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廣告用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前言
曾經有人戲言:商品不做廣告,就象姑娘在暗處向喜歡的小伙子送秋波,脈脈含情也只有她自己知道。王婆賣瓜,必須要自賣自夸,否則誰還會購買你的產品。在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廣告作為市場經濟中傳播信息、樹立品牌、亮出招牌、招徠顧客、求得信譽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工具顯得尤為重要。而隨著市場全球化的發展,單純依靠國內市場顯然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跨國公司正努力占領他們覺得有價值的任何一個角落。想讓產品獲得成功,符合當地市場的廣告用語是必不可少的“敲門磚”,否則,當地市場的大門會是緊閉的。很多廣告用語在國內市場頗受歡迎,也恰到好處的展現產品的理念,而如果換一個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場,廣告用語需要極具智慧的開發和極深的翻譯功底才能正確傳達它原有的理念。
二.直譯與意譯
嚴格來說,直譯和意譯具有很大的不同,是翻譯時的兩種層次,直譯: The so-called literal translation, superficially speaking, means “not to alter the original words and sentences”; strictly speaking, it strives “to keep the sentiments and style of the original”. 意譯: Free translation i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hat is used mainly to convey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 sentences patterns or figures of speech. This approach is most frequently adopted when it is really impossible for the translator to do literal translation. If people cannot find the equivalent phrases, they should use the appropriate language to free translate or explain, which must match the expression customs. 如何選擇直譯還是意譯要依據具體的廣告用語適當的選擇,甚至結合兩種方式,使翻譯能準確而明晰的傳達產品的韻味。
三.廣告用語跨文化翻譯實例
英文廣告用語不同于一般的翻譯,它有其自己的特色,如Frequent Use of Compounds (復合詞多)、More Use of Adjectives (大量使用形容詞) 、Originality in Spelling (創新拼寫)、More Use of Shortened 、Simple Sentences(多用省略句和簡單句) 、Frequent Use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and Imperative sentences (頻繁使用設問句)、Frequent Use of Quotations (常用引語)等等。那么在翻譯時,可結合具體的例子,恰當的傳達產品所能帶來的感受,這種翻譯相對就是成功的。如Quality first. Customer supreme.質量第一,用戶至上。(金龍電扇)這是一種Simple Sentences,直譯即可。把金龍電扇的核心點表達出來,消費者可以從英文中得知該產品質量肯定較好,很重視消費者感受。再如,Ever wonder why most guys in pants ads are standing up?想過嗎?為什么西裝褲廣告里的男人總是站著?這是Rhetorical Questions and Imperative sentences,也是一種直譯的方式,傳達的是對該品牌的西褲帶給人的感受,讓人覺得端莊穩重。Thirst come, thirst served. (可口可樂廣告)這條廣告語直譯可以,但意譯更能表現廣告語的核心內容,這條風靡全世界的廣告用語很簡單的傳達出可口可樂這款產品的核心價值,“渴望無限”十分形象而又一語雙關的道出了他能給消費者提供的服務。Let the New York Times find you.紐約時報,時刻相伴。很顯然,直譯是行不通的,而意譯能夠更理想的傳達紐約時報所能提供的其他報紙不能提供的服務。
四.廣告用語翻譯規律
以消費者為中心,廣告都是面向消費者的。所以廣告用語的翻譯也必須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心理感受。在處理廣告用語的翻譯語境時,直譯與意譯都只是手段,總結規律才能使翻譯更為靈活。
