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機械原理基礎知識點

機械原理基礎知識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械原理基礎知識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機械原理基礎知識點

機械原理基礎知識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高職;機械基礎課程

對于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的機械專業的學生而言,機械基礎知識課程理論龐大、內容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迷惑和困難。如果運用常規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熱情、求知的動力。而項目教學法的應用讓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于機械基礎課程的實際感知能力,真正開啟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輔導學生的新教學模式。

1.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項目

高等職業教育最關鍵的教學目標就是實現學生在未來輕松面對就業市場,增加就業籌碼,所以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都會圍繞學生就業開展。而開展項目教學也需要圍繞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項目,增強學生就業能力。根據機械基礎教程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針對就業目標設計好教學項目,在機械基礎課程中將機械的設計原理以及強度計算等內容組合成一個小項目,提高學生在機械理論知識的學習水平,加強學生對機械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在機械基礎知識相關內容之間綜合一個大的項目,例如,在卷揚機設計的項目教學,讓學生參與這個項目的每個環節,掌握卷揚機工作原理以及結構特點,激發學生探討卷揚機設計過程中所遇見的問題,增強學生對于機械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讓學生在機械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過程中激發興趣,從而提高求知欲望。教學項目的確定為開展項目教學法提供了方向。

2.根據教學進度,確定項目實施

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基礎課程中的應用主要突出了學生在機械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明確高職教師作為學生的參謀,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學生在機械基礎知識的領路人和啟發者。所以在機械基礎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動性,讓學生去思考與探究問題,最后解決問題。例如,在機械基礎課程中的具體問題上開展項目教學實施。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要明確項目名稱、目的以及落實的子項目。在卷揚機的帶傳動設計項目中,學生通過對傳動模型的觀察與學習,明確傳動裝置的類型、特點和工作條件,確定基本步驟。其次,學生在教師幫助下做子項目方案,然后自己操作實施。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分別就已經設計好的機械基礎子項目方案開展探索和討論,讓學生在項目中合理分工,在卷揚機設計過程中的每個機械基礎環節都能通過協助、合作的方式,最終將帶傳動設計的所有參數以及知識點掌握,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機械基礎知識的熱情與解決機械問題的能力。每個機械基礎子項目完成后,教師要就項目教學方案過程中的問題和發現及時分析,讓學生對帶傳動設計子項目方案作出修改和完善,提高卷揚機設計的合理性和實用性,讓設計方案不斷完善,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3.根據項目進行評價和總結

機械基礎知識項目教學通過教學項目的確立,再到教學項目的實施與完善,最終還要經過項目的評估與總結,才能讓學生能夠將項目教學中重要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形成機械知識體系,并通過不斷地總結,使教學法在機械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將機械基礎知識形成知識網,真正實現機械基礎知識的全面掌握,也才能將項目教學法運用到最佳狀態。通過對卷揚機帶傳動設計知識的子項目實施的過程評定以及結果評定,不僅可以考查學生是否按照要求掌握了帶傳動設計的教學目標,還能評定學生在卷揚機帶傳動設計過程中的各項綜合能力。

通過對機械基礎知識進行項目教學,讓高職學生實際參與機械基礎知識的探索與思考中。不僅滿足現代高等教育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還能解放高職教師的勞動力,讓高職機械專業的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進行項目分拆和項目探索,最終達到完全掌握高職機械基礎知識的目的,為學生以后深入學習機械知識奠定基礎,增強高職機械專業學生未來就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郭永鳳.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湖南農機,2014(09).

