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西湖美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其它景點還有保?m挺秀、長橋舊月、古塔多情、湖濱綠廊、花圃爛漫、金沙風情、九里云松、梅塢茶景、西山薈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國、中山遺址、靈隱佛國、岳王墓廟、西溪濕地。
西湖不但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而且還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西湖古跡遍布,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 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還有39處文物保護點和各類專題博物館點綴其中,為之增色,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滟,游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心醉神馳。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獨有,夏日里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蒙中的樓臺,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杭州西湖的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鐘事實上景點是比較近的。原來的雷峰塔在建國以前早已經塌掉,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雷峰塔是近年來后建的。塔是鋼結構骨架的,非常新,屬于又一個假文物。南禪凈寺沒有進去過,它是在南屏山下建的。凈寺前有個有名的放生池,池內好多魚啊,還有很多王八在里面游,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我們驅車到了西湖,進了大門,就來到了西湖旁。一過門,我看到:和煦的陽光照射著平靜的湖面,金燦燦的;空氣里彌漫著祥和的氣息,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我們隨著一位導游上了小船。我用手在水面上輕輕拂過,“啊,好冰?!蔽艺f。
我們往西劃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大雄偉的雷峰塔。導游告訴我們,原來的雷峰塔是由“經磚”砌成的。古代的人經常用這種“經磚”來祭拜神佛的,所以,經常會有人來偷磚。久而久之,終于在一天夜里,雷峰塔倒了!不過還好,雷峰塔現經專家修復,已重現原樣,只不過大部分是由銅做的,而且上面還鍍了一層金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
到了雷峰塔附近,大家照了幾張照。沒過一會兒,大家的注意力又被集中到了湖中心那三個尖尖的,有三個小孔的東西上去了。我嘀咕了一聲:“這是一個什么東西呀?”導游聽了,告訴我們:這個東西叫“三潭映月”,是當年宋代大詩人坡—蘇軾在杭州做地方官時派人建在湖里的。如果洪水漲到那三個小孔的位置時,就意味著全城百姓都要轉移居住地點了。大家繼續聊著。小船隨著船槳不斷地推動,緩緩地前進著……
小船越來越向前,朦朧之中,我們看見不遠處有著很多鳥兒。告訴你,那里是候鳥棲息地,那些鳥兒被人們稱為鵜鶘。仔細看看,我看見有的鳥、兒在梳理羽毛,還有不少鳥兒在戲水;還有……
給那些鳥兒照過相后,我們又來到了“七彩珍珠館”。柜臺上擺著各種顏色的珍珠,有:白的,粉的,紫的……我們看得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你來猜一猜,西湖最珍貴的珍珠是什么顏色的?告訴你,是紫色的,因為水中的礦物質越豐富,珍珠的顏色就越深,養蚌人告訴我們,利用蚌得到珍珠其實很簡單:只要在蚌的體內放幾粒砂,蚌就會覺得很不舒服。這時,蚌就會分泌出一種液體將砂裹上一層又一層。最后,珍珠就形成了。
小船離不遠處的小島越來越近,導游邊搖著船槳邊告訴我們:西湖周圍有很多山,每當下雨之時,山上就會有濕泥巴滾落到湖里,形成淤泥,最深處竟達到了4米!杭州政府為了保護西湖,每年一次小清,五年一次大清。而這些被清理出來的淤泥,則被建成了一座名為“湖中島”人工小島。這個小島中央還有一個與西湖連起來的小湖,人稱“島中湖”。這個小湖每到夏天,就會開放出粉嫩的荷花,煞是好看。
2、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
3、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4、煙雨蒙蒙游西湖,時有落花至,追隨流水香。西湖的美,真名不虛傳。
5、夏日里的杭州西湖,不是只有熱度,更有清涼的風景。
周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移動互聯網改變媒體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人人都有發聲的麥克風,大大降低了信息傳播的門檻。但與傳統媒體相比,無論技術手段,還是專業理念和報道深度等方面,自媒體很難與之抗衡。而實際上,從深層次來說,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不是競爭關系,兩者是存在互補性的,完全可以進行合作,共同發展。
