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和諧社會環境下高職休閑教育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和諧社會構建的要求把人們日常的休閑教育提上了日程,高職學生休閑方式的單一化必須要從思想的角度引入、選擇休閑內容、增加校內校外兩種休閑實踐場地四個方面著手進入,培養高職生的鑒賞力、興趣、技能及創造休閑時間是高職休閑教育的根本。
關鍵詞:休閑內容;休閑實踐;戶外
休閑這一話題,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物質文化程度的豐富,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卡爾·馬克思認為,休閑是人類全面發展自我的必要條件,是人類生存狀態的追求目標。①社會中的人群采納的不同類型的休閑活動和方式,大部分由其受教育程度來決定,休閑質量的保障即為學習。和諧社會是人類生存狀態的追求目標,兩者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高職作為教育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休閑教育也必然是和諧社會環境下的研究對象之一。
一、和諧社會的內涵
和諧:是指事物配合得適當、勻稱。和諧社會的內涵表現為經濟和諧、政治和諧、文化和諧,即為全方位和諧。從宏觀層面來看包括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國際關系和諧、人際關系的和諧等;從微觀層面來看,包括了家庭和諧、個體身心和諧等,涵蓋了人、財、物、生理、心理等諸多層級。
我國古代就有《詩·商頌·長發》載云:“何天之休。”《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杜預注:“休,福祿也。”閑有范圍、限制、約束的意思。《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閑”。“閑”又通“嫻”,具有嫻靜、思想的純潔與安寧之意。20世紀美國聯邦教育局明確提出休閑教育:“每個人都應該享有時間去培養他個人和社會的興趣。合理使用休閑將會擴大力量,更好地履職。”②高職休閑教育是在知識和技能教育基礎上的拔高教育形式,屬于對高職學生精神世界的探索。在休閑教育的過程中,高職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現狀、學習現狀、思想現狀剖析出發,教會學生認知自我、感知世界、探知需求,基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理解休閑的意義和價值,并能從中體會到壓力釋放的樂趣,進而提升高職學生的鑒美能力、增強休閑的興致、提高休閑的技巧、安排合理的休閑時間等,達到實現高職休閑教育的目的。在和諧社會環境下,高職休閑教育講求以人為本,核心內容在于優化高職生的素養和個性。
三、高職休閑教育現狀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相關報告中明確要求,完整的教育應當是包括工作教育和休閑教育在內的、兩者不偏廢的、塑造人的品行的一種方式。③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為了適應世界性的高等教育需求,數量持續大幅度上升,學生數量也隨著增多。但是如何保障高等職業教育培育的高職學生更好地成為和諧社會的一員也成為面臨的研究焦點之一。高職休閑教育觀念的正確引入在高職學生的業余活動的豐富和興趣愛好的培養方面將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因為休閑教育是人類學會創造性生活的必由之路。進入21世紀,隨著休閑時間的增多、休閑觀念的加強,高職學生如何選擇自己有益的休閑方式也將成為構建和諧社會應該共同探討的課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加之當前普通教育觀念的影響,高等職業文憑的社會信譽度明顯低于普通大學,學生群體也可能素質較差一些,其休閑現狀主要表現為:
(一)休閑意義不明確
正如前面所言,休閑的意義在于能夠培養高職生的鑒賞力、興趣、技能及創造休閑時間。而現今的大多數高職學生對于休閑的意義概念模糊,認為休閑無論選擇什么樣的方式,目的都只是讓自己開心和快樂,極度崇拜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沒有真正從自身的修養方面考慮休閑的意義,這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初衷是背離的。
(二)休閑時間日益增多
現在的高等教育都講究自我學習為主,高等職業教育留給高職生的自學時間、自由安排時間也很多。這種時間上的大量留白就給了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發揮余地,對于自律性較強的學生而言,時間充裕就意味著能夠依據自我愛好自行選擇學習、生活及休閑方式;但對于懶散型的高職生而言,就意味著放空自我、徹底沉淪、荒廢學業、在吃喝玩樂中虛度年華。
(三)休閑方式偏于單一
如今這個時代發達的傳播媒體、遍布的網絡,似乎已經把學生傳統的休閑方式通通都給淘汰掉了。可就是這些應該可以被高職學生所廣泛利用的先進工具,卻在某些學生的休閑方式中被簡化為跟著媒體追娛樂明星、沉溺于網絡游戲等形式。其正面的傳播先進理念、樹立各方榜樣、搜查多種信息等功能卻被遠遠拋諸腦后,形成休閑方式的嚴重單一。
(四)休閑效果適得其反
在這些奢靡主義、拜金主義、享樂思潮的嚴重帶偏之下,高職學生之間發生的個人糾紛、徹夜游戲、校園霸凌、校園詐騙等現象也屢屢出現。甚至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心情,以應付的心態去對待平日的學習,以放縱的心態去選擇休閑的方式,這樣的休閑效果必然是與休閑的初衷截然相反的。所以說,高職學院開展休閑教育是勢在必行的。學生們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受到了日益發展的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影響。在全方位大和諧的環境背景下,高職教師需要正確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理性看待周遭發生的人和事。學會抵制誘惑、自律自強、適當放松又保持節制、適度高雅拒絕低俗,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才能從人才的培養、社會的穩定、環境的塑造等各個方面實現和諧社會的發展。④
四、高職休閑教育發展對策
