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社會調查研究

社會調查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會調查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社會調查研究

社會調查研究范文第1篇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式教學法又稱“蘇格拉底式”教學法,主要采用對話式、討論式和啟發式。1870年,朗德爾出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長時,首次將案例引入法學教育,并大力推廣,這種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干哈佛大學的法律教學和工商管理碩士等專業教育領域的教學,并成為舉世聞名的“哈佛模式” 的一大特色和內涵。

所謂案例教學,是以對案例的分析解決為主線,通過設置教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教材,掌握原理和方法,形成科學的教育思想觀念的一種教學形式。其中,案例是一種以真實情節為背景的,對某一個或幾個有意義事件的綜合描述,并借助于圖表、照片、計算機等輔助手段,使人能從中得到某種啟示的例證。案例教學法通過讓學生針對案例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達到一種高層次認知學 的目標。簡言之,案例教學法就是利用案例作為教學媒介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實現啟發式教學,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它也是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和素質教育的現實可行的途徑。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運用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更利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并運用知識解夾實際問題,最終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因此,案例教學讓學生參與教學的方式,使過去灌輸式教學模式的缺點得到克服。

二、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區別

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有著本質的不同,其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傳統教學法通常使用的是固定教科書,教材內容往往比較陳舊,相對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的水平嚴重滯后。而案例教學法中,教師可根據課程的需要動態地設計和調整教學案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緊跟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

(2)授課方式。傳統教學法中,課堂講授是教學的重點和中心。案例教學法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同參與對實際案例的討論和分析,案例成為構成課堂討論的基礎。龍課堂上組織好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中的中心環節。

(3)教師的角色和責任。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和責任是把自己知道的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這要求教師對教材內容熟悉,能夠進行清楚的表述,以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和推動者,需要其引領案例教學的全過程。

(4)學生的角色和責任。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大多數學生通常是通過聽教師講授,比較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扮演著一個積極的參與者的角色。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動者,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條,而是活的知識以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學法在很多方面,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實際能力方面,具有傳統教學法無法比擬的優勢。這也正是案例教學法在教學改革中得到推廣的重要因素。

三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由上面的比較可以知道,采用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下面將就案例教學法在本人所講授的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課程中的運用進行實例說明。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課程是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等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主要介紹社會調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術,使學生了解和初步掌握開展一項社會調查項目所需要的程序和方法,為學生從事與調查研究有關的工作奠定基礎。《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課程中盡管包含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等理論內容,但其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應用性和操作性強,與實踐聯系非常密切。因此,《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課程的特點非常適合干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而且這些案例可以通過學生參與實踐獲得。

本人在講授《社會調杏研究方法》課程后半段,具體的調查方法與技術已經講授完畢,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先將班上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要求每組同學共同完成一項完整的社會調查方案設計(包括調查方案、抽煙方案和問卷設計),等各組同學完成完整的調查方案設計以后,各組的調查方案就是我們課堂使用的案例。到第二次上課,要求各組學生派代表上臺展示他們這組設計的調查方案。每組演示完了以后,為了引導臺的同學對前組同學的調查方案進行分析,本人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①整個調查方案是否完整?②調查方法的選擇與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是否合適?③抽樣方案是否隨機?是否與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相符合?④問卷設計中問項和答項是否存在錯誤?兩者形式上是否吻合?

在實施過程中,首先由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各個方案的優劣,并進行綜合。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指出各方案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及其應用方法,就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和建議。這樣將學習內容寓干問題之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寓理論干實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方法的理解。

另外,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素質。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選取科研實踐中的部分素材組織成案例用于教學,寓枯燥的理論于實踐中,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而且教師也將在與學生的討論過程中受益,使得教學和科研互相促進,有利于教師素質提高。

四 結語

無可否認,案例教學法任很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這絕不意味著對傳統教學中課堂講授的全盤否定,也不意味著在一切教學中都要推廣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案例教學法并不適合所有的課程,它較適合干那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以取得預期的效果。研究和編制一個好的案例,至少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案例可能不適合現實情況的需要。這是阻礙案例法推廣和普及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教師就只好對案例進行精簡,壓縮案例篇幅,減少案例數量,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來分析。這種課時不夠與耗時太多的矛盾,使得案例教學不可能盡善盡美。

參考文獻:

1、李崇光案例教學:參與式模式在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

2、劉金祥.案例教學法的產生和發展及優劣辨析

社會調查研究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社會調查實踐教學 研究性學習機制 機制構建

在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本科教育中“教”與“學”問題引起學者和公眾的批判和反思。例如,大學辦學理念混亂、定位不準;大學管理政治化、企業化、商業化;大學人才培養“工具化”,等等。這些批判和反思揭示的核心問題是中國大學教育質量下降的問題。如何提高大學教育質量?根據大學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目標,構建研究性學習機制既是一種有價值的理念選擇,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踐選擇。

一、社會調查實踐教學。

社會調查實踐教學指貫穿于社會學專業教育中,以社會學研究方法課程為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導,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直接參與和實施的所有社會調查過程。它不僅是社會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形式,而且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主要途徑。

在社會學教育的本科階段,主要包括社會學研究方法等相關課程中的社會調查實踐、論文寫作等研究中的社會調查實踐和專業實習的社會調查實踐。本文的相關資料主要來源于西北政法大學社會學專業學生的專業社會調查實踐。

二、研究性學習機制。

研究性學習機制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導向,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主題,以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的學習活動。①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和方式,也是大學本科教育和發展的基本方向。

“近代大學之母”柏林大學的創辦者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提倡建立研究型大學。他認為,大學應該是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及學術自由,科研是大學的重要職能。大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完人”(whole man)。“完人”從學術研究中獲得理智和道德。因此,大學應該是一個探求科學與真理和培養個性與完善道德的場所。②德雷克·博克(Derek Bok)在考察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過程中,提出大學目標不能局限于智力發展領域,大學的責任是讓學生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形成一些極為重要的素質。③更值得關注的是,他明確提出了大學本科教育的目標框架,提出了八項本科教育基本目標“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識、適應多元文化的素養、全球化素養、廣泛的興趣、為就業做準備”。

在中國大學教育實踐中,研究性學習的活動模式大致有基礎學科實驗基地模式、“以項目為中心”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和學科專業課程模式三種。具體形式有:實行小班化研討的教學組織形式;導師制與導生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優秀到卓越的人才培養目標;課堂教學與課外創新活動并存。④西北政法大學在社會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發現“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研究習慣,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帶動了研究性學習機制的構建。

三、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在“研究性學習機制”構建中的作用。

研究性學習機制是一種恢復大學科研職能和培養“完人”(wholeman)的教學與學習功能系統。社會調查實踐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項目或課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研究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不僅在實現形式上與研究性學習機制相同,而且在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社會調查實踐教學能夠帶動研究性學習機制的構建,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增強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研究意識。這一點主要體現為學生課堂討論和調查報告與論文寫作過程中利用所學社會學理論分析現實社會現象的主動性和能力明顯提高。參加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后,學生開始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討論和辯論。在討論和辯論過程中,他們常常能夠結合大量的社會事實論證自己的觀點。在一次關于教育政策的討論中,由于曾經參加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和鄉村小學的調查,他們從教學設施、師資配備等教學資源和家長與學生的主觀態度等方面列舉了大量實證資料說明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現象,并結合人力資本理論論證了這種不平衡可能造成的影響與后果。

在論文寫作與調查選題方面,學生已經不滿足于學院的題目指南,而是傾向于自主選題,所選題目涵蓋的范圍明顯擴大。他們既主動關注傳統文化,又關注城鄉社會經濟現象;既關注白領群體,又關注弱勢群體。例如,關注皮影和秦腔的保護與繼承,也關注城鄉老年人養老問題;關注城市白領女性的家庭地位,也關注農村早婚女性群體和農民工、流浪兒童、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關注神木免費醫療保險的獨特性與普適性,也關注農村農業合作社的發展與成效。同時,他們還將目光投向那些新出現的社會經濟現象和社會群體。例如,“娛樂至死”現象和網絡作家群體。在論文寫作方法上,他們越來越多地從以文獻研究為主的理論分析轉向以社會調查為主的實證研究,資料的處理和統計分析能力越來越強,結合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

