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智慧教育方法

智慧教育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智慧教育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智慧教育方法

智慧教育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字:思想;智慧;教學

小學數學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決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智慧和能力。“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更重要” [2]。我想這里的“教什么”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數學的思想、方法、能力、素養。數學思想方法是以具體數學內容為載體,又高于具體數學內容的一種指導思想和普遍適用的方法。所謂數學思想,是指人們對數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它直接支配著數學的實踐活動。所謂數學方法, 是指某一數學活動過程的途徑、程、手段,它具有過程性、層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也是數學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最鮮明的標志。我國建國以來的小學數學相關的標準和規定,從1950年的《小學算術課程暫行標準(草案)》到1986年的《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再到今天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1]是一部部描述重視數學思想,開發學生智慧主張軌跡的教育史。在新課標中數學思想做為十大核心概念被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小學數學知識教學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很多,新的課程標準認為基本的數學思想有三類: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培養學生基本數學思想、積淀學生的數學素養、啟迪學生智慧是小學數學教育的核心價值目標。

下面,本人以人教版教材為例,立足于一線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探究基于數學思想的智慧教學的策略和方法一二,探討如何構建思想、厚實、智慧的新型數學教學景觀。

一、著眼數學思想 智慧預設學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有利于深刻地理解數學的內容和知識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利于教師以較高的觀點分析處理小學教材。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學思想方法似一張無形的網分布于數學知識的每一個章節,由點成線,連線成面。智慧預設學案就要是根據教學目標,在分析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充分的挖掘數學思想,有效地滲透在數學教學的環節之中,形成教與學的預案。如小學一年級《6、7的認識》中教材呈現了六名小朋友和一位老師做衛生的情景圖,情景圖下面左邊是六位小朋友的頭像六個小圓片數字“6”六根小棒;右邊是六位小朋友的頭像加一位老師的頭像七個小圓片數字“7”提示用7根小棒擺,教材的設計從實際情景引入,選擇信息圖片數學符號解釋符號,經歷了由具體到抽象的橫向數學化地過程。教師要讀懂教材,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利用教材,滲透相應的符號化思想、讓孩子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有些數學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在解讀教材時不能很好的參透教材的意圖,隨意的簡單化,造成了孩子表面上學會了,但隱性的能力和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啟迪和開發。

王永老師提出“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材中呈現的是由橫向數學化,并通過讓學生數,填寫表格來認識長方體的各種特征。能否改變一種思路,由概念出發,通過演繹和推理,認識長方體的各部分特征(12條棱,分3組,每組4條;8個頂點)?”如果能在橫向數學化的同時,進行縱向數學化的滲透,在學生觀察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由發現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圖形,這6個長方形兩兩相連,形成共同的邊即棱,因此24條邊演變成12條棱,3個長方形有一個共同的頂點,也就24個頂點變成8個頂點。這是不是能讓我們的數學多了一筆絢麗的思維色彩,更有數學味!

綜合上述兩例,在教學前,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合理取舍,特別是關注和解讀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凸顯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加工預設,使三者有機結合,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彰顯數學思想的預設、加工與提煉。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厚實而靈動、凸顯數學味的、有利于智慧的啟迪。

二、關注數學思想 智慧駕馭課堂

具有濃郁數學思想的數學課堂是學生智慧生長的良田沃土。以數學思想為主線的智慧地教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恰當適時地運用類比聯想,給出生動的陳述;科學組織課堂活動并注重引導數學知識和活動經驗的總結和提升以利于學生進行抽象和推理;啟發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建模;創造科學、藝術、高效、充滿張力與活力的課堂,與學生進行智慧互動。

1.有機滲透數學思想 啟迪智慧

南京師范大學數科院教授劉云章教授認為:“不講數學思想方法的課,不是好課。”“重視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將能喚起數學學習者潛在的數學天賦,提高其數學素養,從而提高學習效益和質量。”教學中重視數學思想方法,就相當于抓住了小學數學知識的精髓.小學數學每一堂課中,要不失時機地依據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規律,將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有機的融為一體,有效的進行滲透性教學 ,啟迪智慧,積淀數學素養,以實現數學教育的核心價值。

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解方程》這節課中,有一位教師設計了一下教學內容。首先出示

(1)課件出示例1圖,你能根據這幅圖列一個方程嗎?學生列出:χ+3=9

(2)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用畫天平圖來表示這幅圖。

(3)反饋: (學生用小正方形來代表皮球,天平左邊擺χ加3個正方形,右邊擺9個正方形,天平兩邊平衡。)

師:要得出χ的值,在天平上應如何操作?(①一個一個拿掉的,兩邊各拿掉3個正方形,這樣天平的左邊只有χ,右邊是6個小正方形,這樣就得到了χ的值。②從天平左右兩邊同時拿走3個正方形,也能知道χ是多少)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圖中表示出來。

(4)讓學生把圖上意思在方程中表示出來?獨立練。反饋

引導學生說理由。

(5) 比較這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種方法?

