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科技發展的利與弊辯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口語交際;教學探析;小學高年級
語言是人類最主要的交際工具。在人際交往中,口語交際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更是小學生習作的前期必要儲備。口語交際的教學已然是我們小學語文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新課標明確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依據小學生的認識特點,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依托課堂這一主陣地,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多種多樣的口頭語言訓練,扎扎實實一步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然而,多年的口語交際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口語教學中如果只是簡單、機械地要求學生說、“命令”學生講,是不可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那么,在現實的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怎樣切實做好口語交際的教學,培養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呢?
一、關注學生意識,借助推普開展活動,培養口語交際欲望
眾所周知,意識是觀念的先導。另外,口語交際作為交流的雙方運用普通話進行信息傳遞、交流雙方思想等交際任務的一種語言活動,自然成為推普的一個重要目標。可以說,推普工作的進展情況直接影響著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因此,在引導學生開展普通話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努力培養口語交際的意識,是我們語文教學所要關注的問題。
為此,我一方面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我們學校爭創“推普文明學校”實際活動,把推普工作認真做到班里,創設一種“說普通話為榮,寫規范字為榮,人人都講普通話的環境”。鼓勵學生不論上課發言,還是課后與老師,同學交談,課下與同學活動時一律使用普通話,這樣學生在大氛圍的影響下漸漸養成了愛講普通話的好習慣。
另一方面,我有意識地結合推普需要,設計推普任務,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如引導他們分階段,積極收集有關于名人的讀書小故事,名人名言,美德小故事等并定期在班級與同學交流匯報,定期評選出口語交際小明星,并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這就為學生提供一個語言實踐的機會,便于隨時隨地進行訓練。一般說來,小學生是愛聽愛說的,在他們和同伴玩耍時,或與熟悉的成人交談時,往往能無拘無束地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久而久之,說的欲望就被激發出來了。
二、關注學生興趣,創設輕松新奇情境,激發口語交際需求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天性好奇,當他們接觸新鮮新奇的事物時,往往會產生較強的探究欲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要是能根據孩子的天性來精心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積極參與,樂于參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為此,我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把學生帶入某種假設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讓學生由景生情,從而產生激發交際的欲望。
例如在學了《新型玻璃》課文后,我就此上了一節“假如我是發明家,我要……”的口語交際課,要求學生想法要奇妙,你的發明要有益于人類。學生們個個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過了幾分鐘各種奇思妙想涌現出來了,大家小手如林,躍躍欲試。于是我選出三名學生當小記者到同學中采訪:“你想發明什么玻璃?為什么要發明它?”讓學生暢所欲言。如有的同學說:如果家里鮮花盛開,芬芳撲鼻,綠色滿屋,那將會讓人十分愜意,我想發明一種花草魚蟲玻璃。還有的同學說:我要發明“太陽能玻璃”。這種玻璃白天可以吸收強烈太陽光。在它的左下部分別有紅、黃、綠,三個按紐,按一下紅色按紐,它就會吸收太陽光;按一下黃色按紐,它就會變亮起來,照亮整個屋子;按一下綠色按紐,它就會發給電視、電腦等電器……還有的同學說:我想發明一種“夢幻玻璃”,如果你心情十分愉快時,只要露出你的笑臉它就會播放美妙的音樂讓你自動地翩翩起舞,讓你把快樂播撒開來等等。這一個個學生暢想的“發明”讓所有的同學也都浮想聯翩,如入仙境一般,當然又是嘩然一片。從而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活動中無拘無束地交流,實實在在地得到了語言的訓練,又培養了他們的豐富的想象力。
三、關注學生能力,充分挖掘各種資源,強化口語交際訓練
小學語文教材十分重視口語交際訓練,在教材中專門編排一些訓練課。我們知道要強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僅靠這些編排的內容遠遠是不夠。高年級教材中有大量內容豐富、文情并茂的課文,挖掘學生自身的言語素養和經驗等這些都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努力開發的豐富資源。于是,我在平時的閱讀和習作教學中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并把它滲透到平時的口語交際訓練課中,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詹天佑這位了不起的鐵路專家的杰出才干,我讓學生動手畫出詹天佑他在艱苦的環境下帶領工人們開鑿居庸關隧道,八達嶺隧道以及設計“人”字形線路的示意圖,各小組輪流進行,然后推選代表上講臺演示,按演示過程將兩個隧道的開鑿方法以及火車爬上陡坡的方法有順序地講述。通過演示活動,增強學生口頭表達的流暢性,條理性,而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體會到這位“中國鐵路之父”的可敬之處。
再如在教學口語交際《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中,我把學生分成正反方,圍繞“科技發展的利與弊”展開辯論,理由充分的一方勝。學生首先聯系實際積極討論,接著,雙方展開唇槍舌戰,各執一詞。有的說科技發展利大,因為它把全世界連成一家,實現“天涯若比鄰”的夢想;有的說弊大,因為科技發展很多網絡陷阱讓不少青少年埋葬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這充分訓練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又加強了表達的靈活性使他們說話清楚流利,善于交流辯論,進一步提升了口語交際能力。