1. 靈活變通,結合目的語的語言特點和語境因素進行再創造和編碼,盡量避開容易產生歧義和不愉快聯想的直譯方式。如 “帆船”牌皮鞋。原譯文:“Junk” Leather Shoes (junk是舊貨,假貨的意思)。變通后:“Yacht” Leather Shoes 。
2. 英語商標譯成漢語時要抓住當地消費者重視“吉祥”“樂感”的心理,這是意譯的一種方式。例如:Konka― 康佳 、 Mild Seven ―萬事發、 Ball ―順牌 、Jetta―捷達等,讓消費者從感覺上接受
3.以音的神韻直譯商標的神韻,如Tides---汰漬(洗衣粉)
五.總結
廣告用語的翻譯技巧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條是以消費者為核心,以當地文化特色為標準,巧妙的結合直譯或者意譯的特點,將廣告語恰當合理的進行傳譯。一條成功的廣告用語可以讓商品更便利的讓顧客接受并轉化成情感依賴,那些世界型品牌的建立必須重視廣告用語的跨地區傳播。
作者信息:
一、廣告用語之概述
1。廣告用語之概念廣告用語,是標語、口號的意思,它是在廣告中反復使用的簡潔淺顯、朗朗上口、高度創意的宣傳標語,其可以起到"過目不忘,回味無窮"的廣告效果。
2。廣告用語之特征
(1)簡潔明了一般來說,廣告用語都是簡明扼要、抓住重點,其通過寥寥數語體現商品或者服務的特性,讓公眾快速掌握相關信息。如"碧桂園,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短短幾個字,卻給人一種家一般溫馨舒適的感覺。
(2)淺顯易懂廣告用語通過淺顯簡單、朗朗上口的語言,讓公眾容易理解,從而做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如"好空調,格力造"、"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等,都是淺顯易懂而朗朗上口的經典廣告用語。
(3)別出心裁廣告用語要廣為流傳,使消費者過目不忘,并且體現品牌形象,就應該匠心獨運,就必須匠心獨運,創造性的把商品、服務融入其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如某音響公司的"我有我響法"即深的廣告用語精妙之精髓。
(4)價值重大廣告用語的創造、傳播、維護、推廣,都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則成功的廣告用語,可以成為企業品牌和形象的化身,甚至可以打響一個品牌。"農夫山泉有點甜"這則風靡一時的廣告用語就是扛起一個品牌。
二、廣告用語著作權保護之各國視角。
1.外國用著作權法來對廣告用語進行保護,最早是外國的實踐。美國和加拿大采用商標法保護廣告用語,而廣告用語如果符合作品的條件,在日本、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都可以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在日本廣告用語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的條件是具有創造性的思想感情表達。英國的版權法規定,"電視商業廣告的版本"可以作為文字作品受到版權法保護。而德國學者一般認為,如果廣告用語"因其內容的獨特性而被視為口頭作品或藝術作品"時,應該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但是"單純的常見口號或標語以及簡單的句子"不在此例。
德國地方法院也早在1955年的判例中確認了相關原則。
2.我國在實踐中,我國可以用著作權法保護廣告用語,典型的案例有"世界風采東方情"案,"天高幾許,問真龍"案件,"橫跨冬夏、直抵春秋"案件,"天高幾許問真龍"案件等。在"世界風采東方情"案中,國家版權局就廣告語是否屬于著作權法中文字作品的范疇明確指出:廣告語如果具備文字作品的要件,也應屬于文字作品;廣告語"世界風采東方情"具有作者的創作個性和法律規定的其他要件,因此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文字作品。
三、廣告用語著作權保護之理論
1.作為作品的廣告用語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是作品,廣告用語要受著作權法保護,就必須符合作品的構成要件。"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根據對廣告用語特征的分析,其可以符合作品的條件。首先,從作品的特征來看,任何作品都是作者的智力創造成功。而廣告用語的完成,無不包含作者的艱辛智力勞作,從資料的采集、分析、選擇、校正,到作者將自己的創意、思想、感情融入到廣告用語當中,無不包含作者的智力創造。其次,作品取得著作權必須具備獨創性和固定性。
"萬家樂,樂萬家"到"農夫山泉有點甜"這些經典廣告用語,無不是作者嘔心瀝血、絞盡腦汁的創造,深邃思想、非凡智慧表達的結果。
最后,作品種類不勝枚舉,新事物層出不窮。只要具備作品條件的智力創造成果,就屬于作品的范疇,就應當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廣告用語也不例外。
