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

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

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高職 理實一體 通信原理

一、引言

我國高職教育從上世界九十年展以來,已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是:“培養具有基本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操作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現代通信原理》是通信技術專業的一門標志性課程。但該門課程理論性強,概念多而抽象。而高職學院的學生相對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學習基礎普遍薄弱,并且自我專研意識淡薄。對學習的畏難情緒較重。雖然高職學院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沒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素養是無法成為一名出色的高技能人員的。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給《現代通信原理》這門注重原理概念的課程新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從繁瑣的數學計算中解放出來,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學習全新的通信概念和知識。

二、《現代通信原理》理實一體化可行性分析

高職教育偏重于人才培養中的職業性。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目的便是將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緊密結合在一起,此方法可以較好的解決理論和實踐的脫節。并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理論概念的理解。

《現代通信原理》是通信技術專業所有實踐的第一層理論基礎。主要內容有:調制解調技術、各類信號的傳輸系統、數字復接及同步傳輸等知識內容。傳統學習是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理解相關通信原理和技術。但對于高職學生講此種方法過于枯燥并難以接收。

對于高職同學該門課程的學習重點在于理解通信系統中的各種概念和通信的系統流程。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像本科院校同學一樣引入大量的數學推導,只會讓教學事倍功半。不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該課程中的內容可以利用Matlab軟件進行仿真。Matlab軟件是現代通信專業領域常用的仿真軟件。該軟件具有強大的系統建模和仿真能力,是通信領域中論證新理論新系統的重要驗證手段。在現代通信專業教學中也被廣發使用。在高職《現代通信原理》教學中此軟件可以幫助師生建立相應的通信系統。只要能正確建立信號的傳輸流程及正確設置各參數,便可以在計算機上運行系統得出模擬結果。所以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即能讓學生參與系統構建又能加深概念的理解。以此來達到教學目的。

三、高職《現代通信原理》的教學目標

總體目標:

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根據后續課程的要求,提供必要的預備知識。主要講述現代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基本性能指標和基本分析方法。在內容上側重于數據傳輸,在引出通信系統模型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信號通過系統的傳輸。同時介紹各種通信系統,并緊緊圍繞通信系統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這對矛盾進行分析,對各種通信系統的性能指標進行評價與比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復用和多址技術、通信網的基本原理和類型以及同步原理。

能力目標:

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對通信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論的掌握。培養學生根據通信原理了解本專業的基本技能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和工程實踐的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畢業后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本課程除了理論學習外,還注重體現對原理的驗證、設計和技術指標的測試,要求學生對常用主要通信系統的測試方法有所了解,并掌握各實驗原理、步驟和常用試驗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也培養學生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如:求實的觀測記錄數據,認真解答思考題中的問題,獨立作出實驗報告。達到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的目的。

知識目標:

圖1 通信系統和各知識點的關系

素質目標:

在教學中讓學生有發現與探索自我的能力。讓學生在了解專業的同時也學會了解自己的氣質與個性特點,分析自己適合從事本專業的那個方向;剖析自己的職業能力使其充分地發揮潛能、實現自我價值。幫助學生以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本專業的職業世界,認清本專業的發展趨勢,了解相關專業的特性及其對就業者的要求。

四、理實一體化的課堂設計

理實一體化課堂設計中實驗教學便成了理論教學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實驗又可分為:驗證性實驗、仿真設計實驗、創新性實驗等。驗證性實驗主要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仿真設計實驗主要目的是搭建通信系統,進行系統的設計與驗證;創新性實驗需要進行部分項目開發,即可是硬件也可是軟件等開發與設計。

而通信原理理實一體化課堂設計中主要以驗證性和仿真設計實驗為主。

本論文便以模擬調制技術中的AM幅度調制為例,課堂設計如下:

由理論講解可知調幅(AM)信號,其時域和頻域表示式分別為:

SAM(t)=[A0+m(t)]cosωct =A0cosωct+m(t)cosωct

SAM(ω)=πA0[δ(ω+ωc)+δ(ω-ωc)]+[M(ω+ωc)+M(ω-ωc)]

