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國內經濟趨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房地產經濟快速發展,推動經濟的持續增長過去的幾年,是房地產經濟快速發展的幾年,房地產行業在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持續增長的過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房地產行業作為涉及范圍廣。關聯性高的行業,在行業中處于基礎性的地位,帶動了家電、裝修、建筑、金融等行業的發展,從而為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從而推動了經濟的持續增長。2、房地產經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住房問題一直是關系著人們生存的重大問題,尤其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房地產行業在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與水平方面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住房問題是關系著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而積極的推動房地產經濟的健康發展,是滿足人們的生活水平的前提和基礎。房地產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更為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3、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不健全雖然我國的房地產經濟發展很快,但是,現階段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很不健全,很多大型城市存在著房產泡沫現象,房價大幅上漲,與人們的生活水平嚴重不符,不利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生活質量的改善。另一方面就是,房地產經濟的巨額利潤,使得大量的企業紛紛進入,沖擊著并不完善的房地產市場,使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不健全、不合理。4、房價上漲幅度大近幾年,房價大幅上漲,尤其是幾個大城市,房價更是出現了不合理的增幅,還有就是房地產的供需存在很大的問題,高端住房供給較大,商品房出現供不應求額的現象,保障性住房卻供應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利于生活質量的改善與提高,房價的大幅上漲,也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使得房地產的發展很不合理。
二、我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趨勢
房地產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促進因素,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處于重要的地位,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還對國家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未來房地產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是一大趨勢。1、房地產市場日趨成熟雖然現階段,我國的房地產經濟處于發展的瓶頸期,但是,總體上來說,我國的房地產經濟還處于比較繁榮的發展階段,房地產市場仍然處于上升的時期,因此,未來的發展,市場的調節作用一定會體現出來,再加上國家政策的調整與積極有效地引導房地產經濟在改善人民生活以及促進經濟發展方面仍然起著巨大的作用。2、房價將會日趨穩定過去幾年,房價增長很快,不僅對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了了影響,還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房價是與國民經濟成正向發展的關系的,只要國民經濟可以保持穩定的增長,政府的調控措施得當,那么,房價便不會出現加大的波動,近幾個月的房價環比下降正是很好的印證了這一觀點,因此,未來的房價必會日趨穩定。3、未來的房地產業將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居住環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任何行業都是由規律可循的,房地產業也不例外,在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下,在房地產業的發展規律下,未來的房地產業一定會著眼于改善低收入群體的居住環境,并逐漸走上一條節約資源與環境的良性發展道路,并逐漸為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以及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著自己的作用。4、國家政策會對房地產經濟進行積極地調控針對當前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國家要出臺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以保證房地產業的良性發展。首先,是針對惡性囤地現象,要加大打擊力度,以保證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針對市場上供需的矛盾,進行房地產稅制的改革,從而為建立房地產市場的良性有序發展奠定基礎,合理調整房地產稅費改革與比例,從而可以促進其健康、穩定的發展。
