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旅游消費行為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傳統的旅游消費行為影響要素從游客的角度分析列舉了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沒有結合相關的時代背景,同時相關旅游企業在進行旅游消費行為分析時難以針對各個因素分別制定營銷策略。因為游客進行消費行為的目的即為獲得良好的顧客體驗,則可以從顧客體驗的角度對旅游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以游客體驗為核心的旅游消費行為的特征分析。首先,游客重視自身體驗需求。消費者始終是消費活動的主體,因此,消費者是旅游消費的主角。隨著消費者角色的不斷變化,消費者對旅游消費的重視程度和服務要求愈高,消費者與企業的互動增強。消費者希望與企業形成一種共創體驗環境。其次,游客的旅游目的明確但復雜性提高。游客為了更好的滿足自身的旅游體驗會在旅游企業提供旅游服務之前已構想好旅游消費的明確要求。游客參與旅游消費的整個過程,是目的明確的創造活動過程,是旅游消費的主角,旅游企業是旅游消費的配角。
2.游客體驗對旅游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的影響分析。個體心理因素。旅游消費是人們面對情緒壓力的解決辦法之一,而當前游客所追求的游客體驗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直接面對情緒壓力的方式。游客體驗中包含了較多的情感要素。如部分人也會把旅游的品質、檔次、獨特價值與個人所處的社會階層、成就和榮耀關聯起來,進而滿足自己的獲得感與滿足感,或是將旅游行為與自己的某段極具意義的記憶相結合,選擇旅游是為了某種情感回憶。此時,游客對體驗的重視,促使情感要素和記憶要素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加深。
外部因素。首先,隨著表達性社會媒體的出現,提高了消費者之間的交流互動的渠道。由于旅游業自身的體驗特性,游客也樂于從其他游客,特別是來自于自身所屬階層或參照群體中的游客那里獲得相關體驗經歷。而這種信息獲取的過程也是游客體驗的組成部分。其次,營銷刺激對旅游消費行為的也具有較大的影響。產品因素也是影響旅游消費行為的重要外部因素。旅游產品的價格、品牌、品質、售后服務、心理功能等自身因素,間接決定消費者是否選擇該產品。
二、對旅游營銷策略的啟示
1.人文精神營銷(Humanistic Marketing)。體驗經濟時代是一個營銷行為深受消費行為和態度變化影響的時代,也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當前,消費者的信任感發生轉移,消費者對彼此的信任度增強,對企業廣告的依賴度增多。尼爾森全球調查報告顯示,90%的消費者相信朋友或熟人,70%的消費者相信網絡上的顧客的觀點。由于,旅游產品自身的服務性質,難以對其進行量化的評估。旅游消費者只能通過外在的評價來作為決策依據。旅游企業必須要注重的信息的真實性。同時,旅游企業也應該為消費者提供一種交流平臺,在幫助消費者進行決策的同時,也可以搜集相關消費者的需求信息。
關鍵詞: 旅游消費行為;自由行;內容分析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1-0113-02
伴隨著國門的打開與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本現已成為了我國居民出境游的第一大目的地。本文通過研究中國居民“日本自由行”這一旅游消費行為,通過學習和借鑒他國有益的經驗,以期改善我國相關旅游設施及服務,使之更適應旅游市場的發展。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方法,首先通過閱讀“窮游網”中“論壇日本篇”,選取2014年2月到2015年7月這個時間段中,每個跟帖量大于等于50并且意思表達清晰完整的48個帖子,然后對帖子中涵蓋的信息進行逐一甄別分類,最后得出結論。
(一)旅游主體
1.旅游者多為中產階級,個人平均年收入10萬元及以上。2014年,大陸游客赴日本旅游個人簽證的條件進一步放開。但是獲得簽證的必備條件為具有穩定的工作、個人年薪達到10萬元及以上、個人資產名下有房產和車等不動產。
2.大多數旅游者曾經去4個及以上不同國家,受過良好的教育,能熟練地使用網絡,喜歡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來記錄旅游所感所想;且多為論壇中的老版主,發帖等級均為6袋長老及以上。
