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評估技術論文

評估技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評估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評估技術論文

評估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是實踐性強的學科,其核心目的是培養較好的語言運用能力。大學英語學科性質決定了教學模式應該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而不是知識講授。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決定了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必要性。現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比較粗糙,沒有依據學科特點進行細化。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評估應該從知識講授型學科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中獨立出來,把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和充分運用作為重要評價指標。

1大學英語教學的性質

教育部2004年正式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將大學英語課程定性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這一課程的培養目標涵蓋了4個方面:英語語言知識、英語綜合應用技能特別是聽說技能、英語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樣的培養目標迫使人們對外語教育的理念與發展方向有個全新的認識,即一改過去重教輕學、重知識輕能力、重語言輕文化、重輸入輕輸出、重筆語輕口語、重教授輕交際、重結果輕過程等傾向。

英語教學作為我國外語教學的重頭戲,不能違背外語教學的基本理念。外語的習得結果應當是具備用外語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而不單是理解一個個孤立的語法知識點。外語的習得結果還應當是能夠在外國文化環境下具備得體的言行舉止能力,而不單是對于語言文字的互譯。知識點在英語教學中不是全部目的,甚至不是主要目的。學生在英語語言文化中的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學習能力才是英語教學的核心目的。

筆者常年在重點高校從事英語教學,發現極少數尖子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讓人驚嘆,而多數大學生英語水平總體上而言可以概括為口語結巴、閱讀較慢、聽力勉強應試、寫作死記硬背兼生拉硬套。大學生英語應試能力遠遠超過其綜合實踐能力的現狀決定了當今的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突出學生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而講授型的教學難以實現這一目標。英語學科的實踐性決定了英語教學應該主要采用自主型學習和合作型學習模式。

2現代教育技術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強心劑

大學英語教學以學生課外上機自主學習和課堂互動合作學習為重要特征,決定了教學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依賴。正如《要求》指出: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

現代教育技術使得充分考慮學習者需求成為可能。學生需求分析是成功實施教學的前提。古人云:因材施教,教無定法,有教無類。大多數學生都帶著自身英語學習的實際問題參與學習,他們都有自己學習的弱點和預期愿望,而能否實現他們的預期愿望,關鍵之一是做好認真細致的需求分析。現代教育技術使得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便捷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情感、認知能力等一般特征,以此確定適宜的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方式方法和評價途徑。學生的需求可以通過各種有效的機制如面談、反饋表、網上論壇等形式及時反饋到教師手中。重視學生反饋并及時對教學活動進行修正補充是達到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

現代教育技術使得真實具體的語言教學環境成為可能。通過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各種具體而真實的情景可以便捷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真實性的任務可以整合多種知識和技能(如搜索引擎、網頁評價與創建),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方式(資源學習法、認知工具法等)應用語言文化知識,讓他們充分意識到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意義(如在線搜尋資源、查找詞語等),并在親身經歷風格各異的信息化環境過程中更好地體驗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新教學觀念,結合自身實際,消化和吸收新知識、新技能,形成新理解與重新建構新知識,從而在實際學習生活中自己運用,不斷提升語言文化認知和應用能力。

在北京郵電大學的調查表明,76.6%的教師認為現代教育技術輔助外語教學很好,24.4%的教師認為現代教育技術輔助外語教學好,沒有一名教師認為現代教育技術輔助外語教學不好。在筆者所在的重點院校,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時間登錄網絡學習平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進度,實現了個性化學習,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和積極性。課堂上多媒體的運用改變了教師講授的沉悶氣氛,現代技術在語音室的運用為豐富的師生互動以及學生小組活動創造了良好條件,使得教師能夠有效操控、協調、指引一切課堂活動,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