2.獨創性的廣告用語廣告用語必須具備獨創性。有些廣告用語,只是簡單描寫了商品或者服務的屬性,而沒有具備獨特的特征,不符合作品的條件,從而被著作權法所排除。例如"貨真價實"、"物美價廉"、"香甜可口"、"服務周到"等廣告用語,就只是簡單的描繪商品或服務的屬性,只是單純的口號或普通的用語,缺乏智力創造,不符合作品的條件,而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關鍵詞】口頭禪電視廣告用語小學生
口頭禪是人們日常言語交際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它反映了言語使用者真實的心理狀態,但目前還沒有引起學者和專家們的重視。當代社會,廣告用語已成為社會語言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借助大眾傳媒也間接地影響著口頭禪的發展。而當今小學生具有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別力弱等發展特點,這使得電視廣告用語已成為其口頭言語發展的重要信息源和模仿對象。因此,為了凈化小學生發展的社會環境和為學校家庭提供有效的教育理論指導,對電視廣告對小學生口頭禪發展影響研究已迫在眉睫。
一、問題的提出
現如今,由于小學生本身的發展特點,五花八門、良莠不齊的各類廣告用語必然會對小學生的口頭語言,尤其是口頭禪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如果不能對小學生在對廣告用語的信息輸入和加工方面進行積極引導,他們可能在使用口頭禪等口頭語言方面走向負性的一面。同時,現有的研究僅多角度、淺層次地分析了電視廣告對小學生產生的影響,并未深層次地分析廣告用語對小學生語文學習和言語發展的影響。為此,要通過研究電視廣告用語對小學生口頭禪的影響,為家長和學校正確面對各類廣告語,規范小學生的口頭禪提供理論參考和科學依據。
二、研究方法和對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設置兩個板塊,家長卷和學生卷,學生卷由三部分組成: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生觀看電視廣告的基本情況和其對電視廣告的喜愛程度;同伴對小學生口頭禪的影響。家長卷則著重了解家庭的基本情況和家長會學生的關注度對小學生模仿電視廣告用語的影響。數據統計借助SPSS19.0進行處理與分析。
2.研究對象。
對常州市龍虎塘實驗小學、常州市泰山小學、常州市龍城小學,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發放學生問卷和家長問卷各350份,回收問卷312份,其中有效問卷304份,問卷有效率為89%。其中學生卷中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三年級49人,四年級117人,五年級94人,六年級44人。
三、結果及分析廣告用語對小學生口頭禪的影響現狀。
1.小學生那個口頭禪使用情況。
口頭禪的使用是現代小學生語用中的一個普遍現象,甚至可以說小學生已經離不開口頭禪。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小學生口頭禪的來源主要來自電視、他人、書本等,其中,有25﹪的學生口頭禪來自電視廣告,有44.1﹪的學生口頭禪來自電視娛樂節目,有31.10﹪的學生口頭禪來自動畫片。小學生口頭禪的來源廣泛,由統計數據可知,電視媒體對小學生的影響很大,那看似微不足道的電視廣告卻以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影響著小學生的口頭禪。這表明小學生的口頭禪在受小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影響外,還受到媒體、他人等多方面的影響。此外,在廣告用語對小學生口頭禪的影響方面,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但是在廣告用語對小學生口頭禪的影響方面卻不受學生的性別、年齡特征的影響。
2.小學生口頭禪的使用特點。
在304份有效學生問卷中,20人經常模仿電視廣告用語,68人有時模仿電視廣告用語,128人偶爾模仿電視廣告用語,有87人從不模仿電視廣告用語。因此,我們得出結論,71.4%的學生存在模仿電視廣告用語的情況,所占總人數的比重很大。小學生的口頭禪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呈現出時代性、思想性和語言的規范性等特點,那這些特點更多地是從哪些方面來體現,體現的特點又偏向哪個方向,這些是研究的一個重點。從小學生口頭禪的來源和小學生在電視廣告用語影響下的使用現狀來看,小學生的口頭禪更多地呈現出時代性、思想性和語言的規范性。小學生口頭禪所呈現出的特點中,口頭禪表現出時代性特點的人數最多,有192人,特點突出;其次是語言規范性,呈現出這一特點的人有125人,那說明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在口頭禪使用上用語嚴重不規范;在思想健康性的特點上表現者有52人,則說明現在大部分的學生在口頭禪用語上體現出不健康性。由此可見,小學生口頭禪所呈現的特點更多的體現出時代性,語言的不規范性和思想的不健康性,例如:哎呀,我去!大寶天天見,一見就散!等。