3.日本自由行人均出游天數為7天及以上,人均出游花費為1萬元左右。
(二)旅游決策過程
1.目的地及游程的選擇
(1)網友的介紹:在挑選目的地時,參考了關西的游記十幾篇,基本做到心中有數,還規劃好了每天的行程。
(2)游程是在結合自身興趣和當時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的在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具體情況合理地安排行程,使之富有計劃性、合理性。如網友Charismalee說:具體到每個城市的游玩,個人建議,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當地的治安因素、交通發達程度,吃飯休息時間、身體狀況、經濟狀況等因素。
(3)價格因素尤其是匯率變化。我們碰到日元最堅挺的時候,100日元換人民幣7.8元左右,而現在只有5元左右,差了近30%。從這點看,日本旅游大熱也不無道理。(夢中的湛藍天空)
(4)簽證便捷程度。日本簽證還是很方便的,尤其是一家人申請簽證,基本上只要主申請人一個人準備資料就可以了,就這點而言,還是比歐美國家方便不少。(夢中的湛藍天空)
2.交通工具的選擇
(1)價格因素。由于日本交通通行費用極高,合理購買并使用交通券可以節省大把鈔票。
(2)交通的便利程度。由于我們不想轉機,覺得麻煩,所以選擇的春秋航空,大阪進出。(番茄雞蛋妹)
(3)服務。航空公司選擇的重點:廉價、方便以及服務。 (lemon3746)
3.酒店的選擇
(1)位置多選擇靠近公共交通樞紐。如網友Charismalee在帖子中曾說過,自由行住宿的重點要考慮交通的便利程度,拖著行李走街串巷,即便是女漢子也是扛不住的。
(2)重視網友們的口碑宣傳。關于訂酒店,網友的評價十分值得參考哦。(lemon3746)
(3)價格。酒店越早預訂優惠也就越多,還會有特價房,如果能訂到特價房也是很劃算的。(番茄雞蛋妹)
(4)能在網上提前預定,付款操作便捷。酒店在攜程訂,隨時可以取消,并且不需要定金(Janetong)。
4.旅游的信息化。正如網友“叮叮當當CASG”描述的那樣,日本之行我使用的第一個APP當然是窮游錦囊之東京、大阪篇,非常的實用!第二個APP是關于日本地鐵的,可以手動輸入或者從大地圖里選擇車站、查詢路線。
(三)旅游體驗
在對日本自由行的旅游體驗中,網友們普遍滿意度比較高,但是也有不滿意的因素存在。
1.滿意
(1)食得滿意――食材新鮮、口味純正、價格便宜的美食深受旅游者的喜愛。隨便找了一家面店吃了面,味道不用說,基本一進一個準的感覺(進擊的麻麻)。
(2)住得滿意――交通便利、酒店設施完善、環境干凈溫馨、服務周到、價格經濟實惠的酒店備受旅游者青睞。外面白雪皚皚,室內卻滿是溫馨。這樣靜謐的夜晚,是我旅途中難忘的美好(mariafe)。
(3)行得滿意――旅游設施設備配套完善且貼心、人性化,公共標識設置多國語言給旅游者提供便利。日本的道路標示都很明確,而且是中文的,只要跟著標示走就不會出錯;地鐵和公交也都有電子到站提示,自由行乘坐公共交通的朋友不用擔心。(Charismalee)
(4)游得滿意之景色、環境美。①神橋是日本唯一的古橋,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橫跨峽谷的氣勢讓它有一種獨特的美感(farname)。②湖邊步道十分幽靜,植被茂密,可以看到櫻花,邊上蘆之湖波光粼粼。勝在人少,一路上只碰見兩個韓國人,感覺整個公園都是我的,嘻嘻?。–harismalee)
(5)游得滿意之人美。主要體現為日本國人待人熱情耐心,提供的服務周到而細心。還有日本景點中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警察爺爺二話不說就從里面幫我們拿了好幾張大大小小的海報~感動~雖然依舊還沒找到,但是心里特別暖,特別有安全感(進擊的麻麻)。
關鍵詞:大學生;旅游消費
一、引言
根據瑞士學者的定義,旅游是指不在特定地方定居的旅行和短暫停留而產生的各種相關現象的總和。而作為社會存在的一類特殊群體,大學生的旅游消費有其自身的特點,如一方面他們有“透支消費”、“超前消費”的心理,但另一方面社會資源有限,經濟能力有限,消費能力尚還不足。本文以溫州市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480份,回收問卷452份,有效問卷440份,從大學生旅游消費現狀著手,深入剖析目前在校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措施,以此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旅游消費觀。
二、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現狀