3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評估的現狀

課堂教學是我國高校目前采用的主要教學形式,因此也是學科教學質量評估的主要對象。科學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既可以全面評價教師的思想作風、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和工作業績,客觀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為合理聘選教師和教師年度考核提供依據;又可以使教師獲取全面的教學反饋信息,幫助教師總結教學工作經驗和教訓,及時改進教學工作,明確努力方向,增強責任心和事業心,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可惜的是目前的教學質量評估通常沒有考慮學科的差異,大學英語的教學與其他學科如數學、醫學等學科的教學都使用相同的評估標準。譬如,筆者所知某知名大學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項目包括10條:1)講課有熱情,精神飽滿;2)講課有感染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3)對問題的闡述深入淺出,有啟發性;4)對問題的闡述簡練準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5)對課程內容嫻熟,運用自如;6)講述內容充實,信息量大;7)教學內容能反映或聯系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8)能給予學生思考、聯想、創新的啟迪;9)能調動學生情緒,課堂氣氛活躍;10)能有效地利用各種教學媒體。

反思這10項標準,都是衡量教師講授的質量,沒有評價英語教學的自主型學習與合作型學習程度。如果某位英語教師10項都做得很好,只說明教師對于課程內容的熟練,并不能證明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英語教育專家劉潤清教授曾經說過:"Nomatter,howgoodtheteacheris,Ifthestudentsrefusetolearn,nothinghappens.”(不論教師有多好,如果學生不積極地學習,那一點用處也沒有。)目前看來,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媒介,自主型與合作型學習為特色的英語教學還沒有配備與之相適應的質量評估標準。

4現代教育技術—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評估的新視角

大學英語的學科性質與現代大學英語教學對先進教育技術的依賴,決定了教育技術的運用充分、得當與否是英語教學質量評估不能輕視的重要項目。英語教育專家夏紀梅教授指出新世紀大學外語教學的出路在于借助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開發豐富的教學資源,還能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現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己廣泛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網絡課程在信息的呈現、媒體的利用、學習的自主性、練習的反饋性、教學管理的追蹤和測評等方面都比課堂教學有明顯的優勢。網絡課程的設計是門很大的學問,用得好對于學生的學有裨益,用得不好則與課堂傳統教材教學別無二致。課堂教學不能以講授為主,不必做網絡機器可以做的事情,而應當創造交際環境,開展交際活動,體現人與人之間交際化、合作化學習的意義。現代外語教育提倡采用交際法、合作法、任務法、角色法、情景法、過程法、體驗法、行為法、案例法等方法的實質都是“在干中學習”,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機、智力、經驗、情感、己有的知識和思維潛力,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培養“交流溝通、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能力。當學生能夠用語言“做事”時,他們會感到愉悅和滿足,受到鼓舞,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習效益。

評估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績效評估模糊數學隸屬度

一、績效評估的概念及常用方法

績效評估,又稱績效考評、績效評價、績效考核,就是收集、分析、評價和傳遞有關某一個人在其工作崗位上的工作行為表現和工作結果方面的信息情況的過程。這是一個包括觀察、評價和反饋的完整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首先觀察員工在某個階段內與工作有關的工作情況,然后對其工作行為與結果做出評價鑒定,在交流過程中對員工優秀的行為與成績予以肯定與鼓勵,指出其不足之處,并商討改進的措施,以完成下一期的目標,實現員工個人與組織的共同發展。在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管理中,績效考核作為評價每一個員工工作結果及其對組織貢獻的大小的一種管理手段,每一個組織都在事實上進行著績效考核。不管他們是否有意識地提高了自身的績效考核水平,他們都在設法比較合理地衡量著各個員工的績效。由于組織是由其廣大員工運行的,因此為每一個員工的績效進行合理的評價,據此激勵、表揚先進,鞭策后進是非常必要的。在人力資源管理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重視的今天,績效考評也自然成為企業在管理員工方面的一個核心的職能。

在績效考評過程中,對信息的處理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定量考評和定性考評。

定量考評是以統計數據為基礎,把統計數據作為主要信息來源,建立績效考評數學模型,以數學手段求得考核結果,并以數量的形式表示出來。常用方法有:關鍵事件法、行為觀察量表法、等級鑒定法、行為錨定法等。

