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游戲設計的藝術

游戲設計的藝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游戲設計的藝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游戲設計的藝術

游戲設計的藝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電子游戲 游戲 藝術 美學 藝術設計 未來發展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0.036

在最近幾年之中,電子游戲(Video Game),或按照美國英文為Video Game 應譯為錄像游戲,為方便起見,我們通譯位電子游戲,是美國文化產業中最賺錢的,僅2007年一年,美國國內出產、發行銷售了大約1000多種新電子游戲軟件,其經濟收入要遠遠超過電影、電視。按照2007年的文化市場統計報告,目前全球每天有大約10億多人在玩電子游戲,而其中85% 以上為兒童和青少年,這樣,全球每天在電子游戲一項的收入大約在 50-60 億美元,而中國是最大的電子游戲的市場國,每天大約有2-3億多人沉迷于電子游戲。但奇怪的是,直到今天,在美國和在中國,我們沒有看到一部詳細研究電子游戲的專著。作為在這個領域/行當工作的專業工作者,我們斗膽-冒昧想嘗試在這上面作一點努力,撰寫此文,無非是拋磚引玉,以求教同行師友或同儕。

一、電子游戲發展史回顧

同電影、電視等相比較,電子游戲恐怕是最新的文化產品形式,歷史短暫,這就可以尋找其源頭了。20世紀50年代,隨著美國新性科技的發展,一個新發明徹底地改變人們對于所生活的物質世界的感受,包括感受習慣,感受方式,途經和行為等,這個新東西就是錄像機( video machine )。對于廣大的群眾來講,這東西可以起到紀錄圖像的作用——人們可以使用它把自己喜歡的電影-電視影像紀錄下來反復觀看,藝術家把這個東西看成為新媒體之一種,可以用來進行藝術創作,于是就出現了“錄像藝術”的形式;而科技人員同傳統的玩具制造業,看到的是商機,創作出美國的、也是世界的第一個錄像游戲(video game)——即“兩個人打乒乓”(Tennis for Two)的游戲。它是人類第一次把新科技發明和傳統的“游戲”(game)觀念相結合的新形式。

游戲(game),根據人類學原理,是人類特有的活動之一,早在遠古時期,我們人類的老祖先們就已經開始了游戲活動,所以有人類文明/文化始緣于游戲之說;二而藝術源于游戲,更是藝術史和美學史的一種流行的理論。游戲也和運動/特別是競技有關,眾所周知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其名字就是the Olympic Game, 就帶有游戲的性質。錄像游戲,繼續保持了人類傳統的游戲的特征:對抗,競爭,娛樂,有趣,按照規則進行等性質。但不同的是錄像游戲緊緊地依附在錄像技術之上,它不能脫離技術獨立存在,因此,從本質上講它是現代科學技術的衍生物,它的主要的活動模式是人—機械/儀器設備之間的活動——即玩游戲的人不能離開錄像機/電視機和游戲設備。[1]早期的兩個人打乒乓球的錄像游戲為兩個人提供了參與游戲的機會,他們要直接地把握住控制健或按鈕,兩個人才能進行比賽,當時的圖像或圖形十分簡單,不過是幾條線條和圓圈—代表乒乓球。其抽象簡單程度就如同當時流行的極簡藝術(minimalist art)。但即使是如此簡單,也吸引了眾多人流連忘返。有趣的是2007年,筆者到四川成都訪友與講學,一天在大街閑逛,在一家茶館內看見幾個老人圍著一架老式游戲機在玩這種老式的打乒乓球的游戲。這個最早的電子游戲就開始具有互動性質(interactivity )和比賽競技的特征了,為了吸引玩客堅持玩下去,游戲制定出一套游戲規則包括獎勵計分等。

二、電子游戲=藝術

美國著名的傳播學教授,電腦圖像藝術家尼克? 凱爾曼博士提出并主張下列的觀念:電視和電腦游戲,如同我們近來對它們理解的那樣,應被視為藝術。[2]我特別強調這句話:“正如我們近來對于他們的理解那樣,”這是因為有很多批評家雖然樂意把游戲視為一個潛在的藝術形式,但依然看到有某些已經建置好的,巨大的和神妙的障礙,妨礙我們以一些嚴肅的目的來觀察游戲。凱爾曼毫無懷疑地提出,游戲所提供給我們不是什么特殊的;他還堅持認為,從基礎觀念來講,游戲的設計者所從事的就是藝術(創作)。