1.需求方面
(1)關于旅游的動機
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得知,產生旅游消費行為主要源于兩大類的影響因素,一是市場、自然環境等外在因素,二是學習、感知等內在因素,這也便是大學生旅游消費的重要影響因素。動機主要包括以自我消遣、自我娛樂、鍛煉身體、放松心情等自我動機以及訪友、探親、獲得尊重等外在動機,在調查中我們發現,45.72%的學生旅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游山玩水”、自我消遣,還有少量學生旅游的主要目的在于走親訪友,極個別同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平時在校上課時課業緊張壓力大,想通過旅游緩解各方面的壓力。
(2)關于旅游信息的獲取
國內外旅游市場日趨完善,旅游產品日趨豐富,與之同步的是旅游行業的競爭態勢相應加劇,大學生的旅游市場成為旅游行業競爭的新陣地。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同學以及朋友的推薦成為大學生獲取旅游資訊的重要途徑,還有很多大學生通過朋友圈等新媒體獲取旅游相關資訊,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青年學生的集群效應、從眾效應較為明顯,自身關于旅游的決策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
2.時間方面
(1)大學生外出旅游的時間選擇
由于平時課業的關系,大學生選擇外出旅游一般為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以及寒暑假。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溫州在校大學生選擇外出旅游的時間段依次為國慶假期、寒暑假、五一假期等,訪談中我們了解到,之所以選擇國慶假期是因為這個時間段溫度適中、時間長短適中,而寒暑假要么過熱、要么過冷,親朋好友不能相約同行,或者因為有其他安排(考駕照)而選擇“宅”在家里。
(2)大學生外出旅游的頻率選擇
以年為單位,約有一半左右的大學生選擇每年出行兩次,兩成左右的學生選擇每年出行3次,參照五年前的數據,在溫大學生出行的頻率越來越高。
3.費用方面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82%的學生家長是支持大學生合理的旅游消費的,這部分群體的主要旅游消費來源于家庭給予。同時我們也發現,當代大學生獨立意識較強,部分大學生的旅游消費主要來源于平時的兼職所得以及學業獎學金收入,因此大學生旅游費用來源呈現出差異化特點。
4.方式方面
大學生旅游既具有計劃性,又具有隨意性的特點,這主要體現在“和誰一起出游”這個問題上,62%的學生選擇和同學、朋友一起出游,這主要是因為同齡人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及興趣愛好,還有部分學生選擇自己單獨出游或者報團出游,給自己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在交通工具的選擇上,按照短途和長途旅行仍有所區分,短途旅行多選擇騎行或者客車出行,長途旅行會選擇火車等交通工具,在住宿上多選擇拼住或者住廉價的青年旅社。
三、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存在的問題
1.消費觀念存在誤區
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們的實際調查,多數大學生的旅游消費是屬于理性消費的,但也存在離散趨勢,個體差異化較大,這主要是源于家庭經濟情況差異、旅游產品差異等原因。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大學生對旅游的概念的認識還有一定的偏差,認為“去近的地方不叫旅游”、“花費少的不算旅游”,還有部分學生有超前消費、借錢旅游行為,并將旅游作為一種談資和炫耀的資本。
2.安全意識存在盲區
除經濟因素外,安全問題成為大學生選擇外出旅游的又一考慮因素,網絡上關于大學生外出旅游發生不安全事故的案例不勝枚舉,在調查中,35.63%的大學生仍“會考慮和陌生人一起旅游”,還有26.36%的大學生有過和網友一起出游的經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仍有所欠缺。
3.文明意識存在偏區
在校大學生整體上素質高,但也有部分大學生會制造“不和諧”的現象,部分大學生囿于經濟原因,有“逃票”經歷,還有些大學生仍然會亂扔垃圾、亂涂亂畫,還有部分大學生為了出游選擇逃課、曠課,這都為自己的大學生身份帶來了不良影響。