(一)中西部地區經濟在全國地位上升2000年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呈現先擴大而后縮小的態勢,2005年以來差距縮小態勢尤為明顯。四大地帶經濟總量占全國(為各地區加總數)比重的變化情況反映了這一情況。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先由2000年的17.1%下降為2005年的16.9%,但2006年后呈現持續提高態勢,到2010年達到18.6%,10年間總體為上升態勢。中部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同樣為先降后升,由2000年的20.4%下降為2006年的18.7%后持續上升,2010年為19.7%。與之對應,東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先升后降,由2000年的52.5%上升為2007年的55.7%后逐年下降,2010年為53.1%(參見圖1)。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相近,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有所下降,由2000年的10.0%下降為2010年的8.6%。
(二)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較快近年來西部地區在全國經濟總量中比重的提升主要是因其生產總值的增速更快。
(三)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代表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縮小2005年后隨著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加快,各大地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扭轉了2000年后擴大的局面,開始呈現縮小趨勢。如表1所示,2000年東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全國平均水平的比值為156.5%,2004年達到近10年來的最高值為159.8%,之后逐年下降,2010年下降為142.2%。中、西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與全國的比值則先降后升,2003分別下降為近10年的最低值65.7%和59.2%,之后逐年上升,2010年中、西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已分別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74.4%和69.0%。2000年后,省區間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變異系數保持上升,2004年有所下降后繼續上升,但在2005年后持續下降,2010年為0.44,已明顯低于2000年時0.57的水平,表明本世紀10年間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已縮小。
(四)沿海-內地之間差距縮小是主要因素錫爾(Theil)系數可將地區差距分解為地帶之間和地帶內差距。計算錫爾系數則表明2000年以來我國區域發展差距的縮小主要是由于沿海和內地差距縮小所帶來的。反映地區發展全部差距的曲線與變異系數反映的態勢大體相同,即在2004年時有所上升,之后基本為持續下降態勢,2010年全部差距的錫爾系數為0.037,明顯低于2000年時0.050的水平,反映了我國地區差距縮小的態勢。
二、區域間公共服務差距未有明顯縮小
(一)義務教育階段的差距仍有所擴大與2005年相比,2010年西部地區普通初中生均校舍面積和生均圖書量有所提升,但生師比仍在提高;中部地區生師比雖然沒有提高,但生均校舍面積和生均圖書藏量則有所降低;中西部地區學生擁有教學用計算機的臺數則均略有下降。從小學教育看,與2005年相比,2010年中部地區小學生師比仍在提高,生均校舍建筑面積、學生擁有教學用計算機的臺數和生均圖書數量則有所下降。分城鄉來看,四大地帶在教育軟、硬件方面的差距不盡相同。以生師比代表教育的軟件,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相比縣鎮之間的差距大于城市和農村。2010年普通初中生師比東部縣鎮比西部低2.3,而東部城市比西部低2.0,東部農村比西部低2.2。以生均校舍面積代表硬件,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相比城市間差距大于縣鎮和農村差距。2010年普通初中生均校舍面積東部城市比西部高4平方米,東部縣鎮比西部高2.2平方米,東部農村比西部高2平方米。
(二)區域間醫療人員方面差距明顯與2005年相比,2010年中西部地區的人均衛生機構床位數方面的差距已有所縮小,但西部地區萬人醫生數量仍在下降。
(三)中西部地區社會保障水平仍相對滯后從社會保障的發展水平來看,盡管近年來中西部地區城鎮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參保率在提高,但與東部和東北地區相比提高的幅度相對較小,這意味著社會保障水平差距反而有所擴大,2009年與2005年相比,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東部地區提高了6.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只提高了2.95個百分點,而中部地區下降了0.56個百分點;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中部和西部地區均有較明顯的提高,分別提高了10.42和5.59個百分點,但與東部和東北地區分別提高16.28和17.85個百分點相比,提高幅度相對不高;失業保險的參保率中西部地區呈下降態勢,這與東部地區12.37個百分點的提高幅度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對比。