凱爾曼的聲明陳述基于兩個基本的核心觀念:第一,電子游戲的設計師是工藝匠師,他們關注神妙世界,并把它視覺化了,并實現了自己的才藝技能,這正如其他藝術形式的才藝匠師所做的一樣;第二,電子游戲是某種特殊的集合性,它深深地扎根于我們的文化土壤之中,這固然是因為游戲繼續了我們永恒的、與神話和傳說相關的追求幻想的功能,特別當人們尋求麻醉解脫時。這是西方的一個傳統——可以追尋到先人時期的史詩,到亞瑟的婚姻,以及墨比迪克的神話等。這里值得提出的是,所有的這些經典性作品都是它們所處時代的流行文化作品。在幾個地方,凱爾曼與電影進行了類比—電影曾經是“一個新型的玩意兒 ”,因為它(電影 )也經歷了一個由吸引人的小玩意兒發展到如今的現代藝術形式的過程。但即便如此,也有少數現代人不愿觀看,和把它列入藝術的行列之內。所有的這些類推都不過是適當的和不適當的。[3]

游戲設計的藝術范文第2篇

1.在課前導入中設置游戲。在中職美術教學中,課前導入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整堂課的效率。教師可在課前導入環節中設置一個小游戲,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如,在人物面部表情的素描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前導入環節讓學生走上講臺,或者指定幾名對美術課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到講臺上,對講臺下面的學生做幾個面部表情,如咧嘴、皺眉等。臺上學生做出的生動表情不但可以吸引臺下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情緒空前高漲。教師趁機導入新課,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能力培養中設置游戲。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通過各種游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在教授民間美術年畫時,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玩角色扮演游戲。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扮演門神,有的學生扮演門童,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游戲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課堂氛圍也變得十分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全面激發,教學效率大幅度提升。3.在合作學習中設置游戲。通常情況下,游戲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換言之,游戲是一個群體配合、互動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游戲教學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又能增強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可充分利用美術教材中作品的多樣性,為學生設置既需要動腦思考又需要動手操作的游戲,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的成員要精誠合作,小組之間則要相互競爭。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火眼金睛”的小游戲,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兩幅相似度較高的圖片,將所有學生分成兩個小組,看哪個小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圖片中的不同之處。在游戲過程中,組員要相互配合,分工協作,有的對線條進行分析,有的對圖形進行分析,有的對色彩進行分析,這樣才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得勝利。4.在課堂實踐中設置游戲。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枯燥的理論知識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隨之大幅度降低,進而影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鑒于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游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學如何描繪物體的明暗使其更具立體感時,教師可以利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向學生簡要介紹明暗的概念和造型的價值,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多數學生初次接觸明暗知識,所以難以在繪畫中處理好明暗。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讓一兩名學生走到室外,站在陽光下,并讓其他學生觀察室外學生身體的明暗程度、影子的長度及其方向變化,然后教師結合實例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使學生掌握明暗造型規律和運用技巧,這樣學生就能在快樂的游戲中輕松地掌握美術知識,教學效率自然會隨之提升。

二、中職美術教學中游戲教學的重要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是激發中職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途徑之一。教師要想使中職學生對美術教學產生興趣,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合理地設置游戲,利用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2.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中職院校的生源素質往往不是很高,一些學生在美術課堂上不遵守紀律,阻礙了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達成。游戲教學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當游戲內容與教材內容契合時,學生在游戲中能夠學到豐富的美術知識,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3.豐富美術課堂教學方式。游戲教學能夠豐富美術課堂教學方式。隨著美術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游戲教學的內容也要不斷創新,這樣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游戲教學法,在課堂導入、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以及課堂實踐教學中合理設置游戲環節,這樣就能寓教于樂,有效提高美術教學效果。

作者:黃金花 單位:作者:單位:

參考文獻:

[1]夏建敏.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方法探討.美術教育研究,2017(4).