科學研究意識得到強化在表現為遵循和貫徹實證主義方法進行調查研究,緊密結合社會事實理解和分析問題的同時,還注重對調查設計和調查過程進行反思。2011年興平調查組一位組員對資料收集過程進行了如下的總結和評價:“總體來說,我個人認為我們此次調查是比較成功的。……但對于先前的問卷及發放過程,我認為其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一是問卷的問題內容價值不大,關于這個問題我沒有具體的解決措施,我認為此類課題就不適合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二是我對問卷的發放過程有些看法,因為這些問卷有些不是我們組員發放的,而是由我們其中一個組員的父母和老師完成的,在此我對他們表示感謝,但他們在對調查對象的選擇和問卷的解釋上可能是出現偏差的。”此外,他們對自己在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行了客觀的評估和分析。例如他們總結:“在實踐調查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拒訪的現象。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我覺得要想降低拒訪率,就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博取調查對象的信任;二是要注意稱呼和表達適合和選擇適當的場合;三是問他一些他可能關心的問題,讓他覺得你站在他那邊。”“訪談是了解調查對象想法最直接的途徑,也是我們常用的方法,在這其中,一個人的親和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計劃是永遠趕不上變化的,不斷出現的新情況使我們不得不更改一些計劃,而這時總會有分歧產生,在調查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想法自然不同,想要在統一意見很不容易,已經有了感受,再次訪談的時候所問問題角度也會不同,這對后來的材料整理很是不利。”如果沒有參與社會調查實踐,這些總結和體驗就很難如此真切。

2.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能力。現代社會是一個有機團結的社會,強調團隊成員的協作精神和能力。團隊協作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團隊工作效率能力的重要指標。不僅是個人能力,作為團隊的一員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也成為企事業用人單位考察和錄用人才的重要考量指標。社會調查實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需要每個小組成員都根據需要扮演好相應的角色,在自己的職位上各盡其能、互補互助、通力協作。通過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領會團隊協作的精神,而且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他們認識到“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生活中更需要的是一個團隊的精誠合作。在團隊合作的情況下才能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奏響優美的旋律,舞出優美的舞蹈”。通過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他們學會了如何與同學相處,學會了尊重、寬容和信任,以及欣賞和溝通。用學生自己的話說,他們通過實踐“收獲了最純最真的友情,學會了擁有愛和給予愛”。

3.社會調查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關注社會的主動性,促使學生樹立了社會責任感。如上所述,調查報告和論文的選題顯示,學生關注社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高。此外,學生真切地認識到了社會調查實踐的重要性,并以積極的態度以實際行動爭取和參與各種社會調查實踐。他們認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收獲的是比聽更直觀的經驗,比看更深刻的體會,比想更透徹的感悟”。2010年神木調查小組一位同學寫道:“通過這次神木之行,我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名社會學專業的學生,一定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中去,走向田野方能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之道。理論是工具,實踐是手段。走出課堂,田野里有更廣大的一片天地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2011年“西安市早餐工程銷售人員的社會支持系統”調查小組一位同學寫道:“知識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書本和試卷上,只有通過多次的實踐才會更深地理解知識的內涵,才會更恰當地和更靈活地運用知識。我們作為社會學專業的學生,在社會學業知識的學習中,更應該注重實踐。只有這樣我們的調查,才會經得起事實的考驗,才會得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解決社會問題。不至于‘紙上談兵’。”有了這些認知之后,學生們不再放過任何參與社會調查實踐的機會,不僅積極參與學校團委、學生會及學生社團的各種調查活動,還積極報名參加市級和省級及市場調查公司的調查活動。“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關注社會,用實際的行動來實踐自己的價值。”這句為早期參加社會調查的學生作為自己實踐的感受寫出的總結性話語變成了社會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準則,為越來越多的學生認可和踐行。

具備了這些能力和精神,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又有助于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更好地適應工作要求和工作環境。根據目前社會學專業畢業生的走向,參加社會調查實踐活動次數越多,參與程度越高的學生,其考研和找工作的成功率越高。根據反饋發現,通常這些學生無論是進入新的學習環境還是工作環境都能很快適應,與新的同學、同事和諧相處,并以較高的效率出色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

可見,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既符合研究性學習機制的理念,又符合研究性學習機制的實踐要求,在研究性學習機制的構建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注釋:

①王升,周志平.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68-174.

②[德]彼得·貝格拉著.威廉·馮·洪堡傳[M].袁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76.

