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發展與婦女就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婦女帶來了什么呢?從理論上講,科技的進步從根本上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為婦女提供更多發展自己的就業機會。具體而言,科技的發展降低了生產過程對人的體力的直接依賴,使女性在體力上的弱勢和生理的特點不再成為她們就業的不利條件。不僅如此,科技發展還為婦女文化素質的提高,精神生活的豐富多采提供了充分的保證。但從現實上講,科技的發展使婦女在新的經濟形勢下與男性相比在文化素質、技術能力、社會活動范圍、職業威望等方面的劣勢突現出來,婦女在社會職業生活中被淘汰的可能性增大了,婦女就業形勢變得十分嚴峻。
一、科技發展對婦女就業提出了挑戰
經濟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而科技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今天的經濟建設需要大批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法則,就是將不適應科技發展需要的行業、工種、人員淘汰出局。在新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下,時代要求我們婦女:
第一,必須成為新形勢下高科技人才。有關的調查表明,婦女受教育的程度和婦女就業、婦女的經濟地位及其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婦女受教育程度愈高,就業的可能性愈大,也就愈能在社會和家庭面前站立起來,就愈能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對婦女來說,參加社會生產勞動,不僅是個人謀生的手段,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更重要的是男女平等的經濟支柱。但是,目前女性在高學歷結構中所占比例還很低,女性各類高級人才有169.5萬人,占女性總數的30.4%。大量的是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婦女,甚至還有文盲和半文盲的婦女存在。而在今天,婦女們需要的“決不是響亮的詞句,而是豐富的知識”。
第二,必須加快自身觀念的轉變。
隨著現代化的進程,誰把握住科技革命的脈搏,誰就掌握了21世紀經濟發展的主動權。這不僅需要提高婦女的文化素質,更重要的是轉變觀念,使婦女從傳統角色設計的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近年來,下崗職工人數劇增,其中下崗女職工人數占下崗職工總數的70%以上,于是有人提出讓婦女回家去,做“全職主婦”以便使丈夫一心一意從事事業,回到“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模式中去。必須看到,這是對中國婦女近一個世紀以來爭取社會勞動權利斗爭的否定。女性的自立首先是回到社會生產勞動中去,只要是女性的勞動只限于家務勞動,那么,女性的人格的被尊重就無從談起。家務勞動不僅使女性與社會隔絕,必然造成女性的孤陋寡聞,而且由于沒有經濟收入,使她們必須在經濟上依附于男性,于是在心理上造成自卑。女性只有自立于社會,在經濟上獲得獨立,才能尋求人格的尊嚴,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二、婦女提高素質是適應新的就業環境的關鍵
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經濟時代的生產正在快速地向高技術型、智能型職業轉移。產品日益實用化,功能多樣化,體積輕便小型化,外觀精美舒適化,這就要求更多的智力勞動與服務的投入。婦女要適應快速的經濟發展的需要,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
首先,婦女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據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國只有1.4%的人口具有大學文化程度,而成人文盲率高達15.9%,其中多數是婦女,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不到1%,41.6%的婦女文化程度為初中,是婦女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的。一般來說,婦女受教育的程度愈高,就業的可能性就愈大。而低文化的女性或因工作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放棄曾有的工作,或只能在性別樊籬所制約的分工限度之內從事投入較多體力,獲得較低工資的職業保障。教育不僅使婦女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婦女獲得自信、自尊,從而在人格上得到確立。
其次,婦女必須具備創造素質。創造素質包括創造性的思維,頑強的意志,豐富的知識,獨特的創造力。據有關調查表明:追求事業成功的女性大多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婦女。中國婦女在擇業時,選擇好的工作環境的有88.8%,有81.1%的婦女選擇掙錢多的工作,只有43.8%的婦女選擇風險大、有競爭力的工作,從中可見,中國婦女很看中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對“風險大、有競爭力”的工作,持謹慎小心態度。在已就業的女性中,由國家分配或雙向選擇獲得工作的占48.3%,“由自己創建的”占22.9%,這說明,婦女在工作選擇上依賴性還是比較強的,主動為自己創造一份工作或職業的膽量和能力偏差。