三、區域政策的取向針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差距的不同變化態勢,需要采取相應的政策和措施。
(一)提高區域政策的區域瞄準性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家相繼提出和實施了以四大地帶為政策實施區域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在政策操作中很難按地帶進行,而實際上是按政策目標或區域類型進行。在當前地帶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有所縮小的情況下,應在以四大地帶為單元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下,細分政策實施區域,提高政策的區域瞄準性。可以考慮按縣級單元為基礎單元確定受援地區。建議逐步以縣級單元為政策基礎單元,特別是促進欠發達地區的政策方面更需如此,以確保政策實施效果和受益群體利益。可將全國各縣按人均生產總值進行排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75%)的地區列為資助地區,接受來自中央和省政府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資助額度與這些地區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成正比。當然,細分政策區域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保障這些區域有信息量充分的統計數據,提高縣級統計數據質量是提高區域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二)著力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的師資水平提高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師資水平,一是需要加快提高中西部地區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待遇,改善其生活辦公條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解決農村教師職稱晉升、住房、子女就業等方面的問題。二是在繼續實施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外,完善教師編制核定辦法,適當增加西部農村地區教師編制。三是實施貧困地區農村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完善師資培訓網絡。四是改善目前中央和地方在教育經費各項目均分別投入的方式,采取中央財政負擔中西部農村地區教師工資的方式,即中央根據教師工作的艱苦程度確定工資和津貼標準,由中央財政全額出資負擔其工資的方式,以此保障教師隊伍穩定,從而加快提升貧困農村地區的師資水平。
(三)加強中西部地區縣鎮辦學條件的改善從生師比和校舍情況看,縣鎮的區域差距大于農村地區。雖然目前對于中西部地區農村小學集中辦學有所爭議,但人口向縣鎮集中符合人口集聚和城鎮化發展需要,為此需要把提高縣鎮義務教育師資和設施水平作為縮小義務教育城鄉和區域差距的重點。在學校硬件建設上,在加強校舍等設施建設外,需要根據目前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學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和配套水平。對于邊遠地區和山區而言,針對目前小學生遠距離就讀的實際困難,可增加這些地區小學數量和改善其辦學條件。
【關鍵字】傳統產業 轉型升級 比較研究 政策建議
一般而言,傳統產業是指發展時間較長,生產技術已經基本成熟,經過高速增長后發展速度趨緩,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逐步下降,資源利用率和環保水平通常較低的產業。本文所指的傳統產業主要是傳統工業。就浙江省來說,傳統產業主要包括紡織、服裝、電器機械、金屬制品、化學纖維、機械汽車、塑料制品加工等。為了更好地研究浙江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策略,我們尋找了與浙江省所處區域相似的東部沿海地區為主要比較分析對象,同時借鑒資源型區域及民營經濟先發地區這兩個典型區域的踐行經驗,以期為浙江省、市傳統產業發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鑒與參考。
一 東部沿海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經驗
這里主要選擇上海、廣東、福建、浙江、山東、江蘇等六個代表性省市,之所以把它們歸為一類是由于它們具有外向型經濟的共同特征,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有一定的共性可言。通過對六省市在產業結構、產業組織、霍夫曼比例、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等方面的比較分析,對其傳統產業轉型路徑進行梳理歸納。
1.產業結構比較
產業的組織結構是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東部沿海省份的所有制結構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從表1中可以看出以下特點:(1)從國有企業的比例看,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福建五省及上海的比例都在10%以下,其中,江蘇在5%以下;(2)上海、廣東、福建的特點在于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的發展壯大,其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50%左右,特別是上海,占比達到61.13%,表現出較強的開放性。(3)浙江的非國有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所占比重最高,其中私營企業工業總產值所占比重達到了44.35%,均高于其他省份,說明浙江在民營經濟發展中走在了前列。