根據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可以建立一個基于方框圖級的系統仿真環境。圖2便是根據AM的系統調制與解調而建立的仿真框圖。并對各個器件進行相應的設置和調試可以使得該系統運行后得圖3的兩個運行結果。

圖2 AM的系統仿真框圖

圖3 AM調制的波形圖和頻帶圖

此種方法可以很直觀的讓學生理解在AM的調制過程。并可以在教學中分步驟說明各個器件的使用方法。不僅讓學生能熟悉通信系統中的各種使用器件,也能對這些器件的基本指標進行說明。并在組建系統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系統性和整合能力。

五、結束語

通信原理的理實一體化過程是基于Mtlab仿真系統的應用。實踐證明Matlab軟件具有直觀、便利等特點。即可讓學生分散學習通信中的常用儀器,又能加深理論知識的掌握。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激發學生興趣,又能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建波,鄭世旺.《通信原理》的系統教學法[J].商丘師范學院報,2011,(27):123-125.

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現代通信原理;教學改革;自主實驗;開放性實驗室

中圖分類號:G642.0?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5-0047-03

一、引言

《現代通信原理》是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是學員將來從事軍隊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要知識儲備。在現代信息化作戰模式中,通信作為信息傳遞的重要工具發揮著巨大作用,它是保障軍隊指揮的基本手段,是衡量軍隊戰斗力的要素之一。現代通信原理課程的主要特點是理論性強、數學公式推導多,在教學過程中,學員普遍反映課堂教學內容抽象、理論性強、難以理解和掌握,而實驗作為一個最簡單有效的途徑,可以達到使通信原理抽象內容具體化的目的。現代通信原理實驗課程以全面提升學員通信素養為根本,以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以培養學員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一絲不茍的科研作風為核心,依托現代通信原理實驗室建設為保障,體現實驗教學與理論講授的有機融合。

二、教學內容改革

1.充足教學體系,優化課程結構。基于實驗箱的實體實驗,是通信原理實驗的傳統形式。實體實驗課程以信息傳輸為核心,主要學習通信系統主要部件工作原理,重點研究部件各種理論實現的可行性,比較其性能的優劣,但不討論具體實現電路。

實體實驗相比較于抽樣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加形象具體,對學員充分理解通信系統各個層面、各部分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實體實驗的具體操作過程是在實際電路上得出實際信號,高度近似實際通信工程測試,因此實體實驗能夠培養學員對實際通信電路及信號的認識,熟悉經典通信電路的設計與組成。另外,實體實驗是對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加快理論知識向應用能力的轉換速度。示波器等通信儀器儀表常作為必備的輔助工具被應用到通信原理實體實驗中,通過實驗可以使學員掌握這類儀器儀表的使用,為在通信系統的分析測試中的應用打好基礎。目前的實體實驗項目中,多以驗證性實驗和綜合類實驗為主,實驗的設計性差,抑制了學員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實體通信原理實驗箱由于方便觀察波形,多用于調制解調等原理,而編解碼、同步等過程不易體現。另外,實體實驗受實驗地點、實驗時間和實驗設備的限制,不利于開放性實驗教學的開展。仿真實驗的引入,很好地彌補實體實驗的缺陷,極大地提高實驗的設計性和創新性,增長學員學習興趣和熱情,實現通信基礎理論與計算機仿真技術相結合的實踐教學。但是,仿真實驗教學的引入,并不代表要拋棄或減少實體實驗。因為實體實驗得到的是真實的信號波形,是參數設置及多種外界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只有實體實驗才能反映通信原理的實戰性和工程性。

因此,在實際的通信原理實驗教學中,采用基于實驗箱的實體實驗與基于軟件開發平臺的仿真實驗相結合的手段,充實實驗教學體系、優化課程結構,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將多種類型的實驗平臺進行整合,使實驗內容合理配合理論課程的教學。