機械原理基礎知識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問題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211

0 引言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是研究機械制造工藝過程方法的機械類專業學科,是各類機械類專業的基礎課程,課程的最主要特征是追求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之間的統一,學生需要通過學習掌握系統、扎實的機械制造工藝相關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實訓培養嫻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均有著較高的要求,也因此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并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 現階段《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高、教學內容系統性不強、缺乏實踐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創新性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

1.1 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高

高校擴招,學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較差,對《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學習理解效果不佳,對課程缺乏感性認識,難以跟隨教師的進度而失去學習興趣,給學習效果帶來了較多的不利影響。

1.2 教學內容系統性不強

受學科自身特點的影響,《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涉及到的內容較多,繁雜而范圍寬泛,涉及到各類機床、刀具、加工方法等多內容,在編排教材過程中難免出現求大、求全的情況,忽視了教學內容知識點之間的層次性和漸進性,缺乏對教學內容的系統化加工。學生在剛剛接觸機械專業時缺乏相關知識基礎和實踐體驗,對教學內容不能形成更加清晰準確的認知,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接觸陌生的零件、設備,可能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本課程內容較多,知識點分布相對獨立,學時緊張,而機械制造工藝處于快速發展過程中,知識更新換代快,書本上的知識難以滿足機械制造崗位的要求,一些學生畢業之后在就業崗位上還需要重新學習,給就業增加了阻力。

1.3 實踐教學內容缺乏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目標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是實踐操作能力提出了雙重要求,但是一些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實踐教學內容不足的情況,教師延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詳細講解理論知識,但是卻沒有必要的實踐操作來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熟練實踐操作技能,無法通過現場參觀、見習以及實習提升學生對學科的感性認知,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之間相互脫節,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1.4 教學方法落后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需要通過親自動手來真正理解教學知識點,但是一些教師卻仍然沿用其他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板書講解+多媒體演示,成績考核也只單純考察學生的出勤和卷面分數,對學生的機械制造操作實踐能力以及感性認識不夠重視,在教師不當的教學引導下,學生也會逐漸失去對機械制造實踐教學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2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教學種常見問題的應對措施

2.1 創新教學方法、理念

教師教學過程中不要過分照搬教材,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掌握情況,因材施教,為每一個學生制定詳細的培養目標,結合機械制造實踐,適當補充和完善教材內容,有意識的鍛煉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引導學生自主梳理知識結構,將實踐操作知識和理論基礎知識充分聯系起來。例如《鑄造》部分內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學校工廠或者實訓中心,觀看鑄造鋼的基本流程,同時為學生展示各種鑄造殘次廢品,讓學生分辨缺陷類型、分析原因,沙眼空穴、斷裂、裂紋,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到鑄造過程中來加深學生的認識,將所見所聞和書本上的知識一一對照,加深認識。教師為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自主意識,可以應用課題式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情況分成小組,為每個小組提供一個實踐課題,展示一個機械制造成品,讓學生自行制定機械制造工藝,最后由教師對學生提交的制造工藝進行評分,為學生分析工藝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類似機械制造車間的工作流程來培養學生利用知識的能力。如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發動機箱蓋,讓學生分析其制作流程,學生會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從鑄造、鍛壓開始,直至成孔、磨削和尺寸精度控制,逐漸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加工流程,通過這樣創新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類似機械制造車間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成長。

