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班主任工作評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班級常規工作評價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的一個主要力量。班主任工作的穩定性和學校秩序的穩定直接相關,班主任工作對學校育人目標的實現是至關重要的。班級管理工作很復雜,是一項系統工程。班主任在平時的德育工作中,我們要看老師是否以愛學生為出發點,是否從育人環境開始優化,健全班級組織機構,制定班主任工作計劃,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開展學生喜歡的健康向上的活動。班主任要培養一個勤奮學習、熱愛集體、具有創新精神的班集體,努力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成為新世紀的優秀公民。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正處于青春萌動的敏感時期,當學生發生錯誤時,教師要和學生多溝通多引導,指引他們走出人生的誤區,找尋真實的生活。班會課的合理利用,是對中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鍛煉,自我發展的評價與鑒定,家校聯系以及班主任自身素質等方面進行評價。班主任的工作評價必然與教師專業化發展與學生的發展和進步相聯系,班主任必須精心設計和合理安排教育教學過程,提高每一個階段、每一節課對學生教育和成長的輔助作用。
二、班級管理效能評價
學校德育目標,德育措施能否真正得到落實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效能。班級管理效能主要指的是學生的自主能力有沒有得到提高,班集體有沒有形成積極向上、健康的學習氛圍,學生個性有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學生成績和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平時的行為習慣是否都有一定的提高等。班主任的工作是面對所有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里的發展不僅僅是指文化成績的提高,還包括學生身心健康在內的全面發展,而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說,我們的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很辛苦又是很有創造性的勞動,更是一門教育藝術。真正優秀的班主任會善于尋找并欣賞每個學生的個體價值,讓他們在主動學習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進取的精神和對人生的信心,班主任必須盡量提高學生全面發展全程的價值。對班主任管理工作效能的評價,能充分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有的放矢地去解決問題,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要當好一個班主任,不僅僅要付出愛心,更要有方法,有耐心,有智慧,創造性地去開展工作,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三、評價要遵循激勵性原則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的水準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辦學質量和學生的發展。班主任工作的評價能通過導向和激勵功能為班主任樹立明確的工作目標,為班主任考核、獎勵和聘任提供客觀的依據,實現班主任隊伍的整體優化。事實證明,班主任評價直接影響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為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觀能動作用,激發班主任工作的內趨力,使他們樂于班主任工作,學校應給班主任工作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制定學?!栋嘀魅喂ぷ髁炕己吮怼?,對班主任工作進行量化考核,每周公布優勝班級,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每年評選優秀班主任,充分調動班主任的積極性,促進學校的發展,同時也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文明素質的提高都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學校的各項評先評優中,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班主任;優秀班主任或班主任工作時間較長的教師,可優先參加進修深造的待遇。多方參與,共同建構民主評價機制是現代班主任評價體系的重要特征。在學校管理人員和科任教師的評價意見之外,社會、家長、學生對班主任的評價也應成為評價班主任績效的重要內容,學校要積極向班主任反饋評價結果,遵循激勵性原則幫助他們診斷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
總之,我們在對中學班主任工作進行評價的時候,必須做到公正合理,構建新形勢下的班主任評價制度,從不同的方面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再上新臺階,真正引導廣大班主任以學校的發展和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為目標,打造一批優秀班主任隊伍,開創新時期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更有效地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真正推動學校和諧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于莉. 班主任工作評價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周雯. 論班主任的素養[A]. 農業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與發展——云南省農業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 2011年.