定性考評也稱為專家考評,它是由考評主體對系統的輸出做出主觀的分析,直接給考核對象進行打分或做出模糊的判斷,如很好、好、一般、不太好或不好。常用方法有:評語法、排序法等。

定量考評雖然具有客觀性和可靠性強的優點,但在實際考評中,有許多對績效有重要影響的因素指標是模糊的,難以量化的,比如對于員工的品德、態度的評價,就是無法做出準確定量的描述的。而定性考評的缺點又是顯而易見的:考評結果容易受考評主體主觀意識的影響和經驗的局限,其客觀性和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考核主體的個人素質,考核結果的穩定性不夠,容易造成人為的不公平。怎樣才能結合兩種考評方式的優點呢?模糊數學的發展和應用為我們提供了減少定性考核主觀性的一種方法。

二、模糊數學評價方法的理論基礎

1、模糊理論(FuzzyTheory)

模糊理論是由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教授查德(L.A.Zadeh)于1965年創建的,它是用數學方法來研究和處理具有“模糊性”現象的數學,故通常稱為模糊數學。模糊評價的基本思想是:由于許多事情的邊界并不十分明顯,評價時很難將其歸于某個類別,于是先對單個因素進行評價,然后再對所有因素進行綜合模糊評價,防止遺漏任何統計信息和信息的中途損失,這有助于解決用“是”或“否”這樣的確定性評價帶來的對客觀真實的偏離。模糊綜合評價的步驟為:

首先,確定模糊評價指標集U={u1,u2,……,um};

然后,確定指標等級的評價集,V={v1,v2,……,vn};

定出每個因素對于各評價等級的隸屬度。定性指標的隸屬度用模糊統計的方法求得。模糊統計是請參與評價的各位評價小組成員,按劃定的評價集V,給指標U確定等級,然后,依此統計各指標評價等級的頻數mij,然后用下式求得隸屬度rij:rij=,并由此得出因素評價矩陣R=(rij)(i=1,2,……,m;j=1,2,……,n);

首先確定各因素的權重,A=[a1a2…am];由評判組確定一因素對評價的影響相對于其他因素的重要程度;

然后作模糊變換,綜合評判。B=A×R[b1b2…bn]根據計算結果,可按最大隸屬度原則做出具體的評判。

2、評價原則

(1)最大隸屬度原則。在評價時,采用最大隸屬度原則,即bk=max[b1b2…bn]時則認為項目的綜合評價等級為第k級。

(2)最大隸屬度原則失效時的評價方法。當出現bi和bk(k=i±1)比較接近或?姿=?燮0.7時(其中,bi為和bk最接近的值),最大隸屬度原則便失效,則在評價時,令?啄=,

當i=k-1時,被評價對象為第(i+?啄)級;當i=k+1時,被評價對象為第(k-?啄+1)級

三、算例

下面將以某公司中技術管理人員績效評估為例,詳細說明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分析績效評價方法。

1、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確定模糊評價指標集

如表1所示,在員工績效評價中,選擇出影響績效的模糊評價指標構成指標集。如本例中建立了一個二層評價指標體系,首先,對員工績效的評價將從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業績三方面進行考察,這三方面就構成了在第一層中的三個指標{u1u2u3},而每個指標又可繼續向下分解為更細致的指標,這些指標就構成了第二指標層。

2、可以這樣來定義指標等級的評價集

V={優,良,中,差},評價集可以視具體情況確定。

3、向績效評價委員會的10位成員發放某員工績效考評表

對該員工工作績效的三大方面進行考核(見表2)。考評結果的統計方法如下,對于每一項指標在每一等級上進行統計即得隸屬度,如:有三位評委評語為優秀,則該指標在優秀級別上的隸屬度為30%;同理,其他三個等級的隸屬度為:4人合40%的良好,1人合10%的中等,0人合0%的較差,該員工績效評價隸屬度計算如2表所示。