四、關注學生情感,落實及時反饋措施,完善口語交際能力
傳統的語文口語交際訓練走向異化,教條的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因此,在口語交際的訓練中,要盡力改變這種現象,應該努力融入情感。“任何形式的語言訓練都要涉及到具體的思想感情內容。我們不能只盯住語言的形式進行訓練而忽略了思想感情內容。”另外,運用現代化教學是我們現在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盡量采用錄音、錄像的語文教學記錄手段作為記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與情感的及時反饋措施。將學生說話或對語的過程記錄下來,然后現場播放,說者、表演者表達的優劣就活生生地展現于大家面前。從而讓說者,表演者通過聽錄音,看錄像,跳出自我,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進行自我剖析,自我評價,并在老師和其他學生的討論交流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口語交際《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臺》時,我讓學生根據學過的課文《將相和》中的負荊請罪這一環節中的廉頗的心理,情感的變化把整個請罪的過程,將相和好的經過用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并進行錄像。要求表演時能反映課文的基本內容,能演出一些情節,表現人物的一些語言、動作、神情即可,要把這些敘述的語言變成人物之間的對話,同時還要給這些對話標注上恰當的表情和動作,在表演中進一步感受課文情節的生動,人物形象的鮮明,從而進一步感受中國名著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而且在表演中我重在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興趣去說、去做,最終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表演完畢后我把錄制下來的錄像通過多媒體展現在同學的面前,其他學生通過討論,指出不足之處,并加以糾正,這樣可糾正說話的語音、語調,動作,情感等。學生在活生生的影像面前喜形于色,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更能激發尋找自身的不足,及時改正,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扎扎實實地穩步提升,并在合作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通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在落實以上四個方面的口語交際的教學措施后,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成效顯著。不過,必須注意的是,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口語交際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扭轉重讀寫、輕聽說的不良傾向。確實讓每一位學生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能把現實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用口表達出來,學會用口向別人正確傳遞信息,切實穩步扎實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慶.走一條求真務實的語文課改之路.《基礎教育課程》. [J].2006年第10期.
物理課程資源包括校內的教科書、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用書、科技圖書、錄像帶、視聽光盤、計算機教學軟件、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實踐基地,以及校外的社會化物理資源即報刊、互聯網、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公共圖書館、電視節目、工廠、社區、農村、家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社會化物理課程資源是校內的物理課程資源的重要補充,也是人們經常忽視的一類課程資源.當前學校物理教育對社會化的物理課程資源關注不夠,造成大量的社會化的課程資源的浪費.
然而物理是一門“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與生活實際聯系很密切的課程.家庭、學校、社區都有大量學生感興趣的物理問題,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若能緊密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物理現象,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待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現象,使學生真切地感到物理在生活及社會的各個領域里的廣泛應用.教師上課時若能巧妙地將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學,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生活.這既能增加學生對物理課的親切感,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物理教師應有強烈的開發和有效利用物理社會化課程資源的意識,進一步提高物理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就如何將物理社會化課程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略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1 “就地取材”善用社會化課程資源,優化物理教學內容
“就地取材”可使物理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重視與實際生活、生產科技和社會的聯系是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選取的教學事例時應盡可能廣泛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STS的思想,把家庭、旅途、游樂場、運動場等場所中的學生熟知的物理現象、現代科技、人文科學融合在物理概念、規律的學習和實驗的設計中.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HJ1.35mm]
但在選擇事例時,并不是所有事例都會有預期的效果,在事例的挖掘、收集、和選擇上不僅要選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踐性事例,還應注意選國外的,不如選國內的;選外地的,不如選本地的;選歷史的,不如選現在的.如
在上力的合成與分解分析時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實例.如:課前直接演示如圖1在釘完衣服的扣子后要在扣子與衣服之間繞幾圈線,將線集成一束,這樣做比較牢固,為什么?上課時可用幾根細線綁著學生用的大字典演示分力、合力及兩者關系.