2.2 現代化教具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很多學生都掌握了應用互聯網學習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學生更多的將互聯網當做娛樂工具。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更先進的現代化教具來提供更加真實、直觀的教學場景,在學校條件不具備實踐教學條件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虛擬仿真實踐教學課程。教師可以應用互聯網,搜集機械制造工藝最新的發展方向和高新技術,作為課堂理論知識的補充,如為學生展示最先進的多軸多坐標全自動數控加工中心,能夠在同一工作臺上,同時完成切削、孔加工、裝配和精度加工等多個任務,但是仍然應用了最基本的機械制造工藝。教師還可以應用多媒體PPT技術,播放機械制造加工操作動畫,從而讓學生直觀的理解機械加工的基本運動模式,將機床基本機構、原理、零件配合方式等抽象的知識轉變為生動的圖像,從而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知識信息,學生自身也會被生動的課堂教學所吸引,而獲得更高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 加強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實踐教學的教學成本遠遠高于課堂教學,導致很多專業都不愿意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經費組織實踐教學。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對《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實際上,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就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只有掌握了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對機械制造加工流程了如指掌,才能夠形成對機械制造工藝更高層次的理論認識,高校應該為學生就業打好能力基礎,不應該甩鍋給就業崗位,讓學生在工作崗位上重新學習,影響專業口碑。為了提高《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質量,首先應該培養雙師型教師,專業教師應該積極深入機械制造生產一線,做到即懂理論又懂實踐,才能將各方面知識融會貫通,為學生提供更加合理、有針對性性、不過時的教學內容。《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一般持續2周左右,包括參觀、實訓兩部分內容,教師需根據教學進度計劃,帶領學生參觀實習工廠,要注意進入車間之前首先要進行安全教育,同時布置預習,確保學生心中有數,之后帶領學生參觀車床,了解其結構、工作原因和刀具夾具情況,參觀之后要進行總結,鍛煉學生操作能力。實訓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設計有挑戰性,但是不超過學生能力范圍的課題,學生自主探索,結合零件圖學習圖樣,編制加工工藝,加工零件,使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能夠派上用場,在鍛煉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論課學習自覺性。

2.4 鞏固基礎知識教學

基礎知識是任何學科的構成基石,雖然《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較高,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同樣不能忽視基礎知識教學,脫離了基礎知識教育的實踐教學都是無本之木。《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的理論課程和傳統理論課程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其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內容之間關系密切相互穿插,因此不能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理論知識的教學,教師要明確基礎理論知識課程教學任務是幫助學生掌握金屬加工基本理論,了解機床的基本結構、原理、用途范圍,并掌握分析調整通用機床傳動鏈以及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裝配工藝的能力,同時根據教學任務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組織編排,適當取舍,減少繁瑣深奧而生產實踐中較少應用的理論推導,剔除和教學目標不符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內容設置的針對性。

3 結語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主要研究機械制造工藝方法和制造過程,學科時間性較強,涉及內容廣泛,知識更新換代快,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需要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應用現代化教具以及鞏固理論基礎等措施來有效應對。

參考文獻:

[1]韓興國,王斌武,崔立秀.高職高專《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4(05).

[2]胡迎春.淺談《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手段的應用[J].才智,2015(32).

[3]孫航.技校《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教學探索[J].新西部(理論版),2016(04).

[4]查文秀.淺探《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改革[J].成功(教育),2012(04).

[5]陳明.淺談《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改革的策略[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13(11).

[6]劉芳.《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考試周刊,2011(37):143-144.

機械原理基礎知識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校企合作模式;專業基礎課程;機械類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8-0028-02

一、前言

2006年教育部16號中提出工學結合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并強調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及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校企合作模式下進行課程開發有助于機械專業群建設與調整,通過設計企業崗位所需課程,重新設置教學內容,將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實現共同育人。本文針對企業“安徽科達機電有限公司”與本學院共同培養墻材設備生產及管理崗位所需人才。我國墻材工業最近十年迅速發展,科達機電有限公司一直是墻材行業的龍頭,國內建材裝備高科技企業之一。公司設計的蒸磚、加氣混凝土砌塊/板材生產線設備生產工藝復雜,自動化程度高。企業亟需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專業知識素養和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校和企業達成一致后,共同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通過模塊化的教學設計,共同研究和解決校企合作模式下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過程和方法,提高教育質量,使得整個機械專業基礎課課程體系的實用性、操作性和針對性更強。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研究的現狀分析