(6) 解方程要注意什么呢?(①要先在左上角寫上解。②解方程的過程每一步都是等式,而且等號要對齊。③要判斷方程的解是否正確,應該驗算。)

(7)自學課本第58頁,自己在課堂練習本上嘗試進行驗算。

以上教學片斷一改過去方程教學的傳統教法,重視由算理到算法的抽象和概括過程,讓學生立足于數形結合,自己探索,自主發現,讓學生經歷了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到對比、優化的過程,滲透了模型思想(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抽象思想(優化思想)等的教學、培養學生能力,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智慧,也實現了智慧的啟迪。

2.彰顯數學思想地設問 點燃智慧

智慧課堂中教師的提問應是引發學生剝絲入繭,進行深層次思考的橋梁;是激發學生碰撞思維,點燃智慧火花的添加劑。不同于一般的數學設問的智慧型設問應是針對學習方法與思維方法的引導,如怎樣從數學的角度去提取信息、提出問題;怎樣進行遷移,利用舊知學習新知;怎樣把復雜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面對問題如何分析,面對困難如何解決,促進學生辨析、幫助建模、提升思考、培養能力。上述案例《解決問題》在課后練習時通過以下三個追問幫助孩子建立解決問題的模型,滲透模型思想。“第1個4是誰?第2個4是誰?問題求什么?”

“我們要求的是哪一部分

要求這一部分也是先求……”

“要解決問題你用了幾步?(兩步)第一步求?第二步求?

之后在練習中不斷的通過設計了這樣教師引導的問題幫助孩子進行建模:問題:

(1)“該怎么求,先求什么?”(2)“為什么先求 ?”(3)這里的 “ ”這像例題中的 ?

有效的提問步步為營,彰顯了教師引導建模的數學思想;有效滲透了對解決問題思考方法的鞏固和深化,充分的體現了教師獨到的教育智慧。

再如小學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在學生初步的探索認識了長方體后教師提出了幾個問題:“如果想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什么材料?至少需要幾根小棒?(12)”;“是不是任意的12條棱就可以搭出長方體的框架呢?帶著這個問題,先在四人小組中討論怎么搭才能又好又快的搭出長方體框架,和其他小組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快制作成功。(小組合作完成,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揭示長、寬、高的定義。然后展示學生拼出的長方體框架,交流做法。師再追問:“如果現在老師拆掉其中的一條棱,你能想象出這條棱的位置和大小嗎?比劃一下。依據是什么?”“如果再拆掉一條棱呢?你還能想象出這條棱的位置和大小嗎?”“還能再拆嗎?如果老師一直拆下去,想一想,至少要剩下幾條棱的時候,才能保證可以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大小?(3條。哪3條呢?)動手試試看。”(學生動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思考結果)大組進行質疑交流,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只要剩下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就可以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大小。

課件演示,長方體框架的形成

師:像這樣的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在長方體中,它們還有各自的名稱。

(看大屏幕) 課件顯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是長方體的長、寬、高。

課件演示:長、寬、高,并告知學生一般情況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棱叫做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提問: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長、寬、高?(4組)學生回答后課件演示驗證

小結:長、寬、高這三條棱很重要,缺一不可,它們直接制約著這個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這個教學環節在讓學生了解長方體后做長方體框架,這既是對長方體特證認識上的加深,也是讓學生在體驗中進一步探索出長方體12條棱之間的關系,接著在拆棱的過程中,引出長方體長寬高的概念,通過辨析、想象等活動中明白長方體長、寬、高的重要性。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通過巧妙的設計一系列的問題,步步深入,實現學生智慧間的深度交鋒、引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并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和動流,在思考中辨析、抽象、概括和歸納,滲透數學思想、習得方法、積淀素質。

3.凸顯數學思想方法地練與評 形成智慧

有效的練習設計是智慧課堂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一般化的過程,即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應問題的具體過程,也是學生知識深化和鞏固的環節。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更能讓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作業,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有效的練習不僅應注意練習設計的層次性、科學性、構造性、發展性,而且要蘊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重視思想方法的反饋和引導,精選題目、提煉方法,讓學生具有運用技能嫻熟解題的能力,才能達到提升學生智慧的預期目標。如《解決問題》練習設計:

出示小兔莊園的綜合情景圖

(1)指導看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2)開展一個學生提問題其他學生解決問題游戲: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什么數學問題,老師想給提出問題的同學一個權力,你想請誰來解答你的問題就請誰!

