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退耕還林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天專門召開全省退耕還林工作會議,主要是貫徹落實全國退耕還林延安現場會議精神,總結我省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取得的成效,安排新形勢下的退耕還林工作。
一、充分認識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重大意義
我省分別于1998年、1999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下,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退耕還林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到2005年底,全省累計投資133.5億元,退耕還林2549.4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1318.4萬畝,配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1231萬畝。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我省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24.23%提高到2005年的28.98%。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流域出川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水域水質標準,天然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2400多萬農民直接從退耕還林工程中受益。各地在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中堅持依法治林、苦干興林、科學育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特別是林業部門、退耕還林集中區的廣大干部群眾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關心、支持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全體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通過7年來大規模退耕還林,我省退耕還林工作已經取得重大進展,目前進入了成果鞏固的新階段。實施退耕還林不易,鞏固成果更難。特別要看到,從2005年起退耕還林政策補助逐步到期,退耕還林工程在圓滿實現“退得下、種得上”后如何有效解決“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的問題是各級黨委、政府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不認清退耕還林的新形勢,不解決好退耕還林出現的新問題,已經取得的成果可能喪失。對此,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有清醒的認識,站在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高度,以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重大意義,樹立“大林業”、“大生態”、“大資源”的觀念,按照“鞏固成果、確保質量、完善政策、穩步推進”的總體要求,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全力以赴抓好退耕還林工作,努力建設生態四川,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認真做好“五個結合”,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創造條件
退耕還林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為此,國務院辦公廳專門下發通知,要求以實現生態改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為目標,把退耕還林與基本農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生態移民、后續產業發展、封山禁牧舍飼等配套保障措施結合起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切實解決退耕農戶特別是貧困農戶的長遠生計問題。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在繼續穩步推進重點區域退耕還林的同時,把工作重心轉到認真搞好“五個結合”上來,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
一是與基本農田建設相結合。解決好農民的長期口糧問題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重要基礎。要正確處理生態建設與農民吃糧、增收的關系,加大耕地保護與建設力度。退耕還林重點實施區要確保農民留有人均0.5畝以上的基本口糧地,嚴禁將基本農田退耕還林,絕不允許再搞“全退戶”。要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整體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要大力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實行科學種糧,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自給率,保證退耕后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二是與農村能源建設相結合。各地要因地制宜解決好工程區退耕農戶的生活用能問題。對具備條件發展沼氣的地區要重點和優先安排退耕農戶推廣應用沼氣。對水能資源較豐富的川西和盆周地區要加強小水電開發,積極推廣以電代柴。對光能資源較豐富的攀西地區要大力開發利用太陽能。對一些短期內尚不能開發替代能源的地方要新建一批生態、經濟效益兼顧的薪炭林,積極推廣節柴灶,多渠道滿足農村生活能源需求。
三是與生態移民、扶貧開發相結合。對生態地位重要、生態環境脆弱、基本不具備生存條件的地區要結合退耕還林有計劃地實行易地扶貧搬遷,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存條件,減輕人口對環境、資源的壓力。有條件的地方要整合以工代賑、扶貧開發、土地整治資金,實行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解決好搬遷農戶的基本生產生活問題,特別要落實好基本口糧地。同時要加強對退耕農民的生產技能培訓,逐步提高其基本素質和就業能力,促進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多種經營轉移。
四是與后續產業發展相結合。各地要按照《四川省林業產業發展綱要》以及四川林業工業原料林培育、經濟林果及林木種苗培育、林產加工和生態旅游4大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政策推動、市場帶動、產業拉動、利益驅動的作用,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和大戶參與后續產業建設,實現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積極推進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要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支持各種市場主體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等形式參與退耕還林后續產業開發;鼓勵各類工商企業依托退耕還林發展畜牧業、中藥材、特色農業和生態旅游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五是與封山禁牧、舍飼圈養相結合。各地要認真搞好飼草料基地灌溉設施建設,改變傳統放牧方式,盡快在退耕還林工程區全面實現封山禁牧、舍飼圈養。要通過典型示范、資金扶持等方式大力推廣“林草牧”模式,引導退耕農戶林下種植優質牧草,大力普及舍飼圈養,壯大畜牧產業。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實際進一步優化畜種結構,大力推行科學飼養管理,搞好繁育技術應用和疫病防治工作,推進畜牧業向優質高效方向發展。
三、加強組織領導,確保退耕還林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退耕還林工程是我省生態環境建設的一項主體工程,“十一五”期間,我省將努力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快林業發展,力爭森林覆蓋率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33%以上,建立起布局與結構比較合理、具有多功能和高效益的森林資源體系,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退耕還林實施的時間跨度長,涉及的地域廣,需要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著力營造環境,促進退耕還林工作順利開展。
一要落實責任。省已明確規定退耕還林工程實行“四到市(州)”責任制,即規劃落實到市(州)、任務分解到市(州)、資金分配到市(州)、責任明確到市(州),并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從今年起省政府把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納入目標管理,作為年度考核內容。各級人民政府要把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逐級明確責任,落實工作任務。特別是縣級人民政府是工程實施最重要的責任主體,必須切實履行職責,做到管理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以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推進退耕還林工作。
二要加強協作。各級天保和退耕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要切實發揮作用,協調解決好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中的重大問題。各有關職能部門要緊密配合,各司其職,共同努力搞好退耕還林工作。林業部門要做好工程的規劃、協調和實施管理工作,對工程建設質量負主要責任。財政部門要在做好資金劃撥、監管和政策兌現工作的同時統籌安排好退耕還林財政資金。金融部門要切實為退耕農戶、龍頭企業發展后續產業提供融資支持。糧食部門要組織好糧源,努力降低供應成本,確保糧食供應。宣傳部門要做好引導工作,及時宣傳在工程建設、成果鞏固以及發展后續產業等方面的好思路、好機制、好方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要創新機制。我省林業改革相對滯后,機制不活制約了林業經濟發展,要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機制,推進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積極探索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的運行機制,在明確權屬的基礎上本著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放活經營權,鼓勵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依法合理流轉,激活加快林業發展的各種生產要素,實行資本化運作,促進規模經營和優勢產業成長,推進森林資源向森林資本轉變。要創新投入機制,切實加大財政投入,鼓勵民間資金投入林業產業、生態產業,多渠道增加投入,保證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要加強資金監管,堅持工程資金專戶存儲、專項管理、專款專用、單獨核算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要嚴格考核。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強退耕還林工作的檢查驗收,對驗收合格的及時向退耕農戶發放林權證,兌現補助政策,對未達到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要求的,必須限期整改。建立和完善監管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依法打擊毀林行為,嚴禁虛報,嚴禁復墾,嚴禁在退耕還林地內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對違反退耕還林管理規定的,要依照《退耕還林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依紀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和行政責任,確保退耕還林工程健康有序進行。
退耕還林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構建和諧社會,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加快建設生態四川,努力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為推進四川發展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