3.小學生對廣告語喜歡的原因。
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心理研究所教授陳會昌說:“據我們對北京市200多名4~5歲兒童的調查,90﹪以上的孩子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第一就是電視廣告,第二是動畫片,第三是少兒節目(如大風車、七彩光)”。由此可見,電視廣告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由數據統計可知,由于廣告用語語言簡單易懂,節奏感強,朗朗上口,受62.2%的小學生歡迎;由于廣告用語情節搞笑,故事性強,受52.6%的小學生歡迎,從中可看出,廣告用語對小學生口頭禪的影響更多地來自于廣告用語本身的特點。
4.家長及同伴的影響。
廣告用語對小學生口頭禪的影響雖然更多地來自于廣告用語本身的特點,但是還受到其他中間因素的影響。由統計可知,31.9%的家長在聽到學生模仿廣告用語時會進行制止,僅10.2%的家長支持學生模仿電視廣告用語的行為,57.9%的家長對學生是否模仿廣告用語持無所謂的態度。這與家長接受教育程度、思想開明程度、對語言規范要求程度有關,對小學生模仿電視廣告用語作為口頭禪也產生了影響。對于學生模仿電視廣告語言,家長的擔心主要在于電視廣告用語有時為吸引眼球,用語不文明從而影響學生的人際交往,持這一觀點的有183名家長,占總人數的60.2%。語言使用上的不規范現象同樣使家長憂心,或顛倒語序,或用詞不當,或中英文夾雜,使缺乏判斷力的學生盲目模仿,影響口語表達,甚至語文學習,存在這一擔心的家長有148名,占總人數的48.7%。認為模仿電視廣告用語作為口頭禪會導致學生的言語不符合時代的家長有92名,存在其他擔心的家長有46名。除家長外,同伴群體是小學生主要的接觸對象,同伴關系對于小學生觀看電視廣告在口頭禪方面的影響也有作用。21.7%的學生,66人覺得同伴使用廣告用語作為口頭禪很有趣,109名學生認為同伴使用廣告用語作為口頭禪比較有趣,占總人數的35.9%,近30%的學生無感,7.2%和5.9%的學生分別認為同伴使用廣告語言作為口頭禪比較討厭和非常討厭。同伴口頭禪使用特點對學生口頭禪的使用特點存在影響。同伴口頭禪的時代性在學生口頭禪使用的思想健康性和語言規范性上沒有顯著性影響,同伴口頭禪的思想健康性在學生口頭禪使用的時代性上沒有顯著性影響,同伴口頭禪的語言規范性在學生口頭禪使用的思想健康性和時代性上沒有顯著性影響,同伴口頭禪的時代性在學生口頭禪使用的時代性有顯著性影響,同伴口頭禪的思想健康性在學生口頭禪使用的思想健康性和語言規范性有顯著性影響,同伴口頭禪的語言規范性性在學生口頭禪使用的語言規范性上有顯著性影響。
四、結論及建議
1.結論。
小學生對電視廣告用語的模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電視廣告用語本身的語言簡單易懂,節奏感強,朗朗上口,有趣好玩。同時,在小學生模仿電視廣告用語所呈現的口頭禪特點上,具有明顯的時代性、語言使用不規范和思想不健康等特點。除了電視廣告用語自身的特點外,小學生模仿電視廣告用語還受中間因素的影響,家庭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思想開明程度、對語言規范要求程度對小學生模仿電視廣告用語作為口頭禪有很大程度上的影響。此外,同伴口頭禪使用特點對學生口頭禪的使用特點存在影響。
2.建議。
家長自身要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儲備,拓寬接受小學生語言發展信息的渠道。同時,家長要做好預防措施,以防孩子接觸不良的電視廣告用語。在發現孩子模仿電視廣告用語成為習慣時要采取正確的方式予以提醒,及時制止。家長不要模仿不規范、不健康的電視廣告用語,要為孩子樹立榜樣示范,以此來督促孩子正確使用語言。學校首先應該做到倡導學生文明用語,規范使用母語;其次要發揮語文學科教學口語交際的主渠道作用,讓老師進行語言使用的正確引導;再次,學校老師要負起監督和引導學生的責任,在學生出現不良的口頭用語時應及時制止并予以指正,降低同伴使用口頭禪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發揮班級優秀學生的榜樣示范作用,營造良好的語言使用環境。最重要的是,學校要培養學生規范用語的習慣,讓學生自覺使用規范語言。加大宣傳力度,成立專門的組織開展對家長的培訓、咨詢和指導工作,建立互學習組織提高家長的技術素養和家庭教育水平,同時支持專門的研究機構對廣告用語對小學生口頭禪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最后,社會要加大輿論宣傳力度,讓社會和個人意識到廣告用語在小學生口頭禪上的影響,加強自律。
參考文獻:
[1]戴慶夏.社會語言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厲杰.口頭禪的語言機制:語法化與語用化[J].當代修辭學,2011.5.