(3)一個學生提問題全班解答:你能提用兩步解答的數學問題嗎?先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反饋、教師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選擇性的板書、全班齊練。選擇板書問題:

兔爸爸和兔哥哥共拔15棵白菜,他們對兔媽媽說“我倆的總數比你多5棵”,“三只兔子共……?”

方法:齊練反饋:你是怎么想的?教師巡視,反饋正誤兩種方法。追問“為什么有‘多’卻用減法算呢?”想的時候可以借助畫草圖。復習“知道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確嗎?”的解題步驟。

15-5=10(棵)

15+10=25(棵)

菜園的周圍種了桃樹和蘋果樹2種果樹,桃樹有8棵,蘋果樹比桃樹多12棵,一共種了多少棵果樹?

方法:齊練展示不同做法,借助草圖幫助學生思考本道題除了可以根據前面的做法還可以有什么方法?

(8×2+12=28)說思路。

以上練習通過設置綜合情境,培養學生善于從多元信息中選擇有用得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由“兩能”順利的過渡到“四能”。先開展“一個學生提問題其他學生解決問題游戲”在課的后半段時間里根據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活躍氣氛,培養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又是為底下的提問題活動提供示范。學生在這一環節提的問題由于時間短多半為一步的比多比少的問題,其他學生解答時能比較順利,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里中間問題的解決。第二個環節的提問題活動讓學生去除表像掌握本質,進行建模,鞏固已學知識,并嘗試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借助畫草圖解決問題;突破定勢思維,學會舉一反三,類比推理。此練習設計融趣味性、實效性、開放性、層次性、思想性于一體,有效地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索,培養能力。

三、基于數學思想 智慧探究

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任何數學課堂應共同遵循的準則,基于數學思想的智慧課堂也不例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提供探究的平臺和空間,引導孩子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進行遷移、進行類比,嘗試解決問題。

1. 運用數學思想經歷數學化

智慧的課堂中應實現溫柔地翻轉,通過個體的探究和同伴的交流使學生深入到知識的本質進行數學化的思考,運用歸納、概括、總結進行橫向數學化思考;運用類比、推理、聯想進行縱向數學化的思考,從而讓學生習得數學思想、積淀素養、培養后勁 。孫曉天教授曾經說過:“沒有數學化的數學教學、沒有給學生提供自己探究和思維空間的教學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一開始便復習商不變的性質,為學生的遷移、類比(縱向數學化)埋下伏筆。接著教師出示幾張圖片,講述唐僧分餅的故事:有一天,唐僧拿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徒弟吃,他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2塊,分給孫悟空1塊。八戒見了說:“我要比大師兄多。”唐僧第二塊餅平均切成4塊,分給八戒2塊。八戒嫌少不要,于是師傅把它給了沙僧。接著唐僧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8塊,給了八戒4塊。聰明的同學們,你們知道悟空為什么笑嗎?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事先準備的三個大小相等的圓形紙片來,分別用陰影部分表示每個圓片的 再引導比較陰影部分的大小進而推出這三個分數大小相等。板書出示: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借助于學生熟悉的故事情節,引出數學問題,實現橫向數學化的過程。

在此基礎上引導觀察對比,組織小組討論: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是它們的大小完全相同,這里會不會藏著什么規律呢?仔細觀察:它們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呢?

小組通過討論,相互評價補充,歸納和概括出這三個分數的變化規律。

進而教師再引導孩子舉例驗證 (這里的“相同的數”不但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或分數),之后讓孩子自己將這兩個規律進行歸納總結,全班反饋交流。學生通過抽象、歸納得到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再引導反思:你認為在這個性質中哪個詞最關鍵?學生觀察發現關鍵字:“同時”,“相同的數”,“0除外”并進行自發式的交流說理。最后將它與商的不變規律的建立聯系,再舉例說明。最后讓學生運用了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數。

以上環節中教師巧妙地借助原有的知識基礎——商不變得性質讓學生進行類比演繹,再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交流、討論的基礎上,通過歸納和概括,實現認知上的飛躍,實現縱向數學化,獲得新知。整個過程是經歷橫向數學化和縱向數學化地過程,凸顯數學思想,具有足夠的思維容量,課堂顯得厚實又不失靈動。