表1 2010年東部沿海六省規模以上工業
企業工業總產值列表(單位:億元)
全省 國有
企業 集體
企業 股份制
企業 外商及港澳臺
商投資企業 私營企業
浙江 51394.20 3331.26 123.12 237.91 13104.16 22792.11
江蘇 92056.48 4451.71 1289.82 4632.18 36592.50 32644.65
山東 83851.40 5486.12 2632.65 22896.1 14365.94 30408.87
廣東 85824.64 4595.82 767.03 30802.53 45519.23 16201.08
福建 21901.23 1478.99 551.15 2929.96 10657.57 6205.94
上海 30114.41 1752.99 244.53 2877.23 18407.67 3483.32
數據來源:2011年相關各省統計年鑒
2.霍夫曼比例的比較
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W.G. Hoffmann)于1931年建立了“霍夫曼比例說”,即消費資料工業的凈產值與生產資料工業的凈產值的比值。在工業化的進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斷下降的。由表2可以看出,東部沿海省份的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福建和上海的霍夫曼比例都已小于1,這表明這些省份工業化水平都比較高,已達到工業化第四階段,進入重化工業階段。其中,上海工業化水平最高,霍夫曼比例2010年已達到0.28,浙江工業化水平較低,2010年僅高于福建,霍夫曼比例為0.69。
表2 東部沿海省份霍夫曼比例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浙江 0.85 0.78 0.76 0.71 0.72 0.69
江蘇 0.45 0.43 0.41 0.37 0.37 0.36
山東 0.59 0.55 0.54 0.51 0.51 0.48
廣東 0.68 0.62 0.62 0.62 0.64 0.62
福建 0.81 0.83 0.82 0.86 0.89 0.85
上海 0.34 0.32 0.3 0.29 0.29 0.28
資料來源:歷年相關各省統計年鑒
3.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的比較
實踐表明,產業投資結構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較大。由表3可知:東部沿海省份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成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動力,上海、福建、廣東和浙江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都已超過50%。其中,上海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已達到72.7%。總體來看,2010年沿海省份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結構已經構成“三二一”結構,產業投資結構正在逐步優化。
表3 東部沿海省份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的狀況(2010)(單位:億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第一產
業投資 第二產
業投資 第三產
業投資 三大產業
投資比重
浙江 11451.98 60.12 4656.38 6735.47 0.5∶40.7∶58.8
江蘇 23184.28 221.91 12463.58 10498.78 0.9∶53.8∶45.3
關鍵詞:經濟運行 內在增長率 發展環境
未來經濟增長取決于經濟的內在增長趨勢、外部發展環境和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方向與力度。從我國經濟運行的內在增長趨勢看,目前我國經濟仍處于中長期回調階段,但GDP增速的中長期波動和中期波動已進入周期性上升階段,2009年四季度以后我國經濟運行將進入相對穩定增長狀態。目前,美歐日經濟已經企穩回升,美國金融危機產生的負面沖擊最大時期已經過去,雖然美歐日經濟能否實現穩定增長還存在很大問題,但再度出現深度衰退的可能性較小,2010年我國出口的外部環境要明顯好于2009年。從調控政策取向看,2010年我國貨幣政策趨于緊縮,財政支出擴張力度大幅度收縮,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對未來兩年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大幅度下降。
一、我國經濟的內在增長率趨于上升
從經濟運行的內在增長趨勢看,我國經濟運行仍處于中長期回調階段,2010年GDP增速仍面臨較大的中長期回調壓力,但GDP增速的中長期波動和中期波動均已進入周期性上升階段,2010年一季度~2012年四季度期間我國GDP的內在增長率基本穩定在9%左右。
(一)未來兩年我國GDP增速仍面臨較大的中長期回調壓力
