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應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實際上,當前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卻微乎其微。
1.1孩子上大學后,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和教育責任缺失。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現象:當大學開學的第一天,家長們高高興興地把孩子送到學校,然后長長地松了一口氣,說:“孩子考上了大學,我終于可以松口氣了。”這說明,中國的教育現狀是,在上大學之前,家長的大部分精力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名“大學生”,自己要孩子上了大學,家長就認為他完成了自己對孩子的培養目標,孩子從此不再需要家長的培養教育,好多家長直接等著放松幾年之后繼續把孩子的孩子培養成“大學生”,僅此而已。于是,在有些家長眼里,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跟他們沒有關系。他們最多把自己的聯系電話留給學校,然后被動地等著學校與他們取得聯系。他們把更多的心思用在關心孩子在大學吃得好不好住得好不好,甚至有人把更多的心思用在通過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到比別人更優越的待遇,更有的家長在孩子學習成績或是其他方面出現問題的時候不是和學校共同探討孩子出現的問題的原因然后加以解決,反而是花更多的心思希望通過某些方式把孩子已經出現的問題縮小化或是掩蓋掉。這一切,都說明家庭教育在孩子大學階段失去了教育本應該有的意義,只去追求一個所謂想要的“好的結果”,而嚴重忽略了對孩子在人格方面、價值觀方面應該有的繼續培養和教育。更可怕的是家庭在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走上了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背的方向。這個時候,家庭教育不但沒有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補充,反而成為學校教育的絆腳石,不但影響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更影響了社會的穩定性。“藥家鑫”事件、“我的爸爸是李剛”事件等等多起事件早已印證了這個觀點。
1.2上大學后,學生個體接受家庭教育的意識缺失。作為受教育的主體學生個人,他們往往忽視了家庭教育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上了大學之后,學生不再主動與家長溝通,也不愿意接受家長的指導,覺得自己長大了,自己的學識超過了家長,自己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的表現讓家長把自己從一個應該承擔教育功能的家長身份變成了一個只提供經濟支持的“提款機”身份,即使偶有關心孩子在校的成長過程的想法,也會被孩子幾句話搪塞敷衍了事。
1.3客觀因素的限制使家長與學校聯系不暢。偏遠的地理位置、難懂的方言、家長的素質和學識水平、家庭的經濟壓力等因素,也都成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不能緊密結合的障礙。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希望與每一位學生家長保持持續而有效的溝通,然而經費限制、地域限制、方言限制等一系列限制因素,使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大打折扣,有的學生家長甚至大學四年都沒有跟學校聯系過,盡管我們采取了家長會、家書、家訪、喜報等多種形式,但還是不能完全覆蓋來自天南海北的家庭。
2家庭、學校合力提高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僅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家庭、學校的合力才能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完善,更加具有實效性。
2.1家長要提高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早已經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只要家長足夠重視,家庭教育必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家長轉變傳統觀念,要摒棄“孩子送到學校了教育就是學校的事兒”和“孩子只要將來能找到個工作別的都無所謂”等傳統錯誤思想,要認識到沒有教育過程就不會取得想要的結果。家長要充分發揮家庭所具有的親和力,多與孩子溝通,平等交流,讓孩子說說自己在學校的情況,說說自己將來的打算。家長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質,要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一致,特別是不要把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運用到孩子身上,因為家長的價值取向和人格修養是一本無形的教材,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價值取向和人格修養。
2.2家長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系。現在的通訊已經非常發達,但是如果家長只被動等待學校聯系,勢必影響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學校在聯系家長方面確實存在一定困難,現在好多家長為了打工掙錢都沒有固定的住所,還有很多在國外,聯系電話也經常更換,學校很難全面掌握情況。有些家長普通話一句不會說,說出來的話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句也聽不懂。如果家長主動聯系學校,家長可以找到會普通話的親朋好友幫忙聯系,這樣就解決了語言不通的問題。
2.3學校要創造更多的與家長聯系接觸的平臺。學校要及時提供家長所需要的信息,通過多種轉播媒介,讓家長更深入地了解學校,了解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吸取已經取得成效的高校家、校聯系的經驗,結合學校自身招生特點制訂適合本校的家、校聯系方法。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盡量地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通過分地區家長會、家長QQ群、家訪、書信等方式給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提供支持和幫助。
2.4學校要引導學生重視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要通過教育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不管自己的學歷比家長高多少,家長的人生閱歷永遠要比子女高一些。要強化學生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主動接受家庭教育。通過感恩教育等手段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對家庭的責任以及家庭對自己在思想和學業上的進步具有的重要意義。
3結語
1.1兩者未能有效接軌。
多數家長在孩子上大學之前都很關注與學校的溝通,而當孩子走進大學之后,很多家長都在思想上松懈,自認為教育任務已經完成。其一,許多父母認為子女已經成人,具備了辨別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沒有必要繼續施加教育。其二,許多家長過分依賴學校教育,認為學校教育能代替家庭教育。其三,許多父母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關注家庭教育。