上日光燈的原理時可以直接利用教室里的日光燈進行講解,而不用示教板.學生既好奇又親切更有興趣.
用玩具汽車在教室里演示離心現象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雨天或雪天時,有一些車速較快的自行車或摩托車為什么在轉彎的地方會莫名其妙地摔到?
上完動能定理后可拿把如圖2的傘讓學生解釋:圖2是一種雨傘的骨架示意圖,A、B為兩個滑動軸套,它們之間有一個彈簧P.細鋼桿AC與CD在C點連接在一起,A、B、C三處可看到鉸鏈連接,這種傘一旦關閉,一按開關便能自動張開,為什么?
2 “親身體驗”社會化課程資源,優化物理教學方式
“親身體驗”社會化的課程資源使物理的教學方式更貼近學生社會生活,更切實際.學生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思想,認識物理學對技術、經濟、社會的影響.因此物理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和書本知識的教學,而應通過多種形式與課內外、校內外的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更廣泛接觸生活和社會.若能巧妙地利用社會化的課程資源,它將促進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參與、開放、靈活的學習方式.筆者通過五方面讓學生“親身體驗”社會化課程資源在物理教學中的妙用.
2.1 感受: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感性的體驗.
掛圖、幻燈片、投影片、錄像帶、視聽光盤、多媒體軟件等都是常用的社會化課程資源,這些資源有利于創設形象生動的物理情景,豐富物理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用一些學生耳聞目睹的娛樂游戲、運動、生活等的圖片引入到概念、規律的講解中.如:上“能量”時用蕩秋千、玩彈弓、踢足球、點生日蠟燭等許多圖片引入能量的概念,使學生覺得親切生動、在輕松的氣氛中領會其中的物理概念和規律.
運用多媒體與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如:上“天體運動”,先讓學生觀看有關人造地球衛星、航天飛機、空間站的錄像片,再結合電視中有關火箭發射、航天等有關的新聞資料和“王亞平”的太空授課實錄,播放與教材知識相關的有關片段,然后播放衛星發射和回地球的全程模擬動畫.這既降低知識點的難度,又使學生更直接的、感性的理解衛星的發射、運行完全失重等較難掌握的知識點.
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物理現象.如:上“失重和超重”時可以讓學生乘坐電梯、站在體重計上做下蹲和起立的動作、到游樂場乘坐過山車等了解和體驗失重和超重.
2.2 解釋: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并對其進行解釋,能增進學生對物理學與生活聯系的理解.
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并討論新科技和物理學對人類進步的意義.如:航天技術對科學發展和人類進步上的重大意義及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成就.太陽能發電、低碳生活的意義等.
通過查找資料和研究物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收集和研究盥洗室、廚房、游樂場等場所中的物理知識;日常用品中的如:熱水瓶與熱學、自行車等的物理知識并撰寫小論文.
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你身邊的物理現象.當教室里的吊扇(或空調)打開時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并體會吊扇(或空調)工作時的情況.說出并解釋吊扇(或空調)在工作時遵循哪些物理規律?
2.3 調查:使學生真切地看到物理學在生活、生產、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調查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利用靜摩擦的事例.如:如圖3,尼龍搭口整體不容易拉開,若從邊緣逐漸分離就能拉開為什么?車站、飛機場中運送行李的傳送帶如何利用摩擦力輸送物品.
調查傳感器在家用電器中的應用.
上傳感器時可讓學生收集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冰箱、空調等說明書或上網查閱傳感器在這些用電器中的運用.小區樓道中節能開關的傳感器的應用.