游戲設計的藝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攝影技術 油畫 油畫藝術創作 藝術觀念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1攝影技術對油畫藝術創作的影響

油畫創作就是藝術家運用油畫材料,通過多種藝術手段綜合體現的藝術形式,攝影技術的發展,豐富了油畫藝術創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質感、光感與空間等造型因素。

1.1攝影技術的運用,促進了繪畫材料的廣泛化

材料是藝術家內心表達的媒介,是視覺傳達的載體。攝影和繪畫所使用的物質媒介材料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攝影藝術是科技文明的產物,而油畫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畫顏料、畫筆和畫布畫質等材料。攝影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現方法應用于圖像藝術。同時也為油畫藝術創作材料的開發及綜合運用,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油畫材料也由傳統的布、紙、木、石、顏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屬、纖維以及任意的現成物品。隨著時代的發展,繪畫制作條件和工具材料逐漸廣泛化。

1.2 攝影技術的運用,減縮了寫生手段的繁雜化

油畫藝術的審美再現,首先取決于創作者運用寫生手段,對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長時間的觀察與取舍,把其形象依照嚴謹的構圖方式初步表現在草稿上,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刻畫描繪。而現代攝影技術快捷的再現功能,為油畫創作提供了相當寫實的物象造型資料,省略了相當多的寫實活動。相對來說,攝影技術的運用減少了油畫創作寫生過程帶來的麻煩。

2 攝影技術對油畫藝術表現形式和創作觀念上的影響

油畫是繪畫藝術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油畫創作是綜合多種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平面基礎上塑造靜態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加工形式創造過程。

2.1改變了油畫藝術對文化符號圖像的獨創形式

攝影作為一種利用機械科技來記錄視覺畫面的方式,一經產生便預示著圖像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精神生活和思維模式,攝影技術從誕生由一開始對繪畫圖形及文化符號的借鑒,逐漸發展到現在繪畫不斷直接或間接地挪用越來越科技化的攝影圖像,改變了油畫繪畫藝術對人類文化符號及圖像創制的再現、記錄、敘事、宣傳等諸多固有功用,借鑒攝影技術中對于視點、尺寸圖像分割法的油畫創作,呈現時空、觀念和風格的集合,標志著當代油畫已進入了圖像化的時代,當代油畫與攝影圖像的結合在表現技法上趨向融合。

2.2促進了油畫創作風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發展

油畫風格是指體現畫家生命特質和審美傾向的油畫組織秩序與品質。具體受畫家生命特質的穩定性,畫家審美傾向的社會性與變化性等因素影響。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當代視覺藝術中,攝影技術圖像給人們帶來的圖像化審美形式已經成為時代特征。與此同時,新一代畫家采用自由、開放的觀察方式,引進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攝影技術,在油畫創作過程中不斷注入自己的創作思想與個性情感,體現了當代油畫最顯著的多樣性和多元化特點。

2.3 衍化了油畫藝術對攝影技術記錄的借鑒

油畫是建立在對現實客觀事物內在本質與規律基礎上的模仿和再現,是記錄具體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攝影技術的運用,生成了油畫創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現功能的弱化。攝影技術對物象的快捷性記錄方式,對油畫創作藝術的再現功能提出了嚴峻挑戰,油畫藝術是按照一定的審美法則及創作規律,通過對物象的線條、色彩、形體、構圖、肌理等創作要素的組合,塑造物體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復的特點 。

而攝影技術則可以運用科技材料針對物象的造型進行機械性復制。同時,攝影技術的發展與運用,能夠為油畫創作提供可觀的創作資料和素材,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油畫藝術,是對攝影記錄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 解海龍.淚水浸濕我們的底片[Z].中國時報周刊,1992-4-26.

游戲設計的藝術范文第4篇

關鍵詞:減負增效 數學練習 自主 開放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78-01

傳統的作業比較封閉、僵化,已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不適應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只有合理的練習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作業應是一種生活,一種活動,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體驗成功和快樂。

那么,減負增效背景下的數學練習設計,應如何體現它的效度,突出它的現實性、發展性和活動性呢?