2.立足基本思想,促進形式化

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實踐活動或重要的教學環節之后,引導學生讓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發現,經歷形式化的過程。有意識地創設問題促進學生的反思,反思自己的解題過程、解題思路,使學生對自己的判斷與活動及語言表達進行思考并加以修正,讓學生運用抽象、推理、建模三大基本思想建構數學知識與能力體系,這樣的數學學習也才能真正觸及數學思維的內在實質,才能使學生在比較、辨析和反思中,把感性的認識上升為理性的認識,把知識和方法內化為可靈活運用的系統,促進結構化,發展智慧。如《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在出示例題24×12= 時可以讓學生試著求得數,再反饋交流,學生的方法可能很多,方法一:24×10=240,24×2=48,240+48=288;方法二:24×6=144,144+144=288;方法三:24×6=144,144×=288;方法四:24×4=96, 24×8=192,96+192=288;方法五:用列豎式的方法(略)。有智慧的教師會一一的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的理由,當用豎式計算的孩子說完理由之后,會適時地提問其他的孩子“你聽清楚他說的理由嗎?你再來說以說”,這樣的提問可以重復一至兩次,讓孩子通過傾聽同伴的話語理解本節課的知識重點——豎式計算的算理,然后再比較這些方法當中哪種方法比較簡便,在算法多樣化地基礎上引導優化。促進學生進行反思和比較,進而引導學生發現“方法一”和“方法五”的算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書寫的方法不同而已,然后讓全班的孩子都用列豎式的方法算一算,再進行反饋和講解,以保證全班80%的孩子都能掌握這一基本的計算方法。緊接著讓孩子進行模仿練習并反饋,再引導孩子觀察板書中的例題和練習,反思整個計算的過程,并和同伴交流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進行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建模,獲得算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設計引導學生反思和對比的環節,讓學生在和自己對話、和同伴對話的過程中實現經歷算理的探索和算法的概括和提升,學生在扎實掌握算法的同時三大基本思想也得到有效地滲透,思維能力和水平將獲得長足發展,積淀數學素養,習得智慧。

構建思想、厚實、智慧的新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景觀是廣大數學教師的美好心愿。在教育教學工作我們應大膽地實踐,小心地求證,善于用智慧的眼光分析教材,備課,在課堂上嘗試和學生進行智慧地對話,讓孩子善于用數學的方法思維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努力促進學生的數學智慧、數學素養等的提升,實現師生共贏,福慧雙增!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張奠宙 趙小平﹒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更重要﹒華東師范大學《數學教學》2007年第10期

[3] 梁秋蓮﹒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小學數學教育﹒2012﹒3

智慧教育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職教英語 英語詞匯 教學方法

如何牢牢地記住單詞可以從英語詞根、詞綴音、形、義等方面進行聯想記憶,從而使英語單詞的識記變得事半功倍,趣味盎然。

筆者根據教學經驗匯總一下幾點:

一、改變學者的觀念

當然,世上最難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強制灌輸給別人。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要這樣做到!要將英語學習的意義,通過語言或者其他方式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英語是我們的第二母語,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真的很重要、很刻不容緩。

二、重視學習方法

本人并不推薦學生過分依賴單詞記憶法,因為單詞成千上萬,任何一種記憶方法,只適用一部分單詞,而不是全部。當然,我并不否認有一些單詞還是很適合的。我的觀點就是讓學生能自己學會獨立思考,從中找到一種專屬于自己的記憶方法:比如有些人為了提高自己的記憶速度采取的記撲克牌的方法,我不得不說此人很聰明。

(1)改變傳統的詞匯教學模式,如:跟讀、自讀、糾錯、記憶。現代科技化的教學手段為學好英語提供基礎。如:多媒體教學設備,讓枯燥無味的詞匯教學更能生動有趣。精心制作詞匯教學課程備案、flas英語等都能增強視聽效果,刺激學生感官,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狀態記住單詞。教授單詞時,除了要求意清、音準外,我們還要特別注意分析詞形,讓學生理解單詞內在、外在的聯系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會事半功倍。所說的聯系包括詞形、詞義、讀音等多方面的聯系。如:在教“成功地”一詞時,我們可以采用這樣的擴展形式:suc+cess=success(n)——successful(adj。)——successfully(adv)這樣的分析使學生更加容易記憶。

(2)集成記憶法、構詞分析法

集成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合成一個新詞。如:football n. 足球(foot是腳,ball是球;football是用腳踢得球稱為足球)、 someone ad.在線翻譯(some某,one一,合起來就是將來的某一個時候英語稱為someone)等集成記憶法簡單又快速。