由以上數據可得該員工第二指標層各指標的模糊評判矩陣分別為:

4、確定各層各指標權重

確定權重常用的方法有,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調查表法等。本文中的權重由考評小組成員投票得出,權

重分布詳見表2。

通過統計分析,第一指標層各指標權重向量為A=[0.20.40.4]

同理,第二指標層各指標權重向量為A1=[0.40.30.10.2];A2=[0.40.20.20.2];A3=[0.20.30.30.2]

5、員工績效水平值的計算

由式可以計算,第二層指標的綜合評價判斷矩陣B1、B2、B3分別為:

則可以計算,第一層指標的層次總評值為:

計算結果顯示:該員工績效水平屬于“優”等級的隸屬度為41.2%,屬于“良”等級的隸屬度為53.8%,屬于“中”等級的隸屬度為5%,屬于“差”等級的隸屬度為0%,即該員工績效為“優”或“良”的可能性均較大。

6、評價結論

對計算出的層次總評值采用最大隸屬度原則進行判斷:

則該員工的績效評價等級為:(i+?啄)=1.566級,該結果表明該員工的績效評價結果介于第一級“優”和第二級“良”之間,但更接近與第二級“良”,這一評價結果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盡管上述模型給員工的績效評估帶來了很大方便,但它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特別是不能認為用該模型進行的測評絲毫沒有主觀因素。事實上,在模糊測評里同樣含有主觀成分,例如權數的確定就是主觀的,不過這里的權數是由集體確定的,它與由一個人決定的主觀評價有著本質的不同,因此,可以認為基于模糊理論的員工績效評估模型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物。也就是說,模糊測評模型雖然沒有從根本上排除主觀因素的影響,但是它對主觀因素進行了控制。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張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評估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論文開題報告格式及如何寫論文開題報告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而論文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論文開題報告做的細致程度。論文開題報告做的細致,前期雖然花費的時間較多,但寫起論文來就很順手,能夠做到胸有成竹,從而保證論文在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視論文開題報告,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寫起論文來就會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彎路,也很難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一、論文開題報告的意義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獻調研后寫成的關于學位論文選題與如何實施的論述性報告。論文開題報告既是文獻調研的聚焦點,又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展開的散射點,對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寫論文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及專家們幫忙判斷一下所研究的選題有沒有價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論文開題報告就要圍繞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或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為主要內容。但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有很多學生往往在論文開題報告中花費大量筆墨敘述別人的研究成果,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往往寥寥數語一筆帶過。這樣,不便于評審老師指導。

二、如何寫論文開題報告

(一)論文開題報告的前提通過理論思維選擇課題

在工作實踐中,發現碩士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選題不合適。有的提出的問題太過平庸,有的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太多、太寬泛,提出的問題不切合碩士生的實際,實踐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如有的學生提出的論文題目:新型中性鎳催化劑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選題有意義,有創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較正確,但論文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對于一個碩士生來說明顯偏多,無法按時完成。因此應重新確定研究內容,注重項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選擇研究問題呢?這里要強調的是通過理論思維來發現研究問題。

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范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碩博論文要想創造新理論很難,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皮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復雜的現實背后,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鍛煉和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總結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是從哪些視角來分析和研究問題,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和方法,通過學習和總結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從而選擇具有學術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并與國家經濟建設及導師承擔的科學研究項目緊密結合的研究問題。

(二)做好文獻綜述,為論文開題報告打好基礎

在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會上,出現的普遍問題是對文獻的研讀不夠,對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夠深入,對研究方向上國內外的具體進展情況了解不夠全面、詳細,資料引用的針對性、可比性不強。有很多學生沒有完全搞清論文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區別,他們的論文開題報告有很多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敘述,而對自己的工作介紹甚少。