目前,高職院校教授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師,主要是畢業于各大高校,傳統的教學形式和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根深蒂固。而教學過程中依舊以強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忽視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而專業基礎課程之間的聯系甚少。忽略了基礎課程之間的系統化,缺乏對學生正確的引導。導致了學生不能明確學習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的目的,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老師把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傳遞或者灌輸。學生對學習專業基礎課程信心不足,學習興趣不夠,更有甚者產生厭學情緒。雖然各大高職院校和社會上的情景教學、項目驅動、任務驅動等教學模式在基礎課程中也正在實施,但是每門課程的教學基本上采用分學科設置課程,仍沿用學科課程的組織模式,這種模式既傳統又單一。只注重知識傳授,講授過程偏重于課程的獨立性,忽視了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于是,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體系存在:課程內容重復性高、連貫性差、缺乏創新點等問題。三個學期才完成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教學進度緩慢,教學效率不高。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識傳授,忽視對學生進行工程素質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在學完了一門課后,不清楚為什么開設此課程,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對自己以后工作有何作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在就業基礎之上,對教學具有一定導向性,學生學習過程中以職業崗位為主線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學校依據學生選擇的就業方向以及企業對專業人才技能的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合理地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可以實現學生基礎課程學習與后續專業課程學習連貫性,為未來就業和職業生涯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改革

普通機械類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涉及范圍較廣,知識點獨立性較強,課程與課程之間聯系不多。有些課程的理論要求過高,對高職高專學生而言,完全掌握存在很大難度。高職高專學生畢業后,工作崗位主要在一線,從事研究設計工作的人才甚少。通過校企合作與企業緊密聯系,針對墻材設備生產及管理崗位所需人才制定培養目標,完成將相關專業基礎課程與相應崗位所具備專業知識聯系后,傳統機械類基礎課程要進行內容整合,完善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改革,重建教學評價。

1.將機械類基礎課程整合:從整體優化的角度,針對企業亟需崗位所需相關知識點,將課程體系重新進行構建,將高職機械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群整合,合理地將傳統專業基礎課程“機械制圖”、“公差配合與測量”、“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工程材料與熱處理”等專業基礎課程結合,重新整合構建成“墻材機械設備傳動原理”和“新型墻材機械設備原理”兩門課程。讓枯燥的機械理論教學與實際生產更貼近,對后面專業的學習有了循序漸進的過程,使課程教學能滿足企業培養所需。

2.建立機械類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庫:學生入校學習之前,對新型墻材設備知之甚少,如果沒有相關的教學資源,學生空間想象力不夠,工程實踐經驗不足。整個教學過程就會變成教師滿堂灌,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據整合后的課程模塊內容,與企業合作資源互用,借助網絡資源平臺和現代化手段建立一些教學所需的數字化素材,如:依據墻材產品――標磚生產線工藝將墻材石灰破碎球磨工段中破碎機、除塵器、輸送機、倉壁振動器、球磨機、電動葫蘆、料倉、破拱料斗、原料制備工段、配料機、罐式計量稱、攪拌機、消解倉、輪碾機、滾筒篩、除鐵器、碼垛機、接坯機、進給機、蒸壓養護工段、擺渡車、蒸養小車、蒸壓釜等設備制作成圖片及視頻資料,在“墻材機械設備傳動原理”、“新型墻材機械設備原理”基礎教學的過程中使用,教師充分合理利用了這些教學資源,由平時抽象的文本教學,轉變成了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教學,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有助于學生明確未來職業生涯的崗位定位。