如果利用詞綴、詞根、對英語單詞的構詞進行分析,這樣單詞就會既好認又好記,詞義一清二楚。經常用到的后綴有名詞后綴、形容詞后綴、動詞后綴、副詞后綴四種形式。后綴的表示方式是在字母或字母組合前面加附一短橫,如-er。中綴是在單詞里起到了連接的作用。如:①invisible a. 看不見的(前綴in-不,詞根vis看,形容詞后綴-ible可…的;②不可能被看見的)、 television n.電視機(詞根tele遠,詞根vis看,-ion名詞后綴;通過電由遠處傳來能夠觀看的圖像)。只要是都能用詞根和詞綴記憶的單詞,讀者可以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牢記那些難以掌握的詞根和詞綴。

(3)英漢記憶法

有的漢語拼音的字母與英文的字母有相同的。使某些漢字的拼音字母組合與一些英語單詞的英文字母組合恰好相同。若利用漢語拼音為中介與英語單詞進行奇特聯想,就能既快又牢地記住英語單詞。漢語里有異音異義的同形字,英語里有異音異義的同形詞,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漢英同形字詞記憶法“。如:pin 別針,針織(針織品〈pin〉)、 song 歌曲(送〈song〉你一首歌)。

對于那些較長的單詞怎么記憶呢?首先要仔細觀察其詞形特征,其次是分解自己所熟悉的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單詞、拼音字母或拼音的首字母,最后用奇特聯想法串起來,就會造成了深刻印象,就能達到推陳出新、快速記憶單詞的目的。如:①earnest 誠懇的,(人們,耳朵〈ear〉中有巢〈nest〉)②career n.職業(家長都關心〈care),兒〈er〉子的職業)③panda n. 熊貓(熊貓盼〈pan〉望長大〈da〉)

(4)近義詞記憶法

在英語詞匯中有很多的同音詞、近音詞、近形詞,它們之間幾乎沒有什么差異,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一不留心就會很容易的出現錯誤。因而,在識記這些單詞的時候,我們可從自己曾經學過的詞匯中找出相同音詞、近音詞、近形詞,要重點留意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進行辨別對比,就不會對單詞的記憶出現似是而非的情況了。如:①path n. 小路,小徑(近音詞)經過(pass)小路(path)②flood n. 洪水,水災(同尾詞)洪水(flood)之中,木頭(wood)漂流 ③. lung n. 肺(近形詞)狼(lang)心狗肺(lung) ④ van n. 有篷載重汽車,運貨車(近形詞)運貨(van)上是鹽(yan)袋 。

在學習的過程中英語詞匯記憶的方法很多,還有歌曲記憶法、詞形顛倒法等,但是我們要善于發現總結出適合自己的一套記憶方法。有助于快速掌握基礎知識,提升英語水平更上一層樓。

小結

職業學校的英語學習,要堅持培養學生的詞匯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積極性,采用并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并從學習觀念改變,提高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讓學生學會營造自我的英語環境。

參考文獻

智慧教育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初中英語 詞匯 教與學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類的思維活動是借助詞匯進行的,人類的思想交流也是通過由詞構成句子來實現的。沒有詞匯,任何語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可見,在語言教學中,詞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改進教與學的方法,采取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方法進行詞匯教學是很有必要的。既要以科學的語言學習理論為指導,又要講究學習方法與技巧。

一、注意改進教的方法

1.音、形、義結合,抓好英語常用單詞的教學。“音、形、義是構成一個單詞的三個要素。音―讀音,是詞的語音形式;形―拼寫,是詞的書寫形式。義―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指詞的含義。音、形、義三者合一是詞匯教學中不可缺乏的內容 。”

2.詞性、詞義相結合教學。學習單詞要知其性,由性記義,體會不同詞性在句中的不同用法,從而讓學生領悟詞性在句中的作用,最后達到遣詞造句熟練運用的目的。同時也要重視一詞多義的運用,如outside這個,它有四個詞性,詞義也有所不同,教這個詞時,可造幾個示范句:“Don't stand outside. Look, your mother is waiting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The outside of the house is very old. These is an outside broadcast here.”由此讓學生體會、理解一詞多性、一詞多義在句子中的作用。

