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群文舞蹈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群文舞蹈作為一種社交方式,在人際交往和社區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群文舞蹈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形式,在推動文化自信中不可或缺。站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交叉入口,群文舞蹈文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在發展中默默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它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對文化的追求,構建了輕松愉快的文化氛圍,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有助于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關鍵詞:群文舞蹈;和諧社會;作用
群文舞蹈作為新時代誕生的大眾文化,是一種符合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受人民愛戴的舞蹈,在人際交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群文舞蹈的內涵、特點,分析群文舞蹈和專業舞蹈的區別以及為什么它能成為代表人民的舞蹈,從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角度闡述群文舞蹈的社會功效,提出如何發展群文舞蹈,使其在社區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繼續發揮其作用。
一、群文舞蹈概述
1.群文舞蹈的內涵及特點
群文舞蹈是一種由群眾參與的、具有社交功能的一種舞蹈形式,它繼承了舞蹈的藝術性,與中國廣大人民群眾進行融合,創作出的一種群眾藝術。群文舞蹈起源于普通舞蹈,它具有舞蹈具有的特點,但它又是人民創造的,是廣大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它有具有它特有的特點。群文舞蹈從廣義上看具有地域性、凝聚性、觀賞性[1]。就地域性而言,群文舞蹈以當地的風土人情作為創作基礎,不同的地域帶有不同的風土人情,群文舞蹈也帶有不同的特色,從小的方面來說,一個社區就可以作為一個地域單位,每個社區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社區也具有不同的地理環境,這導致了他們會形成獨一無二的傳統精神,因此社區人民創作出來的群文舞蹈是具有地域性的;就凝聚性而言,群文舞蹈的受眾面較廣,小到兒童,大到中老年人,群文舞蹈本身是一種集體性舞蹈,也充當著社交的功能,每個社區的人民會自發的組成團結的群文舞蹈小組,通俗來講就是廣場舞團隊,人民參與舞蹈的創作、表演等每個過程,一個簡單的舞蹈是社區人民集思廣益的結果,是凝聚性的體現。
2.群文舞蹈與專業舞蹈區別
從專業角度來看,專業舞蹈通產是由專業舞蹈人士進行編舞創作,創作人大多具有較高的自身素質,舞蹈修養高,藝術性強,舞蹈大多可以表達創作人的思想,符合舞蹈所具有的思想性、藝術性特點。專業舞蹈具有其個性,舞蹈的質量是由創作者的水平、思想決定的,具有長遠的藝術生命力,這也是為什么專業性舞蹈的受眾面小卻能一直存在的原因[2]。相較于專業舞蹈,群文舞蹈的創作者是人民群眾,其具有深厚的社會底蘊和文化思想,因而具有思想性;群文舞蹈的受眾面與專業舞蹈截然不同,是以大眾為受眾群體,是以人為核心,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核,人們自發的創作出的文化。從社會層面來看,群文舞蹈具有形式多樣,功能豐富,內涵深刻的特點。與專業舞蹈相似的是群文舞蹈的形式多樣,為了滿足不同年齡段的人民,群文舞蹈并沒有局限在廣場舞階段,而是發展為古典舞蹈、現代舞蹈、體育舞蹈等多樣的舞蹈形式,為人民群眾在參與群文舞蹈時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群文舞蹈的功能鳳舞,除了專業舞蹈所具有的藝術性和觀賞性,還具有娛樂性和健身性,群文舞蹈的參與者廣泛,參與者在群文舞蹈的表演中不僅是參與者,還是受益者和創作者,他們通過舞蹈可以鍛煉身體、可以放松精神、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有助于增進群眾之間的交流。
3.群文舞蹈的缺點
盡管群文舞蹈具有眾多優點,但是其仍處在發展階段,現今沒有完善的發展歷程,存在的問題也較為明顯,一是題材單一、易重復,群文舞蹈分布在全國各地,各地人民在沒有相互交流的情況下各自創作自己的舞蹈,且將優秀的舞蹈融入自己的舞蹈中,難免會存在題材同類化太多的問題。在當今建黨一百年的大背景下,宣傳建黨文化和社會主義的思想正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面對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旋律,群文舞蹈的創作者由于自身能力問題抓不住創作點,題材不能被最大限度地發掘;二是年輕人的參與度低,群文舞蹈的一般都是接近實際情況,且舞蹈通俗易懂,年輕人往往追求高尚的藝術表演,且群文舞蹈的表演的形式較為單一,缺乏一定的思考,丟失了年輕人群體,在近些年隨著年輕人壓力減小,逐漸走出網絡圈,也出現了參與群文舞蹈的趨勢。
二、群文舞蹈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1.群文舞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載體
社會建設離不開文化建設,現今我國要堅持四個自信,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文化自信,群文舞蹈就是文化自信的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載體。文化建設在社區建設中可以分為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文化活動是以人為本,自主自愿參加的一種社會性活動,群文舞蹈憑借其簡單易學,通俗易懂,對活動場地和活動時間寬松的優勢成為人民最喜愛的文化活動之一,在群文舞蹈中融入一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可以起到在無形中宣傳傳統文化的作用,是一種非常適合在社區生活中推行的活動。
2.群文舞蹈能提高人民群眾自身素質