2.增加實驗學時,合理設定比例。《現代通信原理》實驗為8個學時,《通信原理》實驗為6個學時,要通過短短幾個學時鍛煉學員動手實踐能力,提高通信系統分析設計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增加實驗學時,延長實驗室開放時間以滿足學員的自主實驗要求,同時對實驗室的日常管理維護,實驗室規范制定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依據培養學員通信系統分析能力的基本目標和通信系統設計能力的根本目標,現代通信原理實驗室應以實體實驗項目為基礎,重點建設仿真實驗項目。我室已有的TLS-T301型通信原理實訓平臺可完成實體實驗20項,包括基礎知識實驗、模擬信號數字化實驗、數字基帶傳輸實驗、數字頻帶傳輸實驗、同步技術實驗及綜合設計實驗六大類,開設信道、模擬調制系統、模擬信號數字化、數字頻帶傳輸、數字基帶傳輸、差錯控制編碼、同步原理及擴頻通信原理等基于SystemView平臺的仿真實驗,共計34項。與同水平高等院校實驗室開設的實驗項目相比,我室開設實驗項目數目多、內容豐富。在常用通信理論實驗基礎上,開設新型通信技術實驗,有助于提高學員興趣,擴展視野。

3.配合裝備需要,研討熱門技術。作為軍隊院校課程,現代通信原理的實驗教學內容應適應指揮裝備教學的需要,突出軍味。例如,某型炮兵射擊指揮系統中的有線通信方式采用2FSK和2PSK兩種,通過實驗加強這兩種數字調制方式的理解,有利于后續指揮裝備課程的學習。其次減少過于簡單和應用較少的通信技術類的實驗項目,加強通信技術熱門研究方向類的實驗,例如基于移動通信中應用的主流技術CDMA碼分多址的收發系統設計,基于衛星信道的QAM傳輸系統設計以及基于IEEE802.16d物理層采用的OFDM調制解調系統仿真等。同時對這方面實驗的側重也有利于學校教學水平與科技力量的提高。

三、教學方法改革

1.從按部就班到自主實驗。目前實驗教學多是“一條龍”式的教學模式,從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到實驗步驟和實驗注意事項都清楚地寫在實驗指導書上,學員只要按照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在實訓平臺上接線、測試,遇到問題翻一下注意事項就能輕松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談不上培養創新意識了。在現代通信原理的實驗教學改革中,必須逐漸摒棄這種做法,只把“實驗題目”發給學生,從實驗方案的擬定、實驗器材的選取、實驗過程的實現到實驗分析報告的撰寫,全過程都是學員自主完成。這種教學模式才能真正鍛煉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拓視野,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教學相長。

2.從“固定”實驗到實戰競賽。利用開放性設計實驗室,吸收學員參加科研和實驗改革,培養學員分析問題的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開放性實驗設計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一條有效途徑,對于求知欲強、實驗興趣濃、動手能力強的學員,教員應鼓勵他們做自己愛好的項目或組成團隊參加具體的課題或項目的研究。利用開放性實驗室,鼓勵學員參加電子設計大賽、機械電子設計大賽等實戰競賽,使學員真正參與實戰較量,通過比賽中的討論交流,不僅可以鍛煉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拓展思路、學習新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增強集體榮譽感和自信心。

3.從實驗結果到過程分析。在實驗分析總結報告中,大部分學員注重答案的“準確性”,利用課上所學的知識推導出實驗要求的信號波形或數值,否認實驗結果的突發性和多因素性。教員在評定分數時,應該改變根據理論推導得出的“理想狀態”作為標準的模式,轉為注重實驗結論的分析,從注重“是什么”轉變為分析“為什么”的思維方式,將學員課上表現力作為評定的主要依據。學員進行實驗分析時,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分組進行討論,或者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學習新知識,這樣有助于培養善于思考、主動探索的良好習慣。

4.從完成實驗到問題思考。在完成要求實驗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實驗思考題可以幫助學員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增量調制實驗中,理論上要求編碼器和譯碼器的時鐘保持一致,譯碼器輸出信號波形才與編碼器輸入模擬信號一致。如果同步改變發碼時鐘和收碼時鐘頻率,對譯碼器輸出波形會有什么影響呢?看到這個問題,學員的回答往往是輸出波形失真,怎樣失真卻不得而解。只有通過實驗,從實驗結果中總結規律才會發現:當收碼時鐘頻率是發碼時鐘頻率的整數倍或因數時,譯碼輸出波形在變化趨勢上與編碼輸入模擬信號是一致的,只是幅度相應的增大或減小,而收碼時鐘頻率遠小于發碼時鐘頻率時,譯碼輸出波形才會產生嚴重失真,這與增量調制的原理有關。通過思考題不僅幫助學員回憶增量調制的編譯碼原理,還激發了學員動手和思考能力,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心。