1 倡導自主,凸顯練習的“民主自由”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自主練習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才能促使全體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作為練習設計的策劃者,必須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做練習的主人,做自已的“練習”。實踐證明,并不是每一個學生對于相同的練習都能接受,因此,練習設計須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差異,盡可能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練習,供學生自主選擇訓練,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促進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已的努力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得到主動發展。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搜集了有關感性材料,并經過思維加工,生成了多個解決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

這樣的練習,學生的思維是自由的,活動是自主的。這一過程,學生思考了,努力了,就是成功。

2 開放課堂,倡導練習的“百家爭鳴”

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盡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

所謂開放性的練習其實是相對于條件完備、結論確定的封閉性的問題而言的。其特征是一般沒有現成的算法與確定的答案,要求解題者去假設、猜想、驗證,并要求解題者善于聯想、敢于創新,具有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能使思維輻射到與問題相關的一些知識點上。因其特點,開放性練習情節更富有挑戰意味,令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更能激起兒童潛在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有鑒于此,它的設計一要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二要能具有讓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個性的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獲得成功的體驗,其根本目的是要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服務,促進學生從模仿走向創新。

其一,練習的“現實性”。作業練習設計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與生活環境的聯系中尋找例子,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親近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學問,讓學生感到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運用數學。

其二,練習的“趣味性”。學習的最好興趣是對所學材料產生興趣,興趣愈濃,求知欲就愈強,善于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同時,結合他們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作業,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對數學產生親近感。新、奇、趣的開放式作業,有助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使他們想學、愛學,學有收獲。

其三,練習的“探究性”。作業的設計還應努力w現“從問題情境出發,建立模型,尋求結論,應用和推廣”的基本過程,必須改變傳統的機械模仿及大量演練習題的做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的認知規律、尋求結論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發現,使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得以體現。

3 立足整合,步入練習的“你中有我”

練習設計要顧及整合性,強調課程與課程之間的整合同構。數學本身與其它學科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因此,數學練習也應考慮到整合性。

加強數學練習設計的整合性,不能僅僅拘泥于一種方式,而要從立體的、多維度的角度把握數學內容與內容、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注重知識的重組和綜合運用,真正使數學練習成為學生益智、長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動。

4 加強實踐,跳出練習的“紙上談兵”

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數學教學如果脫離實際,那數學學習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更談不上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數學和獲得有意義的數學知識的目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此,倡導數學練習設計的實踐性,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這不失為一種好的練習方法。

5 結語

總之,減負增效背景下的數學練習的設計應是集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于一體,關注的是學生在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賴羅妹.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設計與優化芻議[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4):76-76

[2] 柳松芬.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優化設計策略[J].小學數學參考,2014.

游戲設計的藝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編織藝術;設計;服飾品;創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164-01

服裝藝術的意境美,是造型中最直觀的表達方式。在服裝的設計中,沿用了編織表現手法可以深層次地提升服裝設計的美感。通過對中國編織藝術的深入研究,了解其裝飾性的發展,引發我們更多的關注和思考。隨著人們的精神追求層次越來越高,作為體現人思想內涵的服飾,也應跟隨時代的腳步。結合中國的設計理念,進一步思考如何去挖掘中國的傳統美學元素,尋求與當下中國服飾發展的契合點,這可以帶給我們更深層次的啟示。

一、編織藝術來源

編織藝術在我國的歷史十分久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它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特色。在唐代,編織喜愛飄逸之風,在宋代,編織偏愛秀雅之風,到了明代,編織略顯拘謹,而清代則是強調華麗感。不同的編織賦予了不同時代服裝特色,彰顯了藝術的美感。尤其是在新世紀,手工編織衣物更是隨處可見。作為一門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編織凝聚了大量的勞動力、創造力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正是因為有這些源源不斷的內涵融入,才使編織文化得以流傳和發展。