[3]李朝秀.關于中學生口頭禪的幾點思考——基于道德教育視角[J].當代教育科學,2010.2.
[4]辛羽.說說“口頭禪”[J].咬文嚼字,2011.12.
[5]肖庚生.口頭禪話語的多維度考察[D].2013.
廣告 修辭手法說服力 美感廣告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宣傳自身的產品從而讓消費者產生需要、動機和選擇,最終購買的愿望。因此,廣告用語應簡潔、精練,它必須具有注意價值、記憶價值、可讀性以及表達功能、說服功能和美學功能。為使廣告具有以上表現力,廣告常借用各種修辭手段來增強語言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1妙用雙關雙關語是利用語言文字的同音或同義,同音異義的關系,使一句話牽涉到兩件事,做到一明一暗、一真一假,即可引人注目又可引起聯想,加深記憶。例如:(1)皮膚色素B雀斑膏,讓你臉上的煩惱下“斑”。(2)永不妥協的拜“金”主義。(1)巧妙的用“斑”和“班”的同音異形來達到諧音雙關。即生動有趣又給人以深刻的印象。(2)這是一則金色服飾的廣告,“金”不指金錢,而是金色,是說金色永遠都是流行色。
2多用比喻比喻是廣告中常用的修辭方法,采用這一修辭,使得抽象或復雜的東西具體、簡單,同時使描繪的事物形象生動。比喻多采用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兩種。如:(3)李維牛仔庫,猶如第二層皮膚。(4)襯衣,我最貼心的戀人。(3)使用了明喻的修辭方法,把牛仔庫比作第二層皮膚,形象的突出了該產品的質地上層,感覺舒服。(4)暗喻的修辭方法把襯衣當作貼心戀人,襯衣的確最貼近身心,就像戀人之間的親密無間。
3常用排比排比是一組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并列一起使用,具有語氣貫通、音韻對稱、語意豐富等特點,它的作用在于加強氣勢。廣告中排比的運用無疑在逐步加強它的說服力,突出其產品的特點,喚起人們的購買欲。例如:(5)春天給你帶來沉醉,夏季給你帶來安慰,秋季給你帶來甜美,帶來回味。(6)天天呼吸,空氣不可污染;日日引用,水源不可污染蔬菜不可污染。(5)是新飛冰箱的廣告,運用排比向人們傳達該冰箱的的用處,隨著由春到夏,由秋到冬的語勢增強,該產品的性能也不斷增加。(6)是一則公益廣告,它的特點是連用開頭的疊音和最后一字的反復,讀起來瑯瑯上口,易于記憶,提醒人們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4善用反語反語可使語言活波、幽默并能蘊涵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由于反語是間接的表達某種情感,反而加強了話語的色彩與力量?!蔼{牌保險柜最大的缺點是用密碼上鎖,用密碼解鎖,不然的話要用焊槍切開,這是唯一的辦法,請不要買這種鎖,免得麻煩?!边@則廣告明明白白一語道破其短處,實際上是在宣傳其優點,勸顧客購買。
5使用對偶對偶指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兩個詞句排列在一起,以表達相同、相關或相反的含義的修辭方式。對偶句可以使廣告文案連貫一致、句式流暢、音韻和諧,符合消費者講整齊對稱,求抑揚頓挫的閱讀心態,同時也使得廣告畫面構圖均衡優美。(7)使頭發根根柔軟,使肌膚寸寸滑膩。(8)外在動人,內在動心。(7)是白麗香皂的廣告,采用的是正對,前后兩句讀起來節奏感很強,給人深刻的印象,(8)是FIT(飛度)轎車的廣告,它用反對的形式傳達了此車不僅外觀漂亮而且質量可靠。
6采用擬人擬人可以使抽象的觀念具體化,使枯燥的道理生動有趣,因而能增添廣告的審美效果?!拔液艹蟮矣忻赖膬群边@是美國加州奇果的廣告標題,各種各樣的水果前面有一個被切為兩半的奇果。廣告正題是奇果的自述“你沒想到吧,在我的毛茸茸的外表下有最美麗的翠綠果肉,同時我還有全家人所需要的豐富營養,我得維生素是廣柑的2倍,纖維質比一般蔬菜和谷類還還要多,維生素是梨的2倍,但我不會使你發胖喲,再到市場可別忘了我喔!”這則廣告雖然有些長,但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得內容更為真實具體、感人。