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包括:國內外現狀;研究方向;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依據。這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同時,文獻綜述還是評論性的,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要想寫好論文開題報告,必須認真研讀文獻,對所研究的課題有個初步的了解,知道別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的切入點,因此,文獻調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會相當程度地影響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客觀基礎。

(三)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及寫作技巧

1.論文開題報告格式

一個清晰的選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著改進的方向。論文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步驟:課題選擇課題綜述論題選擇論文開題報告。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選題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為了寫好論文開題報告,江蘇工業學院研究生部專門出臺了詳細的規定,規定論文開題報告的一般內容包括:

(1)論文開題報告課題來源、開題依據和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以及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2)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在閱讀規定文獻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獻占40%以上)的基礎上,著重闡述該研究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同時介紹查閱文獻的范圍以及查閱方式、手段。

(3)論文開題報告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學術構思、研究方法、關鍵技術、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難點、解決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預期目標。

(4)論文開題報告擬采用的實驗手段,所需科研和實驗條件,估計課題工作量和所需經費,研究工作進度計劃。

(5)論文開題報告主要參考文獻,列出至少10篇所查閱參考的文獻。

2.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技巧

(1)提出問題注意層次

選題是撰寫學術論文的第一步,選題是否妥當,直接關系到論文的質量,甚至關系到論文的成功與否。不同于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焦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有的學生的選題不具有新穎性,內容沒有創新,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總結,或是對前人工作的重復。在選題時要堅持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則。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選題來源包括:1、與自己實際工作或科研工作相關的、較為熟悉的問題;2、自己從事的專業某問題發展迅速,需要綜合評價;3、從掌握的大量文獻中選擇反映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新動向的題目。

所選題目不宜過大,越具體越容易收集資料,從某一個側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準主流文獻,隨時整理

文獻資料是撰寫好學術論文的基礎,文獻越多,就越好寫,選擇文獻時應選擇本學科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選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學性;選擇文獻應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遠期的,廣泛閱讀資料,有必要時還應找到有關文獻所引用的原文閱讀,在閱讀時,注意做好讀書卡片或讀書筆記。

整理資料時,要注意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時不是將看過的資料都羅列和陳述出來,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將其提煉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獻綜述,也才能寫出好的論文開題報告,進而為寫出好的論文打下基礎。

(3)研究目標具體而不死板

一般論文開題報告都要求明確學位論文的研究目標,但筆者認為,研究目標不宜規定得太死板,這是因為,即使條件一定,目標是偏高還是偏低,往往難于準確判斷,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個實驗室條件不同,具體研究時條件也不同。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目標體現了研究工作的價值特征。

三、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保證

為了保證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高論文質量,就必須對論文開題報告進行評價。論文開題報告會由3~5位相關學科的專家對論文開題報告進行評議,與企業合作的重大科研項目可以聘請1~2位相應企業的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參加,不同學科的論文開題報告的側重點不同。江蘇工業學院研究生部規定學生必須進行論文開題報告,并規定了統一的格式,設計了專門的論文開題報告評審表,論文開題報告會上研究生應對課題進行詳細匯報,并對專家提問做出必要的解釋和說明。論文開題報告的成績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記。評審小組成員最后簽名并給出學生是否合格的評審意見,并以百分制打出具體的分數。論文開題報告成績不合格者,不得進入課題研究。

為了提高論文質量,研究生必須首先從思想上重視論文開題報告,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積累,從各個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養通過理論思維發現研究問題的能力。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工作的開始,良好的開端為優秀的學位論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7年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論文名稱: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一、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選題依據: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 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 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 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 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 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 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 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 Y=L∕[1+A?exp(-Bt)] )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 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 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 t為時間自變量, 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 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 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 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 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 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 這樣, 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 通過系統的調查、征詢專家的意見, 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 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 其中, 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 避免了其缺點, 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 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 并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 對于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 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盡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 但由于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回歸預測式, 而所得到的回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 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 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 往往帶有主觀性,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 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 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1) 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 (2) 經濟效果; (3) 社會效果; (4) 風險性, 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后, 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 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其中存在著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 同時, 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復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于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 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 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 均處于研究之中, 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 (2) 建立一種適應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 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 以其并行分布、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 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 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 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 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 經隱含層處理后傳入輸出層, 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 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 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 盡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 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 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后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閱, 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 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于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 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 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 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 (1) 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 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 (2) 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 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 (1) 提供一種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 有利于提高預測的正確性; (2)提供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評估的科學性; (3)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并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 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 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研究內容: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范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 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 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規范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 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 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 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 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 構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 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 構建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 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 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 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創新點:

1、建立一套基于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 一種是采用傳統的指標體系, 另一種是采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 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 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適合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并行分布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能較好地處理基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 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 并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系, 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 探討其量化和規范化的方法, 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 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

3、采用先簡單后復雜的研究方法。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 先從某一行業出發, 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 然后, 逐步擴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復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 進行實證研究, 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六、開展研究已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人長期從事市場營銷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編寫出版了《現代市場營銷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等有關著作, 發表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組織創新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觀念創新等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 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也從事過企業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策劃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 與許多企業有密切的合作關系, 同時, 對神經網絡技術也進行過專門的學習和研究, 所以,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及實驗場所已基本具備, 能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 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七、論文研究的進展計劃

2003.07-2003.09:完成論文開題。

2003.09-2003.1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規范化。

2003.11-2015.01: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構建。

2015.01-2015.0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研究。

2015.03-2015.0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體系的實證研究。

2015.04-2015.06:完成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準備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01] 傅家驥、仝允桓等. 技術創新學.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8

[02] 吳貴生. 技術創新管理.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0

[03] 柳卸林. 企業技術創新管理. 北京: 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

[04] 趙志、陳邦設等. 產品創新過程管理模式的基本問題研究. 管理科學學報. 2000/2.

[05] 王亞民、朱榮林. 風險投資項目ECV評估指標與決策模型研究. 風險投資. 2002/6

[06] 趙中奇、王浣塵、潘德惠. 隨機控制的極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 控制與決策. 2002/6

[07] 夏清泉、凌婕. 風險投資理論和政策研究. 國際商務研究. 2002/5

[08] 陳勁、龔焱等. 技術創新信息源新探. 中國軟科學. 2001/1. pp86-88

評估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1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內涵

所謂的全日制是一種全天候的教學體制。全日制工程碩士是指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合格后,前往研究生培養單位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學習期間不再承擔工作任務,在規定年限內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相關要求,申請學位通過后即可獲得碩士專業學位。全日制工程碩士的招生對象主要是應屆本科畢業生。為獲得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而撰寫的學位論文即為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學位論文選題要求來源于生產實際中的現實問題或應用課題,選題須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2]。學位論文形式不局限于學術型研究論文,可分為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文學藝術作品等多種形式。本質上來說,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是一項學位論文質量管理制度,它包含以下五個要素:準確把握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概念內涵,努力加大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宣傳力度,積極搭建企業參與專業學位研究生過程培養的平臺,合理開展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有效建立專業學位論文評審體系和評估機制,五個要素相輔相成、緊密聯系,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起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

2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構建

科學合理的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是提高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關鍵,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要緊緊圍繞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環節,統籌規劃、查漏補缺,開展卓有成效的質量保障工作。

2.1加大解釋和宣傳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力度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分為學術型和專業型兩種,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均屬同一層次,但培養類型不同,它與一般意義上側重學術、理論研究的研究生教育所不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重在應用性、專業性、實踐性,旨在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新時期、新階段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客觀需要,是進一步優化研究生教育結構的重要舉措,也是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國內,大規模開展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對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研究生指導教師、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新生事物。新生事物的普及、被廣泛接受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研究生指導教師乃至新聞媒體等主體的共同努力,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多種媒介,深入第一現場多渠道、多途徑加大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宣傳報道。使企業、社會人士和學生、學生家長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能有一個全方位的正確認識、了解,被廣大考生、考生家長、企業、社會充分認可和廣泛接受[3]。