1.2學校對家庭教育的地位認識不夠。
學校很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卻沒有把家庭教育列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程。研究表明,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有一部分人不能夠較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家庭背景,有的甚至還不能準確地叫上每個學生的名字。
1.3高職生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
高職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學生不會主動也不愿意接受父母們的教育指導。他們認為自己在外求學,父母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幫不上什么忙,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相對不高的家長,他們往往不善表達,于是,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就少了,家庭教育的作用隨之削弱。
1.4家庭教育基礎不一。
常常一個學校的高職生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素質和家庭背景。有的家長文化水平有效,有的家長不重視教育氛圍的建立,更別說科學的家教理念了,在這樣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學生與在家教氛圍濃厚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來比,思想認識都有所差別,就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可行性分析
2.1有利于構建文明校園。
構建文明校園的過程中,基礎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都是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務必做好。現在很多高職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溺愛中長大,缺少生活的磨煉,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不善與人交往的問題,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感恩意識缺失、誠信意識薄弱。
2.2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
高職生初入成年,他們在思想上還不成熟,與家庭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的關系,一方面想要擺脫家庭的束縛,另一方面又強烈的依賴著家庭。他們抗挫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理性、容易沖動,他們生活自理能力差、對自我的駕馭能力不足等。
2.3有利于促進學生成才。
大學生生活相比壓力較大的高中生活來說是輕松的,在這種氛圍中,一些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和目標,表現為無所適從或將過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了網絡游戲中,導致生活不規律、學習成績下滑。表現出逃課棄學、欠費欠學分、延期畢業、無證無工作、學校勸退,其結果不堪設想。
3凸顯家庭教育的作用
3.1連續性作用。
高職生面對豐富多彩的社會,因為思想尚未成熟,很容易產生行為的偏差,亟需心理上的指導。家長在子女上大學之前一直陪伴左右,對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所以容易察覺孩子在思想和行為上的異常表現。只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及時進行干預,才能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3.2監督性作用。
日常教育管理是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規工作,家長要緊密配合學校進行教育管理。在學習方面,家長要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對于收到學籍預警的學生,家長務必要及時與學校、學生本人溝通,共同商定幫扶計劃;在紀律方面,家長要要求學生遵守校紀校規,協助執行外出及假日的請假銷假制度,并同時做好安全提醒工作。
3.3示范性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即使是對于高職生來說,這樣的作用也沒有減弱。目前高職生中,存在和不誠信、感恩意識淡薄現象。家庭作為教育實施的載體,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實施者,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孩子樹立典型,營造誠信感恩的環境。由此可見,面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不誠信、不感恩現象,家長有責無旁貸的教育引導責任,要認真對待,堅決制止。
3.4指導性作用。
多數家長將自身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顧追求孩子學業上的成績而忽視對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違背了全面發展的教育主張,對學校的教育效果有削弱作用。因此,家長一定要轉變觀念,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結合行業發展,呼應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合理地為孩子的生涯規劃提供指導,并督促付諸實施。
3.5針對性作用。
輔導員的工作量大,無法顧及到每個學生,很難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所謂“知子莫如父”,所以家長有責任、有義務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向學校及時反映學生的狀況,以便于輔導員和教師及時、全面地掌握學生的情況。與此同時,學校也能夠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及時地反映給家長,使家長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
4加強家庭教育的融合度
4.1增強家長的合作意愿。
高職生由于涉世尚淺,還不夠成熟。只有加強學校與家庭教育的結合,才能提升高職生的情操。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應該是雙方合作教育意愿的增強。如果雙方能有這樣的認識,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積極主動的伙伴關系,才能促進雙方的積極溝通,使雙方的教育資源得以整合,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優勢,實現高職生的全面發展。
4.2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
家長的素質高低決定著高職生能否健康成長,家長的良好素養、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對引導高職生積極進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所以家長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持續學習,用最新的理論觀點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家長要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面對大是大非問題,一定要堅持原則。家長要遵守社會公共道德,老老實實做事,踏踏實實做人,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4.3建立兩者的互動機制。