四、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的對策分析
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旅游消費觀
當代大學生具有求知欲強,愛探索,獨立意識強,但易尋求刺激,缺乏理性認識,因此社會、家庭、學校均要注重對他們在消費方面、旅游動機方面的引導,以此幫助他們以更合理的方式接觸社會,融入社會和自然,并學習社會、行業所需要的人文精神。
2.加強大學生旅游消費文明教育
大學生作為高素質群體的代言人,他們的行為方式受到的關注更多,為此學校、家庭要加強對他們的文明教育,幫助其成長為旅游群體的示范者,而非“失范者”。
3.重視大學生旅游安全教育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較之生理上的成熟,心智仍然還不夠穩定,他們和社會的接觸較少,對于旅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仍會措手不及、無從應對,所以學校要加強對他們的旅游安全教育,增強他么的防范意識和防騙、防盜、防危技能。
參考文獻: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我國進入了互聯網時代。這一技術的發展給當前我國生產力的提升帶來了巨大助力,并逐漸開始影響到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當中。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相對于傳統傳播通訊技術擁有著更快、更準、覆蓋面更廣等諸多優勢?;诖思夹g所開發的移動終端,更是帶來了使用互聯網用戶數量的急速增長。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移動終端開發廠商的增多、各行業對移動終端開發重視程度的增加、移動終端開發規模經濟的形成等諸多因素,致使我國移動終端的成本大大降低。從而促使了當今時代移動終端使用用戶數量及群體范圍愈發增加。
二、互聯網技術對我國旅游業帶來的影響
人們使用移動終端,借助互聯網絡,可以實現不同時段、不同地點、不同區域去獲取更新快速的信息。在這一時代背景的影響之下,我國諸多行業開始借助這一先進生產力,對其原有主營業務產品進行包裝,開發企業電子商務平臺,或者借助其他電子商務平臺上線產品,從而實現線上與線下共同營業的新局面,給我國各行業產品的發展、業務的開拓帶來了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極大的豐富了當代我國眾多消費者的視野,給其帶來了更加便利獲得產品的途徑,也給其帶來了更加公平、公開的消費渠道。
1.積極影響對于我國旅游業而言,近年來其也正在積極開發自身電子商務平臺,并且在當前我國政府大力支持“互聯網+”戰略背景影響之下,一大批新型電子商務旅游企業取得了自身極大的成功,例如:攜程旅游、去哪兒網、途牛旅游等。除此之外,由于移動互聯網平臺在開發之后,能夠借助互聯網優勢實現不限時段的宣傳,從而促使大量新興的創業公司在旅游業與互聯網技術影響之下紛紛誕生。給我國旅游業帶來了更加長足的活力與動力,并且基于這一開放性與公平性的平臺,實現了我國旅游行業規范性程度逐漸增加,給這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消極影響隨著旅游行業電子商務平臺的增多,我國旅游行業電子商務平臺呈現出同質化的特點,給當前我國消費者的選擇帶來了不便,并且增加了該行業的競爭,使我國“互聯網+旅游”產業的發展遇到了來自產業競爭與用戶消費兩個市場的障礙。而這一問題的產生使我國互聯網模式下旅游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面對外部環境與條件的優勢,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時代優勢與產業優勢,實現互聯網模式影響下旅游行業的轉型就變得十分關鍵了。而作為旅游業,其不僅僅依托各個地區旅游資源的開發、交通行業運輸、景區內服務等,而且更加重要的一點是能夠把握到消費者購買旅游線上產品心理。因此,具有針對性的對電子商務平臺上消費者對產品選擇的行為展開研究就變得十分重要了。因此,作者在本文當中,將基于當前互聯網發展背景,針對我國旅游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展開對下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以便于對當前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平臺的未來發展提出些許建議。
