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管理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優化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高校管理科學專業培養的人才能夠快速適應新時期的要求。文章針對我國管理科學本科專業的現行培養方案進行比較分析之后,提出了我國管理科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思路,具體包括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試行完全學分制,將培養規格精細化和構建跨學科“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改革
我國管理科學本科專業是在1998年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學科專業介紹》中增設的專業,隸屬于管理科學與工程類。隨著大數據、數據挖掘、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等技術的興起與發展,管理科學本科教育也面臨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沖擊和影響,舊的管理科學本科教育內容已無法與如今的管理科學專業新發展趨勢相融合。因此,管理科學本科專業教育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以適應新時代對新型管理科學專業人才的需要。現階段,我國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依據依然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可以說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才培養成功與否。因此,在新的歷史形勢下,我國高校必須從管理科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入手,從根本上解決管理科學本科教育所面臨的新問題,優化管理科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一、我國現行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分析
由于各高校管理科學專業發展歷史、師資力量、地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各高校的培養方案也存在差異。為了便于對我國高校管理科學專業培養方案進行優化設計,有必要對現行培養方案進行分析。以下主要從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一)培養目標分析
通過分析全國52所高校管理科學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可以將培養目標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對培養目標定位的表述比較寬泛,對就業去向沒有表述或表述模糊。此類培養目標表述通常為:該專業培養具備必要的數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基礎知識,掌握扎實的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夠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定量的方法和信息技術對管理問題進行分析、決策和組織實施的基本能力,能夠適應企事業和研究單位的不同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第二類對培養目標定位表述比較寬泛,但對就業去向表述清晰。此類的培養目標定位表述與第一類大致相同,但會明確學生就業去向,只是不同學校的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就業去向存在差異。第三類對培養目標定位表述比較精確,相應的就業去向表述也較清晰。此類培養目標通常是圍繞某一培養方向進行精準表述。當然,每個學校的方向設置會有所不同,如北京師范大學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堅持“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突出金融工程培養方向,學生能在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和政府機關等企事業單位從事金融服務、管理和技術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并為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統科學等相關學科培養研究生人才;中國人民大學則側重商業數據分析方向,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企業信息管理、創新管理、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實踐與研究。
(二)培養規格分析
培養規格是學校對所培養人才質量標準的規定,指受教育者應達到的綜合素質,通常包括學制以及專業人才在知識、能力等方面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它是專業人才培養的立足點和重要依據。培養方案中的學制主要指修業年限,目前我國管理科學本科專業的學制大致分為三種:一是標準的傳統學年制。修業年限4年,學校按照嚴格的教學計劃組織課程教學,學生沒有選課自由。二是雙軌學制。一方面規定修業年限為4年,另一方面還規定學生必須修完一定的學分才可以畢業,此種學制下,學生可以在每學期選擇相應的課程。三是彈性雙軌學制。彈性學習年限一般為3~6年,學生修完規定的學分可以提前一年畢業。目前本專業的學制大多數為第二種情況。關于管理科學專業人才在知識、能力等方面要達到的基本要求表述,目前主要有二要素法、三要素法和四要素法。其中,二要素法側重描述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在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的要求。三要素法側重描述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的要求。四要素法則側重描述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在知識、能力、素質和價值四個方面的要求。
(三)課程設置分析
從調查的52所高校來看,大部分高校管理科學本科專業課程主要按照公共課程或通識課程、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與其他特色課程設置。在各類課程下有的又分為必修和選修或限定選修課程,其中,公共課程或通識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一般是國家規定的課程,這些課程相差不大,其余的課程設置基本上是根據每個學校的優勢資源有所側重。另外,從52所高校中隨機抽取了6所高校,通過對開設課程的學分以及各類課程學分占畢業總學分的比例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如表1所示。通過表1不難發現,這6所高校在各類課程學分及其學分比例上差別較大,畢業所要求的平均學分為154,其中,畢業總學分要求最少的是中山大學147學分,最高的是天津財經大學168學分;從6所院校開設課程結構看,公共課程或通識課程平均占比為38.8%,占比最少的是華南師范大學的28.8%,占比最高的是北京師范大學的55.8%;學科(專業)課程平均占比為24.3%,占比最少的是中山大學的23.2%,占比最高的是華南師范大學的50.7%;專業課程學分平均占比為33%,占比最少的是天津財經大學的16.6%,最高的是中山大學的46.9%。
二、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改革思路
通過我國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分析,結合社會對管理科學專業人才的新需求,按照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指導[1],同時根據新文科和課程思政建設的新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進行改革。