2.2提高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生源主要來自于剛剛畢業的本科大學生,他們未來就業主要是面向社會上的大中小型廠礦、企業,需要走進現場和工程前線。在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要創造一切條件使研究生更深入、更便捷地走到企業中去,多視角、多方位了解企業,同時也要讓更多的廠礦、企業參與到研究生的培養中,悉心指導、倍加關懷、愛護研究生,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成才環境。加強研究生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督促研究生與企業之間換位思考,使他們之間的合作更加融洽、更加深入。在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積極推進企業參與工程碩士培養方案制定、課堂教學、實踐培訓、論文選題、論文答辯等多個環節,力爭從企業中尋找一批熱心研究生教育的企業大家和工程技術、管理骨干,擔任全日制工程碩士“雙導師制”中的校外導師,承擔起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環節的部分工作,建設一批校內外雙導師隊伍,建立健全“校內導師+校外導師”的雙導師制。指導過程中仍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4],全面負責研究生培養與指導工作,校外導師主要負責實踐鍛煉、學位論文指導工作,并承擔學校研究生教學的部分任務。作為提高企業參與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一項舉措,高校應注重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校企合作,實現共贏。并注重在企業中建立一批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5],一方面安排學生到企業實踐鍛煉,發揮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讓研究生到實踐基地實習,在實踐過程中磨煉,練就一身真正的才干。在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西安科技大學率先垂范,建立起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29家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遴選校外導師110余名,卓有成效地開展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工作,實現校企合作,互惠共贏。

評估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科技評估 SCI 科技指標體系

對科學研究的評估是世界各國科技政策研究者、管理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因為只有通過客觀的評價,才能更科學地看出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并調整支持的方向、領域和管理模式;而用什么指標、通過什么方式、什么機構進行評價,又會影響到評估的公正性、科學性。筆者分析了目前國內較為通行的SCI指標,并提出了自己的管見。

一、SCI及其在中國廣泛應用的原因

《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簡稱ISI)出版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它收錄了全世界出版的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約3500種,其擴展庫的來源期刊有5300種,所選用的刊物來源于94個類、40多個國家、5O多種文字。SCI的數據庫具有學科全面、學術影響大、覆蓋的國家廣泛等特點,國際上的科學計量機構及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世界銀行等)在對國家或科研機構的科研能力及績效評估工作中,常用SCI的數據庫作為統計源。

科技論文的發表必須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在科技論文后面往往列有多篇參考文獻。SCI對公開發表又被他人引用過的文獻建立起的一種獨特索引,通過論文間的相互引證與被引證的關系,人們可以通過它追溯某一觀點或某一發現的發展過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過程,同時它還可以幫助研究者了解自己著作的被引率與持續時間,估計這些成果的影響與老化情況。就某篇論文而言,被引用的次數越多說明該論文受關注的程度越高,其學術影響力越大。

因此,SCI本質上講是一種檢索工具,并不是一個評價指標。但是,由于SCI收錄并統計了期刊和論文的被引證資料,因此其在具備其它專業性檢索系統所具有的文獻檢索功能以外,還具備期刊和論文的影響力評估、科研績效評價等功能,使SCI不僅作為一部文獻檢索工具使用,而且成為科研評價的一種依據。

目前國際上采用較多的科研評價方法有兩種:其中之一是同行評議。因為同行對本專業的研究進展理解準確,能夠客觀分析項目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可行性。不過,這一評價方法也并非盡善盡美,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一些評價者因為知識無法覆蓋相關整個領域,可能會把知名度作為評價依據;還有一些評價者在評價中常有感情因素介入等。科學計量法的主要特點是客觀性和定量化,它可以彌補同行評議方法的某些不足。盡管不能說在SCI收錄期刊上的文章就一定比其它期刊上的文章水平高,但由于SCI的國際性和覆蓋所有專業領域的特點,它所提供的信息還是具有參考價值的,可以作為傳統同行評議和其它評議方式的重要補充。