為了達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諧統一,我們有必要需求一個兩者能夠有效互動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發揮教育的合力作用。可以通過以下四個途徑去完善兩者的互動:(1)建立動態的學生檔案,獲得有效的與學生家長聯系的第一手資料;(2)通過新生家長見面會,解讀學校教育管理規定并告知相關聯系方式。(3)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學生的在校情況和通報相關緊急事宜;(4)家長代表座談會是學校與家長建立聯系的必要途徑。
5結語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家庭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高校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很多的選擇,從校園走向社會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大學生的家庭觀、婚戀觀也逐漸的成熟,積極的引導和支持有助于大學生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一、大學生家庭觀發展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家庭觀念正在受著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誘惑和挑戰,各種利益的沖突導致年輕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忽視自己的家庭,無法正確的面對人生的各種選擇。
經濟發展為人們帶來更多物質享受,但是也刺激了人們的消費心理,刺激人們對于財富的過分追求,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著青年人精神追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的思想充斥著年輕人的心態,沒有腳踏實地的追求理想實現目標的勇氣,取而代之的是通過某些不正當的途徑獲得更多的利益追求。對于父母缺乏關愛,對于未來的家庭沒有概念。沒有正確的對待戀愛觀念,懷著游戲的心態對待愛情,對于戀愛和家庭觀念沒有最好心理準備。近幾年因為高校戀愛問題產生的自殺案件不在少數,大學生的家庭觀念必須得到全社會的重視。
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落到實處,深入到大學生課堂中和生活中,引導大學生正確的對待婚姻和愛情,正確的對待家庭。
二、加強大學生家庭觀念的策略
大學生的家庭觀主要包括大學生對待愛情和婚姻的態度,另一方面代表大學生對于父母親人的態度。因此,加強大學生家庭觀需要從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出發,深入研究提升大學生的家庭觀的具體方法和策略。
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對于傳統的中華美德需要不斷的發揚和壯大,百善孝為先,家庭觀首先從家庭出發,對于父母應該體現的是一種孝道,大學生接受了多年的教育,父母對于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對于大學生而言,無論是面臨人生的哪一個發展階段都應該對父母孝順感恩,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認真的做好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家庭出發再回歸到家庭當中去,這就涉及到家庭觀的另一個方面的內容,戀愛觀和婚姻觀。大學生對于愛情需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不應該過于的利益化和物質化,近些年來大學生因為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選擇違背道德甚至去破壞他人家庭的幸福來實現自己的利益和對物質的追求,這些都是我們社會所應該抵制的。閃婚、閃離也成為了比較廣泛出現的現象,近幾年離婚率不斷的提升,而這部分人中,對于婚姻和家庭都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一個認真的態度來經營愛情,價值觀取向也是不正確的。所以從大學生出發,深入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家庭觀的影響,促進和諧的家庭關系、正確的愛情觀念的形成,幫助大學生需求更好的生活氛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要的課程研究,對于家庭觀念的培養需要從課堂入手,專門設置課程教育的內容,讓大學生了解婚姻和愛情的重要性。科學的引導學生面對自己的各種社會角色,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從而組建自己的家庭。在于他人的相處過程中,以強烈的責任感和認真的態度和諧的與他人相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不斷的豐富教育的內容,從社會的發展的角度出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層面進行指導。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細化家庭觀教育這一內容板塊,將家庭觀教育提升到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道德層面上,緊密的聯合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大學生發展的現實案例,展開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通過對不同情況的分析和討論找出具體的研究的對策,幫助學生在處理家庭和戀愛婚姻的關系上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之間相互作用,才能更好的實現其效果。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和夫妻關系對于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的,父母應該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從自身出發影響孩子,讓孩子對于婚姻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責任感,自覺的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認真的對待戀愛和愛情。承擔對家庭的責任,孝順自己的父母,學會感恩和回報。社會應該營造良好的氛圍,積極響應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為大學生邁入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通過三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實現對學生的婚戀、家庭觀念的培養。
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家庭觀作為大學生人生中重要的道德選擇能夠促使大學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實現人生的更好的發展,對于社會的穩定和諧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玉堂 ,哈玉紅 ,海存福 .對當代大學生性觀念狀況的調查分析——當代大學生性道德問題的調查研究系列成果之一[J].中國性科學,2008,17(9).