3.表演性教學。表演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實踐。在教單詞時,應盡可能運用表演創造語言環境,變機械乏味性單詞教學為學生積極參與性單詞教學,把“死”記單詞變為“活”用單詞,如介詞的學習,可先請一位擅長表演的同學到講臺上來,用講臺、黑板、門等做道具,讓這位學生按要求變換站立位置,以此來學習方位介詞near, between, behind ,in front of 等。由于直觀、生動、形象,短短幾分鐘內的游戲表演后,學生就掌握了這些單詞,并熟練地運用到句子中。這樣暫時的新鮮感將能轉變為叫穩定的學習興趣。

4.激勵性教學。爭先好勝、表現欲強是初中學生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課堂上教者常常用組織競賽的方式進行單詞教學,使競賽活動成為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手段,并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培養了大家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競爭意識。

二、加強引導初中學生詞匯學習方法

1.引導學生使用英漢雙解詞典。詞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工具。目前,學生大多使用英漢詞典或電子詞典,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將詞匯學習看做是在漢語中尋找對應詞的過程,往往將詞匯學習等同于詞語的記憶,并導致學生英語詞匯使用中的諸多錯誤搭配。因此,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后,教師應在詞匯教學中盡量用英語給生詞釋義,鼓勵學生使用英漢雙解詞典,讓他們從弄清詞義、區別同義詞、掌握詞的用法等方面入手, 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詞匯搭配意識,走出英語詞匯學習的誤區,形成較強的英語學習能力。

2.強調記憶方法。學生記不住單詞的根本原因往往不在于記憶力的強弱, 關鍵在于沒有找到好的記憶方法。因此,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教給學生好的記憶方法, 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記單詞,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1)分類記單詞, 讓學生根據單詞本身的特點對單詞進行歸類,進行分門別類的記憶,這樣,學生的記憶將變得更加有條理,有助于提高記憶效率。(2)根據圖片記單詞,相對于對枯燥的單詞記憶而言,對圖片進行記憶則變得容易得多,在課堂上,可以教學生把單詞轉換為圖片,并分析單詞與圖片的聯系, 最終把對單詞的記憶轉換為對于圖片的記憶。(3)聯想記憶,教學生把抽象的單詞通過聯想的方法與現實中的事物聯系起來,使得現實中的事物起到記憶鉤的作用, 這樣也更有助于記憶,而且通過聯想的方法記住單詞之后很少會遺忘。

3.機械記憶與理解記憶相結合。學生記憶詞匯的目的就是擴大詞匯量,為閱讀英語和運用英語打下基礎。要讓單詞記得快、記得準、記得牢,必須把機械記憶與理解記憶結合起來。機械記憶就是機械重復、反復記憶。在初級階段,學生只能機械記憶。因為,他所學的詞匯量和英語知識有限,無法進行更多的歸納和聯想。理解記憶就是利用所學的語音拼讀規則、構詞法、邏輯思維、歸類、串聯、對比等方式進行記憶。一般地,理解記憶,記得快、記得準、記得牢。若反復拼讀c-l-a-s-s-r-o-o-m,classroom,則屬機械記憶;若根據拼讀規則classroom/’’kl:srum/或根據構詞法class+room來記憶為理解記憶。

4.結合句子記憶單詞。句子是由詞組成的,我們記憶單詞就是為了更好地使用句子。以句子為單位記憶單詞還可以幫助我們把握單詞的用法和不同的形式,發展英語思維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孤立的記單詞徒勞無益。如果我們把詞匯的學習和語境聯系起來,記的不是單個的單詞而是整個句子,通過上下文甚至是整篇文章在一起,有利于推動詞匯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學生學習英語,感到最困難的是怎樣把詞匯記得快、記得多、記得牢。一方面,記憶詞匯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師要把記憶詞匯的方法教給學生;另一方面,又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更好地記憶。

綜上所述,形式多種多樣的詞匯記憶與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的有效手段,有助于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還可鼓勵和指導學生總結記憶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總之“量的積累,質的飛躍”,只有重視詞匯,我們才能取得驕人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杭寶桐. 中學英語教學法.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智慧教育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放牛班的春天  愛  教育智慧

教育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在影視文學中也不乏教育主題的作品,如《死亡詩社》、《音樂之聲》、《心靈捕手》等,其中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堪稱是教育類題材的經典之作,平凡的人物故事卻有著不平凡的感人力量。影片講述的是一位擁有音樂才華的學監——馬修老師,來到了被稱為池塘之底的男生寄宿學校,在這里的學生都是問題少年,他們喝酒、賭博、盜竊、暴力甚至自殺。而馬修老師以音樂作為教育的紐帶,深入學生的心靈,感化每一位學生,其內涵是從愛出發的教育,是具有教育智慧的體現。