三、互聯網模式影響下旅游消費行為特征的研究
為了更好的針對旅游消費行為特征展開研究,作者將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分為了首次購買與再次購買兩類。并針對上述兩種購買行為,分別對影響消費者購買電子商務平臺旅游產品的因素進行研究。
1.針對首次購買行為我國當前旅游業的電子商務平臺可謂五花八門、品種多樣,而面對如此眾多的消費平臺,我國對于旅游有著較大熱情的消費者第一次購買行為的發生,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影響的。第一,商品的性價比。商品的性價比通常是一個旅游消費者所考慮的首要因素。其在進行對某一旅游商品進行首次購買時,通常會從商品所提供旅游住宿條件、餐飲情況、旅游路線及價格四個方面進行考慮。在進行對大量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詢價之后,當其在現實與自身期望之間找到交集,最終會導致其購買行為的發生。通常而言,在價格相同情況下,所提供旅游的住宿條件越好、一日三餐所提供的檔次越高、旅游路線越偏向于自由行而不是購物游,就越容易成為獲得消費者的親睞。第二,商品的介紹?;ヂ摼W電子商務平臺基于互聯網的特征,通常具有公開、公平、透明的信息傳播特性。因此,在客戶進行電子商務平臺瀏覽時,旅游業電子商務平臺能否促使用戶發生首次購買行為的關鍵一點就在于商品的介紹。其主要通過圖片的展示、路線規劃詳細程度、聲音傳播、錄像插播、優惠條件等因素影響消費者行為。通常而言,旅游業電子商務平臺上所展示的景區圖片越美越詳細、路線規劃越科學越豐富、聲音與插播錄像越能配合景區旅游特色、優惠條件越明確,將越會成為消費者發生首次購買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第三,商品的評價。大多數電子商務平臺除了會利用主觀影響因素來取得客戶親睞之外,還通常會利用旅行者游記、旅行者經驗、旅行者評價等方式促使前來選購旅游商品消費者發生首次購買行為。真人展示程度及好評率等越高,將越能促使用戶首次購買行為的發生。第四,平臺的安全程度。在經過上述三個因素的綜合考量后,消費者通常還會對一個平臺的聲譽、購買商品流程、平臺安全程度等方面進行考評。通常而言,一個平臺在旅游業享有的聲譽越高、購買商品的流程越詳細越便捷,將成為購買用戶認定平臺安全程度較高的重要因素。當一個用戶認為平臺的安全程度較高時,其更加容易發生首次購買行為。
2.針對再次購買行為在上文當中,作者闡述了影響旅游業電子商務平臺首次購買行為發生的幾個影響因素。當一家旅游電商企業能夠做好上述四個方面時,其就能夠實現快速開拓市場的需要。但是,一個企業,乃至一個行業要想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對影響用戶再次購買行為發生的因素進行充分考慮。再次購買行為的定義是指用戶在首次購買行為發生之后的購買行為,其不僅會使一家從事旅游電商銷售平臺企業獲取現有用戶的再次購買,還能夠利用首次購買用戶實現其自發信息的傳遞,獲取更多關聯用戶的購買。針對再次購買行為而言,其除了會受到首次購買四個影響因素的影響之外,還會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第一,體驗后感覺。當一個首次購買用戶在進行平臺商品消費及實地旅游之后,其通常會對網上描述與自身體驗進行充分的比較,從而對一個產品是否物有所值進行評判。因此,當一個用戶在對產品體驗后反饋效果越好,其越易于發生再次購買行為。第二,產品的更新程度。在用戶擁有再次購買需要時,其首先會對已經購買過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查看。這種行為的發生來源于其對該電子商務平臺消費的慣性,這一慣性的產生是由于其已經了解了購買流程與購買真實性等。但是,如果該用戶進行再次購買時,發現頁面中有關上述三個方面沒有太大的改進時,其就會開始嘗試其他消費平臺。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來源于互聯網用戶所擁有的動態性。因此,通常而言,一個平臺對于產品的更新程度將會成為影響用戶再次購買行為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第三,產品當前的競爭力。一家電子商務平臺的成功運營取決于其是否能在激勵競爭行業環境中保持穩定性與一貫性。產品的競爭力,將成為用戶進行再次購買時考慮的因素之一,其將會從整個電子商務平臺出發對該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選擇。