7運用夸張夸張是運用語言有意地對事物作言過其實的表現,借以強調和突出事物本質特征的修辭手段,有擴大夸張和縮小夸張兩種形式。(9)今年二十,明年十八。(10)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兩則分別是一美容香皂和一家鎖廠的廣告,(9)采用違反邏輯常規的夸張手法,緊緊抓住人們的審美心理,適合女士們愛美的心態。(10)夸張手法的運用,突出了該廠生產的鎖的質量安全可靠。
8活用矛盾修辭矛盾修辭法利用詞語意義的前后矛盾關系,即通過肯定事物的一面又肯定事物的另一面,或前面肯定該事物后面又否定該事物,來深刻揭示該產品的本質和特征。下面是一則廣告:“不是環境的‘環境式’英語學習”這是洪恩環境英語的廣告,一般來說人類學習語言最有效的方法是置身于真正的母語環境中,而這則廣告指出洪恩不是學習英語的真正環境,但同時又說洪恩正是采用這種教學理念,把學習者強制融入真實工作、生活場景中,從主觀上把你帶入這種狀態,即是說洪恩環境英語就是向你提供了真正的學英語環境,道出了環境英語的本質。
9常用借代借代是指借用與事物具有密切關系的名稱去代替該事物的修辭方式。該事物稱為本體,而借用來作代替的事物,稱為借體。如:“她世紀,她時尚的引領者”,一般情況下漢語單音節詞受到限制,雙音節詞違背常規而顯得新穎別致。”她”一般指女性群體中的一員,從這個意義上說”她”是部分, “女性”是整體,采用的是部分代整體的方法。
10多用頂真頂真是指前一句的最后一字是下一句的第一個字,廣告中頂真的使用沒那么嚴格,前后兩字可不是同一字,只要音同或字同意不同即可,它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廣告文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例:(11)新飄柔,柔順新驚喜。(12)春季靚包,包不住無限風情。(11)是飄柔洗發水的廣告,兩個“柔”字使得前后兩句聯系緊密,讀起來音韻感很強,同時又點明了該產品能讓頭發又柔又順,還你一頭漂亮的秀發,即給人以美的感受又達到了宣傳產品的目的。(12)是為女式手提包做的廣告,兩“包”字詞義不同,但一樣能給受眾奇特的感受。
總之,廣告語通常采用各種修辭手法來增強廣告的新穎性,給人以美感,激發人們的購買欲。若能對漢語廣告修辭進行深入研究,不僅能拓展我們不同學科的知識,而且對我們學習和深入理解文體學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English Salon,3/2002,4/2002,5/2002,9/2002,10/2002.
[2]Fashion,2/2004,4/2004.
[3]New Life Collection,2004,(4).
[關鍵詞]廣告語 關聯理論 合作原則 禮貌原則 言語行為
一則經典的廣告語不但能夠使廣告產品順利地推銷出去,同時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經久不衰、廣為傳誦。除了聲響、畫面、色彩等方面的因素外,語言是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因素;因此廣告商就必須選擇恰當的詞匯和得體的句式來打動顧客。這就涉及到廣告語的語用問題,分析見下。
一、關聯理論
關聯理論是一種有關人類交際與話語理解的認知理論。廣告作為一種單向的交際行為,首先要突出信息性;而怎樣傳遞信息并達到目的,這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廣告語的目標之一就是尋找廣告商與顧客之間信息的最佳關聯性。斯珀伯和威爾遜認為“估算關聯性就像估算生產率一樣,要考慮投入與產出兩個方面”。那么從宣傳到位的角度說,廣告語應為短小精悍的,而漢語歷來追求押韻、對仗,以達到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效果,而這就給中國的廣告語提供了一個特色的模板。如:
(1)遠達傳知音,天涯若比鄰。(遠達通信公司)
(2)強中自有強中手,酒中自有酒中酒。(四川酒中酒)
(3)好馬配好鞍,好車配風帆。(風帆牌蓄電池)
(4)戴雷達,闖天下。(雷達表)
上述四例雖然短小,卻極為精悍。每句廣告語都包含了商品的功能及品牌,簡短中卻傳遞給顧客最重要也是最需要了解的信息。如(1)廣告語中告訴受眾公司名稱、公司情況和公司功能,一句話融匯了三條最重要的信息,而用押韻對仗句式,不但簡短且富有節奏感,同時效應也最大,從而達到廣告商與顧客之間信息的最佳關聯性。