作為班主任,我深刻認識到一個班級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就必須要嚴格的紀律和凝聚力,所以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常規管理,培養健康集體,為邁向高考打好基礎
1、選拔班干部,培養積極分子。我從學生中選出品學兼優、作風正派、關心集體、有一定組織能力、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的學生擔任班干部。班干部選以后,我予以指導,大膽使用,嚴格要求,加強教育。平時留心觀察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擴大了先進面,使更多的優秀學生有擔任班干部的機會,得到鍛煉。同時對部分工作態度不夠認真,工作能力不突出的同學進行撤換。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逐漸培養出一批工作能力強、有責任心、威信高的班干部,并進一步帶動了班風學風的好轉。同時采用班長輪流制,讓兩個有能力的同學每月輪流管理班上的常務事情,這樣更有利于管理班級。
2、嚴格考勤、加強管理。及時到班督查學生的情況,認真執行學校的規定,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學生基本養成了比較好的紀律意識。
3、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會課。既按學校計劃安排開展一些專題性的活動,學習有關的安全知識等;對學生進行各方面教育。比如,信心教育 ,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學習經驗交流會,感恩教育等內容,這些活動都促進了良好的學風、班風的形成。
4、加大了對學生自治自理能力培養的力度。通過談話等多種方式,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進取心,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品質;也注意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
二、抓好學習中心工作,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1、建立良好的課堂紀律和秩序。引導學生學會理解老師和尊重老師的勞動,上課認真聽講,認真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嚴格要求學習委員和課代表及組長從各個方面做好協調工作,如作業布置、早讀的安排、課前的準備、作業的督促和檢查等。同時,指導學生如何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要求學生必須尊重老師,在這個學期有兩個同學在課堂上頂撞老師,經過批評教育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通過這個事教育了同學們必須尊重老師,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每個同學的成績很重要。
3、樹立班級學習的榜樣,讓學生們向班里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學習,引導他們樹立近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增強競爭意識。經常進行學習評比,做好獎勵工作,
關鍵詞 班主任 班級管理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班級管理,指的是遵循一定的要求與原則,班主任采取適當的方法,對良好班級集體進行構建,及時協調與調整班級內外的種種關系,實現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綜合性活動?;诖?,我們有必要對中學班級管理的現狀與對策進行探究,以期為班級管理科學化的實現提供參考。
1中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究
通過相關調查研究表明,中學班級管理的現狀總體上還是不錯的,不過,因為教育系統的復雜性,其中的每個要素之間還是存在一些不和諧的情況,具體表現如下:
(1)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學重點應從過去對學生所學知識的關注向對學生的關注轉變。但是,班級管理的改革仍然比較滯后,對學生的自主性并不重視,班主任角色定位存在一定偏差。(2)缺乏合作機制。目前的班級管理仍然是班主任唱“獨角戲”的管理局面,缺乏與社會、家庭以及任課老師的合作。(3)管理方式過于單一。目前一些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方式還是傳統的批評和懲罰,不得當單一的批評與懲罰,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4)過于單一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僅僅停留在學習成績上,以考試與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相悖于新課改中評價學生的理念,也相悖于社會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2中學班級管理問題的原因探究
2.1班主任自身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直接參與者和責任人,班級管理的問題與班主任是直接相關的,具體表現為:(1)部分班主任的素質較差,教育觀念與管理方式落后,與時代和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2)班主任沒有深刻透徹的理解班級管理的社會教育功能、個性化功能與保護功能;(3)班主任沒有準確的定位自身角色;(4)沒有正確認識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生觀。
2.2應試教育
所謂應試教育,就是考試至上、成績至上的教育模式,雖然現在倡導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教育對班級管理的影響依然很嚴重,具體表現為:(1)在班級管理中統一要求,并沒有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學生的個性被嚴重忽視;(2)對智育過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被嚴重忽視。
2.3對班主任工作的評價缺乏科學性
科學評價班主任的工作,是提升班主任的綜合素質與班級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對班主任工作的評價還有著很多不合理的方面,具體表現為:(1)過于單一的評價方式,沒有讓學生及其家長參與到評價過程當中;(2)只關注量化結果,容易出現偏差;(3)過于單一的評價內容,考試成績與升學率往往被當成班主任工作評價的主要內容甚至是唯一內容;(4)對班主任政治方向的要求缺乏。
2.4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忽視
目前的班級管理當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不夠,極易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而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有:(1)老師與家長過高的期望,導致學生的心理壓力過大,承受了很重的學習負擔,甚至有些學生出現了厭學情緒;(2)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以及各種誘惑,學生容易受到侵蝕甚至是出現心理問題;(3)學生本身個性的缺陷。
3中學班級管理科學化的對策探究
3.1班級科學管理模式的構建
(1)管理工作中要實行統一的規范標準,凡事有章可循;(2)確立班集體共同的目標與計劃;(3)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巧用心理效應,是管理實效得以提升;(4)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并培養大家分享學習的快樂;(5)班級管理由他治向自治、他律向自律轉變;(6)關注學生生活,重視非正式群體。
3.2重視建設班主任隊伍
學校應加強對班主任隊伍的培訓工作,幫助其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班級管理能力。首先,學校要加強班主任工作理論素養的培訓學習;其次,學校在建設班主任隊伍過程中,應注重班主任基本能力的鍛煉與培養,諸如深入了解學生、組織并管理班集體、開展教育活動等的能力;最后,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現代學生觀,正確認識學生。
3.3班主任工作評價體系要科學合理
科學的班主任工作評價體系的建立,能夠使班主任的工作得以規范,能夠使班主任的工作激情被激發出來,從而提高其工作效率。首先,要構建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其次,評價運作機制要科學;最后,有機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注重其發展性評價。
3.4實現學校、家庭、社會的合作管理機制
班級管理的好壞,除了班主任這一重要因素之外,家庭與社會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為更好地促進班級管理,就要求實現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合作管理機制,加強家庭與學校的配合,增強互動與交流,共同參與班級管理。另外,爭取社區支持,形成良好互動,實現學校與社區的和諧共進。
4結語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重要而復雜,家庭、學校與社會應共同努力,用合理科學的管理策略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薇.學生自主管理奏響班級管理的主旋律[J].班主任,2006,6(13).