③[美]德雷克·博克.回歸大學之道:對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反思與展望[M].侯定凱等譯.上海:華東師范人學出版社,2008:39.

④張利榮.大學研究性學習理念及其實現策略研究[D],博士論文庫,2012:114-118.

參考文獻:

[1]王升、周志平.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德]彼得·貝格拉著.威廉·馮·洪堡傳[M].袁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3][美]德雷克·博克.回歸大學之道:對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反思與展望[M].侯定凱等.上海:華東師范人學出版社,2008.

[4]張利榮.大學研究性學習理念及其實現策略研究[D].博士論文庫,2012.

社會調查研究范文第3篇

廣義上的科研,包括科技發明制作、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的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等。近幾年,高校大力倡導大學生科研精神,嘗試了多種形式的科研類型,直接促進大學生的科研熱情,促成了其優秀作品的呈現;首先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有利于人才優勢的發揮,科研課題的開展,其研究成果是知識與智慧的結晶,是社會的一筆財富;其次大學生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廣泛而深入生活,對解決部分社會問題和科技問題具有指導意義,并且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后大學生科研成果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如果能合理運用,其社會價值性必然可以發揮到最大化。然而在大學生科研發展迅速的背后,大學生科研成果社會應用的低轉化率造成的社會價值性低以及科研成果去向又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新問題。通過對此課題的調查是對今后大學生科研發展方向的展望;第一,能夠了解大學生對其科研成果的去向問題的態度和對現狀進行考察;也從社會價值性的角度出發,探討在大學生科研過程中,社會的企業、政府部門以及高校有什么渠道能支持大學生進行科研訓練,促進大學生科研成果的轉化,使科研成果能實現價值的最大化;第二,通過調查能夠知道大學生科研成果與社會實踐該如何結合,大學生科研成果與社會價值該如何聯系,找到解決大學生科研成果的對策,以提高大學生科研成果的社會價值性和成果轉化率;第三,高等院校作為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基地,如何能使大學生在優厚的條件下發揮創造性,能讓作為國家人才優勢的大學生為社會創造出巨大的效益。

二、調查情況和現狀分析

本次調查的主題為大學生科研成果社會價值性及去向的調查與研究。調查從2012年4月10日開始,至2012年9月9日結束。課題組采用問卷調查、訪談調查、觀察調查、文獻調查四種形式先后在海南省海口市和河北省保定市進行調查。問卷調查針對調查地的海南師范大學、海南大學、中央司法警官學院、華北電力大學的學生以及畢業的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計劃發放問卷200份,實際發放問卷200份,有效回收問卷172份(其中海南省海口市實際發放100份,有效回收90份;河北省保定市實際發放100份,有效回收82份)。同時針對大學生群體、學校科研老師、學校科研機構負責人、社會企業與相關科研代表、政府相關部門等進行了訪談。通過收集材料和資料數據,確保了該項調查研究的代表性、真實性和科學性。

(一)大學生科研成果數量逐漸增多,但科研課題價值性不高

由于國家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策,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核心方面,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在此引導下,高校大力倡導科研創新,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使得高校的科研創新活動日益活躍,而大學的科研實力也得以增強。目前,高校大學生的科研成果數量逐漸增多,然而在這些科研成果數量增長的背后,卻由于科研課題的“輕實際運用,重理論研究”和許多高校認為其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不強調所謂的結果,不追求大學生科研成果和社會需要結合的思想觀念,導致了雖然大學生的科研成果數量在逐漸增長,但是科研課題過于空泛,使得科研課題的實用性和社會性大打折扣,價值性不高。

(二)我國高校大學生科研成果與現實生產力脫節現象十分嚴重,大學生科研成果社會轉化率不高,社會價值性低

由于大學生在進行科研活動時的研究方向和重點偏差,使得大學生科研更重視提出各種理論來解釋問題和各種的數據,卻不去關心這些科研成果究竟和社會實際有多大的需要,導致高校大學生科研成果與現實生產力脫節現象十分嚴重。我國高校大學生科研成果提供的大多數還是“實驗型”成果,需要大量進行改進和完善才能達到實用化的要求;但是我國企業的創新以及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也相對薄弱,迫切需要生產型實用化的高校科研成果,現階段兩者的矛盾較為尖銳,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大學生的科研成果社會轉化率不高,大多數并沒有轉換為現實的社會生產力,也沒有滿足社會的需要,社會價值性低。