我國GDP增長率在經過2001年一季度到2007年三季度連續27個季度的不斷提升之后,從2007年四季度開始進入中長期回調階段。受美國金融危機沖擊影響,我國GDP增長率在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出現深度下滑,此后在國內強力擴張性調控政策刺激下,迅速回升,到2009年四季度當季增長率已回升到10,7%,2009年全年GDP增速回升到8.7%。從GDP增長率的中長期發展趨勢看,我國GDP增速從2007年一季度開始己進入中長期回調階段,GDP增速的中長期趨勢值從2006年四季度的11.4%所持續回調到2009年四季度的9.23%。比較GDP的實際增長率和中長期趨勢值可以看到,2009年一季度我國GDP實際增速的大幅度下跌,是在美國金融危機外部沖擊影響下GDP實際增速嚴重偏離GDP中長期發展趨勢的“超跌”現象,而2009年四季度GDP增速的回升,是在國內擴張性政策刺激下,GDP實際增速從2009年一季度的“超跌”狀態,向正常回調狀態或中長期發展趨勢的回歸。從GDP增速中長期趨勢值的自身發展規律看,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仍處于中長期回調階段,到2011年三季度才會達到中長期回調的底部,此后再次進入周期性上升狀態。據此判斷,2009年二季度以后GDP增速的回升,是在擴張性調控政策刺激下經濟增速從超跌狀態向正常回調狀態的回歸,未來兩年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較大的自身回調壓力。
(二)GDP增速的周期性波動將進入回升階段
從我國經濟運行的周期性波動情況看,我國GDP增速的中長期波動從2006年三季度開始進入周期性收縮階段,2009年三季度已達到中長期波動的波谷,從2009年四季度開始進入中長期波動的復蘇階段,按其自身發展趨勢外推,預計到2013年一季度達到中長期波動的波峰。2010年GDP增速的中長期波動值仍為負,但將逐步回升,對GDP實際增速的負面影響逐步弱化。
我國GDP增速的中期波動從2007年四季度開始進入周期性收縮階段,2009年一季度已達到中期波動的波谷,從2009年二季度開始進入周期性復蘇階段,預計從2010年一季度開始從復蘇階段轉為擴張階段,中期波動的波動值將從2010年一季度開始由負轉正且不斷提高,對GDP實際增速時拉動作用不斷提高。從自身發展趨勢看,預計GDP增速的中期波動在2010年四季度達到中期波動的波峰。
GDP增速的短期波動受政策因素和其他外部沖擊的影響很大,波動本身的規律性較差。但短期波動的振幅較大,是實際增速波動的重要影響因素。從GDP增速短期波動的發展趨勢看,2009年四季度GDP增速的短期波動值有較大幅度提高,預計2010年一季度仍將保持回升態勢,但一季度以后仍會隨調控政策力度的改變而出現較大波動。總體看,在不考慮政策及共他外部沖擊因素影響的情況下,2010年一季度以后GDP增速的短期波動振幅將逐步收縮,最終將收斂于O。
(三)未來兩年GDP的內在增長率將保持相對穩定
綜合GDP增速的中長期發展趨勢和周期性波動,在不考慮政策因素、結構變化因素和其他外部因素的情況下,趨勢外推結果顯示,2009年四季度以后我國GDP增速將回歸相對穩定增長狀態,2010年-季度~2012年四季度期間GDP增速基本穩定在9%左右,2013年-季度以后再次進入加速增長狀態。
二、未來兩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將明顯改善
目前,美歐日經濟己經企穩。美歐日GDP環比增速已在2009年三季度和四季度連續正增長,美國季度GDP同比增速在2009年四季度恢復增長,日本和歐元區13國GDP增速的降幅在2009年四季度也大幅度收縮,降幅分別從三季度的5.21%和4.21%收縮到四季度的0.38%和2.06%。隨著美歐日經濟增速的企穩回升,2009年9月份以后美國、歐盟和日本進出口貿易降幅迅速收縮,其中美國進口降幅從2009年9月份的20.3%降為11月份的5.5%,12月份增長4.6%;日本和歐元區13國進口降幅分別從2009年9月份的37%和20.3%降為12月份的5.5%和8.1%。美國進口恢復增長、日本和歐盟進口降幅大幅度收縮,使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得到根本改善,2009年8月份以后我國出口降幅因此迅速收縮,從8月份的23.4%降為11月份的1.5%,并于12月恢復較快增長態勢。外部環境改善、出口恢復較快增長,是2009年四季度我國GDP增速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由于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源尚未完全消除,消化金融危機帶未的巨額損失尚需時日,目前美歐日各國經濟的企穩回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貿易狀況的改善,可持續性不強,未來美歐日經濟能否恢復穩定增長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但2010年美歐日經濟再度出現深度下滑局面的可能性較小,2010年我國經濟
發展的外部環境將比2009年有明顯改善,只是受美歐日經濟復蘇前景不確定影響,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貿易狀況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考慮到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期間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累計進口增速基本穩定在10%-20%之間,2009年進口增速的深度下滑,主要是美國金融危機沖擊的結果,我們假定美歐日經濟企穩回升之后,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歐元區13國、日本和中國香港地區)進口增速仍將回歸正常增長區間。據此,我們利用1990年1月-2009年12月份數據,對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增長狀況進行趨勢外推,得到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貿易增速的三種不同發展趨勢:
趨勢之一是2010年一季度以后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恢復增長,但增速較低。2010年和2011年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分別增長7.1%和8.2%,即2010年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增速僅恢復到2003-2008年我國主要貿易伙伴平均進口增速(14.3%)的一半,我們將這一趨勢稱之為企穩狀態。
