美功能。其實審美教育并非文學作品的專利,非文學作品的一般文章,內容和形式都蘊含豐富的美質,文章閱讀同樣可以獲得審美體驗,文章教學的美育天地十分廣闊⑨。學生閱讀實用文章,也可以“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處理信息”的實用能力,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材中,非文學作品的一般文章應該占有適當比例,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加大文學閱讀的分量。

二是認為能讀文學作品就會讀一般文章。文學作品誠然是廣義文章的高級形式,但能讀《離騷》未必會讀《資本論》,能讀《三國演義》也未必會讀《相對論》。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論文(著作)的閱讀,與文學作品的閱讀,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的。

朱光潛先生曾借一棵古松講過實用的、科學的和審美的三種態度。閱讀的目的兼顧向善、求真、審美。對大多數普通讀者來說,實用還是第一位的。閱讀教學把實用功能置于首位,審美教育作為潛在功能,才是符合實際的。

三、閱讀是和諧的心理過程

從行為結果看,閱讀的多重功能用我國的成語“一箭雙雕”“一石三鳥”“一車殺四卒”來比喻也未嘗不可。我喻之為“四重奏”,有三層意思。

首先,閱讀產生整體綜合效應。四重功能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大致同時完成的。一個閱讀主體,每次閱讀的目標可能并不一樣,有時重在求知,有時重在消遣,但在閱讀活動中,其他功能也隨之得以實現。瀏覽一部小說,本業間在消遣,閱讀過程中讀者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卻不知不覺受到作者的潛在影響,也會學到許多自然或人文知識,同時思維得到鍛煉而發展。這種內在聯系是不易察覺的,但又是緊密的、不可分割的。就像我們聆聽四重奏獲得的是整體印象,閱讀也應追求整體感悟、整體把握。

其次,閱讀的心理過程是和諧的。正如“四重奏”的四種樂器,雖然聲部有高有低,但節奏是一致的,旋律是和諧的,高音低音組成和弦,風格統一,不諧調的就成為噪音。閱讀是復雜的心智技能,在披文得意、與作者對話的過程中,文章所描述的世界圖像就展現在讀者眼前,同時也獲得審美體驗,其過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和諧。

第三,閱讀的潛在影響深遠。優秀作品的影響力,可以延續相當長時間,古人所謂“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是說雅樂有延時效應。偉大作品引起的心靈震蕩,甚至能影響人的一生,改變人的命運。古今中外都不乏這樣的例證。

總之,新課程標準對閱讀功能的詮釋,比較全面,表述也恰當。其內涵很豐富,應該仔細領會。我理解“認識世界”應包括認識自然和社會、歷史和現實,還包括反觀自身,認識自我。“發展思維”,包括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辯證思維和系統思維,還有創造性思維。“搜集處理信息”是現代閱讀的重要功能。但閱讀的實用功能不限于搜集處理信息。閱讀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現代件下,從作者到讀者的傳輸時間已經縮短到最低限度。通過因特網,人們可以查閱剛剛發表的論文,可以讀到朋友幾秒鐘前發來的E-mail,也可以一人或多人同時在網上聊天,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如果把“搜集處理信息”改為“交流信息”,似乎更能體現現代閱讀雙向互動的特點。審美閱讀過程一般要經感知審美對象、激發審美情操、培養審美觀念、參與審美鑒賞等階段,理想的結果是引發審美創造。新課程標準提到的“獲得審美體驗”,是閱讀審美過程的重要階段,能否有更恰當的表述也還可以考慮。

上述膚淺體會,懇請專家和同仁指正。

注釋:①甘其勛《中外語文學科性質觀之比較》,見《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論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②⑤⑥曾祥芹主編《閱讀學新論》,語文出版社1999年9月版。

③甘其勛《文章的功能》,見《文章學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版。

④甘其勛《論文章的經濟和政治功能》,原載《河南師范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

⑦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远市| 佛坪县| 建瓯市| 筠连县| 忻城县| 如皋市| 辽阳市| 长春市| 迁西县| 台东县| 长丰县| 霸州市| 水富县| 昌乐县| 金寨县| 姚安县| 贺州市| 化德县| 依兰县| 普兰店市| 保康县| 辉南县| 弋阳县| 喀喇| 奎屯市| 安岳县| 临城县| 西城区| 中卫市| 拜城县| 高州市| 临城县| 福安市| 且末县| 安远县| 兰溪市| 海原县| 隆回县| 安顺市| 巴东县|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