一、從愛出發,尊重理解

馬修老師愛的教育首先便是體現在他對于學生的尊重與理解上。學生和老師在教學中是出于互相平等的地位,而不是教師的附屬品。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性與人格,而不是墨守成規,死板硬套。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便包含了尊重與理解的需要,如果無法滿足就可能會陷入自卑和無助的情況,問題學生往往是處于不被理解的境地,甚至被教師的刻板印象打壓,從而越發叛逆。馬修老師就充分做到了尊重與理解學生的想法,他詢問班上每位學生的理想,借此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深入了解學生。馬修真正做到了把學生當做平等的人來看待,甚至包庇學生,盡可能避免暴力非人性的處罰方式,借此來保護自己的學生

    二、從愛出發,嚴慈相濟

愛的教育不是一味地寬容,溺愛學生,縱容學生,也不是一味地打罵,懲罰甚至變相懲罰學生,而是以愛為出發點,做到嚴慈相濟,馬修便擁有這樣的教育智慧。

一方面,對于學生的惡作劇,他選擇的是一次次的包容。學生偷拿他的皮包里的音樂稿子做研究,為了學生不受到懲罰,他“包庇”學生;學生一起唱歌罵他:“亮光頭,你完了!”,他不但沒有生氣,還驚喜得發現了孩子們的音樂天賦,并抓住了教育契機。另一方面,他并不是盲目寬容,他會采取適當的懲罰。不過懲罰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如一個孩子因為惡作劇而讓馬桑大叔受了重傷,他本應該受到重罰,但馬修讓學生照顧馬桑大叔來代替對他嚴厲的懲罰。通過這種方式,犯事的孩子深刻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留下了懺悔的眼淚,這樣的教育方式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孩子通過自己的體驗真正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這種認識比單純的說教或是體罰能起到更好的作用。相比之下,哈杉校長的關禁閉,做勞役的棍棒式教育方式只會讓學生更加厭惡學校,厭惡學習,走向叛逆。這無疑與教育目標背道而馳,也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

三、從愛出發,因材施教

馬修老師的愛的教育,在其方式上除了嚴慈相濟,最重要的是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特色。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好料子,就如同影片中組建合唱,每個學生也有自己的音域特色,有的適合高音,有的適合低音,此外,不會唱的可以做助理甚至是樂譜架,每個人各司其職找準自己的定位。尤其體現在對主人公皮埃爾的教育上,一個有著高音樂天賦的學生,馬修對他給予厚望,讓他獨唱,這給了皮埃爾極大的自信。對于這樣有才華的學生,馬修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栽培他,沒有馬修的循循善誘,也就沒有后來的音樂大家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都有著無線的發展可能,就如陶行知曾經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所以我們應該像馬修老師一樣,注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用愛點亮每個孩子的心靈。

四、結語

教育需要高尚無私的真愛。蘇霍姆林斯基說 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礎,愛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愛的事業,因為有愛的澆灌,才能結出豐碩的教育之果。而當今社會的教育事業存在極大的弊病,對于學生沒有愛,甚至是沒有人性,給予孩子難以承受的痛苦,無論是豫章書院還是紅黃藍幼兒園,都將受到應有的制裁。我們不得不呼喚著“救救孩子”

馬修就是一位愛的教育大師。他擁有教育智慧,理解寬容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卻也寬容以待,并能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差異性,也因此放牛班的才迎來了屬于他們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之所以不被社會淘汰,正是因為其中的教科書版的教學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反思與學習。從愛出發,讓學生贏得美好的春天。

參考文獻:

[1]許昌良.讓生命在場——與《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對話[J].思想理論教育,2008(06).

[2]王偉.《放牛班的春天》用愛詮釋教育的真諦[J].電影文學,2011(23).

智慧教育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以聽促記

引言

“如果把語言結構比作語言的骨架,那么是詞匯為語言提供了重要的器官和血肉”[2]。因此,詞匯在語言中所起的作用遠遠超出人們想象,特別是在現實交流過程中所起的作用[3]。詞匯教學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難點。以聽促寫是幫助學生擴充詞匯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擴充詞匯量。

一.理論依據

1.正確輸入的重要性

心理實驗證明,首次視聽感知對于識記有著十分深刻的印象和重要的作用[4]。因此,教師應一開始要給學生提供正確、規范、清晰、準確的讀音,使學生第一次就獲得正確的語音形象,而以聽促記,能確保第一次輸入的正確性。