(三)大學生缺乏對其科研成果去向的關心和了解

大學生科研中往往忙于完成立項、報獎、論文寫作,并沒有考慮其科研成果如何轉化,如何滿足社會需要,重學術輕成果的現象比比皆是,缺乏對其科研成果去向的關心和了解,雖然高校和社會鼓勵大學生做科研,但學校科研室里積累的大學生科研文本與社會汲汲渴求的創新項目,這一對矛盾體,并沒有得到解決。大學生在進行科研項目時并不考慮科研成果未來是否滿足社會的需求,往往只是為了完成科研項目而去做科研項目,所以大多數大學生科研成果就只能束之高閣。

三、大學生科研成果社會價值性低和去向問題探究

(一)大學生科研成果對社會起到的作用較低

在對“你認為大學生的科研成果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大”這一問題中,選擇“沒有”以及“很少”的分別有52人,67人,達到受訪者的69.2%。這種情況是反映社會大眾對大學生科研成果認同度不高,也表明大學生科研成果在提高社會生產力和滿足社會需要方面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對社會的貢獻不大。

在對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中發現,在“你是否想過將自己的科研活動成果推向社會,產生社會價值”這一問題中,選擇“沒考慮”的受訪者有108人,占到調查對象的62.8%。這說明在大學生科研的過程中,存在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并不考慮其成果的社會價值,也不考慮對社會生產與生活起到的作用,因此導致其科研成果對社會起到的作用較低。

(二)大學生科研成果“質”與“量”不并舉

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參與科研活動,更多的大學生科研作品得以呈現。然而在大學生科研成果的數量增加的背后,卻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大學生科研成果的質量不高,價值性難于保證,這無疑是不利于大學生科研的可持續發展。統計結果表明,曾經參加過科研活動以及認為自己的科研成果對社會貢獻不大或沒有的受訪者占到了63%。這說明大學生的科研成果數量與質量不并舉。在訪談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近幾年來各高校的大學生科研論文數量有了比較大幅度的增加,但其中并沒有多少前沿性或者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因此,我國高校大學生科研成果表面上一片繁榮,但其實在國際或國內前沿領域有重大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卻寥寥無幾。所以即使科研成果數量大幅增多,但其創造出來的科研成果質量以及針對性卻不高。

(三)大學生科研成果去向難與社會需要結合

通過文獻查閱和訪談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目前高校的科技成果能夠簽約轉化的不到30%,轉化后能產生經濟效益的成果又只占被轉換成果的30%,所以高校的科技成果只有少部分能夠取得較大的效益。其次,高校的哲學人文社科類論文與調查報告往往都是老生常談,內容過廣和較為空泛,從社會需要的角度來看,許多哲學人文社科類論文不能轉換為生產力,也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這些調研報告和理論模型去向大多數被高校束之高閣,很難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所以大學生的科研成果難于社會需要相結合,導致科學研究與社會生產需要嚴重脫節。

四、研究啟示與對策構想

(一)大學生科研成果創新應該緊密與社會需要接軌

大學生科研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科優勢為基礎,發揮學校的學科優勢,選擇有經濟增長潛力、有市場前景以及能滿足社會需要的項目,對那些能夠產生高新技術含量、附加值和效益的項目要重點開發。要主動走出校門尋找科研項目,要了解社會的需求,充分收集和研究社會與市場的信息,在科研活動中,不僅要從技術發展的角度考慮,也要從科研項目的現實可能性考慮,使得科研成果滿足適應社會的實際需要,并且與社會需要緊密接軌。

(二)建立科學的大學生科研成果轉化評估機制

高校的大學生科研成果轉換率低,高校毋庸置疑有自身的原因,沒有建立科學的大學生科研成果評估機制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高校應該建立專門的大學生科研成果的轉換評估機制,加大科研成果的轉換力度,使得高校大學生的科研成果轉換工作得到加強。要對科研轉換建立多元化的評估方式,允許以多種形式結題,鼓勵科研成果通過市場、生產、社會需求的檢驗方式得到評價和認可,從而建立科學的大學生科研成果轉化評估機制。