趨勢之二是2010年一季度以后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恢復較快增長。2010年和2011年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分別增長8.5%和10.6%,即2010年一季度以后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增速逐步恢復到2003-2008年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增速的較低水平,我們將這一趨勢稱之為復蘇狀態。
趨勢之三是2010年一季度以后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恢復快速增長,但2011年迅速回調至低速增長狀態。2010年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增長18.5%,接近2003~2008年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增速的高水平;但2011年再度下降到7.7%左右的軟低水平,我們將這一趨勢稱之為軟快增長狀態。
三、2010年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擴張力度將比2009年大幅度收縮
2005年以來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特別是財政支出力度一直保持較強的擴張性,GDP增速因此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勢頭。從財政支出看,2005~2008年期間我國財政支出名義增速平均為21.8%,扣除GDP縮減指數因素之后的實際支出平均增速為14.4%。為應對美國金融危機沖擊,2009年財政支出名義增速為21.2%,低于2009年年初提出的財政支出增長25%的預算目標,但扣除GDP縮減指數因素之后的實際財政支出增速為23.1%,比2005~2008年期間的平均實際財政支出增速提高了61%,即2009年財政支出的擴張力度比前四年大幅度提高。從貨幣政策看,2004年4月~2008年6月期間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提高了18次,從2004年4月的7%提高到2008年上半年17.5%;2004年10月~2007年12月期間10次上調利率,一年期存款和貸款利率分別從2004年10月的1.98%和5.31%提高到2007年12月的4.14%和7.47%。但貨幣政策的緊縮、特別是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主要作用是沖抵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帶來的超額貨幣供給,金融機構貸款、特別是中長期貸款仍保持較快增長狀態,2005~2008年期間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和中長期貸款余額平均增速分別為13.88%和22.88%。2009年為應對美國金融危機沖擊,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和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速分別大幅度提高到31.7%和43.5%。
2010年我國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將大幅度緊縮:(1)貨幣政策趨于緊縮。鑒于2009年上半年寬松的貨幣政策引致新增信貸規模超常擴張,從2009年7月份開始,我國貨幣政策、特別是信貸政策已收緊,新增信貸規模從上半年的月均12,341.91億元收縮到下半年的月均3,706.45億元。2010年1月份新增貸款14,015.18億元,但2月份已下降到7000億元。同時,為控制信貸規模的過快擴張,央行從2010年1月18日開始將大型存款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提高到16%。(2)財政支出增速大幅度下降。2010年全國財政支出預算規模為84,530億元,僅比2009年財政支出增長11.4%,這一預算支出增速比2005-2008年期間財政支出名義增速均值(21.8%)和2009年財政支出名義增速(21.2%)下降了10個百分點,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2010年財政支出的實際增速可能不足7%,財政支出的實際增速可能僅相當于2009年實際財政支出增速(24.1%)的30%,相當于2005~2008年期間財政支出實際增速均值(14.4%)的50%。貨幣政策緊縮和財政支出擴張力度大幅度收縮,將對2010年的投資和消費需求產生重大緊縮效應,部分抵消貿易環境改善、出口恢復快速增長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按財政支出乘數為1.3估算,2010年財政支出名義增速比2009年增速下降10個百分點或支出少增加7,600億元,相當于2010年名義GDP少增加9,800億元,2010年GDP名義增速下降2.94個百分點。
[關鍵詞]內鏡;組織膠注射;套扎術;胃底靜脈曲張
[中圖分類號] R57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9(c)-0037-03