高職教育以培養管理、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根本目標,既要培養技能人才、增強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又要引導學生創業、指導生涯規劃、提升精神境界。過往的高等職業教育重在培養高職學生的從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但面對多樣化的未來社會,高等職業教育必須轉變思想,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創造力的高職學生。高職教育在注重高職學生專業知識和從業技能培養的基石上,也應開設一部分美育、勞育、德育等專項課程,熏陶學生對美的鑒賞力、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深刻理解、培育學生對德育的日常踐行,用以豐富學生對休閑的真正領悟,教會高職生合理利用時間,提高休閑質量,從而達到提高道德修養的目的。但休閑是情感、理智、意志、生理、價值、文化及組成行動感知領域的一切,是一種后天習得的行為、態度和價值觀。⑤并不能與生俱來,要靠后天的學習和教育獲得。這就需要高等職業教育要重新審視高職學生的教育內容,把休閑教育融合課堂。
(一)思想引入,樹立正確的休閑觀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對于精神層面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休閑的價值會隨著自我肯定和滿足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首先認識到,高等職業學校從思想的高度認識到高職學生思想教育的必需性、精神世界豐富的重要性,唯有在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引下,高職學生才能做出休閑方式的正確選擇。其次,重點教導學生理解工作與學習并存、生活與休閑并存、物質與精神并存、適度調節和轉換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再者,盡量防止“書呆子”“工作狂”以及單純消費心理和“反文化”的生活方式的出現,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工作學習觀,把勞動、學習和休閑統一起來,追求真正和諧、美好的社會。
(二)信息采集,拓展豐富的休閑內容
網絡信息化時代、大數據的廣泛運用,需要學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海淘的執行力、迅速的理解力。高職學生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源,如何做到快速地去粗取精、取其精華正是高職教師要教授的內容之一。虛假信息的淘汰、真實信息的鑒別、適合自我的抉擇、心靈放松的成效等都是要對高職生一一傳授的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而不是眾人所向的,這才是正確的休閑選取方式。網絡信息資源過于豐富,要學會海中淘金、知識利用有成效,既能達到放松自我的目的,又能達到學習實踐的目的。再者,教會學生抵制偽科學、不健康的休閑方式。高職教師要把德育、美育、勞育帶進課堂、融入日常,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教授的同時,穿插德育、美育、勞育內容,正確看待網絡道德、網絡語言、網絡責任、網絡意識,確保高職生在網絡世界里不迷失自我。
(三)活動釋壓,參加有價值的休閑實踐
信息社會、科技社會、大數據社會,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增大、轉崗換崗難度增加、工作生活節奏加快,更需要高職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同時做好迎接的準備。健壯的身體才是學生學習、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面對巨大的生活、生存壓力,如何學會自我緩解是高職學生的基礎課,那么實踐活動中的調劑型活動的開展必定成為發展的重心。此種類的休閑活動宗旨在于幫扶高職學生身體、心理雙成長,既能鍛煉健康的體魄,又能收獲美好的心靈。在平時較多采用的有“心理診療釋壓”“團隊集中營”“競技娛樂一體化”等多種方式。學生可以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調劑型活動,加強團隊精神的培養、同學情誼的培育、自我情緒的調節、他人關系的處理等各個方面,真正適應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
(四)戶外利用,增進可持續發展的休閑教育
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對社會的價值、技術、法律和制度方面的反思,能幫助學生增進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持續性聯系。⑥戶外教育的利用能補充學校內教育的不足,它可以給高職學生提供機會理解和諧的意義,它通過“戶外拓展運動”“親近大自然”“生存適應”等多種休閑方式幫助學生認識自然、發現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原則,發現人存在的價值、尋求資源的合理利用等。諸多的有益之處不僅能讓學生從網絡的虛擬空間回到現實,還能讓更多學生懂得珍惜生存的意義,更能讓大部分學生學會自我覺醒、自我正確選擇正確的休閑方式,最后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社會的每一次變革、科技的每一次邁步,都能豐富人類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是每個人存在的基本需求,高職學生也同樣需要。看報紙、看電視等簡單的休閑方式已不能適應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下棋、運動、外出游玩、參觀、上網等已成為當今學生的最愛。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如何教育學生選擇正確的休閑方式,是時代的主題。從思想的角度引入、選擇休閑內容、增加校內校外兩種休閑實踐場地是高職休閑教育的中心。
參考文獻
[1]陸彥明.馬惠娣.馬克思休閑思想初探[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18(1):44-48.
[2][美]杰弗瑞戈比著.田松等翻譯.你生命中的休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P298.
[3]李宗耀.邁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C].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4]張踐.德性與功夫—中國人的修養觀[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5]鄧蕊.休閑教育與中國高等教育應對[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6)46-48.
[6]孫翠玲.休閑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應對[J].綏化學院學報,2005(2)169-171.
作者:丁丹 單位:湖南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