不管什么媒體,最終是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而信息有效傳遞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受眾需求。因此,自媒體發展的關鍵問題是要找到精準的受眾,滿足其差異化的內容需求。新媒體興起以來,信息越來越碎片化,人們獲取信息反而更難。基于數據挖掘技術,可將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有條理的、有價值的、適應特定受眾需求的信息組合,完成信息的有效推送。目前,移動互聯網的使用人數已經超過了傳統互聯網,包括自媒體在內的媒體都應適應這個新變化。從內容呈現上,將部分新聞信息進行圖表化、可視化處理,適合受眾移動閱讀的習慣。
目前,自媒體并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傳統的廣告投放的盈利空間已經十分狹窄。自媒體還應拓寬視野,做多種盈利模式的創新實踐,比如進行各類營銷活動等。
顧潔(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講師):
自媒體:媒介素養是關鍵
自媒體的發展依然需要依靠強大的平臺。在自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合作中,自媒體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例如,在國外某視頻網站上,當某草根上傳視頻吸引了大量點擊量之后,該網站就會希望得到授權。在訂立合作關系后,在視頻中植入廣告,通過網站的推廣平臺進行多次傳播。最后根據點擊量,按一定比例分成。這種盈利模式跟收視率有一點異曲同工的意思。
在自媒體發展過程中,媒介素養是個十分關鍵的問題。面對某些社會問題,自媒體可能存在參與程度不夠,缺乏理性,容易造成理解偏差等現象出現。這都與民眾自身的媒介素養有關。努力提高民眾的媒介素養是一個全民性的工作。在雅安地震報道中,自媒體反應十分迅速。在震后的第一時間,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方微博上援引了許多網友拍攝的地震災區照片,反應非常之快。隨后,出現大量包含“正能量”的微博,體現了廣大網友的較強社會責任感。
自媒體和傳統媒體應當加強合作。在自媒體的基礎上,傳統媒體應該注重在信息確認、信息加工和信息篩選等方面做更加精細的工作,并在文字呈現,圖表呈現和視頻呈現上下功夫。
趙何娟(鈦媒體總編輯):
自媒體還需探索盈利模式
除了技術的差異,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不同集中體現在運營意識上。現在大量研發的新聞客戶端,被當成一種媒介產品推向市場。新版本不斷出現,用戶體驗不斷優化。要想獲得更大市場,就要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吸引用戶。
包括自媒體在內的整個新媒體行業,并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現階段更多都是在嘗試。大家都是通過廣告來養活自己,但是,廣告本身和用戶體驗是相互沖突的矛盾體。通常,廣告越少,用戶的閱讀體驗越好。在傳統雜志上,插一頁廣告對讀者的影響可能不是那么明顯,讀者可以跳過不看。但是,在新媒體上出現一個廣告,用戶體驗就會受到特別明顯影響。如何開發自媒體盈利模式,尋求平衡點,還需時日。
關鍵詞: 美術教學 學習興趣 小學生
近年來,我經過多次問卷調查,形成了這樣一種教學認知:小學生年級的增高與其美術學習興趣的提升成反比。追其根源,這與多數美術教師紛紛有意識地灌輸給學生一些所謂“繪畫技巧”有關。經過這樣的一段時間學習之后,學生在美術學業成績上好像有一定的進步,但這種學業進步會使教師的“關愛”付出沉重的代價――逐漸使學生違背原有的繪畫天性。于是,學生新掌握的美術表現技巧脫離了原有意識與本能的控制,成為第二天性。[1](P4310)教師沒有意識到自身不假思索的“好心”,對學生來說是一場災難。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專職美術教師,有責任不斷更新美術教學觀念,積極順應學生的自然發展,在輕松自由的美術教學氛圍中,適時引導學生,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實踐的空間。只有學生自己從中發現美、認識美、感受美、創造美,教師才能讓課堂始終流淌著清亮的活水,時時濺起美麗的浪花。盡管學生的表現稚嫩,但常常會讓教師驚嘆于他們的大膽表現,驚嘆于他們作品的天真爛漫。
1.在“引導”中讓學生肯定犯錯的自我
泰戈爾有句哲理詩說得好:當你把所有的錯誤關在門外,真理也就被拒絕了。這句話讓我們真正領悟到錯誤的價值,即錯誤的價值不在于錯誤本身,而在于錯誤背后的創新價值。美術教學活動中隨時都有犯錯的學生,對學生的“犯錯”,教師要正確引導,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橫加指責。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教學生成的各種信息,憑借自身的智慧不失時機地去洞察學生所想,巧妙地解決好課堂生成的各種問題,創造性地利用并轉化教學中學生的“犯錯”為新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肯定犯錯的自我,進而創造形成新的資源價值。
如在《色彩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預設是認識三原色用同大小三原色玻璃片,通過投影儀兩兩相疊出現橙、綠、紫的魔術色彩效果。當教學剛進行到認識三原色后,有位課堂上經常犯錯的同學開始炫耀他高招做成的“紅果汁”,我隨即利用這位同學的“犯錯”轉化成新的教學資源。在這瓶“果汁”中加入藍色,使“果汁”變成紫色來識破他的“騙術”(原色變間色原理)。利用同種方法把黃加藍變綠,紅加黃變橙,又制造兩種不同色彩的“果汁”(指出不可誤喝此種果汁),請同學觀其變化過程,同時對這位炫耀高招同學的“智慧點”加以表揚。從此以后,這位經常犯錯的同學課堂上變得認真聽講了。