2.4 設計:增強學生把物理學知識創造性地應用于生活、生產和社會實踐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設計實驗: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廉價的器具和廢棄的材料制作簡易的實驗儀器,這些儀器既簡便、直觀,又能解決儀器的短缺彌補實驗經費的不足,豐富實驗教學資源;又有利于學生動手,發展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節約和環保意識.如可用廢棄的拉桿天線、可樂瓶、易拉罐、飲料瓶、吸管、電視機、玩具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做物理實驗.如:(1)廢品再利用如:①廢棄的拉桿天線可以做: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的實驗;壓縮氣體做功的實驗;運動物體受到法向的力作用而作曲線運動;“速度分解模型”的實驗.②可樂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實驗: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中的完全失重現象;反沖運動;水流星;靜電除塵;音叉共鳴等.(2)利用玩具如:牛頓“秋千”、碰碰球等可以做碰撞實驗.(3)利用家用電器如:電視機可以做許多有趣的實驗:電荷之間的作用;電子的掃描和視覺暫留;電子的掃描的周期等.(4)利用新穎材料如:激光筆做奇妙的反射、衍射、干涉等.
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如:如圖4騎自行車時,如果停止用力蹬踏板,由于地面阻力,自行車在水平路面上前進一段路程后就會停止運動,你能設計出幾個測量自行車在一段路程中所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的實驗方案?
創造發明的設計.如: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和慣性原理制作的小發電機.
2.5 論述:使學生能從理論上認清物理學與社會的互動作用.
論述物理定律對人類的作用.如:通過萬有引力發現未知天體的事實,說明科學定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作用.
運用哲學的觀點正確認清新科技帶給人類的利和弊.如:評價電磁波為人類帶來的好處和電磁波的污染問題;核能源的利用的利與弊.
3 “多渠道、多手段”運用社會化課程資源,優化物理教學的組織形式
“多渠道、多手段”運用社會化課程資源使物理教學在組織形式多樣化,更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到物理的存在.
3.1 運用媒體,拓寬學生的視野
公共媒體如:廣播、電視、報紙、科學期刊中的新聞版、體育版、娛樂版的科技信息是直觀和重要的社會化課程資源,教師指導學生學會收集并運用公共媒體把它們中的某些與物理有關的事例收納進來與物理知識融為一體.促使學生主動地通過這些渠道豐富自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開闊視野,成為社會化課[HJ]程資源的建設者.如:中央電視臺中的科技頻道有許多與物理有關的節目:我愛發明、科技之光等;軍事頻道中有許多飛機、武器等介紹;新聞頻道中有許多國內外科技的新成果、新成就的報道及一些生活中與物理相關的許多事情的報道如交通事故、火災等.教師應指導學生將相關節目錄制下來,后根據不同的知識類型和水平層次在學校、年級或班級進行播放,豐富學生的科技視野.
互聯網既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傳播媒體,也是一種重要的傳遞教育信息和認知的工具.互聯網上的科學教學網站既可用于支持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又使課堂教學更具個性、交互性、信息資源的豐富性和時空不限性.教師和學生若能熟練運用互聯網這種社會化的資源,將促使物理教學向更優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教師應及時地從這些地方收集有關的社會化課程資源信息,豐富物理教學的內容.如:航天發射、核電站、納米技術、環境保護等;同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與科學教育相關的網站,教會學生從網上獲取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和信息,提高學生運用社會化課程資源的能力.
3.2 廣泛發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運用物理知識和物理原理的活動
學生既是物理教學的主體,又是一種能動的社會化的課程資源,他能對物理社會化課程資源加以理解和體驗.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他既是社會化課程資源利用者又是開發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有所發展,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充分發揮學生在社會化課程資源開發中的能動作用.這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驗探究能力,又能開發和積累更多的新的社會化課程資源.[BP)]
3.2.1 組織學生“實地考察”
科技館、博物館等場館和工廠等集中了許多有用的大、中型科學教育的器材,充分挖掘與高中物理知識相關的社會化課程資源,利用這些科技教育資源,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觀學習,這種感受和體驗是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如:上“交流電”前筆者帶學生去參觀了本地的桐柏電站和城東發電廠,使學生對交流電的產生和遠距離輸電有一個感性的、直觀的認識.
3.2.2 舉辦物理講座和學術報告會
不定期開展物理講座,如《科學家的故事》、《電子技術的發展》、《創新發明》等偉大科學家的故事、物理學發展史,闡述物理的重要作用及物理教育與人文素養的關系等,這既提高了學生科學素養,又培養了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更有助于他們樹立高尚的科學道德.
3.2.3 開展趣味性、實用性、多樣性的物理小活動
不定期將一些趣味性、實用性強的物理小活動,如:物理游戲、物理模型制作、物理調查研究、物理板報、物理競賽、物理辯論等有機的穿插到平時的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熏陶、磨練.
3.2.4 成立物理學習互助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科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