肝硬化患者在晚期可發生各種致死性并發癥,其中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1]。近十年來,由于內鏡技術的迅速發展,內鏡下組織膠治療和套扎治療用于曲張靜脈出血二級預防的再出血率低,不良反應少,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2]。本研究采用內鏡下組織膠注射聯合套扎術治療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探討其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為21~72歲,平均(45.3±24.5)歲;男61例,女29例;肝炎引起肝硬化55例,酒精性肝硬化31例,原因不明肝硬化4例。將患者按照Child-Pugh進行分級,Child A患者15例,Child B患者54例,Child C患者21例。入選標準:①經病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證實為肝硬化患者;②內鏡下見食管和(或)胃底靜脈曲張,并曾合并破裂出血;③有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癥的臨床表現;④未患有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無內鏡檢查禁忌證;⑤既往未接受過門靜脈高壓癥的內鏡治療或手術治療患者[3]。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實驗內容均了解。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5例。實驗組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23~71歲,平均(44.6±11.9)歲;Child A患者7例,Child B患者26例,Child C患者12例;輕度出血9例,中度出血18例,重度出血18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13例;年齡21~72歲,平均(43.8±12.8)歲;Child A患者8例,Child B患者28例,Child C患者9例;輕度出血11例,中度出血16例,重度出血18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采用β-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進行治療,當心率降低至55次/min時停止用藥,急性出血期給予250~500 μg/h生長抑素靜脈泵入[4],病情穩定可耐受時行內鏡檢查及治療。兩組均于治療前24 h進行胃鏡檢查,了解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程度、曲張靜脈條數、曲張靜脈分布有無出血、表面有無紅色征。對照組采用套扎術治療,實驗組采用內鏡下胃底組織膠注射聯合套扎術治療,首先進行組織膠注射,再進行套扎術治療。
1.2.1組織膠注射 胃鏡下選擇好靶血管,依照“三明治”法先注入聚桂醇,緊接著注射組織膠,再注入聚桂醇,依次進行靶血管治療。
1.2.2套扎術治療 采用標準套扎為主,部分采用密集套扎,胃鏡下選擇好靶血管,首先選擇賁門上方約2 cm處作為套扎點,1次進鏡可連續套扎6個皮圈,進鏡后力爭將所有食管曲張結扎,每條曲張靜脈1次套扎≤3個點,胃鏡頭端貼近曲張靜脈,持續負壓吸引至靜脈球呈紅色時,釋放套扎環,注氣,解除負壓,待結扎處轉為紫色即成功。套扎結束后觀察結扎處有無活動性出血。術后禁食水24 h,酌情給予生長抑素降門脈壓及質子泵抑制劑。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的再出血率和靜脈曲張消失率,隨訪時間為6個月,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再出血:患者再次出現嘔血、黑便,收縮壓5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再出血率和靜脈曲張消失率的比較
實驗組的再出血率為20.0%,低于對照組的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21例(46.7%),其中胸骨后疼痛9例,門靜脈血栓形成3例,胸腔積液5例,發熱4例。實驗組發生不良反應14例(31.1%),其中腹腔積液7例,發熱3例,胸骨后疼痛4例。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門脈高壓、血流阻力增加而形成的門體側支循環,最常見原因是肝硬化引起的門脈高壓[5],病情兇險,再出血率高,治療困難。每年約有5%的肝硬化患者發生食管靜脈曲張,1年后有10%~20%從小靜脈曲張發展為大靜脈曲張,2年中出血的危險性為20%~30%[6],首次出血1周內的病死率高達25%~50%[7]。如何在急性期快速止血、挽救患者生命以及預防再出血具有重要的意義。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機體對門脈高壓的一種代償,但其出現并不能有效緩解門脈高壓,這是因為:①伴隨側支循環形成的內臟動脈血管擴張引起門脈血流增加;②這種側支循環比正常肝臟的阻力更高,其降壓不充分[8]。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治療主要是預防出血,尤其是在首次出血后預防再出血的臨床意義重大。目前針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放射介入治療等[9],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藥物治療不能根除曲張的靜脈,一般可作為其他根治性治療的前期治療和輔助治療方法,而手術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肝性腦病發病率和手術死亡率[10]。
內鏡下曲張靜脈套扎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簡單的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止血和預防再出血的治療方法[11-12]。在內鏡觀察下,使用特制的彈性橡皮圈套扎曲張靜脈血管,阻斷血流,套扎后局部產生急性炎性反應、缺血、壞死、繼而引起肉芽組織增生和壞死組織脫落,曲張靜脈消失,既不明顯影響門靜脈系統血流量,又無肝功能損害,在曲張靜脈消失率及再出血發生率等方面效果較為滿意[13]。將組織黏合劑注射于曲張靜脈內,可迅速形成血栓,有效閉塞血管從而控制曲張靜脈出血[14]。無論是單純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還是合并有食管靜脈曲張的患者,均可使用組織黏合劑治療。