3.教學內容改革:以學生為中心,把職業崗位上所需知識點和能力要求、生產實際相互有聯系的內容靈活設置在教學課程內容中,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促進一體化教學。同時根據教學特點,可在相應模塊中增設實踐模塊。通用模塊針對企業崗位所需知識,本著“實用、夠用”的原則,確定必須學習的基礎性教學知識;選學拓展模塊是根據專業需要而確定的延伸部分及學生全面發展、后續學習的選修內容。例如“墻材機械設備傳動原理”課程中,以攪拌機為例,將軸的受力、典型零件(鍵、聯軸器、軸承等)、葉片的材料所涉及課程內容進行整合,零件的結構及使用作為通用模塊,而零件的壽命計算作為選學模塊。課程模塊中教學內容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為“墻材企業設備維修”(機械設備維修、機電設備維修)等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4.教學方法改革: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前,機械方面的知識不多,大多數也只停留在身邊普遍存在或使用的機械產品上。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學習動機明確,老師多加指引,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學方法上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利用多媒體課件,對整體教學模塊做一個全解展示,加深學生對墻材設備領域的認識。例如,教師給出標磚生產線工藝路線―石灰破碎球磨工段―子模塊中選取顎式破碎機為例,講解四桿機構教授過程中,學生通過老師所提供的資料以小組形式參與討論顎式破碎機結構及作用。小組設組長一名,負責任務整體方案設計―子任務分配―整理小組各成員觀點以及完成文字材料等,老師對學生完成的材料進行修改點評,學生在此過程中需要思考存在問題。通過啟發和討論加深了機械專業基礎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樹立學習的信心,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5.教學評價:第一,在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都由老師或小組長提出具體的子任務進行完成。第二,對學生的完成過程予以關注,進行過程考核,并轉化成對應的學分;學生專業技能得到提高。第三,每個模塊結束后,老師對學生進行綜合知識現場答辯,學生之間可以采用互評的方法。例如小組成員通過給出的標磚生產工藝流程圖,簡述其生產工藝過程,讓其他小組的成員或老師對答辯學生提出相應問題,學生也參與到了授課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學生通過結合實際的生產過程對知識點的理解更深入,專業知識基礎更扎實。學生答辯過程中需要克服膽怯心理,展示自己的綜合能力,從而對學生評價更具有綜合性、全面性、客觀性。

四、結語

校企合作模式下,我院與企業“安徽科達機電有限公司”合作的課程開發與研究已初見成效。我校學生在后續的墻材設備專業課程學習中(如:《墻材企業機械設備維修》、《液壓設備維修》、《墻材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分析》、《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生產工藝》、《蒸壓磚生產線作業實習》等),以就業為向導,使得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而學生在頂崗實習和工作崗位中具備了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很快適應崗位要求,找到自身定位。企業從中獲利,降低了高素質、高技能工作一線的人才培養成本。學校通過此次合作不但提高了教學質量,而且使教育與生產走向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學校和企業得到了“雙贏”。

參考文獻:

[1]劉建湘,文益民.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10,(10):84-85.

[2]郭英,吳小意.淺談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改革分析[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4,(3):102-103.

[3]杜紅平.《機械基礎》教學淺析[J].中國教育教學研究,2003.

機械原理基礎知識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機械設計基礎;輪機工程;工程案例;項目化教學

0前言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我國高等院校機械類和近機械類工科專業開設的基礎必修課程之一,也是浙江海洋大學輪機工程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本課程注重多學科基礎理論和實踐知識的綜合運用[1][2]。近年來,國家對輪機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而傳統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存在機械式灌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活躍性低,教學效果差等問題[4]。導致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國家和社會對輪機工程畢業生的需求。為了適應全球化的時代需要,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學制與質量必須進行多方互認,即開展工程教育認證[5]。工程教育認證作為國際上公認的工程教育質量保證制度,是實現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師資格與國際互認的關鍵基礎[6]。本文則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基本理念,通過修訂教學大綱,增配教學資源,改進理論與實踐教學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建立閉環教學反饋系統等措施,完成了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可為相近的工程類專業工程教育認證提供一定的經驗,促進我國高級應用型工程人才的培養。

1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要求和目標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連接輪機工程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橋梁,涵蓋多學科理論、知識點散而雜、理論性強,要求理論與實踐的綜合運用。工程教育認證對本課程的理論和實驗教學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7]。理論教學應一改傳統的滿堂灌、機械式教學,運用靈活、新穎的方式,理論教學的內容包括:一是“機構的組成和機械設計概論”等機構和機械設計的共性基礎知識;二是連桿、凸輪、輪系等“常用機構”的工作原理、應用和運動設計方法;三是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和蝸桿傳動等“機械傳動”的工作原理、標準規范和設計計算方法;四是軸承、軸、聯軸器、離合器和制動器等“軸系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組合設計和選用計算方法;五是常用機械靜聯接和彈性聯接的工作原理、標準規范和計算方法[8]。實驗教學應改變以往單一性驗證實驗的機械套路,在實驗的安排上,將原本的單一知識點驗證性實驗改為三級階梯式實驗教學。分別為要求學生掌握實驗基本方法的第一級基礎實驗;強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融入項目化教學并要求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第二級核心實驗;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并完成的第三級突破創新型實驗,通過三級實驗教學的遞進式培養,逐步實現機械設計基礎實驗由理論知識點到工程運用實踐的過渡[9]。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對機械結構原理的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動手能力、靈活的創新思維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為培養出能夠從事輪機系統的設計、制造、監修與監造、設備維護和管理等工作的綜合性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10]。

