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外養老護理對高齡護理的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規范化的養老院模式
1養老院的布局和環境
澳大利亞的養老院遍布每個社區,例如,158萬人口的南澳大利亞有各種類型的養老院接近300家[3]。養老院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護理人員根據老人的不同喜好協助裝飾房間,注重營造家的氛圍。老人一般都喜歡在房間的四周擺放各種家庭照片,墻上掛一些裝飾畫。有的老人房間有書柜,存有大量的圖書;有的喜歡收藏DVD;還有的帶來自己做的工藝品。總之,每個房間各有特色,反映出主人的愛好、文化背景的不同。
2豐富多彩的活動
無聊、孤獨、無助是困擾所有養老院的三大問題,對老人的生活質量影響很大[4]。針對這些問題,養老院采取了多種措施。每個養老院有專職工作人員,制定月、周、日的活動安排。例如筆者所在的ChurchillRetreatNursingHome每天安排不同的活動,包括Bingo游戲、猜字謎、講故事、看電影、打保齡球、傳球等。每周有理發師來養老院為需要理發、燙發的老人服務。針對老人的宗教信仰,每周安排牧師到醫院來做禱告,滿足老人精神需求。在母親節、圣誕節等重大節日,養老院會邀請家人來養老院聚餐、聯歡;周末會有樂隊來為老人義演。老人生日,養老院會準備蛋糕,安排生日聚會,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參與生日的準備工作。
3護理人員的構成
老年人由于組織器官老化,功能減退,又常患有多種疾病,所以幾乎100%的老人每天都有口服藥。老年護理已經成為專業護理的主要組成部分。澳洲有16.1%的護士工作在養老院,5.4%的護士在社區保健中心[3]。盡管養老院的經營機構不同,但具體的管理者一般都為注冊護士。注冊護士須在澳洲護士局注冊,護理員須持有Ⅲ級以上的老年護理證。養老院24h有注冊護士在崗,并根據床位配備登記護士及護理員。工作性質跟醫院一樣實行三班倒制。以40多張床位的養老院為例,早班有一名注冊護士,一名登記護士和8名護理員;每個人的工作時間由4~8h不等,以確保合理分配工作量,并節省開支。
4護理質量的控制。
1)病情觀察
老人一般都有自己的私人醫生,醫生每周常規來養老院一次。注冊護士根據長期醫囑給藥,并處理老人的一切突發事件。例如,老人突然哮喘發作,發燒,或者摔傷,注冊護士負責叫救護車,將老人送往醫院治療。護理員主要負責老人的生活護理,包括洗浴、翻身、穿衣、喂飯、協助老人下床活動和交流。登記護士主要協助注冊護士發藥、更換敷料。
2)飲食
養老院有營養師評估老人的吞咽能力、營養狀況、制定飲食計劃。每月測量體重一次,如體重減輕超過一定的標準,則要查找原因,增加營養。例如增加蛋白粉、巧克力粉等高熱量食物。如體重增長過快,則要控制老人的飲食,避免過度肥胖。
3)活動
入院后,養老院配備的物理治理療師會對老人進行評估,將活動能力列入護理計劃中。護理員根據護理計劃決定是一個人協助,還是兩人協助;是需要站立升降機還是需要全身升降機。能走路的老人盡量不用輪椅,能坐輪椅的老人盡量不躺在床上,無活動能力的老人需要使用全身升降機讓其躺在大躺椅中,白天盡量待在公共活動室或戶外。護理員需嚴格按照護理計劃采取協助方式,否則則是違反操作規程。
4)交流
上崗前所有的人員都必須完成安全搬運、用火安全、食品安全、基本急救、沖突處理、不能虐待老人等方面的培訓。工作人員上班后一見到老人,都是面帶笑容,向老人問好。對沒有語言能力的老人,也會像對正常人一樣打招呼。進行任何操作前,都要跟老人解釋清楚,避免老人緊張[5]。對語言行為異常的老人,護理員及時向值班護士報告,并記錄。護理人員非常重視表揚,鼓勵老人,比如經常贊揚老人“你今天真漂亮!”;“你的衣服真好看!”等,老人們會非常開心。總之,與老人的溝通貫穿于晨間護理、洗澡、穿衣、喂飯、戶外活動等各個環節,每一位護理人員對老人都非常尊重。
嚴格的監督檢查
澳洲的衛生老年部管理監督各個養老機構的質量和服務,接受各種投訴。由老年護理標準和評估公司負責每年至少一次不預先通知的評審。評審主要檢查養老院的各種護理文件、老人的營養狀況、飲食、皮膚清潔、衛生狀況、家屬的滿意度等[6]。如未能達到評審標準,則有可能被限期整頓或者責令關閉養老院。筆者所在的養老院在2009年因評審未達標,被停止六個月的政府津貼,重新整改,養老院半年未接受任何新老人,直至重新評審認定通過。
我國老年護理發展的思考
盡管中國與澳大利亞的政治、經濟、文化、信仰、歷史背景不同,但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問題,有著實現“健康老齡化”的共同目標。與澳大利亞完備的老年護理服務體系相比,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借鑒澳大利亞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養老護理模式,促進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是每個護理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1改變傳統的養老觀念
同西方人崇尚獨立,自由的思想觀念相比,中國老人更愿意和子女一起生活,頤養天年。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護理上,仍然沿襲傳統的家庭式長期護理模式。而目前我國的核心家庭結構使得家庭養老逐漸難以承擔[7]。因此,人們尤其是老年人需要改變傳統觀念,認識到社會養老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政府可通過提供舒適、溫馨的養老環境以及優質、專業的護理服務,采用形式多樣的宣傳,推廣使老人們親身體會到專業養老機構的優越性。
2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政府對老齡事業十分關注,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勢必制約養老機構的發展。政府主管部門需要加強養老保險的普及;同時對養老院進行規范化管理,包括養老院的規模、軟件、硬件設施、收治老人的范圍、服務標準、收費價格等[8],切實做到老人能負擔得起養老費用,能得到基本的養老護理照顧。
3加強醫療管理,完善配套政策
養老服務機構中的老年人大多數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疾病,而且易發生急、危、重情況,常需做治療和院前搶救[9],所以澳大利亞實行以醫療,護理為主導的養老模式。而我國目前養老機構則由當地的民政部門管理,醫療部門主要是以醫務室的形式存在,這就造成了醫療資源不足,缺乏相應的行業監督,老人的健康問題得不到有效保障[8]。因此,我國的民政部門和衛生部門應加強合作,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建立完善的醫療服務標準,規范醫療護理行為,保障老人在養老機構的醫療安全。
4加強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
調查顯示,缺乏高素質,穩定的服務人員隊伍是目前養老院共同存在的問題[4]。無論是社會,還是護理人員,對老年護理的認識存在許多誤區,認為老年護理主要是生活照顧,不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4];另一方面,收入偏低也是制約護理人才進入老年護理護理行業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變觀念,開展多層次的養老護理教育勢在必行。例如在高等護理教育中增設老年護理的碩士、博士教育,培養高層次的專業護理人才[10-11];培訓機構嚴格按照職業標準,培訓、使用各級養老護理員;努力提高護理人員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的人從事養老護理工作[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