四、實驗條件和環境的改善

1.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理論授課的教學手段豐富,多數教室都配備投影儀、計算機、擴音器、網絡等現代化軟硬輔教設施,而專業課實驗室往往是教學手段缺失,教員講解實驗只能通過黑板板書、掛圖等傳統形式進行展示,不利于學員產生生動直觀的印象。在實驗室改革中,應增加現代化的教學輔助設施,利用多媒體教學方便各種實驗原理的示圖、流程展示,有利于對理論知識的復習回顧,給學員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理解。增加網絡教學使學員在課堂上就可完成仿真實驗報告并上交,方便教員與學員探討交流。為實現網絡實驗教學,需對實驗室配置教學網絡,采用一對多的布局,一方面方便教員檢查學員實驗進展情況,利于學員與教員的交流,另一方面防止學員剽竊他人實驗報告。

2.購置先進儀器設備。實驗設備是實驗教學的重中之重,一流的實驗室必須依托先進的實驗設備和儀器。在教育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一種有效的辦法是購置為學科多層次、多方向共享的研究平臺。欲購進的程控交換實驗平臺可以同時滿足本科現代通信原理實驗和研究生通信課程的教學要求,另外該平臺二次開發的功能可為拓展興趣、深入研究的學員提供方便。

3.提升教員整體素質。人才是教育的核心力量,要充分發揮實驗室的效能,就必須有一支學術造詣深、思想穩定的團隊。提高教員的學術水平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基礎,一條可行之路是吸引教員開展科研開發和教育研究。科研工作不僅能給實驗室建設積累經費,更能調動青年教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實驗室建設乃至學科建設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五、結語

現代通信原理實驗教學要突出“以學員為主體”的指導理念,一切從提高學員實踐操作能力、激發學習主動性、培養一絲不茍科研作風的目的出發,采取自主式、啟發式、誘導式和師生共同討論等方式指導學員實驗,充分發掘學員的創新能力,為部隊輸送創新型通信技術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雷菁,黃英,李保國,熊春林,趙海濤.通信系統課程設計與實驗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張燕.通信原理實驗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9).

[3]田克純,覃遠年.通信原理時域均衡技術實驗教學的改進[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8).

[4]侯群.網絡環境下信息通信類課程系統優化及實驗教學平臺的建立[J].中國電力教育,2011,(22).

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范文第3篇

二、高校通信專業教材面臨的形式和問題

(一)從科技進步的角度看。新的科學知識正在不斷涌現,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手段的發展與更新也對高等學校教材帶來重大影響。新的科學技術發展要求教材體系、內容和表現形式與之相適應。

(二)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市場經濟對人才需要的多樣化,對人才的知識結構有了新的要求,單一的專業知識很難適應未來的社會,復合型知識結構已成為21世紀大學生的必然選擇,所以21世紀的高校教材應是趨向于不同學科的互相融合與滲透。

(三)從學生就業和社會需求的角度看。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應用脫節嚴重,實際應用的往往是較新的技術。我國大學“關門辦學”、跟不上時代的現象嚴重,部分教材遠落后于科學進展。

(四)從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目標來看。高校已由傳統的精英型培養模式轉向研究型和應用型并重、應用型需求更為突出的人才培養模式,高校教材的內容和形態也必須與之發生相適應的變化。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教育部2009年11月20日召開的“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指出,高校“要努力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從目前的我國大學教材看,可分為研究型大學和應用型大學等不同層次。然而,學生們使用的教材卻沒有明顯的區別。加上現有的大學教材理論性普遍較強,實用性較弱,不符合袁貴仁部長近日提出的當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也是不符合21世紀教育發展規律的。

(五)從保證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上來看。如何保證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優質的高等教育需要優秀的教材。