在我國,對研究機構和人員的評價更多的是采用被SCI收錄的論文數量。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得到一些客觀的標準,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而且,用SCI作為參考數據,作為了解一個國家或部門的整體研究水平也是可行的。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對于衡量基礎研究的水平,SCI及其影響因子不失為是一種良好的客觀指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評價基礎研究成果的一種主要方式是專家評審會,對于這種方式不能籠統地一概否定,但是在現實我國科學所處的階段,小同行太少,而大同行則不可能對某一具體分支的進展了如指掌,當然就難以判斷某項成果是否如申請者所聲稱的“首次發現”,也難以恰當地運用我國常用的諸如“國際領先”等標準對成果加以衡量。

長期以來,中國的學術研究是封閉發展的。改革開發以后,國外的資源逐漸增多,我國基礎研究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差距的現實,科學全球化觀念的影響,使國人非常認同SCI指標。強調SCI,促使學術研究必須讀國外的文獻,理解國外的文章,才能寫作文章,這樣就使中國研究更加國際化了。

在政府層面上,國家科學技術部重點規劃項目結題時專家顧問組要對研究工作進行評估。有量化指標,如重點規劃項目的研究成果,包括論文、專著、專利等,但不強調發表SCI論文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在總結項目研究工作時要統計研究成果和完成論文數量,但是沒有強調發表SCI論文數量。因此,用SCI來評價科學研究,主要是民間機構推動的結果,而不是政府政策的產物。

二、應當構件多元的基礎研究評價指標

不過,SCI的檢索系統也有自己的缺陷,SCI選刊總管James Testa指出,SCI的檢索系統只是顯示了某篇論文或期刊被他人關注的程度,并不表示論文或期刊的實際學術水平。此外,不同學科的性質不一,SCI的產出數量差距也很大。強調數量,會使那些不用實驗,靠模型的學科得到更好的評價。比如,高能物理是一門典型的大學科,工程性很強,研究所需的實驗設備——加速器和探測器是一項復雜的科研工程,規模龐大,要有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梯隊參加,作為研究成果發表的論文篇數卻不多,而每篇文章署名只有課題的主要負責人,因此將作為個人科研成果評估的標準,就顯得不公平。而另外一些學科,像理論物理,它的個體勞動性比較強,每年發表的SCI論文的數量就比較多。還有一些實驗性科學,比如凝聚態物理等,科研物質條件不苛刻,實驗設備較少,研究項目的面也較廣,研究時間較短,每一課題的規模小,也容易出成果,SCI的引文也較多。過分重視SCI,導致許多教授走上為SCI而做研究的現象,背離了科學研究的本質。

科研活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科研成果的產生也沒有統一的模式可循。簡單的定量考核方式雖然有其客觀、容易操作的一面,如重視SCI論文數量,雖然是一個有價值的參考指標,但不能絕對化,更不能把它作為對一切科研人員和機構進行評估的惟一指標。

筆者認為,科學的評估體系應該堅持定量評估和定性評估相結合的辦法,而同行評議一直是國外科技界采用的重要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英國研究理事會曾組織專家對科研評價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對基礎研究的評價中,迄今最重要的、使用最為廣泛和最為肯定的仍然是同行評議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宁都县| 龙陵县| 阿巴嘎旗| 通许县| 白朗县| 招远市| 华坪县| 鸡东县| 江山市| 宁德市| 永寿县| 海宁市| 衢州市| 泰兴市| 泸定县| 崇文区| 海兴县| 驻马店市| 邓州市| 蓝田县| 武汉市| 新丰县| 靖州| 民权县| 吉安县| 如东县| 大关县| 台江县| 和政县| 庆城县| 乌苏市| 屏东县| 马公市| 云安县| 巴东县| 永丰县| 成安县| 叶城县| 泾源县|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