四、結論與建議
關鍵詞 :高校;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指導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為三亞學院本科在校大學生。研究方法有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共發放100份問卷,回收100份,有效率100%。
二、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結果
1.有強烈的出游愿望,但對旅游的認知度不高
調查結果顯示,獨立院校大學生普遍有強烈的出游愿望,但對旅游消費認知度并不高,而且往往受時間、經濟能力限制,而且旅游往往比較盲目或隨意,缺乏計劃性。
研究結果顯示,獨立院校大學生旅游消費的認知水平較低,僅有34.2%的學生對大學生旅游消費的重要性、意義有著深刻的認識。19.5%的學生雖意識到作用但并未完全認識其重要性。從中看出,大學生普遍注重文化課程學習,對旅游活動沒有太多關注。42.3%學生對旅游消費認知度一般。大部分學生對旅游消費沒有確切的概念,普遍認為大學生旅游消費就是四處旅玩。這個比例接近調查對象的一半,客觀地反應了獨立院校大學生對旅游消費認知的不足。面對旅游消費發展趨勢,大學生旅游消費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部分教師或學生對大學生旅游消費完全沒有一定的認識,4.0%的學生、教師、家長僅注重于課程教學,對旅游消費沒有概念。
2.對旅游消費的熟知度不高
對于大學生旅游消費的最佳時間、景點、優惠等,學生并沒有充分的熟悉,熟悉和較熟悉大學生旅游消費作用的師生不足31%,真正熟悉大學生旅游消費價值的人數僅占19.1%,與教育標準的要求相差較遠。60%對大學生旅游消費價值的熟悉程度為一般,其中多數為教師。這反應了學生對于大學生旅游消費價值的意識薄弱,并不熟悉現行大學生旅游消費的相關內容。8.6%的調查對象,對大學生旅游消費的價值完全不熟悉,這意味著學生并沒有完全融入到大學生旅游消費環境中,未能體會到大學生旅游消費對其日常學習生活的作用。
3.出游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寒、暑假
一般旅行可分院短途旅行或長途旅行,短途旅行主要指省內市縣的旅行,長途旅行泛指國內跨省或者出國旅行。在校大學生受課業影響,進行長途旅行主要集中在寒暑假;短途旅行則可以集中在周末或者五一或十一法定節假日。調查顯示,選擇寒暑假旅行的占40%,選擇在周末旅行的占10%,選擇不經常旅游的占50%。
4.從眾心理突出,更愿意結伴而行
大學生是一群充滿朝氣,追求潮流和時尚的青年群體,大學生對旅游消費需求量不斷增多,且同齡學生之間對旅游消費的認知觀一致,均熱衷于時尚旅游消費,“志同道合”是大學生旅游消費的共性點。例如,調查顯示,75%以上的大學生,熱衷于結伴旅游,與同學、朋友之間以集體旅游的方式參與互動,比如閨蜜游畢業游等,體現了大學生的從眾心理及結伴行為。
5.旅游消費水平較低
45%的學生在旅游消費中投入成本較少,除了日常生活費之外,很少投入部分錢用于旅游消費。大學生旅游消費來源中,70.0%的學生是源自于家庭父母支出,僅有10%是憑借個人兼職、勤工儉學等賺取旅游費用。有10.%的學生,對旅游消費流程的熟悉程度不強,這不僅會限制了其參與旅游消費的積極性,也會嚴重影響到大學生旅游消費水平的提升。
6.獨立院校大學生的旅游消費特點因年級、性別、地區等因素而各異
研究發現,不同專業、性別、年級、家庭情況的大學生在旅游消費、偏好、動機等情況上也不同。
(1)年級因素:不同年級的大學生旅游消費認識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其中,三年級學生的旅游消費消費評估指數要比一年級學生的高出0.1915;教師指導方面的評估,三年級學生平均值比一年級學生高出0.1868;此兩項標準對比有 明顯差異。不同年級學生對于消費行為的認知水平的差距性,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價值觀念的判斷。年級越高,大學生對于大學生旅游消費的認識水平越高;年級越低,因學習經驗方面的認知較少,往往參與旅游消費活動越少。
(2)性別因素:消費行為在大學生旅游消費工作中與男、女性別方面的差異不大。這說明了男、女學生產生大學生旅游消費,與自我價值評價缺失沒有直接或間接性的關聯,或者此因素產生的影響較小。本次回收的382份問卷中,男女占據比例基本均衡,男53%,女47%,無論是男女大學生,在當前的校園學習及生活中均產生了不同的價值觀念,并且影響了學生個人的旅游行為活動。