[2] 郭毅.班級管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0.
關鍵詞:職業教育;班主任工作;學生心理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5-0139-01
當前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對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適宜學生特點的班級管理形式也在不斷創新和完善。作為職高的班主任,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理論聯系實際,高效務實地開展好各項班級管理工作,旨使班集體建設卓有成效,以造就出大批合格的實用的初級專業技術人才。我認為要搞好職高班主任工作應首先從新生入學教育抓起,充分重視新生“過渡期”行為的矯正與引導,解決學生在高中階段能留得住、學得進、長成人的問題;其次是要處理好班級管理中的幾個關系;探索開拓性的班級管理模式。
一、摸清新生的思想狀況是班主任做好學生工作的基礎。
進入職高的學生,他們既有同齡人共有的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特點,也有面臨新環境和新任務的困惑和苦惱。主要表現在:一是有失落感,他們因中考不理想沒有升入普高而進入職高學習心理上有著強烈的失落感;二是有陌生感,對職高學習生活的生疏和新奇;三是有輕松感,從初三繁重的作業、考試重負中解脫出來;四是有新鮮感,一切從新開始,完成好新的學習任務,尤其是專業技能方面;五是專業思想不穩定,由于職高生原來的基礎普遍較差,學習不很努力,加上專業不甚了解,“學職不愛職”,因此專業思想不穩定,缺乏學習動力;六是對生活和學習環境變化不適應,甚者存在戀舊心理,大部分職高生基礎課比較薄弱,不能適應職高的學習環境,這種不適應會造成學生一定的厭學情緒;七是學習沒有目標,雖然他們選擇了自己的專業,但是他們沒有自己的理想,也不知道自己今后會從事怎樣的工作,甚至對自己的前途已經失去了信心。
二、從入學教育著手切實抓好新生心理疏導和思想教育。
(一)要安撫新生的波動情緒。新生入學后的一段時間內,許多學生失落心態相當突出,總覺得上職高不理想,情不自禁處在消極觀望狀態,情緒波動大,不思進取,紀律性差,學習不專心,此時,班主任要“對癥下藥”,及時開導,說服他們“既來之,則安之”,并主動適應新環境,懂得學習越努力,前景越光明,否則將被時代淘汰于門外。
(二)重點抓好專業思想教育,轉變思想,提高認識。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只有進入普高才有前途和出息,進入職業學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領到一張紅牌,被判定“下場”或沒出息。在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影響刺激下,學生在進校后思想不穩定,極易掉進“職高無用論”的怪圈,所以我們應及早并及時進行專業思想教育。
(三)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目標定位由于受教育實踐中客觀存在的“應試教育”傾向的影響,無論是社會、家庭或是學校、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片面地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或唯一標準。如此基調和環境,也就促成了學生目標定位的不科學性。部分學生雖然天天都在盟誓,但沒有一天對自己滿意過;雖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終還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喪失,留下的只有對自己的不滿意和不愉快。
(四)增強學生信心,樹立積極向上的精神。職高生大多是初中時期的差生,以前常常受到“笨蛋”、“不可救藥”等的斥責,看到的是歧視的眼光,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自尊心、自信心早已蕩然無存。如何幫助這些學生找回自信心呢?要讓學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上職高沒出息”的陰影,喚醒他們沉睡已久的自信與自尊。
三、職高班主任要結合學生實際切實抓好班級常規管理。
(一)抓好常規考核教育職高生才入學,一切都是新的,班主任要及早讓學生了解學校的管理制度和班上的一些規定,加強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制訂班規。如請假制度、出勤制度、勞動制度、獎罰制度、晚自習制度、班團委管理制度、評優評獎制度等。并在教室內設置公示欄,將班規、班委干部名單及職責、各違紀、獎懲制度及結果等張貼在公示欄內,讓學生一目了然。
(二)抓好班集體建設。我們的新生以前曾多次遭遇挫折,不少學生形成了一種對集體冷漠、漠不關心的心態。在抓班集體建設中,我從培養學生和建設班級出發,采取目標激勵法,狠抓目標管理,通過目標管理,促使全班同學集體觀念增強,營造團結、互助、求實、向上的氛圍。
[關鍵詞]德育為先新途徑;隊伍建設;德育活動;考核評價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堅持德育為先”的戰略主題,要求中小學?!傲⒌聵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黨的“十”對中小學德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德育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領導、評價基層中小學德育工作,幾年來,在落實了“德育為先”的戰略主題上進行了新的探索。
一、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育人能力
落實“德育為先”的戰略主題,必須有一支素質高、強有力的教師隊伍。在這個途徑上,我們做了如下工作:
1、舉辦中小學班主任培訓班。
(1)舉辦了“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理論”培訓班。