(六)從教材編撰的角度來看。由于通信技術的發展的快捷性、不確定性,因此在通信技術專業的教材編纂上很多編者就會更加謹慎和慎重,教材中對有些通信技術介紹的內容就會更加謹慎,或簡單介紹,或一筆帶過,因教材更新較慢,相對落后與實際通信技術的更新于發展。如2006年1月20日,信息產業部正式確立TD-SCDMA為中國3G通信行業標準。但2008年前,大多數通信專業的教材在介紹我國的3G標準時,只是介紹TD-SCDMA的優點,直至2008年后教材才對此作了確認,遠落后于實際通信技術的發展。

三、通信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通信領域是目前發展最為迅猛的方向之一。由于教材的更新通常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而通信技術的發展往往一、二年就會更新換代,如抱著一、二本教材照本宣科,必然導致教學內容嚴重滯后于學科技術和理論的發展,導致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因此在通信專業的教學中,要注重基礎性和前沿性的結合。為了調節適應新的通信技術發展較快和教材更新較慢之間的矛盾,筆者在平時的通信專業的教學上不斷做出調整,認為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精挑細選定教材。在通信專業教材的選擇應注重權威性和時效性的結合,對通信教材的選擇不僅要注重其理論性,而且要注重知識的新穎性,以避免知識的老化和教學的枯燥。

(二)洋為中用選輔材。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教材和科技書籍更新較快、理論性更系統、和前沿技術的結合更緊密,選用幾本優秀的國外原版教材既避免了翻譯不嚴密問題導致的理解困難,也無需大海撈針般搜集知識點材料。通過教師的理解、歸納和總結,滲透于課堂,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幫助他們無障礙的掌握專業的理論體系和通信學科發展。

(三)旁征博引找題材。在教學中,在講述某個原理或知識點時,應盡量和當前的熱點技術相結合,向學生講述該原理或知識點是怎樣應用于此項熱點技術的。這樣可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不斷補充新的通信知識,注重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最應該做的就是不斷補充新的知識點并注重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理論脫離實際、實踐環節薄弱、產學脫節等現象普遍存在,但這個對教師就有一定的要求,對教師的要求更高。

四、教師本身知識與能力需要迫切提高

教師在提高個人思想道德品質的同時,應注意個人業務能力與教學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教師本人的實際實踐水平,更需要社會的關注和國家、學校的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工科教育與產業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查建中說,“沒有對教師產業背景和工程實踐經驗的要求,更沒有對教師職位明確提出工程師資質的要求,教工程專業的人不是工程師,這樣的師資如何能培養出產業所需要的人才、培養出真正的工程師?”北京工業大學安排有工程背景的教授為青年教師授課,組織青年教師去企業參觀了解生產過程,另一方面,通過選派教師到企業“頂崗工作”、鼓勵教師與企業合作開展工程項目等方式,增強教師們的工程實踐能力。天津大學2008年以來聘用來自企業的專職教師14人,從事本科生的工程實踐教學與研究生科研指導工作。學校還規定,在4年內,各工程相關專業達到每屆學生有6門專業課要由具備5年以上在企業工作的工程經理主講。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需要社會的關注,需要國家、學校的大力支持。

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范文第4篇

論文摘 要:“通信原理”課程是通信、信息及電子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特點是系統性強、概念抽象、數學含量大。本文分析了“通信原理”課程存在的問題,并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改革方面進行探討,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完善了教學手段,并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 引言 

通信原理課程在通信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學習諸如移動通信、光纖通信以及數字通信等后續課程的基礎,其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關的分析方法和有關通信系統的重要結論。本課程特點是內容較多,知識面廣,概念抽象,系統性強,同時強調理論和實踐的融會貫通。因此,如何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項緊迫和重要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通信原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從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信原理課程的理論學習往往有大量復雜的數學推導,抽象的理論概念較多,內容覆蓋面廣,理論性和實踐性強,但學生不會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同時,由于本門課程內容偏重理論,學生在學習過程容易感覺乏味枯燥,學習效果不好。 

因此,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的問題:(1)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2)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單一化;(3)課程試題庫陳舊;(4)實驗教學內容陳舊;(5)理論和實踐相分離。 

3 理論和實驗教學改革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小節對如何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立足教學內容力求與實際通信系統相結合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 