目前,臨床常規內鏡多為胃鏡,診斷食管靜脈曲張容易,但難發現較深層的靜脈,診斷的敏感性較低,且有時難與胃底黏膜下腫瘤相鑒別[15]。內鏡不但可檢測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更重要的是可檢測出普通內鏡看不到的管壁內外的血管影像[16]。本研究通過比較內鏡下胃底組織膠注射聯合套扎術治療與單純使用套扎術發現,內鏡下胃底組織膠注射聯合套扎術治療的靜脈曲張消失率為44.0%,且復發率低,僅為22.0%,而在長達6個月的隨訪過程中,僅14例患者近期出現出血、發熱和胸骨后疼痛等不良癥狀。
綜上所述,內鏡下胃底組織膠注射聯合套扎術治療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效果顯著,復發率低,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吳作艷,冀明.內鏡下胃底組織膠注射聯和套扎術對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0, 50(23):65-66.
[2]孫小明,李敏,汪文生,等.內鏡下組織膠注射聯合套扎術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療效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1,14(5):373-374.
[3]陳永忠,王紅建,馮百歲,等.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108例治療體會[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6(5):769-771.
[4]喬曉,高寶芹,馬興剛,等.兩種方式內鏡下治療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療效分析[J].徐州醫學院學報,2013, 33(5):317-319.
[5]Chongsrisawat V,Vejapipat P,Siripon N,et al.Transient elastography for predicting esophageal/gastric varices in children with biliary atresia[J].BMC Gastroenterol,2011,(11):41.
[6]Bresci G.Portal hypertension:the management of esophageal/gastric varices,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or hypertensive colopathy[J].Therapy,2016,4(4):91-96.
[7]周海港.內鏡下套扎聯合組織膠注射治療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臨床應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1, 32(6):687-689.
[8]周瑋.內鏡下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療效及對門靜脈系統血流動力學的影響[D].濟南:山東大學,2007.
[9]趙冬梅,安,賈珊珊,等.套扎環、組織膠及硬化劑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方案選擇及其效果[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21):3961-3964.
[10]晉瓊玉,徐澤艷,徐靜,等.內鏡下套扎聯合硬化術及藥物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西部醫學,2013,25(9):1365-1367,1370.
[11]Wei XQ,Gu HY,Wu ZE,et al.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caused massive bleeding due to laceration of an esophageal varicose vein with tissue glue emboli[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20(42):15937-15940.
[12]張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套扎術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5):125-127.
[13]秦怡,徐馥,汪良芝,等.內鏡硬化聯合組織膠治療危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配合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2):33-35.
[14]Vashist MG,Malik V,Singhal N.Role of 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 (SEPS) in management of perforator incompetence in varicose veins: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tudy[J].Indian J Surg,2014,76(2):117-123.
[15]Kumar S,Goswami P,Mukherjee P.Taking up 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 for patients of lower limb varicose veins with below knee perforators,in a government medical college―a review of eleven cases[J].Indian J Surg,2013,75(6):47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