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通識教育攝影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有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攝影器材,作為一系列復雜的工具,不僅包括照相機,還包括各種應用附件,具有著極強的可操作性。無論社會人士或在校學生,都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及經濟條件,擇優選擇適合自己的機型,以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照相機實際上是一個高級玩具,它充滿了知識性、趣味性、實驗性和創造性,它集物理、機械、人體工程、電子、材料、數學等學科為一身,融科技知識和專業學問為一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擁有著多種功能,良好的效應,便于入門,充滿趣味及那神奇的奧秘,引發人們探索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養并充分展示人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創造的能力。所以說在通識教育中,選擇攝影工具來培養與提高人的實際操作能力及動手能力是很合適的。
二、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人的智力也叫智能,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核心的思維力外,還體現在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等水平上,而觀察是諸種智力因素的先導。常言有云:攝影是一種減法的藝術,攝影實踐需要攝影者在紛繁復雜的景象中抽取出其中精華的部分,在平凡的世界中發現閃光的東西。因此,攝影可以訓練學生在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現美,在稍縱即逝的瞬間捕捉美,在時間的長河里獵取美,在空間的坐標中塑造美,在百姓日用的凡俗中擇取神圣。攝影家的觀察具有細致入微、深刻洞察、反應敏銳、迅速發現(按快門)的特點,這種觀察力素質是攝影家特有的基本素質。因此說,學習攝影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年輕人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教師的責任是如何去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不能“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攝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攝影創作中,教師要求學生不能僅僅滿足于拍得清楚,而且要構思新穎,角度獨特,運用一些與眾不同的技巧來創作。鼓勵學生運用一些新穎的手法創作作品,有利于堅定學生的創新信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學習、掌握攝影技術的同時,有目的、有計劃地穿插發散、聯想、類比、逆向等思維訓練,讓學生利用這些思維方法,結合課堂所學知識,嘗試拓展性的創作拍攝,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具有靈活性、獨特性的思維品質。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最佳突破口,攝影實踐,既訓練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又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還能培養其創造能力。雕塑家羅丹曾說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攝影實踐不但給學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而且教會了他們去欣賞美,享受美,使學生成為美的創造者。
四、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成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成人與成長,而通識教育核心是在使人成為人,也就是要有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作為高校的通識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要打破專業的限制、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懷疑與批評的精神,也就是使得學生“成人”,從而可以獨立思想,擁有獨立的人格,從而映照偉大哲人康德的思想: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在現實中,由于我國社會發展的特殊性,作為弱勢的大學生們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和熱情幾乎都放到了專業學習和各種可以為就業帶來優勢的“考級”、“考證”上,嚴重抑制了他們的全面發展。另外,課堂上還存在著一種灌輸式教學,把所謂的知識硬塞進學生的頭腦,從而在他們的心靈中,“自我思考”、“自我想象”、“自我判斷”的領域越來越小,導致了現在的大學生普遍缺少敏銳的感覺、直覺、領悟、靈氣,看問題做事情往往呈現出模式化、刻板遲鈍、思想僵化。在校大學生二十來歲,正值風華正茂的時期,卻不能給人一種意氣風發、陽光灑脫的精神風貌。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心理狀態、審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態度與他們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水平不相匹配,這束縛和制約著他們向更高層次發展。當然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環境和社會文化心理背景的深刻影響,也有學校自身專業教育的問題。同時,也強烈地折射出大學生的審美教育嚴重缺失,而作為大學生通識主要內容的攝影藝術教育是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啟發和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美,如何去發現美、創造美;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與判斷能力,瞬間的領悟和捕捉能力,豐富的表現力和無限的創造能力。攝影藝術是個“我影照我心”的藝術形式,只要能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過鏡頭釋放,就一定會感到無限的快樂,進而使大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中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攝影藝術教學不同于高校一般理論課或專業課的教學方式,因為攝影藝術是藝術與技術的集合體,學習攝影藝術不僅要了解基礎理論,還要鍛煉實際操作能力,就是要學用結合,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的動腦、用心、動手的實際能力,并通過實踐采風,專題創作,參加攝影比賽,參觀攝影展覽等實踐環節,進一步開闊攝影藝術教育的視野,充分利用美育資源,把攝影藝術教育延伸到校外,擴大到整個社會,把美的欣賞、美的體驗和美的創作結合起來,使攝影藝術教育活動具有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攝影藝術的創作實踐就是讓大學生作為主體主動參與和全身心投入,讓他們親自體驗美好、體驗成功、體驗快樂、體驗崇高,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創造力及自我完善能力。綜上所述,通過在高校通識教育中開展攝影藝術教學有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五、總結
同時,把攝影藝術教學納入學生素質培養的內容,不僅僅是一種觀念上的拓展,也為通識教育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而且也可以為中國的專業攝影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得以提高和發展帶來一舉兩得的好處。目前高校的攝影藝術教學還存在很多主客觀的發展不利因素,為了能真正、更好的發揮攝影藝術教學在高校學生通識教育中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及學校還應當更多地吸引攝影方面的教育人才,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教學設備,充實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攝影藝術課時,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簡言之,大學通識教育之路是任重道遠,那么作為其中之一的攝影藝術教育亦是任重道遠。
作者:李欣單位: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