人的自由發展有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自身素質,人民群眾素質提高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有推動作用,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群文舞蹈的受眾群體廣泛,參與者中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在交流中高水平的知識分子會不經意間傳授一些自己對舞蹈的認識,幫助大家理解群文舞蹈,而知識水平中等或受教育低的人民群眾自主的提出自己的問題,不僅局限于舞蹈方面,甚至可以是生活上的或學習上的問題,在群文舞蹈隊伍的大平臺上,大家都是熱情的,樂意解答問題,無形中提高了人民群眾整體的文化水平;舞蹈是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運動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與專業舞蹈不同的是,專業舞蹈的運動量太大,中老年人的體能難以適應,可能會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而群文舞蹈是基于人民群眾創造的,是群眾參與的舞蹈,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行調整,靈活性高,足以應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鍛煉身體,在群文舞蹈的排練中強健體魄,提高身體素質[3]。
3.群文舞蹈能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是和諧穩定社會的基礎,社區是社會穩定的基石,群文舞蹈在社區建設中不可或缺,群文舞蹈作為社區活動的重要項目,促進著社區和諧穩定,推動社會進步。在改善青年人壓力問題上,社區將群文舞蹈從中老年群體推行到青年群體,在群文舞蹈中放松人們的心情,在學習和工作之余,抽出晚上的一段時間與社區群眾生活在一起,一起進行文化活動,在舒緩情緒的同時可以進行社交,了解社區的基本情況,響應社區的政策,短暫的放松是解決壓力和緊張情緒的良方,舞蹈是一種使人放松的運動,在翩翩起舞中人們會不知不覺忘記煩惱,建立友誼也可以幫助人民改善心情。群文舞蹈在社區建設中將文化宣傳和社交結合在一起,同時放松壓力,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向上的社區氛圍,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4.群文舞蹈有助于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物質發展日益豐富,物質水平逐漸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日益增加,開始將注意力投入到提高生活品質上。社區也重視精神文化建設,在文化設施建設上走向現代化道路,在社區中隨處可見高端、親民的基礎設施,但是對于文化活動的建設并沒有很好地進展,群文舞蹈就是在這種文化活動匱乏的時候誕生的。群文舞蹈也實現了藝術走向基層,走向群眾的突破,將晦澀難懂、遠離群眾的藝術帶入了生活中,群文舞蹈需要大家的參與創作,是人民的藝術,更是社區文化的體現。群文舞蹈的誕生對群眾的綜合素質進行了完善,人民在享受物質生活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有了充盈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三、如何發揮群文舞蹈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1.順應時代潮流,跟隨黨的腳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的結果,要發展群文舞蹈文化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順應時代潮流,逐步完善群文舞蹈文化。“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4]。”這是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道的,是我們應當遵循的,必須堅持的。具體來講,群文舞蹈說到底是中國的文化現象,不能脫離中國的實際去談,在當今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的時間節點上,群文舞蹈也應該緊跟實時,抓住黨慶的題材,積極創作,傳播優秀事跡,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力量。
2.與人民群眾相聯系,打造人民的群文舞蹈
群文舞蹈是人民的舞蹈,離開了人民就不能稱之為群文舞蹈,群文舞蹈的創作必須要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群文舞蹈的表演也需要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群文舞蹈的發揚也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因此必須要打造人民的群文舞蹈。堅持為人民服務不僅是要尊重人民的意愿,滿足人民的需求,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引領時代潮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理論的完善更需要應用于實踐,這就要求我們在群文舞蹈中體現思想深度,把握人民所需所想,不斷提升自身理論知識水平,通過群文舞蹈彰顯民生溫度。
3.重視群文舞蹈創作
群文舞蹈的創作是需要專業的舞蹈的人士與人民群眾想配合的,既不能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也不能喪失群眾基礎,從根本上要保障人民群眾的參與。創作內容上,從群眾的角度出發,創作者要深入人民群眾中去,不能像專業舞蹈創作者一樣在高層次藝術方面進行創作,要創作人民看的懂得,人民喜歡看的,人民喜歡參與的群文舞蹈,倘若群文舞蹈的創作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故事情節源于社區故事,群眾喜聞樂見,能感同身受,那么這個群文舞蹈可以說是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了,這就是群眾的作用;其次是在舞蹈的創作形式上,創作者需要將該社區的人民群眾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考慮進去,把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和藝術水平做基礎性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以免創作出立意雖好但形式晦澀,人民群眾難以適應的群文舞蹈,一切以服務人民為原則。
四、小結
綜上所述,群文舞蹈是一種文化自信的現象,是一種可以幫助人民進行社交的手段,是一項放松身心、鍛煉身體的娛樂活動,它根源于人民群眾,發揚自人民群眾。群文舞蹈的內容與時俱進,緊跟時代腳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蔣晨光.群文舞蹈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文藝生活旬刊,2014(8):106-106.
[2]何凈靜.群文舞蹈在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分析[J].大眾文藝,2018,000(002):5.
[3]邱阿敏.群文舞蹈在促進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分析[J].數碼設計(下).
[4]胡金玉,張飛.群文舞蹈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價值研究[J].經濟,2016(9):00043-00043.
作者:易敏 單位:石門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