再次,婦女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中,樹立競爭意識,培養健康的競爭心理,培養自己耐挫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勞動日趨智力化的今天,女性在生理、體力上的弱勢已變得不太重要了。由于受舊傳統和舊觀念的影響,不少婦女在市場競爭面前缺乏信心,尤其缺乏為人先、為人首的勇氣,總認為女不如男。當前“四自”精神已成為中國婦女的共識。在“四自”中首先就是自信,自信具有男人一樣的智商,自信有男人一樣的水平,自信能勝任男人勝任的工作。此外,婦女要培養自己高度的心理耐挫能力,以便在遭遇挫折困難時,能夠正確地對待,理解地分析原因,冷靜地思考對策,戰勝挫折和困難,步入成功。無論是在職、下崗、再就業、待業的婦女,都應對挫折、失敗有良好的心理準備,“處變不驚”,堅韌不拔,直至取得成功。
三、如何提高婦女在科技發展中的就業率
1、開辟更多有利于婦女就業的崗位。商業、飲食服務業、賓館、旅游、金融、社區服務等第三產業能對婦女就業提供較多崗位,安置大量婦女就業。同時,開辟公關、模特、美容、信息等一系列適合女性生理、心理特點的新型行業,拓展婦女就業的渠道,擴大婦女就業容量,促進婦女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和合理配置。
2、由于當前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使得一些企業故意設置苛刻的招工條件,壓低工資標準,甚至帶有明顯的性別歧視,給婦女就業和再就業設置障礙,造成婦女就業渠道不暢。政府要制定相關的政策,采取適當的獎勵和懲治措施,以保護婦女就業。
3、加快社區服務設施的建設,推動家務勞動社會化的進程,將婦女從雙重角色的困境中解放出來。在對處于現代高科技發展和激烈的職業競爭中的婦女來說,家務勞動、孩子的撫養教育、婦女自身的知識技能的學習及工作,使雙重角色的沖突更加激烈。如果我們對女性家庭角色忽略不計,只把她們的社會角色與男性相比,這種比較的前提是不平等的。因此,一方面要倡導夫妻共同承擔家務和對子女的教養,另一方面加快家務勞動社會化的進程。
4、婦聯組織要關心下崗女職工的思想、生活、家庭,組織她們提高自身素質,在社會競爭中重新選擇職業第二,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婦女就業競爭能力幫助婦女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職業技能,是婦女創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首要任務。大力開發婦女人力資源,注重激發下崗失業婦女自覺學習、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鼓勵她們在實踐中提高,在競爭中磨練。要繼續配合政府抓好多層次、多門類、多渠道的婦女就業培訓,在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規劃,加大力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鞏固發展婦女再就業培訓基地,要根據市場需求和新產業的發展需要,突出家政培訓、轉崗培訓和創業培訓的工作重點,開展具有市場導向性的就業培訓和“訂單式”的定向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受訓婦女的上崗率。當前要特別重視對有創業意愿的婦女開展創業培訓,幫助她們學習經營管理,掌握創業技能,實現自主創業。
經濟的發展,需要勞動者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婦女要想躋身于社會,只有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就業和再就業的競爭能力,才能為自己贏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其一,婦女要自信自強,注重成就意識的培養,消除自卑心理,從依賴國家、企業、丈夫的心態下解脫出來,尋求自身發展的社會舞臺。其二,婦女要學知識、學管理,提高綜合素質。目前女性受教育水平明顯低于男性,這不僅使她們的職業層次較低,而且也弱化了她們的就業競爭力,因此女性要尋求機會提高自己,充實自己,這才是明智的選擇。其三,婦女要轉變擇業觀,改變傳統的被動就業觀、穩定就業觀和等級就業觀。面臨再就業的婦女多是在計劃經濟中靠吃“大鍋飯”就業的,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要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勢,確立多渠道就業的新意識和競爭觀念。改變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思想,樹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集體能個體的擇業新觀念。建立職業相對穩定與勞動力合理流動相結合的新觀念,流動到適合女性特點,體現女性自身優勢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