2.有意注意傾注得多

教育心理學關于注意力比率的實驗研究表明,人們學習時,使用聽覺媒體,其注意力比率為 54.6%。當人類傾向于對某事物更加專注、更持久地注意,記憶就會產生。學生利用聽覺學習,傾注的有意注意多,易形成記憶。

3.有利于語言交流能力

語言學家Humes認為,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交際能力,而聽懂別人的話是交際的開始[5]。以聽促記是以聽力為媒介擴充學生詞匯量,這訓練了學生的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

二.教學方法

1.糾音,為聽奠定基礎

語言有三要素:語音、語法、和詞匯。語音是語言的基礎。[6]因此,教師要重視音標教學,嚴把語音關,糾正學生錯誤的發音。語音識別能力也很重要。不能分辨音素,音節,單詞的重讀、弱讀以及連讀等,不懂連讀、弱讀、爆破、重音轉移等,學生不能分辨單詞。因此,教師應堅持聽力領先原則,鍛煉學生的辨音能力。在英語中,相同的字母和字母組合在不同單詞中讀音不同,增加了詞匯拼寫難度,但這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因此,教師應通過歸類和比較的方法,幫助學生總結,讓學生能夠聽詞能寫,見詞會讀,提高單詞拼寫能力。

2.第一遍:精聽,輸入單詞

筆者以教材文章聽力為藍本講述以聽促記的詞匯教學方式。第一遍聽,按意群暫停,講解生詞。首先,教師應讓學生根據聽到的音拼寫出新詞匯,不論對錯。心理學認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這種反射,思維就應運而生[7]。學生帶著疑,大膽猜測,鍛煉了學生思維,有利于加深對新單詞的印象。其次,呈現新單詞。教師口頭拼出單詞,讓學生寫下來。為確保正確性,教師將新單詞寫下來,讓學生對照修改。這一過程中,學生動耳,動腦,動手,動眼,多種官能參與,有利于加深記憶。接著,講解生詞。“了解一個詞就要學習它的意義(包括上下文意義和意義關系);詞的使用(包括修辭,固定搭配,文體和語域);詞的信息(包括詞性,前綴和后綴,以及拼寫和發音);這個詞的語法(包括名詞,可數和不可數等,動詞互補,詞組動詞,形容詞和副詞,位置等)[8]。”因此,教師在講解生詞時,講解正確讀音,常用意思,語境意思,及相關搭配,提高學生詞匯運用能力。最后,文章為詞匯提供了鮮活的語境,有利于詞匯的提取。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所說“: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9]”

3.第二遍:泛聽,鞏固單詞

第二遍聽,不暫停,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基于前面的聽和講解,學生已掌握新單詞,基本能做到會讀,會寫,會聽,也能理解意思。這次聽,再次復現生詞,學生會聯想教師的講解,加深詞匯理解,提升記憶速率。課后,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聽慢速VOA,BBC,看英文電影等,幫助學生擴充詞匯。

4.及時復習,多次復現,深化記憶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如果四至七天內不復現,記憶將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要及時復習,避免遺忘。反復聽,多次復現,加深記憶,將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總結

以聽促記,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有利于提高學生詞匯記憶能力;精聽泛聽相結合,保證了詞匯輸入的質,多種補充材料保證了詞匯輸入的量;及時復習,多次復現,刺激學生記憶,避免遺忘。

參考文獻

[1] 王樹忠,孟祥巖. 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英語聽力教學[J]. ,2012(22):22-23.

[2] Harmer, Jeremy.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 London: Longman, 1990.

[3] Skehan,Peter.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ublishingHouse, 1998.

[4] 倪建丹.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巧學巧用”的技巧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2010(15).

[5] Richards,JC&TS,Rodgers.Approach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70.

[6] 伍鐵平.普通語言學概要:第2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黃妍.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初中英語詞匯教學[J]. 福建外語.1997(03)黃妍.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談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外國語言文學.1997.40-42.

[8] Harmer, Jeremy.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199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县| 巫山县| 韶关市| 和政县| 黑龙江省| 清水河县| 西充县| 乌兰浩特市| 南澳县| 陇川县| 锦州市| 永福县| 宜兰市| 宣城市| 璧山县| 正阳县| 札达县| 鹿泉市| 尤溪县| 易门县| 普陀区| 长葛市| 来宾市| 清涧县| 军事| 宝山区| 辽中县| 天台县| 山东| 鞍山市| 育儿| 黄龙县| 青河县| 乌拉特后旗| 祁连县| 淅川县| 定陶县| 兖州市| 常德市| 清远市|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