由縣教師進修學校德育部主任、教研員對全縣優秀班主任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班主任工作基本規范、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班級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法律法規等,通過培訓使受訓班主任掌握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為做好育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組織參加了市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培訓班。
幾年來,共組織1211名班主任參加了齊齊哈爾市教研院舉辦的四期培訓班,我們負責組織報名、后臺管理、評作業、辦證書等工作。培訓內容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師職業道德與心理素養、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與教育對策、教師心理健康與心理保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等,通過培訓為班主任育人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心理基礎。
(3)組織參加了省中小學骨干班主任培訓班。
根據省市要求,我們組織12名優秀班主任參加了黑龍江省教育學院舉辦的三期骨干班主任培訓班,受益匪淺,回來后還承擔了縣級的二級培訓和校本培訓。學習了外地先進經驗,為班主任育人工作奠定了干部基礎。
2、舉辦中小學班主任專業技能競賽。
為了促進班主任專業發展,提高育人技能和水平。我縣舉辦了五屆中小學班主任專業技能競賽,共406人參加,324人獲獎。通過演講、案例分析、活動設計等形式對班主任進行專業訓練,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
3、開展優秀班集體展示活動。
優秀班集體展示也是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面,幾年來我縣共開展了四次中小學優秀班集體展示活動,有255人參加,205人獲獎。優秀班集體展示是通過演講配以課件(視頻、圖片)展示班集體建設的成就,包括班級管理、班級活動、班級文化等。通過展示交流了班集體建設方面經驗,為建設優秀班集體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開展德育活動,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德育目標是通過德育活動來實現的,我們開展了如下活動:
1、主題教育活動。
為了更好地對中小學生進行主題教育活動,我們把主題教育命名為“育人杯”,顧名思義“教書育人”。通過開展“育人杯”主題班隊會競賽來對學生進行主題教育。幾年來,我們共舉辦了六屆“育人杯”主題班隊會競賽,全縣共有576名班主任(班級)參加,510名班主任獲獎?!坝吮钡闹黝}包括愛國愛家鄉教育、愛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雷鋒精神教育、環境保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各基層學校在這個主題框架內指導班主任確立自己的主題。主題班隊會的形式是多樣的,如演講、辯論、情景劇、歌舞、詩朗誦、小記者采訪、快板、三句半等。在《感恩教育》主題班會中,有的班級還邀請家長到場,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互吐心聲,使學生深知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要感恩家長、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在主題班隊會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每個班級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如選擇優秀的學生做主持人,設置欄目讓學生自主組織材料發言,讓學生充當角色等,使他們在這種特殊氛圍中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從而達到主題教育的目的。
2、課題研究活動。
為了提升德育活動質量,增強德育效果,使德育活動向著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我縣還立項研究了“中華美德教育問題”,承擔了中央教科所《整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諧德育體系研究與實驗》課題研究工作。在課題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動,如利用《國學經典讀本》開展經典誦讀和吟唱活動,開展中華美德教育演講和中華美德故事比賽活動;根據課題研究計劃,組織召開“家校攜手育人”經驗交流會,觀摩家長學校范例和主題班會,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課題研究活動中學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設計者,活動的結果是使學生接受了中華美德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習慣養成教育,也使學生得到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協調一致的教育與關懷,為他們今后健康成長鋪路搭橋。
三、強化德育評價,完善育人制度
德育評價是教育行政部門和業務部門對基層學校德育工作的評價和監督,以促進中小學校實施“德育為先”的戰略主題。
1、制定《龍江縣中小學德育工作評價細則》。
為了很好地評價基層中小學校的德育工作,教師進修學校成立了德育專家小組,專門制定了《龍江縣中小學德育工作評價細則》?!都殑t》包括7個一級指標(德育陣地、德育渠道、德育環境、德育制度、德育隊伍、德育活動、德育效果)、29個二級指標(如學校行政會每學年要專題研究2次德育工作等),對二級指標又規定了具體的評分辦法。
2、利用《細則》對基層中小學校德育工作進行考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