2《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存在的問題

2.1大綱制定不合理

原本的教學大綱對課堂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踐教學的課程量規劃不合理。理論教學時長占比過大,達到了90%,導致實驗和實踐教學的學時被大量擠壓。《機械設計基礎》這門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在熟練地掌握常用機構和零件知識的同時,具備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實驗和實踐環節的課時過少,直接導致無法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原有的考核方式為學期末筆試占總成績的60%,平時分占總成績的40%(20%的課堂出勤、20%的實驗報告組成),存在無法準確評價學生的實際成績,不能通過考核反向刺激學生主動學習以達到教學目標等問題[11]。多數學生通過期末短時間的突擊便可以達到較高的最終考試成績,成績的水分過高,不能準確地對學生的實際成績進行評價。而課堂教學的平時成績僅將課堂出勤率作為評定標準,無法驅動學生主動學習,實驗成績占比過少,則無法改善學生對實驗課的輕視現狀。

2.2理論教學枯燥無味

目前教室理論知識教學仍然采用黑板板書加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式[12]。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其優點,但缺點更甚。首先,這種教學方式對老師的教學水平要求極高,大多數老師都無法將課堂氣氛調動起來,只是按部就班地機械式灌輸,導致學生大都提不起學習興趣。其次,多媒體課件內容沒有及時更新,且重要的機構和零件的內容沒有做到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2.3實驗教學與理論知識脫節

實驗教學一向都是教學效果較不理想的環節。一方面,通常實驗教學和課堂教學分別是由兩個老師負責,實驗課老師往往應付了事,對學生的實驗學習效果要求不高,且二者之間沒有做到無縫對接。另一方面,實驗教學依舊采用傳統的單一性驗證實驗,還未形成系統規范的實驗教學體系,實驗對學生能力的鍛煉與實際工程需求不符[13]。這就導致實驗環節和理論教學脫節,無法有效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學生不能在實踐中主動學習理論,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大多數學生隨大流做完實驗,卻并不知道做的實驗是在證明什么或有什么實質性意義。

2.4教學資源匱乏

教學資源緊缺不光是浙江海洋大學面臨的問題,也是眾多高校面臨的共同窘境。《機械設計基礎》教材章節中,包含眾多的典型機構和重要零件。這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立體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力,而能夠輕松理解這些機構和零件的立體形狀和運動狀態的學生少之又少。課堂教學缺少可用的立體教學素材,比如典型的機構和零件三維模型。學生無法形成一個直觀的感受,理解不了書本的內容,也自然喪失了學習興趣。實驗教學中儀器設備資源的短缺問題更加明顯。實驗儀器和設備一方面數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儀器和設備老舊,部分零件丟失。導致實驗課時,一部分學生在做,一部分學生在旁邊看,另一部分學生則完全脫離了實驗課堂。

2.5師資力量不足

學校缺少可以同時擔任理論和實踐教學的雙向老師,理論課老師缺乏實踐經驗,而實驗課老師理論知識又儲備不足。導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沒有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理論無法指導實踐,實踐也不能反作用于理論。