社會調查研究范文第4篇

一、“后三峽工程時代”庫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根本原因

目前,三峽移民搬遷已經結束,移民安穩致富才邁出了“萬里第一步”,任重而道遠。在這個艱難的征程中,我們面臨著許多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庫區問題”。

(一)主要問題

1、農村移民人地矛盾突出

庫區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58畝,已超過聯合國最低土地承載力警戒線(即人均耕地最低不能少于0.8畝),6.3萬后靠移民人均耕地不足0.5畝,人均不足0.3畝的還有2.8萬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加上中央惠農政策的刺激,大量外出農民工返鄉“重操舊業”,使原本山地多、平地少、自然生態脆弱的庫區承載力大為吃緊,人口多與承載力有限的矛盾更加緊張。

2、城鎮移民失業率高

底,庫區城鎮調查失業率達8.5%,高于全市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4個百分點,其中有就業能力而未就業的城鎮移民超過11萬人。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量農民工回流返鄉,加劇了本地就業矛盾。全球金融危機必將引發全球產業革命,無論是技術升級,還是產業轉移,都會壓縮就業機會,加上等待就業的大學生,庫區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3、城鄉移民收入低下

,庫區城鎮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383元,占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9元的47.0%,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8元的51.4%。吃“低保”的城鄉困難移民有14.84萬人,其中城鎮移民有13.79萬人,占全市城市低保對象的17.51%。城鎮移民收入低,引發不穩定因素。

4、生態安全受到威脅

三峽成庫后,水體流速放緩,自凈能力下降,面源污染、點源污染、流動污染嚴重危及飲水安全,庫區23條主要支流至少有一半以上在每年的5-10月都不同程度的發生水華現象。每年約有1.45億噸泥沙流向庫區,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平均每年可流失土層厚度1厘米左右,而流失速度則是自然成土速度的100倍以上。試驗性蓄水以來,水位提高誘發了庫岸坍塌和滑坡等地質災害,庫岸再造加劇,已出現了100多處的垮塌,對庫區安全造成了影響。

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不僅沒有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直接關系到庫區的國際聲譽。

(二)根本原因

導致出現“庫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庫區產業在落后中發展卻又在發展中落后,缺乏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移民安穩致富有機統一的支柱產業。

1、農業效益低下

庫區農業基本處于粗放型經濟形態階段,糧食、生豬兩大傳統產業仍然是庫區農村移民家庭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速度趕不上人口的增長速度。柑橘、榨菜、中藥材等新培育的一些“百萬工程”重點產業,布局較分散,產業集中度不高,制約了產業化水平的提高,要成為庫區骨干支撐產業還需較長時間。

2、工業嚴重“短腿”

庫區工業嚴重“短腿”,基礎薄弱,對當地稅收、居民收入和就業的帶動不強。庫區仍以食品、醫藥、化工、紡織、建材等傳統產業為主,高技術產業比重小,缺乏龍頭帶動型、支柱型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企業規模小,核心競爭力不強。

3、第三產業活力不足

庫區第三產業仍以傳統的商貿、餐飲、運輸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比重低,尤其是為生產服務的中介服務、第三方物流、金融保險、會展推介、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尚處于較低的層次,許多服務產品供給不足。

社會調查研究范文第5篇

【關鍵詞】社會音樂教育 現狀 調查

社會音樂教育面向的是社會物質文明的創造者,廣大的工人、農民、職工、干部和老年人,他們是當今社會的主體。①無論在教學內容、形式上,還是受教育群體的范圍上,社會音樂教育都更為廣博、豐富。筆者針對社會音樂教育這一特點,選擇了部分社會音樂培訓機構進行問卷調查,希望更加準確、深入地了解目前蚌埠市社會音樂培訓市場的現狀。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蚌埠地區的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參加社會音樂教育的教師及琴童家長,共發出問卷280份,取得有效樣本267份,其中家長問卷調查61份,教師問卷調查34份,學生問卷調查172份。被訪問對象在年齡、性別、職業、收入和文化層次上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次調查的目的是初步了解蚌埠地區的社會音樂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各種狀況間的聯系。

二、調查地點的社會因素

蚌埠又稱珠城,位于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第一個建市的地級市,是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經濟腹地十分寬廣,被稱作“兩淮重鎮,滬寧咽喉”。蚌埠跨中國南北分界線,擁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滬高速鐵路一等客站所在地。蚌埠是中國著名的水陸交通樞紐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常住人口360萬,其中市區人口105萬。交通便利、基礎雄厚、物產富饒、景色優美、氣候宜人是蚌埠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