再如在《圓形物》教學中,當我講解生活中圓形物有哪些時,有位同學課前沒玩盡興,在座位下悄悄吹肥皂泡,以致肥皂泡不小心飛出座位。有的同學睜大眼睛,有的同學張著嘴巴,還有的同學居然情不自禁地伸手觸摸去感受泡泡“爆”的感覺,吹肥皂泡的同學也呆了。這時我隨即點撥引導:請同學觀察這些舞動的、姿態優美的泡泡的形狀及不斷變化的色彩,想象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圓形物體。同學們七嘴八舌,展開熱烈的討論,爭先恐后地發表各自不同的意見:(1)飛舞的水晶汽球;(2)節日里的氫氣球;(3)空中飛翔的熱氣球;(4)球場中竄來竄去的足球、籃球、排球……涉及的內容大到宇宙中的星球,小到衣衫上的紐扣,無奇不有。我最后點評吹肥皂泡同學的“妙招”更形象化,“妙招”同學表情僵硬,露出不好意思的笑臉。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自然流露,課堂上彰顯了兒童的自然情趣。既加深了學生對各種圓形物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動手參與實踐的能力,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其內化了所學知識,強化了創新的意識。當教師面對這樣的“錯誤”時何不把它轉化成有用的教學資源。這樣的課堂,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潺潺奔流的活水,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2.在“交流”中讓學生袒露真實的自我
對小學生美術作品評價,教師關注的不僅是作品內容像不像,側重點應是關注小作者在作畫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核心應是關注作品內容是否是學生真實感受的表現。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袒露思維和創意的真實;只有在這樣的理念下適時引導學生的學習自然生成行為和理念,才能直接把學生從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他們的想象力才能變得更富有創造性,在創意上更富有想象力,自我展現才能盡顯童趣之美,自我流露才能使情感產生交流,自我表達才能提升藝術審美的自然境界。
如在一次課堂評點作業時,同學們看了一位同學的作業后哄堂大笑。原來這幅畫上只有一座其貌不揚的亭子,當我帶著疑惑問這位同學時,他慢慢抬起頭說:“一次我和媽媽去公園,天氣很熱,走了很遠很遠都沒有一個乘涼的地方,所以我就設計了這座亭子,將來把這座亭子建在那,人們乘涼就不用再走那么遠了?!倍嗝锤呱械乃枷?多么善解人意的想法。我隨即高高舉起這幅畫,鄭重地推薦給同學們:“這是我見到的最美麗的畫,因為他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畫出了自己的美好心靈。”這時那位同學用充滿感激的眼神望著我。稍停了一下,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課堂教學被激活了。由此可知:要做好適時引導學生的教學自然生成,在交流中讓學生袒露真實的自我,就不要放過教學中每一個微小的細節。讓我們睜大眼睛去發現兒童的每一個閃光點,挖掘兒童心靈的每一桶金,它會給我們很多意外的驚喜,無疑更會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在“無意”中讓學生展現創新的自我
運用“有意”點撥的方法轉化課堂教學中的“無意”,讓學生在老師的“有意”與自己的“無意”之中彰顯自我意識,既增強自我表現的信心,又展現個性的自我、創新的自我。巴爾巴拉?多德也認為:“兒童與生俱來就熱愛藝術。這種活動從他們對世界還只有淡淡認識的時候,就開始了涂鴉和歌舞。對他們教育和引導,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著傳授技能技巧,而在于喚醒和鼓舞,并通過一定的條件激發他們大膽的創作熱情?!盵2](P5)
一次課堂教學中,一位同學不小心打翻了顏料盒,無意之中,作業本上留下了兩個彩色小手印。怎么辦?我立即讓學生觀察這幅無意之作,思考后談談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學說像一棵只有樹干和枝條的樹,我就引導學生給它加上不規則的小線條,或加上綠色的小葉子,一棵大樹便聳立起來了。有的同學說像小孔雀,在我的點撥下,略加兩筆,一只美麗的小孔雀開屏了。有時學生作業本上無意滴上了墨水,我就有意點撥,給它添加眼睛和翅膀變成小昆蟲;作業紙上無意間畫了個小圈,我就引導學生觀察后想象,有的同學給它加上嘴巴、翅膀和尾巴,一只小鳥即躍然紙上,有的同學在它四周加些不規則的線,一個溫暖的鳥窩便建造成功了。人們常用神來之筆對藝術作品表示贊美,這樣的作品存在“無意”之中,又在“有意”之間,有意運用這種“無意”也常會在課堂教學中發現這種“神”。
學生靈感涌動,教師“點石成金”,這一切需要教師的教育智慧和機智,而教育的智慧和機智則來自于教師平時的積累、反思與總結。教師的職責不是將兒童的思想培養得少年老成,而是推動他們的天性發展。[3](P28)只要我們精心呵護教學溪流中的每一朵浪花,涓涓細流就一定能匯成浩瀚的大海。
參考文獻:
[1][美]魯道夫?阿恩海姆.對美術教學的意見.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