[2]楊南麗 .大學生婚戀觀與高校德育 [J].昆明大學學報 ,2008,(3).
關鍵詞: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微觀環境;因素;現狀;途徑
G641
一、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組成要素及特征
家庭環境是指影響和制約家庭成員尤其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各種家庭因素如家庭結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的物質和經濟條件、家長的思想道德素質及其教育理念和態度等的總和。
(一)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組成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人的思想品德發展、人生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其中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在整個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也處于重要地位,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組成因素對教育對象的發展也十分重要,家庭微觀環境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家庭成員
家庭成員是指家庭的構成人員,即有姻緣、血緣或收養關系的人。家庭成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執行者和接受者,是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重要構成因素。父母在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起主導作用。父母既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也是終生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子女思想政治品德會產生巨大影響。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家庭是重要的地方,在家里,人初次向社會生活邁進。”這突出強調了父母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的突出作用。
(2)家長的教育理念
家長的教育理念是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直接組成因素。柏拉圖認為教育理念是對教育事物的一種選擇和觀點,它是在理性思考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形成的確信無疑的判斷和看法,具有堅定性,而且對其它的認識和看法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不同家庭中的家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在許多工人農民家庭、中產家庭和暴發戶的家長中,文化水平比較低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他們看待問題缺乏全面長遠的視角,常常把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人生觀通過各種渠道,悄無聲息地灌輸給子女,對子女的思想道德形成和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由此可見,不同家長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會直接影響到子女的成長成才。
(3)家庭的經濟地位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會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產生一定程度的作用。一般來說,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由父母自身素質、從事職業以及家庭經濟條件三部分組成。首先,家長自身的思想覺悟、認識水平、處世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其次,父母從事的職業對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事腦力勞動的父母,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對民主獨立,注重培養子女的民主獨立意識,而經商或從事體力勞動的父母則傾向于對孩子采取“我說你聽、我講你做”的硬式教育,缺乏溝通理解。最后,家庭經濟條件對子女的文化素質、閱歷及氣質的培養也起著重要作用。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子女在思想道德、文化多樣性等方面相對會比經濟基礎一般的家庭子女有更好的環境發展。因此,父母應盡量為子女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良好的家庭環境。
(二)家庭微觀環境的特點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也是每個人生活成長的搖籃,家庭環境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有以下四個特征:
(1)基礎性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并且時刻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及長輩不僅教會子女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識,而且還會在成長過程中教會子女為人處世的方法。家庭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會對以后子女相關方面的形成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子女在這種基礎上,不斷的學習,改進,從而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的思想品德。因此,家庭成員應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積極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
(2)潛移默化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在社會情景中,人們往往是通過直接地觀察別人的行為而進行學習的。”在家庭的生活中,家長所表達出來的價值觀、家庭觀、人生觀以及相應的情感表達,都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在子女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子女受父母等長輩的影響會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模仿、認同,進而形成一定的觀點、態度、人格與行為習慣。基于這種潛移默化性,家庭子女早期的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社會化與家庭的環境緊密相聯。
(3)差異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不同經濟條件的家庭對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存在差異性。家庭的經濟基礎、家庭成員的態度,信仰以及態度等都會直接會間接地影響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也具有差異性,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計劃性、y一性和規范性的特點,學校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有組織地安排學生接受社會主流文化中的政治立場和道德規范,而家庭教育主要是通過成員彼此之間的日常交流的方法對彼此產生影響。因此,要重視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建設,每個家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其成員進行教育,以便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質。
(4)發展性