(3)地區因素:由于生活環境不同,消費行為的自我評價也不一樣。調查結果顯示,城市、農村地區學生的消費行為方面評估的差異性顯著,農村地區的平均值低于城市。對大學生而言,地域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干擾,往往直接決定了大學生旅游消費意識的形成。本次問卷中,40份有效問卷來自于r村的學生,其普遍存在著受管意識薄弱、旅游消費水平低、旅游活動無秩序等,整體的大學生旅游消費狀態明顯差于城市里的學生。
(二)結果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獨立院校大學生對于出游的愿望強烈的,但受經濟等條件影響,旅游出行計劃并未按時實施。出游時間大部分人會選擇寒暑假,時間充裕又自由,一小部分人會選擇法定假日、周末、其他課余時間。而且大學生經濟不夠獨立,所以旅游消費水平不高。出游喜歡結伴而行,可以增加安全感,也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對于旅游目的地的選擇上,不同專業、性別、年級和家庭情況的學生之間也有不同,大多會按照經濟能力以及專業需要和自己的愛好來定旅行消費計劃。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大學生數量眾多,其旅游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他們喜歡冒險、個性、挑戰、創新等特點與其他群體不同,所以大學生市場亟待更好地開發,而如何更好地服務大學生群體,就需要旅游企業以及相關部門認真了解他們,分析他們的旅游消費行為特征,按照他們的興趣開發相關旅游產品,達到雙贏。
(二)建議
1.旅游部門對大學生旅游市場進行宏觀調控
為了扶持旅游業發展,政府應進一步擴大旅游項目的資金支持,為旅游行業經濟建設提供多元化保障。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旅游消M群體,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家庭,因此,他們的旅游消費能力有限,因此,旅游物價部門可適當降低大學生景點門票費用,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前來旅游消費,如評學生票可以打折等,團購優惠等,吸引更多大學生旅游消費者。
2.旅游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創新旅游項目
優質完善的旅游服務及質量,是吸引旅游消費者的重要途徑。特別是現在的信息化時代,好的服務質量,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大學生旅游消費者,他們背后有更多潛在的顧客。此外,旅游景點應加大自身的創新力度,在景點設置,游玩項目開發等方面,要貼合大學生旅游消費者的自身特點。
3.高校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高校不僅要培養大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還要加強大學生旅游消費的引導,樹立正確的旅游消費觀念,高校應結合當地乃至國內外旅游資源的優勢,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參與旅游消費活動,以此來開拓自己的視野,做到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比如說一些紅色旅游景點,能有效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愛家愛我大好河山情懷。此外,還可以通過旅游,進行公益性活動,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傳播正能量。高校鼓勵學生參與旅游消費應以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為前提,并做到量力而為,切不可盲目消費。
參考文獻:
[1]杜煒.旅游消費行為學[M].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36-39.
[2]孫曉.大學生旅游行為及其市場細分研究―以河南高校為例[碩士畢業論文],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2009年.
[3]金平斌,郎富平.大學生旅游行為特征分析―以杭州市高校為例[J]旅游學刊,2004,19(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