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制度入手自主創新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知識產權制度是實現國家技術發展戰略的重要工具,其實質是在保護創新者利益和積極性的同時,促進技術合理、有償地擴散。知識產權制度不僅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創新。因此,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知識產權文化,把知識產權管理落實到技術、經濟、貿易管理等各有關部門的工作中,引導企業提高運用、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建立專業人員可以自由發揮所長的激勵機制
政府在產業技術研究開發中的作用,不能簡單地用競爭和非競爭性領域來劃分。政府應在企業不愿意或無力進行投入的領域發揮積極作用,與企業研究開發形成互補。政府的投入要重視社會效益,重點放在科技基礎設施和公共技術平臺的建設
在加大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同時,應充分發揮現有研究機構的作用,建立產學研結合機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的科研院所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科研機構改革不是簡單地轉化為企業或進入企業,應根據行業技術經濟特征和產業組織特點,分類重組科研機構,優化科技資源配置
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對傳統工業化模式提出挑戰:決定產業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從過去的自然資源條件和廉價勞動力,轉變為創新能力、技術和管理優勢。隨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工業化進程加快,中國已進入必須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提高創新能力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大課題。
我國已成為世界制造大國,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競爭能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創新能力,大部分設計和制造技術依靠引進,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原創性技術和產品更少。沒有自主創新能力,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就不可能真正成為制造中心,只能是加工中心。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我國涌現了一批依靠自主創新帶動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企業,但是,大部分企業還處于引進技術和技術跟蹤階段,技術的對外依存度高于50%。自主創新并不排斥國外技術,也不是自己關起門來搞研發,而應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有效利用全球技術資源(包括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廣泛開展國際合作,采取多種方式實現自主創新。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提出,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
20**年,我國GDP總量已達到世界第四位,人均GDP為1700美元,屬于中低收入水平。我國的研究開發投入總量位于世界的第六位,科技人員和研究開發人員的數量分別占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研究開發投入占GDP的比重是1.2%-1.3%之間,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研究開發投入的水平比較低。我們靠什么來促進技術創新?在增加投入的同時,更要注意從制度入手促進技術創新。
首先,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保障和促進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制度是實現國家技術發展戰略的重要工具,其實質是在保護創新者利益和積極性的同時,促進技術合理、有償地擴散。知識產權制度不僅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創新。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就沒有人愿意去創新,會有更多的人靠模仿過日子。因此,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知識產權文化,把知識產權管理落實到技術、經濟、貿易管理等各有關部門的工作中,引導企業提高運用、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建立專業人員可以自由發揮所長的激勵機制。
二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制度為保障,正確發揮政府的作用。技術創新是一個從研究開發到產業化和商業化的過程,市場是檢驗創新成功與否的標準。要明確政府該干什么,企業該干什么。首先,政府要解決制度性和政策性問題,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制度和市場環境,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其次,政府在市場失靈的領域發揮作用。由于知識的公共性和技術的外部性,單純依靠競爭性市場機制是不能完全實現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的。政府在產業技術研究開發中的作用,不能簡單地用競爭和非競爭性領域來劃分。政府應在企業不愿意或無力進行投入的領域發揮積極作用,與企業研究開發形成互補。目前,我國政府的研究開發投入占全社會的30%左右,應改善財政科技投入的管理體制,在增加投入的同時,改進政府資助配置機制,調整政府投入的結構,提高政府支出效率。政府的投入要重視社會效益,重點放在科技基礎設施和公共技術平臺的建設,加強基礎研究,支持共性技術和共享技術的研究開發,培育產學研研究開發聯合體,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服務。在應用技術領域,政府主要在影響國家安全和產業競爭力的重點領域發揮作用。
三是分類對科研機構進行改革和重組,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并不等于創新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要在企業內完成。其核心是創新活動從市場和企業需求出發,企業參與過程,并作為創新技術的產業化平臺。目前,我國還缺少像發達國家那樣能夠集應用性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于一體的大型企業。在基礎研究、共性技術和公共服務等方面,還要合理有效地發揮科研院所和大學的作用。因此,在加大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同時,應充分發揮現有研究機構的作用,建立產學研結合機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的科研院所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科研機構改革不是簡單地轉化為企業或進入企業,應根據行業技術經濟特征和產業組織特點,分類重組科研機構,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在戰略和公共性較強的行業,建立國家級產業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實行國家實驗室制度;加強產業共性技術和共享技術研究力量,扶持一批具有行業帶動作用的各種形式的產業技術研究開發聯合體;在一些企業比較分散、小企業多的行業,應充分發揮行業性或區域性科研機構的作用,為中小企業服務;通過政策引導,發展集資金籌集、研究開發、技術擴散功能于一身的專業技術公司。同時,要防止科研機構的功能與運行機制錯位。目前,有些科研機構的運行機制與其功能錯位。比方說,一些本應從事共性技術研究的科技機構變成企業,以營利為目的,難以實現最初的既定目標。因此,要建立與科研機構的功能相匹配的運行機制和制度安排。
四是完善市場環境和制度,促進技術創新。這包括:(1)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競爭是促進創新的重要動力,因此,要創造各種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鼓勵民營企業發展。(2)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發明人和創作者的積極性;轉變觀念,培育創新文化,容忍失敗。(3)加快技術市場和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建設,促進技術的轉移、轉化和利用。(4)建立適應創新需求的稅收、金融政策,鼓勵企業增加投入。(5)改進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靠市場環境和普遍性政策。而國有企業除了外部環境和政策外,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是制約國有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