(一)優化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培養目標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培養目標定位側重于應用型、復合型管理科學高級專門人才。但應用型目標偏向職業教育,高級專門人才脫離了本科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本科教育終究不同碩士和博士。二是過去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一直強調按國民經濟計劃對口設置專業,對口培養專門人才,形成單一的“專業教育”模式。由于“專才教育”思想強調“學以致用”,致使專業培養口徑過窄,畢業生的基礎理論知識面不廣、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日益成為我國管理科學人才培養的突出問題。三是部分高校的管理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模糊,定位不清晰。管理科學專業具有管理學與工程學科交叉的特征,即要重視理論與方法,同時強調工程領域的應用性和實踐性[2]。鑒于以上我國管理科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三點問題,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管理科學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應重點體現以下幾點。一是注重培養跨學科人才,即具備管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同時強化學生跨學科意識;二是要把培養學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作為核心目標;三是培養目標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健全人格和健康體魄等素質要求;四是根據OBE教育理念[3],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根據社會需求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供學生選擇。
(二)將培養規格精細化,試行完全學分制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實施彈性雙軌學制,標志著由傳統的學年制、學分制逐步向更加柔性學制過渡。為了更加適應社會對管理科學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培養具備跨學科知識體系的創新型人才,有必要試點完全學分制。所謂完全學分制是指以學分為單位衡量學生的學習量,不管學習時間長短,只要修滿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的一種教學管理方式[4-5]。完全學分制是一種相對自由的學分制,不規定修業年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就業需求自由選擇專業方管理科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研究注:表中數據均來自各高校網站并經整理得出,其中,比例是指各課程學分占畢業總學分的比值,不含“+”后面的學分,單位為%表16所院校管理科學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結構向、課程、任課教師等。相比學年制、雙軌學制、彈性雙軌學制,完全學分制在教學組織上更多地體現了尊重學生個體、以學生為本的人本主義思想和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性能力培養的教育理念。目前,很多高校已逐步采用三要素法側重描述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的培養規格要求,但沒有將該規格要求分解到每門課程,也沒有將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形成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因此,需要將每門課程與培養規格要求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不同要求層次對應起來形成關系矩陣,將培養規格精細化。
(三)構建跨學科“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
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宣言》中強調新文科教育理念應注重多學科融合創新,通過融合新技術,實現新文科專業人才培養與當下的環境相適應,培養適應產業轉型要求的人才[6]。在此新形勢下,管理科學本科培養方案可以采用跨學科“平臺+模塊”的特色課程體系,具體見表2所示。通識、通選平臺課程=公共基礎平臺課程+跨學科及素質教育模塊課程,專業模塊課程=專業必修模塊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實踐課程)+若干專業方向模塊課程。在學分設置方面,建議畢業總學分在160左右,其中公共基礎平臺課程約40學分,占總學分的25%;跨學科及創新素質課程最低要求為12學分,此類課程按照跨學科融合、專業互通、文理滲透的思想開設人文類、社科類、自然類、藝術類、創新與就業指導六類課程,每類課程下又由若干門課程組成;專業模塊課程又分為專業必修課程與專業方向模塊課程,專業必修課程是管理科學專業必須學習的課程,約40學分。在專業方向模塊課程中根據專業特色,開出若干組柔性方向課程,每一組課程代表本專業的一個研究方向,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自由選取。通過上述的課程體系設置改革后,專業選修課學分約占總學分的42.5%,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程、專業、教師、學習量和學習進程。在課程設置方面,本科4年的學習時間畢竟有限,不可能開設所有的相關課程,必須有所側重。一是既要突出管理科學的專業特色,加強相關專業基礎課,加強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課,并強調文理融合課,避免課程設置的隨意性和過于寬泛性。二是課程設置要重視實踐課程的作用。管理科學本科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課程設置中應改革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通過加大實踐課程的力度帶動其他各門課程的順利開展。三是專業課程內容要體現課程思政元素。傳統的教學理念專注于專業教育,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忽略了價值引領重要作用[7]。管理科學專業課程設置要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育人和育才進行有機融合。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管理科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中,要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崇尚創新”的跨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思路,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科技、文化和教育發展對管理科學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使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當然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不斷適應調整的過程,在制定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方方面面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該根據管理科學領域的學科發展趨勢與現實需求及時作出相應調整,以不斷完善和提高。
作者:劉明廣 李高揚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