在理論教學方面,首先應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對象,授以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課堂教學中,針對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結合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課堂效率,豐富教學形式,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生動性與形象性,多體并存,優勢互補。最后,利用網絡資源及時更新和豐富課程試題庫,并在授課過程當中穿插通信產業的最新進展和目前比較前沿的通信系統如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或者新型通信技術-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使理論和實際能夠有機結合,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驗教學方面,合理配置演示性、驗證性和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充分利用仿真實驗的便利條件,并將仿真實驗及硬件實驗將課堂教學和實踐環節相融合,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可以適當引入和靈活配置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軟件,由學生設計和實現虛擬實驗,通過靈活配置一些仿真參數,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通過圖形對比,使學生從理論認識進一步深入到感性認識,以更好地理解和鞏固通信原理課程中的概念和結論。具體設計題目包括:模擬信號的調制與解調、模擬信號的數字化傳輸、基帶傳輸的部分響應系統演示等等。通過上述實驗教學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教學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結語 

通信原理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本文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角度給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良,調動了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主動性,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達到了培養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高質量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楊星海,魏長智,張魯,等.“通信原理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9:87-88. 

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范文第5篇

    電磁場與電磁波主要研究電磁場運動規律,包括時變電磁場和電磁波,是后續微波技術與天線等課程的先修課程.微波技術與天線講授傳輸線理論、規則金屬波導、微波集成傳輸線、微波網絡基礎、微波諧振器等方面的理論知識,為微波通信及相關領域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移動通信原理研究現代移動通信的基本理論、關鍵技術及體系結構,涉及到電波傳播及模型、話務量及模型、高階調制解調、先進的信道編解碼、擴頻等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多項關鍵技術及其性能分析;衛星通信原理主要內容包括衛星通信鏈路設計、衛星通信網和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等;微波技術與天線、移動通信原理、衛星通信原理這三門課程在課程群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CDMA與3G技術、移動通信系統與工程這二門課是目前廣泛使用的通信網、通信系統及相應的技術,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在課程群內部,各課程之間即有縱向知識的聯系,又有橫向內容的關聯.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利用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形象地展現課程內容和移動通信系統流程,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課程內容的跟蹤和復習,對一些比較復雜的通信過程,用nash的形式輔助進行講解,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了解更多的知識.

    采用類比方式優化學習效果移動通信課程內容更新快,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理解難度大,但是該課程和前期的通信原理等課程內容銜接緊密,很多內容有相似性.在教學過程中,以前期課程的知識點為例進行類比,加強課程內容的融合.在講解TD一SCDMA同步過程等具體系統知識點時,以教師為基站,以學生為終端進行上下行同步過程的講解.在進行移動通信呼叫流程和物理層過程講解中,以學生日常撥打手機和被叫等過程為例進行現場講解,同時結合手機終端和系統基站的具體結構進行類比和實例分析.

    以完成項目的方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整個課程中規定兩次“Proect’’作為課下作業,該部分內容由學生主動完成,上交時間不作硬性要求.教師確定“Project”的方向和實現的大致目標,題目和具體內容由學生確定.學生大部分以科研論文的形式上交,通過“Project’’方式培養學生對具體工程和對象的整體把握能力.為達到目標,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并且進行整理和分析,給出自己的方案和實現步驟,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我校具有優勢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實驗環節更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開設包括“大學生科技文化節”等在內的實踐、外訓、參觀等活動,大都是與移動通信相關的實踐活動.這些活動一方面對學生在移動通信學習提出新的要求,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抽象理論的決速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綜上所述,通過課程群建設,充分發揮課程群結構整體功能效益,減少課程內容的重復,加深了學生對課程間聯系和主要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提高了教學質量,并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和研究能力,有利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需求的畢業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都县| 抚顺县| 安吉县| 铅山县| 唐河县| 通化市| 新绛县| 沅江市| 西贡区| 龙陵县| 寿宁县| 乐至县| 恭城| 乐清市| 新蔡县| 武功县| 秦皇岛市| 南平市| 武鸣县| 哈巴河县| 平塘县| 张家川| 阿城市| 江西省| 长宁区| 顺昌县| 灵璧县| 开化县| 镶黄旗| 安平县| 偏关县| 军事| 镇雄县| 鹤峰县| 平阴县| 磴口县| 马边| 红原县| 东海县| 原平市| 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