3《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改探索

3.1教學大綱的修訂

第一,針對學時占比不合理的問題,對大綱中的課堂理論教學時長和實驗教學時長進行了調整。實驗教學學時由原來的10%增加到25%,其中包括5%的校外企業參觀實踐時長。第二,根據輪機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行業要求,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五大部分內容以及各章節的教學時長進行適當的增加和刪減。突出課程的重點內容,讓學生掌握得更牢靠,縮減不必要的課程內容,以減小學生不必要的學習壓力,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最后,考慮到原有的考核方式無法準確地體現學生的實際成績,對考核方式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其中,期末閉卷筆試占40%,課堂成績(課堂出勤與問答情況15%,工程案例報告15%)占30%,實驗、實踐成績(實驗成績占25%,校外參觀實踐占5%)占30%。

3.2理論與實踐教學方式改革

針對課本和多媒體課件內容陳舊,與當今實際工程問題和科技前沿相距較遠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當前行業相關的前沿科技成果,以多媒體課件展現給學生,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將課本知識與前沿科技接軌。同時及時更新多媒體課件,在重要的機構和零件的章節,加入直觀的實物、動畫視頻和三維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機構的工作原理和運動狀態。《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知識點具有范圍廣、數量多、內容雜、原理難的特點,相鄰章節的內容相差很大,學生很難將前后章節的知識點聯系到一起。而在課堂理論教學中融入工程案例,則可以較為有效改善這個問題[14]。例如汽車的自動變速箱,由行星齒輪機構、軸系等組成[15]。它將齒輪、軸系的傳動、摩擦與等知識點綜合于一體,學生在學習案例的過程中,自然將各部分的知識點融合到一起,以變速箱為載體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對每一個工程案例都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并要求學生撰寫案例報告。融入工程案例既可以讓學生見識到實際工程中基礎零部件的應用,又能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與工程創新能力。建立三級階梯式實驗教學。第一級是基礎,鍛煉學生基本的實驗操作,要求學生掌握實驗原理一般性方法。第二級是核心,要求學生能拓展書本的理論,獨立完成實驗操作,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結合,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為了達到第二級的教學目的,在這一級中融入項目化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從計劃、實施到總結都由學生獨立完成,老師作為項目的引導者和指導者[16]。例如:設立內燃機的拆裝和性能分析項目,將項目分為齒輪機構、凸輪機構、曲柄滑塊機構三個部分,并在每個部分設置幾點相應的工作學習任務。因為一個項目涵蓋的課程內容不夠全面,可在全班設立不同的項目,將學生分組完成不同的項目,最后在課堂上一起交流匯報。第三級是突破,要求同學能夠自己獨立地設計并完成實驗,強化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三級階梯式實驗教學從基礎到核心到突破,層層遞進,以達到鍛煉學生實踐動手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機械原理基礎知識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機械專業;螺紋;教學;對比

一、引言

技工學校中的機械類各專業的課程涉及到螺紋知識的比較多,《機械基礎》、《機械制圖》、《車工工藝》、《鉗工工藝》這幾門課都涉及到螺紋的學習。但是各門課對螺紋的側重點不同。筆者根據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對這幾門課中有關螺紋的學習,做以對比和分析。

二、對螺紋教學的總結

這幾門課程都有螺紋的基礎知識。如螺紋的形成、螺紋的定義、參數、分類、螺紋的代號。對于這部分基礎知識,是要求學生要掌握的,特別是螺紋的參數和螺紋代號,是一定要掌握的。如螺紋的公稱直徑是指螺紋的大徑。而這些都是國家標準規定的,是需要學生記憶的。對于這幾門課程中螺紋的不同側重點我總結如下:

我們學校一般《機械基礎》學的早些。因此,有關螺紋的基礎知識,機械基礎講解的比較詳細。我個人認為《機械基礎》的側重點在于螺紋的代號、標記和螺旋傳動,其中螺旋傳動是重點。螺紋的代號、標記是國家標準。這部分的內容并不難理解,難點在于其內容枯燥,多屬于需要記憶的規定;再加上圖形簡單,但是要求繁瑣,因此,學生學習時覺得枯燥、沒有學習興趣,所以就不太在意,認為反正是國家標準有資料可查,懶得去記憶。在《機械制圖》、《車工工藝》和《鉗工工藝》的學習中螺紋的代號和標記都要用到,要讓學生掌握著部分內容。所以在講課時,我就找了螺栓和螺母,那實物和掛圖對照起來講。這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好多了。課后要求學生多練習,并教給他們一些記憶的方法。