漢語的一詞多義和一音多詞的現象很多,因此廣告語中經常會出現。其中,雙關就成為頻率較高的一種表現方式。從關聯理論看,廣告語就是有意使用雙關語的這一特點,利用一個語言單位來使顧客獲得兩種或以上的解釋,而后者內容會排除最表層最直接的含義,讓受眾領會深層的,這也是廣告商所期望的。如:
(5)人類不能沒有“聯想”。(聯想電腦)
(6)做女人“挺”好。(某豐胸廣告)
(7)趁早下“斑”,請勿“痘”留。(某化妝品廣告)
(8)“食”全“食”美。(某餐館廣告)
例(5)不僅運用了同詞雙關,而且還用了語義雙關:“聯想”包含了兩重含義,既有生活中普通詞語的概念,同時又暗含了這句廣告語的宣傳對象。例(7)和(8)是用了同音雙關,借用原詞語中某個字的諧音關系仿擬出新詞語,別解出新的含義,使人們對所宣傳產品的功能和質量產生聯想。
二、合作原則
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賴斯在1975年提出了交談的“合作原則”――根據會話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使自己講出的話語在一定的條件下是交際所需的。廣告的交際行為中存在著以符號為基礎的信息傳遞過程以及在交際中體現出來的廣告設計者與顧客雙方對會話含義的理解和推導。如:
(9)您知道嗎?春蘭牌空調吸塵器可能是我國最好的。(春蘭空調)
(10)萬國證券,證券的王國。(上海萬國證券)
上述例(9)采用了模糊修辭的方法,用“可能”來表達一種委婉的說法,很容易博得顧客的認同和好感。在這句廣告語中,廣告商遵守了合作原則,能說明春蘭空調的誠信,同時開頭用“您知道嗎”,用一種詢問的方式更顯得對顧客的尊重,容易在心理上博得顧客的好感。例(10)剛好與例(9)相反,不是采用謙遜的語氣,而是采用夸飾的方法,同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該廣告運用“王國”來夸大其廣告宣傳品的優越性,顯示了充分的自信,從而讓人聯想,其自稱王國,肯定有過人之處,從而也會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
三、禮貌原則和言語行為理論
廣告語言是一種單向的交際行為,它涉及到了廣告商、顧客、廣告產品三個因素。在這種特殊的交際活動中,廣告商利用一切條件以期達到說服顧客購買產品的目的。而廣告交際又是一種指令際,如果嚴格遵守合作原則來進行的話,有時會很難讓顧客接受,因為這種交際從本質上是不禮貌的,所以廣告商只能違反合作原則來遵守禮貌原則。如:
(11)禁止抽煙,連皇冠牌也不例外。(皇冠牌香煙)
抽煙有害健康,因此抽煙不宜提倡,應當禁止,但它作為產品,必須推銷。此廣告成功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它遵守了禮貌原則,在贏得顧客的認可和同情的同時,也向顧客間接地宣傳了自己的產品:如果要抽煙的話,還是皇冠牌香煙。
英國哲學家奧斯汀在20世紀50年表了對后來語言發展產生影響的“語言行為理論”。在奧斯汀以言行事的行為理論的基礎上,塞爾發展了“間接行為理論”,這一理論要解決的問題是,說話人如何通過“字面用意”來表達間接的“言外之力”。廣告語具有和一般言語行為類似的特征和功能,人們使用廣告語從根本上說是在顧客身上實現某種語言外的實際效果,以達到使顧客做出行動而購買廣告產品的目的。如:
(12)中原之行哪里去,鄭州亞細亞。(亞細亞商場)
(13)不要太瀟灑。(杉杉西服)
(14)她工作,你休息。(凱歌全自動洗衣機)
如(12)例用的是直接言語行為,在本句中廣告商通過直截了當的話語來清晰明了地表達出其推銷服務的意圖。同時,讓顧客置于第二人稱的位置,語言更顯得親切,通俗易懂,顧客很容易就明白其宣傳內容。
廣告語大多體現了以上三種原則,即:關聯原則、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筆者才疏學淺,難免掛一漏萬,請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1]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2(2).
[2]錢冠連.新格賴斯語用機制新在哪里.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報,1995,(1).
[3]沈家煊.語用原則、語用推理和語義演變.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