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也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會伴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環境下,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例如,當代社會倡導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弘揚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那么,這個時期的家庭教育內容就應該緊跟國家的路線方針號召而有所調整。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及其他長輩就應該對子女進行愛國教育、弘揚民族精神、艱苦奮斗等方面的教育,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要求。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發展性不僅體現在教育內容的發展性,還體現在教育方法、教育環境和教育載體等多方面的變化。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不斷豐富完善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建設。
(5)不可替代性
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其成員的影響具有獨特性,是其它環境所不能比擬的。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家庭是其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最具有穩定性;家庭對其成員的影響也是比較全面的,涉及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每個方面,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諸相應的實踐,學校、社會等其它環境對個體的教育都局限于相應的范圍內,具有局限性和階段性。
二、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存在的問題
家庭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微觀環境的重要構成部分,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遠的影響,但家庭微觀環境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性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的期望,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很多家長就比較重視子女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名次,忽視子女的道德素質教育,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其它方面差點都不重要,比如思想道德,人生觀等方面。同時,對待子女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一旦子女與自己的觀點、行為要求不統一甚至是反抗時,父母首先想到的是暴利,而不是雙方平心靜氣的商量,這種不重視子女和尊重子女人格品質的教育方式,會對子女心理等方面產生陰影,使子女的性格孤僻,心理抑郁等不健康問題出現。
現在中國社會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很多家長對其子女百依百順,幾乎是有求必應,盡管子女的很多要求有時是無理的,這種父母對子女過分的寵愛,會有助于子女形成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的不良道德思想,這既不利于個體自我的良好發展,也會對社會、對他人產生一定的危害。
(二)家庭成員價值觀的歪曲
一個人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及道德觀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形成的,而家庭又是每個人生活時間最長的環境,所以家庭環境對個體的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非常重要。家長作為子女的啟蒙者,子女的第一位老師,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對子女的影響非常重要。但是現在社會中父母受到各方面的不良影響,思想觀念發生了質變,崇尚拜金主義,人性冷淡,價值觀、人生觀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父母的這些變化會對子女的思想道德等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子女會在日常生活中無形地受到影響,進而形成或改變與之相似的思想,并在自己的社會實踐中有所體現,最后,整個社會的風氣也會隨之受到破壞,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大環境也會受到打擊。
(三)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輕視
談起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首先會想到學校和社會。由于學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社會的影響力也比較大,而家庭這一微觀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的地位和影響常常被輕視。但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青少年的思想問題頻繁發生,這使得我們不得不關注家庭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響。最近新聞頻繁報道高三學生承受不了巨大的學習壓力而跳樓的事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家庭教育內容的片面化等問題。
三、優化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途徑
(一)提高父母的素質,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在每個家庭中都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家庭其它成員的發展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重視家庭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化,首先,必須提高父母的素質,加大對父母科學文化,民主教育方式理念的培養,使他們形成民主的處事方式,在處理相關問題時能夠與子女積極交流溝通,聽取子女好的建議,對子女的教育應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而不是所謂的“棍棒”教育,重視子女的想法對家庭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才會和諧,成員才有可能形成全面正確的道德,才會提高整個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化和建設。
(二)多樣式、多路徑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質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人類性格的工廠”,要多途徑、多樣式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文化素養。首先,可以向學校教育學習,借鑒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質量水平。其次,可以開展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廣泛交流學習借鑒,父母從中獲取經驗,不斷改善教育觀念。最后,加強家庭教育的宣傳力度,提高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三)實現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與學校,社會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有機結合
三者對于個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在教育內容方面,家庭可以借鑒學校以及社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有效方法,不嗤晟譜隕恚學校和社會也應及時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不斷豐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全方位地對每個個體進行教育,比如在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方面要保持一致,統一戰線,使教育對象受到全面統一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沈國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M]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
[2]張耀燦 鄭永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 人民出版社 2006;294-321
[3]張耀燦 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79-94.