二、編織藝術與服裝設計

服飾品的內涵就是服裝掛件,主要對服裝設計起到了一個點綴的作用。根據服飾品的具體功能,可以分為帽子、鞋靴以及花飾品。在服飾品種合理運用編織藝術,可以有效地傳遞出交錯、纏繞以及各種觸覺肌理,確保服裝有更多的特色體現。編織藝術在服飾品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也被分為不同的類別。首先,花飾品。當下花飾品被廣泛地應用于服裝設計當中,人們在手腕、頸部以及身體各個部位佩戴花飾品,都有著一定的寓意。大多花飾品都是利用編織工藝完成的,例如應用鉤針編織在秋冬季節的服裝上完成裝飾,可以獲得不錯的審美效果。第二,鞋靴。在當下的鞋靴設計中,編織藝術主要在涼鞋、拖鞋上利用結或編的形式實現對皮革的加工,讓其擁有一個鏤空的斜面,不僅有清涼的效果,且美觀度甚好。利用皮革條編織出一些具有較強光澤感的鞋子,可以彰顯出一種都市風格。利用磨砂皮編織可以達到一種原始和粗狂的風格。采用麻、騰等料子,實現對厚底坡跟加工,充分地展現出特色的民族風格。

三、編織藝術在服飾品設計中的創新思路

(一)創新設計原則。我國的編織藝術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設計理念也有所創新。近些年來,服裝設計行業普遍樂于追求民族風,在其作品中有效地借鑒了中國元素,例如流蘇和卷邊等等,都充分地體現出了趣味性。對于編織的應用來說,其發展和創新是離不開的,設計者應該積極研究我國民族風格中可利用的設計元素,并融入相關的理念,充分地展現出民族文化,實現拓展設計。長此以往,傳統元素和時代接軌,在現代思想的包圍下,更進一步地提升現代審美的體驗需求。在實現對傳統元素的創新上,設計者需要保持著整體性、和諧性的原則,確保傳統元素可以得到有效運用。

在遵循整體性原則下,確保局部與整體的協調處理。不僅如此,還需要考慮色彩、意境的協調性。在遵循和諧性的原則下,注重搭配是否和諧,不同服飾元素間的位置與要素的組合是否達到了最優的效果,讓設計出的作品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與吸引力。

(二)實現創新思維的運用。通常情況下,創新的思維方式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非理性思維,另一個是逆向思維。非理性思維,可以運用在編織設計的方方面面。在對服裝進行設計時,要打破常規的理性思維,實現對多種元素的綜合運用,并將不同的部分進行重新排列組合。而逆向思維,則是一種打破定向思維與傳統視覺習慣的思維模式,它在編織藝術材料選擇、設計以及顏色搭配上,都可以被巧妙地利用。利用逆向思維實現對編織藝術的創新,可以增強設計的內涵,同時也可以為服裝設計提供更加深刻的審美內涵。在設計創新中,只有不斷利用這種表現形式的非理性方式創作,才能夠突破組合上的局限,達到更進一步的創新。

四、結語

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相結合是提升服裝設計的有效思路。只有不斷豐富、壯大我國的裝飾文化,才能夠使得民族特色得以傳承。我國的編織手工有諸多種類,用法也各不相同,通過編織工具巧妙地編出更多的工藝品廣泛地流傳在民間,供人們欣賞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思考編織藝術與我國未來服飾發展的融合方向。

參考文獻:

[1]陳宇剛.淺談編織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紡織報告,2015,(04):66-68.

[2]楊梅,陳曉玲,柴頌華,趙晶.服裝裝飾工藝與現代刺繡藝術風格之比較[J].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2014,(02):70-73.

[3]周繼紅.淺析服飾品在服裝整體設計中的作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0):44-4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维西| 肥西县| 本溪市| 巴林右旗| 鹤庆县| 奈曼旗| 潢川县| 镶黄旗| 都安| 霍城县| 弥勒县| 南平市| 江源县| 宜兰市| 阳高县| 兴国县| 吴堡县| 玛沁县| 葵青区| 金阳县| 梓潼县| 扎囊县| 江阴市| 油尖旺区| 万全县| 云南省| 谷城县| 且末县| 丽江市| 会泽县| 乌拉特中旗| 临澧县| 信丰县| 阿尔山市| 长海县| 敦煌市| 京山县| 崇阳县| 海盐县| 徐州市|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