三、蚌埠市社會音樂教育的現狀調查

1.師資來源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從事社會音樂教育對大部分教師來說僅僅是副業,他們大多是中小學校中的音樂教師、各大專院校的音樂教師以及在校藝術專業學生等。在34名接受調查的教師中,其中9人(26%)學的是聲樂專業,24人(71%)學的是器樂專業,2人(6%)學的是音樂理論,1人(3%)學的是舞蹈專業,2人(6%)學的是器樂和聲樂兩個專業。

2.師資學歷結構

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學習成果與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水平等是息息相關的。在本次調查中,筆者發現社會藝術培訓機構教師中本科學歷占了74%,大專學歷占20%,研究生學歷占6%,中專學歷則無人選擇。本科學歷的教師一般來自于大、中、小學校,教學經驗比較豐富,而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的比例較少。筆者認為一方面由于專業的要求,學音樂的研究生人數少,另一方面到了研究生階段,主要以理論研究為主,教師不僅要從事教學,同時還要做一些相關的科研項目。從社會藝術培訓機構所開設課程來看,大多偏重于技術類,例如器樂、聲樂、舞蹈,等等。所以本科學歷教師是能夠勝任的。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一些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家庭授課較多,一般不去社會藝術培訓機構教學。

就教師的學歷結構來看,教師的專業素質還是不錯的,教學水平也較高,但在社會中仍然有人對社會藝術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存在質疑,筆者認為這與教師的教學態度有關。

3.家長

(1)家庭背景

蚌埠地區參與到社會音樂教育中的學生家庭情況總體來說以工薪階層為主,少數學生家庭條件優越,同時參與社會音樂教育的學生家長的學歷以大專、本科居多,家庭的經濟文化背景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教育方法及模式。

據調查,大專和本科學歷的家長占多數,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家庭占了34%,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文化程度的提高,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加強。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也有一些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雖然承受著一定的壓力,但仍然堅持讓孩子學習音樂。

(2)家庭經濟支出

在調查中,家庭和個人對于社會音樂教育的經濟投入是一個重點,它從另一個方面更能說明家長和個人對于兒童學習音樂的期望和功利性。

音樂教育相比較普通教育而言,其經濟投入可以說是較大的。不僅學費較高,如果學習器樂演奏,樂器的價格也是不菲的。同時學習音樂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小學起,還要考慮到更換樂器的問題。因此音樂教育往往要付出比普通教育更多的費用。很多家庭由于負擔不起,在學了一段時間之后很無奈地中止了孩子的社會音樂培訓。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給孩子每個月在學習音樂上的開支是“300元以上”的家庭占了50%,“120—150元”和“200—300元”的家庭各占20%,“150—200元”的家庭占10%。

通過這次初步調查,筆者發現大多數家長選擇培訓學校讓孩子學習音樂都是盲目的。有些家長為了孩子將來考學加分,為了考級而學習音樂;有些家長是為了實現小時未實現的愿望,而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而不去考慮孩子是否真正喜歡。除此之外,蚌埠地區社會音樂教育師資力量還是比較薄弱的。多數是在校大學生或者中小學教師,進入培訓機構時,沒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和教師培訓,加上社會音樂教育者的流動性比較大,因此提高社會音樂教育者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注釋:

①曾遂今.音樂社會學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

參考文獻:

[1]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曾遂今.音樂社會學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

[3]陳明大.對社會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長春大學學報,1999.9(2).

[4]陳雅先.社會音樂教育實踐的著眼點[J].中國音樂教育,199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阳西县| 宁陵县| 南岸区| 嘉兴市| 调兵山市| 西林县| 南平市| 贺兰县| 融水| 桐城市| 麻江县| 交口县| 罗山县| 恩施市| 康乐县| 安国市| 宜君县| 新民市| 山东省| 田东县| 内江市| 志丹县| 七台河市| 乳山市| 泸水县| 汽车| 平陆县| 巴彦淖尔市| 海宁市| 吴桥县| 临江市| 磐安县| 孟津县| 滕州市| 锡林浩特市| 通辽市| 禄劝| 宁夏| 平阳县| 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