[4]彭慶紅.《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特征》[J] 探索 2000;56-59
1.1兩者未能有效接軌
多數家長在孩子上大學之前都很關注與學校的溝通,而當孩子走進大學之后,很多家長都在思想上松懈,自認為教育任務已經完成。其一,許多父母認為子女已經成人,具備了辨別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沒有必要繼續施加教育。其二,許多家長過分依賴學校教育,認為學校教育能代替家庭教育。其三,許多父母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關注家庭教育。
1.2學校對家庭教育的地位認識不夠
學校很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卻沒有把家庭教育列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程。研究表明,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有一部分人不能夠較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家庭背景,有的甚至還不能準確地叫上每個學生的名字。
1.3高職生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
高職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學生不會主動也不愿意接受父母們的教育指導。他們認為自己在外求學,父母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幫不上什么忙,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相對不高的家長,他們往往不善表達,于是,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就少了,家庭教育的作用隨之削弱。
1.4家庭教育基礎不一
常常一個學校的高職生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素質和家庭背景。有的家長文化水平有效,有的家長不重視教育氛圍的建立,更別說科學的家教理念了,在這樣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學生與在家教氛圍濃厚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來比,思想認識都有所差別,就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可行性分析
2.1有利于構建文明校園
構建文明校園的過程中,基礎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都是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務必做好。現在很多高職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溺愛中長大,缺少生活的磨煉,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不善與人交往的問題,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感恩意識缺失、誠信意識薄弱。
2.2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
高職生初入成年,他們在思想上還不成熟,與家庭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的關系,一方面想要擺脫家庭的束縛,另一方面又強烈的依賴著家庭。他們抗挫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理性、容易沖動,他們生活自理能力差、對自我的駕馭能力不足等。
2.3有利于促進學生成才
大學生生活相比壓力較大的高中生活來說是輕松的,在這種氛圍中,一些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和目標,表現為無所適從或將過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了網絡游戲中,導致生活不規律、學習成績下滑。表現出逃課棄學、欠費欠學分、延期畢業、無證無工作、學校勸退,其結果不堪設想。
3凸顯家庭教育的作用
3.1連續性作用
高職生面對豐富多彩的社會,因為思想尚未成熟,很容易產生行為的偏差,亟需心理上的指導。家長在子女上大學之前一直陪伴左右,對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所以容易察覺孩子在思想和行為上的異常表現。只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及時進行干預,才能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3.2監督性作用
日常教育管理是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規工作,家長要緊密配合學校進行教育管理。在學習方面,家長要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對于收到學籍預警的學生,家長務必要及時與學校、學生本人溝通,共同商定幫扶計劃;在紀律方面,家長要要求學生遵守校紀校規,協助執行外出及假日的請假銷假制度,并同時做好安全提醒工作。
3.3示范性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即使是對于高職生來說,這樣的作用也沒有減弱。目前高職生中,存在和不誠信、感恩意識淡薄現象。家庭作為教育實施的載體,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實施者,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孩子樹立典型,營造誠信感恩的環境。由此可見,面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不誠信、不感恩現象,家長有責無旁貸的教育引導責任,要認真對待,堅決制止。
3.4指導性作用
多數家長將自身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顧追求孩子學業上的成績而忽視對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違背了全面發展的教育主張,對學校的教育效果有削弱作用。因此,家長一定要轉變觀念,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結合行業發展,呼應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合理地為孩子的生涯規劃提供指導,并督促付諸實施。
3.5針對性作用
輔導員的工作量大,無法顧及到每個學生,很難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所謂“知子莫如父”,所以家長有責任、有義務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向學校及時反映學生的狀況,以便于輔導員和教師及時、全面地掌握學生的情況。與此同時,學校也能夠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及時地反映給家長,使家長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
4加強家庭教育的融合度
4.1增強家長的合作意愿
高職生由于涉世尚淺,還不夠成熟。只有加強學校與家庭教育的結合,才能提升高職生的情操。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應該是雙方合作教育意愿的增強。如果雙方能有這樣的認識,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積極主動的伙伴關系,才能促進雙方的積極溝通,使雙方的教育資源得以整合,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優勢,實現高職生的全面發展。
4.2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
家長的素質高低決定著高職生能否健康成長,家長的良好素養、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對引導高職生積極進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所以家長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持續學習,用最新的理論觀點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家長要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面對大是大非問題,一定要堅持原則。家長要遵守社會公共道德,老老實實做事,踏踏實實做人,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4.3建立兩者的互動機制。為了達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諧統一,我們有必要需求一個兩者能夠有效互動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發揮教育的合力作用。可以通過以下四個途徑去完善兩者的互動:
(1)建立動態的學生檔案,獲得有效的與學生家長聯系的第一手資料;
(2)通過新生家長見面會,解讀學校教育管理規定并告知相關聯系方式。
(3)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學生的在校情況和通報相關緊急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