螺旋傳動有普通螺旋傳動、差動螺旋傳動和滾珠螺旋傳動等。普通螺旋傳動是《機械基礎》重點要講的內容,其傳動形式分四種。課本上以圖表的形式給出,并且有應用實例,內容比較簡單。而且可以用螺栓和螺母簡單演示教學。學生有了感性的認識,在結合理論學習,學習興趣濃,也容易掌握。學生普遍覺得普通螺旋傳動直線移動方向的判斷比較難。可以通過多練習,多觀察來熟悉這個知識點。差動螺旋傳動相對難理解,要求學生知道傳動原理,會計算活動螺母移動的距離和確定移動方向。滾珠螺旋傳動簡單了解就可以了。

《機械制圖》重點在于螺紋的畫法。對于螺紋的基礎知識適當的復習就可以了。其中,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內外螺紋的畫法和內外螺紋連接的畫法。而難點在于螺紋緊固件的連接畫法。內外螺紋的畫法規定不難理解,只是比較的繁瑣。學生往往記不住大徑小徑,那個該用粗實線,那個該用細實線畫。對于內外螺紋畫法規定,外螺紋大徑用粗實線表示,小徑用細實線表示,內螺紋的和外螺紋的相反。教學中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外螺紋的畫法,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做適當的練習。在掌握內外螺紋畫法的基礎上,熟悉螺紋緊固件的連接畫法。比如螺栓、螺柱、螺釘的連接。習題冊上都有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學會畫,完全熟悉這些螺紋緊固件的連接畫法。

《車工工藝》重點在怎樣加工螺紋。螺紋的加工方法很多,如滾壓螺紋、搓螺紋等,而在一般的機械加工中,通常采用的仍是車螺紋的方法。《車工工藝》主要是講在車床上加工螺紋。螺紋按牙型分類,可分為三角形螺紋、梯形螺紋、矩形螺紋和鋸齒形螺紋。《車工工藝》分別講解這四類螺紋的加工。重點講解車螺紋的方法,車刀的紉磨和有關參數的計算等。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課堂上學習理論基礎知識和相關的技術要求,實習時具體應用操作,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掌握車床上加工螺紋的基本加工方法。普通車床加工螺紋,是傳統的制作方法。加工前,學生需要確定螺紋的種類和相關的參數。因此,需要學生掌握螺紋的分類和熟記螺紋的螺距。具體的加工方法和車床上加工各種牙型的螺紋的具體操作和要求。學生在實習時會逐步的學習和掌握。

《鉗工工藝》重點螺紋的裝配。就是螺紋的連接,它是一種可拆卸的固定連接,它具有結構簡單、連接可靠、裝拆方便等特優點。在機械中應用廣泛。螺紋連接的主要類型有螺栓連接、雙頭螺柱連接、螺釘連接和緊定螺釘連接。重點講解螺紋的裝配方法,裝配要點。同時,讓學生熟悉和了解螺紋裝配用到的工具以及這些工具的用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南县| 日土县| 呼和浩特市| 新巴尔虎右旗| 霞浦县| 肇庆市| 日照市| 永年县| 开化县| 色达县| 平泉县| 高密市| 汉中市| 蛟河市| 镇平县| 清新县| 特克斯县| 华坪县| 吕梁市| 新建县| 高尔夫| 逊克县| 漯河市| 马龙县| 宁强县| 册亨县| 孟村| 山西省| 长泰县| 竹溪县| 河池市| 芒康县| 板桥市| 宁河县| 翼城县| 清水河县| 桓台县| 鄄城县| 南阳市| 克什克腾旗|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